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212.50 KB
- 文档页数:17
第九章逻辑大体规律一、填空题1.违背三段论规则的“四词项”的错误,从逻辑规律的角度看,是一种违背(同一概)要求的逻辑错误。
2.按照形式逻辑大体规律中的(排中律),已知SIP为假,则SEP为真。
3.按照形式逻辑大体规律中的(矛盾律),若“若是认真学习,就可以考得好成绩”为真,则“即便认真学习也不能考得好成绩”为假。
注意,“‘若是认真学习,就可以考得好成绩’为真”等值于“‘即便认真学习也不能考得好成绩’为假”。
4.按照形式逻辑大体规律中的(排中律),若“老王是党员而不是干部”为假,则充分条件命题“若是老王是党员,那么他是干部”为真。
注意,“‘老王是党员而不是干部’为假”等值于“‘若是老王是党员,那么他是干部’为真”。
5.按照形式逻辑大体规律中的(排中律),由“不严厉冲击刑事犯法,社会秩序也能安宁”为假,可知必要条件命题(只有严厉冲击刑事犯法,社会秩序才能安宁)为真。
注意,“‘不严厉冲击刑事犯法,社会秩序也能安宁’为假”等值于“‘只有严厉冲击刑事犯法,社会秩序才能安宁’为真”。
6.按照形式逻辑大体规律中的(矛盾律),若p∧﹁q为真,则﹁p∨q为(假)。
二、单项选择题1.若是否定p∧q而肯定p∨q,则(D )A.违背同一概B.违反矛盾律C.违背排中律D.不违反逻辑规律2.在以下判定中,违背逻辑大体规律要求的是(B )A.SAP真且SOP假B.SEP真且SOP假C.SIP真且SAP假D.SOP真且SIP假3.在下列判定中,违背逻辑大体规律的是(B )A.某关系不是对称的,也不是非对称的B.某关系既是非对称的,又是反对称的C.某关系不是对称的,也不是反对称的D.某关系不是对称的,而是反对称的4.对“若是灯亮,那么有电”和“若是灯不亮,那么无电”这两个命题同时肯定,则(D )A.只违背矛盾律B.违反矛盾律C.既违背矛盾律又违背排中律D.不违反矛盾律也不违反排中律5.若是同时否定“必然p”和“必然非p”,则(C )A.违背同一概B.违反矛盾律C.违背排中律D.不违反逻辑规律6.既否定“◇p”,又否定“◇﹁p”,则(D )A.违背同一概B.违反矛盾律C.违背排中律D.不违反逻辑规律7.既判定“p←q”为真,又判定“p∧﹁q”为假,则(D )A.违背同一概B.违反矛盾律C.违背排中律D.不违反逻辑规律8.下列陈述违背排中律要求的是(D )A.﹁SIP∧﹁SAP B.既肯定SOP又否定﹁SIPC.□p∧◇﹁p D.既否定﹁p∨q又肯定﹁(p∧﹁q) 9.“若是所有贪污犯都有作案动机,那么有些贪污犯有作案动机”和“有些贪污犯没有作案动机,或有些贪污犯有作案动机,是不对的”,若判定这两个复合命题都真,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A.自相矛盾B.模棱两可C.偷换论题D.偷换概念10.在某次税务检查后,4位工商管理人员有如下结论:甲:所有个体户都没纳税。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
答:具有。
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
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
答:不具有。
前者的命题形式是“如果p那么q”,后者的是“只有p才q”。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
答:具有。
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
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
答:不具有。
前者的命题形式是“如果p那么q”,后者的是“只有p才q”。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
答:具有.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
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
答:具有。
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
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
答:不具有。
前者的命题形式是“如果p那么q”,后者的是“只有p才q”。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
答:具有。
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
}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
答:不具有。
前者的命题形式是“如果p那么q”,后者的是“只有p才q”。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
答:具有。
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
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
答:不具有。
前者的命题形式是“如果p那么q”,后者的是“只有p才q”。
《逻辑学基础教程》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专门研究()。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和()。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性学科,它是没有()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一、填空题1.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是,任何概念都有()和()。
2.从概念的外延关系来看,“教师”与“劳动模范”具有()关系,“陈述句”与“疑问句”具有()关系。
3.如果“凡A不是B”,那么A与B的外延关系是()关系;如果“凡A是B并且凡B是A”,那么A与B的外延关系是()关系。
4.在定义“犯罪就是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中,种差是(),属是()。
5.一个定义项在外延上真包含于被定义项,则该定义犯的逻辑错误是()。
