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博物馆简介精编WORD版

南京博物馆简介精编WORD版

南京博物馆简介精编WORD版
南京博物馆简介精编WORD版

南京博物馆简介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南博简介

来源:发布日期:2013-10-26

南京博物院坐落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中山门内北侧,占地70000余平方米,是我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被评为“全国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先进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一、建制沿革

1933年,在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倡议下,国民政府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蔡元培先生亲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李济、杭立武等先后接管筹备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名国立中央博物院,由文化部领导;1950年3月更名为国立南京博物院,初属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后隶属华东行政委员会文化部;1954年起,改属江苏省文化局领导;1959年,南京博物院、江苏省博物馆、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仍名南京博物院。建院至今,历任院长为徐平羽、曾昭燏、姚迁、梁白泉、徐湖平、龚良。

二、馆舍建筑

筹备处原拟建人文、工艺、自然三馆,1936年动工,由当时着名的建筑师徐敬直设计,后在梁思成、刘敦桢先生指导下,修改为仿辽代大殿建筑。1937年因抗战爆发而停建,至50年代初仅建成人文馆。大殿古朴庄严、雄浑伟岸,成为南京标志性历史文化景观,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在大殿西侧新建的艺术馆则延续了原有建筑形式。

2009年,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南京博物院二期改扩建工程启动,2013年完工。总建筑面积84800平方米,展厅面积26000平方米。此次改扩建遵循“新旧建筑结合,地上地下结合”原则,保留了以紫金山为背景的天际线以及以大殿为主体的历史馆,同时改造艺术馆,新建特展馆、民国馆、数字馆、非遗馆,形成“一院六馆”格局。建筑布局体现了“金镶玉成,宝藏其中”的理念,在前后关系、檐口高度、材质颜色以及细部装饰等方面形成视觉平衡。整体风貌既有传统元素,又有现代气息,二者协调融合、交相辉映。

三、主要藏品

南京博物院现拥有各类藏品42万余件(套),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既有全国性的,又有江苏地域性的;既有宫廷传世品,又有考古发掘品,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征集及捐赠,均为历朝历代的珍品佳作,可以说是一座巨大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青铜、玉石、陶瓷、金银器皿、竹木牙角、漆器、丝织刺绣、书画、印玺、碑刻造像等文物品类一应俱有,每一品种又自成历史系列,成为数千年中华文明历史发展最为直接的见证。其中,新石器时代“玉串饰”,战国“错金银重烙铜壶”、“郢爰”,西汉“金兽”,东汉“广陵王玺”、“错银铜牛灯”、“鎏金镶嵌神兽铜砚盒”,西晋“青瓷神兽尊”,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明代“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等为国宝级文物。此外,“扬州八怪”、“吴门画派”、“金陵画派”、傅抱石、陈之佛等大家的书画藏品成组成系,别具特色。

四、机构设置及人员构成

南京博物院为副厅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设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江苏省文物保护研究所、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古建筑研究所、陈列艺术研究所、古代艺术研究所、办公室(下设财务管理中心、文化交流中心)、人事组织部、典藏部、社会服务部、文物征集部、《东南文化》编辑部、图书信息部、文化创意部、安全保卫部、物业后勤部等部门,另附设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江苏管理处、江苏省文物总店。

截至2013年底,全院有在编人员221名,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43人(研究生29人、本科55人),具备中级以上专业职称的有81人(正高23人、副高30人)。另有300余名合同用工。

五、基本陈列及专题展览

南京博物院始终履行“提倡科学研究,辅助公众教育,以适当之陈列展览,图智识之增进”的立院宗旨,早在抗战时暂迁四川李庄期间就举办了“史前石器展览”等展览,1948年还与故宫博物院举办联合展览,观众达10万余人次。

新中国成立后的10余年间,南京博物院举办了“从猿到人”“中国历代陶瓷展”“社会发展史”“伟大的祖国古代艺术展览”“史前彩陶展览”“南唐二陵出土文物展览”“南京博物院的十年”等专题展览。1960年起以“江苏历史陈列”为基本陈列,近

3000件的考古学、民族学文物和历史文献系统展示了江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标志着陈列展览由临时展览转型为基本陈列与临时展览相结合的新模式。1989年该展更新为“长江下游五千年文明展”,将通史陈列改为专题陈列。

1999年兴建的艺术馆陈列面积7000平方米,设立了珍宝、玉器、青铜、明清瓷器、书画、陶艺、漆艺、织绣等11个专题陈列馆,被评为“1999年度全国十大精品陈列”。

现如今“一院六馆”各有侧重:历史馆常设“江苏古代文明展”,全方位呈现江苏地区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艺术馆按照艺术品的质地分类展陈馆藏珍品;特展馆重点打造一流水平的精品展览,包括引进的外展和以院藏珍品为主的主题展览;非遗馆通过动态方式展示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邀请传承人现场演示传统技艺;民国馆重点展示南京地区民国社会生活风情;数字馆以网络科技和现场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带给观众全新的古代文明体验。

在办好基本陈列的同时,南京博物院每年还举办数十个临时展览,包括院藏文物专题展、其他省市的文物精品展、当代艺术大师的作品展以及国外有影响的文物及艺术品展等。

六、学术活动及科研成果

1、早期民族民俗学研究

20世纪30年代,一大批着名文化学者云集南京博物院,先后在西南、西北地区开展历史遗迹、民族服饰、手工业、语言和文字、动植物的调查和研究,征集了大量文物,陆续出版了《远东石器浅说》、《麽些标音文字字典》、《麽些象形文字字典》、《中华民间工艺图说》等学术专着,为中国民族民俗学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

2、考古调查与发掘

抗战期间,南京博物院专家或主持或参与发掘了四川彭山崖墓、河南安阳殷墟、山东龙山文化城址、甘肃宁定阳洼湾齐家墓地,考察了云南苍洱地区文化环境。

上世纪50年代初,南京博物院作为华东文物工作队的主要组成,曾在江苏、福建、浙江、安徽、山东等地主持或参与发掘了一批文化遗址和墓葬,曾昭燏、尹焕章、赵青芳等主持发掘的南唐二陵、青莲岗遗址等大批墓葬颇具影响。

1954年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以江苏境内为主。主持的昆山赵陵山遗址(1991)、高邮龙虬庄遗址(1993)、扬州唐城遗址(1993)、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墓(1995)、扬州宋大城遗址(1995)、金坛三星村遗址(1998)、江阴高城墩遗址(1999)、连云港藤花落遗址(2000)、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2004)、句容金坛周代土墩墓群(2005)、张家港东山村遗址(2009)、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2011)、泗洪顺山集新石器时代遗址(2012)等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藤花落遗址、三星村遗址、句容金坛周代土墩墓群等获得全国田野考古二、三等奖。整理出版的《南京附近考古报告》、《华东新石器时代遗址》、《南唐二陵》、《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北阴阳营》、《四川彭山汉代崖墓》、《新沂花厅——新石期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无锡鸿山越墓》、《邳州梁王城遗址》等大型发掘报告,尤其是提出的“青莲岗文化”、“湖熟文化”等考古学文化的命名,都曾在中国考古学界引起了较大反响。

