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三结义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3
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三英战吕布刘备有心抱负于天下,关羽、张飞二人各自身怀绝技,一直未得到展示,此前唯有关羽斩杀华雄初显本领,此后,刘等三人已然名满天下,此次虽然是吕布先收兵,然吕布在三人之前已经斩杀诸将,并且以一敌三,虽然表面上是吕布战败,实际上为吕布赢。
然吕布之勇名冠三军,无人匹敌,当下第一次遭遇对手,自然令袁绍军队士气大振。
关羽温酒斩华雄袁绍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虎牢关守将华雄一连斩杀联军多员大将。
关羽主动请缨,因为身份低微而受他人嘲笑。
关羽于是立下军令状。
曹操觉得他是英雄,奉温好的美酒一杯,关羽道:“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关羽瞬间拿了华雄的首级回营,此时酒尚未冷。
陶谦三让徐州曹操发兵攻徐州。
陶谦请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来相救。
孔融请刘备同去救陶谦。
刘备遂带领数千人马奔赴徐州。
先打了一小仗,暂缓危机,陶谦把刘备迎进城,要让徐州,刘备不干;刘备写给曹操一封信,让他以国事为重。
曹操被吕布偷袭濮阳,就卖给陶谦一个人情,撤了。
陶谦设宴招待众人,席间又要让徐州。
刘备还是不干,陶谦就请刘备屯兵小沛。
不久,陶谦病重,临死前让刘备接受徐州。
刘备开始不干,后来百姓苦求,才接受徐州。
青梅煮酒论英雄三国时,董承约会刘备等立盟除曹。
刘恐曹生疑,每天浇水种菜;曹闻知后,以青梅绽开,煮酒邀刘宴饮,议论天下英雄。
当曹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闻之大惊失箸。
时雷雨大作,刘以胆小、怕雷掩饰而使曹操释疑,并请征剿袁术、借以脱身。
关公千里走单骑千里走单骑是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之一。
主要讲述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
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简述桃园三结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故事情节,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典故之一。
这个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主要讲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共同立誓共患难、同甘苦,最终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桃园三结义兄弟。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原本是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漂泊流离的士族子弟,他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相识于桃园。
刘备是南阳人,家境富裕,但因为家族败落而四处流浪;关羽是河东人,原是青州刺史刘焉的部下,因为刘焉被曹操所害而流亡;张飞则是涿郡人,原是涿郡太守的部下,后来因为太守被害而逃亡。
三人在桃园相遇,彼此志同道合,决定结为兄弟,共图大业。
在桃园结义时,刘备拔剑斩下一株桃树枝,用血写下誓词,誓言要共同反抗暴虐的官吏、保护百姓。
三人互相交换誓言后,将誓词埋在桃树下,共饮桃酒,结为异姓兄弟。
从此,三人结义为兄弟,共同闯荡天下。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深受后人的喜爱,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位义士的忠义之心,更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义结金兰,同舟共济”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一直被推崇和传颂,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也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结义后,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成为了蜀汉的奠基人,建立了蜀汉政权。
他们凭借着桃园三结义的誓言和精神,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抱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朽的英雄。
总的来说,桃园三结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经典故事,它展现了忠义、仁爱、勇敢等正面品质,也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团结和奋斗精神。
这个故事不仅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传颂,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人学习和效仿的楷模。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精神财富。
桃园三结义故事梗概篇一:桃园三结义故事梗概桃园三结义故事梗概: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义气相投,适值春天桃花盛开,遂在张飞家桃园进行结拜为异性兄弟,刘备年长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宗旨匡扶汉室、欲伸大义于天下。
三兄弟结义以来,投身入伍,睡同榻,吃同食,互敬互爱,忠义千秋,至死不渝。
篇二:桃园三结义故事梗概桃园三结义故事梗概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
