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政治总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9
八年级政治知识点总结一、中国的基本国情1、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
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21年,中国的人口已经达到了14亿多人。
3、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组成。
二、中国的政治制度1、中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国家。
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领导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中国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三、中国的宪法和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国家的根本法律,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2、法律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活动的基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法律制定机关。
四、中国的国家机构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中国的国务院。
3、最高国家审判机关是中国的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五、中国的政党制度1、中国是一个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国家。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是合作党。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设计。
六、民族团结和宗教政策1、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2、中国实行宗教政策,保障公民信仰宗教信仰的自由。
同时,反对极端宗教势力。
3、加强民族团结和宗教协作,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睦。
七、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是稳中求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八、中国的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1、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化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社会的文化资源。
2、中国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九、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1、中国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
八年级全册政治知识点总结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的学科。
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政治方面的知识,包括政治体制、政治经济、政治文化等。
本篇文章将会对八年级全册政治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政治体制方面的知识点1. 国家机关: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其中,立法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核心,主要负责制定法律;行政机关是对法律的实施者,主要负责行政管理;司法机关则是执法机关,主要负责审判、执行法律。
2. 中央和地方政府:中央政府负责全国范围内的事务,如国防、外交、经济统一规划等;而地方政府则负责本地区的事务,如城市管理、环保等。
3. 民主选举:是通过投票方式选举代表参加国家机关工作的一种制度。
4. 法治:是保证国家稳定和社会公平的基础保障,其核心是依法治国。
二、政治经济方面的知识点1. 经济制度:包括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
计划经济是指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计划和控制;而市场经济是指依靠市场机制,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生产和消费行为。
2. 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供给和需求、价格、市场结构和市场失灵等。
3. 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经济联系和合作的不断加强,日益形成一个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的过程。
三、政治文化方面的知识点1. 文化多样性: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
2. 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传统感到自豪和自信。
3. 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指人们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政治学学生,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和熟悉相关知识,同时也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希望此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
中考政治总复习资料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2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2.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2.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2.2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势2.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2.4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3.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巩固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2 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意义3.3 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优越性3.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3.5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二、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1.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1.1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1.2 社会主义经济特点的形成过程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性质和作用2.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2.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3.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3.1 物质文明的发展和重点领域3.2 精神文明的培育和传承3.3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质量与效益3.4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互动关系三、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1.1 社会主义政党的本质和特点1.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使命1.3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特点和党员队伍建设2.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2.1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2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2.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和指导意义3. 法治国家建设3.1 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解决的问题3.2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3.3 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和路径3.4 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领域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1.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1 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和作用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传承1.3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挖掘1.4 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创新2. 生态文明建设2.1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方向2.2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3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路径2.4 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五、民族团结和宗教事务1.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1.1 民族团结的价值和意义1.2 民族团结的基本经验和实践1.3 民族团结的条件和基础2. 宗教事务的基本原则和政策2.1 宗教信仰的自由和平等2.2 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的自律2.3 宗教事务与国家政治的关系2.4 宗教事务的管理和法律保障六、国防和军队建设1. 国防建设的目标和任务1.1 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和保障1.2 国防力量的基本任务和职责1.3 国防建设的战略方针和原则2. 军队建设的改革与发展2.1 军队政治工作的性质和作用2.2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针2.3 军队建设的新时代任务和目标3. 国防科技和军民融合3.1 国防科技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3.2 军民融合的概念和作用3.3 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举措结语: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中国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提供了根本保障。
