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艺术鉴赏
- 格式:doc
- 大小:90.90 KB
- 文档页数:18
艺术欣赏:西方古典绘画的经典作品赏析概述西方古典绘画是西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现了艺术家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世界的独特观察。
本文将通过赏析一些经典的西方古典绘画作品,探讨其艺术风格、主题表达以及对后世艺术产生的影响。
1.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背景介绍《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大师达·芬奇创作的一幅油画,被公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该作品于16世纪开始引起广泛关注,并至今仍然是全球艺术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艺术风格与特点达·芬奇在《蒙娜丽莎》中运用了革命性的手法,如采用透视、柔和色调等。
这幅肖像画展现了人物面部微笑、眼神坚定而深邃,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达·芬奇通过极富神秘感的形象塑造以及精湛的细节处理,赋予了这幅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主题与意义《蒙娜丽莎》代表了达·芬奇追求真实和完美的价值观。
画中蒙娜丽莎散发出的微笑暗示着内心深处隐藏着某种秘密,仿佛在向观者传递信息。
此作品引发了广泛的猜测和解读,成为了西方绘画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作品之一。
《蒙娜丽莎》对后世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它开创了新颖而现实主义的肖像画风格,在技法、构图和表现手法上为后来的艺术家们提供了启示。
其经典性使得该作品成为西方文化中最有名、最受欢迎的艺术之一。
2. 米开朗基罗的《创造亚当》背景介绍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雕塑家和画家,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天赋而闻名于世。
《创造亚当》是他在西斯廷教堂进行壁画装饰时的其中一幅杰作。
艺术风格与特点通过神圣而庄严的形象塑造、着重对肌肉结构的描绘以及细腻精湛的绘画技巧,《创造亚当》展现了米开朗基罗对人体美的完美体验。
他巧妙地运用悬浮感和动态再现,使得图像生动直观地表达了上帝创造亚当之景。
主题与意义《创造亚当》反映了信仰与宗教思想对于艺术家创作的深远影响。
这幅作品寓意着上帝给予人类生命和智慧,并传递出对人类尊严、价值以及与上帝之间深厚关系的思考。
艺术品鉴赏:西方绘画艺术流派简介与代表作欣赏1. 引言绘画是一种富有创造力、表达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在西方艺术史上,有许多不同的绘画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西方绘画艺术流派,并提供一些代表作的欣赏。
2. 文艺复兴时期(Renaissance)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西方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和推崇导致了很多新颖的创作理念和技法出现。
代表作欣赏: - 达芬奇《蒙娜丽莎》 - 米开朗基罗《创造亚当》3. 巴洛克时期(Baroque)巴洛克风格强调动态、戏剧性和装饰性,并以其精确描绘肖像和场景而闻名。
此外,巴洛克画家还注重表现光线和暗影的效果,营造出戏剧性的氛围。
代表作欣赏: - 卡拉瓦乔《人物与人祭》 - 鲁本斯《倭马亚之婚礼》4. 印象派(Impressionism)印象派追求捕捉瞬间的光影和氛围,注重色彩和光线的变化。
画家们采用薄而散的笔触,模糊了细节,更加强调整体效果和观念。
代表作欣赏: - 克劳德·莫奈《睡莲》系列 - 比埃拉·莫里索《午餐上草地》5.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表现主义强调情感、内心体验和个人视角。
这一流派突出了绘画对于情绪和态度的塑造,并通过夸张、扭曲或抽象化的手法来传递情感。
代表作欣赏: - 范·高《星夜》 - 伊凡·契里科夫《经济学家》6. 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抽象表现主义注重形式和色彩的自由表达。
画家将主观感受通过抽象的形态、线条和色彩来表现,使观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代表作欣赏: - 杰克逊·波洛克《滴洒技法》 - 马克·罗斯科《无标题》系列7. 结语绘画艺术流派丰富多样,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贡献。
通过欣赏不同流派的代表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西方绘画发展的历史和变迁,同时也能够在审美上得到启发和享受。
艺术鉴赏:西方绘画艺术欣赏指南艺术是人类创意和想象力的表达,许多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常常感到困惑。