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
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结义”。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
提起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人们一直传诵着这个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着焚香结义。
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便谈到: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园之拜……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清代一些会党如三合会等,在他们颇为庄重的入会仪式上,必定不会忘记插上桃枝,以此象征他们是在桃园结义。
篇三:《三国演义》——故事梗概《三国演义》——故事梗概●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汉末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张角兄弟起事.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刘备不甚读书,性宽和,寡言事,喜怒不形于色;其父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为汉室宗亲.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一败黄巾于郡,二败黄巾于青州.曹操幼时,用计谋使父不听叔父责已之言.何曰: 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汝南许劭说操为治世之奸雄. 操除洛阳北部尉时,不辟豪贵,威名颇震,因黄巾起拜骑都尉,引兵征剿.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卓见玄德为白身,不为礼,张飞欲斩之.●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刘关张与朱[]孙坚打败黄巾,朱[]诏封车骑将军,河南尹;孙坚除别郡司马上任,唯刘备听候日久,不得除授,后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署县事一月,与民无犯,民皆感化;与关张情同手足. 督邮至县索贿,张飞鞭督邮后三兄弟离去.玄德助刘虞平黄巾,刘虞,公孙瓒奏备功,荐为别郡司马,守平原县令. 宫中何进与十常侍周旋.●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何进不听曹操之劝,从袁绍计,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西凉刺史董卓得诏进发,何进中十常侍之计入宫被斩,袁绍,曹操入宫杀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陈留王,去北邙山,闵贡找回,半路遇董卓.卓引兵横行就都,欲废少帝立陈留王,遭荆州刺史丁原等反对,丁原领义儿吕布讨卓,李肃为卓说吕布投卓为子.●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卓孟德献刀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九岁),强迫蔡邕为侍中.少帝作怨,李儒奉卓命以鸩酒毒害之. 董卓摄君害民. 曹操持王允之宝刀刺卓,不成,骑卓所赐之马而逃.被中牟县令陈宫抓住,弃官同逃. 八路诸侯战吕布而败,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虎牢关上. 操因多疑而杀吕后奢全家.并说: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陈宫视操卓为一路人.●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操到陈留招天下士,立袁绍为盟主,讨卓.公孙瓒荐玄德,关,张.吕布部将华雄连斩数将,关公出斩华雄,曹操抚慰,袁术歧视. 八路诸侯战吕布而败,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虎牢关上.●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董卓听李儒计要从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说: 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 李[],郭汜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往长安,死者不可胜数.又纵军士淫人妻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卓临行,教人放火烧居民房屋. 孙坚飞奔洛阳救火,于井中得玉玺,离袁绍而去江东. 曹操领兵讨董卓,被吕布打败后埋怨袁绍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 ,投扬州去.,公孙瓒与刘,关,张,亦离袁而去,袁自投关东. 荆州刺史刘表截孙坚讨玉玺.●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袁绍与公孙瓒战于磐河,公孙瓒败,被赵云所救,赵云因绍无忠君救民之心,弃之而投奔公孙奔公孙瓒.公孙瓒不重用赵云. 刘,关,张前来助公孙瓒,与赵云相见,甚敬重,不忍相离. 袁术向袁绍要马不得,向刘表借粮不能,使书叫孙坚伐刘表,已伐乃兄袁绍. 孙坚伐刘表;刘表先败,后听蒯良计,在砚山用矢石打死孙坚. 孙策用黄祖换父尸后回江东.●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董卓在长安任意杀戳. 王允与歌妓貂蝉暗设连环之计,要借吕布杀董卓. 王允分别把貂蝉许与董卓和吕布,使二人猜疑. 吕布趁卓与帝共谈,与貂婵私会相府后园凤仪亭,卓赶来,大怒.●第九回除暴凶吕布助司徒犯长安李[]听贾诩李儒让董卓把貂婵赐与吕布,收买其心.卓告貂婵,婵哭诉不去.李儒叹曰: 我等皆死于女人之手矣. 董卓领貂婵去眉坞,王允与吕布计议杀卓,派李肃假传天子诏要禅位于卓,卓欣然以往.被杀. 蔡邕哭董卓,王允将他下狱缢死. 