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第24章《战争与和平》
- 格式:ppt
- 大小:907.50 KB
- 文档页数:14
【篇一】战争与和平简介《战争与和平》简介及赏析《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故事梗概]一八○五年七月,宫廷女官安娜·芭芙洛芙娜在彼得堡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晚会。
到会的有上流社会名流。
发·西利·塞尔格维支·库拉根公爵是第一个到会的贵族。
他说起话来懒洋洋的,是个惯会拍马逢迎的人。
他常爱说这样一句话:“我是忠心的仆人”。
他有个女儿叫爱仑,象白昼一样的美丽,大儿子依包理特是个低能的外交官,小儿子阿那托尔是个挥霍无度的花花公子。
他们一家都出席了晚会。
一位叫德路别兹卡雅的公爵夫人,要求库拉根把她的儿子保理斯介绍去当禁卫军军官。
公爵答应了。
到会的还有一个刚从国外受教育回来,初次踏入社交界的彼埃尔。
他“笨拙,肥胖,是一个宽肩大汉,双手又大又红”。
他是莫斯科著名的伯爵别素号夫的私生子,奉父命到彼得堡来寻找职业。
他是个拿破仑的崇拜者。
到会的,还有年青的公爵安德来·保尔康斯基。
他是个身材不高而极俊秀的年轻人,“具有明确而冷静的面貌”。
他的妻子莉萨是个矮小而活泼的女人。
安德来原先认识彼埃尔,他谈到他就要上前线去打仗了。
在晚会上,人们交谈着法国和俄国日趋紧张的关系。
会后,彼埃尔去拜访安德来。
他对安德来说:“为自由而战,我便最先从军,但帮助英、奥去反对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指拿破仑--引者)是不对的。
”保理斯·经库拉根公爵介绍要到军队去服役了。
他母亲带他到莫斯科看望亲戚罗斯托夫伯爵一家。
伯爵夫人和其女儿正在过命名日。
伯爵夫人是个具有东方式瘦脸的女人,她养了十二个儿女,但多半夭折了。
伯爵是个平庸的人,他不如妻子能干。
他们的大儿子尼古拉是个大学生,正和伯爵十五岁的甥女索尼亚恋爱。
保理斯来到后,和伯爵十三岁的小女儿娜达莎也闹起恋爱来。
战争与和平内容概括2篇文章一:战争与和平(第一篇)《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巨著,该书通过对19世纪初俄法战争和拿破仑时代历史事件的描写,展示了个人爱与家庭幸福之间的冲突以及战争给人性和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
林卡·罗斯托夫是《战争与和平》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是一个活泼热情、美丽善良的年轻女子,有着深厚的家庭情感和勇气。
她爱上了包括安德烈和皮埃尔在内的几位男子,而这些男子都参与了战争。
战争使她的世界变得动荡不安,她不断经历着分离、失去和痛苦。
然而,林卡通过坚韧和努力逐渐找到了内心的坚守和安宁,她在战争中经历了巨大的成长和启示。
战争不仅对个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毁灭性的损害。
《战争与和平》通过描写战争中各方势力的洗牌和政治斗争,展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动荡。
多个家庭围绕着战争的发生和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人失去了家人和财产,经历了生活的剧痛。
从战争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人性在战争中遭受了磨难,因为战争让人们不得不面对死亡、损失和绝望。
战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伤痛,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和战争对社会的破坏。
然而,《战争与和平》也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
与战争相对的和平被描绘为一种理想状态,人们互相尊重和平相处。
和平使人们能够互相帮助和支持,追求共同的幸福和繁荣。
在战争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并努力将社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战争结束后,人们开始重建家园,修复破坏,重建信任和友谊。
这种对和平的追求和渴望,使人们有了信念和动力去创造一个更为美好的未来。
总的来说,《战争与和平》是一部描写战争和和平之间关系的经典文学作品。
这部小说通过描写战争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挑战和痛苦,呼唤人们珍惜和平,追求和平的理想状态。
在这个充满战争和冲突的世界中,和平是人们渴望的,应该成为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文章二:战争与和平(第二篇)《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伟大作品,这部小说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和自然描写,探讨了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冲突和转变。
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创作长篇小说)—搜狗百科皮埃尔·别祖霍夫皮埃尔是声名显赫,腰缠万贯的别祖霍夫伯爵的私生子,因而起初不被上流社会认可,而当他继承了父亲的几乎全部家产之后,上流社会便对他大开绿灯。
他单纯天真,质朴热情,却带有一些“多余人”的气息,矛盾性在他身上最为明显。
例如:皮埃尔离开安德烈家之前,安德烈奉劝他不要再去放荡公子阿纳托利家消磨时光,皮埃尔也痛恨目前的生活,并一口答应:“我起誓(不去他家)”。
可见其态度异常坚定。
而刚一离开安德烈家,皮埃尔一想到阿纳托利家那晚会有例行的赌局,之后是狂欢和娱乐,“到那去也不错”的想法就蹦了出来。
但同时他还是想起了像安德烈发过的誓言并强迫自己不去。
可是,矛盾性的性格使他的思想继续博弈:“他(皮埃尔)心里想到,他发的誓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向安德烈公爵起誓前已向阿纳托利公爵起过誓,要去他家。
