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重点学科名单
- 格式:doc
- 大小:213.50 KB
- 文档页数:7
重磅!历史学学科博士点大全及简介!!!博士点请输入标题bcdef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西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请输入标题abcdefg历史学博士点大全(上)(上一部分请点击链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百余年来,经过几代学者的辛勤努力,本院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教学体系。
全系设有历史学、考古学、考古学(文物鉴定)三本科生专业方向;以及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国际关系史、边疆学、考古学7个博士点;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国际关系、民族学7个硕士点。
1995年,本院被确定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文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996年,经国家人事部评审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并成为首批进入国家工程的单位。
1998年,本院经国务院学位办评审,获准按历史学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生。
本院世界史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为江苏省重点学科,该专业科研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苏省学科优秀梯队。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新近成立的国际关系研究院,也已开始招收研究生。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发展学院现有历史系、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等三个系。
历史教育、社会学、社会工作、文物与博物馆学(含艺术品投资方向)、文化产业五个本科专业。
有中国经济史研究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六朝历史文化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历史遗产研究所、历史与社会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社会学研究所等10个校级科研机构。
附件1:“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建设实施方案为充分发挥优秀教材的示范辐射作用,加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工作,推进我省高等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苏教高〔2013〕1号)精神,为做好“十二五”我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以下简称“省重点教材”)立项建设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则1.省重点教材建设遵循选优、选精、选特、选新的原则,充分发挥我省高等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高校高水平教师参与,整合全省高校专业优势与教材资源,整合国内出版社优质教材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建设一批代表我省高等教育水平的优秀教材,打造江苏教材品牌。
2.省重点教材分为修订教材和新编教材。
(1)修订教材:出版时间不超过6年(从立项当年的1月1日计算,以版权页的出版时间为准),经过教学实践检验,使用效果好的各种形式教材。
教材有修订计划,能在2年内(从立项当年的7月1日起计算)实现再版(以下统称为出版)。
(2)新编教材:反映学科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内容创新、富有特色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教学急需、填补学科专业空白的教材;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教材;体现改革创新的实验教学教材和实习实训类教材;开展双语教学的教材。
立项后1年内(从立项当年的7月1日起计算)出版。
二、基本要求1.教材充分反映当代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最新成果,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经教学改革实践检验效果显著,应与时俱进、紧跟科技进步、瞄准国际水平、反映区域特色与学校特点。
2.本科教材能全面准确地阐述本学科先进理论与概念,充分吸收本学科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科学系统地归纳本学科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与发展规律,反映区域和学校特点;高职高专教材能注重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注重吸收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
3.教材富有特色,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注重素质教育,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2.28•【字号】苏政办发[2012]29号•【施行日期】2012.0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29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
准确把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重点,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是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战略选择。
本规划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是“十二五”时期政府履行信息化发展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一)“十一五”期间的成绩和问题“十一五”期间,是江苏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5年。
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意见》(苏政发〔2005〕26号),顺利完成了“十一五”信息化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信息化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推动作用日益显现。
2010年,全省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超过了0.73,提前2年实现了国家提出的“十一五”期末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超过0.7的目--国民经济信息化全面推进,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实施方案“十五”、“十一五”期间,全省各地认真实施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与人才战略(135工程、科教兴卫工程),大力推进卫生科技进步与创新,取得显著成绩。
为切实做好“十二五”期间“科教兴卫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进一步提高卫生防病与临床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升我省卫生科技水平,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总体要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宗旨,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坚持“模式转变、重点前移、重心下移、转化整合”策略,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遵循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规律,继续实施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与人才战略,充分发挥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科技支撑发展的作用,加快完善我省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构筑江苏卫生人才高地,集中力量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不断提升医学科技水平和卫生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临床医学中心(创新平台)、重点学科(实验室)、领军型人才(创新团队)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加快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加强适宜技术开发研究、示范应用和推广,切实提高城乡基层卫生技术服务能力,为实现深化医改目标,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主要目标:计划用五年时间,建设10大临床医学中心或创新平台、30个重点学科(实验室);培育50名领军人才与50个创新团队;培养150名重点人才。
通过实施“科教兴卫工程”,推动医学科技进步与创新,带动全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适宜技术推广,使我省医学科技水平逐步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重大疾病防治能力部分达到、整体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准。
二、重点任务(一)建设临床医学中心或创新平台。