李郭求汜王允赦罪不得,从谋士贾诩计聚陕人反之,败吕布,围长安,杀王允,欲杀献帝谋大事.●第十回勤王室马腾举义报父仇曹操兴师李[]郭汜等向献帝求得官职,三次改葬卓尸. 西凉刺史马腾,并州刺史韩遂引兵伐李,郭,各有胜负. 曹操破黄巾军,将所获精锐俘虏兵编为青州兵 . 其余尽令归农 ,自此威名日重. 操在兖州,招贤纳士. 操接父嵩由陈留郎琊往兖州,途中嵩被黄巾降将所杀,操为报父仇,亲讨降将新主陶谦.●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北海孔融准备救陶谦,自己却被黄巾管亥打败包围. 太史慈与刘关张杀败黄巾. 玄德又借得公孙瓒兵二千并赵子龙一行往救陶谦,陶谦要让徐州与刘备,刘备不受. 操因吕布助张邈夺取兖州而退。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简述 桃园三结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而传奇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由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英雄豪杰共同结拜,并宣誓共同抵抗董卓的暴政,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描述桃园三结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1.1 动荡的时局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天下大乱。
董卓是当时的权臣,他贪婪残暴,专横跋扈,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1.2 三位英雄的背景 刘备,字玄德,乃寿春人,是汉景帝刘启的后代。
他性情仁厚,有忠义之心,为人忠诚正直。
关羽,字云长,汉阳谯人,本是颍川的一个叫关平的寡妇抚养长大的。
他勇猛善战,威名远播。
张飞,字翼德,涿郡范阳人,性格急躁,但勇猛过人,有一身盖世无敌的武艺。
一天,刘备在桃园邀请关羽、张飞共议国事。
三人商量后决定联手抵抗董卓的暴政,共同救国。
2.2 结拜仪式 三人在桃园中同船而坐,举酒祭天,宣誓结为兄弟。
他们互相赠送桃花木做为信物,定下各自分工:刘备为主公,关羽为大将,张飞为军师。
他们互相誓言,一生共同奋斗,共同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
2.3 协助刘备建功 三人共同助刘备挟天子以令诸侯,招录群英,广纳人才,壮大势力。
3.1 提升抵抗董卓的力量 桃园三结义的宣誓令到许多有志之士纷纷加入刘备的阵营,共同抵抗董卓的暴政,为保卫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3.2 传承忠义精神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传遍大地,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群英谱之一,崇尚忠义之心。
3.3 桃园三结义的意义 桃园三结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追求团结、义勇和忠诚的重要象征。
它象征着一个人无私奉献和为国家、民族利益付出努力的精神。
桃园三结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三位英雄刘备、关羽和张飞为共同抵抗董卓的暴政而结拜,并誓言共同拯救国家。
他们的行动和精神代表了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忠诚和无私奉献。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传承下来,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崇尚忠义和团结的精神在中国历史和人民心中根深蒂固。
桃园三结义的历史典故本文是关于桃园三结义的历史典故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桃园三结义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最出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讲的是刘备,张飞和关羽在桃园结拜成兄弟的故事。
今天就给大家具体讲一下桃园三结义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典故: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便谈到:"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园之拜……"(《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清代一些会党如三合会等,在他们颇为庄重的入会仪式上,必定不会忘记插上桃枝,以此象征他们是在桃园结义。
桃园三结义原文榜文行到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
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
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
玄德祖刘雄,父刘弘。
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
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
家住本县楼桑村。
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
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
”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
”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
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
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