西方绘画艺术作为世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风格和流派。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西方绘画艺术的欣赏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西方绘画艺术。
1. 西方绘画艺术的历史概述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而西方绘画艺术则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
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壁画和马赛克艺术开始,到中世纪的宗教题材绘画,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体解剖研究和透视画法,西方绘画艺术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风格和技巧。
2. 绘画的基本元素和原则在欣赏绘画作品之前,了解绘画的基本元素和原则是很重要的。
元素包括线条、形状、颜色、纹理、光影和空间等,而原则则涉及构图、平衡、重复、对比、比例和颜色理论等。
通过了解这些基本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绘画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意图。
3. 西方绘画艺术的主题和流派西方绘画艺术涵盖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和流派。
在早期的西方绘画中,宗教题材是主导,绘制了圣经中的故事和宗教人物。
文艺复兴时期则出现了更多以人体为主题的作品,例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等。
随着时间推移,西方绘画艺术也涉及到风景、肖像、历史、风俗等多个领域。
不同的艺术家和流派也贡献了独特的风格和技法。
例如印象派以捕捉瞬间的光影变化和色彩效果著称,而立体主义则注重表现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形态。
了解不同的流派和艺术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他们的作品。
4. 绘画作品的传达意义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创作的产物,更是一种传达意义和情感的媒介。
通过绘画作品,艺术家可以表达对世界的观察、情感体验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观赏者也可以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来感受和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对于西方绘画艺术作品,这种传达意义尤为重要。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常常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表达了对人类智慧和尊严的追求。
印象派作品则通过光影和色彩的运用,传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独特观察和体验。
史前美术又称“原始美术”,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3万到1万多年之间。
最杰出的原始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所绘形象皆为动物,手法写实,形象生动。
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刻大多为小型动物雕刻,少数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这些女性雕像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人对于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识。
在奥地利维也纳附近的维伦多夫出土的女性雕像被称为“维伦多夫的维纳斯”,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英国南部巨石栏“斯通亨治”。
是新石器时代巨石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1、关于艺术的起源:模仿说: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最早提出,他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这种观点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
游戏说:德国席勒和英国斯宾塞提出,认为艺术或审美起源于游戏活动。
巫术说:艺术起源最为盛行的一种理论,英国爱德华泰勒最早提出。
巫术分模仿和交感两种,迄今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其主要功能是当时原始人用于狩猎前的巫术仪式,就其存在的形式和施行的方式来看应属于模仿性巫术范畴。
古代美术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苏美尔——阿卡德美术:较著名的雕塑《祭祀者群像》《萨尔贡一世投降》《纳拉姆辛石碑》古巴比伦美术:《汉谟拉比法典》上的浮雕亚述美术:艺术遗迹丰富,以宫殿和雕塑最为著名。
表现战争和狩猎的紧张场面、手法极为写实、充满激烈动势的浮雕新巴比伦美术:艺术成就体现在建筑上。
