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第8章-人际的传播与沟通
- 格式:doc
- 大小:191.50 KB
- 文档页数:18
一、单项选择题1.从展览的性质看,展览会可以分为()。
A.宣传展览会和贸易展览会B。
大型综合展览会和袖珍展览C.室内展览会和露天展览会D。
单一商品展览会和混合商品展览会2。
开展贸易展览会的目的是()。
A。
揭露某种骗局B。
开拓商品市场,以展促销C。
宣传某种思想或观点D。
宣传某一成果3.从举办展览的场地看,展览会可以分为()。
A。
大型综合展览会和袖珍展览B。
宣传展览会和贸易展览会C。
室内展览会和露天展览会D。
单一商品展览会和混合商品展览会4.关于室内展览会和露天展览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室内展览布置较为复杂,所需费用也较大B。
露天展览会举办时间不宜过长C.大多数的展览都在室外进行D。
露天展览会布置工作较简单5.从()看,展览会可以分为单一商品展览会和混合商品展览会. A。
展览的规模B。
展出商品的种类C。
举办展览的场地D.展览会的性质6。
橱窗陈列展览和流动车展览属于展览活动中的()。
A.袖珍展览B.小型展览会C.中型展览会D。
综合展览会7.展览会最正规、最庄重的形式是()。
A.博览会B.交流会C。
贸易展览会D.袖珍展览会8。
企业开业、博览会、交易会、重要工程竣工或奠基等大型活动的第一天举行的庆贺仪式是()。
A。
乔迁庆典B.开幕庆典C.重大成果庆典D.受到特殊嘉奖庆典9.展览会结束后,需要做的工作是()。
A。
准备好业务洽谈处、组织好工作人员B.对展览会效果进行测定C.向新闻机构采取合适的形式发布消息,提供充足的新闻稿和资料D。
对展览会的各项费用,要仔细预算,并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10.某企业产品全国销量第一,为将信息迅速传播给公众,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声誉,该企业可以采取的庆典活动是()。
A.开幕庆典B.周年庆典C。
重大成果庆典D.受到特殊嘉奖庆典11.某烟草经营企业为了宣传该企业,吸引公众注意力,不可以使用的方式是()。
A.直接对产品进行广告宣传B.举办企业周年庆典C.为某运动会提供赞助D.在烟草博览会上参展12。
《公共关系学》各章节重点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1、“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Public Relations,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2、公共关系的定义:A、管理说:突出公共关系的管理属性。
(美:雷克斯。
哈罗)B、传播说: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
(英:费兰克)C、传播管理说:强调PR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
美,詹姆斯。
格鲁尼格:PR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D、咨询说:PR的决策咨询功能。
《墨西哥宣言》E、关系说:公众性或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
(美:蔡尔兹)F、协调说:是关系说的深化,指协调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
G、形象说: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
3、美国《公共关系季刊》详细罗列了公共关系的14种特征。
4、确定PR本质的依据和方法:A、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
(PR三要素:组织、传播、公众)B、分析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本质联系。
组织传播沟通公众(主体)(客体)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是: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传播沟通”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5、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A、PR的“关系”性质: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B、PR的“职能”性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沟通)管理。
(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资金、技术、人才和PR)C、PR的“科学”性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组织传播学。
(总之,PR是组织的“传播沟通关系”,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组织的“传播管理学科”,“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其本质属性。
)6、公共关系状态:一个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基础、结果)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和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工作。
