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与温度》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科学《冷热与温度》教案学校科学《冷热与温度》教案1教材分析:在同学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肯定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将援助同学形成温度的概念,教会同学规范地测定水温,并带领同学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
本课主要教学活动有三个部分:第一,形成温度概念。
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经典试验——将手指分别插入冷、热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放入温水杯内,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
接着请同学就这个现象做出自己的说明,同学将在卡通人的提示下很快悟到,光凭手的感觉不能精确决断物体的冷热程度,要想比较物体的冷热要用一个科学仪器,并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引导同学懂得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精确地测定物体的温度。
第二,学习测定水温,学习运用温度计。
测定水温的关键是温度计的液泡不能接触杯壁和杯底,读数的时候不要将温度计拿到杯外。
测三杯水的温度,是测量水温的一次演练。
第三,探究热水的降温规律。
热水变凉是生活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然而同学可能从未想到过其中的科学道理。
这一部分的教学目标在于进一步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育同学的记录技能,特别是连续观测并记录的技能,通过指导同学绘制曲线图、分析数据,引导同学发觉降温规律,从而激发同学去探究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试验结束后,还要求同学通过争论来说明这个现象,这是培育同学科学分析和推理技能的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收集数据并发觉热水变凉的温度改变规律。
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1、对科学讨论有爱好,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到处有科学。
2、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难点: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教学预备:演示试验器材:温度计、烧杯、多媒体课件等。
分组试验器材:不同温度的水、烧杯、温度计、铁架台。
教学过程:一、认识温度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每个小组选一名手指感觉最灵敏的`同学站起来。
《冷热与温度》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冷热和温度的词汇,但是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吗?今天我们将学习关于冷热与温度的知识,了解它们的定义、特点以及相关的实际应用。
二、知识探究1. 冷、热和温度的定义- 冷、热是我们对物体在感觉上的判断。
当一个物体的温度比我们的身体温度低时,我们感觉到它是冷的;当一个物体的温度比我们的身体温度高时,我们感觉到它是热的。
- 温度是用来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华氏度或开尔文度来表示。
2. 温度计的原理- 温度计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它的原理是基于不同物质在温度变化下的性质而设计的。
常见的温度计包括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
3. 温度计的刻度- 摄氏温标:以水的冰点为0℃,沸点为100℃作为刻度起点,将温度范围等分为100份。
- 华氏温标:以水的冰点为32℉,沸点为212℉作为刻度起点,将温度范围等分为180份。
- 开尔文温标:以绝对零度(-273.15℃)作为刻度零点,温度只取正值。
三、深化拓展1. 冷热对人体的影响- 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容易导致感冒、喉咙痛等疾病。
-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容易导致中暑、脱水等危害。
2. 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夏天喝冰水可以帮助降温、缓解炎热。
- 冬天穿暖和的衣服可以保暖避免感冒。
3. 热传导与传热- 热传导是物体内部不同部位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通常是由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热量。
- 传热是热能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包括传导、传热、辐射等方式。
四、实践应用1. 温度计的使用- 利用温度计测量室内外温度,及时调节空调、暖气。
- 利用温度计测量食物的温度,确保食品安全。
2. 温度与工业生产- 温度控制是很多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电子产品制造、食品加工等。
- 合理控制温度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五、练习与检测1. 用自己的话简单解释冷、热和温度的区别。
2. 选择题:以下哪种温标以绝对零度作为刻度零点?A. 摄氏温标B. 华氏温标C. 开尔文温标D. 雷吉亚温标3. 应用题:夏天,一个人热得流汗,这是属于哪种物理现象?为什么?六、总结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冷、热和温度的定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了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并分时段记录数据。
2、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下降是先快后慢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认识到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蕴含着科学道理。
3、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学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袋降温过程,发现热水温度下降的规律。
彪 角 中 心 小 学有效教学——四年级科学(上) 《冷热与温度》导学案《冷热与温度》问题导读——评价单班级学生组名设计者:闫玉侠一、预期目标:1、知道用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出物体的温度2、能根据记录的数据概括热水变凉的规律3、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4、能够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并分时段记录数据5、能耐心、细致地观察和记录二、预习内容:1、预习课本第17——18页内容。
2、准备实验的材料。
3、在家人的指导下认识温度计及温度计上的刻度。
三、预习与收获1、通过预习我知道“温度计”是用来,单位是2、光凭自己的感觉是不能的冷热程度。
四、能力展示台1、光凭自己的感觉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吗?如果不能,如何测量?2、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告诉同学们你认为重点的地方。
3、试着测三杯水的温度。
五、我的问题1、2、3、自评组评师评《冷热与温度》问题解决——评价单班级学生组名设计者:闫玉侠聪明的孩子,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吗?问题一::桌子上有三杯水,其中一杯是热水,一杯是温水,还有一杯是冷水。
如果把两只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中,过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会一样吗?你从实验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二:一杯热水放久了,会慢慢变凉,那么,你认为温度的下降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问题三:温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问题四: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是否一直这样降下去呢?会降到多少?自评组评师评《冷热与温度》问题训练——评价单班级 学生 设计者:闫玉侠同学们,带上你的细心、认真,多动脑,勤思考,一起来挑战吧!一、填空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
2、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 。
3、热总是从 处向 处传递。
4、温度也叫 。
5、常用的温度计叫 。
二、测量水温并作记录。
分小组进行,并汇报。
例如:三、把数据记录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画出温度变化的曲线图。
热水降温曲线图自评 组评 师评1020 30 4050 607080温度℃0 2 4 6 8 10 12 14 时间(分钟)。