2013年建成江南考古工作站,其科研硬件水平和实验功能对及时提供文物保护参数、制定科学保护计划、提高文保工作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科研和后勤保障。

3、文物保护技术研究

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技术研究起步于70年代中后期,承担着江苏省馆藏及地面文物的保护工作。近10年来先后有“旧纸张保护技术”、“NMF—1防霉剂”、“复方中草药杀虫剂”等14个项目获各级大奖。“脆弱纸张网膜加固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青铜器保护新材料”、“白蚁防治新药”等研究成果在全国推广。“一种纸质文物多功能保护设备”、“古代建筑彩绘膜层隔离保护修复方法”等5项前沿科技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实施的绍兴印山越国王陵原址保护工程入列“2011年度全国十大文物维修工程”。

2014年成功申报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金属文物保护实验室也初见规模。

4、学术活动与期刊

江苏省博物馆学会、考古学会、民俗学会、吴文化学会挂靠南京博物院,并开展了“长江下游史前文化研究”、“红楼梦研究”、“吴文化研究”等活动。学会合办的《文博通讯》演变为公开发行的《东南文化》杂志,目前已是文博、考古及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重要的学术核心期刊,入列“中国期刊方阵”的“双效”刊物、江苏10种优秀社科杂志。近年来,南京博物院立足江苏,放眼全国,主办或承办的陈列艺术、考古发掘、文物

保护、博物馆资源数字化等一系列学术活动强化了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和学习借鉴。此外,还在古建筑研究、大遗址保护、古代艺术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方面承担了各级科研课题和项目。

5、宣传出版

建院以来,南京博物院主持编撰了文博、考古图书百余部。其中上世纪30年代曾昭燏、李济的着述《博物馆学》奠定了中国博物馆学的基础。近年来,每年公开发表的专着和论文多达150余种(篇),“南京博物院珍藏大系”、“南京博物院学人文集”、“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科技丛书”等按计划陆续出版,基本形成了考古发掘报告、文保工程报告、学术专着、文物图录(册页)、研究性杂志以及部门年鉴在内的宣传出版体系。

七、文化交流及馆际互动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南京博物院就参与国家组织的文物展览前往苏联、德国等国家展出。改革开放以来,与国际上的学术交流日益增加,在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芬兰、日本、韩国、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举办院藏文物展,弘扬民族文化,增进国际交流。与国外学术单位之间的科研合作也日益增多,佛教南传、早期水稻田遗址考古、江南人骨研究、泗阳汉墓出土木质文物保护研究等都取得了瞩目成绩。近年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台北故宫、日本国立九州博物馆、韩国古宫博物馆等海内外文博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并开展了大量学术和文化活动。

八、社会服务及教育活动

自2008年起,南京博物院全面免费开放。馆内提供咨询、引导、寄存以及轮椅、童车、雨伞、语音导览、定时讲解、WIFI、就餐、购物等全方位贴心服务。观众既可以欣赏精品展览,也可以参加文化活动,更能够享受休闲服务,真正达到汲取知识、愉悦心情、陶冶情操的目的。

南京博物院也是众多学校、驻宁部队的素质教育基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教育活动。“我们的节日”、“南博元素,我的灵感”等主题活动每年举办近百场;儿童趣味体验室、国内首家残疾人数字体验馆满足了特殊群体的参观需求;定期邀请金陵剪纸、扬州雕版印刷、宜兴紫砂、秦淮灯彩、南京金箔等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魅力;小剧场和老茶馆安排有木偶剧、杂技、南京白局、苏州评弹等展演。所有服务或活动均注重对博物

馆及藏品的宣传以及公众文物保护意识的提升,让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在互动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博物馆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南京博物院运营管理理念和模式正逐步从研究“物”(文物)向服务“人”(观众)转变,通过精品化的展览、高质量的服务、多层次的活动使事业发展回归到国际博协章程所界定的“为社会及其进步服务”的总目标上来。目前,“一院六馆六所”的新南博将在更高的发展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向集典藏、保护、研究、教育、服务于一体,具备举办各种展览、开展科学研究的软硬件基础,拥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鲜明特色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博物馆目标稳步迈进。

博物馆考察报告4篇.doc

博物馆考察报告4篇 本文目录博物馆考察报告上海博物馆考察报告关于贵州和内蒙 古生态博物馆的考察报告关于贵州和内蒙古生态博物馆考察报 告调查时间:XX 年 5 月 调查地点:苏州博物馆前言志愿者是指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我国志愿者行动开始于 1993 年月,并随着申奥成功渐渐地为大众所了解并熟悉。这是一项由共青团组织发起的社会事业,以青年参与为主体,以志愿服务为手段,通过志愿者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服务与帮助,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实,在国外志愿服务的历史已近百年,它起源于最初的战争救护、重建家园、安置孤儿等与战争相关的救助活动,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涵盖环境保护、维护和平、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等多领域的综合服务,在服务水平及服务内涵上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而博物馆志愿者在国外相当普遍,有医生、教师、研究人员、学生等。他们认为做志愿者的目的是无偿服务他人,同时也为自己——内心踏实的幸福感。作为苏州科技学院的大学生,我于 XX 年 5 月对苏州博物馆志愿者进行了一些调查。苏州博物馆简介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建于 1960 年,拥有藏品 1.5 万多件,包括五代秘色瓷莲花碗、真珠舍利宝幢等国家级文物。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国内首座、也是唯一由贝聿铭亲自

设计的现代化博物馆,位于苏州老城东北街和齐门路相交的东北角,占地面积约 10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9000 余平方米,XX年10月竣工开馆。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先生建筑生涯中的封刀之作,它不仅是当今苏州的一个标志性公共建筑,更是中国建筑文化从传统通向未来的一座桥梁,成为引领中国建筑发展创新的一个典范。同时,它把古城苏州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上了一个新的平台,也为苏州博物馆翻开了全新的一页。苏州博物馆志愿者招募苏州博物馆 XX 年11月正式开展了志愿者招募工作,至今已建立起一支 0 人左右的志愿者队伍,三年来,这些志愿者为参观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志愿者们为博物馆观众提供义务讲解服务,帮助博物馆进行日文、英文翻译工作,协助博物馆出版物的编辑校对工作,还有人参与到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中走进社区做讲座……累计至今已为20 余万博物馆观众提供服务达 3 万余小时,服务受众面达到了苏博观众数量的 .5%,也就是说,十名观众中就有一名观众接受到了志愿者的服务。苏州博物馆志愿者现状概况:目前苏州博物馆有正式志愿者 150 人左右,到苏州博物馆做志愿者的人士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大学生、退休人员、公司职员、机关干部等,他们中年龄最小的 18 岁,最大的已经 63 岁,学历则从大专到博士不等,有学历史的,也有学计算机、中文、英文、建筑、美术、管理、园艺等的;有教师,也有公司白领、企业经理、国家公务员、自由职业者和退休人员。除了苏州本地的,

