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机工作原理分析(完) PPT
- 格式:ppt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17
梳理机道夫工作原理
机道夫是一种用于梳理纺织品的机械设备,其工作原理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工作:将待处理的纺织品放置在机道夫的工作平台上,并调整好机械设备的各项参数,如转速、梳理强度等。
2. 螺旋梳理:机道夫内部配有多个螺旋状梳理齿,当机械设备开始工作时,这些梳理齿会同时旋转。
纺织品被置于梳理齿之间,当梳理齿旋转时,会产生梳理作用,将纺织品中的纤维或杂质梳理开来。
3. 纤维分离:梳理过程中,纺织品中的纤维会由于梳理齿的作用而被分离开来,使纤维得以被彻底梳理。
4. 杂质排除:同时,梳理齿还能将纺织品中的杂质或其他不需要的物质梳理出去,使得纺织品更加纯净。
5. 整齐排列:经过梳理后,纺织品的纤维将变得整齐排列,使得纺织品表面更加平滑、光洁。
机道夫作为纺织行业的常见设备之一,利用机械力和梳理齿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帮助纺织品梳理纤维,清除杂质,并使得纺织品获得更好的外观和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机道夫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纺织品的梳理需求。
第三节梳理机一、梳理机的组成与工作过程梳理机的组成与工作过程梳理机是梳毛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2—1—5为BC272B型粗纺梳毛机的后车(第一节梳理机)示意图。
梳理机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喂入开毛部分、预梳理部分和主体梳理部分。
各部分主要机件的表面都包裹着不同类型的针齿或针布,以完成对混料梳理、混合任务。
如图2—1—5所示,从称毛斗落下的混料首先落在喂毛帘上,被喂毛帘送入两喂毛罗拉之间。
喂毛罗拉紧紧握持住混料,接受开毛辊的分梳,达到初步开松。
开松后的混料通过开毛辊转移给胸锡林,在胸锡林两个工作辊和两剥毛辊之间接受梳理,将块状的混料梳理成束状纤维,经过预梳理的纤维束,通过运输辊转移到大锡林。
图 2-1-5 梳理机示意图1-喂毛帘2、3-喂毛罗拉4-清洁罗拉5-开毛辊6-胸锡林7、8-胸锡林工作辊9、10-胸锡林剥毛辊11-运输辊12、27-托毛辊13-大锡林14、15、16、17、18-工作辊19、20、21、22-剥毛辊23-风轮24、25-挡风辊26-道夫28-斩刀二、梳理机的作用分析混料从喂入梳理机到以毛网的形式输出,需经过开松、预梳理和梳理几个阶段,各阶段都是依靠各种直径不同的辊子上包裹的针齿来完成工作任务的。
粗纺梳毛机的针齿分两大类,一类是金属齿条,另一类是弹性针布。
金属齿条主要使用在开毛部分和预梳理部分,如喂毛辊、开毛辊、胸锡林、预梳工作辊和剥毛辊。
因为在这个阶段梳理的对象是没有开松好的块状、束状混料,故梳理力比较大。
弹性针布用于主体梳理部分,如大锡林、道夫、工作辊、剥毛辊和风轮等。
弹性针布由钢针和底布组成,钢针弹性大,在梳理过程中可以减小纤维的损伤,加强梳理机的梳理作用和混合均匀作用。
梳理机对纤维的梳理,主要是由各工艺部件之间所形成的基本作用区来完成的。
机件对纤维的主要作用有4种,即分梳作用、剥取作用、起出作用和给进作用。
决定这4种基本作用的条件是针向、转向和针齿表面速度之间的关系。
针向关系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针向相对(图3—2—13),另一种是针向相顺(图3—2-14),每一种情况由于滚筒转向的不同又各有四种不同的形式。
梳理机工作原理、概述非织造布(Non woven)又称非织造织物、不织布、无纺织物及无纺布,在业内称无纺布最为流行。
在非织造布的加工中纤维通过一个连续的过程直接转化为织物,它具有工艺过程短、产量高、原料来源广、产品品种多样和应用范围广泛的特点,成为纺织工业中极具发展前途的新领域。
纤网成型是非织造布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外绝大部分采用梳理成网方式。
非织造布原料的适应性极其广泛,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及一些特殊的纤维如陶瓷纤维、碳素纤维、金属纤维等均可以作为非织造的原料,但仍以合成纤维为主,主要品种为PP,PAN ,PE,PET,PA ,PVA等短纤(细度1.1~60dtex,长度38~150?)。
