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支原体感染症状 支原体感染的五大症状

小儿支原体感染症状 支原体感染的五大症状

小儿支原体感染症状 支原体感染的五大症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小儿支原体感染症状支原体感染的五大症状

导语:支原体是一种微小微生物,但是却具有细菌的一些特性,所以会导致人感染。那当小儿出现支原体感染的时候有什么症状呢?小儿支原体感染又应该

支原体是一种微小微生物,但是却具有细菌的一些特性,所以会导致人感染。那当小儿出现支原体感染的时候有什么症状呢?小儿支原体感染又应该怎么治疗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介绍一下。想知道的朋友就来看一下吧。

小儿支原体感染的症状

当小儿出现支原体感染的时候,则都会出现发烧的症状。那除了发烧之外,还有哪些症状呢?

1、发烧畏寒

儿童支原体感染的症状首先表现为发烧,而且,这种发烧情况,患儿的体温一般在37~41℃,绝大多数儿童支原体感染发烧都在39℃左右,并且儿童支原体感染发烧常为持续性或弛张性。当然,还因个人体质不同,还有些儿童支原体感染仅有低烧,甚至不发烧。

2、咳嗽

多数儿童支原体感染咳嗽情况都比较严重,初期常表现为干咳,有时阵咳,有点像小儿百日咳。

3、咽喉疼痛

小儿支原体感染的时候,则会导致患者出现咽喉疼痛以及会出现厌食以及厌水的情况。

4、咳痰呕吐

儿童支原体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咳痰。患儿常咳白色清痰,偶尔略带血丝。当儿童咳嗽咳痰时也经常会伴随出现呕吐的症状。这可

生活常识分享

妇科支原体感染原因

妇科支原体感染原因 妇科支原体感染原因。很多人都被支原体感染困扰着,而且还有可能导致不孕。我们在治疗支原体的时候先了解原因才能对症治疗。很多人都认为只有性生活混乱的男性才会得,其实不然,女性也是会得的。正常数目的女性支原体是有益于女性防止生殖感染的。那么妇科支原体感染是怎么回事? 女性会得支原体感染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尿道口距阴道、肛门近 尿路上皮细胞对细菌粘附性及敏感性较男性为高,月经血也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如不注意外阴清洁则细菌容易滋生。性生活时尿道口内移,阴道及膀胱颈充血,尿道过短者,易诱发炎症。 第二、妇科炎症 如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及附件炎,其细菌均可经淋巴途径或分泌物污染尿道,引起尿路感染。产后由于阴道及子宫创伤、感染、全身抵抗力降低、产程过长、难产等因素,也易引起尿路感染。而妇科炎症是导致支原体感染的重要原因,很多女性反映:至于妇科炎症后,支原体感染症状也消失了。因此女性要注意身体健康,出现异常要及时的检查确诊,并进行治疗。 第三、女性尿道短 女性尿道短,直而宽,尿道括约肌薄弱,且尿道口大,细菌易上行侵入膀胱。妇女膀胱排空不如男性完全,残余尿量较多,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有利于细菌滋生。支原体感染潜伏期为1-3周,典型的急性期症状与其他非淋病性生殖泌尿系统感染相似,表现为尿道刺痛,不同程度的尿急及尿频、排尿刺痛,特别是当尿液较为浓缩的时候明显。尿道口轻度红肿,分泌物稀薄,量少,为浆液性或脓性,多需用力挤压尿道才见分泌物溢出,常于晨起尿道口有少量粘液性分泌物或仅有痂膜封口,或见污秽裤裆。 第四、雌激素变化 妊娠期、幼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变化及pH值改变也易发生感染。更年期后尿道粘膜发生退行性变。有机酸分泌减少,局部抗菌能力减退,又常有尿道肉阜,故感染率高。 对于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治疗,建议大家必须权衡利弊,慎重进行,女性支原体患者是可以服用中药妇炎丸的。对于治疗由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等女性不孕病症都有很好效果,具有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健脾利湿等功效在治疗上就能够起到不错的效果。一般治疗2-3个月就可以完全的治疗痊愈!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4-30T21:23:24.4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8期供稿作者:胡俊杰沙帮武[导读]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重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发病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 胡俊杰沙帮武 (湖北省荆门市石化医院儿科湖北荆门 448000)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8-0113-02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重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发病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1]。