二、单项选择题1.“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国人”这一概念属于()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C.普遍概念D.负概念2.如果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则A于B的外延关系是()A.全异关系B.同一关系C.交叉关系D.真包含于关系3.“学生考试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和“学生补考成绩分为及格和不及格”这一对陈述,其中的“及格”与“不及格”两个概念之间()A.都是矛盾关系B.都是反对关系C.前者是矛盾关系,后者是反对关系D.前者是反对关系,后者是矛盾关系4.将“母项”概括为“划分”、限制为“子项”,则()A.概括和限制都对B.概括对,限制错C.概括和限制都错D.概括错,限制对5.“不动产”这一负概念的论域是()A.动产B.土地C.财产D.企业三、双项选择题1.若A和B都是单独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A.同一关系B.真包含关系C.真包含于关系D.交叉关系E.全异关系2.下列概念的限制中,正确的是()A.“普遍概念”限制为“单独概念”B.“中国”限制为“北京”C.“科学”限制为“自然科学”D.“论证”限制为“论据”E.“竞争”限制为“人才竞争”3.“划分按层次可分为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任何划分都包含母项、子项和根据三部分。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
答:具有。
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
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
答:不具有。
前者的命题形式是“如果p那么q”,后者的是“只有p才q”。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
答:具有。
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
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
答:不具有。
前者的命题形式是“如果p那么q”,后者的是“只有p才q”。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
答:具有。
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
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
答:不具有。
前者的命题形式是“如果p那么q”,后者的是“只有p才q”。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欧阳家百(2021.03.07)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
答:具有。
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
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
答:具有。
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
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
答:不具有。
前者的命题形式是“如果p那么q”,后者的是“只有p才q”。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2.写文章要讲逻辑;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答:具有;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答:不具有;前者的命题形式是“如果p那么q”,后者的是“只有p才q”;3.“某罪犯或犯有走私罪,或犯有贪污罪”与“某罪犯既犯有走私罪,又犯有贪污罪”;答:不具有;前者的命题形式是“p或者q”,后者的是“p并且q”;4.“所有货币都是商品”与“没有共同犯罪不是故意犯罪”;答:具有;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所有S是P”;五、试例示具有下列命题形式和推理形式的命题或推理1.所有S都不是P;2.要么r,要么s;3.如果p,那么q;非q;所以非p;4.所有M都是P,S都是M,所以S都是P;答:1.所有乌鸦都不是白的;2.定居在海外的华人要么保留中国国籍,要么取得外国国籍;3.如果一个国家是法制国家,那么它在制度上是人人平等的;它在制度上不是人人平等的;所以它不是法制国家;4.所有民主国家都是非常关注民生的,法国是民主国家,法国是非常关注民生的;六、试分析下列两个命题哪个是事实真,哪个是逻辑真;1.所有金属都能导电;答:事实真;2.或者所有金属都能导电,或者有的金属不能导电;答:逻辑真;第二章词项与概念一、填空题1.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是,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2.从概念的外延关系来看,“教师”与“劳动模范”具有交叉关系,“陈述句”与“疑问句”具有全异关系;注,更详细地说,“陈述句”与“疑问句”具有反对关系;3.如果“凡A不是B”,那么A与B的外延关系是不相容关系;如果“凡A是B并且凡B是A”,那么A与B的外延关系是同一关系;4.在定义“犯罪就是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中,种差是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属是行为;5.一个定义项在外延上真包含于被定义项,则该定义犯的逻辑错误是定义过窄;6.在一个正确的划分中,母项与子项在外延上具有真包含关系,而子项与子项之间则具有不相容关系;7.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是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8.划分后各子项外延之和大于母项外延,就会犯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划分后各子项外延之和小于母项外延,就会犯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二、单项选择题1.