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1年4月28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

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6564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6400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465657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0413094人,文盲率[8]由6.72%下降为4.08%,下降2.64个百分点。

八、城乡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9]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九、人口的流动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86075人,其中市辖区内人

户分离的人口[10]为39959423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2665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6995327人,增长81.03%。

十、登记误差

普查登记结束后,全国统一随机抽取402个普查小区进行了事后质量抽样调查。抽查结果显示,人口漏登率为0.12%。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境内”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内,“境外”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外。

[3]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数据不包括居住在境内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4]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10年底的数据。

[5]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10年底的数据。

[6]台湾地区的人口数为台湾地区有关主管部门公布的2010年底的户籍登记人口数据。

[7]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8]文盲率是指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9]城乡人口是指居住在我国境内城镇、乡村地域上的人口,城镇、乡村是按2008年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

[10]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是指一个直辖市或地级市所辖的区内和区与区之间,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1年4月29日

现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地区的常住人口[2]有关数据公布如下: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境外”是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外。

[3]本表全国合计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人口数。

[4]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占全国合计常住人口(包括现役军人和难以确定常住地的人口)的比重。

河北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公报

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2002-12-26 14:23:21

河北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河北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河北省统计局

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继1996年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之后,我省于2001年组织实施了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1年12月31日,普查对象为全省境内除城乡住户和个体工商户以外的所有法人单位及其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本次基本单位普查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密切配合下,经过全省4万多普查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普查准备、登记、审核、评估和数据处理等工作任务,并通过了全国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检查验收。现将全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单位总体状况

2001年普查结果显示,我省法人单位总数和产业活动单位总数分别为21.88万个和29.39万个,分别比1996年增加3.32万个和3.20万个,分别增长17.89 %和12.22%。

在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单位10.97万个,占50.14 %;机关、事业法人单位4.70

万个,占21.48 %;社会团体法人单位0.35万个,占1.60 %;居(村)委会5.36万个,占24.50 %;其他法人单位0.50万个,占2.28 %。

在全部产业活动单位中,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和非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分别为13.88万个和15.51万个,占全部产业活动单位比重分别为47.23%和52.77%。

表1 按单位类别分组的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情况

单位数(万个)比重(%)

一、法人单位21.88100.00

企业法人10.97 50.14

机关、事业法人 4.70 21.48

社会团体法人0.35 1.60

居(村)委会 5.36 24.50

其他法人0.50 2.28

二、产业活动单位29.39100.00

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

13.88 47.23

非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

单位

15.51 52.77

普查结果表明,在设区市中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列前4位的依次是: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四个设区市所拥有的法人单位总量和产业活动单位总量,占全省的51.84%和50.70%。

表2 各设区市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分布情况

法人单位(万个) 位

产业活动单位(万

个)

位次

全省总计21.88全省总

29.39

石家庄 3.43 1 石家庄 4.44 1 唐山 2.82 2 唐山 3.68 2 保定 2.79 3 保定 3.57 3 邯郸 2.30 4 邯郸 3.21 4 邢台 2.21 5 沧州 2.67 5 沧州 2.02 6 邢台 2.61 6 张家口 1.57 7 张家口 2.39 7

衡水 1.28 8 承德 2.11 8

廊坊 1.24 9 衡水 1.72 9

承德 1.16 10 廊坊 1.58 10

秦皇岛 1.06 11 秦皇岛 1.41 11

二、行业分布状况

国民经济行业的分布情况。在各类产业活动单位中,从事制造业的单位5.53万个,占18.82%;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4.39万个,占14.94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8.43万个,占28.68%(其中居委会和村委会5.36万个);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4.64万个,占15.79 %。全省产业活动单位的分布主要集中于以上四个行业,

占78.23 %。

表3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组的产业活动单位情况

行业(门类)单位数(万个)比重(%)总计29.39100.00

一、农、林、牧、渔业0.52 1.77

二、采掘业0.42 1.43

三、制造业 5.53 18.82

四、电、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19 0.65

五、建筑业0.44 1.50

六、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0.11 0.37

七、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0.65 2.21

八、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4.39 14.94

九、金融、保险业 1.00 3.40

十、房地产业0.20 0.68

十一、社会服务业0.98 3.33

十二、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1.45 4.93

十三、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

4.64 1

5.79

视业

十四、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0.22 0.75

十五、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8.43 28.68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579.74