初中政治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1.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内容: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和非公有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3.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其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思想道德建设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措施的内容:保障性措施和促进性措施6.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与活动原则以及国家的标志等7.公民人身权利的内容:生命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8.公民人身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的内容: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9.消费者依法享有合法权益的内容:消费者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和要求赔偿的权利;消费者有权知悉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有权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10.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利的主要内容: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享有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签订劳动合同的权利;享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享有休息和休假的权利(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工作制度)11.我国税收的种类(内容):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12.公民政治自由权利的内容: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13.正当防卫的条件的内容:只有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必须是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14.深化教育改革的内容: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以及教育质量的评价方式15.违法行为的种类(内容):违宪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初二下册政治第一单元总复习知识点考点初二下册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篇一一、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1、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所谓公民权利, 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 有物质保障。
宪法规定的, 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 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3、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 公民是法律概念, 是只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 享有和承担义务的人。
在我国, 公民既包括人民, 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4、我们享有的权利, 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 否则权利就会落空。
5、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 保障公民的权利。
二、我们应尽的义务1、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
其中, 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2、为什么要履行法定义务?①我们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对于法定义务, 我们必须履行;②在我国,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 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③自觉履行这些义务, 是我们的“天职”, 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以履行法定义务的实际行动, 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
3、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具体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务, 遵守劳动纪律, 遵守公共秩序, 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等。
单元练习高峰的叔叔在上学期间, 爱护学校的财产, 18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4年后退伍回家经营餐馆。
他严格按照工商、卫生、税务、公安等部门的规定经营, 因此受到市政府的表扬。
阅读材料, 运用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1)高峰的叔叔履行了宪法规定的哪几项基本义务?(2)我国公民为什么要履行这些基本义务?(3)你打算怎样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答案:(1)履行了宪法规定的爱护公共财物、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基本义务。
初二年级政治(上期)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塑造自我一、自尊自信1、自尊的含义:自尊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
2、自尊的意义: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
自尊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使我们形成健康人格。
3、自尊心和羞耻心的关系:互为表里。
4、羞耻心的作用:(1)因为有了羞耻心,人才会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庸俗卑贱的事情,有尊严地生活着。
(2)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
(3)一个人的尊严是依赖自尊的行为树立的。
5、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6、如何克服自卑:(1)要克服自卑,就要树立自信,学会尊重自己,客观看待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走出自卑小处方:夸夸自己、心理暗示、选准突破口、树立坚定的志向。
7、自尊和自负的区别:自尊是恰如其分地肯定自己,而自负是过度地自我肯定。
8、自尊与虚荣的区别:自尊是对自身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追求,而虚荣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
二、明辨是非1、做人的基本品质:明善恶,辨是非。
2、做人的良知: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3、“良知标尺”铸造法:(1)懂道德,学法律。
(2)选择好的榜样。
(3)学会理性分析。
(4)树立美好理想。
4、正确对待哪些社会影响:(1)正确对待长辈亲朋的影响。
(2)正确对待公共传播媒体的影响。
(3)正确对待社会流行。
5、如何跨越障碍,正确选择:(1)战胜自己,抵御诱惑。
(2)打破情面,不追随犯错。
(3)坚守理想,身体力行。
三、自我负责1、人们的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后果。
做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有责任感就意味着能够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调节和自我引导。
3、少年的责任:(1)对自己负责:努力学习,塑造自我;(2)对他人负责: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人;(3)对集体负责:为集体增添荣誉和力量;(4)对社会负责:以良好行为创造美好社会。
4、怎样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1)树立负责任的人生态度;(2)学会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3)养成先思考、后行动的习惯;(4)对自己造成的后果,要勇于承担责任。
第一课1、法律的特征是什么?其中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另一个显著特征是什么?重要特征是什么?答:①法律是由根据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2)法律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最主要的特征)③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另一个显著特征)⑨以规定权利与义务为内容(重要特征)2、什么叫国家制定法律和国家认可法律?答:国家制定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创造法律;国家认可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根据实际需要,对社会上早已存在的某些风俗习惯,道德规则,宗教教规等加以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为法律。
3、国家强制力指什么?答:国家强制力主要指的是暴力,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4、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表现在哪些方面?①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太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②任何人无论职位高低。
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制裁,不允许任何人超越于法律之上。
5、法律的含义是什么?答: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规定权利义务为内容,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
6、什么是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答: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广大人民通过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他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武器。
社会主义道德是广大人民的道德,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尚的道德。
7、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分别是什么?答:核心:为人民服务;原则:集体主义。
8、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有何密切联系?答:①两者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②两者是互相作用的,表现在:(1)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2)社会主义道德补充着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
③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做到守法、护法。
第二课1、法律准则有何特点?答:①法律是唯一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准则;②它具有普遍适用性,人人都必须遵守:③它具有权威性,任何人都不得违法。
2、我国法律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发挥着那些巨大的作用?答:①维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秩序;②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③维护交通工具上的秩序;④制裁扰乱公共秩序的其他行为。
