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 等长。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名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秋 分多夜雨的气候特色。
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
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 为霜了。
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 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我国阴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 冬至日算起,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 类推,一直到“九九”。即第九个九天,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 了。
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还曾一度被认为是新的 一年的开始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
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 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大雪”表明这时降雪开始大起来了。
大地白雪皑垲,绿树披银饰玉。“瑞雪兆丰年”,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农 谚。在北方,一层厚厚而疏松的积雪,象给小麦盖御寒的棉被。雪中所 含的氮化合物比雨水多4倍,积雪慢慢融化后渗入土中,能增加土壤中 的氮素,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 部地区已渐有春雷
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中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 冬表示四季的开始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 ,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
春分后,中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 意思。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 小暑养生热,还不十分热。 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