波斯美术:建筑雕塑最具代表2、古代埃及美术:古王国时期美术:庞大金字塔建筑,按照正面律程序雕刻的人像雕刻和神秘威严的狮身人面像。
中王国时期美术:神庙建筑、方尖碑、壁画新王国时期美术:陵墓绘画最显著。
另有有神庙《拉美西斯二世神庙》雕塑《埃赫纳吞法老像、那菲尔提提像》,外国美术作品鉴赏重点难点分析一发表时间:2003-7-26 14:43:33 点击3342 次第一章史前美术及古代美术(一)着重掌握1.希腊艺术古典盛期美学特征:“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是古典盛期希腊艺术的本质特征。
标题从艺术鉴赏的角度谈一谈令你印象深刻的西方艺术绘画作品篇一:当谈到西方艺术绘画作品时,我们往往会想到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或是巴洛克和浪漫主义时期的大师,如伯努瓦、伦勃朗、鲁本斯等。
这些作品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以及深刻的思想和表达力。
然而,对于我来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西方艺术绘画作品则是17世纪意大利艺术家弗朗切斯科·德尔·吉奥孔多的作品《最后的晚餐》。
这幅画作描绘了耶稣和十二个门徒在最后的晚餐上的场景,是西方艺术史上最著名的一幅绘画之一。
这幅画作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所呈现的光影和色彩。
在画面的中央,耶稣坐在桌子的首席,他的脸朝向观众,展现了他的精神领袖地位。
他的周围是十二个门徒,每个门徒的表情和姿态都不同,但他们都被耶稣的表情和光芒所笼罩。
画面的右侧是一幅黑暗的背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灯光构成了一个神秘的图案。
在画面的左侧,也是一幅黑暗的背景,但不同于右侧的图案,它是一个由许多线条组成的抽象图案。
这些不同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对比,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复杂的光影和色彩变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此外,这幅画作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耶稣的表情和光芒,象征着他对人类的爱和拯救,以及他即将降临天堂的命运。
而门徒的表情和姿态,则反映了他们在耶稣的指导下,对信仰和生命的追求和探索。
整个画面的构图和透视技巧也非常精湛,表现了艺术家对透视和构图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最后的晚餐》是一幅伟大的艺术作品,展现了艺术家对光影和色彩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人类信仰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它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绘画,更是一幅具有文化和历史意义的艺术珍品。
篇二:正文:西方艺术绘画作品是西方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格、技巧和主题的多样性使其成为艺术鉴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看,一幅好的西方艺术绘画作品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主题和情节的完整性:一幅好的西方艺术绘画作品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情节,并且能够充分表达其主题或情节。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一、《蒙娜丽莎》——对达·芬奇绘画艺术的鉴赏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绘画作品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卓越的技巧。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蒙娜丽莎》。
这幅画作是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西方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首先,《蒙娜丽莎》以蒙娜丽莎的肖像为主题,展示了达·芬奇对于人物形象的精准把握和对情感表达的深入思考。
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微微一笑,眼神深邃而又神秘。
她身着华丽的衣饰,头上的小帽点缀着颜色丰富的珠宝。
蒙娜丽莎的形象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神秘感,引发观者的无尽想象。
其次,《蒙娜丽莎》的构图精妙而又复杂。
达·芬奇巧妙地运用了透视法和对比法,使得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形象显得栩栩如生,仿佛能从画布中走出来。
他将蒙娜丽莎放置在一座开阔的景观中,背景中的山川和河流仿佛随着时光的流转而变幻。
这种细腻的构图技巧使得整幅画作更加具有动感和立体感。
再者,《蒙娜丽莎》的色彩运用极富特色。
达·芬奇巧妙地运用了明暗对比和色调的渐变,在画面中形成了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层次。