“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国人”这一概念属于 A 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C.普遍概念D.负概念2.如果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则A于B的外延关系是 CA.全异关系B.同一关系C.交叉关系D.真包含于关系3.“学生考试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和“学生补考成绩分为及格和不及格”这一对陈述,其中的“及格”与“不及格”两个概念之间DA.都是矛盾关系B.都是反对关系C.前者是矛盾关系,后者是反对关系D.前者是反对关系,后者是矛盾关系4.将“母项”概括为“划分”、限制为“子项”,则 CA.概括和限制都对B.概括对,限制错C.概括和限制都错D.概括错,限制对5.“不动产”这一负概念的论域是 CA.动产B.土地C.财产D.企业6.若用“DS 就是DP”表示定义公式,则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是指在外延上 DA.DS 等于DPB.DS真包含于DPC.DP 真包含DSD.DS真包含DP7.如果A是划分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 A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正概念D.负概念8.在①“中国人是勤劳的”和②“小王是中国人”中,“中国人” CA.都是集合概念B.都是非集合概念C.在①中是集合概念,在②中是非集合概念D.在①中是非集合概念,在②中是集合概念9.所谓划分,是指 CA.把一个种概念分为若干属概念B.把整体分为若干部分C.把一个属概念分为若干种概念D.把集合体分为个体10.划分与分类之间 CA.划分是分类的特殊形式B.并非所有分类都是划分C.分类是划分的特殊形式D.分类是划分的基础11.把“三国演义”限制为“温酒斩华雄”,概括为“长篇历史小说”,则 A A.概括正确,限制不正确B.概括不正确,限制正确C.概括、限制都正确D.概括、限制都不正确12.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的依据是 CA.概念的作用B.概念的内涵特征C.概念的外延特徵D.概念間的關係13.下列不属于逻辑划分的是 DA.中学生分为初中生和高中生B.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C.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D.华东师范大学分为中文系、哲学系、数学系等14.“平反是对处理错误的案件进行纠正;”以下哪项最能说明上述定义的不严格 AA.对案件是否处理错误,应该有明确的标准,否则不能说明什么是平反B.应该说明平反的C.应该说明平反的主体,平反的主体应该具有足够的权威性D.对平反的客体应该具体分析,平反了,不等于没有错误E.处理错误的案件包括三种:重罪轻判,轻罪重判和无罪而判;15.某企业需要对职工的年龄做一个统计,为优化劳动组合提供参考;小张、小李和小王各设计一张统计表格;小张把职工年龄分为10-20岁、20-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60-70岁;小李的表格把职工年龄分为20不含20以下、20-34岁、35-54岁、55岁以上;小王的表格把职工的年龄分为20岁以下、20-29岁、30-39岁、40-49岁、50-60岁、60岁以上;对他们设计的表格,正确的结论是 CA.三人的表格都正确B.小王的表格正确C.小李的表格正确D.小张的表格正确E.三人的表格都不正确三、双项选择题1.若A和B都是单独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 AEA.同一关系B.真包含关系C.真包含于关系D.交叉关系E.全异关系2.下列概念的限制中,正确的是 CEA.“普遍概念”限制为“单独概念”B.“中国”限制为“北京”C.“科学”限制为“自然科学”D.“论证”限制为“论据”E.“竞争”限制为“人才竞争”3.“划分按层次可分为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任何划分都包含母项、子项和根据三部分;”这一议论对“划分”这一概念的说明是 CA.仅从内涵B.先从内涵,后从外延C.仅从外延D.先从外延,后从内涵E.并非都从内涵解析:属种关系和整体部分关系都主要是从外延上讲的;“任何划分都包含母项、子项和根据三部分”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外延关系上讲的;4.若“A可以分为B、C、D”是一个正确的划分,则B与C的外延一定是DEA.矛盾关系B.属种关系C.交叉关系D.反对关系E.全异关系5.“某县去年非计划内新生儿占新生儿的五分之一”,其中“某县去年非计划内新生儿”属于 DA.单独概念、集合概念B.单独概念、非集合概念C.单独概念、负概念D.普遍概念、负概念E.普遍概念、集合概念解析:集合概念是一类非常奇特的概念,是指隐含地包含元素通常是指同类元素但在整体意义上使用的概念;否则,便是非集合概念;单独概念不是集合概念,因为单独概念不包含任何元素;普遍概念也不是集合概念,因为根本不同于集合概念,普遍概念是反映某类对象的概念,显在地包含某类元素;显然,集合概念既不是单独概念,又不是普遍概念;这似乎是矛盾的;因为通常认为,一个概念要么是普遍概念,要么是单独概念;然而,这种普遍接受的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事实上,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仅是非集合概念的二分划分的结果,而不是所有概念的二分结果;因为传统教材虽然把普遍概念定义为反映某类对象的概念,显在地包含元素,但又把它混淆为任何包含元素的概念,即既显在地包含元素又隐含地包含元素的概念;也就是说,普遍概念被混淆为真包含集合概念的概念;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6.如果A概念的部分外延与B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则A与B的外延间可能是 ADA.A真包含B B.A真包含于B C.B真包含A D.B真包含于A E.A与B交叉7.“基本粒子泛指比原子核销的物质单元,包括电子、中子、质子、光子等”,这个语句是 BDA.