除可以损伤呼吸系统,还可引起肺外器官病受损,临床表现多样,可造成多器官、多系统损害。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MP感染患儿30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文31例中,年龄最下10个月,最大12岁。男18例,女12例。表现为呼吸道感染24例(上感3例,支气管炎8例,肺炎13例),儿童复发性腮腺炎2例,腹腔淋巴结炎2例,合并EB病毒感染2例,川崎病1例。全年均有发病,以秋、冬季发病最多。 1.2 检测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ELLSA法血清MP-IgM抗体滴度1:80者为阳性。同时行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及胸部X线等检查。 1.3 临床表现发热19例,热程在1周至10天者16例,10天以上者3例。其中10例以高热为主,体温39℃︿40℃,热型为不规则。咳嗽21例,咳嗽均持续在1周以上,其中干咳10例,咳嗽有痰11列,夜间拼房剧咳6例。喘息5例。头痛、呕吐1例。腹痛3例。胸痛2例。心悸1例。皮疹1例(其中1例为猩红热样皮疹)。关节痛1例。肌痛2例。咽部充血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3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2例。单侧腮腺肿大2例。肺部体征:双肺呼吸音粗9例,其中干啰音6例,中小水泡音7例,肺部无阳性体征9例。 1.4 辅助检查血细胞正常22例,均增高9例。查血沉25例,增快9例。抗链球菌溶血素“O”检查10均正常。心肌酶谱检查24例,6例AST、LDH均增高,5例AST、LDH、CK、CK-MB同时增高。肝功能检查24例,5例转氨酶增高。肾功能24例均正常。镜下血尿1例。心电图检查24例,窦性心律不齐5例,房早2例,室早1例。X线检查30例,9例正常,肺纹理增强、模糊8例,云絮片状影13例,肺门阴影增大3例,胸腔积液2例。 1.5 治疗 确诊后首选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剂量为10mg/kg/d,1次/d,连用3天后停药7天,再按前剂量口服3天,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14例,2个疗程11例,3个疗程4例。2例不耐受者口服罗红霉素治疗。对伴有高热、白细胞明显升高的患者,联合应用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对合并肝功能异常、心肌受损者给予保肝、护心治疗。31例患儿经1-3疗程治疗均临床治愈。 2 讨论 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超过滤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感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2]。除引起呼吸道感染炎症外,尚能引起多系统多脏器损害。临床变现多样,而且各系统损害时临床变现无特异性,特别以肺外变现为首发症状时,易造成误诊。对于发热时间长,咳嗽一般治疗效果差应常规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 MP感染治疗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首选,由于红霉素静滴时间长,胃肠反应较大,部分患儿难以耐受。阿奇霉素是15元环的大环内酯类, 不易发生分子内环化,引起消化系统症状较少[3],且有较强的抑制蛋白质合成和穿透细胞膜的作用,半衰期长,有抗生素的后效应,且药物在细胞内浓度高于血清和组织间隙,每天只需给药1次,是一种很好的替代药物。本文所述病例中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满意,无明显毒副作用,且依从性好。因为MP感染呈长时间缓慢持续传播的特点[4],故应根据病情变化决定治疗时间长短。参考文献 [1] 陈慧中,沈叙庄,陈育智等.第四届全国儿科呼吸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1999,33(3):168-169. [2] 黄建军.支原体感染血清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3(6):699-701. [3] 张或,黄东亮,黄雨荪等.阿奇霉素的药理与毒理[J].中国药房,1996,7(2):89-90. [4] 刘勇,郭小玲等.399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3):476-477.