公共关系学?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一、单项选择题1、D 2、A 3、A 4、A 5、B 6、A 7、C 8、A 9、B 10、A 11、C 12、C 13、A 14、A 15、A 二、多项选择题1、ACE 2、AD 3、ACDE 4、BE 5、AB 6、A.B 7、AB8、CDE 9、ABCDE 10、ACDE 11、ABCDE 12、ABCDE 13、ACE 14、BD 15、AC三、名词解释题1、传播管理说这类定义将管理说和传播说结合起来,强调公共关系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
格鲁尼格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P3〕2、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公共关系状态是客观存在的,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处在一定的公共关系状态之中。
它既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根底,也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结果。
〔P10〕3、关系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这种相处和交往的性质和程度,是组织的公众环境状态中比拟直观的方面。
公共关系“好〞还是“不好〞,从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就可以直接判断。
〔P16〕4、形象〔P18〕5、人际关系主要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它主要从个体关系的角度概括人的各种社会关系,其涵盖面包括个人在生活、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P21〕6、舆论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这种公众意见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
这种舆论反映和评价的性质和程度,是组织公众环境状态中无形的方面。
舆论标志着大多数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根本态度和行为。
〔P17〕四、简答题1、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的传播观念、协调观念? P122、为什么说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 P13-143、为什么说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P15-16五、论述题1、从关系、职能、学科的角度论述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要点:公关本质属性;分别阐述关系、职能、学科性质。
公共关系学总结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本质1、组织形象:公众对于社会组织的总体评价,是社会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2、组织形象的构成1)组织的总体特征与风格2)知名度与美誉度3)组织形象定位3、知名度: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
4、美誉度: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赞许的程度,是评价组织社会影响好坏程度的指标。
5、组织形象的特征1)组织形象的主客观两重性2)组织形象的多维性3)组织形象的相对性4)组织形象的相对稳定性6、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形象、协调关系,通过传播、沟通等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这一表述至少包含以下三层意思:1)公共关系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塑造组织形象。
2)社会组织通过传播、沟通手段影响公众。
3)公共关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7、公共关系相应的三大构成要素分别为社会组织、传播、公众。
8、传播沟通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步骤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确定传播沟通的对象。
2)拟定传播沟通内容。
3)安排信息传播的具体形式。
4)选择信息传播媒介。
5)反馈传播沟通效果。
9、公众:与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的总称。
10、公共关系的特征:1)以事实为依据2)以沟通为手段3)以互惠为原则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发展1、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基本条件:1)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公共关系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政治条件。
2)公共关系产生的经济条件主要表现为社会生产分工的加剧、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特别是买方市场的形成。
3)公共关系产生的科学技术条件主要是大众传播与现代通信手段的发展,这为公共关系提供了物质手段。