性质定义B.关系定义C.发生定义D.先说内涵,后说外延E.先说外延,后说内涵8.“词项”与“命题”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是 CEA.属种关系B.交叉关系C.反对关系D.矛盾关系E.不相容关系9.“文学作品的叙述方法,不是顺叙,就是倒叙”,这一议论存在的逻辑错误有 BCA.误把矛盾关系当作反对关系B.误把反对关系当作矛盾关系C.划分不全D.子项相容E.划分根据不同四、多项选择题1.“中国知识分子一定能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其中“中国知识分子”这一语词表达 EA.普遍概念,正概念B.单独概念,正概念C.普遍概念,集合概念D.单独概念,集合概念E.集合概念,正概念参见第三题之“5”2.设A为一单独概念,B是一普遍概念,则A与B的外延不可能是 ACEA.全同关系B.A真包含于B C.交叉关系D.全异关系E.A真包含B3.“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的“鲁迅”这一概念 ABCEA.是单独概念B.与“作家”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C.不能进行划分D.与“中国伟大作家”之间为全同关系E.不能进行限制4.将“纺织品”概括为“商品”,限制为“丝织品”,其中 ADEA.限制正确B.限制不正确C.概括正确D.概括不正确E.概括不正确,限制正确解析:纺织品不一定用来交换,不一定是商品;丝织品是纺织品,即丝纺织品;五、图解题一请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句子中划有横线的概念的外延关系1.马克思主义哲学A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2.印度A地处亚洲B,这个亚洲国家C是发展中国家D;3.小明是小学生A,她表姐是中学生B并且是三好学生C,他爸爸是工人D;A, B12ABDCACBD3ABC45ABCD6BCD A 7A BC D B8AC4.一个人的知识A 不外直接经验知识B 和间接经验知识C 两种;5.科研工作者A 、教育工作者B 是脑力劳动者C,脑力劳动者也是劳动者D; 6.鲁迅A 是伟大的文学家B 、伟大的思想家C 和伟大的革命家D; 7.小说A 和剧本B 都是文学作品C;8.巴金A 是文学家B 而不是历史学家C,郭沫若D 既是文学家又是历史学家;解析:2.地域概念与国家概念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概念,它们之间是全异的;在这里“印度”是个国家概念,不是地域概念;如果把“印度”视为地域概念,那么虽然“印度”和“亚洲”都是地域概念,但它们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欧拉图不适用于表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SP解:1.2.S 的内涵较多;因为它的外延较小;二已知所有S 都是P,并且有的P 不是S 1.用欧拉图表示S 与P 的外延关系; 2.说明S 与P 这两个概念哪一个内涵较多;六、分析题一指出下列语句在概念运用或表述方面存在的逻辑错误 1.他那炯炯有神思考似乎在洞察一切概念的限制;答:“炯炯有神”不是“思考”的内涵,不能用来限制“思考”; 2.节衣缩食者都是吝啬鬼概念的概括;答:“节衣缩食”与“吝啬鬼”不具有属种关系,不能把它概括为“吝啬鬼”;3.如果是古典文学作品,就不能是现实主义作品概念间的关系;答:概念“古典文学作品”与“现实主义作品”是交叉关系,古典文学作品也可以是现实主义作品;4.这部小说既非白话小说,也非文言小说概念间的关系;答:概念“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之间是矛盾关系,一部小说不可能既不是白话小说,又不是文言小说;5.植物从土壤里吸收的肥料有氮肥、磷肥、钾肥和水分等划分;答:水不是肥料,把概念“肥料”划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和“水”等,犯有多出子项的错误;6.这个罪犯的罪行,既不是故意犯罪,也不是过失犯罪概念间的关系;答:概念“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之间是矛盾关系,一个罪行不可能既不是故意犯罪又不是过失犯罪;7.他在这篇作文中用错了五个词汇概念的种类;答:词汇通常用作集合概念,而这里应当用非集合概念;可以把“词汇”改为“词”;8.在这个城市里,饮食业、修理业、服务业的缺乏是众所周知的概念间的关系;答:概念“饮食业”和“修理业”都是“服务业”的分子,是从后者划分出来的两个反对概念,不应当与后者并列使用;9.高等学校发给学生的毕业证书就是文凭定义;答:这个定义不相应相称,即定义项的外延不等于被定义项的外延;因为任何学校发给的毕业证书都是文凭,只不过不同种类的学校的文凭“含金量”不同而已;另外,学位证书也应当视为文凭;10.爱迪生发明了灯概念的限制;答:灯的种类很多;这里的概念“灯”应当限制为“电灯”;二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1.语言不是上层建筑;答:不对;因为定义不应当是否定的;2.机会主义者就是看机会而采取行动的人;答:不对;因为定义项不应该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3.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答:不对;因为定义不应当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4.奇数就是偶数加1而成的数,偶数则是奇数加1或减1而成的数;答:不对;因为定义项不应该间接包含被定义项;5.商品是通过货币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答:不对;因为商品还可以通过货币以外的形式交换,犯有定义过窄的错误;6.正方形是平面内每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答:不对;因为长方形等也是平面内每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这里犯有定义过宽的错误;二下列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1.华东师范大学分为文科各系和理科各系;答:不对;因为华东师范大学与各系之间属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是属种关系;2.