100 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

100 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5-08-28T11:06:33.82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作者:陈亮[导读] 海南省东方市人民医院患病儿童大多表现为剧烈咳嗽的呼吸系统症状,严重程度不同,而且多有肺外合并症,容易引起误诊。陈亮(海南省东方市人民医院海南东方市 57200) 【摘要】目的对目前临床上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流行规律及其特点,并且在这些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总结,以此实施相对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择在2014 年住院的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100 位,对其临床方面的表现和住院期间进行的辅助检查做出回顾性调查,并且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患病儿童多在5 岁以上,并且集中发病于秋季。临床表现上,发热多 于其它方面的症状。结论支原体肺炎发病情况与患儿年龄和所处季节有关;大多数存在肺外并发症;药物治疗多使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532-01 在国内,肺炎是小儿四病防治之一的疾病[1]。其中,小儿支原体肺炎是一种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并以间质病变为主的肺部感染疾病,在一年四季中都可能感染。患病儿童大多表现为剧烈咳嗽的呼吸系统症状,严重程度不同,而且多有肺外合并症,容易引起误诊。目前,支原体肺炎严重威胁到了儿童健康[2],为了对该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现对在我院治疗过的患儿中的100 例进行仔细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现选择2014 年1 月——2014 年1 2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 位支原体肺炎的患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病儿童的诊断都符合《儿科学》中对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100 例中,51 位男性,49 位女性;年龄在5 个月~1 3 岁之间,平均(7 士1.5 岁);婴儿(5个月~2 岁)占20%,有20 个;学龄前儿童(2~5 岁)占30%,有30个;学龄后儿童(>5 岁)占50%,有50 个。春夏发病有55 例,秋冬有45 例。 1.2 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初步经过大环内酯类和头孢类抗生素的治疗,对患病儿童进行营养支持,并且对患儿进行解热、平喘、镇咳等对症处理,而对于病情严重的患儿,则对其进行短期的激素治疗。 治疗效果不理想。然后对全部研究对象采取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一日一次,用药量为10mg/(kg·日),每次用药时间都大于一个小时,连续用药3~5 天,然后停用 2 天,接下来再进行静脉滴注3 天。如果患病儿童有反复发热的症状,再联合使用头孢曲松钠行静脉滴注,用药次数一日一次,剂量大约为40~80mg/( kg·日) 。至于存在心肌损害或者脑损害等症状的患儿,则在早期进行地塞米松2~5 天的静脉滴注,用药量0.10~0.25mg/kg。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 数学软件对上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不同季节发病状况100 例患儿中,在春季发病的有20 例,在夏季发病的有10 例,在秋季和冬季发病人数分别是40 例和30例。总体上分析,支原体肺炎在一年四季中均可发病,但是在秋季和冬季中,发病人数所占比例最高。 2.2 临床表现所有患病儿童都存在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大多数患儿都伴有呼吸困难,少数患儿则伴有痰咳不出。婴儿期患儿大多数存在咳嗽、气促肺部啰音等临床表现,学龄前期和后期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干咳。统计数据表示,所有研究对象中,95 例患儿存在发热这一临床症状,15 例存在气促,存在肺部啰音的患儿有30 例,由此看出,发热这一症状所占比例高于其它,而且差异明显(P<0.05);20例患病儿童存在肺外并发症。详情见表1。 表1 100 例小二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 2.3 治疗结果对100 例研究对象进行常规治疗5~10 天后,患儿出现的症状都有所改善。对患儿进行常规治疗10 天后,胸片显示正常,研究对象全部治愈出院。 3 讨论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常见的引起儿童和青少年呼吸系统感染的病原体,大多数情况下通过飞沫进行传播,常常累及患者上呼吸道。 小儿支原体肺炎大多是显性,病情通常在发病2~3 星期后加重,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发热一般为不规则热,患病儿童多数伴有咳嗽,大多数少痰或者无痰,很少情况下发生腹泻[3]。查体时肺部临床表现不明显,少数患儿伴有胸腔积液。小儿支原体肺炎容易并发心、肝、肾以及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病症。 支原体肺炎流行性较强,首先隔离患病儿童。与此同时,要注意患儿所处环境内的空气流通,并且给予患儿容易消化和富含营养的食物,注意保持其呼吸顺畅,经常给患儿改变体位,轻拍其背部,可以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一定情况下给予患儿吸痰处理。 对患儿发热、咳嗽等主要临床症状要对症治疗,对患儿进行消热、镇咳处理。治疗药物目前大多使用阿奇霉素,阿奇霉素是一种通过抑制肺炎支原体的蛋白质合成从而发挥其抗菌作用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其具有半衰期长、用药次数少、生物利用度高和细胞内药物浓度高等优点,并且阿奇霉素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比红霉素的要少许多,因此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是阿奇霉素。如果患病儿童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没有退烧,则可能有三种情况发生,一种为合并细菌感染,需对其应用抗生素治疗;一种为感染之后引发的免疫反应,可进行短期激素治疗[4-5];一种为肺炎支原体产生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株。目前随着阿奇霉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耐药株有增多的现象,但现在我们所拥有的医疗研发条件对支原体耐药尚无有效解决方法,临床上治疗医生医生需多加注意。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病程比较长,但基本能够实现完全康复,并且患儿很少会出现并发症。然而,有时会出现中耳炎、心肌炎及皮肤黏膜综合征等并发症。小儿支原体肺炎可能会复发,有的患儿偶尔会出现肺部病变或者肺部功能恢复慢等情况。 参考文献:[1] 戴东宁.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0):66-67.[2] 黄彩娟. 小儿支原体肺炎 160 例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2,1(17):101-102.[3] 宋婧.453 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J]. 大家健康( 学术版),2013,10(17):211-212.[4] 杨帆;王静;张广彬.93 例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9):1099-1100.[5] 王晓丽. 儿童支原体肺炎302 例临床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222-223.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20例临床检验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20例临床检验分析 发表时间:2017-09-21T17:21:35.9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7期作者:黄敏 [导读] 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测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法的检出率较为准确,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四川成都 610100)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临床检验探究。