446.94

56.15

43.29

652.72

415.51

60.14

38.29

-11.18

7.56

三、企业所有制结构

按企业组织形式分组。在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包括国有、国有联营、国有独资)占16.04%;集体企业(包括集体、集体联营、股份合作制企业)占33.18%;私营企业占39.84%;股份制企业占7.57%;外商投资企业占1.10 %;港澳台投资企业占1.00 %;其他企业占1.27%。在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中,国有企业占35.57%;集体企业占24.95%;私营企业占18.68%;股份制企业占16.06%;外商投资企业占2.16 %;港澳台投资企业占2.02 %;其他企业占0.56%。

表6 按组织形式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及从业人员情况

企业法人(万

个)

比重(%)从业人员(万人)比重(%)

总计 10.97100.00748.24100.00

国有企业 1.76 16.04 266.18 35.57

集体企业 3.64 33.18 186.68 24.95

私营企业 4.37 39.84 139.76 18.68

股份制企业0.83 7.57 120.14 16.06

外商投资企业0.12 1.10 16.18 2.16

港澳台投资企

0.11 1.00 15.10 2.02

其他0.14 1.27 4.20 0.56

国有及国有控股情况。国有及国有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企业法人单位占全部企业法人的18.69%,其资本金及年营业收入分别占58.14%和55.94%。

四、企业规模结构

我省企业法人的规模略有扩大,小型企业仍占较大比重。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下的企业7.32万个,占66.73%,与1996年的7.06万人相比,增加了0.26万人;从业人员在50—499人的企业3.29万个,占29.99%,比1996年增加0.77万个,增长30.56%;从业人员500人及以上的企业0.36万个,占3.28 %,比1996年增加0.14万个,增长63.64%。

表7 按从业人员规模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情况

2001年1996年

单位数(万个)比重(%)单位数(万

个)

比重

(%)

总计10.97100.009.80100.00

50人以下7.32 66.73 7.06 72.04

50-99人 1.56 14.22 1.37 13.98

100-499人 1.73 15.77 1.15 11.73

500-999人0.23 2.10 0.13 1.33

1000人及以

0.13 1.18 0.09 0.92

全省企业法人营业收入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年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法人5.43万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49.50 %,与1996年相比减少1.6万个,减少22.76%;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1.58万个,占14.40 %,比1996年增加1.12万个,为1996年的3.43倍。

表8 按营业收入规模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情况

2001年1996年

单位数(万个)比重(%)单位数(万

个)

比重

(%)

总计10.97100.009.80100.00

100万元以下 5.43 49.50 7.03 71.73

100-500万元 3.06 27.90 1.89 19.28

500-1000万元0.90 8.20 0.42 4.29

1000 -10000万

1.41 1

2.85 0.42 4.29

10000万元及以

0.17 1.55 0.04 0.41

我省企业法人的固定资产规模情况。固定资产原值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法人7.82万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71.29 %,比1996年增加0.13万个,增长1.69%;固定资产原值在100万元—1000万元的企业法人2.56万个,占23.33%,比1996年增加0.79万

个,增长44.63%;固定资产原值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0.59万个,占5.38 %,比1996年增加0.25万个,为1996年的1.74倍。

表9 按固定资产规模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情况

2001年1996年

单位数(万个) 比重(%)单位数(万

个)

比重(%)

总计100万元以下10.97

7.82

100.00

71.29

9.80

7.69

100.00

78.47

100-500万元 2.10 19.14 1.52 15.51

500-1000万元0.46 4.19 0.25 2.55

1000-10000万元0.52 4.74 0.31 3.16

10000万元及以

0.07 0.64 0.03 0.31

五、普查数据质量

经河北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普查数据进行审核和抽查,单位漏报率为0.028%,指标差错率为0.52%,数据质量符合普查要求。

注:1、法人单位:是指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单位。包括单产业法人单位和多产业法人单位。

2、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相对独立组织生产或业务活动;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资料的单位。