以我省现有重点学科为基础,以严重影响我省居民健康水平的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问题为导向,以转化医学和循证医学研究为重点,以创新为动力,以技术为手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以提高疾病控制与临床服务能力为目的,加大科技人才投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拓展发展空间,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开放、联合、共享、竞争、高效”的运行机制,形成管理现代、服务精良、技术先进、设备完善、具有相当规模、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学科群。
序号书号教材名称推荐单位主编姓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1ISBN 978-7-5038-3665-7森林生态学南京林业大学薛建辉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0112ISBN 978-7-301-05145-0ISBN 978-7-301-06063-6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指导书南京审计学院张金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012006/0823ISBN 978-7-302-12570-9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金陵科技学院陶应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214ISBN 978-7-300-07046-9流通经济学:过程 组织 政策南京财经大学徐从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0215ISBN 978-7-03-016437-7化学教学论实验南京师范大学李广洲科学出版社2006/0226ISBN 978-7-5641-0215-9模拟电子技术江苏大学成立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0217ISBN 978-7-80646-916-8中国烹饪工艺学常熟理工学院陈苏华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0318ISBN 978-7-04-018690-1抽象代数基础苏州大学唐忠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319ISBN 978-7-04-018248-3现代自然地理学实习教程南京师范大学王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3110ISBN 978-7-80209-264-8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理论与应用苏州科技学院沈耀良、王宝贞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03211ISBN 978-7-111-18589-5Fundamentalof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andApplication电磁兼容基础与应用(英文版)南京师范大学赵阳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03112ISBN 978-7-302-12235-7数字电路逻辑设计常州大学朱正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31注:推荐排名不分先后,根据教材出版时间排序。
附件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一览表中医史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陈丽云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常存库安徽中医学院陆翔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任娟莉中医文献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张如青古汉语与医古文上海中医药大学刘庆宇北京中医药大学王育林中医诊断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吴承玉江西中医学院丁成华宁夏医科大学梁岩湖北中医药大学邹小娟中医心病学江苏省中医院陈晓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杜武勋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颜德馨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刘中勇中医肝胆病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勇中医脾胃病学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唐旭东山西中医学院任顺平中医肺病学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江柏华中医肾病学深圳市中医院李顺民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何学红衡阳市中医医院黄新艳中医脑病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张允岭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王新志湖北省鄂州市中医医院洪茂林中医痹病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朱跃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苏励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高明利山西省中医院刘品莉甘肃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王海东南京中医药大学周学平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曹波中医疮疡病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阙华发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军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王万春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庆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董建勋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马拴全中医乳腺病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刘胜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裴晓华中医周围血管病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庞鹤中医烧伤病学*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吕国忠中医外治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高树中浙江省中医院宣丽华中医骨伤科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仇湘中浙江省萧山中医院全仁夫南京中医药大学黄桂成中医妇科学河南省中医院李翠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赵瑞华杭州市中医院傅萍章勤中医男科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清湖河南省中医院孙自学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孙一鸣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孙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李海松中医儿科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王素梅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原晓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孟清上海市中医医院虞坚尔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熊磊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秦艳虹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力宁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刘素文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宋虎杰邯郸市中医院王玲玲广东省中医院杨志敏中医康复学成都军区总医院呼永河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冯晓东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泓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郝重耀山东中医药大学商庆新陕西中医学院王瑞辉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宋柏林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姚新苗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余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张宏银川市中医医院胡雨华右江民族医学院黄岑汉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刘悦眉山市中医医院周建国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王俊华中医老年病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卜献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陈民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金泽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莫云秋暨南大学医学院赵国平烟台毓璜顶医院邹勇中医老年病学甘肃中医学院吴红彦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张念志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