博物馆调研报告

博物馆调研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 调研报告 专业班级环艺《4》班 姓名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2014年10月 大河博物馆调研报告 一、调研题目:博物馆设计 二、调研目的: 1.进一步了解博物馆内的空间功能布局,实地的体验其内部的 空间感受,了解博物馆内部功能的布置方法。 2.加强了解多重空间与复杂功能之间的关系,学习和借鉴他们 的设计方法和原理。 3.加深了解周边环境对博物馆的影响和关系。 4.了解认知防火消防在博物馆建筑中的作用和处理。 5.对基地和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和拍摄。 三、调研对象:

1、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展示博物馆。 2、基地及其周边环境。 3、关于博物馆的资料及规范图书等。 4、河南省博物馆。 四、调研成果: 1、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 大河村遗址位于郑州市北12公里处,面积约30万平方米。从历次发掘的大量墓葬、房基等遗迹看来,这个遗址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代文化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文化层深达4-7米。引人注目的是残存的房屋。目前已发掘出房基30多座,建筑方式各异,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中一号房基的墙壁高达1米,距今约有5000年,属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晚期建筑,为目前国内该时期仅存的房基。出土的文物主要有红陶黑彩、白衣彩陶。彩陶片上绘有各种天文图像如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日珥纹等。发掘表明,先民们曾在此延续居住长达3300多年,经历了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的繁荣阶段、父系氏族阶段和奴隶社会的夏、商时期,大河村遗址是郑州地区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历史缩影。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占地17亩,建筑面积为2600平方米,馆内建有仰韶文化房基保护房、陈列室、陶艺馆、办公楼(兼文物库房)等。保护房为砖木结构的传统建筑,四面坡瓦顶,面积400平方米;陈列室为砖混结构的现代建筑,平面呈亚字形,面积80 0平方米;陶艺馆为砖混结构的仿古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办公楼为砖混结构的两层小楼,面积650平方米。 大河博物馆给我的感受就是尽管此处的交通便利,但是没有好好的利用,可能是由于基金不够得原因,只有一条后来修建的水泥路可以到达博物馆,其后面的一条田间小道没有利用。其西面的仓库还有一些建筑可以说是把整个博物馆挡在了后面,在107国道上还有在其北边的路上很难发现这一个建筑,这就显得其价值一般。博物馆的路标也不明显,我们几个调研的问了周围的住户,他们很多的人竟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博物馆,问路找到这个博物馆的我们竟然发现我们是在博物馆绕了一圈才找到得,当我们走在那条博物馆后面的小路上的时候还不确定我们看见的四坡屋顶是博物馆的,太不可思议了。 由于我们几个没有能进到博物馆里面,就算是馆的环境布置也没有办法看到,所以···太可悲了! 2、基地及其周边环境 基地位于现在的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的西边,临近老107国道和连霍高速公路,交通便利。现在是农田,基地的西边是一些公司的仓库,很多的货车等在此过,就我感觉而言

南京博物院考察报告

南京博物院考察报告 篇一:南京博物馆调研报告 南京博物馆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 XX 年 5 月 2 日调研地点: 南京市中山东路 321 号 调研学生: 岳天宁 调研对象: 南京市博物馆 调研目的: 通过对博物馆的参观调研,对一些场馆的观察,并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增加关于陶瓷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简介:南京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之一,是一座大型综合性的省级历史与艺术类博物馆。馆内珍藏有40余万件代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品。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玉器、石器,商周青铜器,六朝青瓷器,隋唐宋元明清的金银器、玉器、瓷器以及历朝历代的手工业制品,无一不展示出历史文化的进步。陶艺馆与瓷器馆相邻,位于艺术馆一楼。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既是一部艺术史,又是一部社会生活史,是我们认识古社会生动形象的风俗画卷。内容: 陶艺馆——陶器馆展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代的近100件陶器珍品。如猪形陶罐、陶豆等就是当时古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馆中的汉代陶佣生动活泼,生活气息浓厚;唐代舞佣、动物

佣、唐三彩充分的反映出了盛唐高度发达的经济。 瓷器馆——在南京博物院所藏的42万件文物中,瓷器藏品占了一半,达20多万件。大多为明清时代的官窑传世品,明清瓷器陈列馆展出了近600件精选展品,展品年代从明朝洪武到清朝宣统,展品品种包括青花,五彩,釉里红等十余种精品,其中既有迄今发现最早的釉上红彩残盘,也有弥足珍贵受古玩界追捧的珐琅彩小碗,陈列的时代主线明确,陈列的展品品种丰富,让人觉得琳琅满目,流连忘返。 与陶瓷艺术课程相关的明清瓷器馆是我此次观赏研究的重点,观看之后对于以下几件陶瓷甚是感兴趣。特此去查看了有关它们的详细资料。 在瓷器中盛行于元明两朝的梅瓶,向来备受人们瞩目,而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两件梅瓶: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和“赏赐”梅瓶都是其中的珍品,前者是现存的惟一一件带盖子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红梅瓶。岁寒三友纹梅瓶高41.7厘米,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岁寒三友指松树、绿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志向,是元代文人画的常用题材。也许是追求画面对称的缘故,明代洪武朝的岁寒三友纹饰都添绘一株芭蕉,这件梅瓶也不例外。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新烧成的一个瓷器品种,它是在白色瓷胎上以含铜的颜料进行绘画,然后罩透明釉一次烧成,但高温铜红釉

