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合并上航案例分析企业合并的财税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5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论文题目东方航空吸收合并上海航空学生姓名李雄学号1302020519专业班级13会计学5班任课老师邱丹平二○一六年六月东方航空吸收合并上海航空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东航、上航两家大型民航上市企业并购的原因及并购方案的价值,又对比并购后东航、上航的股价,分析了并购后财务、管理、经营等方面的协同效应,并对并购后的评价,为国内其他航空公司联合发展提供了成功启示.关键词:东航;上航;并购;协同效应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背景资料 (1)1。
2并购双方背景 (1)1。
2。
1东方航空公司 (1)1。
2。
2上海航空公司 (1)第二章并购原因分析 (2)2。
1并购原因 (2)2.2并购动因 (3)第三章并购过程 (4)3.1并购基本路径 (4)第四章并购方式 (5)4.1进行换股吸收的合并方案 (5)4。
2换股前后的股权结构 (5)4.2.1上海航空 (5)4.2。
2新东方航空 (6)第五章并购效应 (7)5.1规模经济效应 (7)5。
2协同效应 (7)5。
2.1财务协同效应 (7)5.2。
2管理协同效应 (8)5。
2.3 经营协同效应 (8)5.2.4 航线网络整合 (10)第六章并购评价 (11)6.1对上海航空公司影响 (11)6。
2对新东航的影响 (11)6。
3对双方共同的影响 (11)6。
4对行业的影响 (11)第七章成功并购启示 (12)7。
1 管理者才能 (12)7。
2把握重组时机 (12)7.3互相换股绕开资金瓶颈 (12)7。
4保留上航法人地位与品牌 (13)7.5企业文化的渐进式整合 (13)第八章结束语 (14)参考文献 (15)第一章绪论1。
1背景资料2009年7月12日晚间,东方航空和上海航空双双公告东航换股吸收合并上航的议案,两家公司披露,换股比例为1∶1.3,即每1股上航A股股份可换取1.3股东航A股新股。
为顺利完成重组并降低资产负债率,东航将再度增发A股和H 股以募集约70亿元资金。
东方航空换股吸收合并上海航空案例分析合并双方情况介绍只︺5.1.1东方航空基本情况东方航空是以上海为基地,昆明、西安为区域枢纽的中国排名前三的航空企业。
本公司前身为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经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民航局函字第864号文批准于1988年设立。
为筹备股份制改制和境内外上市,中国东方航空公司进行了分立重组。
原公司中直接从事航空运输和服务的东航上海总部和子、分公司整体改制为股份公司,其他非从事航空运输和与航空运输没有密切关联的全资子公司以及在合资企业中的全部股权分立成为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即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前身)。
经国家体改委体改生口994〕140号文批准,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独家发起设立了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95年4月14日在上海市工商局注册成立。
东方航空设立时的股份总数为300,000万股,每股面值为1元,由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全额认购。
东方航空最近三年的控股股东均为东航集团,实际控制人均为国务院国资委,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
继东方航空前次发行完成之后,东航集团及其下属公司对本公司的合计持股比例达74.64%,维持控股地位不变。
东航集团和本公司的前身为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成立于1988年6月。
1995年4月,经批准,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分立重组为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和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于1997年10月3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注册,注册资本为人民币9,707,765,000元。
2002年8月3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国函L2o02]67 号批准,以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为主体,兼并中国西北航空公司(’’西北航”),联合云南航空公司(“云南航”)组建成立了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组建后,对原西北航和云南航进行主辅业分离:将航空运输主业纳入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公司航空运输主业的一体化。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简介1.公司背景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于2002年10月11日成立,是以原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为主体,兼并原中国西北航空公司、联合原云南航空公司组建而成,是我国三大骨干航空运输集团之一。
东航集团总部设在上海,截止2008年底,东航集团总资产为903.96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5.4万人,拥有大中型运输飞机240架,通用航空飞机22架,通航点132个。
2.经营范围东航集团经营业务包括公共航空运输、通用航空业务及与航空运输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含免税品)、航空器材及设备的维修、航空客货及地面代理、飞机租赁、航空培训与咨询等业务以及国家允许经营的其他业务。
作为东航集团核心主业的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6月,主要经营航空客、货、邮、行李运输业务及航空维修、代理等延伸服务,以总部上海为复合枢纽,西安、昆明为区域枢纽,构建起一个通往世界各地的航空网络。
东航股份是中国民航业内第一家上市公司,于1997年分别在纽约、香港和上海的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06年,东航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球合作伙伴。
东航集团旗下共有13家投资公司。
经过几年来的调整优化和资源整合,基本形成以航空食品、进出口、金融期货、传媒广告、旅游票务、酒店集团、机场投资等业务为辅助的航空运输服务体系。
完善的航线网络、先进的客货机队、高品质的安全飞行、高效率的运行保障、高品位的运输服务、多层次多角度的辅助支持,东航正以“满意服务高于一切”的企业精神,全力打造着一个“员工热爱、顾客首选、股东满意、社会信任”的规模网络型航空公司。
(二)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介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于1995年4月正式成立,1997年在香港、纽约、上海三地证券市场挂牌上市,是中国三大民用航空运输骨干企业之一,其前身为成立于1988年的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公司总部设在上海。
2010年2月东航上航联合重组工作完成,原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东航的全资子公司。
论文题目: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与决策----以东航并购上航为例摘要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且进入到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并购对我国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并购不仅可以实现我国当代企业的优化资源配置,还是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有力手段。
对被并购的企业来讲是注入优质资产,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对并购方来讲是扩大企业规模,缩短投资回报周期。
而对中小投资者来讲等于弃暗投明。
对整个行业来讲,优化资源配置。
