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8 课《一棵小桃树》教案(一)教学目标分析

?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孱弱、猥琐”等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夯实散文阅读基本法、托物言志写作手法:

3、培养多角度阅读和创意阅读的学习思维能力,加深、拓宽对“生命”的认知;

4、扩大同主题散文阅读视野(关键词:人与自然,抗争精神,生命本能);

5、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语段的能力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6、引导利用书籍、网络等资源搜集相关学习资料,并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现学习成果;

?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课前要求学生初读文本,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并查找、搜集有关“贾平凹”、“感悟自然”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2、情境导入:运用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课文主题吻合的课堂氛围,调动课堂气氛;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课堂上引导学生细读、研读,深入理解文学形象,散文主题;

4、诵读教学法:引导学生诵读重点语段,品味心理描写语言,体会人物心路历程;

5、拓展延伸、多媒体辅助法:回顾已学课文,推荐阅读及相关视频,加深理解文章主题;

6、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反观自我,积极思考,书写生命宣言;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体悟小桃树默默坚守,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

2、激发学生坚信生命潜能,

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3、丰富学生对“生命内涵”的理解,引导其关注人性,思考人生。

(二)教学重难点及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册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初中阅读教学训练,已初步掌握了粗读、细读、研读等阅读方法;在语言分析方面,已能熟练运用细节描写、修辞手法、重点字词分析等方式,剖析重点语句,明确人物形象,感知文章主题。

但是,据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发现,大部分七年级学生阅读散文仍存在“一望而知”粗浅阅读的问题,疏于体悟,也尚未提升到深入鉴赏,感知人性,关注自我的高度上来。《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因此需引导学生在把握情节、人物之中探寻人物内心世界,以达到认识人性,反观自我,认识自我的教学目的。

另,据平日生活观察了解,七年级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和感知能力,但认知还比较感性、粗浅,尚缺乏对精神的理性叩问,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该文的切身感受,体悟抗争精神,秉持对生命的热爱,直面自己的生活困境,理性生活,便成为了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流程

一.激活课堂,情境导入

二.细读文本,走进小桃树命运

三.品味语言,感受小桃树精神

四.对比阅读,感知心灵蜕变

五.拓展文本,领悟人生启迪

六.阅读思己,书写生命宣言

七.结束教学,布置作业

第 2 页共7 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