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记忆合金
- 格式:doc
- 大小:541.00 KB
- 文档页数:3
cu-基形状记忆合金Cu-基形状记忆合金(Cu-based shape memory alloys,简称Cu-SMA)是一类以铜为主要成分的形状记忆合金。
它们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领域。
Cu-基形状记忆合金通常由铜、镍、锌、钛等元素组成,其中铜和镍是主要元素。
Cu-基形状记忆合金的主要性能特点如下:1. 形状记忆效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合金发生相变,从而实现自变形和恢复原状的能力。
2. 超弹性:Cu-基形状记忆合金在变形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弹性极限和应变恢复能力。
3. 良好的疲劳性能:Cu-SMA在反复变形过程中,具有较低的疲劳极限和良好的耐疲劳性能。
4. 耐腐蚀性:Cu-基形状记忆合金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适用于腐蚀环境下的应用。
5. 易于加工:Cu-SMA具有较高的塑性,可以采用传统的金属加工方法进行加工和成型。
根据组成和性能特点,Cu-基形状记忆合金可分为以下几类:1. Cu-Ni系:这是最常用的Cu-基形状记忆合金,具有较好的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
Cu-Ni合金中,镍含量一般在30%-50%之间。
2. Cu-Zn系:Cu-Zn合金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耐腐蚀性能,但形状记忆效应相对较差。
锌含量一般在10%-40%之间。
3. Cu-Ti系:Cu-Ti合金具有较高的弹性极限和抗拉强度,但在高温下易发生相变。
钛含量一般在5%-15%之间。
4. Cu-Ni-Ti系:这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Cu-基形状记忆合金,具有优良的形状记忆效应、超弹性和耐腐蚀性能。
镍和钛的含量分别在30%-50%和5%-15%之间。
Cu-基形状记忆合金在我国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已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领域。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Cu-SMA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SMA)是一种由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构成、能够在温度和应力作用下发生相变的新型功能材料,通过热弹性与马氏体相变及其逆变而具有独特的形状记忆效应、相变伪弹性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械电子、汽车工业、建筑工程等领域。
形状记忆合金按合金种类主要分为镍钛基形状记忆合金(Ni-Ti SMA)、铜基形状记忆合金(Cu SMA)、铁基形状记忆合金(Fe SMA)3类。
其中,镍钛基形状记忆合金包括Ni-Ti-Cu、Ni-Ti-Co、Ni-Ti-Fe、Ni-Ti-Nb等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记忆合金;铜基形状记忆合金主要有Cu-Zn、Cu-Zn-Al、Cu-Zn-Sn、Cu-Zn-Si、Cu-Zn-Ga、Cu-Sn等种类;铁基形状记忆合金主要有Fe-Pt、Fe-Mn-Si、Fe-Ni-Co-Ti、Fe-Mn-Al-Ni、Fe-C-Mn-Si-Cr-Ni等种类。
1/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现状形状记忆合金因其独特的形状记忆效应一直是各主要国家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针对形状记忆合金制备工艺、成分配比、与先进制造技术结合的研究已取得显著的进展,尤其以4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使用形状记忆合金作为原材料,扩展了其在软体机器人、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一)中美欧等国开发出多种形状记忆合金制备新工艺,扩大了材料应用范围形状记忆合金/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熔炼法、粉末冶金法、喷射沉积工艺、4D打印技术等,再根据应用需求配置后续的锻造、热挤压、轧制、拉拔、冷加工等成型工艺。
其中,熔炼法是传统金属冶金工艺,在真空下将金属原材料通过电子束、电弧、等离子体、高频感应等方式加热后进行熔炼,易产生杂质污染、成分不均匀、能耗高等问题,且需要经过切割加工形成合金产品。