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选择了健康儿童进行对比分析,其具体检测方式为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法。结果:所有患者中,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法检测结果为阳性且占比为93.3%(112例)。此外,在病因的探索上,自身免疫反应、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及细胞毒作用等均可能引起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问题。结论: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测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法的检出率较为准确,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法;漏诊误诊;检出率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7-0088-02 肺炎支原体感染(MP)的多发人群为儿童,在临床症状上多与肺部感染相类似,无其它特异性表现,因此,常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小儿支原体肺炎占小儿肺炎比例较高,即为20%,其原因多与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相关,进而导致了菌群失调。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法,进一步探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手段和准确性的相关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9例,女性51例,患儿年龄在2~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1.2)岁。在临床症状上均表现为呼吸道感染,具体包括发热、高烧、干咳、恶心、腹泻和呼吸困难,且由于部分患儿年龄较小,情绪波动大,有食欲减退等问题。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 >0.05)。 1.2 诊断方法 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法,即将试剂打开,滴加洗涤液2滴于反应孔中,待液体将膜完全湿润后加入50μl血清于反应孔中待液体充分吸入,再滴加洗涤液2滴待液体充分吸入,滴加金标液3滴待液体充分吸入,最后滴加洗涤液3滴待液体充分吸入后于3分钟内观察结果,其有两个红点视为阳性[1]。 1.3 统计方法 本研究中对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x-)以及百分比(%)进行表示,并选取P<0.05为置信区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所有患者中检测结果为阳性且占比为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法93.3%(112例),具体情况如表所示。此外,在病因的探索上,自身免疫反应、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及细胞毒作用等均可能引起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问题。 3.讨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临床表现上多为肺部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呕吐等,且部分首发患者症状以肺外表现为主要形式,在诊断上有漏诊、误诊等情况。与此同时,及时的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能够防止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现阶段,我国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上采用的方法较多,包括高倍显微镜法、微生物快速培养法、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法、冷凝集试验法等,但是由于MP-IgM检测阳性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儿免疫功能、年龄等,因此加大了检测的难度和准确性。据相关实验表明,血清中肺炎支原体异性IgM抗体通常发生于感染后的一周,并在3~4周达到峰值,在9~12周逐渐减弱直至消失[2]。因此,需格外关注该疾病的潜伏期,特别是IgM抗体尚未达到检测水平的情况,其结果多显现为阴性。 在本次实验中选用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法检出率最高,且具有费用低、操作便捷的优势。但是,该检测也存在不定量的缺陷,即难以对比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数值。与此同时,检测结果为阳性并不能被判断为本次疾病感染所致,而抗体一旦出现则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因此,在疾病的判定上需要结合临床症状。此外,当患者检测结果为阴性时也不能完全排除患有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即检测结果会受到患者免疫力(其他疾病使用的药剂所致)的影响,可呈现为假阴性。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数据不能被认定为疗效的最终结果和绝对的判定指标,需要在数月后的复查中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康复状况。 与此同时,我们也对其他检测方式进行了了解,即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方面的方法包括:超高倍显微镜法、微生物快速培养法、冷凝集试验法等。其中,超高倍显微镜法通常需要对患者的咽后壁深部的咽腔分泌物进行处理和消毒,并将分泌物涂于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置于超高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即可见支原体呈现为蜂窝状排列,并为细小的黑色颗粒状[3]。当患者上皮细胞有支原体;白细胞或吞噬细胞内吞噬数量不等时,可判定为阳性。微生物快速培养法需要在口腔咽喉处采取分泌物,使用无菌咽喉拭子放于瓶内对着瓶壁进行挤压后取出,将其放置在37℃恒温箱内进行24小时观察,当培养基液变成清亮的淡黄色液体时则判断为阳性。冷凝集试验法对阳性滴定效价在1:32以上,且为恢复期效价的4倍增加更具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测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法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法的检出率较为准确,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小儿血常规变化的研究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小儿血常规变化的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小儿血常规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2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124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的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相比于?φ兆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淋巴细胞比例为(36.03±9.92)%,淋巴细胞绝对值为(3.17±1.06)×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为(0.62±0.09)%,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为(6.25±3.47)×109/L,白细胞计数为(10.68±5.94)×109/L,单核细胞比例为(4.45±2.06)%,单核细胞绝对值为(0.47±0.22)×109/L,相比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感染后患儿的血常规会明显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血常规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4-0-01 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感染MP所致肺炎的患儿在全部肺炎患儿中的比例约为20%。MP感染患儿的高发季节为秋冬季,潜伏期约为2.5w,