2、公共关系产生、发展的过程1.酝酿阶段(巴纳姆时期):愚弄公众2.产生时期(1)公共关系的产生(艾时期):讲真话(单向传播)(2)公共关系学的产生(伯内斯时期):投公众所好(双向非对称)3.发展阶段(现代时期):双向对称3、简述艾XX对现代公共关系的贡献(P24)第三章公共关系的价值1、公共关系信息搜集的内容:1.公共关系中的形象信息1)产品形象的信息2)组织形象的信息2.公共关系中的公众环境信息1)目标公众的变化信息2)社会环境的动态信息2、公共关系信息搜集的渠道:1.内源信息渠道,包括正式的信息渠道、非正式的信息渠道2.外源信息渠道,包括公开的信息渠道、非公开的信息渠道3、公共关系信息搜集的意义:1)了解公众,监测环境2)评估效果,分析形象3)预测趋势,咨询决策4、公共关系咨询的范围:1)确定目标公众对象2)设计组织的公众形象3)制定组织的传播策略与方案4)制定公共关系应变对策5、公共关系咨询的方式:1)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2)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3)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4)从公众关系角度评价决策效果6、公共关系咨询的作用:1)平衡部门利益和整体利益2)平衡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3)平衡组织自身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4)平衡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7、公共关系传播推广的任务:1)创造舆论,告知公众2)强化舆论,扩大影响3)引导舆论,控制形象8、公共关系传播推广的方式:1)大众传播方式2)组织传播方式3)人际传播方式9、公共关系协调沟通的范围:1)内部的协调与沟通2)外部的协调与沟通公共关系协调沟通的方式:1)社会协调与沟通2)组织协调与沟通3)个人的协调与沟通10、公共关系协调沟通的目标:1)减少摩擦,化解冲突2)广结良缘,借力发展11、公共关系的功能:(一)公共关系的直接功能1.导向作用1)组织观念导向2)组织政策导向3)组织行为导向4)组织形象导向5)组织舆论导向2.增强组织实力的作用(二)公共关系的间接作用1.对个人的作用1)促进个人观念的更新2)促进个人知识的更新3)促进个人能力的提高2.对社会的作用1)优化社会经济环境2)优化社会互动环境,净化社会风气3)优化社会心理环境12、公共关系对于组织发展具有决策职能吗为什么(P39)第四章公共关系人员与组织机构1、公共关系意识:一种尊重公众,自觉致力于塑造组织形象、传播沟通、争取公众理解与支持的观念和指导思想。
章测试7个及其见面课的测试5个答案2019年11月25最新整理1. 问: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关系实践活动现象及其内在规律,具体说来,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答:公共关系理论公共关系实务公共关系的历史2. 问: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应该:()答:摈弃零和博弈思维树立协作多赢理念树立公众利益第一的观念3. 问:如何学习这门课程?()答:完成课程规定的学习任务掌握基本原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公关案例4. 问:可供自己解读分析的公共关系案例包括:()答:公共关系突发事件自己关于“关系”的体验和经验新闻事件5. 问:公共关系内涵包括:()答: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众公共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是传播沟通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主体为了与客体相互了解,建立、发展、改善、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6. 问:公共关系基本特征有:()答:公众性互利性开放性流动性7. 问:公共关系的流动性主要体现是:()答:作为公共关系主体的社会组织,其运行是动态的社会组织所面对的公共关系客体——公众,更是不断变化的信息传播技术和媒介是发展变化的8. 问:公共关系状态是指:()答: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相互作用处于相对静止的状况它属于社会关系的一种9. 问: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是( )答:综合应用型学科10. 问:人际交往中的公共关系,主要体现在:()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背景,影响自己所在的社会组织形象良好的人际交往会提升或者改善公共关系11. 问:公共关系中的人际交往主要体现在()答:社会组织是由人构成的,社会组织的内部公共关系,就是社会组织内部公众之间的关系。
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一定是社会组织的“具体的人”对公众的“具体的人”进行传播与沟通。
公共关系对人际交往会产生影响。
12. 婆媳关系,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之间,妯娌之间,祖孙之间等等家庭关系,也是公共关系13. 问: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属于公共关系()答:对14. 问:不同国家公民的一切交往都属于公共关系()答:错15. 问:下列哪些不属于社会组织( )答:微信朋友圈16. 问:下列哪些不是评价社会组织形象的标准( ) 答:利润率17. 问:以下哪些不属于大众传播媒介( ) 答:组织内广播台18. 问:公共关系基本特征有:()答:公众性互利性开放性流动性19. 问:公众的基本特征有( )答:普遍性同质性多元性可导性20. 问:公共关系构成要素有:()答: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公共关系的手段:传播与沟通。
公共关系学重点及名词解释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一)、掌握公关七种的不同学说,及各自的侧重点。
答:1、管理说:美国著名公关学者雷克斯。