文学作品分为古典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答:不对;因为划分根据不统一,并同时导致多出子项和子项相容; 3.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答:不对;因为地球与南北两半球之间属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是属种关系;4.中国的少数民族分为蒙、藏、回、满、维吾尔和汉族等五十多个民族;答:不对;因为汉族不属于少数民族,犯有多出子项的错误;5.期刊分为月刊和季刊;答:不对;因为除了月刊和季刊,还有周刊、双月刊等期刊,犯有划分不全的错误;6.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它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等各种艺术成分;答:不对;因为戏剧与它的各种艺术成分之间不是属种关系,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上一、填空题1.一个直言命题的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则其逻辑形式是有S是P,即SOP; 2.若SOP假而POS真,则S与P的外延关系是S真包含于P;解析:由下表可以看出,3.当S与P的外延间具有全同关系或真包含于关系时,SOP取值为假;4.已知“所有天鹅是白的”为假,根据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则“有天鹅是白的”为真假不定;5.一个直言命题的主项不周延,则这个命题的量是特称的;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不周延,则它的质是肯定的;6.根据逻辑方阵的差等关系,由SA P真可以推出SI P为真;7.若“有S不是P”为真,则“所有非P不是S”为假;解析:P ES SE P SAP,而SAP与SOP是相矛盾的;8.若“所有S不是P”为真,则“有些非P是S”取值为真;解析:P IS SI P SOP,而SEP与SOP是差等关系;二、单项选择题1.在直言命题中,决定命题形式种类的是 CA.主项和谓项B.主项和量项C.联项和量项D.谓项和量项2.在S与P可能具有的五种外延关系中,下列命题形式真假情况为三真二假的是 DA.SAP B.SEP C.SIP D.SOP3.若两个直言命题的变项都相同,而逻辑常项都不同,则这两个直言命题 D A.可同真,可同假B.可同真,不同假C.不同真,可同假D.不同真,不同假4.逻辑学研究推理,主要研究的是 DA.前提的真假B.前提与结论间的内容联系C.结论的真假D.前提与结论间的逻辑联系5.已知“甲班有同学不是党员”,可必然推出 CA.甲班有同学是党员B.有些党员是甲班同学C.有些非党员是甲班同学D.有些党员不是甲班同学6.一个有效的换质位法推理的结论是PES,则其前提是 DA.SAP B.S AP C.S A P D.SA P解析:由先换位再换质得,PES SEP SA P;由先换质再换位得,PES PA S S IP;7.在表达判断的语句中, BA.不同语句只能表达不同判断B.不同语句可以表达同一判断C.同一语句只能表达同一判断D.同一语句不能表达不同判断解析:从哲学上严格地讲,不同语句不能表达同一判断;因为一个判断不仅仅是一个断定,它还有载体,通常是指语句;也就是说,判断与它的使用的语句是一个整体;一个事物,如果它的任何要素发生变化,那么它就变成了其他事物;但是,人们通常忽略判断的语言载体形式,认为不同语句可以表达同一判断;8.下列各组命题具有不能同假,可以同真关系的是 BA.“疾病都会治好”与“疾病都不会治好”B.“有的城市是开放城市”与“有的城市不是开放城市”C.“没有河流是入海的”与“没有河流不是入海的”D.“所有人家都有彩电”与“没有人家有彩电”9.下列命题中可以用来驳斥“有交通事故没有原因”的是 BA.有交通事故有原因B.交通事故都有原因C.并非交通事故都有原因D.交通事故没有原因10.“某年级甲班有的学生是河南籍的”这一命题的主项是 DA.某年级甲班B.某年级甲班有的学生C.学生D.某年级甲班的学生理12.“参加自学考试的不都是干部”与“参加自学考试的没有一个是干部”这两个命题间的关系是 DA.不同真,可同假B.不同真,不同假C.不同假,可同真D.可同真,可同假13.在直言命题中,项的周延情况取决于 AA.逻辑常项B.逻辑变项C.语言形式D.思维内容14.朝阳汽车公司已发现有职工向地震灾区捐款;如果该断定是真的,那么下述三个断定中不能确定真假的是 A1朝阳汽车公司没有职工不向地震灾区捐款;2朝阳汽车公司有的职工没有向地震灾区捐款;3朝阳汽车公司所有的职工都没有向地震灾区捐款;A.只有1和2 B.1、2和3C.只有1和3 D.只有2E.只有1三、双项选择题1.当“所有A是B”为假而“有B不是A”为真时,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 DEA.全同关系B.A真包含B C.A真包含于B D.交叉关系E.全异关系2.主项和谓项均周延的某个直言命题为真,则其主项和谓项可能具有的外延关系是 DEA.同一关系B.交叉关系C.真包含关系D.矛盾关系E.反对关系3.①“SAP├P ES”与②“PO S├S OP”这两个直接推理的有效性为 BC A.都有效B.①有效,②无效C.不都有效D.都无效E.①无效,②有效4.设SOP假,则下列为真的是 BCA.SI P B.SE P C.SIPD.SA P E.SEP5.当直言命题的主谓项为真包含于关系时,则 ADA.E假,I真B.A真,I假C.O真,I真D.A真,I真E.E假,O真6.下列根据直言命题之间差等关系进行的直接推理的正确式有 BDA.SAP├SIP B.SAP├SIP C.SOP├SEPD.SOP├SEP E.SIP├SAP7.以“有些刑事案件是不公开审理案件”为前提进行命题变形直接推理,可推出的结论有 ACA.有的刑事案件不是公开审理案件B.有的公开审理案件不是刑事案件C.有的不公开审理案件是刑事案件D.有的刑事案件是公开审理案件E.有的公开审理案件是刑事案件8.设“有S是P”和“有S不是P”均真,则S与P可能具有的关系是 BE A.S真包含于P B.S真包含PC.全同关系D.全异关系E.交叉关系9.已知“有A不是B”为假,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 ACA.A真包含于B B.A真包含BC.全同关系D.不相容关系E.交叉关系10.若SAP与PAS恰为一真一假,则S与P的外延关系可以是 ABA.真包含于关系B.真包含关系C.全同关系D.全异关系E.交叉关系四、多项选择题1.