0506-内蒙古赤峰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赤峰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1年6月3日赤峰政府网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市与全国、全区同步开展了第六次人口普查[1]工作。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0年11月1 日零时。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经过全体普查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主要任务。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2]为4341245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518046人相比,十年共减少176801人,下降3.91%,年平均下降0.40%。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1367201户,家庭户人口为416975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4人减少0.49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233288人,占 51.44%;女性人口为2107957人,占48.56%。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81上升为105.95。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66534人,占15.35%;15-64岁人口为3350599人,占77.18%;65岁及以上人口为324112人,占7.4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1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7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355733人,占77.30%;蒙古族人口为829824人,占19.11%;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 155688人,占3.5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150696人,下降4.30%;蒙古族人口减少9145人,下降1.09%;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减少16960人,下降9.82%。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98075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26318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654469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3346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409人上升为6866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938人上升为 1442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5033 人上升为 3811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4577人下降为30716 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38346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232427人,文盲率[4]由8.21%下降为3.19%,下降 5.02个百分点。 七、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地区人口数(人) 红山区 434785 元宝山区 325170 松山区 573571 阿鲁科尔沁旗 272205 巴林左旗 327765 巴林右旗 175543 林西县 200619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数据 (1) 1.1年龄构成............................................................................................................................. 1 1.2教育程度............................................................................................................................. 2 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 . (2) 2.1各省常住人口及城市化率 ................................................................................................. 2 2.2各省人口教育程度及年龄、性别结构 ............................................................................. 4 2.3各省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 (7) 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数据 内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总人数1339724852人。2000年到201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0.57%。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1.1年龄构成 0-14, 16.60% 15-59, 70.14% 60-64, 4.39% 65以上, 8.87% 0-1415-5960-6465以上 图1:年龄段比例 图

广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广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广州市统计局2011年5月16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广州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1270080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99430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757800人,增长27.74 %。年平均增长率为2.48%。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3684370户,家庭户人口为1006895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1人减少0.48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637247人,占52.26%;女性人口为6063553人,占47.7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70上升为109.46。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456396人,占11.47%;15-64岁人口为10403534人,占81.91%;65岁及以上人口为840870人,占6.6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9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3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442075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91141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58845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99710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辽宁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辽宁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辽宁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 报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2-02-28 09:05 2010年辽宁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辽宁省统计局 2011年5月11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辽宁省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 支持配合下,经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主要阶 段的任务。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省总人口[3]为43746323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238441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361911人,增长3.21%。年平均增长率为0.32%。 二、家庭户人口 全省共有家庭户[4]14994046户,家庭户人口为4175587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5人减少0.37人。 三、性别构成

全省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2147745人,占50.63%;女性人口为21598578人,占49.3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04下降为102.54。 四、年龄构成 全省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996977人,占11.42%;15-59岁人口319985 94人,占73.15%;60岁及以上人口为6750752人,占15.4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509441人,占10.3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6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4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43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省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5234081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646930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9829444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936468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由6 182人上升为11965人;具有高中程度的人口由13205人上升为14788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由40082人上升为45328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由29778人下降为21407人。 全省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843695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176305人,文盲率[5]由4.76%下降为1.93%,下降2.83个百分点。 六、城乡人口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成都市: 全市常住人口:人 户籍人口:人 常住人口家庭户:4547109户 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户人口:2.72人 学历: 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约:2341572人 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约:2353250人 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约:4946832人 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约:3407433人 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年龄(全市常住人口中): 0~14岁人口约:1536850人,占10.94% 15~64人,占79.35% 65岁及以上人口约:1364348人,占9.71% 高新区: 常住人口:553425人 户籍人口:327193人 常住人口家庭:47938户 家庭户人口:395147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2.67人 青羊区: 常住人口:828140人 户籍人口:561471人?? 常住人口家庭:268822户 家庭户人口:68402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2.54人武侯区: 常住人口:1083806人 户籍人口:812114人 常住人口家庭:304162户 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8人锦江区: 常住人口:690422人 户籍人口:420705人 常住人口家庭:224578户 家庭户人口:58871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2人金牛区: 常住人口:1200776人 户籍人口:710030人 常住人口家庭:409518户 家庭户人口:1052506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57人成华区: 常住人口:938785人 户籍人口:641275人 常住人口家庭:322754户 家庭户人口:854817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5人

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格式(区市县)

XX县(市、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X X 县(市、区)统计局 2011年5月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XX县(市、区))政府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县(市、区)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 全县(市、区)常住人口[3]为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人,减少 %。年平均减少 %。 全县(市、区)户籍人口为人。 二、家庭户人口 全县(市、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4547109户,家庭户人口为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减少人。 三、性别构成 全县(市、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人,占 %;女性人口为人,占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下降为。 四、年龄构成 全县(市、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人,占 %;15-64岁人口为人,占 %;65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县(市、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汇总

各省各市都有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中国总人口达13.397亿人 10年增加7390万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今日发布。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所谓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就是规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在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及其各种特征都是反映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根据上述规定,不管普查员在哪天进行入户登记,普查对象所申报的都应该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情况。通过这个标准时间,所有普查员普查登记完成后,经过汇总就可以得到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的总数和各种人口状况的数据。 以下是数据详情: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2019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意义