蒙娜丽莎的面容及若隐若现的微笑,通过轻柔的光线和柔和的色彩展现出来,使她的形象更加神秘而又诱人。
最后,《蒙娜丽莎》所传递出的艺术思想也是其深受赞誉的原因之一。
达·芬奇通过这幅作品表达了他对于人性和情感的思考。
蒙娜丽莎那微微一笑的面容中隐藏着无尽的秘密,仿佛在告诉观者们人性的复杂和多变。
这种思想层面的表达使得《蒙娜丽莎》成为了一幅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的杰作。
总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不仅是一幅绘画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情感的艺术篇章。
他精准的人物形象塑造、复杂的构图和精妙的色彩运用,打造出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经典之作。
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涵,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星夜》——梵高的色彩盛宴梵高是后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画作以其独特的色彩运用和个人表达风格而著名。
西方经典绘画鉴赏与解析绘画是艺术的一种形式,是一种通过视觉表达思想、情感和美感的手段。
西方经典绘画作为世界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深远的影响力。
本文将对几幅西方经典绘画进行鉴赏与解析,探索其中的艺术背景、创作技巧以及艺术家的意图。
一、《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品,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绘画之一。
这幅肖像画描绘了一个微笑而神秘的女性,给人一种灵动而深邃的感觉。
画面布满柔和的光影,使得人物更加立体感和真实感。
芬奇在这幅作品中运用了多种绘画技法,如色彩的渐变和明暗对比,给人以立体感,同时使用了特殊的透视法,使画面更具空间感。
艺术家通过精细的细节描绘,使得蒙娜丽莎的神情生动且富有表情。
这幅画作的背景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美。
二、《星夜》《星夜》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作品,这幅画充满了戏剧性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情感。
画中的星空和光与色的运用展现出一种超现实的氛围,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梵高将自己对自然界的感知和内心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
在《星夜》中,梵高运用了明亮的色彩和短而粗糙的画笔笔触,使画面充满了活力和动感。
他通过对星星和月亮的强烈表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宇宙的探索。
画面中的一棵树在月光的照射下显得异常挺拔有力,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力量。
三、《吶喊》《吶喊》是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姆克的代表作之一,这幅作品呈现出一种极其强烈的情感和精神状态。
画中的人物似乎在尖叫和痛苦中挣扎,整个画面弥漫着一种不安和沉重的氛围。
姆克在画作中使用了夸张的形式和扭曲的线条,创造出一种非现实的形象,以强烈的画面效果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焦虑和痛苦。
画面的色彩也是非常丰富和冲击性的,用鲜艳的颜色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和人类存在的不满和控诉。
四、《吐舌头的嘘嘘女郎》《吐舌头的嘘嘘女郎》是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荷的代表作之一。
上节课我们讲的是《西方绘画鉴赏》,那么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中国绘画艺术鉴赏。
我们知道西方绘画呢,以油画为主,而中国绘画艺术与之不同的是,我们是以水墨画为主。
这个是在绘画材料方面的区别。
另一方面呢就是在题材方面。
从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我们得知,西方绘画取材大多是来自于希腊神话以及圣经故事。
而中国画的取材多是来自于对生活的体验和感知,对祖国河山的歌颂,对古代当权阶级的描绘等等。
这是我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
2.。
3.。
4.。
最重要的呢,是想让同学们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开始对中国画产生兴趣,能够关注中国画,甚至可以在闲暇之余自己动手尝试一下自己绘制。
在课程的开始,我们从一部经典的国产水墨动画片《山水情》来初步认识一下,到底什么是中国画。
这部动画片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8年出品。
水墨动画片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
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