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三国时期,战乱不断,天下大乱。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三位义士刘备、关羽、张飞结为兄弟,共同闯荡天下,成就了一段传奇的故事,这就是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原本并不相识,但命运却将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桃园结义的那一天,他们立下了“生死与共,共患难,共享福”的誓言,从此结为兄弟,共同闯荡天下。
刘备,字玄德,是一位仁德之君。
他初出茅庐,身无分文,却心怀天下,志存高远。
他深知天下大乱,百姓疲苦,便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乱世之中,希望能够为天下苍生谋取一片安宁。
他是一个有着仁德之心的君子,深得人民的爱戴。
关羽,字云长,是一位忠义之士。
他义薄云天,为人忠诚,对待兄弟如同手足,对待朋友如同兄弟。
他武艺超群,刀下留情,从不伤害无辜之人,因此深得百姓的敬重。
他是一个有着忠义之心的武将,为了维护正义和公平,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乱世之中。
张飞,字益德,是一位豪爽之士。
他豪气干云,豪迈豁达,性格豁达,直率豪放。
他武艺精湛,勇猛无比,敢于面对强敌,敢于冲锋陷阵。
他是一个有着豪爽之心的猛将,为了保卫家园和民族,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乱世之中。
三人结义之后,便一同闯荡天下,历经千辛万苦,共同抗击曹操,保家卫国。
他们以忠义之心,豪爽之气,仁德之行,成就了一段传世佳话,也留下了一段永恒的传奇。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是一段关于忠义、仁德、豪爽的传奇故事。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后人,让人们明白了忠义之道,仁德之心,豪爽之气的重要性。
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一代佳话,流传千古,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告诉我们,忠义、仁德、豪爽是永恒的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他们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只有以忠义之心,仁德之行,豪爽之气,才能成就一番传世佳话,也才能成就一段永恒的传奇。
愿我们永远铭记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传承忠义、仁德、豪爽的精神,让这份传统美德永远传承下去。
桃园三结义的课文最全刘焉出榜招募义兵。
榜文行到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
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
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
玄德祖刘雄,父刘弘。
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
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
家住本县楼桑村。
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
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
”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
”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
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
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
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
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
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
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
”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
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
”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
”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
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
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
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
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
”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
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
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简述桃园三结义,是中国古代著名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故事。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天下大乱,战乱不断,百姓受尽苦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三位志同道合的英雄好汉在桃园结为兄弟,共同抗击外敌,保卫家园,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桃园三结义。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刘备、关羽和张飞。