可损伤患儿支气管、气管、上呼吸道等,使患儿表现出咽痛、咳嗽等症状,甚至损伤重要器官、系统,影响其生长发育[1]。因此,及早诊断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十分重要。本研究分析了MP感染后小儿的血常规情况,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24例MP感染患儿为观察组,纳入标准:均表现出咳嗽等症状;经头孢类、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未取得明显效果;冷凝集素IgM或MP抗体呈阳性。124例患儿中,男、女分别为60例、64例;年龄1~11岁,平均(4.89± 2.53)岁;病程3~70d,平均(35.59±6.88)d。并选择同期12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男、女分别为57例、67例;年龄1.5~12岁,平均(5.14±1.26)岁;病程5~65d,平均(36.07±5.45)d。两组的一般资料均可比(P>0.05)。 1.2 检测方法抽取两组空腹时2ml静脉血,经EDTA抗凝处理后,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液标本,项目包括红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等。分析比较两组检查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19.0软件分析两组结果,计量资料表示为均值±方差(),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造成孩子支原体感染的原因

造成孩子支原体感染的原因 造成孩子支原体感染的原因 致病支原体中,肺炎支原体起肺炎,人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和生殖器支原体主要泌尿生殖道感染。 1、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致病微生物,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常年皆可发病,秋冬季多见。 支原体肺炎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支原体肺炎全年均可发病,以冬季多见,可有小流行。支原体脑炎是学龄前儿童及青年人常见的一种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健康儿童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口、鼻分泌物而感染。潜伏期较长,可达2-3周。支原体肺炎虽然病程较长,肺部病变较重,炎症吸收较慢,但绝大多数预后都是良好的,合并症亦少。 2、生殖器支原体:生殖器支原体感染是近年新明确的一种性接触传播疾病。新生儿一般由母亲生殖道分娩时感染,主要引起结膜炎和肺炎。 孩子支原体感染怎么办? 孩子支原体感染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抗菌素和配合中医治疗,如果是孩子支原体感染可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一般2-3周左右可以痊愈,如果儿童患者在使用西药治疗时在配合中药炙麻黄、杏仁进行调理,病情将得到更好的改善,当然在治疗期间一定要

注意儿童的休息和隔离工作,避免传染其他小孩。 1、孩子支原体感染一般是通过飞沫传染,儿童感染以后一般潜伏期较长,容易出现发热、头痛以及咳嗽等全身不适的症状,儿童肺炎支原体还容易引起一些其他系统,又或是器官的病变,比如麻疹样皮疹等。 2、在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时要选择正确的抗菌素,避免合用一些副作用较大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红霉素;建议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效果比较好。还可以配合中药进行调理,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帮助改善病情。 3、最后,平时的预防工作也是很重要的,对于儿童肺炎支原体家长要及时送小孩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并且注意休息,少吃多餐,多喝水及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及锌的食物。还要注意加强小孩的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等等。 注意事项: 儿童要注意休息,多喝水,居室要保持空气流通,均衡饮食,家长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及锌的食物,天气变化时要注意儿童的保暖工作,家里玩具等物品也要注意定期进行消毒。