董竞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胡晓灵湖北省中医院甘爱萍陕西省中医医院韩祖成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王春林荣成市中医院孙谊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王德瑜推拿学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李吉平宁夏医科大学马惠昇武汉市中医医院高扬药用植物学江西中医学院罗光明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申明亮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郭兰萍药用矿物学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必胜中药鉴定学河南中医学院陈随清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周海平中药炮制学湖南中医药大学蒋孟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秋红成都中医药大学胡昌江湖北中医药大学刘艳菊宁夏明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姜文德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刘波中药药剂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狄留庆贵阳中医学院张永萍中药化学中国药科大学孔令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张卫东江西中医学院罗永明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倪艳安徽中医学院王刚中药化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李祥贵阳中医学院梁光义陕西中医学院宋小妹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罗维早甘肃中医学院郭玫西南大学李学刚右江民族医学院黄锁义中药分析学广东药学院梁生旺浙江大学曾苏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牛阳回医学湖北民族学院袁德培土家族医学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纳贡毕力格心身医学民族医学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藏医医院拉巴次仁藏医内科学西藏藏医学院央嘎藏医药史学西藏藏医学院贡嘎朗杰藏医诊断学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元登蒙医脑病学甘肃中医学院李应存敦煌医学青海省藏医院彭毛东主藏医皮肤病学延边大学徐玉锦朝医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玉苏甫·买提努尔维吾尔医骨伤科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尼罗法·塞提瓦尔地维吾尔医妇科学青海省藏医院扎登尖措藏医外治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张晓光蒙西医结合临床宁夏回族医药研究所高如宏回医文献学民族药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张艺民族药学云南中医学院冯德强傣药学云南中医学院李玛琳彝药学西藏藏医学院尼玛次仁藏药基础理论贵阳中医学院杜江苗药学延边大学南极星朝药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艾尼瓦尔·塔力甫维吾尔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杨思进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邹伟沧州市人民医院马增香滨州医学院孙喜灵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王良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李琦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张帆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赵晓平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张伟河北省中医院王亚利浙江省中医院吕宾广州医学院王新华中南大学黄熙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刘树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蔡定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周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陆付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王显中西医结合临床郑州市骨科医院王爱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凌昌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梁晓春孙华中医络病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朴春丽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吕晓东首都医科大学高彦彬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杨孝芳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刘远新中医药信息学*南京中医药大学虞舜北京中医药大学乔延江安徽中医学院阚红星成都中医药大学曹小玉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王映辉浙江中医药大学江依法中医预防医学*中医预防医学*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王超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马晓燕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高毅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农泽宁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黄守清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冯建华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欧江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瑞芳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史晓林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赵为民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何渝煦中医“治未病”学*浙江省中医院沈敏鹤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德惠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肖伟杭州师范大学郭清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张振贤中医文化学*安徽中医学院王键南京中医药大学张宗明山东中医药大学欧阳兵上海中医药大学李其忠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其成中医文化学*湖北中医药大学胡真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潘文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冯凯河南中医学院郭德欣陕西中医学院李亚军云南中医学院王寅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柳长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卢勇中医神志病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曲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艳辽宁中医药大学任路航海中医药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李峰中药理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林娜海洋中药学*广西中医药大学邓家刚注:标“*”的为培育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关于填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书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2.09.18•【文号】国中医药人教教育便函[2012]170号•【施行日期】2012.09.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关于填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书的通知(国中医药人教教育便函〔2012〕17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为加强“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做好重点学科建设规划,请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国中医药发〔2009〕31号)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国中医药办发〔2009〕34号)的有关要求,组织本地区各重点学科建设单位认真填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书》(以下简称《规划书》,见附件1),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1、请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一览表”(见附件2)中所标注的重点学科名单,组织本地区各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填写《规划书》,《规划书》电子版请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http://www. )通知公告栏下载。