---------------------------------------------------------------范文最新推荐------------------------------------------------------ 2019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意义 人口普查是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中国政府网2019年5月6日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9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的自然人. 进行人口普查是制定政策的需要。人口普查是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工作,人口普查资料是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据和前提。通过人口普查,了解我国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的比重,就可以制定教育政策;了解各行业人口的分布,可以制定人口的就业政策;摸清就*业人口的行业分布,可以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提供科学基础。此外,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民族政策、老年人口政策等等,都需要根据人口资料进行研究。可见,人口普查是国家制定社会、经济、科教等各项发展政策所必需的。没有准确的人口数据,我们很多方针、政策及发展战略的制定,就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人口普查是21世纪发展的要求。第六次人口普查是世纪之初的普查。2019年是我国“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又是我们确定“十二五”计划和新的远景规划的关键一年。在这个时候,开展人口,提供准确的人口数据,对于制定 1 / 2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1年4月28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 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6564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6400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465657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0413094人,文盲率[8]由6.72%下降为4.08%,下降2.64个百分点。 八、城乡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9]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九、人口的流动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86075人,其中市辖区内人

四川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四川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四川省统计局 2011年5月7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和全省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机器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3]为8041820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83290935人相比,十年共减少2872735人,减少3.45%。年平均减少0.35%。 全省登记的户籍人口 [4]为89981705人。 二、家庭户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5]25802326户,家庭户人口为7620665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2人减少0.37人。 三、性别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0830945人,占50.77%;女性人口为39587255人,占49.2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98下降为103.14。 四、年龄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644450人,占16.97%;15-64岁人口为57966205人,占72.08%;65岁及以上人口为8807545人,占10.95%。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6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 2.1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50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75510249人,占93.90%;各少数民族人口为4907951人,占6.10%。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3632394人,减少1.12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59659人,增长1.12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2005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6年3月16日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现将快速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 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 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 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龄构成 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第四次 北京市 10819407人(其中8个市辖县的人口为3456982人) 天津市 8785402人(其中5个市辖县的人口为2930334人) 河北省 61082439人 山西省 28759014人 内蒙古自治区 21456798人 辽宁省 39459697人 吉林省 24658721人 黑龙江省 35214873人 上海市 13341896人(其中9个市辖县的人口为5127460人) 江苏省 67056519人 浙江省 41445930人 安徽省 56180813人 福建省 30097274人(其中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为49050人②) 江西省 37710281人 山东省 84392827人 河南省 85509535人 湖北省 53969210人 湖南省 60659754人 广东省 62829236人(其中东沙群岛的人口暂缺) 广西壮族自治区 42245765人 海南省 6557482人 四川省 107218173人 贵州省 32391066人 云南省 36972610人 西藏自治区① 2196010人 陕西省 32882403人 甘肃省 22371141人 青海省 4456946人 宁夏回族自治区 4655451人 新疆维吾尔囱治区 15155778人 台湾省③ 20155830人 香港、澳门地区中国同胞④ 6130000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 3199100人 三、性别构成。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为584 949 922人,占51.6%;女性为548 732 579人,占48.4%。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6。 五、各种文化程度人口。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6 124 678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91 131 539人,具

六安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六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作者:————————————————————————————————日期:

六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六安市统计局 2011年6月27日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市政府和市以下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561170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953440人相比,十年共减少341739人,下降5.74%,年平均下降0.59%。 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711844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66036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14798人,增长7.80%,年平均增长0.75%。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739089户,家庭户人口为536476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1人减少0.43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861086人,占50.98%;女性人口为2750615人,占49.0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12下降为104.02。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993514人,占17.70% ;15-64岁人口为4020557人,占71.65%;65岁及以上人口为597630人,占10.65%。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5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0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49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4361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53873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236039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69686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374人上升为434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其数据分析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其分析摘要:本文收集了中国统计年鉴的一些数据,对中国2010年和之前的数据做了一下整理,主要是从全国人口、男女比例、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做的个人评析。 关键词:全国人口、男女比例、城市化概念及中国城市化 正文: 2001~2010年人口数据及构成 本表各年人口未包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人口数据。单位:万人 {