人型支原体感染有什么症状

人型支原体感染有什么症状 随着现在的精神文化生活日渐丰富,人们的思想观念与西方日益接轨,人型支原体这种主要依赖于性传播的疾病日渐猖獗,在成人男女中发病率特别高,特别是女性朋友,感染人型支原体的几率和感染的严重程度都比男性要高。那么人型支原体感染有什么症状,缘何爱盯上女性呢? 女性人型支原体感染症状 其实女性人型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妇科炎症,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一般来说,女性如果有支原体感染的情况,会有以下症状: 1、早期的女性人型支原体感染,患者会出现尿道口红、肿、痒、刺痛、白带增多的情况;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 2、女性人型支原体感染一段时间后,可引起宫颈炎、子宫内膜炎或输卵管及卵巢炎,这时候,患者会出现畏寒、发热、恶心、呕吐、纳差、腹痛、腹泻及白带增多等情况;有些患者伴有尿急、尿痛及尿频。 3、如果女性患人型支原体感染时间较长,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膝、腕、踝及肘等关节会有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的情况,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发生脓毒性关节炎。 4、人型支原体感染严重者,或者免疫力异常低下的女性,还可伴发心肌炎、心内膜炎及淋菌性脑膜炎等。 5、女性人型支原体感染,若前庭大腺受侵,可出现外阴红肿、疼痛及破溃流脓等情况。 女性感染人型支原体后,症状还是比较明显的,一旦出现了早期感染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以免耽误治疗,引发严重的后果。那么女性为什么容易感染人型支原体,症状为何比男性重,其实这是由于女性的生理结构决定的,我们继续往下看。 人型支原体感染爱盯上女性的原因 1、女性尿道短,仅约3~5cm,直而宽,尿道括约肌薄弱,且尿道口大,细菌易上行侵入膀胱。而女性膀胱排空不如男性完全,残余尿量较多,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有利于细菌滋生。 2、女性尿道口距阴道、肛门近,尿路上皮细胞对细菌粘附性及敏感性较男性为高,月经血也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如不注意外阴清洁则细菌容易滋生,受到外界的感染。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348例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348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8-19T10:51:23.7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4期供稿作者:殷琼辉王香云李玲弟[导读] 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及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结果。 殷琼辉王香云李玲弟(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儿科湖南长沙 410005)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4-0094-02 【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及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和分析我院从2005年1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348例临床资料。其中肺外脏器受累临床表现124例。结果 348例患儿均有呼吸道症状,124例(35.6%)患儿有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表现:泌尿系统45例(36.3%);血液系统26例(21.0%);心血管系统20例(16.1%);消化系统19例(15.3%);神经系统12例(9.7%)等系统多见;其它2例。所有病例临床治疗比较顺利,经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治疗及对症处理,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支原体感染不仅损害呼吸系统,还引起多系统多脏器损伤。【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外脏器受累儿童 肺炎支原体(MP)所致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儿科较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发病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1]。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仅损害呼吸系统,尚可累及全身多脏器受损[2]。现对我院2005年1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34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表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5年1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348例中,男198例,女150例,发病年龄2~3岁89例,4~6岁121例,7~12岁138例,有肺外脏器受累的124例。全部病例均符合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3]。 1.2 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肺部有干湿罗音142例,呼吸音低45例。 1.3 肺部X线表现右上肺炎34例,右下肺炎65例,左上肺炎12例,左下肺炎10例,支气管肺炎55例,胸腔积液11例,肺脓肿2例。 1.4 实验室检查,采用SERODIA-MYCOII明凝集法检测血MP-IgM,MP-IgM≥1:80为阳性,1∶320以上者为多数,1∶640以上者为数不少。 1.5 肺外脏器受累临床表现分析 1.5.1 泌尿系统共45例,占36.3%,35例出现尿常规异常(RBC≥3/Hp),10例出现一过性尿蛋白(±~+),血抗O,肾功能均无异常。 1.5.2 血液系统共26例,占21.0%,16例外周血白细胞胞升高,为15~25×109/L,10例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为(0.88-1.4)×109/L,3例血小板减少。 1.5.3 心血管系统 20例,占16.1%,5例患儿诉心悸、胸闷,18例示心肌酶谱异常,其中10例CK-MB升高,12例心电图表现为一过性心动过速,ST-T改变。 1.5.4 消化系统共19例,占15.3%,12例食欲不振,恶心、呕吐,7例患儿腹痛、腹泻,均无肝脏肿大等表现。 1.5.5 神经系统 12例,占9.7%,10例头晕、头痛、呕吐,2例出现抽搐,均脑脊液检查大致正常,脑电图检查无异常。 1.5.6 其它2例,为关节一过性游走性疼痛。 2 结果 全部病例均临床治疗比较顺利,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症处理,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 3 讨论 MP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超滤过性病原微生物,为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引起肺炎的病原体。MP感染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但目前倾向于MP感染后免疫功能紊乱发病机制,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体过氧化氢损伤和肺炎支原体直接侵入学说[4]。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后,B细胞免疫功能亢进,分泌IgG、IgA、IgM增加,导致免疫功能损伤,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5]。肺外脏器受累多认为是由于MP抗原与人体的心、肝、肺、脑、肾及平滑肌等组织存在着部分共同抗原,当MP感染后产生相应的自身抗体,并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呼吸道外的其它靶器官病变,从而出现相应的肺外脏器系统受累的表现[6]。国外报道MP感染肺外脏器受累可高达45%[7],而且MP感染神经系统受累的比列近年有增高趋势[8]。在我院2005年11月至2009年10月348例MP感染患儿中,肺外脏器受累124例(35.6%),与国外报道比较接近。主要累及泌尿系统,其次为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本组病例有神经系统12例,占肺外脏器受累的9.7%。