数字博物馆的意义与作用

; 补传统博物馆在功能上的限制,与传统的博物馆相比,数字博物馆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 1!展品的无限可复制性,保护了文物,减少了频繁的真实展示,降低了展品损坏和被 偷盗的可能,有效的解决了展品展示和展品保护之间的矛盾"文物资源不可再生,博物馆的藏品如果年代久远,质地会变得十分脆弱,在展览时必须十分注重光线及空气湿度,即便如此,长时间展览后,展品依然会产生不可挽救的损坏"而且博物馆为保护展品采取的各种限制措施也使参观者在浏览时产生不适(光线太暗或温度太低),甚至有些古文物必须隔离保护,参观者无法近距离观看,甚至无法拍照"采用数字化方式存储和展览则可突破这样的限制,参观者可以坐在家中,非常舒适地从任意角度近距离观察物品"博物馆也无须担心展品《 的安全.在实体博物馆中,由于保护手段!展示空间等原因,展品只占藏品的很小比例.以 南京博物馆为例,常年展出的展品不足馆内的藏品的%,是文化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 而对于数字博物馆而言,展品和藏品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馆内的藏品都可以在网络上做虚拟展示,充分利用文化资源" 2!展示手段的多样性,更有利整合全国的各类展品的资源:有利于各展馆展品的资源 共享"数字博物馆传达给用户的信息量大,声音!图片!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同时展现给用户,拓展观众的想象空间"更容易形成用户的沉浸感和对展品相关文化的构思"将古文物外观以数字相机拍摄后可以在网络上以多种方式展示出来,一些现场无法体验到的东西在数字化博: 物馆中都可以欣赏.以乐器博物馆为例,在乐器实体博物馆只能看到实物和简单的文字,展示手段单一,缺乏信息厚度,因为古代的乐器种类繁多,形象各异,很难看懂,很难引起参 观者的兴趣"而对于乐器数字博物馆而言,不仅可以看见大量翔实的图片!文字介绍外,而 且可以通过音频听见该种乐器发出的优美声音,通过视频看见乐器的制作工艺和过程,真正激发参观者的参观热情" 3!利用细致如真的虚拟技术来预先展现文物修复后的影像,从而检验修复的技术!手 段的可行性,进一步可以和视图计算技术相结合,考察修复过程中的各项环节和修复后的耐久性[15]" ( 4!使馆藏内容辐射范围变大!受益面加宽"参观不受时间和参观路线的限制,随心所 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做出贡献"在参观普通博物馆时,观众的参观路线及方式几乎都是由设计者决定的,参观者没有自主性"参观数字化博物馆则没有空间上的限制,参观者可以依自己的喜好随意参观,对感兴趣的展品,可以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了解它的历史渊源!发展变化历程"如果对博物馆不再感兴趣,还可以随时退出,在数字化博物馆中,观 众感觉不到任何人为的限制" 5!对博物馆的展品的采集是一种剥离行为,是把它从它原来存在的环境中剥离出来放 到博物馆中孤立的展示,这无疑己经失去了展品一些背景信息"在实体博物馆展出时,恢复. 或部分恢复出展品原来的存在环境比较困难或者代价较高"而在数字博物馆中,很容易利用计算机技术恢复出其原来的存在环境,增加展品的展出氛围及展示出其附着的文化背景" 6!提高了博物馆展品的管理水平,方便查询和研究;使展品的保护!展示和研究手段 达到一个新的层次;数字博物馆不仅对外起到了宣传!教育作用,对内而言,数字化的存储 和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博物馆自身的藏品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采用计算机虚拟技术重现展示各种展品及当时年代的真实场景"整个场景能够以三维和 交互式探索形式重现"由于虚拟物展品和场景全部存在于计算机中,因此,对其尺寸的大小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3厅讲解词

三厅A 欢迎各位来宾来到第三展厅“30亿年的辽宁古生物”。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辽宁的地质概况: 这是凌-宽大剖面:它是一条贯穿辽宁省东-西的地质剖面。西起凌源,向东一直到丹东的宽甸,剖面全长约550 km。展示了辽宁省区在漫长的30多亿年地质历程中的主要构造格局和各时代地层分布。 辽宁省的古生物化石以地质历史悠久、化石类群丰富、及盛产“热河生物群”化石等三大特点称著于世。自30亿年前的太古宙以来,辽宁省区主要有“十大古生物群”。现在我们就以时间顺序加以介绍: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太古代鞍山群早期生命:距今约38亿年。在这里变质岩中发现了古老的细菌和蓝藻化石,这是我国迄今最早的生物化石记录。这些古老的细菌和蓝藻化石是在铁矿石中发现的,而这些铁矿石来自本溪南芬露天铁矿,是亚洲最大的铁矿山,2007年本溪古生物与地层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国内外专家曾专程来这里参观。铁矿是怎么的呢?当时在海洋中含有二价铁离子,同时还含有蓝藻,蓝藻在海中呼吸释放氧气,就与铁离子结合生成铁矿。 在鞍山群之后的是寒武-奥陶纪海生生物群:距今约5.42—4.88亿年。这一地质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生物界出现大量的带壳化石,海生无脊椎动物大发展。化石主要以三叶虫为代表。为什么叫三叶虫呢?其背壳由前至后可分为头、胸、尾3部分,纵向可分为轴叶及两侧的肋叶,由此而得名。除此之外,还有头足类、古介形类、古杯类、海百合、藻类等。而奥陶纪,是距今约4.88-4.43亿年。这个时期由巨厚的石灰岩组成了本溪的“水洞”。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位于本溪市东35公里的太子河畔,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这一溶洞形成于4-5亿年前的寒武-奥陶纪灰岩中。 提到本溪,我们来看一下晚古生代本溪生物群,这个时期,辽宁已全部由海洋抬升为陆地,气候温暖潮湿,河湖纵横,森林茂密,形成大规模的煤层,是辽宁省的第1次大型成煤期。 本溪生物群的特点还体现在牛毛岭剖面上,以砂岩为主的地层中发育5层以上的灰岩层,化石丰富,盛产蜓、珊瑚、腕足及牙形刺等海相化石,其下部产植物化石。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赵亚曾、李四光等7位院士曾在这里做过研究工作。这个时期还以牙形刺化石为代表:它是一类已经绝灭的海生动物的骨骼或器官所形成的微小化石。外形很像某些鱼类的牙齿或环节动物的颚器。它的数量多,演化迅速,广布于世界各地的海相沉积中。 四楼的参观结束,我们转到三楼继续参观。我们博物馆的参观形式与其他博物馆有明显区别,需要从四楼向一楼进行参观。 三厅B 在我们面前的是早三叠世红层,距今2.5亿年,另一侧是一幅生态环境复原图,当时气候比较干燥,动植物繁盛,代表晚古生代的结束,我们即将走进中生代。辽宁的十大古生物群中的后七个是中生代和新生代时期的。首先看到的是中三叠林家生物群。 林家生物群位于本溪市的林家崴子东山,距今约2.3亿年。该植物群面貌奇特,以束脉蕨和本溪羊齿为主要代表。在它之后的是晚三叠世羊草沟生物群。 羊草沟植物群产于辽西北票,距今约2.1亿年。主要以拟轮叶-新芦木-网叶蕨-篦羽叶-准苏铁果组合为特征,伴生有叶肢介、双壳类及鱼等化石。 在我们前面有一处羊草沟时期的复原场景,场景中显示了植物通常形体较大,他们的化石保存精美,为国内外所罕见。这边还有2块比较大,比较完整的植物化石。 接下来看到的是侏罗纪燕辽生物群---辽宁第二次大型成煤期。在这一生物群中发现早