最后他想,这种誓言都无关紧要,尤其想到明天他说不定死去,或者遇到什么意外,那就根本谈不上誓言不誓言了。
皮埃尔常用这样的想法打消他的决心和意图。
”最后的结果是,在一顿犹豫不定和自我说服之后,皮埃尔照样还是去了阿纳托利家。
再如,从皮埃尔对上流社会的交际花海伦(后成为了皮埃尔的妻子)的态度也可足见其矛盾性。
在皮埃尔还只是私生子身份时,海伦的父亲,阿谀奉承老谋深算的华西里公爵并未将他放进眼里。
而当皮埃尔继承大笔遗产,成为彼得堡巨富之后,华西里公爵便时时处处有意安排使皮埃尔能喜欢上自己的女儿海伦。
矛盾的皮埃尔时而为海伦倾国倾城的容貌和风姿所折服,时而又因为看到她的放荡而恶心。
时而为能娶到这样的交际花而沾沾自喜,时而又觉得他根本不爱海伦,这一切只是形式所逼。
在周围的上流人士都有意撮合他和海伦时,他“第一次感到在他和海伦之间形成了一种公认的关系。
这个想法使他害怕,放佛给了他一种他无力承担的义务,但同时又是他高兴,因为这是一种有趣的设想。
”皮埃尔明知海伦很愚蠢,在他身上引起的并不是真正的爱情,而是一种丑陋的、卑劣的感情。
《战争与和平》导读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卷帙浩繁、长达130万字的史诗般长篇巨著。
小说取材于1812年俄法战争时期,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从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
小说从1805年彼得堡贵族谈论拿破仑在欧洲的征战写起,中经俄奥联军同拿破仑全线溃退,最后写到1825年十二月党人运动前夕。
作品着重写了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库拉金四十家族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以四个家庭的主要成员安德烈、皮埃尔、娜塔莎的命运为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描绘了俄国的社会风尚,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它是一部现实主义的、英雄史诗般的长篇小说。
小说的出现,正值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空前繁荣时期,它像一颗璀璨的明星为俄国的文学增添了光彩,也为托尔斯泰赢得了世界文豪的声誉。
作者风采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所有伟大人物中最为复杂的一个。
高尔基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1828年9月9曰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那亚波利亚纳。
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父亲是尼古拉伊里奇伯爵,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古拉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曾就读于喀山大学东方语文学系,准备当外交官。
次年又转入法律学系。
他的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60年代至70年代创作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使他赢得了崇高的世界声誉。
80年代末创作的《复活》是作者一生创作和思想探索的总结。
银屏再现影片根据托尔斯泰的不朽名著《战争与和平》改编,前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1975年出品。
《战争与和平》曾被美、苏、英、法等多国改编成影片搬上银幕,许多世界级明星如奥黛丽赫本、享利方达等都曾扮演过其中的角色。
战争与和平简介_战争与和平内容简介战争与和平简介《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
文本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卓越的、令人惊叹的心理分析,生动、鲜活地描绘了俄罗斯文学史上令人激动的一组人物形象。
整部作品构思宏伟、气势奔腾,有力地展示出了俄罗斯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1812年卫国战争,展示出了战争前后俄罗斯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卷。
作者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
战争与和平内容简介1805年,在拿破仑率兵征服欧洲后,法国与俄国之间也发生战争。
青年公爵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把怀孕的妻子交给退隐于领地“秃山”的父亲及妹妹玛莉亚后,就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
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
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的刚留学回来的好友彼尔,是别竺豪夫伯爵的私生子,由于继承了伯爵身后的全部遗产,因此,他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当然也成为社交界的宠儿。
居心叵测的监护人拉金公爵看上这一点,便计划将貌美但品行不端的小姐爱伦嫁给他,结果计谋顺利达成。
婚后不久的彼尔因妻子爱伦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有暧昧风声传出,他为了保护自11月,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所属的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之役战败,他带着军旗独自冲入敌阵,不幸受了重伤。