在本组临床病例分析中,MP肺外脏器受累大多出现在MP感染的同时,少数出现在MP感染1~3周,大多以肺外脏器损害为首发或主要表现就诊。因此对不典型或治疗不理想的呼吸道感染病例应重视MP感染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测。目前国内大多采用血清学抗体检测法。明胶凝集法测定MP-IgM是诊断临床MP感染较为可靠的方法之一[9]。其它MP的辅助检查包括痰MP-PCR、痰MP培养、冷凝集试验等。其中冷凝集试验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均较低,痰MP 培养需时较长,阳性率不高,临床应用受限,MP-PCR杂交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10]。本组124例MP感染患儿明胶凝集法MP-IgM均阳性。由于MP-IgM的早期检测阳性率较低,在发病1周内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MP-IgM的检出率为10~20%,约2周达到高峰[11],因此,检测时机较早,可能出现漏诊,临床上也应该注意。本组MP感染患儿经及时大环内酯类抗感染及积极对症处理,治疗比较顺利,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第四届全国儿科呼吸学术会议纪要.中华儿科杂志,1999,33(3):168. [2]王慕狄.儿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3-284.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5. [4]赵淑琴.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小儿急救医学,2002,9(3):129. [5]刘应波,程冬兰,等.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的临床研究.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9,9(6):419-420. [6]崔振泽,李辉.肺炎支原体患儿细胞免疫的研究.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12(5):287-289. [7] Cassell GH,Cole BC.Mycoplasmas agents of human disease.N Eng1 J Med,1981,304:80-86.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及诊治现状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及诊治现状 发表时间:2013-03-06T16:28:02.0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1期供稿作者:韩富秋[导读]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型微生物。 韩富秋(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检验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0)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1-0127-02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之一。MP约占小儿肺炎病原的10~30%以上[1]。文献报道MP感染率9.6% ~66.7%不等。MP引起的呼吸系统病变,临床表现多样,自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支气管炎到严重的致死性肺炎,还可通过免疫机制和/或直接侵犯肺外脏器,引起多系统、多器官的肺外并发症如脑膜炎、心肌炎、肾炎和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部分病例可遗留慢性咳嗽和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1 肺炎支原体概述 1.1病原学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型微生物。早在1898年Nocard and Roux[2]就首先从患传染性胸膜炎肺炎的病牛体内分离到一种微生物,将它命名为胸膜炎微生物(PPLO), 1967年正式命为支原体,对人致病的有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解脲脲原体等。肺炎支原体(MP)广泛存在于人、动物及植物体内,无细胞壁,最外层为细胞膜,基本形态呈球形或丝形,长约2-5μm,革兰氏染色阴性。MP含DNA和RNA两种核酸,其基因组为环状双链DNA。 1.2流行病学肺炎支原体(MP)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可引起支原体肺炎及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肺炎支原体流行性较明显,流行年份的发病率约是非流行年份发病率的数倍。MP肺炎每隔3~8年可在军队或社区中流行一次,有时可造成暴发,但其不是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原。MP感染无显著性别差异,人类对MP感染有普遍易感性,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全年均可发病,但以秋冬季较多。不同地域的气候,包括气温、湿度等均可影响MP感染的流行曲线。 2 发病机制 2.1病原体直接侵犯,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在其一端有一种特殊的末端结构,是黏附于宿主细胞的结合位点,在此部位含有P1蛋白对胰酶敏感,具有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对黏附和致病有重要作用。在感染早期,MP能引起支原体血症,经此环节MP可直接侵犯各组织、系统,在肺外器官生存繁殖而引起肺外器官病变。 2.2 MP抗原与心、肝、肾、脑、淋巴组织、皮肤等组织存在共同抗原,或MP感染后,损伤宿主细胞膜发生抗原结构改变,MP感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组织的抗自身抗体,抗原抗体反应损害机体组织、脏器。有研究表明支原体肺炎患儿体内IgM、IgA、IgE水平上升,补体C3、C4水平下降,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下降, CD4+/CD8+比值下降,提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免疫机制参与肺炎支原体肺炎以及肺外并发症的发病过程。支原体肺炎患儿在急性期和重症组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一过性降低,负调节免疫反应的机制减弱,导致过度免疫反应,对机体损害加重。 2.3循环免疫复合物存在,并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激活补体免疫反应损害。通过以上机制,从而引起肺外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3 MP感染的临床表现 MP感染既有呼吸道症状,又有肺外损害的特征,单纯依靠临床征象无法确诊。MP可引起呼吸道感染,病程大部分呈亚急性、渐进性,可持续1个月以上。病初有咽痛,一旦感染波及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就可能出现顽固难愈的咳嗽、持续干咳或少痰,影响患儿睡眠,可引起喘息,发热并不明显或仅低热。3%-10% MP感染较严重,引起肺炎时,肺部可见大片状阴影、肺部实变、胸腔积液,由于黏液阻塞而导致肺不张和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可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喘息等,一些危重儿还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混合其他病原感染者、免疫缺陷或药物性免疫抑制患儿、21-三体综合征、镰状细胞性贫血患儿及有心肺功能障碍者MP肺炎往往较重。5-15岁儿童最易发生MP肺炎。 肺外表现包括皮肤、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肌肉骨骼、胃肠系统损害及免疫障碍等。(1)皮肤表现:常见也最易发现,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急性MP感染患儿可出现雷诺现象,可能与血红细胞冷凝集有关。其他与血管相关的并发症有脑梗死和颈内动脉闭塞。(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横断性脊髓炎、脑干功能障碍、吉兰-巴雷综合征、末梢神经症状、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精神障碍、小脑共济失调、脑干脑炎等。 (3)心脏:心包炎、心肌炎相对较常见,其他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传导阻滞、心肌梗死等。