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诗两首(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3
1、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橘子洲,万山红遍百舸流。
鹰击长空怅寥廓,鱼翔浅底竞自由。
峥嵘岁月风华茂,同学少年意气稠。
指点江山论伟业,中流击水遏飞舟。
2、诗两首雨巷(戴望舒)
雨巷诗人戴望舒,象征手法寓前途。
丁香美丽诱希望,纸伞枯黄抵幸福。
风雨飘摇呈梦幻,寂寥浓郁却模糊。
青鸟不传云外信,彷徨何处遇仙姑。
再别康桥(徐志摩)
写景抒发留恋情,诗情画意俱轻轻。
悄悄招手河边柳,默默撑船水底萍。
寻梦柔波照艳影,作别潇洒告康庭。
重游旧地为绝唱,吟罢余音绕画屏。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姓隐名埋大堰河,含辛茹苦为生活。
先凭乳液做保姆,后靠汗滴育众哥。
酸辣尽尝受辱骂,甘甜未享挨折磨。
曾经梦想做寿婆,可叹死前无处说。
【诗歌欣赏】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
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
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第2节至第6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
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
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志,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5、6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
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跣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
1.2 诗两首本课话题——追求朗读——课本中的名段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在“我”的长久期待中,姑娘走近了“我”,却投出了“太息一般的眼光”。
这眼光意味深长,是定格在诗人的脑海中最深刻的印象,意蕴深厚,令人回味无穷,是彷徨之情的真实流露。
“飘”字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和倏然而过的感觉,隐含着诗人孜孜追求的执着精神。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2014年4月20日晚,央视励志综艺节目“出彩中国人”总决赛落幕。
经过激烈角逐,民乐歌手冯满天成为首季节目的“出彩之星”。
在节目中,评委除了被他特别的演奏方式吸引,更被他30年来执着追求“非琴不是筝”的中阮古音打动。
为研制这种中国古代乐器,冯满天花了17年时间。
他寻访了许多制阮琴师,但结果让他很失望。
不甘失败的冯满天决定自己动手制琴。
他翻书学习,拆琴观察,又去探访西方做提琴、吉他的琴师。
为了去掉琴板上的音孔,冯满天足足琢磨了七八年。
最终在“出彩中国人”舞台上呈现的这把“仿唐隐孔中阮”诞生了,而在它之前,冯满天付出了47把失败品的代价。
冯满天说,我们的文化就像是一颗闪亮的钻石,由于历史的沉淀落上了一层厚厚的灰,但用力擦拭后就会一点一点透出令世人震惊的光芒。
让中阮时尚起来,流行起来,是他毕生的追求。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人的本质就在于他的意志有所追求,一个追求满足了又重新追求,如此永远不息。
——叔本华我常常重复这一句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高尔基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矢志不渝地追求,就会成为壮举。
——华兹华斯简介戴望舒(1905—1950),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中国“左联”成员。
浙江杭县(今余杭)人。
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法文,开始接触法国象征派诗歌。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意象朦胧、含蓄。
2诗两首本课话题——追求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在“我”的长久期待中,姑娘走近了“我”,却投出了“太息一般的眼光”。
这眼光意味深长,是定格在诗人的脑海中最深刻的印象,意蕴深厚,令人回味无穷,是彷徨之情的真实流露。
“飘”字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和倏然而过的感觉,隐含着诗人孜孜追求的执着精神。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2014年4月20日晚,央视励志综艺节目“出彩中国人”总决赛落幕。
经过激烈角逐,民乐歌手冯满天成为首季节目的“出彩之星”。
在节目中,评委除了被他特别的演奏方式吸引,更被他30年来执着追求“非琴不是筝”的中阮古音打动。
为研制这种中国古代乐器,冯满天花了17年时间。
他寻访了许多制阮琴师,但结果让他很失望。
不甘失败的冯满天决定自己动手制琴。
他翻书学习,拆琴观察,又去探访西方做提琴、吉他的琴师。
为了去掉琴板上的音孔,冯满天足足琢磨了七八年。
最终在“出彩中国人”舞台上呈现了这把“仿唐隐孔中阮”,而在它之前,冯满天有47把失败品。
冯满天说,我们的文化就像是一颗闪亮的钻石,由于历史的沉淀落上了一层厚厚的灰,但用力擦拭后就会一点一点透出令世人震惊的光芒。
让中阮时尚起来,流行起来,是他毕生的追求。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人的本质就在于他的意志有所追求,一个追求满足了又重新追求,如此永远不息。
——叔本华我常常重复这一句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高尔基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矢志不渝地追求,就会成为壮举。
——华兹华斯[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撑.着( ) 彷徨..( )( ) 彳. 亍.( )( ) 颓圮.( ) 河畔.( ) 荡漾.( ) 青荇.( ) 浮藻.( ) 沉淀.( ) 漫溯.( ) 斑斓.( ) 惆.怅( ) 【答案】 chēnɡ pán ɡ huán ɡ chì chù pǐ pàn yàn ɡ xìn ɡ zǎodiàn sù lán chóu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巷⎩⎪⎨⎪⎧雨巷.( )巷.道( ) (2)似⎩⎪⎨⎪⎧似.的( )相似.( ) (3)载⎩⎪⎨⎪⎧满载.( )记载.( ) (4)泥⎩⎪⎨⎪⎧软泥.( )拘泥.( ) (5)别⎩⎪⎨⎪⎧作别.( )别.扭( ) (6)悄⎩⎪⎨⎪⎧悄.悄( )悄.然( ) 【答案】 (1)xiàn ɡ hàn ɡ (2)shì sì (3)zài zǎi (4)ní nì (5)bié biè(6)qiāo qiǎo2.语境辨析法(7)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似.( )乎是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 )的。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中国现代诗三首知识点(一)《再别康桥》1.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1921年赴英国留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