哈罗博士研究分析了472个不同的公共关系定义后提出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认为:“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
”2、传播说:英国著名公关学者弗兰克。
杰夫金斯;3、传播管理说:这类定议将管理说和传播说结合起来,詹姆斯。
格鲁尼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4、咨询说: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5、关系说:蔡尔兹;6、协调说;7、形象说。
(二)、为什么说组织、公众、传播沟通是构成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答:因为:1、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2、公众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对象;3、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三)、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答:“传播沟通”是贯串整个公共关系的一条基线,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可以进一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加以说明:1、公共关系的“关系”性质;2、公共关系的“职能”性质;3、公共关系的“学科”性质。
(四)、如何理解公关活动、公关观念?答: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关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五)、如何理解公共关系“形象”的概念?答:“形象”一讯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1、首先,公共关系所说的“形象”其本质是信誉,重视组织形象实质上重视组织信誉;2、其次,公共关系将建设和完善组织形象的内涵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考虑建构组织形象的外观;3、再次,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整体形象,而不仅仅限定在个别的、具体的产品形象或人员形象要素上;4、最后,公关形象是通过组织的传播活动去影响公众的观念和态度而形成的。
公共关系中的人际交往目录摘要----------------------------------------------------------------3一、概述及定义------------------------------------------------3二、人际交往的客观动机与基本原则——------------------------5三、人际交往的方法与技巧--------------------------------------3(一)人际交往-方法----------------------------------------3(二)人际交往的技巧---------------------------------------4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途径----------------------------------4(一)克服社会知觉中的偏差--------------------------------4 (二)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进个人魅力--------------------5 (三)善用交际技巧---------------------------------------5五、案例分析人际交往在公共关系中发挥的作用-------------------5(一)真诚的赞美他人------------------------------------5(二)慎用批评和埋怨------------------------------------6六、人际交往的意义------------------------------------------6(一)人际交往是人身心健康的需要-------------------------6(二)人际交往是人获得安全感的需要-----------------------7(三)人际交往是人确立自我价值感的需要---------------------7(四)人际交往是人发展的需要------------------------------------------------7(五)人际交往是人生幸福的需要----------------------------------------------7七、备注---------------------------------------------------------------------------------7公共关系中的人际交往摘要:公共关系是由英文“Public Relations”翻译而来的,中文可译为“公共关系”或“公众关系”,不论是其字面意思还是其实际意思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都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
1传播学学者克劳佩弗根据对人类社会得全面观察,提出了一种G形网络理论,认为它就是信息高效传播得方式。
错2人际传播得情感影响力往往要超过大众传播,这主要得益于说话人得表情与目光。
对3谈判得情况与打仗有相似之处,谈判人员除了进行实力得比较,还要进行一场心理素质得较量。
公关人员应当经常注意加强自己得心理素质训练,对谈判中得困难有充分得精神准备,要做到有“三心”,即有信心、有恒心、有静心。
错4界点就是谈判者制定价格政策得出发点,也就是全部谈判得价值基础。
错5狭义得人际传播可以包括人类得一切信息交流活动,具有多方面、多层次得特点。
