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第五讲-园林建筑
- 格式:ppt
- 大小:4.75 MB
- 文档页数:13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中国建筑史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其中涌现了许多独特的名词。
本文将对这些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建筑史的悠久历史和精湛技艺。
1. 四合院(Siheyuan):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形式,指由四面围合而成的中空建筑群。
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正房、厢房、配房和院落,并以院落为核心。
四合院追求内敛、简约的设计风格,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传统建筑风貌。
2. 木结构(Mujiegou):中国古代建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木结构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采用榫卯结构和丝绳索系等传统技艺,兼具牢固性和美观性。
木结构建筑主要体现在宫殿、寺庙、桥梁等重要建筑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技艺。
3. 垂花门(Chuihua Gate):垂花门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常见的门型,多用于连接各个院落或建筑物之间。
其特点是门顶呈弧形,上挑下垂,内外檐都悬挂有彩画或雕刻的花鸟图案。
垂花门的设计充满了艺术感和装饰性,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4. 斗拱(Dou Gong):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结构形式,常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屋檐和屋顶。
其特点是由相互咬合的木构件组成,形成稳定的支撑框架。
斗拱的设计考究了力学原理和美学效果,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技艺。
5. 黛瓦(Daiwa):黛瓦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使用的一种特殊瓦片,以其青绿色的颜色而得名。
黛瓦富有光泽,耐久性强,并能有效防水防火。
黛瓦常用于屋顶覆盖和檐口装饰,赋予建筑以独特的色彩和特殊的气质。
6. 仿木结构(Fangmu Jiegou):仿木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特殊的施工技法,用砖代替木材来构建木结构的效果。
仿木结构能够弥补木结构可能出现的腐朽和虫蛀等问题,同时保持了木结构的美观和传统风格。
7. 衔接(Xianjie):衔接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重要的技法,用于连接不同构件或部分。
衔接承担着增加稳定性、传递力量和美化外观等功能。
园林建筑名词解释1.园亭供游人休息和观景的园林建筑。
园亭的特点是周围开敞,在造型上相对的小而集中,因此,亭常与山、水、绿化结合起来组景,并作为园林中“点景”的一种手段。
中国古代园亭中国园林中很早就运用亭。
据《大业杂记》载:隋炀帝广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见隋西苑),“其中有逍遥亭,八面合成,结构之丽,冠绝今古。
”从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壁画中,还可以看到那个时期亭的形象。
明末计成著的《园冶》一书中,有专节论述亭的形式、构造、选址等。
园亭的体量虽不大,但形式多样。
园亭的造型主要取决于它的平面形状、平面组合和屋顶形式等。
中国古建筑多是梁架体系的木结构,由木柱承重。
因此,平面和立面的处理都较自由。
屋顶的造型和曲线也可由人们的审美观点和视觉需要来确定。
这样一种具有丰富变化的屋顶形象和轻巧、空灵的屋身以及随宜布置基座的建筑形式,就很适合亭这类“观景”和“点景”建筑的需要。
亭的形式起初是一种体积不大的四方亭,木构草顶或瓦顶,结构简易。
以后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步发展出多角形(三角、五角、六角、八角等)、长方形、圆形、扇面形、圭角形等形体。
在单体建筑平面上寻求多变的同时,又在亭与亭的组合,亭与廊、墙、房屋、石壁的结合,以及在建筑的立体造型上进行创造,出现了重檐、三重檐、攒尖顶、歇山顶、录顶及组合亭等。
中国园林很讲究亭的位置的经营,在北京颐和园、北海、承德避暑山庄这类大型的离宫别苑中,亭多布置于主要的观景点和风景点上,或作为主体建筑的陪衬。
在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中,亭常常成为组景的主体和园林艺术构图的中心。
在一些风景游览胜地,亭则成为增加自然山水美感的重要点缀。
设计中经常运用“对景”、“借景”、“框景”等手法,创造风景画面。
设在风景点的“碑亭”,在亭中立碑刻石题诗,引起游人对园林意境的联想,也是常用的点景手法。
计成在《园冶》一书中,在讨论到亭的位置时说:“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通泉竹里,按景山巅;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发展史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代表。
古典园林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建筑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公认的建筑艺术奇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起源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园囿和葬陵造园。
古代中国人对园林的建造追求极致的艺术和审美追求,这在《诗经》中有“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之句,可见一斑。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发展演变汉代的园林建筑以寺观园林为主,注重与宇宙天地的和谐。
隋唐时期,园林建筑在规模和造园技术上得到了迅速发展,隋朝的江都大雁塔和唐代的大明宫都是著名的古典园林建筑代表。
宋代的园林建筑更注重意境和艺术表现,如太湖园和拙政园等。
元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达到了巅峰,代表作有颐和园、拙政园等。
三、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主要特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在设计上注重以自然为模型,追求自然,最大限度地展现自然美。
园林建筑注重景致的合理搭配和展示,强调意境和美学意味的表现。
古典园林建筑更强调以意蕴和修身养性为宗旨,通过园林建筑和园林景观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个人观点与总结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建筑工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古典园林建筑的发展史见证了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艺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我认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不仅在艺术和建筑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更是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的追求和表达。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希望你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其在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同时也希望你可以从中体会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的艺术魅力。
在未来的生活中,也可以通过欣赏园林建筑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