而粉末冶金法则是利用金属或合金粉末进行热等静压和烧结,制备出最终形状的合金产品。
浅谈形状记忆合金传统观念认为,只有人和某些动物才有“记忆”的能力,非生物是不可能有这种能力的。
难道合金也会像人一样具有记忆能力吗?答案是肯定的,形状记忆合金就是这样一类具有神奇“记忆”本领的新型功能材料。
形状记忆效应是指具有一定形状的固体材料,在某种条件下经过一定的塑性变形后,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材料又完全恢复到变形前原来形状的现象,即它能记忆母相的形状。
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金属一般是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的合金,这样的合金成为形状记忆合金。
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机械性能:拉伸强度:700-900Mpa(热处理)延伸率:15-30%形状记忆功能:单程(N=1)6-10%,双程(N=10-107)0.5-5%物理性能:密度:约6.5g/cm3.热膨胀系数:10-106/℃.熔点:约1300℃,导弹率:0.209W/cm℃(室温). 比热:6-8Cal/mol℃电阻率:(50-110) ×10-6chm.cm。
那么形状记忆合金是如何被发现,原理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呢?在接下来的文字中你将找到答案。
1963年,美国海军军械研究室在一项试验中需要一些镍钛合金丝,他们领回来的合金丝都是弯弯曲曲的。
为了使用方便,于是就将这些弯弯曲曲的细丝一根根地拉直后使用。
在后续试验中一种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当温度升到一定值的时候,这些已经被拉得笔直的合金丝,突然又魔术般地迅速恢复到原来弯弯曲曲的形状,而且和原来的形状丝毫不差。
再反复多次试验,每次结果都完全一致,被拉直的合金丝只要达到一定温度,便立即恢复到原来那种弯弯曲曲的模样。
就好像在从前被“冻”得失去知觉时被人们改变了形状,而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的时候,它们突然“苏醒”过来了,又“记忆”起了自己原来的模样,于是便不顾一切地恢复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形状记忆合金可以分为三类:单程记忆合金、双程记忆合金、全程记忆合金。
如图1所示,形状记忆合金在较低的温度下变形,加热后可恢复变形前的形状,这种只在加热过程中存在的形状记忆现象称为单程记忆效应;某些合金加热时恢复高温相形状,冷却时又能恢复低温相形状,称为双程记忆效应;加热时恢复高温相形状,冷却时变为形状相同而取向相反的低温相形状,称为全程记忆效应。
形狀記憶合金形狀記憶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是一種加熱後能恢復其原有形狀的特殊合金。
最早是在1951年時,在Au-Cu合金中發現具有形狀記憶的特性,之後又陸續在許多合金中發現有類似的反應,目前較引人注目的有Ti-Ni系合金及Cu系合金。
而形狀記憶合金所表現出來的特性有兩種,一種是形狀記憶效應(Shape Memory Effect,SME),一種是擬彈性效應(Pseudeoelastic Effect)。
形狀記憶合金的特色一般金屬的塑性變形乃是由於差排的移動,而差排移動之後造成的塑性變形無法用加熱方法使其恢復形狀。
在形狀記憶合金中,當材料溫度降低,一種新的結構,我們稱之為麻田散相,會自原來的結構(我們稱之為奧斯田母相)中長出。
而其過程為可逆的,當溫度升高時,會轉換成奧斯田母相。
形狀記憶效應是利用當溫度低於麻田散相轉換溫度時,若外力超過彈性極限,材料結構會重新排列,使材料產生如塑性變形的情形,當溫度升高時,麻田散相會轉換回原來的奧斯田母相,而記得原來的樣子。
當溫度高於麻田散相轉換溫度,外加應力一樣會促使奧斯田母相產生麻田散相而得到如塑?岒雱峈滷“峞A,但是若外力去除,不穩定的麻田散相將轉換回母相,此時其“塑性變形“會隨之消失,故稱此種效應為擬彈性效應。
一班來說,金屬的彈性變形量只有2%,形狀記憶合金能夠承受的彈性變形量是一般金屬的四到五倍。
而形狀記憶效應或擬彈性效應的發生,完全取決於材料的麻田散轉換溫度相對於測試溫度的變化,如(圖一)是發生此兩種效應的應力及溫度範圍相對於滑移臨界應力的關係。
(圖二)形狀記憶效應與擬彈性效應的示意圖。
如何製作形狀記憶合金使用形狀記憶合金最重要的就是它的麻田散相轉換溫度,此一轉換溫度會因經歷此寸、外加應力、熱循環次數....等因素而改變,其中以合金成份的改變對麻田散相轉換溫度的影響最劇烈,以Cu-Zn-Al記憶合金來說,增加一個重量百分比的鋅會使麻田散相轉換溫度下降51℃;增加一個重量百分比的鋁會使麻田散相轉換溫度下降134.5℃之多,因此成份的控制包括正確的百分比及均勻的品質將非常重要。
形状记忆合金090201 王晓刚20090573引言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SMA)是一种在加热升温后能完全消除其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的变形后,通过加热到某一临界温度以上又可恢复其变形前原始形状的合金材料。