错6人际传播得一个重大得特点就就是包括不包含着直接、迅速、明显、持续不断得反馈。
错7人际传播得形式并不仅限于面对面得交流,且所发送得信息不一定都就是有意得。
对8人际传播中得语言交流除了可以用于两人得面谈外,还可用于大型会议、演讲、谈判、报告、新闻发布会等。
对9谈判就是一项复杂得工作,谈判人员要想在谈判中取得预想得结果,事先就必须做好充分得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得具体内容有资料准备、技术准备与人员准备。
错10手势得运用不仅可以表达某种信息,同时也可以使整个演讲更加生动,加强某些内容得力度。
对11组织成员之间地位平等,相互之间有着广泛得接触,但就是没有中心人物得传播网络就是( c )。
选择一项:A. 辐射式网络B. 链式网络C. 环形网络D. G形网络12组织成员之间联系少,群体气氛不一定与谐,很难产生信息得激励效应得人际传播模型就是(b )。
选择一项:A. 链式B. 辐射式C. 交结式D. G形网络式13在人际交往中,谈话双方得距离也就是传达态度得一种信号。
个人距离就是指( b )。
选择一项:A. 0、45米以内B. 0、45—1.22米C. 1.22—3、65米D、3.65—9米14在人际交往中,谈话双方得距离也就是传达态度得一种信号。
社交距离就是指( c )。
选择一项:A. 0、45米以内B. 0、45—1.22C. 1.22—3、65米D、3.65—9米15谈判就是公关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得一项技巧。
公共关系学答案单项选择题题目1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
题目2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艾维·李)。
题目3树立交往合作的观念,提高社交能力属于公共关系的(提高素质功能)。
题目4分析组织的自我形象与实际形象之间的现实距离时使用(形象要素差距图)。
题目5把重点事实和主要结论放在文章的最前边,然后按事实的重要性排列事件是(倒金字塔形)。
题目6公关谈判的第三个阶段是(交锋阶段)。
题目7由潜在公众发展而来的是(知晓公众)。
题目8《公众舆论之形成》一书的作者是(爱德华·伯尼斯)。
题目9反映组织社会影响大小的客观指标是(知名度)。
题目10对于一个组织具有双重人格的公众是(媒介公众)。
题目11中国第一家国营企业开设公共关系部的企业是广州的(白云山制药厂)。
题目12不便于传播有形事物的传播媒介是(广播)。
题目13反映了直线沟通的人际关系,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人际传播线路是(链式)。
题目14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距离也是一种传达态度的信息,亲密距离是指( 0.45米以内)。
题目15人际交往的双方共同的经验和知识领域称为(共同经验区)。
题目16利用新闻媒介揭露垄断企业“愚弄公众”的形象,形成了美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揭丑运动)。
题目17企业设计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企业名称和商标是处于(组织初创时期)。
题目18现代社会中,网络公关已成为一个新型公共关系活动,它又称为( e 公关)。
题目19到目前为止,考古学家发现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公关活动痕迹的物品,是公元前1800年左右的一份农场公告,这个国家是古代的(巴比伦)。
题目20读者选择的余地比较大是(报纸的优点)。
题目1公共关系可以直接称为( B. 公众关系)。
题目2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是( A. 公共关系状态)。
题目3民主参与法是用来协调(D. 内部公众)关系的。
题目4优秀的公共关系人员在性格上应具备的特征是(D. 开朗、有耐心、能宽容)。
《公共关系学》第八章问答题解答1、人际传播有哪些基本要素答:在人际传播的构成要素问题上,美国学者理查德·L·威瓦尔提出“八因素说”,这八个因素是:(1)人际传播包含两个人以上。
(2)人际传播包含反馈。
人际传播的一个重大的特点就是包含着直接、迅速、明显、持续不断的反馈.而大众传播的信息一般都是单向的,没有直接吸收反馈的渠道。
(3)人际传播不仅限于面对面的交流。
(4)人际传播不必是有意的。
在人际传播的过程中,许多的信息都是通过下意识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一般不存在这种情况.(5)人际传播都具有效果。
(6)人际传播不一定使用文字语言.(7)人际传播受情景的影响。
(8)人际传播受噪音的干扰。
2、人际传播的符号有哪些?人际传播过程中所选用的符号,大致包括以下几种:(1)语言。
人际传播中的语言交流除了可以用于两人的面谈以外,还可扩大为大型会议、演讲、谈判、报告、记者招待会等。
(2)、副语言。
副语言包括语言以外的各种声音,如咳嗽、叹息、哭声、笑声等等.(3)、表情和目光。
人际传播的情感影响力往往要超过大众传播,主要得力于说话人的表情和目光。
(4)、身体动作。
(5)、声调。
(6)、距离.(7)、实物。
3、公关谈判前要进行哪些准备工作?答:谈判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作,谈判人员要想在谈判中取得预想的结果,事先就必须作好充分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心理准备。
谈判人员除了进行实力的比较,还要进行一场心理素质的较量.首先要有谈判取胜的信心;其次要有在谈判中克服困难的恒心;第三要有一颗参加谈判的静心。
(2)、资料准备.谈判的胜利不仅取决于谈判双方的心理,更取决于双方的信息准备。
首先对我方信息情况的全面了解了解;其次详尽地了解对方的各种情况。
(3)、技术准备。
判的技术准备包括明确双方的价值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制订谈判纲领.价值区域就是谈判者的利益在谈判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它是谈判者讨价还价的依据。
