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管理基础知识
- 格式:pdf
- 大小:517.21 KB
- 文档页数:24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管理的学科,它涉及到企业、组织或团队内部的决策制定、组织构建、团队协作、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各种管理问题的研究和分析,管理学提供了许多基础知识点,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管理挑战。
本文将对管理学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便读者更好地掌握和应用。
一、管理概述1. 管理的定义和特点2. 管理的基本职能和过程3. 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二、组织行为学1. 个体行为1.1 个体的特性与行为1.2 个体动机和满足1.3 个体决策和判断2. 组织结构与设计2.1 组织的基本结构类型2.2 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2.3 组织的权责关系三、领导与决策1. 领导理论与风格1.1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1.2 领导风格的分类和影响1.3 领导力的培养和发展2. 决策理论与方法2.1 决策过程和决策环境的影响 2.2 决策方法和工具2.3 决策效果的评估和改进四、组织管理1. 组织文化与变革1.1 组织文化的形成和特点1.2 组织文化对管理的影响1.3 组织变革的原因和过程2. 组织绩效与控制2.1 绩效管理的目标和原则2.2 绩效评估与激励2.3 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五、人力资源管理1. 招聘和选择1.1 人才需求分析和岗位描述 1.2 招聘渠道和方法1.3 选择与面试技巧2. 培训与发展2.1 培训需求分析和计划2.2 培训方法和评估2.3 发展和职业规划六、市场营销管理1. 市场分析与定位1.1 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1.2 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选择1.3 品牌定位和市场定位策略2. 产品与价格管理2.1 产品开发和生命周期管理2.2 价格定价和策略2.3 产品与价格的协调管理七、战略管理1. 战略分析与规划1.1 环境分析和内外部要素评估1.2 企业使命、愿景和目标的制定1.3 战略规划和执行2. 战略实施与控制2.1 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2.2 绩效评估和修正2.3 战略变化和适应以上只是管理学的一部分基础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管理挑战。
DCS基础知识1、什么是DCS?DCS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在国内自控行业又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
2、 DCS有什么特点?DCS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高度结合的产物。
DCS通常采用若干个控制器(过程站)对一个生产过程中的众多控制点进行控制,各控制器间通过网络连接并可进行数据交换。
操作采用计算机操作站,通过网络与控制器连接,收集生产数据,传达操作指令。
因此,DCS的主要特点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
3、 DCS的结构是怎样的?上图是一个较为全面的DCS系统结构图,从结构上划分,DCS包括过程级、操作级和管理级。
过程级主要由过程控制站、I/O单元和现场仪表组成,是系统控制功能的主要实施部分。
操作级包括: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完成系统的操作和组态。
管理级主要是指工厂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作为DCS更高层次的应用,目前国内纸行业应用到这一层的系统较少。
4、 DCS的控制程序是由谁执行的?DCS的控制决策是由过程控制站完成的,所以控制程序是由过程控制站执行的。
5、过程控制站的组成如何?DCS的过程控制站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由电源、CPU(中央处理器)、网络接口和I/O组成6、 I/O是什么?控制系统需要建立信号的输入和输出通道,这就是I/O。
DCS中的I/O一般是模块化的,一个I/O模块上有一个或多个I/O通道,用来连接传感器和执行器(调节阀)。
7、什么是I/O单元?通常,一个过程控制站是有几个机架组成,每个机架可以摆放一定数量的模块。
CPU所在的机架被称为CPU单元,同一个过程站中只能有一个CPU单元,其他只用来摆放I/O模块的机架就是I/O单元。
8、I/O单元和CPU单元是如何连接的?I/O单元与CPU是通过现场总线连接的。
9、什么是现场总线?现场总线是应用于过程控制现场的一种数字网络,它不仅包含有过程控制信息交换,而且还包含设备管理信息的交流。
配置管理系统VMI基础及扩展1. 前言 (3)1.1 关于本文档 (3)1.2 背景知识 (3)2. Odyssey框架结构 (3)3. 配置管理接口 (4)3.1 配置管理接口的必要性 (4)3.2 Conexant VMI配置管理接口 (4)4. VMI基础知识 (5)4.1 VMI基本概念 (5)4.2 VMI的目标 (5)4.3 配置如何工作 (5)4.4 了解VMI类 (7)4.5 类之间联系 (9)4.6 VMI管理接口 (10)4.7 VMI访问控制 (15)4.8 使用Generic interface接口 (16)4.9 VMI源代码组织 (17)5. VMI通用扩展步骤 (17)5.1 VMI通用扩展步骤 (17)5.2 与扩展相关的文件 (18)6. URL过滤功能VMI扩展支持 (18)6.1 VMI接口类设计 (18)6.2 VMI接口类定义 (19)6.3 VMI实现类代码编写 (20)6.4 CLI命令扩展 (24)Author严向阳(yanxy@)HistoryDate VersionChanges 28 May 2008 Draft A 完成第一稿1. 前言1.1 关于本文档本文档介绍VMI配置管理接口基础知识以及扩展方法,文中以URL过滤功能VMI扩展为例,描述了扩展的详细步骤。
1.2 背景知识在阅读该文档之前,建议读者具有如下知识:−C++基础知识另外,建议读者阅读过如下文档资料:−Odyssey Management Developer’s Guide−Odyssey Developer's Guide−Odyssey CLI Reference Manual−URL过滤功能实现指南2. Odyssey框架结构Odyssey是Conexant Linux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具备完整的DSL软件架构。