南京博物馆简介精编WORD版

南京博物馆简介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南博简介 来源:发布日期:2013-10-26 南京博物院坐落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中山门内北侧,占地70000余平方米,是我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被评为“全国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先进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一、建制沿革 1933年,在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倡议下,国民政府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蔡元培先生亲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李济、杭立武等先后接管筹备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名国立中央博物院,由文化部领导;1950年3月更名为国立南京博物院,初属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后隶属华东行政委员会文化部;1954年起,改属江苏省文化局领导;1959年,南京博物院、江苏省博物馆、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仍名南京博物院。建院至今,历任院长为徐平羽、曾昭燏、姚迁、梁白泉、徐湖平、龚良。 二、馆舍建筑 筹备处原拟建人文、工艺、自然三馆,1936年动工,由当时着名的建筑师徐敬直设计,后在梁思成、刘敦桢先生指导下,修改为仿辽代大殿建筑。1937年因抗战爆发而停建,至50年代初仅建成人文馆。大殿古朴庄严、雄浑伟岸,成为南京标志性历史文化景观,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在大殿西侧新建的艺术馆则延续了原有建筑形式。 2009年,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南京博物院二期改扩建工程启动,2013年完工。总建筑面积84800平方米,展厅面积26000平方米。此次改扩建遵循“新旧建筑结合,地上地下结合”原则,保留了以紫金山为背景的天际线以及以大殿为主体的历史馆,同时改造艺术馆,新建特展馆、民国馆、数字馆、非遗馆,形成“一院六馆”格局。建筑布局体现了“金镶玉成,宝藏其中”的理念,在前后关系、檐口高度、材质颜色以及细部装饰等方面形成视觉平衡。整体风貌既有传统元素,又有现代气息,二者协调融合、交相辉映。

上海博物馆考察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2b3573635.html,)/总结报告/考察报告 上海博物馆考察报告 就在这四月的春天里在学校的帮助下我们来到上海国际化的大 都市进行实习。上海被美称为东方的巴黎。上海博物馆更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原址在南京西路325号旧跑马总会,由此开始了她的发展之路。1959年10月迁入河南南路16号旧中汇大楼,在此期间,上海市政府作出了决策,拨出市中心人民广场这一黄金地块,建造新的上海博物馆馆舍。 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建筑高度29.5米,象征“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构成了新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新的上海博物馆设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 上博的青铜器主要是晚清以来江南几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 传有绪的名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三十年代以后发现的精粹之品也不在少数,如浑源彝器中的精华牺尊等。上博陶瓷器的收藏

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时代的良渚文化细刻陶器,为稀见之品。原始青瓷的收藏,也是馆藏的特点。唐宋各代表性窑口的产品也都有收藏体系。至于景德镇的彩瓷的收藏,更有独到之处。上博历代书画的地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说。书法中,王献之的《鸭头丸贴》、唐高闲的《千字文卷》、怀素的《苦笋贴》等,皆为一代的杰作。绘画中,唐孙位的《高逸图》、五代董源的《夏山图卷》、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图卷》等都是稀世之珍。至于明清两代画家作品的收藏,更为当代之冠。其它各文物门类的收藏,也成蔚为大观。如钱币、古玉、玺印、雕刻等,都有一定的规模,且名品众多,自成体系。家具的收藏更是集王世襄、陈梦家两大家之精华于一身,世上实无人能出其右。少数民族文物的搜集在综合性艺术馆中颇为少见,体现了上博海纳百川的开阔胸怀和极富前瞻性的眼界和追求。 浦东发展的前景:在我看来第一印象就是那是如此秀丽,上海的建筑虽然高但是却不失江南的特色那就是秀丽,建筑有很多风格,更在有些老建筑上看到中国古代的绘画与雕刻。 上海市作为参加“能源紧缺体验活动”的城市之一,上海的能源紧张,道路不算太宽,浦东人口较密集。上海的地所谓的寸土寸金。要充分利用到每一份土地,平面上发展对于上海的实况以不实际,所以在空间上给予发展,由于要建筑大面积的绿地以不可能,但是又必须满足人们对自然的要求,可以考虑在室内装饰进行大面积绿华,不排除建造楼顶花园餐厅,更可以空出一部

博物馆调研报告

博物馆调研报告 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如有关自然、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事物或标本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由此可见,博物馆建筑要在功能上满足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之用,同时在流线上将参观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很好的分流。 博物馆建筑往往是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或者是该城市该地域的文化及艺术体现。因此,博物馆建筑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气息和地域特色。 一、基地调研分析: 这次设计任务所选取的基地位于繁华的珞珈山 路,珞狮北路与八一路的交汇处的一个三角地,总面 积约9000㎡。基地临近城市主干道,附近有群光广 场、新世界百货、电脑城等繁华的商业中心,也有新 华书店、街道口小学、国立武汉大学这些人文气息浓 重的城市节点,并 且在三角基地周围 有汉口银行、工商 银行、华夏银行等 金融机构。因此, 该基地处于一个商业、金融、文化的交汇处, 并且夹在三条城市干道中间,是一个复杂的地 段。 就基地周边环境而言,有大学的地方各种吃喝玩乐的小商铺不少,人员环境复杂多变,公交车站在三条城市干道上都有分布,交通情况也比较复杂。基地内树木不多,需要设计时增加绿化以改善周边环境。整个基地是三角形,高差不大,有利于设计发挥。 二、博物馆建筑组成: 博物馆设计,博物馆自身的功能日趋复合化。博物馆建筑在沿袭传统模式的同时,常常会有一些会议,观察、图书,甚至餐饮、商业、娱乐等服务设施加入其中,无形中成为某种文化综合体的代名词。正如瑞士建筑师马里奥?博塔所说,“在当今时代,博物馆正扮演着与过去的神庙相类似的社会功能。”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代表着一个国度及其民族历史及现代文化。无论人们对博物馆的看法如何纷繁,全球的博物馆正呈现一个不断发展的态势。 博物馆建筑的组成内容因馆的性质、规模不同而有差异。根据博物馆的共性,建筑组成可划分为4个功能分区:①陈列、展览、教育与服务分区;②藏品库分区;③技术工作分区;④行政与研究办公分区。在建筑布局上各个功能分区应该是互有联系的,为了安全保卫和管理方便,建筑物的平面与空间布局设计,必须把观众参观路线与内部工作人员行经路线、藏品运送路线明确分开。 第一分区系博物馆对外开放的区域,由门厅、基本陈列室、临时(专题) 展览厅、教室、讲演厅、视听室、休息室、餐厅等组成。门厅是博物馆观众集散枢