当“没有S是P”为假时,则S与P之间的关系可能是 ACDEA.真包含于关系B.全异关系C.交叉关系D.同一关系E.真包含关系2.运用命题变形法直接推理,以SEP为前提可推出的结论有 ACDEA.SA P B.SO PC.P IS D.PESE.P O S解析:由纯粹交替的先换质再换位得,SEP├ SA P├P IS├P O S由包括连续换位的先换质再换位得,SEP├ SA P├P IS├SI P├SOP由纯粹交替的先换位再换质得,SEP├ PES├ PA S├S IP├S O P由包括连续换位的先换位再换质得,SEP├PES├PA S├S IP├PI S├POS 3.以“侵害公民民主权利是伤害罪”为前提进行对当关系推理,可推出的结论有 ABDA.并非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B.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是伤害罪C.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并非不是伤害罪D.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E.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解析:对于自然语言,“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通常理解为“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而“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并非不是伤害罪”则往往既可以理解为“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又可以理解为“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是伤害罪”;如果“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并非不是伤害罪”理解为“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那么它也是正确选项;4.下列命题变形直接推理形式为有效式的有 ACDEA.S A P├ PE S B.SIP├P OSC.SAP├P OS D.SOP├P O SE.SEP├S IP5.下列各组直言命题中具有矛盾关系的是 BDEA.SA P与SOP B.SA P与SIPC.SAP与SEP D.SEP与SO PE.“某S是P”与“某S不是P”五、分析题一下列语句哪些直接表达判断为什么1.祝你学习进步2.请大家回忆一下鲁迅先生的话吧3.一颗出了土的珍珠能不放光吗4.明天会下雨吗5.认识来自实践;答:语句3和5直接表达判断,因为语句3是反问句,语句5是直陈句;语句1和2都是祈使句,4是一般疑问句,都不能直接表达判断;二下列命题属于何种直言命题其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如何1.没有一个资本家不是唯利是图的;答:“没有一个资本家不是唯利是图的”等于“所有资本家都是唯利是图的”,它属于全称肯定命题,它的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2.没有一个人是不犯错误的;答:“没有一个人是不犯错误的”等于“所有人都不是不犯错误的”,它属于全称否定命题,它的主项和谓项都周延;3.有的金属不是固体;答:该命题属于特称否定命题,它的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4.有的劳动产品是商品;答:该命题为特称肯定命题,它的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5.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答:该命题为单称肯定命题,也可以视为全称肯定命题;它的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6.李白不是政治家;答:该命题是单称否定命题,也可以视为全称否定命题,它的主项和谓项都周延;三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所有商品都有商标”为假,能否断定“所有商品没有商标”为真和“有些商品没有商标”为真答:“所有商品都有商标”与“所有商品没有商标”之间是反对关系;所以,由“所有商品都有商标”为假,不能断定“所有商品没有商标”为真;“所有商品都有商标”与“有些商品没有商标”之间是矛盾关系;。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
答:具有。
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
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
答:不具有。
前者的命题形式是“如果p那么q”,后者的是“只有p才q”。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
答:具有。
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
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
答:不具有。
前者的命题形式是“如果p那么q”,后者的是“只有p才q”。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
答:具有。
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
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
答:不具有。
前者的命题形式是“如果p那么q”,后者的是“只有p才q”。
第九章逻辑基本规律一、填空题1.违反三段论规则的“四词项”的错误,从逻辑规律的角度看,是一种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2.根据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中的(排中律),已知SIP为假,则SEP为真。
3.根据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中的(矛盾律),若“如果认真学习,就能考得好成绩”为真,则“即使认真学习也不能考得好成绩”为假。