《冷热与温度》小学科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冷热和温度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冷热和温度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冷热和温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冷热和温度的概念介绍。
2. 探究冷热和温度的实验活动。
3. 生活中的冷热和温度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1. 冷热和温度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实验探究冷热和温度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冷热和温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冷热和温度的关系。
2.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结合实际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导入部分】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冷热和温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部分】1. 教师讲解冷热和温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冷热和温度的关系。
【练习部分】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部分】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冷热和温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总结部分】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冷热和温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准备1. 教具:温度计、热水、冷水、实验材料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彩笔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冷热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冷热和温度的关系。
2. 新课:教师讲解冷热和温度的概念,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
4. 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教师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冷热和温度的知识解决。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
3. 课后练习: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优秀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冷热与温度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认识到温度对生活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介绍冷热与温度的基本概念。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温度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
体验法:让学生亲手触摸不同温度的物体,感受温度差异。
第二章:温度的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温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教授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3 教学方法:演示法: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温度测量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热胀冷缩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的现象及其原理。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
进行热胀冷缩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3 教学方法: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热胀冷缩实验。
观察法: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第四章:温度与生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温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温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探讨温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温度对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章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冷热与温度的理解。
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章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提出与冷热与温度相关的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5.3 教学方法:回顾法: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或口头总结所学内容。
提问法: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第六章:温度与气候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温度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现象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介绍温度与气候的关系。
《冷热与温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主题简介本次作业设计的主题是《冷热与温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温度概念、掌握与温度相关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冷热知识,同时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适用年级本次作业设计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学生,内容涵盖基础温度概念及相关实验等。
三、作业内容1. 温度概念及对比:要求学生了解温度的基本概念,可以通过教材、视频等方式介绍温度的定义、单位以及不同温度下的感受和影响。
2. 冷热实验:设计简单实验,让学生通过触摸物体、使用温度计等方式感受不同温度下的热冷变化,同时记录观察结果,并写下实验感受。
3. 温度计制作:指导学生使用简单材料制作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可以进行简单测温实验。
4. 温度测量与记录: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温度计,测量不同场所、不同时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5. 温度与季节:引导学生思考温度与季节的关系,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了解温度在不同季节间的变化规律。
四、作业要求1. 完成作业内容并按时提交,内容要求清晰、准确。
2. 所有实验操作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注意安全。
3. 学生需主动参与观察、实验和讨论,积极提出问题和思考。
4. 作业完成后,学生可以结合作业内容展示成果,如制作展板、口头报告等形式。
五、评价标准1. 完成度:完成作业内容,包括温度概念理解、实验操作、数据记录等。
2. 准确性:对温度概念理解准确,实验操作规范,数据记录准确。
3. 分析能力: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关问题并加以思考。
4. 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表现出探究学习的态度。
六、延伸活动1. 温度实验展示: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实验成果进行展示,与同学分享观察结果和实验感受。
2. 学校温度调查:组织学生对学校不同场所温度进行调查,了解学校温度分布情况,提出调查报告。
3. 设计温度实验:鼓励学生自行设计一些简单的温度实验,展示在班级和家庭中,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冷热与温度》小店区东峰学校沈德强《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2、知道什么是温度。
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3、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学准备】三个杯子、冷、温、热三种温度的水、温度计、三杯不同温度的水【教学流程】一、集中话题,导入新课1.老师这里有一杯开水,你们看热气腾腾的,很难靠近嘴,可是为什么过了一会之后就不在冒热气了,而且可以从容的喝了?二、探索和调查,试水温1.学生分组实验。