参观古动物馆观后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参观古动物馆观后感 篇一:五年级暑假作文:参观古生物博物馆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妈吗去参观古生物博物馆。它座落在动物园的四周,那里摆设的都是远古时期动物的标本,非常故意思。 进入博物馆大门后,我和妈吗就来到古脊椎动物摆设馆里。在这里主要讲的是古脊椎动物。这一类动物一般身体是左右对称的,全身分为头、躯干、尾三个部份,有较完全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最早出现的古脊椎动物是鱼类,长得象现在的鳗鱼。它有一个长长的象吸管一样的嘴,是一种寄生动物,靠依附在其它动物或植物的身体上,用它的吸管嘴来吸食营养生存,被称为是无颌类动物。嘴的上边称上颌,下边称下颌(俗称下巴颏)。颌的出现是脊椎动物演变的重要事件之一。盾皮鱼是最早的有颌脊椎动物。它们不再靠借居生活,而是可以在水里自主寻食,可以真实的靠自己生存下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动物的演变,渐渐的又有了两栖动物。既可以在水里生活,也能够在陆地生活。再

经过一些岁月,又有了陆地动物和天上飞的鸟类。 我还在这里上了一堂古化石恢复课。那里有好多的仪器和工具。比如有显微镜、放大镜、小刷子等等,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工具。 最故意思的是一个带着长长的电线的小钻头,不知道是做甚么的,用它不是会把化石钻坏吗?后来我才知道那个叫做气枪,是用来将附着在化石上面那些小石块清算干净,好让化石显现出来。在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我基本上把握了如何将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恢复成为一块完好的化石,简直太故意思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还意犹未尽呢。 篇二:古生物博物馆游记 古生物博物馆游记 三(1)班丁洁曦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是一个集展览、收藏、 研究和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是自然科学 普及和教育的重要基地,具有科学性、知识性、 观赏性和趣味性。 5月18日,妈妈带我到古生物博物馆参观, 因为今天是开放日,很多家长都带着孩子来增长知识,所以一大早博 物馆门口就挤满了人,我们跟着讲解员阿姨顺着人流向

【报告】参观博物馆调研报告

【关键字】报告 参观博物馆调研报告 文化展示空间的主要表现形式,首先体现在合理的平面功能布局上,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参观博物馆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参观博物馆调研报告范文(一)在郑州市农业路中段,据有关数据显示,该馆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展馆面积3万余平方米,有19个展厅,是一座国家级现代化博物馆。院区中央为主展馆、东西两侧配厅及文物仓库楼,四隅分布着电教楼、临展楼、办公楼和培训楼等,整体布局结构严谨,取九鼎定中原之寓意,建筑形式新颖别致,气势雄浑,充分体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特色。整个院区绿草成茵,环境幽雅,馆中有园,园中有馆,展厅内部陈列精致,文物荟萃。 大多数的博物馆和展览馆常年举行诸如艺术、历史、自然、科学等等属于文化范畴的展览,并且相对长时期稳定。这一类型的展示与商业展示和专题展示都大相径庭。与商业和专题展示的区别在于这是一种提倡文化交流和保存艺术珍品的展览空间,并且展览时间较长,甚至是永久的展示。 早期的艺术馆、博物馆等大多沿用传统建筑加以改造,转而对外开放,观众群从贵族雅士慢慢扩大到普通民众。 走进博物馆,当我们要领略艺术的美丽时,往往先被展馆空间所营造的艺术气氛感染,而后才能静心品味单体展品,类似这样的艺术馆不计其数,每一种艺术流派都会有合适的展馆空间。 第一宽敞疏松的平面格局。 文化展示空间的主要表现形式,首先体现在合理的平面功能布局上。一个井然有序的参观线路会使观众在舒适安逸的心理状态下品位展品。参观线路有入口开始,保持一定量的交通线路,才用串联式与发散式结合。展区的排列方式类似于商业展示。文化展示的展板、展架多数都依靠展馆建筑本身的界面,在结构支撑和构造上相应比较简单。对于单体的艺术品或文物,根据其身的体量需要有合适的观看距离和范围,它们的陈列不能和商品或其他商业性的产品那样布置得琳琅满目,尤其对于稍大体量的艺术品或文物,应该多留一些空间并给观众以充分的观赏时间。甚至在展品前有供休息的座椅,让人品味。 第二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恬静的展馆气氛 从整体环境上给人以清净安逸的感觉,因为这类展品多数是艺术品、文物等,展览中心除了突出展示的展品外,尽量避免其他物品的干扰。只是为了烘托展品,需要精心设计出适宜的展具和陈设,但不能有过多渲染,以免喧宾夺主。 在展馆中为陈列出极具情调的艺术气氛,必须对每一件精美的展品都加以分析。正是这种艺术品或文物的独立特征,才能使博物馆处处显得精美别致。 第三柔和自然的照明设计 在展示空间里,由于其展品多数都是珍贵的艺术品或文物、标本等有保留价值的东西,所以在关照度上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并且许多展品必须提供日光效果的照明才能完全真实的

南京市博物馆社会实践结题报告

目录 1 前言 (2) 2 实践概况 (3) 2.1 活动内容 (4) 2.1.1活动形式 5 2.1.2策划方案 5 3 实践活动 (7) 3.1 问卷调查 (7) 3.1.1问卷数据统计10 3.1.2 问卷数据分析 13 3.2游客访谈 (16) 3.3 实地访谈博物馆工作人员 (17) 4调查最终建议 (26) 附录:任务分工表

一、前言: 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其存在的价值主要是通过为社会公众服务而体现的,所以博物馆的许多活动都与公众有关。博物馆提倡以人为本,要更好地发挥面向现代社会的现代传播教育功能,由为“物”服务向为“人”服务转变,纵观中国博物馆事业百年史,博物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虽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使命、社会角色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博物馆都承担着社会教育功能,把博物馆作为宣传教育机关,向公众开放,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意识方面的教育。然而,这种社会功能发挥的效果如何,这不只是取决于博物馆本身的意愿,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社会对博物馆的接纳程度,需求程度。 我国普遍对参观博物馆的兴趣不高,人群也少,为了了解观众的需要,使博物馆可以更好地发展,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参观。我们打算对参观博物馆的观众进行调查,通过调查问卷与直接询问的形式,了解南京不同类型博物馆的受众情况,调查分析游客参观的动机和对博物馆的兴趣点,汇总游客在参观完博物馆后的意见建议。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对南京不同类型的博物馆提出针对性建议,使博物馆更好的发展,更好的完成其文化传播的职能。