注意,“‘如果认真学习,就能考得好成绩’为真”等值于“‘即使认真学习也不能考得好成绩’为假”。
4.根据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中的(排中律),若“老王是党员而不是干部”为假,则充分条件命题“如果老王是党员,那么他是干部”为真。
注意,“‘老王是党员而不是干部’为假”等值于“‘如果老王是党员,那么他是干部’为真”。
5.根据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中的(排中律),由“不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社会秩序也能安定”为假,可知必要条件命题(只有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社会秩序才能安定)为真。
注意,“‘不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社会秩序也能安定’为假”等值于“‘只有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社会秩序才能安定’为真”。
6.根据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中的(矛盾律),若p∧﹁q为真,则﹁p∨q为(假)。
二、单项选择题1.如果否定p∧q而肯定p∨q,则(D )A.违反同一律B.违反矛盾律C.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逻辑规律2.在以下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是(B )A.SAP真且SOP假B.SEP真且SOP假C.SIP真且SAP假D.SOP真且SIP假3.在下列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是(B )A.某关系不是对称的,也不是非对称的B.某关系既是非对称的,又是反对称的C.某关系不是对称的,也不是反对称的D.某关系不是对称的,而是反对称的4.对“如果灯亮,那么有电”和“如果灯不亮,那么无电”这两个命题同时肯定,则(D )A.只违反矛盾律B.违反矛盾律C.既违反矛盾律又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矛盾律也不违反排中律5.如果同时否定“必然p”和“必然非p”,则(C )A.违反同一律B.违反矛盾律C.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逻辑规律6.既否定“◇p”,又否定“◇﹁p”,则(D )A.违反同一律B.违反矛盾律C.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逻辑规律7.既断定“p←q”为真,又断定“p∧﹁q”为假,则(D )A.违反同一律B.违反矛盾律C.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逻辑规律8.下列陈述违反排中律要求的是(D )A.﹁SIP∧﹁SAP B.既肯定SOP又否定﹁SIPC.□p∧◇﹁p D.既否定﹁p∨q又肯定﹁(p∧﹁q) 9.“如果所有贪污犯都有作案动机,那么有些贪污犯有作案动机”和“有些贪污犯没有作案动机,或者有些贪污犯有作案动机,是不对的”,若断定这两个复合命题都真,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A.自相矛盾B.模棱两可C.偷换论题D.偷换概念10.在某次税务检查后,4位工商管理人员有如下结论:甲:所有个体户都没纳税。
乙:服装个体户陈老板没纳税。
丙:个体户不都没纳税。
丁:有的个体户没纳税。
如果4人只有一人断定属实,则以下哪项是真的(B )A.甲的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B.丙的断定属实,陈老板纳了税C.丙的断定属实,但陈老板没纳税D.丁的断定属实,陈老板没纳税E.丁的断定属实,但陈老板纳了税解析:甲与丙的断定相矛盾,不能都真,必有一假。
丙与丁的断定处于下反对关系,不能都假,必有一真。
所以,丙的断定属实。
再由题意可知,甲乙丁的断定都不属实。
所以,陈老板纳了税。
三、双向选择题1.“能否理顺工资、价格的关系是改革成功的关键”,这句话(CE )A.没有违反逻辑规律B.犯“模棱两可”的错误C.违反矛盾律D.违反排中律E.犯“自相矛盾”的错误2.下列复合命题违反排中律的有(AE )A.﹁SIP∧﹁SEP B.﹁SEP∧﹁SAPC.﹁□p∧﹁◇p D.◇﹁p∧□pE.﹁(﹁p∧q)∧﹁(p∨﹁q)解析:SIP与SEP之间是矛盾关系,同时否定它们,便违反排中律。
这对于﹁p∧q与p∨﹁q也是同样的道理。
3.下列复合命题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有(CE )A.火灾必然有原因,并且不可能没有原因B.可能火灾有原因,并且火灾必然有原因C.火灾有原因是必然的,火灾没有原因也是可能的D.并非火灾必然没有原因并且火灾可能有原因E.不可能火灾有原因,并且不必然火灾没有原因4.下列情况不违反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有(AC )A.在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对象做出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并断定为同假。
B.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做出两个相互矛盾或反对的判断,并断定为同真。
C.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做出两个相互矛盾或反对的判断,并断定为不能同真。
D.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做出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并断定为同假。
E.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某一个别对象做出肯定和否定的判断,并断定为同假。
解析:选项A的语言表达不准确。
既然是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方面,何来的相互矛盾的判断?反过来,假如是相互矛盾的判断,又怎么可能是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方面的判断呢?不同时刻的对象通常被视为同一对象。