由于非织造的原料广泛,产品品种繁多,梳理成网用的梳理机完全不像棉纺、毛纺梳理机有基本固定的结构,特别是我国生产非织造布的早期,基本采用传统棉纺、毛纺系统所用的开松梳理设备或与之相似的所谓非织造成专用设备,这些设备至今仍有少数还在运转。
随着非织造布工业的快速发展,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高,非织造布的梳理成网设备已经实现了专业设计与制造,国际上如纽马格FOR(Neumag FOR)、斯宾宝(Spinnbau)、帝博(Thibeau)、赫格特(Hergeth)、特吕茨勒(Trutzschler)、洁圣(JCAD)等著名公司,国内有青岛纺机、郑州纺机等著名公司。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量引进了国际上各种类型的先进非织造布生产线,通过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国内生产的非织造布设备的有了飞速的发展,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
由于国内外生产梳理机的厂家很多,特别是中国包括台湾地区的生产厂家更多,尚无统一的行业标准,所以梳理机的规格型号也十分繁杂。
锡林直径有520,850,1020,1230,1500等,有单道夫、双道夫、三道夫甚至四道夫,有配胸锡林与不配胸锡林,有配凝聚辊不配凝聚辊的。
机幅从1.0米到2.5米不等。
尽管如此,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非织造布用梳理机基本还是采用罗拉式梳理机的形式,并朝着高速、高产、宽幅的趋势发展。
、概述非织造布(Non woven)又称非织造织物、不织布、无纺织物及无纺布,在业内称无纺布最为流行。
在非织造布的加工中纤维通过一个连续的过程直接转化为织物,它具有工艺过程短、产量高、原料来源广、产品品种多样和应用范围广泛的特点,成为纺织工业中极具发展前途的新领域。
纤网成型是非织造布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外绝大部分采用梳理成网方式。
非织造布原料的适应性极其广泛,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及一些特殊的纤维如陶瓷纤维、碳素纤维、金属纤维等均可以作为非织造的原料,但仍以合成纤维为主,主要品种为PP,PAN ,PE,PET,PA ,PVA等短纤(细度1.1~60dtex,长度38~150?)。
由于非织造的原料广泛,产品品种繁多,梳理成网用的梳理机完全不像棉纺、毛纺梳理机有基本固定的结构,特别是我国生产非织造布的早期,基本采用传统棉纺、毛纺系统所用的开松梳理设备或与之相似的所谓非织造成专用设备,这些设备至今仍有少数还在运转。
随着非织造布工业的快速发展,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高,非织造布的梳理成网设备已经实现了专业设计与制造,国际上如纽马格FOR(Neumag FOR)、斯宾宝(Spinnbau)、帝博(Thibeau)、赫格特(Hergeth)、特吕茨勒(Trutzschler)、洁圣(JCAD)等著名公司,国内有青岛纺机、郑州纺机等著名公司。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量引进了国际上各种类型的先进非织造布生产线,通过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国内生产的非织造布设备的有了飞速的发展,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
由于国内外生产梳理机的厂家很多,特别是中国包括台湾地区的生产厂家更多,尚无统一的行业标准,所以梳理机的规格型号也十分繁杂。
锡林直径有520,850,1020,1230,1500等,有单道夫、双道夫、三道夫甚至四道夫,有配胸锡林与不配胸锡林,有配凝聚辊不配凝聚辊的。
机幅从1.0米到2.5米不等。
尽管如此,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非织造布用梳理机基本还是采用罗拉式梳理机的形式,并朝着高速、高产、宽幅的趋势发展。
梳理机工作原理
梳理机是一种用于将纤维材料进行梳理和分离的设备,主要应用于纺织工业中。
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1. 输入纤维材料:纤维材料经过预处理后,通过进料系统输入到梳理机中。