2.请你说说实验时的感受。
3.你能对自己的感受进行解释吗?4.光凭自己的感觉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吗?5.要准确测出物体的温度,要借助温度计。
三、测水温1.如何借助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呢?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2.布置实验要求。
利用教学光盘,播放前半段,提醒学生听清要求。
3.再次提醒:A.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表,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在本节课中老师适当给予提醒。
B.怎样读出温度计的读数?4、学生分组测水温5、学生汇报读数。
四、猜测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1.那么你们知道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吗?2.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记下来。
3、实验:连续测量一杯水的温度,证明热水变凉温度变化规律。
A.我们要想通过实验来知道热水是怎样变凉的,你们认为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热水、杯子、温度计。
”B.那么我们在实验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C.布置实验要求。
D.再次提醒:a怎样读出温度计的读数?b每隔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温度?c从什么时间开始记录温度?d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E.学生分组实验,并在实验记录上做下记载。
F.探究常温下一杯水的温度变化规律五、回顾和解释1.教师请学生汇报。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冷热与温度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冷热与温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冷热与温度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冷热与温度的基本概念。
(2)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2)冷热与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温度计、热水、冷水、各种物体。
2. 学具:温度计、实验记录表、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淇淋、热水袋等,引导学生关注冷热与温度。
(2)提问:你们对冷热与温度有什么认识?2. 探究冷热与温度的概念(1)教师出示各种物体,让学生感受它们的冷热程度。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冷热与温度的概念。
3. 学习温度计的使用(1)教师示范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
(2)学生分组实践,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4. 测量物体温度(1)教师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5. 冷热与温度的应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冷热与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举例说明,如冬天保暖、夏天降温等。
五、课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以及对冷热与温度的认识。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出示一些与冷热与温度相关的现象,如冰熔化、水沸腾等,让学生解释这些现象。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温度对生活产生的影响,如农业种植、医疗保健等。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冷热与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使用以及冷热与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
第五小学
李瑞霞
冷热与温度
———青铜峡市第五小学李瑞霞
一、教学课题: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
二、教材分析:《冷热与温度》一课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第一课,本课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一是让学生建立温度的概念;二是学会测量水温;三是探究热水降温规律。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多以小组合作、实验实践的教学方法开展,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3.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4.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科学实践。
五、教学准备:烧杯、热水、温水、冷水、温度计、秒表、记录表、铁架台。
六、教学过程:
(一)、感觉物体的冷热:
1.导入:以小朋友Kimi为话题引出冷热与温度。
板书课题:冷热与温度
2. 活动: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和热水中。
5秒后,再同时插入温水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每个小组长都试一试。
3.学生试验并交流。
(二)、测量水温:
1.师:光凭自己的感觉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吗?不能,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来进行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呢?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出物体的温度。
2.测量前面三杯水的温度
师: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呢?教师出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边讲解边示范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
小组合作分工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并记录。
3.交流测量结果。
(三)、猜测“热水变凉”的降温规律:
1.师出示一杯准备的热水,师述:老师这里有一杯热水,大家想一想,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一杯水会怎样?
2.指名学生回答。
3.让同学猜测一杯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
4.出示几种预测
学生的猜想估计有这样两种可能:一种是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有规律;(温度变化先快后慢,温度变化先慢后快,温度变化速度均匀)另一种可能是温度变化没有规律。
(四)、研究“热水变凉”的降温规律:
1.师:怎样才能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对的,还是错的呢?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实验。
2.分组实验,明确注意事项:
①实验所需材料有温度计、杯子、热水、记录纸、秒表;
②第一次测量数据为0分钟时的温度,以后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
③正确使用温度计,读数要准确;
④小组成员拿温度计、读数、记录要分工明确。
(五)、绘制“热水变凉”的降温曲线统计图:
1.师:实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数据,更重要的是分析整理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科学往往会把记录单绘制在曲线图上。
2.师: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可以用曲线统计图来表示温度的变化。
(教师给各组分发“热水降温折线统计图”的表格,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一是根据测量数据描点,二是把描得的各点用线连接起来。
)
3.学生根据各自测得的数据在表格中绘制“热水降温折线统计图”。
小组分析记录表和曲线图,讨论温度的变化规律,并与原先的猜想进行比较。
班级交流各组的发现:温度的变化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步下降的,温度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六)、后续研究:
师:如果我们继续测量下去,温度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课后研究)
七、作业布置:
再次预测: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是否一直这样降下去呢?会降到多少呢?水温究竟下降到多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