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指导?名词解释及简答题一、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公共关系P95答:公共关系,确实是根基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习惯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习惯组织开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治理职能。
2、公共关系状态P95答: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那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3、公共关系活动P6答:公共关系活动(工作和实务)是指一个组织为制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要紧适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制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4、公共关系瞧念P6答:公共关系瞧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碍事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的一种自觉的熟悉和理解。
5、公共关系学P7答:公共关系学是指以公共关系的客瞧状态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及方法的一门学科。
6、公共关系职业P7答:公共关系职业是指专门提供公共关系方面的效劳而猎取酬劳的职业。
7、社会组织P10答: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标准、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8、公众P13答: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统称为公众,公众必须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和潜在的利益关系,同时对组织的目标与政策具有相当碍事力的个人和团体。
9、潜在公众P15答:潜在公众是指差不多同组织发生了某种直截了当关系,由此引起了某种咨询题,但他们尚未意识到这一咨询题存在的公众。
10、非公众P15答:非公众是公共关系学中的特不概念,指的是在组织的碍事范围中,但不受组织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为左右的个人和团体;同时,他们的行为和要求也不受碍事组织的方针、政策和行为。
11公共关系广告P25答:公共关系工作能够采纳广告的方法,这确实是根基“公共关系广告〞。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1、报刊宣传活动34答:一些公司为了节约广告费用,便雇佣了大批专门人员,在报刊上制造煽动性新闻,为自己的产品或效劳进行宣传,以此来扩大碍事。
智慧树知到《公共关系与人际交往能力》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知到《公共关系与人际交往能力》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单选题】(10分)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是(综合应用型学科)2、【单选题】(10分)“公共关系是90%靠自己做得好,10%靠说(宣传)得好”,这种观点出自公共关系定义的哪家流派?(现象描述论)3、【单选题】(10分)公共关系的主体是( 社会组织)4、【单选题】(10分)公共关系客体准确的表述是指(公众)5、【单选题】(10分)人际交往体现和彰显公共关系是指(全员公关,每个人都若明若暗的成为一定社会组织的“形象大使” )6、【多选题】(10分)人际交往中的公共关系,主要体现在:(良好的人际交往会提升或者改善公共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背景,影响自己所在的社会组织形象)7、【多选题】(10分)公共关系中的人际交往主要体现在( 公共关系对人际交往会产生影响; 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一定是社会组织的“具体的人”对公众的“具体的人”进行传播与沟通;社会组织是由人构成的,社会组织的内部公共关系,就是社会组织内部公众之间的关系)8、【判断题】(10分)婆媳之间、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妯娌之间、祖孙之间等等家庭关系,也是公共关系。
( 错)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属于公共关系( 对)10、【判断题】(10分)不同国家公民的一切交往都属于公共关系( 错)第二章1、【单选题】(10分)下列哪些不属于社会组织( 微信朋友圈)2、【单选题】(10分)下列哪些不是评价社会组织形象的标准( 利润率)3、【单选题】(10分)以下哪些不属于大众传播媒介( 组织内广播台)4、【多选题】(10分)公共关系基本特征有(全选)5、【多选题】(10分)公众的基本特征有( 全选)6、【多选题】(10分)公共关系构成要素有:(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手段:传播与沟通)社会组织的规定性有:( 目的性整体性适应性)8、【多选题】(10分)公共关系具有流动性,是指:(全选)9、【判断题】(10分)公共关系学中所说的公众,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民众。
1传播学学者克劳佩弗根据对人类社会的全面观察,提出了一种G形网络理论,认为它是信息高效传播的方式。
错2人际传播的情感影响力往往要超过大众传播,这主要得益于说话人的表情和目光。