但是,当他突然抬头看见那永恒的蓝天时,不禁为那份庄严之美深受感动,读书笔记.霎时觉得过去那些野心,名誉及心目中认为伟大的拿破仑,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从此以后,他陷于善恶与生死问题的困扰中,直至认识了互助会的领导人后,才进入新的信仰生活里。
一直被认为已战死沙场的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突然回到秃山的那一晚,其妻莉莎正好产下一名男婴后去世,这使安德烈·保尔康斯基觉得自己的人生已告结束,便下定决心终老于领地。
1807年六月,俄与法言和,和平生活开始了。
1809年春天,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因贵族会之事而去拜托罗斯托夫伯爵。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战争与和平》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的著名史诗体长篇小说。
战争与和平中英互译阅读《战争与和平》这本书,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简直就像一块儿老冰糖,外表硬邦邦的,咬下去却有甜蜜的惊喜。
说到这部经典,大家肯定都知道,故事背景是在拿破仑战争期间,人物众多,情节错综复杂,听上去就像是一场大型的家族聚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书里的角色各有特色,就像那五彩缤纷的糖果,各种性格混杂在一起,真是让人目不暇接。
比如,皮埃尔那小子,懵懂而又执着,像极了咱们生活中那些理想主义者,想要改变世界,结果往往被现实狠狠打脸。
还有娜塔莎,天真可爱,有点儿像个甜美的梦,然而又容易被现实的风浪击倒,哎,爱情真是个复杂的家伙。
然后,咱们再聊聊书中那些战争场景,真是让人热血沸腾。
那些士兵,拼命厮杀,勇敢无畏,就像是被点燃的火焰,随时准备冲向敌人,听着枪声,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既有激情,又有无奈。
战斗不只是肉体的较量,更是心灵的碰撞,咱们能看到人性的光辉与阴暗,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书中那些描写战争的段落,语言真是生动,仿佛能听见炮火的轰鸣和士兵的呐喊,那种氛围,简直让人感受到什么叫生死瞬间,什么叫做命悬一线。
说到战争与和平的对比,哎呀,真是一道难解的题。
战争就像一头猛兽,吞噬着人们的希望,留下满地的伤痛。
而和平呢,又是那么的脆弱,就像是春天的花瓣,随时可能被风吹散。
人们为了追求和平,不惜一切代价,结果呢?却常常被战争的阴影笼罩。
咱们在书中可以看到,很多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蜕变,真是像是经历了一场人生的洗礼。
人啊,经历过这些,才会更加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
再说说那些家庭关系,真是复杂得像是麻花。
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烦恼,互相之间的理解与误解,真是让人捧腹大笑又感到心酸。
就像皮埃尔和他的父亲之间的关系,时而亲密,时而疏远,谁说家庭一定要和睦?这书里的人物关系就像是生活的缩影,真实得让人忍不住想点头。
咱们每个人在家庭中,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故事,爱情、友情、亲情交织在一起,编织成了一幅丰富的画卷。
咱们再聊聊这本书的哲学思考,真是值得深思。
外国文学名著简介: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卷帙浩繁、长达130万字的史诗般长篇巨著。
小说取材于1812年俄法战争时期,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从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
小说从1805年彼得堡贵族谈论拿破仑在欧洲的征战写起,中经俄奥联军同拿破仑全线溃退,最后写到1825年十二月党人运动前夕。
作品着重写了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库拉金四十家族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以四个家庭的主要成员安德烈、皮埃尔、娜塔莎的命运为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描绘了俄国的社会风尚,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它是一部现实主义的、英雄史诗般的长篇小说。
小说的出现,正值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空前繁荣时期,它像一颗璀璨的明星为俄国的文学增添了光彩,也为托尔斯泰赢得了世界文豪的声誉。
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所有伟大人物中最为复杂的一个。
——高尔基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那亚·波利亚纳。
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父亲是尼古拉·伊里奇伯爵,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古拉·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曾就读于喀山大学东方语文学系,准备当外交官。
次年又转入法律学系。
他的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60年代至70年代创作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使他赢得了崇高的世界声誉。
80年代末创作的《复活》是作者一生创作和思想探索的总结。
影片根据托尔斯泰的不朽名著《战争与和平》改编,前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1975年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