1960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其中的小动物造型取自齐白石笔下。
该片一问世便轰动全世界。
大家可以在课下自己找找看一看。
关于纸张:写意花鸟画和工笔花鸟画需要使用不同的纸张,写意要求生宣纸,工笔要求熟宣纸,市场上生宣纸的品种多,选择性强,而熟宣纸由于使用量较少,所以它品种少,很难找到轻薄细润,有弹性和韧性,不能漏矾的熟宣纸。
特别是现代注重肌理制作的工笔花鸟画,对纸张就有更高的要求,市面上很少有符合要求的纸张可买,只有自己动手加工制作,才能称心如意。
荷花:为花中仙子,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沁人心脾,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寄托着人们心中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追求。
荷花在佛教中是神圣洁净的圣物,在人们心中是真善美的化身。
国画中荷花有很多的不同寓意象征,周敦颐的《爱莲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支的君子形象;“一品清廉”,“莲”通“廉”,荷花寓意公正廉洁,是对清官的赞扬;“本固枝荣”,荷花枝繁叶茂,用荷花丛生比喻根基牢固,兴旺发达,世代绵延,家道昌盛。
工笔花鸟画:在专用的熟宣纸或矾绢进行严谨精致花鸟画创作的一种花鸟画技法。
特点是严谨精致。
写意花鸟画:而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一种画法。
特点是简练和概括。
兼工带写:一幅画中的形象,有笔法工整细致的部分,亦有较放纵写意的部份,用工、写二种笔法,表现出物象的形神,这种技法多见于花鸟画、人物画。
史前及先秦——萌芽时期早在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柄上外饰有阴线双鸟饰纹的骨匕;尔后在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又出土了一批绘有完整鱼纹、鹳鸟等图案的陶器;到了奴隶社会,以植物、鸟兽为文体的纹饰大量应用于表铜器的装饰上。
从殷商时的凤鸟纹、卷龙纹到春秋时期的雁纹,表现手法已从表现神秘感及图腾性质的抽象概括走向写实风格,从而为花鸟画的发展奠定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独立作品出现以独立形式出现并具有明确主题的花鸟画作品始见于魏晋、南北朝期间,当时一些著名的人物画家也有以花鸟为题材的作品,例如顾恺之的《凫雁水鸟图》、陆探微的《斗鹅图》、陶景真的《孔雀鹦鹉图》,同时还出现了专擅花鸟的画家,例如,南朝宋代顾景秀擅画蝉,时人“叹其巧绝”,后人称“宋大明中,莫敢与竞”,可见技法之高超。
虽说这些作品早已失传,但从当时流传下来的人物画及同期的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出,花鸟的表现技法日趋成熟。
隋唐时期——独立成科时期唐朝经济的繁荣,很大程度地促进了花鸟画的发展,使其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
这个时期的花鸟画主要体现了画家们深入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旺盛的创造力,尤其以鞍马为主的动物类题材在这一时期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韩斡的《照夜白图》、《牧马图》,韩混的《五牛图》以及戴嵩的《斗牛图》等,都反映当时的作品在形与神的表现上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同时期的花鸟名家还有擅画鹰鸟的姜皎,擅画蜂蝶蝇蝉的李逖,擅画鹤的薛稷,擅画竹的萧悦,擅画花卉的康萨陀、边鸾、滕昌佑、刁光胤等,其杰作都备受后人称颂。
如曹霸的马能达到“一洗万古凡马空”,境界,萧悦的竹能“举世无伦”、“枝活叶动”,薛稷的鹤“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边鸾的孔雀“翠彩生动,金羽辉灼”等。
五代时期——花鸟发展的独立时期随着社会及历史发展到五代时期,中原大部分陷于战乱,地处江南的南唐和四川的西蜀政权较少受到战争的破坏。
这里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经济繁荣,安史之乱和唐末战乱中有些中原画家逃奔蜀地,南唐也聚集了不少绘画人才。
两地的统治者又酷爱书画,其中西蜀更多地继承了唐代中原绘画的传统,在宗教画和花鸟画也独树一帜。
南唐绘画发展较为全面,特别是花鸟画领域有所创新。
在花鸟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画家们逐步在水墨基础上完善色彩与自然关系,并在“水墨”上下功夫,将绘画,特别是花鸟画改革创新,达到心画一致,以“水墨重色”、“色更自然”的新花鸟画形式,并将“诗、书、画、印”铸为一体表达心境,即是现在所称谓的“文人”画。
两宋时期——花鸟画迅速发展时期;工笔的极致与兼工带写的初创宋代是花鸟画大发展的时期。
从北宋初始到真宗、英宗时期,花鸟画仍承袭黄家的工笔体制,有名的黄派画家还有夏候延祜、陶裔、李符、李怀等人。
黄氏父子之后,工笔花鸟大家当推赵昌,他精于写生,设色技巧极精,不同踪迹,近于黄筌、徐崇嗣富贵丰艳一类,在他同期还出现了擅画獐猿的易元吉,他们二人竞出新意,使北宋绘画开始出现一些新颖的局面。
至宋神宗、哲宗时,崇尚工笔、讲究形似的黄家画风渐渐衰败,以崔白为代表的新派花鸟画得到宫廷的承认,他注重写生,不打草稿,以当时较为豪放苍劲的水墨山水画法来画背景,追求简淡冷峭的意境,从而取代了百年一贯的黄家画派。
北宋的画坛中,除了宫廷画家和民间职业画家,许多文人学士也开始进行绘画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各成体系,被当时的人称为“士夫画”,即后来的“文人画”。