(4)肌肉骨骼系统:表现为多发性骨关节痛,与免疫机制有关。(5)胃肠系统:主要为非特异性胃肠功能障碍,偶可出现肝功能异常和黄疸。(6)血液:溶血性贫血、血栓栓塞、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IC等。(7)免疫障碍:MP感染过程中或感染后产生暂时性免疫功能抑制。 4 MP感染的诊断 尽管MP肺炎有一定的特点,但仅凭临床表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CRP、胸部X线摄片等均无法确诊。支原体培养分离是诊断MP感染的金标准,但其技术要求高、耗时长,无早期诊断价值。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是目前临床诊断MP感染最常用的实验室方法。MP-IgM 检测常应用补体结合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和ELISA法等。 PCR技术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一定敏感性,MP感染1-2d即可呈阳性,届时临床上根本无法将MP感染与其他病原感染相区分。PCR技术使MP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针对MP感染的抗生素的正确选择成为可能。需注意的是, PCR标本应取自咽拭子,因为在未稀释的鼻咽吸出物中26%-36%存在PCR抑制物,但这种抑制物并不存在于咽拭子中。Beghetto等用鉴定携带B淋巴细胞抗原表位的重组噬菌体技术来诊断支原体感染,证实在已知的MP B淋巴细胞抗原中有免疫源性的是P1和P30黏附素,作者又筛选出MP-N152、MP-N426、MP-N456和MP-N500片段编码的4组新的有免疫源性多肽,其是能被人体免疫球蛋白所辨认的MP免疫优势抗原表位。 5 治疗 MP感染通常具有自限性,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敏感,临床治疗常选用红霉素、四环素、喹诺酮类等抗生素,目前多主张使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感染。其他治疗:免疫抑制剂,中药,血浆置换,丙种球蛋白。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204-1205. [2]Nocard E,RouxER.Lemicrobe de la peripneumonie.Ann Inst Pasteur (Paris)[J]. 1998, 12: 240-62.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特征_陈正荣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童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MP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MP 感染的重要表现,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10%~ 40%由MP感染所致,其中18%左右需要住院治疗[1-2]。近年来,MPP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重症与难治性MPP比例增高[3],但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误治,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因此掌握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对疾病预防和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MP感染的人口分布特征、区域特征、气候特征、疾病特征、MP耐药、混合感染、定植状态等内容进行阐述,供临床医生参考。1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广义上讲,MP肺炎是一种传染病,每隔3~8年流行1次,有时可造成暴发。MP感染患者或隐形感染者为传染源,其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且人群普遍易感。MP感染患者的鼻、咽、气管、痰液中均存在有活性的MP,通过咳嗽而播散,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如学校、幼托机构、军队、医院等,MP往往首先在家庭成员中传播。因为MP 黏附于脱落的上皮细胞,所以相对较大的溶胶小滴易于传播[4]。一般来讲,MP繁殖复制时间为1~3周,而爆发流行时繁殖复制时间可缩短为4d[4]。根据 MPP1蛋白主要黏附基因的不同将MP分成I型和Ⅱ型。来自日本、法国和智利的分型研究发现,MP感染存在P1-Ⅰ型和P1-Ⅱ型之间交替流行的现象[5-7]。国内张立和徐巧等证实浙江和天津地区的MP流行 讲座 文章编号:1005-2224(2015)03-0180-04 DOI:10.7504/ek2015030607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特征 陈正荣,严永东 摘要: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之一,每隔3~8年有一次流行,在密闭环境中如学校、幼托机构等可造成暴发。MP感染无性别差异,但年龄特征明显,多见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婴幼儿也不少见。全年均有散发,我国北方以冬季多发,南方则以夏秋季较多,气候因素也有一定影响。 近年来,重症和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日趋增多,混合感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和MP定植不容忽视。联合使用血清学和PCR方法能提高诊断阳性率。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儿童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志码:A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children.CHEN Zheng-rong,YAN Yong-dong.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Disease,Soochow University Affiliated Chlidren Hospital,Suzhou215003,China Abstracts:Mycoplasma pneumonia(MP)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pathogen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which occurs cyclically every3-8years.MP infection may break out in the airtight environment such as school or child? care institution.No gender differences are observed in MP infection,but age characteristics are obvious.MP infection is more commonly observed in preschool and school-age children,even in children under5years of age.MP infection is sporadic throughout the whole year,with a higher incidence in winter in north china,more common in summer and au?tumn in south china,and climate factors have certain influence as well.In recent years,severe and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s increasing,and co-infections,macrolide-resistance and Mycoplasma pneumoniae coloni?zation should not be https://www.doczj.com/doc/2b9514656.html,bination of serology and PCR may improve the diagnostic positive rate. Keywords:mycoplasma pneumonia;infection;epidemiology;child 资助基金:苏州市科技局(SYS201435);苏州市卫生局 (lczx201409)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江苏苏州215003 通讯作者:严永东,电子信箱:yyd3060@https://www.doczj.com/doc/2b9514656.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