数据分析: 一、全国人口 从全国人口角度考虑(不包含港澳台),2001-2010年间,中国总人口持续上升,其中:2001-2002年,人口增长826万,2002-2003年,人口增长774万,2003-2004年,人口增长761万,2004-2005年,人口增长768万,2005-2006年,人口增长692万,2006-2007年,人口增长681万,2007-2008年,人口增长673万,2008-2009年,人口增长672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2001-2010年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但增长的人口数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 3972 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年平均增长%,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出现这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制度有关,它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未富先老的格局。如今,我国对计划生育政策做了一些修改,有一定程度的放松。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还与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有莫大的关系。如今我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像以前那样“养儿防老”的现象愈来愈少,许多年轻夫妇都只生一胎甚至不愿生孩子,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 市数据统计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成都市: 全市常住人口:人 户籍人口:人 常住人口家庭户:4547109户 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户人口:人 学历: 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约:2341572人 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约:2353250人 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约:4946832人 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约:3407433人 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年龄(全市常住人口中): 0~14岁人口约:1536850人,占% 15~64岁人口约:人,占%

65岁及以上人口约:1364348人,占%高新区: 常住人口:553425人 户籍人口:327193人 常住人口家庭:47938户 家庭户人口:395147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人 青羊区: 常住人口:828140 人 户籍人口:561471人 常住人口家庭:268822户 家庭户人口:68402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人 武侯区: 常住人口:1083806人

户籍人口:812114人 常住人口家庭:304162户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人锦江区: 常住人口:690422人 户籍人口:420705人 常住人口家庭:224578户家庭户人口:58871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人金牛区: 常住人口:1200776人 户籍人口:710030人 常住人口家庭:409518户家庭户人口:1052506人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属性数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福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福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福州市统计局 2011年6月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711537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638601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29357人,增长11.42%,年平均增长率为1.09%。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2177483户,家庭户人口为635325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7人减少 0.55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630096人,占51.02%;女性人口为3485274人,占48.98%。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

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28%下降为104.16%。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31136人,占14.49%;15-59岁人口为5224094人,占73.42%;60岁及以上人口为860140人,占12.0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84126人,占8.2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97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7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2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11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86514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2066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59648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1032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4946人上升为12459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3353人上升为1695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4572人上升为36491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4216人下降为25442人。

天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天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 报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2-02-28 09:21 天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天津市统计局 2011年4月29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天津市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 天津市常住人口[3]为1293822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000906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929156人,增长29.27%。年平均增长率为2.60%。 二、家庭户人口 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3661848户,家庭户人口为1026174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9人减少0.29人。 三、性别构成

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906858人,占53.38%;女性人口为6031366人,占46.6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3.99上升为114.52。 四、年龄构成 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267508人,占9.80%;15-64岁人口为10568 370人,占81.68%;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02346人,占8.5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0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9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07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261628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67229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935959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20587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9007 人上升为17480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20851人下降为20654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4590人上升为3815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25031人下降为17049人。 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71381人,同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225296人,文盲率[5]由5.96%下降为2.10%,下降3.86个百分点。 六、人口地区分布

人口统计普查公报.doc

人口统计普查公报 【篇一:历次人口普查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关于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结果的公报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一日 一九五三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协同有关部门,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指示,结合全国普选,举办了全国人口调查。调查 的标准时间是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参加这次调查登记 工作的人员共有二百五十余万人。 为了保证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全国组成了各级人口调查登记办公室,并制定了统一的简易可行的全国人口调查登记 办法。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严格按照这个办法进行直接调查;但有 少数地区不能进行直接调查,而用其他办法进行了调查,其中有未 进行基层选举的和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待解放的台湾省,国外华 侨和留学生等。 为了使这次普查资料全面、确实,曾及时组织了抽样复查,对已经调查登记的人口数目的正确程度进行检查。全国范围内共抽查了五 千二百九十五万以上的人口(占直接调查登记人口的百分之九), 检查的结果是:重复的人口占千分之一点三九,遗漏的人口占千分 之二点五五。 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审核和汇总工作,现已全部完成。 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调查登记的结果公布如下: 一、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其中: 直接调查登记的人口为五亿七千四百二十万五千九百四十人; 用其他办法调查的人口为二千七百七十三万二千零九十五人,内有:没有进行基层选举的和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八百三十九万七千四百七十七人 (根据各该地方政府的资料); 待解放的台湾省七百五十九万一千二百九十八人(根据一九五一年台湾公布的数字); 国外华侨和留学生等一千一百七十四万三千三百二十人(根据华侨事务委员会等机关的资料)。 二、在直接调查登记的人口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