其间以苏轼、文同、黄庭坚、李公麟、米芾等人最为活跃。
苏轼是第一个真正从理论上阐述“士夫画”的人,他以评诗之法评画,强调绘画要有诗的意境,即“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主张即性创作,要求达到“得意忘形”、“象外传神”的境界,要与职业画工有所区别。
文人画多以简单的水墨挥写梅兰竹菊等物,将花木的自然特征,比之于人的道德情操,常带有寓意,其间以苏轼的枯木与文同的墨竹最为有名。
北宋后期的宋徽宗赵佶是花鸟画集大成者,当时的宣和画院在他的倡导下十分兴盛。
南宋是文人画进一步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图绘宝鉴》中记载了南宋时文人及僧道画家约百人左右,其中专工花鸟、木石、梅竹、兰花、水仙的有七十多人。
除赵伯驹等七人为工笔设色外,其余皆用水墨来抒怀写意,讲究诗、书、画的结合,出现了扬无咎、徐禹功、赵孟坚、郑思肖等名家,风格多文秀淡雅,隽永含蓄,与北宋苏轼等的豪放写意有所区别。
值得一提的是僧人法常,开创了粗率简功的画法,“随笔点墨”、“不具形似”、“具有高致”,成为写意花鸟的先驱。
元代——弃工求写,笔法墨法的括展与丰富元代取消了五代、两宋的画院制度,加之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使文人墨客趋向于以笔墨寄托情怀,为文人画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这个时期的作品突出诗、书、画三者的结合,强调笔墨用法,在艺术上讲究“自然天趣”,以“素净为贵”。
墨笔花鸟画广泛流行,成为元代画坛的标志。
虽然当时师法两宋的院体工笔花鸟画尚未中断,但无论是质还是量比起水墨花鸟来说已相形见绌,而许多先写工笔的名家,如钱选、王渊等人,后期也都转向水墨花鸟画。
元代文人画中以墨竹、墨梅最为盛行。
当时画竹名家之多,作品之盛,在历朝历代都是无与伦比的。
其中有被誉为“写竹之圣者”的李衍、创写“晴竹新篁”的管道畀,擅写风竹的顾安,“擅画双钩竹,几成绝响”的张逊,以及柯九思、吴镇、倪瓒、高克恭等名家。
画梅著称的有王冕、邹雷、陈立善等人,都讲究“以神求貌”、“以逸为上”的文人风格。
明代——水墨大写意的繁兴进入明代,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也日趋发达,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
纵观整个明代花鸟画艺术的演变,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前期从洪武至弘治时期,基本上按两个方面发展,其一为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多以竹石为题,名家有王绂、夏杲、姚绶等;其二为宫廷院体画,尤其在宣德年间,画院兴盛一时,主要师从两宋院体,却极少受元代的影响,徐黄二家,各有所承。
当时边景昭、吕纪都为工笔花鸟大家,名重一时,但后继乏人同,工笔花鸟颓势自此已不可避免,所以同在画院的林良、范暹独辟路径,追求水墨之趣,从而确立了写意画派的风格。
明代中叶以后,“院画”势力日微,纯粹工整艳丽的画风几成绝响,活跃于苏州地区的“吴门画派”开始兴起。
其代表人物沈周、文微明、唐寅、仇英又被称为“吴门四家”,皆为绘画全才,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通。
其中沈周的花卉技法,师从法常,风格纵逸,意态生动,结合诗文题跋,益臻妙境,影响最大,为明代后期写意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而号称“白阳”的陈淳,师从文微明,淡墨欹毫,纵横豪宕,创出清新隽雅的新一派大写意花鸟画。
明代后期,徐渭的出现,将大写意花鸟画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与前期的陈淳相为呼应,笔墨更加纵放,大胆创新,“不求形似求神韵,”以不同的风采与杰出成就树立了文人画在花鸟画方面的典范,与陈淳一同被后人称为“青藤白阳”,成为百代宗师。
而周之冕的“勾花点叶”技法,孙克弘兼工带写的花卉画法,以及“武林派”蓝瑛、陈洪绶等人奇绝古趣的用笔,使当时的花鸟画呈现百花齐放之态。
清代——水墨写意之盛与西画法之初融清代是写意花鸟画最为发达的时期,继元、明以来的趋势,画家更加追求笔情墨趣,在风格技巧上争奇斗艳。
派系林立,竞争之烈,前所未有。
清代的花鸟画是在“正统”与“反正统”两股潮流中,相互竞争,相互补充而向前发展的。
前者是以有名的“清初六家”中的恽寿平的“常州派”为代表,他继承和发展了徐崇嗣的没骨法,结合了徐、黄两派的技法,创造出一代新的没骨技法,被誉为“写生正派”,其明丽秀润的特色与宋代的工笔画有着不同的意趣。
其后的著名花鸟画家王武、蒋廷锡、邹一桂、沈铨等,均受常州派的影响,但创造性不大,终不能振兴工笔花鸟画自明代以来的颓势。
与此相反,写意花鸟却呈现的勃勃生机,名家辈出。
江南“四僧”中的原济(石涛)和八大山人(朱耷),师法林良,、陈淳、沈周、徐渭等写意派名家,所作花鸟笔意恣纵,别开生面,尤其朱在艺术上已达到了“笔简形骸”、“形神毕具”的境界,对以后的“扬州派系”及“海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清代中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从而也出现了新的艺术潮流,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以革新的面貌出现于画坛。
郑、金农、李鲜、黄慎、李方膺等人,寓情于“梅兰竹菊”四君子,充分发挥了写意花鸟画的手法,形成与正统画派格格不入的奇绝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