Odyssey在Conexant Linux BSP基础上增加如下内容:¾VMI配置管理接口¾基于VMI的EmWeb,CLI,TR069¾移植自ISOS的应用程序:DHCP Server,FTP server,TFTP Server,DNS Relay,DDNS,SNTP等,这些应用程序按照ISOS应用程序模式开发,基于消息机制,与Linux应用程序有较大区别整个Odyssey框架结构如下:3. 配置管理接口3.1 配置管理接口的必要性¾Linux各应用程序和驱动具有自己的配置文件或配置方法,导致系统中各模块的管理方法不一¾这些配置文件或配置方法是相互孤立、分散的,当整个系统庞大的时候,这种分散状况会给系统的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¾需要提供统一的配置管理接口,使得上层管理软件的开发无需关注底层管理方法的细节¾配置管理接口处在软件层次结构的上层,考虑用高层程序语言(C++)实现¾配置管理接口的设计需要对各个系统元素(比如路由接口,桥接接口,各个PVC 等)进行抽象,以更好地适应网络管理协议趋向于面向对象的设计理念。
配置管理指南有限公司变更记录修改点说明的内容有如下几种:创建、修改(+修改说明)、删除(+删除说明)目录1. 过程概述 (4)2. 过程目标 (4)3. 必要条件 (4)4. 应执行活动 (5)5. 验证与监督 (6)6. 裁剪指南...........................................................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附件说明 (6)8. 相关过程 (6)1.过程概述配置管理(CM)的目的是保证软件项目生成的产品在软件生命周期中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配置管理主要包括:配置管理申请、编制配置管理计划、标识配置项,定义基线、控制配置项和基线的变更,做好配置项和基线的定期备份,定期进行基线审计及时报告配置状态。
2.过程目标1)软件配置管理活动应形成格式规范的配置管理计划并按计划执行。
2)配置项是经过标识、受到管理控制并可用的。
3)配置项及基线的变更受到控制。
4)让高级经理、项目经理、项目组成员及相关人员及时了解软件基线及配置项状态。
5)产品发布前对所有软件配置库中的配置项进行的归档和控制。
3.必要条件1)建立一个由高级经理、项目经理、开发人员、质量保证工程师、产品或现场支持部门中来的代表等成员组成软件配置控制委员会(SCCB),并确定一名为组长。
主要职责包括:●批准开发阶段的基线生成和变更。
●制定、修订、检查和督促执行配置管理所必须的各类规则。
●批准重要级别的配置变更。
●授权由软件基线生成产品。
2)项目经理提交的配置申请经运营管理部审批同意后,由运营管理部指3)定一名配置管理工程师,负责协调或实施项目的软件配置管理活动。
4)配置管理员主要职责如下:●负责配置库创建。
配置库的开设是配置管理员根据软件项目组成员对配置库访问权限的不同需求而设置不同权限。
●定期对配置库进行备份;●对产品库进行管理和软件产品复制工作;●负责提供配置管理的工作站和配置管理工具;5)配置管理工程师(CM工程师)主要负责协助项目经理编写CM计划,与项目开发计划一起提交评审。
软件水平考试(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上午基础知识(项目配置管理)-试卷1(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31,分数:62.00)1.选择题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此选项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信息系统文档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文档书写规范、图表编号规则、文档目录编写标准和( )等几个方面。
(分数:2.00)A.建立文档规范B.文档管理方法C.文档管理制度√D.文档使用权限控制解析:解析:管理信息系统文档的规范化管理主要体现在文档书写规范、图表编号规则、文档目录编写标准和文档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
3.根据《软件文档管理指南GBT 16680一1996》,软件文档分为如下几类,( )除外。
(分数:2.00)A.开发文档B.产品文档C.管理文档D.项目文档√解析:4.某公司准备开发一套自动计算工资的信息系统,根据《软件文档管理指南GB/T16680—1996》,该信息系统项目中的文档质量等级最低应达到( )。
(分数:2.00)A.1级B.2级C.4级√D.3级解析:解析:《软件文档管理指南GB/T 16680—1996》中对文档质量级别的规定如下:最低限度文档(1级文档):适合开发工作量低于一个人月的开发者自用程序。
该文档应包含程序清单、开发记录、测试数据和程序简介。
内部文档(2级文档):可用于在精心研究后被认为似乎没有与其他用户共享资源的专用程序。
除1级文档提供的信息外,2级文档还包括程序清单内足够的注释以帮助用户安装和使用程序。
工作文档(3级文档):适合于由同一单位内若干人联合开发的程序,或可被其他单位使用的程序。
交换机及路由器基础知识及配置交换机及路由器基础知识及配置
章节一、交换机基础知识
1.1 交换机的定义和作用
1.2 交换机的分类和类型
1.3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1.4 交换机的特点和优点
1.5 交换机的常见问题及故障排除方法
章节二、交换机配置和管理
2.1 交换机的初始化设置
2.2 VLAN的配置和管理
2.3 交换机端口的配置和管理
2.4 交换机的安全配置
2.5 交换机的性能优化和监控
章节三、路由器基础知识
3.1 路由器的定义和作用
3.2 路由器的分类和类型
3.3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3.4 路由器的特点和优点
3.5 路由器的常见问题及故障排除方法章节四、路由器配置和管理
4.1 路由器的初始化设置
4.2 路由器接口的配置和管理
4.3 路由器的路由配置和管理
4.4 路由器的安全配置
4.5 路由器的性能优化和监控
附件:
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
1、交换机配置示例文件
2、路由器配置示例文件
3、相关网络拓扑图示
法律名词及注释:
1、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虚拟局域网,是一
种将物理局域网划分成逻辑上的多个虚拟局域网的技术。
2、故障排除方法 - 指在设备或系统出现问题时,通过一系列
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确定问题原因,并进行修复和解决的过程。
3、性能优化和监控 - 指通过对网络设备性能进行监控和调优,以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性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