2、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对《规划书》进行审核并签署审核意见后,请于2012年10月20日前将《规划书》(一式四份)报送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办公室,并将《规划书》电子版发送至********************.cn。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周期: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
具体要求请按照《规划书》填表说明填写。
4、为切实加强“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和管理,确保实现各项建设目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将组织专家就上报的《规划书》进行审核。
附件: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重点学科名单
(一级学科省重点学科,81个)
类别学校名称序号一级学科名称新学科代码
部属高校南京大学
1 应用经济学0202
2 法学0301
3 政治学0302
4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
5 水利工程0815
6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
7 临床医学1002
8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
9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1205
10 戏剧与影视学1303 东南大学
11 哲学0101
12 数学0701
13 生物学0710
14 光学工程0803
15 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
16 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
17 临床医学1002
18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04
19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
20 艺术学理论130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1 光学工程0803
22 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
23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
24 交通运输工程0823
25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 南京理工大学
26 力学0801
27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
28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
2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
30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类别学校名称序号一级学科名称新学科代码
部属高校中国矿业大学
31 地质学0709
32 力学0801
33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 河海大学34 工商管理1202 江南大学35 纺织科学与工程0821
南京农业大学
36 科学技术史0712
37 畜牧学0905
38 公共管理1204 中国药科大学39 中西医结合1006
省属高校苏州大学
40 哲学0101
41 应用经济学0202
42 中国语言文学0501
43 外国语言文学0502
44 中国史0602
45 数学0701
4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 江苏科技大学
47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
48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 南京林业大学49 轻工技术与工程0822
江苏大学
50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
51 交通运输工程0823
52 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
53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 南通大学
54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
55 临床医学1002 南京医科大学56 药学1007 徐州医学院57 临床医学1002
南京师范大学
58 哲学0101
59 心理学0402
60 数学0701
61 物理学0702 徐州师范大学62 数学0701
类别学校名称序号一级学科名称新学科代码
省属高校扬州大学
63 中国语言文学0501
64 数学0701
65 水利工程0815
66 中西医结合1006
部队高校海军指挥学院
67 战役学1103
68 战术学1104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69 军队指挥学1105
解放军理工大学
70 大气科学0706
71 机械工程0802
72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
7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
74 土木工程0814
75 兵器科学与技术0826
76 军队指挥学1105 解放军南京陆军指挥
学院
77 战术学1104
78 军队政治工作学1107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79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
80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1101
81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1205 注:以学校代码、学科代码为序。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重点学科名单
(一级学科省重点(培育)学科,36个)
类别学校名称序号学科名称新学科代码
部属高校南京大学 1 海洋科学0707 南京理工大学 2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
省属高校苏州大学
3 教育学0401
4 畜牧学090
5 江苏科技大学 5 畜牧学0905 常州大学
6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
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
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20 南京林业大学9 农林经济管理1203 江苏大学
10 力学0801
11 临床医学1002 南通大学12 中国语言文学0501 南京师范大学
13 政治学0302
14 新闻传播学0503 徐州师范大学
15 应用经济学0202
16 教育学0401
17 中国史0602
18 化学0703 南京财经大学19 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 苏州科技学院20 世界史0603 南京审计学院21 理论经济学0201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22 教育学0401
23 机械工程0802
24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淮海工学院
25 机械工程0802
26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27 理论经济学0201
28 政治学0302
29 公共管理1204
类别学校名称序号学科名称新学科代码
部队高校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
院
30 政治学0302
31 外国语言文学0502 解放军理工大学32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
院
33 哲学0101
34 新闻传播学0503 徐州空军学院
35 应用经济学0202
36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注:以学校代码、学科代码为序。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重点学科名单(一级学科省重点建设学科,32个)
学校名称序号一级学科名称新学科代码
盐城工学院1 机械工程0802
2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
3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淮阴师范学院4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
5 中国语言文学0501
6 物理学0702
7 化学0703
盐城师范学院8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
9 中国语言文学0501
10 生物学0710
江苏警官学院11 公安技术0838
常熟理工学院12 数学0701
13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
淮阴工学院14 机械工程0802
15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常州工学院16 机械工程0802 三江学院17 新闻传播学0503
南京工程学院18 机械工程0802
19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
20 电气工程0808
21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
南京审计学院22 法学0301
23 公共管理1204
南京晓庄学院24 中国语言文学0501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25 设计学1305
淮海工学院26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
2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
28 测绘科学与技术0816
徐州工程学院29 机械工程0802
30 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
金陵科技学院31 设计学1305
32 工商管理1202
注:以学校代码、学科代码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