对3谈判的情况与打仗有相似之处,谈判人员除了进行实力的比较,还要进行一场心理素质的较量。
公关人员应当经常注意加强自己的心理素质训练,对谈判中的困难有充分的精神准备,要做到有“三心”,即有信心、有恒心、有静心。
错4界点是谈判者制定价格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全部谈判的价值基础。
错5狭义的人际传播可以包括人类的一切信息交流活动,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特点。
错6人际传播的一个重大的特点就是包括不包含着直接、迅速、明显、持续不断的反馈。
错7人际传播的形式并不仅限于面对面的交流,且所发送的信息不一定都是有意的。
对8人际传播中的语言交流除了可以用于两人的面谈外,还可用于大型会议、演讲、谈判、报告、新闻发布会等。
对9谈判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谈判人员要想在谈判中取得预想的结果,事先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有资料准备、技术准备和人员准备。
错10手势的运用不仅可以表达某种信息,同时也可以使整个演讲更加生动,加强某些内容的力度。
对11组织成员之间地位平等,相互之间有着广泛的接触,但是没有中心人物的传播网络是( c )。
选择一项:A. 辐射式网络B. 链式网络C. 环形网络D. G形网络12组织成员之间联系少,群体气氛不一定和谐,很难产生信息的激励效应的人际传播模型是(b )。
选择一项:A. 链式B. 辐射式C. 交结式D. G形网络式13在人际交往中,谈话双方的距离也是传达态度的一种信号。
个人距离是指( b )。
选择一项:A. 米以内B. —米C. —米D. —9米14在人际交往中,谈话双方的距离也是传达态度的一种信号。
社交距离是指( c )。
选择一项:A. 米以内B. —C. —米D. —9米15谈判是公关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巧。
(b)是谈判双方真正争夺的利益范围。
选择一项:A. 争取点B. 协议区C. 界点D. 协议点16在人际沟通的过程中,两个陌生人要想谈得来,必须找到(b )。
选择一项:A. 开放区B. 公共经验区C. 注意尊重对方D. 共同兴趣区17人们在交往中有意回避的内容是( c )。
选择一项:A. 公共经验区B. 开放区C. 秘密区D. 个人经验区18谈判双方利益的最后防线是(b )。
选择一项:A. 起点B. 界点C. 争取点D. 协议点19公共关系谈判的第三个阶段是( c )。
选择一项:A. 导入阶段B. 概说阶段C. 交锋阶段D. 妥协阶段20在G形网络中,里查斯提出了“团”、“桥”、“联”、“独”四类角色。
(a )指三人或三人以上彼此互动形成的团队。
选择一项:A. “团”B. “桥”C. “联”D. “独”21从演讲的风格看,常见3的开场白有(acde )。
选择一项或多项:A. 轻松幽默型B. 声泪俱下型C. 悬念吸引型D. 先声夺人型E. 感情趋近型22在人际沟通的过程中,公关人员要了解人际沟通的禁忌,它包括(abcde )。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凡事包打听B. 讲大话吹嘘自己C. 以为吹捧对方D. 故弄玄虚E. 过分暴露自己的隐私23演讲的结尾形式包括(abcde )。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总结式B. 激情式C. 深思式D. 幽默式E. 借用式24人际传播总是借助人际关系网络来进行的。
传播学学者提出了几种具有典型意义的网络作为人际传播的模型,这些模型主要包括(bcde )。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并列式B. 辐射式C. 链式D. 交结式E. G型网络式25在人际传播理论中,有一派称为符号互动论。
人际传播过程中所选用的符号大致包括(abcde )。
选择一项或多项:A. 语言B. 表情和目光C. 声调D. 距离E. 副语言26人际传播有哪些特性答:在人际传播的构成要素问题上,美国学者理查德·威瓦尔提出“八因素说”,这八个因素就是人际传播的主要特性:(1)人际传播的参与者须为两个人以上。
人际传播的参与者必须是两个以上,这样他才能与人在自己头脑中进行的内部传播进行区别。
(2)人际传播包含反馈。
反馈是一种由接收者发出,返回到发送者的信息。
人际传播的一个重大的特点就是包含着直接、迅速、明显、持续不断的反馈。
(3)人际传播不仅限于面对面的交流。
人际传播以面对面的交流为主,只有通过当面的语言或非语言的交流,才能产生明确、直接的效果。
但是,人际传播的形式并不限于面对面的交流。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电话、个人信函等方式进行人际传播。
(4)人际传播不必是有意的。
人际传播所发送的信息不一定都是有意的。
例如,你可以通过对方言谈中的疏漏发现他在撒谎;你可以从某人不停地将身体的重心从一只脚移到另一只脚,没话找话说,发现他在你身边紧张不安。
总之,在人际传播的过程中,许多信息都是通过下意识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5)人际传播都具有效果。
人际传播所传递的信息必定产生某种效果。
有时这种效果可立即表现出来,有时则表现为“延迟效果”,但它终归会产生。
(6)人际传播不一定使用文字语言。
人的大脑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是非常复杂的,不仅限于文字语言的范围。
售货员脸上最开朗、最诚挚的笑容,表达了“我乐意为您服务”的信息,这里并不需要再说什么。
正是各种非文字语言的运用,使人际传播可以取得大众传播所不能获得的深层传播效果。
(7)人际传播受情景的影响。
情景是指在人际传播的过程中,对传播效果产生影响的全部人为和自然因素。
同样的信息在不同的情景下发送,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因而在人际传播的时候,公关人员要考虑是与自己的朋友单独密谈,还是有他人在场;是在办公室谈还是在家里谈;对方的心情是愉快还是抑郁,从而选择不同的话题。
(8)人际传播受噪声的干扰。
在任何一种传播的过程中,噪声都是一种干扰因素。