二、实践概况: 我们小组由熊利臣、管闯、朱紫兴、胡晓磊、吴佳玲、陈心怡、任世萍、朱铃颖、黄琳惠同学利用暑假的时间自发组队,进行了为期10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我们的实践目的是调查南京市主要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及其社会影响力,了解南京哪些种类的博物馆比较受欢迎,并通过横向比较与借鉴各个博物馆的优缺点给其相应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在我们实践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小组成员在网上搜集了许多资料,为我们此次活动作了理论上的准备。通过了解查询南京市内林林总总61个博物馆,由于时间和人数的局限性,全部作为调研对象显然是 不现实且没有必要的,小组讨论协商后决定将调研对象分为社会历史、自然科学、科学技术、综合、文化艺术五大类,每一类选择一个典型代表,这样既避免了内容上的重复又不失普遍性基本能够真实全面满足调研需要。综合网上的各种推荐,我们在南京的众多博物馆中挑选了五个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博物馆作为我们将要调查的对象:社会历史类:瞻园;自然科学类:古生物博物馆;科学技术类:南京科技馆;文化艺术类: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综合类:南京博物院。 此次调查活动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多方面收集资料和数据,尽量获得第一手材料,力求真实和准确地反映南京各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在九名同学的通力合作下,我们不仅对三百多名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部分较为配合的游客现场询问了解他们对博物馆的整体评价,哪种展览形式最吸引他们,哪种互动最有效,博物馆讲解对他们的帮助

参观辽宁省古生物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辽宁省古生物博物馆观后感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在沈阳师范大学校校园内,离我家和学校都很近,是我非常喜欢去的地方,爸爸说随着我的年龄增长,看古生物博物馆的感受是会不一样的。所以利用这个假期,我又重新体验了一遍“地球的历史”,果然体验大不同。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博物馆,在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里,主要设有8个展厅16个展区,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早期生命、30亿年来的辽宁古生物、热河生物群、国际古生物化石、珍品化石、辽宁大型恐龙等主题。 根据爸爸的推荐,这回我重点参观研究了,地球历史时间表和162,什么是162呢,等我慢慢给你说。 在地球历史时间表中,我发现如果把现在地球的历史比做24个小时,一切都太神奇了,我们人类是在23:58:43才出现,就是仅仅才出现17秒,22:56出现了恐龙,23:39灭亡,它们统治地球“长达43分钟呢”。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石油和煤炭,就是因为22:30后10分钟左右的地球全绿色植物覆盖。神奇吧。 什么是162呢,162就是第162个100万年前,也叫中侏罗纪。那时的地球,是我最喜欢的迷惑龙作为统治者的年代,对于一个从小就喜欢恐龙的我,置身在中侏罗纪展区中,就好像置身在恐龙的世界中,对于它们的科学介绍,我真想都一一背下来。 在地球历史时间表中,我头一回真切的感受到,人类的渺小,生命的短暂,我 要如何面对我的人生呢?看来是一个大问题,我要好好的思考。 离开博物馆,我迫不及待的要回家,要早早睡觉,早早的进入梦乡。为什么呢? 我要在睡梦中穿越,穿越到162,穿越到那个恐龙的时代,我要做恐龙时代的主宰者。哈哈。 阳光小学 三年三班 周星言 2017年2月10日

南京博物院参观感想

南京博物院参观感想 星期天,我们参观了南京博物院,在馆内丰富的藏品让我们大开眼界的同时,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了文物工作者在文化保护一线的辛勤工作。 此次参观最令我难忘的是玉器馆、陶艺馆、瓷器馆和云锦馆。 玉器馆展出了总共六百余件精美玉器,有玉饰,也有宫廷传世的奢华玉件。“上古玉器,琮璧成套,斧钺驰骋;中古玉器,变化中求统一,推陈出新;近代玉器,发扬传统,与世界文化融合”可以说概括了中国丰富多彩的玉文化。 陶器馆展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代的近一百件陶器珍品,馆中的陶器既有平常百姓的生活用具,又有唐三彩这样的艺术品。可以说中国古代陶艺既是一部社会生活史,又是一部艺术史。 瓷器馆展出了近六百件精选展品,青花瓷、五彩瓷、珐琅彩等展品品种丰富,琳琅满目,让人流连忘返。 云锦因美若云霞而得名,它和苏州的宋锦、四川的蜀锦并称为三大名锦。云锦馆展出了一百多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且放有一台大型的云锦提花织机现场为大家演示云锦的制作过程。而云锦制作是目前我国唯一不能被机器取代的织造工艺,两人相互配合操作一天仅能织出5-6厘米,所以有“寸锦寸金”的说法。南京的云锦不仅仅是美若云霞,更是千百年民族文化遗产中的活化石。 当然,此次参观我们了解到的不仅是令人惊叹的古代文物,还有那些为文物保护传承作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在入口的宣传单上,我看到了南京博物院自行研制的文物保护设备:丝网一体机——为脆弱、残破的纸质文物进行加固;减压渗透加固仪——在真空室处理文物;整本图书脱酸设备等。这些精密的仪器都是奋战在文物保护一线的科研人员智慧与心血的结晶。 在保护文物的实践中,江苏省创造性地打造了文物流动医院,由南京博物院对珍贵的文物实施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文物流动医院在户外对大型石刻、建筑彩绘、大遗址等进行测绘并为保护规划设计,在小件文物方面,对陶瓷、青铜、木器纸张、纺织品等进行应急保护处理,还为多家博物馆进行了义务“巡诊”。这体现了文物工作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敬业与努力。 志愿者也是这个集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次参观最让我欣喜的不是那些叹为观止的展品,而是南京理工大学的志愿者的合影印在宣传单上。看着学姐学长们志愿服务的微笑,我感到的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和肩头的责任。毕竟,只有年轻一代自觉担起传承的重担,灿烂的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这次参观让我有了很深的感触,南京博物院虽然馆藏的文物有限,但是它们让我看到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也让我看到了身边的人为传承文化正默默地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博物馆调研报告

博物馆调研报告 如今的博物馆已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社会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并广泛的深入到现代生活中。与其他建筑不同,博物馆建筑是一种独特的

建筑形式。设计他的时候,既要考虑功能的复杂性,但更重要的是要宣扬他所呼唤的独创性,换句话说,他是一类有灵魂有主题有概念的建筑。 我们主要调研了三个博物馆,一个是博物馆,一个是去实习时参观的博物馆,还有一个就是的简牍博物馆。 博物馆所处位置独特,他紧邻拙政园还和忠王府相通,所以在建筑形式上采用中国建筑传统的风格,与拙政园、忠王府保持一致。这样一来,不仅对古建 筑起到保护和尊重的作用,使博 物馆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还提升 了博物馆自身的文化气氛。博物 馆的功能分区十分明确,被分成 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 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 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肌理都恰到好处。 博物馆的采光是设计博物馆的时候一个要重点考虑的方面。因为博物馆所展出的物品大多数都不能受的直射,而且产生的眩光也会让欣赏展品的游客 感到不适。博物馆大量的运用了自 然的,充分考虑自然采光。玻璃屋 顶与实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 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 观者提供导向。金属遮阳片在屋顶 之下被广泛使用,控制和过滤进入 展区的太线。 如果说博物馆是与环境相融与 自然相融的建筑,那么博物馆则

