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世界的人口(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 格式:ppt
- 大小:2.90 MB
- 文档页数:43
地理教案-世界的人口第六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增长、迁移和分布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习本章各部分知识的基础。
知识要求智能训练思想教育重点:通过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世界人口的分布可以知道人口发展的形势,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为学习和了解后面的人口问题打下基础,因此这部分知识需要详细讲解难点:由于人口迁移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再加上这部分内容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比较多,因此人口迁移及其原因就成为了本节的难点,另外,分析人口分布的原因也是难点之一<="" bdsfid="161" p="" 以“读图+练习”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
=""> 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设计依据时间分配导入<="" bdsfid="178" p="">3分钟板书第六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阅读2分钟板书引入1分钟讲述10分钟板书1、速度:缓慢加快练习5分钟讲述3分钟引入练习3分钟板书读图5分钟板书发达国家慢阅读5分钟引入讲述10分钟板书科技移民劳动力输出国际难民迁移引入读图3分钟板书(人/km2)练习8分钟小结2分钟板书人口密度大:稠密引入读图15分钟小结3分钟板书分布地区分布原因人口稠密地区人口稀少地区练习7分钟总结5分钟本节内容板书设计采用纲要式和表解式相结合,用powerpoint 展示,边讲边板,穿插于教学过程中。
第六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1、速度:缓慢加快发达国家慢科技移民劳动力输出国际难民迁移四、人口密度= (人/km2)人口密度大:稠密<="" bdsfid="324" p="">分布地区分布原因人口稠密地区人口稀少地区<="" bdsfid="334" div="">。
初中地理公开课(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分析:本节主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
重点是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难点是人口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开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教材通过世界人口增长图,列举许多人口数据,让学生通过分析来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为了便于学生分析把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课文中介绍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密度4个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地形、水文条件,进而说明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紧密联系,在气候温暖湿润的临河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
“世界的人口问题〞这一局部紧扣“人地关系〞这一主线,通过分析一系列实例来说明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开展相协调,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正常开展,在此根底上阐述了操纵人口和方案生育要作的重要性。
二、知识目标1.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总数,会通过不同年代的世界人口总数,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世界人口延续增长的情况。
2.学会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简单分析其形成原因。
3.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并能运用各种资料,比拟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三、过程和方法1.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拟、商量、探究、猎取新知。
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采纳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学习,初步认识世界人口问题,理解人口过多或过少带来的人口问题,树立操纵人口和可延续开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2、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地区差异教学难点:1、各种统计图的判读2、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3、人口分布的成因教学过程:〔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学生阅读图思考:(1)、世界人口增长可以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人口增长有何特点?1830年—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时间的变化规律是什么?这说明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数量有何变化?反映的是怎样的人口问题?〔2〕指名答复后,教师加以明确板书:1、世界人口的数量1999年:60亿2、人口增长速度:人口增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怎样来进行定量分析呢?〔学生答复〕过渡: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是:自然增长率,什么是自然增长率呢?如何计算?〔展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思考题。
12 沙漠之舟艾尔•戈尔 我头顶烈日站在一艘渔船的滚烫的钢甲板上。
这艘渔船在丰收季节一天所处理加工的鱼可达15吨。
但现在可不是丰收季节。
这艘渔船此时此刻停泊的地方虽说曾是整个中亚地区最大的渔业基地,但当我站在船头向远处眺望时,却看出渔业丰收的希望非常渺茫。
极目四顾,原先那种湛蓝色海涛轻拍船舷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茫茫的一片干燥灼热的沙漠。
渔船队的其他渔船也都搁浅在沙漠上,散见于陂陀起伏、绵延至天边的沙丘间。
十年前,咸海还是世界上第四大内陆湖泊,可与北美大湖区五大湖中的最大湖泊相媲美。
而今,由于兴建了一项考虑欠周的水利工程,原来注入此湖的水被引入沙漠灌溉棉田,咸海这座大湖的水面已渐渐变小,新形成的湖岸距离这些渔船永远停泊的位置差不多有40公里远。
与此同时,这儿附近的莫里那克镇上人们仍在生产鱼罐头,但所用的鱼已不是咸海所产,而是从一千多英里以外的太平洋渔业基地穿越西伯利亚运到这儿来的。
我因要对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进行调查而得以周游世界,考察和研究许多类似这样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
一九八八年深秋时节,我来到地球的最南端。
高耸的南极山脉中太阳在午夜穿过天空中的一个孔洞照射着地面,我站在令人难以置信的寒冷中,与一位科学家进行着一场谈话,内容是他正在挖掘的时间隧道。
这位科学家一撩开他的派克皮大衣,我便注意到他脸上因烈日的曝晒而皮肤皲裂,干裂的皮屑正一层层地剥落。
他一边讲话一边指给我看。
从我们脚下的冰川中挖出的一块岩心标本上的年层。
他将手指.到二十年前的冰层上,告诉我说,“这儿就是美国国会审议通过化空气法案的地方。
”这里虽处地球之顶端,距美国首都华盛顿两大洲之遥,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将废气排放量减少一席在空气污染程度上引起的相应变化便能在南极这个地球上最偏而人迹难至的地方反映出来。
迄今为止,地球大气层最重要的变化始于上世纪初的工业命,变化速度自那以后逐渐加快。
工业意味着先是煤、后是石油消耗。
我们燃烧了大量的煤和石油——导致大气层二氧化碳含的增加,这就使更多的热量得以留存在大气层中,从而使地球的候逐渐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