除上述形状记忆效应外,这种合金的另一个独特性质是在高温(奥氏体状态)下发生的“伪弹性”(又称“超弹性”,英文pseudoelasticity)行为,表现为这种合金能承载比一般金属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可恢复应变。
形状记忆合金的这些独特性质源于其内部发生的一种独特的固态相变——热弹性马氏体相变。
形状记忆合金具有的能够记住其原始形状的功能称为形状记忆效应(Shape Memory Effect SME)。
研究表明,很多合金材料都具有SME,但只有在形状变化过程中产生较大回复应变和较大形状回复力的时候,才具有利用价值。
到目前为止,应用得最多的是Ni2Ti合金和铜基合金(CuZnAl 和CuAlNi)。
形状记忆合金作为一种特殊的新型功能材料,是集感知与驱动于一体的智能材料,因其功能独特,可以制作小巧玲珑、高度自动化、性能可靠的元器件而备受瞩目,并获得了广泛应用。
形状记忆合金的发展史最早关于形状记忆效应的报道是由Chang及Read等人在1952年作出的。
他们观察到Au-Cd合金中相变的可逆性。
后来在Cu-Zn合金中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直到1962年,Buehler及其合作者在等原子比的TiNi合金中观察到具有宏观形状变化的记忆效应,才引起了材料科学界与工业界的重视。
到70年代初,CuZn、CuZnAl、CuAlNi等合金中也发现了与马氏体相变有关的形状记忆效应。
几十年来,有关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国际相变会议和材料会议的重要议题,并为此召开了多次专题讨论会,不断丰富和完善了马氏体相变理论。
在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其应用范围涉及机械、电子、化工、宇航、能源和医疗等许多领域。
形状记忆合金
之一镍-钛合金
形状记忆效应
生物相容性
应用:牙齿校正丝
脊柱侧弯矫形
牙齿矫形丝用超弹性TiNi 合金丝和不锈钢丝做的牙齿矫正丝,其中用超弹性TiNi 合金丝是最适宜的。
通常牙齿矫形用不锈钢丝CoCr 合金丝,但这些材料有弹性模量高,弹性应变小的缺点。
为了给出适宜的矫正力,在矫正前就要加工成弓形,而且结扎固定要求熟练。
如果用TiNi 合金作牙齿矫形丝,即使应变高达10%也不会产生塑性变形,而且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stress-induced martensite)使弹性模量呈现非线型特性,即应变增大时矫正力波动很少。
这种材料不仅操作简单,疗效好,也可减轻患者不适感。
脊柱侧弯矫形各种脊柱侧弯症(先天性、习惯性、神经性、佝偻病性、特发性等)疾病,不仅身心受到严重损伤,而且内脏也受到压迫,所以有必要进行外科手术矫形。
目前这种手术采用不锈钢制哈伦敦棒矫形,在手术中安放矫形棒时,要求固定后脊柱受到的矫正力保持在30~40kg以下,一但受力过大,矫形棒就会破坏,结果不仅是脊柱,而且连神经也有受损伤的危险。
同时存在矫形棒安放后矫正力会随时间变化,大约矫正力降到初始时的30%时,就需要再进行手术调整矫正力,这样给患者在精神和肉体上都造成极大痛苦。
采用形状记忆合金制作的哈伦顿棒,只需要进行一次安放矫形棒固定。
如果矫形棒的矫正力有变化,以通过体外加热形状记忆合金,把温度升高到比体温约高5℃,就能恢复足够的矫正力。
恒温阀芯采用形状记忆合金(SMA)弹簧。
SMA恒温阀芯中最重要的零件就是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它外观上与普通弹簧相差不大,但这种以镍钛合金制成的形状记忆合金弹簧融合了当今世界上最尖端的合金技术。
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原理虽然并不深奥,但要将它大规模应用到精密零件中则需要有高度的技术和工艺。
SMA恒温阀芯不仅反应速度极快,而且温度瞬间超越值被控制在2℃以下,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淋浴的舒适性。
而且,SMA恒温阀芯在40℃附近的反应极其灵敏,可满足使用者进行无级微调的需要。
在SMA恒温阀芯中,形状记忆合金弹簧本身既作为感温元件,同时又有推动活塞来调节冷热水混合作用,而且混合后的水也可以穿过弹簧,这样就节省了宝贵的空间,使恒温阀芯变得更加精巧。
目前世界上只有KAKUDAI等4家日本公司成功开发出SMA恒温龙头。
恒温阀芯作为一种核心装置,被普遍应用于恒温热水器和恒温水龙头中。
当热水或冷水的水压突然发生变化时,或者热水的温度突然发生变化的时候,恒温调节阀芯即可在很短的时间内自动平衡冷水和热水的水压,以保持出水温度的稳定,完全不需要进行人工调节。
记忆金属生活(具体材料未知):
防烫伤阀
眼镜框架(在眼镜框架的鼻梁和耳部装配 TiNi 合金可使人感到舒适并抗磨损,柔韧性)
移动电话天线(弹性TiNi金属丝做蜂窝状电话天线,高抗破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