刘备,字玄德,是汉末群雄之一,他原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后来因家族衰落,流落到了桃园。
关羽,字云长,是刘备的义兄,武艺高强,忠义之人。
张飞,字翼德,与刘备、关羽是桃园里的好友,豪爽直率,勇猛无比。
三人在桃园结为兄弟,立誓共同抗敌,共御外侮,共创基业。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情节发生在宴会上。
当时,刘备正在宴请关羽和张飞,三人正在一起畅谈天下大事。
正是在这个时候,他们三人决定结为兄弟,共同抗击外敌,保卫家园。
三人在桃园结下誓言,誓言内容包括“同舟共济,生死与共”、“共患难,不共安乐”等等,表达了他们之间的忠诚与义气。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忠义精神。
在乱世之中,三位英雄好汉不畏艰险,不惧强敌,义无反顾地结为兄弟,共同抗击外敌,保卫家园。
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忠诚义气感人至深,成为了中国古代忠义精神的典范。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情节也是中国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情节。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描写三国时期历史为背景,以塑造三国英雄人物形象为主线,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云变幻、人性百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情节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忠义精神,也成为了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个经典情节,深受读者的喜爱。
这个故事对于我们今天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告诉我们要忠诚正直,要有担当精神,要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共同抵御外敌,保卫家园。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情节,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故事,它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忠义精神,也成为了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个经典情节。
桃园三结义的缩写50字左右
桃园三结义主要是讲述刘、关、张三人结拜为异性兄弟的故事,故事缩写如下:1、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以共同实现人生的美好理想。
2、桃园结义刘关张,生死一拜天地荒。
不求同生求同死,三命相依闪星光。
3、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桃园三结义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
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
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结义。
桃园三结义的简短故事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朝政腐败,天下大乱。
刘备、关羽和张飞为了共同抗击外敌、平定天下,决定在桃园结义,成为兄弟之间的义气,共同闯荡江湖。
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结义之后,三人开始了自己的冒险之旅,他们先是到了刘备的故乡,但那里已经被曹操占领。
于是,三人便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涯。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一起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但是他们总是相互扶持、相互帮助,一起克服了所有的困难。
最终,三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们在赤壁之战中为东吴孙权打下了重要的胜利,成为了英雄人物。
他们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和信任,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刘备成为了蜀汉的皇帝,关羽和张飞也成为了他的大将军,一起为蜀汉的繁荣和稳定而努力。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小朋友们,你们听过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吗?小编姐姐带你来看看吧。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张飞原来是杀猪卖肉的。
这年的一天,他杀了一头猪,怕一时卖不完,会变臭变坏,老张虽是个莽人,却不是那种无良奸商,心想把肉放在哪好呢?想来井水较凉,于是就把一扇猪肉吊到门口的井里了。
为了怕别人顺手牵羊拿去,又在井口上盖了块千斤大石。
眼看“万失无一”了,倒觉得没啥意思了,于是乎便在石板上写上一行大字:“谁能揭开石板,可拿走好肉一刀!”——白吃老张的猪肉,这可是头一回!随后张飞就拿了另一扇猪肉,游乡叫卖去了。
这时候,从南边的大路上过来一条汉子,推着一辆独轮小车,车上装着两布袋绿豆,径直走到了井边停下,想喝点凉水,一看有口井,结果被大石头盖上了,这气就不打一处来,心想:这谁家的孩子,这么不懂事,干嘛把石头盖在井上呢?——原来这位老兄不识字的!想着就上前把石块搬开了,完了就去提那井里的绳,提着提着,提出一扇猪肉来。