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等。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2.《再别康桥》写作背景关于《再别康桥》的写作时间和缘起也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在伦敦剑桥大学,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
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写下了这首诗。
另一种说法是,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途中。
他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
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3.逐节讲析并评价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给全诗定下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金柳”是夕阳下的柳树的生动色彩的描绘,它秀美婀娜,好像”新娘”,既喻出其形态的美好,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
谁能够舍得离开美丽的新婚呢?“艳影”“荡漾”在“我的心头”,物我合一,情景交融。
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惬意平静。
第1单元知识总结《沁园春·长沙》本词上阕以写景为主,写的虽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的诗词里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反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秋色图;下阕以“忆往昔”领起,抒发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和远大抱负。
全诗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为过渡句,使上下阕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艺术表现上看,全词上下阕由景到情,由实及虚,由自然情趣的描绘转到揭示人生哲理,从自然界联想至人类社会,表达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激愤心清和由谁主宰祖国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示出开阔的胸襟与崇高的使命感,显示出本词思维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雨巷》《雨巷》是一首重象征重暗示的抒情诗,象征是本诗创作的主要手法,这首诗中的姑娘形象其实就是诗人的理想。
他的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这一理想。
他所期待的姑娘,心灵是美丽的,外表是妩媚的,他的追求是那样高洁,带有理想化的色彩,姑娘出现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太息与惆怅,莫不带有可望而不可即——执著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象征意味,诗人就这样表达了他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劳的那种孤苦心情。
《再别康桥》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激情。
第一节写再别康桥的惋惜之情;第二至五节,写对寻梦康桥往事的回忆之情;第六节,写再别康桥时的抑郁之情;第七节,写再别康桥即将回归苦难祖国的坚毅之情。
全诗别出心裁,构思不落俗套,特别是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每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6、7字(间有8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此外,音节上也轻盈柔美,“轻轻”“悄悄’等迭字的反复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而且故意将那热烈的情绪压在诗的内层,让读者自己去领会。
首节和尾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大堰河——我的保姆》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的抒情诗。
在这首诗里,诗人以幼年生活为背景,集中地描述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他对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诗两首
(新人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诗两首 (新人教版 ) 重要字音:
彷(páng)徨寂寥(liáo) 惆怅(chàng)凄婉(wǎn)颓圮(pǐ)青荇(xǐng) 浮藻(zǎo)长篙(gāo) 漫溯
(sù)斑斓(lán) 笙(shēng)箫多音字:
看守看见遒劲有劲着迷执著装载记载悄悄悄然重要字形:
彷徨惶然惋惜哀婉彷徨牌坊惆怅稠密丝绸追溯朔风挑衅河畔斑斓无耻谰言波澜颓圮祭祀杞人忧天重要词义:
彷徨:
(心事重重 )地走来走去,犹疑不决。
颓圮:
坍塌,毁坏。
近义词辨析:
沉淀:
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
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文化。
彷徨:
犹疑不决的走来走去。
倘佯:
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同步练习】 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撑(zhǎng)着彷(páng)徨凄(qī)清巷(xiàng)道
B.彳亍(chì chù) 凄婉(wǎn) 颓圮(pǐ) 迷茫(méng)
C.河畔 (pàn) 荡漾(yàng) 青荇(xìng) 长篙(gāo)
D.斑斓(lán) 沉淀(dìng) 似(sì)的泥(nì)古 2.下面
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 A.轻轻的 /我走
了, //正如我 /轻轻的来 B.波光里的 /艳影, //在我的 /
心头荡漾 C.她 //彷徨在 /这寂寥的雨巷 D.一个 /丁香一样
的 /结着愁怨的 //姑娘 3.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
新诗体。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
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4.填空。
(1)徐志摩,笔名 ________, ________。
被认为是
________诗派的“盟主”,著有 ________等诗集。
(2)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 ________;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 ________。
(3)轻轻的我走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