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心肺复苏术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6.24 MB
- 文档页数:75
国华中医院心肺复苏技术培训心脏骤停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表现为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
.。
.文档交流我国SCD的发生率为每年41.84/10万(0.04%),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每年发生SCD 54.4万例。
.。
...文档交流心脏骤停的原因1.心源性原因:冠心病———主要原因;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病;心肌疾病;主动脉疾病;瓣膜性心脏病;其它。
2。
非心源性疾病:呼吸停止;严重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或过敏;麻醉和手术意外;意外事件:电击、雷击、溺水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和中毒;其它:临床诊疗技术操作等.心脏骤停分类1。
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最常见(77—84%)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复苏成功率高。
ECG:QRS波群消失,代之以振幅与频率极不规则的颤动波,频率为200—500次/分。
2。
无脉室速(Pulseless Ventricular Tachycardia)3.心室停顿较常见(16-26%)多见于麻醉、手术意外和过敏性休克;其心脏应激性降低,复苏成功率低。
4.心电机械分离(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ECG为宽大畸形、低振幅的QRS波,频率20-30次/分,但心脏并无有效的泵血功能,血压和心音均测不到;。
.。
...文档交流极少(5—8%)常为终末期心脏病,心泵衰竭;心脏应激性极差,复苏十分困难。
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心音消失;瞳孔散大固定(常于心脏骤停后30-40s后开始出现扩大,4-6min 后固定);呼吸呈叹息样或停止(多发生在心脏骤停后30s内)心脏骤停对心脏的影响心脏重量占体重0。
《心肺复苏术》PPT课件目录•心肺复苏术基本概念与重要性•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与规范•常见错误操作与纠正方法•心肺复苏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心肺复苏术培训教育与宣传推广•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CONTENTSCHAPTER01心肺复苏术基本概念与重要性定义及作用定义心肺复苏术(CPR)是一种紧急救护技术,通过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方式,维持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为抢救生命争取时间。
作用在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下,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术可以挽救患者生命,减少脑部等重要器官的损伤。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心脏骤停、窒息、淹溺、电击伤、药物中毒等导致呼吸心跳停止的情况。
禁忌症胸廓畸形、肋骨骨折、心包填塞、主动脉夹层等患者不宜进行胸外按压;同时,对于无法确定病因的昏迷患者,也应谨慎实施心肺复苏术。
国内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应用现状01近年来,我国心肺复苏术普及率逐步提高,但仍存在公众认知度不足、培训不规范等问题。
未来,需要加强心肺复苏术的普及和培训,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国外应用现状02在发达国家,心肺复苏术普及率较高,公众认知度也相对较高。
同时,国外在心肺复苏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也更加深入和广泛。
发展趋势03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心肺复苏术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精准化施救和智能化辅助等方面的发展。
同时,心肺复苏术的培训和教育也将更加普及和规范化。
CHAPTER02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与规范确保自身和伤者的安全,避免受到危险因素的威胁。
评估现场环境安全判断意识判断呼吸轻拍患者肩部并大声询问,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
观察患者胸廓是否有起伏,同时用脸颊感受患者口鼻处是否有气流。
030201判断意识与呼吸情况呼叫急救电话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拨打急救电话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急救电话号码,及时拨打并告知患者情况和所在位置。
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根据现场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反应程序,如使用AED (自动体外除颤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