3、什么是公共安全?答: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
4、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有哪些?分别应受何种处罚?答:①对非法携带、存放枪支、弹药,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②对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弹簧刀或其他管制刀具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③故意损毁,移动覆盖物,标志、防围的,处200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5、什么是社会管理秩序?答:社会管理秩序:是指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及秩序。
6、社会管理涉及哪两者?分别指谁?各自应该做到什么?答:(1)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为管理者,要依法行政,即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程序、要求等从事管理活动;(2)被管理者是指国家机关实施管理活动的相对人,即被管理者的对象。
被管理者依法做事,依法律己,依法服从管理,就维护了社会管理秩序。
7、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有哪些?分别应受何种处罚?答:①对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②对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损毁公共场所雕塑,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③对故意损毁路灯、邮筒、公用电话或者其他公用设施,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5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④破坏草坪、花卉、树木的,处5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第三课1、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上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2、公有经济包括什么?答:公有经济既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什么是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答: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归全体人民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归劳动群众集体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4、经济活动有哪些原则?(1)平等,上法律规范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
(2)公平,也是法律规范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
(3)诚实守信,是法律规范经济活动的另一重要原则。
5、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各自的含义是什么?答:平等:他它主要指买卖双方地位平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地位平等,不得歧视个体,私营企业。
公平:它不仅代表在商品交换重要买卖公平,而且表现在竞争过程中要公平竞争。
诚实信用:他要求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不得弄虚作假,要言而有信。
6、济活动有哪些参与者?其中最主要的参与者是谁?其纽带和桥梁作用的是谁?答:①生产者:是经济活动最主要的参与者;②销售者: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是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纽带和桥梁;③消费者: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
7、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分别应做到什么?答:生产者:①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②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及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③生产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⑥限期使用的产品,要表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销售者:①不得销售失效、变质的产品;②销售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③不得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⑥保证其提供的商品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等要求。
消费者:消费者应该依法做到公平交易、遵守市场和商店的秩序等要求。
8、侵犯公私财产的犯罪表现是什么?答:①聚众哄抢公私财物;②将公共财产非法占有;③敲诈勒索公私财物;⑥故意毁坏公私财物。
9、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表现是什么?答:①生产、销售伪劣商品;②伪造货币或者出售、买卖伪造的货币;③伪造国债、股票;④使用伪造、作废的信用卡;⑤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⑥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⑦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做虚假宣;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
第四课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含义、地位、任务分别是什么?答:含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文明,他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及道德水平的提高。
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任务:完成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不断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任务。
2、为什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法律保证?答:(1)建设制度化、法律化;(2)防止一手硬、一手软;(3)开创新局面。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那两方面内容?答:①思想道德建设;②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各自的地位、内容分别是什么?答:①思想道德建设:地位:既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部分。
内容:加强道德建设,主要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全体人民中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②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地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内容:(1)发展教育事业;(2)发展科技事业;(3)发展卫生,体育事业;(4)发展文化事业。
5、法律规定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可以分为那两类?答:①指引性措施;②鼓励性措施。
6、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有什么?答:①坟营占地,大肆兴建庙宇的行为;②巫婆、神汉利用封建迷信活动骗钱害人的行为;③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
第五课1、什么是环境?答: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环境问题的含义及表现是什么?答:含义: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表现:①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②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环境。
3、环境问题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地球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人类又是自然环境的利用者和改造者。
环境问题的危害主要表现在:①威胁生态平衡;②危害人类健康;③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基本条件分别是什么?答:含义: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
基本条件:发展与人口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5、环保领域的基本法律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环保的专门法律法规有哪些?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7、环保法律体系基础是什么?主体是什么?答:基础:《宪法》主体:《环境保护法》环抱,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又是制定专门性环保单行法规的基本依据。
8、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3)依靠群众保护环境。
9、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核心分别是什么?防指什么?治指什么?答:原则、核心:防。
防:是着眼于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
治:是解决已经产生的环境问题。
10、违反环境法者,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答:①对于那些违反环境法律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要给予行政处罚;②对于违反国家环保法防治污染的规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③对于那些违反环境法律法规和刑事法律,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11、青少年怎样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答:(1)提高环保意识;(2)增强法制观念;(3)落实环保行动。
第六课1、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法律名称是什么?这两部法律颁布实施有何意义?答:《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法》意义:这两部法律的颁布实施,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依据。
2、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①保证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②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③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④教育与保护想结合(教育原则)3,家庭保护的地位、含义、内容分别是什么?答:地位: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含义: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及其职责。
地位:①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②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③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④未成年人保护法还规定了家庭保护中应采取的积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