更准确地讲,例如,选项A可以表达为:在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某一个别对象做出肯定和否定的判断,并断定为同假。
5.如果命题A与命题B有矛盾关系,则下列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有(DE )A.A∧﹁B B.﹁A∧BC.D.A∧BE.﹁A∧﹁B四、多项选择题1.下列复合命题违反矛盾律的有(BCDE )A.□p∧﹁◇p B.□﹁p∧﹁□﹁pC.﹁◇﹁p∧□﹁p D.□﹁p∧◇pE.□﹁p∧□p2.下列各组直言命题,若为同一思维过程中的陈述,则违反排中律的是(ABD )A.某法官并不是如果受礼就秉公断案某法官并不是受礼而没有秉公断案B.某法官并不是只有受礼才秉公断案某法官并不是没受礼却秉公断案C.某法官并不是受礼或者秉公断案某法官并不是受礼并且秉公断案D.某法官并不是或者受礼或者秉公断案某法官并不是既没受礼也没秉公断案E.某法官并不是或者不受礼或者不秉公断案某法官并不是不受礼而秉公断案3.下列断定违反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有(ADE )A.既肯定SAP又肯定SI P B.既否定SE P,又否定P OSC.并非□﹁p∧◇﹁p D.并非□p,并且并非◇﹁pE.既肯定﹁p∨q,又肯定p∧﹁q4.下列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断定是(DE )A.SAP假而SI P真B.S AP与S EP不能都真C.□SAP与◇SOP都假D.SA P真S E P也真E.PA S真但P IS假解析:﹁◇SOP├□﹁SOP├□SIP。
所以□SAP与◇SOP都假,不违反排中律。
PA S├ PES├ SEP,P IS├ SI P├ SOP。
按照对当关系中的差等关系,如果SEP真那么SOP也真。
所以,PA S真但P IS假,违反逻辑基本规律。
注意,选项D的“H E P”应当首先改为“S E P”。
5.甲乙丙丁四个孩子在院子里踢足球,把一户人家的玻璃打碎了。
当房主问他们是谁踢球把玻璃打碎的时,他们都不承认是自己打的。
甲说:“是丙打的。
”丙说:“甲说的不符合事实。
”乙说:“不是我打的。
”丁说:“是甲打的。
”后查知四个孩子只有一个不说假话。
由上述条可知(ABDE )A.说真话的是丙B.打碎玻璃的是乙C.打碎玻璃的是甲D.打碎玻璃的不是甲E.丁说假话,但打碎玻璃的不是丁五、表解题1.如果肯定A而否定B,是否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呢?为什么?A:甲上场而乙不上场。
B:只有甲不上场,乙才上场。
解:设p表示甲上场,p表示乙上场,则A:p∧﹁qB:﹁p←q做它们的真值表如下:有由上面的真值表可以看出,当肯定A时,必须肯定B。
所以,肯定A而否定B 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2.下面丙说的话是否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为什么?甲对乙说:“并不是说或者你不正确或者我不正确。
”乙对甲说:“并不是说如果我不正确则你就正确。
”丙对二人说:“你们两人说的都对。
”解:设p表示甲正确,p表示乙正确,则丙的话可以符号化为丙:﹁(﹁q∨﹁p)∧﹁(﹁q→﹁p)做它的真值表如下:显然,丙的话是永假的,违反矛盾律的要求。
3.警察逮捕三个人,只知道他们其中一人是“说谎者俱乐部”的成员,另外两人是嫌疑犯。
请根据以下供词判定谁是说谎者俱乐部的成员。
审判员问:“你们谁是说谎者俱乐部的成员?”A答:“……”审判员没留神,未听清,要求A再说一遍,A未说。
B说:“A刚才说,他是说谎者俱乐部的成员。
我呢,当然就不是了。
”C说:“A刚才说他不是说谎者俱乐部成员,可我也不是。
”解:设p表示A是说谎者俱乐部的成员,p表示B是说谎者俱乐部的成员,r表示C是说谎者俱乐部的成员,则B和C的话可以分别符号化为p∧﹁q﹁p∧﹁r根据题意可知,B与C的话之间是反对关系,所以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也就是说,B要么C是说谎者俱乐部成员。
由题意知,A不是说谎者俱乐部成员,即p为假。
由真值表可见,同时满足p假、p∧﹁q与﹁p∧﹁r不同真、为真等三个条件的只有q为真、r为假,即B是说谎者俱乐部成员。
六、分析题(一)下列各题有无错误?如有错误,指出它违反哪条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他在20世纪里活100多岁。
答:错误。
它既肯定在20世纪里又肯定活100多岁,违反矛盾律。
2.我基本上完全同意他的意见。
答:错误。
既肯定基本上又肯定完全,违反矛盾律。
3.价值规律是永恒的历史范畴。
答:错误。
既肯定是永恒的又肯定是历史的,违反矛盾律。
4.南极海岸地带,鸟的种类虽然少,鸟却很多。
答:正确。
5.我是不赞同背诵的,但也不赞成不背诵,我认为适当地背诵也是必要的。
答:错误。
同时否定背诵和不背诵,违反排中律。
6.若是仇杀案的凶手,则罪犯与死者必然有仇。
他是仇杀案的凶手,但与死者无仇。
答:错误。
这两个命题是相互否定的,同时肯定它们就违反矛盾律。
7.如果大家都动手大搞卫生,那么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了。
答:错误。
健康与疾病是相反对的,这里同时肯定它们,违反矛盾律。
8.鲁迅的小说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祝福》是鲁迅的小说,所以《祝福》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答:错误。
在“鲁迅的小说”中,“小说”是集合概念。
在“《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中,“小说”是非集合概念,它们不能作为中项组成一个三段论推理。
这里违反同一律。
9.当有人说欧谛德谟说谎时,他狡辩说:“谁说谎,谁就是说不存在的东西;不存在的东西是无法说的,因此没有人说谎。
”答:错误。
不存在的东西不等于无法说,这里违反同一律。
10.火星上或者有人类存在或者没有人类存在,但我不能断定火星上有人类存在是真的还是火星上没有人类存在是真的。
答:没有错误。
火星上或者有人类存在,或者没有人类存在。
这不等于能断定火星上有人类存在是真的还是火星上没有人类存在是真的,至少目前还没有人能够断定。
11.甲说:“这种陶瓷产品如果不是景德镇产的,就是唐山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