噪声可以分成物质的噪声和心理的噪声两类。
物质的噪声很常见,如室外汽车的声音、屋里来往的行人、邻居高声播放收音机节目等。
心理的噪声则存在于信息传播者和接收者的头脑中,如接收者出于种种原因,一边听别人谈话,一边在想:“他什么时候才能讲完呀”,“他说这些干什么”。
发送者有时则会想:“不知他会怎样理解我所说的话”,“他听懂我所说的话了吗”。
这些想法都会影响传播的效果。
27人际传播的符号有哪些人际传播过程中所选用的符号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1)语言。
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是人类特有的机能,是人际交往的最重要工具。
语言的产生是人对外部世界一系列刺激的反射结果,语言能力的高低是人对周围世界反应能力的表现。
语言最有利于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丰富而又准确。
(2)副语言。
副语言包括口腔中发出的除语言以外的各种声音,如咳嗽、叹息、哭声、笑声等。
人的口腔除了可以发出语言外,还能够发出各种声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可以通过许多的声响来进行。
这些声音虽不属于语言系统,但可以加强语言的表达能力。
(3)表情和目光。
人际传播的情感影响力往往要超过大众传播,这主要得益于说话人的表情和目光。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经提出了一个关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公式:语言的表达能力100%=7%言辞+38%声音+55%表情。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在人际传播的过程中,语音、音调的变化和面部表情是一种很生动的传情达意的工具。
(4)身体动作。
在讲话的同时,头、手、足、躯干等身体部位,都可以用来表达意义。
例如,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不同意;坐在沙发上跷起二郎腿,表示心情的悠闲舒适;走路时昂首挺胸,目不斜视,表示信心十足;等等。
(5)声调。
人在讲话的时候,语音、语调都是表达信息的敏感方式。
(6)距离。
在进行人际交流时,谈话双方的距离也是表达态度的一种信号。
一般而言,关系亲密的人站得比较近,关系疏远的人站得较为远。
爱德华·霍尔提出过社交中的空间距离理论。
他以美国的习惯为例,描述了以下四种空间距离,即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
在人际交往的时候,如果忽视了距离的意义,就会使对方感到难受。
(7)实物。
在人际交往的时候,有时可以用某种实物来表达一些信息。
如亲戚、朋友串门时互赠礼品,爱人们见面时送红玫瑰,慰问病人时送康乃馨,这些礼物表达着深切的情谊和良好的祝愿。
当然送礼也有许多的禁忌,公关人员应该注意到这些禁忌。
28演讲稿包括哪些主要内容一次成功的演讲取决于充分的准备。
在具体动手撰写演讲稿以前,演讲者必须对两个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一是演讲的主题,也就是说,自己为什么要来演讲,准备讲什么。
公关演讲的话题一般须紧密结合组织的当前形势和发展环境,及目前公众迫切关心的问题,能够给公众带来新知识、新信息。
二是公众的情况。
公众由于职业、职务、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的差异,对演讲的内容和方式有不同的要求。
只有把握住公众的这些要求,演讲者才能写出受公众欢迎的演讲稿。
另外,演讲者对公众数量也要有一定的了解,数量不等的公众会在场上形成不同的气氛,因此演讲者事先要有所准备。
演讲稿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确定演讲的题目。
演讲的题目要做到:第一,准确、直接、具体。
和写作其他文章一样,演讲的题目也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公众一眼就能看出演讲的主要内容。
第二,新颖、醒目、有吸引力。
演讲最怕没有新意,新意则当自题目始。
第三,生动活泼。
演讲是一种与公众直接交流的语言艺术,容不得反复琢磨,应当让人一听就懂。
第四,富有时代气息。
演讲题目要想吸引公众注意,必须紧密结合时代,使人产生亲近感。
(2)写好演讲的开场白。
开场白就像京剧演员上场后的亮相,一定要精彩,只有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演讲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3)演讲的主体。
演讲的主体指正文部分,是演讲的核心内容。
要求演讲在主体部分必须做到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能够给听演讲的人以充实的知识、富有启发性的思想。
写作演讲的主体部分要求:第一,脉络清晰,紧扣主题;第二,层次分明,结果严谨;第三,内容充实,语言简练;第四,节奏适度,张弛有致。
(4)演讲的结尾。
演讲的结尾要顺理成章,深刻精彩,压得住台。
合理的结尾应当能够对演讲的主题进行强化和提升的作用,使整个演讲得以升华。
29在演讲过程中要使用哪些语言技巧演讲是一种“立体”的语言,要求文词优美,正确应用声音将其表达出来,演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语词- -定要准确、简洁、生动、幽默。
(2)、语音应当纯正、地道,音质优良,有感染力。
(3)、通过语音高低、轻重、强弱、升降、重音等方面的变化,使讲话变得有力度、重点突出,加大对听众的影响力。
(4)、语速适中,演讲者应不断根据内容的性质对语速加于调整。
30在演讲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形体技巧答:由于演讲有很大“演”的成分,所以非常讲究非语言的表达能力。
演讲者站在讲台上,就如同话剧演员上了舞台,要动员全身一切可以传达信息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