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耦控制系统仿真

  • 格式:doc
  • 大小:767.0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综合性设计型实验报告

系别:化工机械系班级:10级自动化(2)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系统的相对增益矩阵为:0.570.43 0.430.57⎡⎤

Λ=⎢

⎥⎣⎦

。 由相对增益矩阵可以得知,控制系统输入、输出的配对选择是正确的;通道间存在较强的相互耦合,应对系统进行解耦分析。

系统的输入、输出结构如下图所示

(2)确定解耦调节器

根据解耦数学公式求解对角矩阵,即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221121112212221121122211222112111

22222128.752.8 3.313.6530.151

216.282.8 5.882544055128.752.8 3.3S S S S S S S S S S ⎡⎤++---=⎢⎥++++++⎣⎦

采用对角矩阵解耦后,系统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解耦前后对象的simulink 阶跃仿真框图及结果如下: 1)不存在耦合时的仿真框图和结果

图a 不存在耦合时的仿真框图(上)和结果(下)2)对象耦合Simulink仿真框图和结果

图b 系统耦合Simulink仿真框图(上)和结果(下)

对比图a和图b可知,本系统的耦合影响主要体现在幅值变化和响应速度上,但影响不显著。其实不进行解耦通过闭环控制仍有可能获得要求品质。

3)对角矩阵解耦后的仿真框图和结果

图c对角矩阵解耦后的仿真框图(上)和结果(下)

对比图a和图c可知,采用对角解耦器后系统的响应和不存在耦合结果一样,采用对角实现了系统解耦。解耦后系统可按两个独立的系统进行分析和控制。

(3)控制器形式选择与参数整定

通过解耦,原系统已可看成两个独立的单输入输出系统。考虑到PID应用的广泛性和系统无静差要求,控制器形式采用PI形式。

PI参数整定通过解耦的两个单输入输出系统进行,整定采取试误法进行。

当x1y1通道K p=20,K i=3时系统的阶跃响应如图:

当x2y2通道K p=35,K i=5时系统阶跃响应如图:

(4)系统仿真

采用对角矩阵解耦时,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

为了比较解耦和不解耦两种情况,分别列出两种情况的Simulink框图和仿真结果。

不解耦时系统的Simulink仿真框图及结果(第二幅图中的响应曲线在t=1s处从上往下依次是通道x2y2的输入波形和响应波形、通道x1y1的输入波形和响应波形以及随机扰动波形):

解耦时系统的Simulink仿真框图及结果(第二幅图中的响应曲线从上往下依次是通道x2y2的输入波形和响应波形、通道x1y1的输入波形和响应波形以及随机扰动波形):

对比以上两条仿真曲线,系统解耦后系统的动态响应有了显著改善,由有超调振荡衰减过程变为无超调单调过程,系统阻尼比增大,调节时间变长。

1.实验类型:验证性、设计性或综合性。

2.表格不够填写,可抬高,增加页数。

3.签名、日期必须手写。

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