对普通员工来讲,工作环境以及待遇都是很大的改善啊。
更重要的是,近几年来,并购时有发生而且非常活跃。
有关数据表明,在2005年我国已经赶超他国成为亚洲第二大并购市场。
而在并购中,一个公司的财务状况直接体现了一个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操作和分析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做好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也是及其重要的。
所以只有对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且可以做好相应的对策,才能有效的防范并购中产生的财务风险,保证并购交易的成功及实现并购交易的目的。
关键词:并购财务决策财务风险目录摘要1第一章绪论3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3)1.2 研究方法 (3)1.3 研究思路及结构 (3)第二章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与决策的基本理论分析32.1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决策 (3)2.1.1财务决策的定义32.1.2并购中的财务决策的特点。
42.2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4)2.2.1 财务风险的定义42.2.2 并购中财务风险的特点4第三章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与决策的过程分析53. 1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53.1.1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53.1.2融资风险63.1.3流动性风险63.2 企业并购前对目标企业的财务分析 (7)第四章东航并购上航的财务风险与决策分析84.1 两家航空公司重组前概况 (8)4.2东航和上航合并前后财务分析 (9)4.2.1盈利能力分析94.2.2偿债能力分析104.3合并在财务方面对于东航与上航的意义 (12)第五章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防范135.1 如何在并购过程中控制财务风险 (13)第六章结论1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企业通过并购其竞争对手的途径成为巨型企业,是现代经济史上一个突出现象.世界上很多大公司都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并购而成长起来的.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企业通过兼并、破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进行的并购,已形成企业扩大经济规模、拓展经营领域的重要途径之一。
东航合并上航案例分析企业合并的财税处理
据东方航空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东航”)2009年发布公告,东航于2009年7月董事会通过关于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上海航空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上航”)议案:
东航拟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上航,吸收合并完成后,上航将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东航作为合并完成后的存续公司,将依照双方签署的《换股吸收合并协议》,接收上航的所有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及其它一切权利与义务。
东航、上航的换股价格分别为5.28元/股、5.50元/股。
双方同意在实施换股时将给予上航股东约25%的风险溢价,由此确定换股比例为1:1.3(星之光注解:5.50×1.25÷5.28=1.3021),即每股上航股份可换取1.3股公司股份。
根据上述合并公告案例,试举例分析如下:
假如A公司合并B公司(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A公司股东为甲企业,B公司股东为乙企业。
合并日,B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800万元(与计税基础相同),评估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
合并时,经合并各方协商同意,A公司在评估公允价1000万元基础上溢价25%兼并B公司,以发行本公司市价为1250万
元股票支付给B公司股东乙企业(乙企业投资B公司的计税成本为450万元),B公司注销,其所有净资产转入A公司。
一、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2006)》(财会[2006]3号)及相关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并购交易中,购买方需要将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合并成本大于取得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确认为合并商誉。
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因此,会计上处理上,A公司合并B公司的净资产按公允价值1000万元确认入账,合并成本1250万元超过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250万元,确认为商誉。
会计处理为:借记净资产(实际反映各类资产与负债)1000万元,借记商誉250万元,贷记股本和资本公积合计1250万元。
二、企业所得税处理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规定,企业合并重组分别按一般性税务处理和特殊性税务处理。
1.一般性税务处理
财税[2009]59号规定,企业合并,当事各方应按下列规定处理:(1)合并企业应按公允价值确定接受被合并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2)被合并企业及其股东都应按清算进行所得税处理。
(3)被合并企业的亏损不得在合并企业结转弥补。
根据上述规定,如选择按一般性税务处理,税收处理如下:(1)A公司接受B公司净资产(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为1000万元,同时确认商誉250万元,与会计处理一致。
但250万元商誉平时不能摊销,应在企业整体转让或者清算时,准予扣除。
(2)B公司解散注销后,税务机关按清算处理。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财税)规定,B公司在不考虑其他调整因素情况下,清算所得为200万元(1000-800),应缴纳企业所得税50万元。
此外,B公司股东乙企业也应按清算处理,其取得1250万元股票视为原持有B公司的股权处置收入,可以减除B 公司税后留存收益500万元[(800-450)+(200-50)和当初的投
资成本450万元,股权处置收入为300万元(1250-500-450),应计入乙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3)如B公司以前年度存在亏损,由于已经清算,不得结转入A公司弥补。
2.特殊性税务处理
财税[2009]59号规定,企业合并重组符合规定条件的,交易各方对其交易中的股权支付部分,可以选择按以下规定处理:(1)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以被合并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
(2)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相关所得税事项由合并企业承继。
(3)每年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
(4)被合并企业股东取得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其原持有的被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确定。
根据上述规定,如选择按一般性税务处理,税收处理如下:(1)B公司解散注销税务不清算。
A公司接受B公司净资产,以800万元确定计税基础。
(2)B公司原来如有尚未确认的资产损失、分期确认收入的处理以及尚未享受期满的税收优惠政策承继处理问题等相关所得税事项,由合并后的A公司承继。
(3)如B公司原存在可以弥补的亏损,可以按规定公式计算结转。
(4)乙企业取得A公司的市价为1250万元的股权,计税基础仍为原持有B公司的计税成本4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