嘿,这井里怎么会有新鲜猪肉叻,还有一把快刀!这时大汉才看到石块上有字,——合着还是识字的!二话没说,手起刀落,割下一刀好肉,放在车上,推起车,吱吱呀呀直奔大路就走了。
张飞的老婆正在大门口那做着针线活,把这一切全都看在眼里了,想阻止他吧,又觉丈夫留了话在大石上,不好开口,便招呼道:“好汉,请留下姓名!”“关羽。
”大汉指指自己的红脸,又指指齐胸的长须,说:“我就在涿州观音街的粮食市上,有事找我,一定不会错的。
”张飞回来以后,老婆一五一十地对他说了经过。
嘿,张飞这气!叫道:“白叫人拿走我一刀肉,还让我丢人现眼,欺人太甚!我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待我去找他算账去!”他飞奔进了涿州城,沿着观音街,这头看到那头,果然见有个红脸长须的大汉,面前放着两袋绿豆。
就是他了!张飞瞪大环眼,出语带剌:“喂,你这绿豆能吃吗?”——你说哪有这么向人买东西的!哪有绿豆不能吃的呢,不能吃还卖吗?一听就知道是找碴儿来的。
关羽强压住气,说:“我卖的绿豆从来都是上等货色,您自己仔细看看吧!”张飞伸手插入布袋,抓住一把绿豆,用力一攥,立刻绿豆成了豆粉。
桃园三结义内容
桃园三结义主要内容:
1.背景——东汉腐败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此时的关羽在城内卖绿豆,张飞在城里卖肉,二人起了争执,被刘备拦了下了。
2.起因——情投意合
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
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
3.经过——桃园结拜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
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4.结果——建功立业
三人相互尊敬,各自仰慕,结拜之后,张飞变卖家产,筹备军马钱粮,招募士卒组建部队,以助三人起家。
他们三人从此踏上了征程,在乱世中建功立业。
正如刘备所说,从今以后,他们再也不受羁绊了。
桃园三结义故事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下面跟着店铺来看看桃园三结义故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桃园三结义故事篇1东汉(25-220年)末年,天下大乱。
朝廷发布文告,下令招兵买马。
榜文到涿县,引出了三位英雄。
刘备,是汉朝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一天,他边看榜文边长叹,忽听背后有人说:"男子汉大丈夫不思为国出力,在这里叹什么气?"并自报姓名说:"我叫张飞,靠卖酒杀猪为生。
"刘备说出自己姓名后说:"我想为国出力,又感到力量不够,故而长叹!"张飞说:"这没什么可难的,我可以拿出家产,招兵买马,创建大业。
"刘备听后非常高兴。
二人来到一个小店,边喝酒边谈,正说得投机,门外突然来了一个红脸大汉,威风凛凛,相貌堂堂。
刘备、张飞请他一同饮酒。
交谈中得知,此人名关羽,因仗义除霸有家不能归,已流落江湖五、六年了。
他们各自抒发自己的志向,谈得十分投机。
隔日,三人来到一个桃园,点燃香烛,拜告天地,结为兄弟。
按年龄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
并发誓"同心协力,报效国家。
"此后,三人果然作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桃园三结义故事篇2刘、关、张桃园结义之后,真比同胞弟兄还要亲密。
这日,张飞路过一座石桥,遇到一位隐士,姓罗,名贯中,问张飞道:“请问将军,日后你大哥做了皇帝,他还认你这个小弟吗?”张飞吼道:“怎的不认?狂夫,此言何意?”罗贯中昂首开怀大笑后,说道:“你大哥真的做了大皇帝,不赐你一碗毒酒,我愿从手心中挖出四两肉来。
”张飞一听这话,大怒,举矛来刺贯中,口中骂道:“大胆匹夫,敢在你爷爷面前羞辱大哥,看矛!”一矛刺去,却不见了人影。
张飞心中嘀咕:“奶奶的,大白天看花了眼,听错了话!”于是,便上马而去。
这时,关羽来到石桥。
贯中上前施礼道:“关将军,别来无恙?”关羽急忙跳下马来,还礼道:“先生有何指教?”罗贯中道:“刘关张桃园结义,美名天下。
东汉末年,汉桓帝年幼,外戚专权,宦官干政。
桓帝后,灵帝继位,权力落在十常侍手中。
他们卖官害民、横征暴敛,官逼民反,终于在东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正月,爆发了席卷中原的黄巾起义。
汉灵帝命地主豪强领兵镇压,各州募兵守备。
招兵告示张贴在涿县城门口。
围观群众中,有一位红脸大汉,他叫关羽,是河东解县人,人群中还有一人看了榜文,叹了一口气。
那个叹气的青年名叫刘备,本是汉室宗亲,幼年丧父,跟母亲流落涿县,靠编席贩屦糊口。
黑脸大汉名叫张飞,在本地开肉铺,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他常将卖不完的猪肉放在一口井里,盖上磨盘,谁能挪开此磨盘,可以任取井中肉。
有人到张飞的肉铺来买肉,伙计却拿不出肉,关羽走过来将磨盘挪开,尽取井中猪肉分于众人。
张飞得知,想和关羽分个高下,两人打得难解难分之际,被一旁的刘备拉开。
在张飞家中,刘关张三人畅饮叙谈,他们志同道合,便在桃林中结拜为兄弟,立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
”接着兄弟三人来到铁匠铺各自打了兵器:刘备使双股剑,关羽使青龙偃月刀,张飞使丈八蛇矛。
黄巾起义被镇压,刘备立了不少战功,却只当了中山府安喜县县尉。
桃园三结义原文对照(半文言文):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
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
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
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
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
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
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