2. 引纤辊传送:梳理机内部设有多组梳棒和梳齿,纤维材料在输入后首先通过引纤辊的引导,沿着一定路径传送。
3. 梳理过程:纤维材料在传送过程中,经过多组梳棒和梳齿的作用,进行纤维的梳理和分离。
梳棒上的梳齿会将纤维材料撕开和拉直,使得纤维之间的杂质和粗纤维得以分离。
4. 杂质分离:经过梳理后,纤维材料与杂质分离开来,杂质可以通过梳理机的排杂系统进行排除,而纤维则继续向前传送。
5. 筛网过滤:为了进一步筛选出细纤维,梳理机的输出端设有筛网,在通过筛网的过程中,细纤维可以通过筛网的网孔而通过,而较粗的纤维则无法通过。
6. 输出纤维:最终,经过多次梳理和筛选后的纤维会通过输出端传出梳理机。
这些纤维可以直接用于后续的纺纱、织造等工艺。
梳理机道夫工作原理
机道夫(Channel Former)是一种用于形成和调整液体或气体
流动通道的装置。
它的工作基于以下原理:
1. 流体动力学原理:机道夫通过流体动力学的原理来梳理流体。
当流体通过机道夫时,流体中的粒子因受到机道夫表面的几何形状和结构的影响而发生方向和速度上的变化。
这种变化有助于分离和混合液体或气体中的成分。
2. 弯曲和导向原理:机道夫的结构可通过弯曲和导向流体的方向来调整流体的流动路径。
利用机道夫的造型和设计,可以实现将流体引导到特定的位置或形成特定的流动模式,从而实现流体控制和调整。
3. 增加传质效率:机道夫的形状和结构可以增加流体的表面积,从而增加与周围介质的接触面积,提高传质效率。
这对于液相或气相的传质和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增强了工艺或实验中的反应效率和产物纯度。
4. 定向流动和控制湍流:通过机道夫的设计和地方势能改变,流体可以被精确地定向流动,减小湍流的发生。
这有助于提高流体流动的稳定性和控制性,从而使实验或流程更加可靠和精确。
总之,机道夫通过利用流体动力学原理,通过调整流体的流动路径、控制湍流和提高传质效率,对流体进行形成和调整通道
的作用。
它在许多领域广泛应用,如化学工程、生物技术、制药等。
梳理机工作原理
梳理机工作原理:
梳理机是一种用于处理纺织品的设备,它能够通过操作一系列的梳理机械元件对纤维进行梳理和整理。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纤维进料:纺织品首先通过进料装置进入梳理机。
进料装置会把纤维分散并送到后续的梳理机械元件中。
2. 初级梳理:纤维经过进料后,进入初级梳理区域。
初级梳理区域通常由一排排的梳理针组成。
这些梳理针会在高速旋转的同时进行上下运动,将纤维分散并排列成并行状态。
3. 中级梳理:初级梳理后的纤维进入中级梳理区域。
中级梳理区域的梳理针比初级的更密集,能够更深入地梳理纤维,进一步解开纤维的结团和打开纤维直径。
4. 高级梳理:中级梳理后的纤维进入高级梳理区域。
这里的梳理针更密集,能够进一步分散纤维,并将其整齐排列。
同时,这一步还可以去除纤维中的杂质和短纤维。
5. 单向出料:梳理后的纤维在高级梳理区域之后通过出料装置从梳理机中排出。
出料装置通常通过一对辊筒来控制纤维的出料速度和排列。
通过以上的工作原理,梳理机能够有效地改善纤维的整齐度和
顺直度,提高纺织品的质量和手感。
同时,它也能够去除纤维中的杂质和短纤维,提高纺纱的可行性和产量。
梳理机原理
梳理机是一种机械设备,通过旋转的梳理齿将纺织品或动物毛发等原料中的杂质或结块物分离出来。
梳理机的原理是通过旋转的梳理齿和传动装置来实现纤维的梳理。
梳理机的主要部件包括梳理齿、梳理筒和传动装置。
梳理齿通常是由金属材料制成,呈锥形状,以便将纤维材料逐渐梳理开来。
梳理筒是一个圆筒状的结构,内部附着有大量的梳理齿。
梳理齿通过传动装置与梳理筒相连,当传动装置启动时,梳理筒和梳理齿开始旋转。
在梳理过程中,纤维原料通过进料口进入梳理机,传动装置的旋转使梳理筒和梳理齿一起旋转。
梳理齿的运动将纤维原料梳理开来,减少纤维之间的缠结,同时将杂质或结块物从纤维中剔除出来。
经过梳理后的纤维进入梳理筒的空隙中,而杂质则被梳理齿抛出机外。
梳理机的工作效率和梳理质量主要取决于梳理齿的旋转速度和梳理筒的结构设计。
较高的旋转速度可以使纤维更彻底地梳理开来,但也可能会损坏纤维。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梳理的要求和原料的特性来确定最适宜的旋转速度。
总而言之,梳理机通过梳理齿的旋转运动将纤维原料中的杂质或结块物分离出来,从而实现纤维的梳理。
梳理机的原理是利用旋转动力和梳理齿的运动来改变纤维的排列方式,从而达到梳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