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
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
须臾,蛇不见了。
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
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桃园三结义基本内涵结义经过刘备老吃关张的白食,心里终觉有些不安。
他和老婆商量,要请两个结拜的弟兄也到家里来吃一顿。
他老婆感到为难,说:人来人往是人之常情,就是倾家荡产请他们一次,我也没二话可说。
只是你看我们家里还有可倾可荡的了吗?让他们看见,以后哪还能瞧得起你?只怕不大合适吧!刘备觉得她说得有道理,想了想说:不妨,我自有办法应付他们。
立刻借来几条布袋,全都装满黄土,口朝下,成排竖在屋里。
然后请来客人。
关羽、张飞第一次来到刘备家里,只见一间破茅屋,四壁空空,人在房中,可以早看日头晚看星,炕上铺草席,盖烂絮,锅碗瓢勺都缺口断把,没有一样是完整的,可是却有很多布袋,全装得满满的,自然有点怀疑,便问那是些什么东西。
刘备想糊弄过去,答道:黄金。
关羽心里明白,不愿多话,赶紧端起酒杯,边喝酒边把话岔到了别处。
不料张飞偏不知趣,硬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大哥,你别打肿脸充胖子。
明摆着:你穷得上顿难接下顿,哪能会有这么多黄金呢?过去摸了摸,口袋里边梆梆硬,不禁半信半疑:莫非真是黄金!刘备难以改口了,只好一边哼哼哈哈应付,一边拉他说:上席喝酒,上席喝酒!越拉张飞越不肯走,非弄个水落石出不行。
他忽然双手抱住布袋,猛一用力,翻了个口朝上,嘿,里边果然装的全是黄灿灿的金子,都是五十两一个的大元宝!张飞赶忙又打开另外几个布袋,全都是一样!刘备夫妇俩也都惊呆了:果然是三人一条心,黄土也变金啊!?关羽恍然大悟大悟说:我看这是苍天示意!只要我们永远风雨同舟,就是天下也能打下来哩。
这们还应该对天盟誓一次。
(其实这只不过是刘备瞒着夫人,用泥巴捏出元宝再涂上金漆而已!你看关张这两大傻冒,也不咬一口试试真假就信以为真,要是真有那么多金元宝,刘备还用卖草鞋?!)刘备住在楼桑村,村西有个大桃园。
这时候正逢桃花盛开,花红似火,生机勃勃,他们看中了这个地方,便在那里第三次结拜,海誓山盟,这才是桃园三结义。
人物介绍刘备,字玄德,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
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
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结义”。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
提起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人们一直传诵着这个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着焚香结义。
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便谈到:"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园之拜……"(《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清代一些会党如三合会等,在他们颇为庄重的入会仪式上,必定不会忘记插上桃枝,以此象征他们是在桃园结义。
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
黄巾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短时间内就占领了很多地方。
汉灵帝,急忙命令各地加强防守,并命令各个地方的官员招抵抗黄巾军。
河北涿鹿有一个人叫刘备,字玄德,是汉皇室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
刘备家境不好,父亲早早去世,平时靠卖草鞋和草席维持生活。
他心地善良,从小习武,胸怀大志,喜欢结交天下豪杰。
有一天,刘备到集市上卖草鞋,看到了幽州太守刘焉贴出的招兵布告,不禁长叹一声。
忽然,他听到背后有人大声说道:“男子汉不为国家出力,在这里叹什么气?”刘备回头一看,只见身后站着一位大汉,身高八尺,黑黑的脸膛,长着一双大环眼。
刘备见这人仪表不俗,赶忙问道:“请问壮士尊姓大名?”那人说:“我叫张飞,字翼德,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做些卖酒、杀猪的生意。
”刘备说:“我叫刘备。
看到黄巾军造反,可是自己却不能为国家出力,消灭叛匪,让人民安居乐业,所以才叹气。
”张飞说:“我家里边还有一些钱,不如咱们一同在这里招兵买马,去打黄巾军。
于是两人到了酒馆,边喝酒边商量招兵买马的事。
正在这时,一个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在酒馆门口停下,进店就叫酒保:“快拿酒来,喝完酒我要赶到城里去投军。
”刘备一看,这人身材魁梧,威风凛凛,就邀请他入席,问他姓名。
大汉答道:“我叫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人。
因为当地一个豪族倚势欺人,我一怒之下杀了他,逃离家乡。
现在听说这里招兵破贼,特地前来应招。
”刘备随即向关羽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关羽非常高兴。
三人相约,一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
张飞说:“我家有一个桃园,现在正
是桃花盛开的时候,不如明天我们到园中祭告天地,结为兄弟,然后再商量大事怎么样?”刘备、关羽齐声说好。
第二天,他们准备好牛羊、美酒等祭礼,一起来到桃园,焚起长香,跪在地上,对天发誓:“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就要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百姓。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于是三人结为兄弟。
按照年龄,刘备是老大,关羽是老二,张飞排行老三。
接着,他们招兵买马,打造兵器,短短的时间内就召集了四五百人。
然后他们便带着队伍,浩浩荡荡一起投奔幽州太守刘焉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