是独树一帜的。其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地上五层,地下二层,建筑高度29.5米。象征“天圆地方”的圆形放射与方形基座构成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天圆地方’象征着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展示了一种天地均衡之美,上下五千年时空循环升华之力。‘天圆地方’组合,创造了圆形放射与方形基座和谐交融的新颖造型,带来了特有的空间轮廓,使整栋建筑能从城市众多建筑中脱颖而出,给人以回眸历史、追寻文化的联想,引发人们对形象与技术碰撞后产生的建筑文化魅力的关注、憧憬。 博物馆部有一个非常大的圆形中庭,上部是圆形的大天窗,可以确保中庭的采光,也同样符合“天圆地方”中“天圆”这一设计概念。楼梯和扶梯分别位于中庭的两侧,展厅围绕着这个中庭布置,交通流线简单明确,游客能很轻松的并且不落下的看完每一个展馆。展厅的部流线设计的比较曲折,能较大程度的提高展厅的利用率,在空间的布置上也注意疏密的变化,展示形式也多种多样,根据展示品种类的不同,还变换着展厅的主色调,烘托不一样的气氛,时刻给人一种新鲜感。 中庭的圆形采光顶位于中庭两侧的楼梯 和博物馆不同,为了保护文物不被直射,博物馆中的展厅大部分采用的是人工照明。并且根据展出的物品不同还采用了不同的光源。例如雕塑展厅的光源偏暖,给人一种神秘感;青铜展区的光源偏冷,烘托一种庄严肃穆感;在书画展区,采用的的光源较暗,并且带有感应装置,有人在的时候才会自

中国古动物馆简介

中国古动物馆简介 Paleozoological Museum of China 发布时间:2016-07-21编辑: 中国古动物馆(英文简称PMC)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创建的,中国第一家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系统普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人类学及进化论知识的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古动物博物馆。它同时也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和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1995年12月,中国古动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按照生物的演化序列,中国古动物馆分为两馆(古脊椎动物馆和树华古人类馆)、四个展厅(古鱼形动物和古两栖动物展厅、古爬行动物和古鸟类展厅、古哺乳动物展厅、古人类与旧石器展厅),并包括东厅、贵宾厅等特展厅。依托研究所近百年收藏的20余万件标本,展出了从中精选的有代表性的藏品近千件。展品之精美、种类之齐全,堪称亚洲第一、中国之最。这里陈列着自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至距今1万年前的地层中产出的史前各门类古生物化石和旧石器标本及模型,包括无颌类和有颌类鱼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古人类化石及旧石器等,全面展现了史前动物和古人类的自然遗存及其生命演化的宏伟历程。 中国古动物馆展出的珍贵展品中包括来自非洲的特殊礼物“活化石”拉蒂迈鱼、亚洲最大的恐龙马门溪龙、被称为“中国第一龙”的许氏禄丰龙、被编入我国小学课本的古动物黄河象的骨架,以及神秘的“北京猿人”头盖骨丢失前复制的仿真模型等。最近馆内又增添了长有羽毛的恐龙、世界最早具有角质喙的古鸟类、世界首枚翼龙胚胎、中生代能吃恐龙的哺乳动物等在世界上引起轰动的珍稀标本。通过我们丰富的展品和故事,以及集科学性、互动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多种多媒体电子游戏设备,观众可以在游乐的同时全面、系统地了解史前生命演化的知识。 中国古动物馆创办的“小达尔文俱乐部”,定期组织专家科普讲座、野外考察、化石发掘、筛选和修理,以及模型制作等科普教学活动,是中小学生古生物爱好者的课外学堂。

南京市城市调查报告

南京市城市调查报告 一、南京城市发展概况: (1)南京城市概况 南京市,别称金陵、简称宁,位于长江下游沿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也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之称。南京市跨江而居,北连辽阔的江淮平原,东接长江三角洲,与镇江市、扬州市、常州市及安徽省滁州市、马鞍山市、宣州市接壤。由于南京地处我国东西水运大动脉长江与南北陆运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交汇点,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 (2)南京人口情况 截至2009年底,南京全市常住人口758.8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24.46万人,占全市人口的82%,流动人口比例较小,仅为18%,在户籍人口中,市区户籍人口541.24万人,占87%,郊县人口较少,只占13%。 江南八区在绕城公路以内的户籍人口260万人(居住范围在长江以南绕城公路合围的250平方公里的下关、鼓楼、建邺、白下、秦淮、玄武、栖霞、雨花台八区,超过南京市户籍人口的40%)。 (3)南京交通情况 目前南京共有一个国际机场(禄口国际机场);4个火车站(南京站、南京西站、南京南站(在建)、南京北站);有宁沪、宁连、宁通、宁合、宁马、宁高、宁靖盐、宁淮、宁蚌、宁常、宁杭等多条高等级公路呈放射状通往本省及周边省市;南京港是全国第一大内河港口、长江沿岸仅次于上海外高桥和苏州港的第三大集装箱港。南京地铁1号线于2005年9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南京成为内地第6个、世界上第136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地铁2号线也于2010年5月开通商业运营。目前,南京地铁有地铁1号线、地铁2号线等等共57座车站进行商业运营,总里程达到85公里。根据最新规划,到2050年南京市的轨道交通线网将

南京市博物馆展馆介绍

南京市博物馆陈列简介 南京市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是南京市市立博物馆,国家重点博物馆之一,是江苏省、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她的前身是建国初期成立的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1978年南京市博物馆正式挂牌。南京市博物馆担负着南京地区的地下遗址和古墓葬的考古发掘调查,文物的保护、藏品的征集与保管,以丰富的文物、文献资料及研究成果为基础,展示南京在中国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发展的轨迹,重点展示南京古都历史文化的成就。 南京市博物馆有十万件文物收藏,上溯远古,下迄民国,藏品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南京历史的见证。在馆藏文物中,南京人头骨化石、青釉羽人纹盘口壶、青瓷莲花尊、王、谢家族墓志、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镶金托云龙纹玉带、渔翁戏荷琥珀杯等一批文物蜚声中外,是个历史时期的文物精粹的典型代表。在藏品研究方面,已出版了《六朝风采》、《金与玉》、《南京市博物馆藏印选》、《明代冠服首饰》等,藏品介绍在《南京文物精华》、《南京文化志》、《南京文物志》、《江苏省文物志》等书中都有一定的篇幅。丰富的馆藏是博物馆业务工作的基础。南京市博物馆定位于展示古都南京历史文化上,根据馆藏文物的特点,结合历史文献,举办了《六朝风采》、《明都南京》两个展示南京古都历史文化的基本陈列,其中《六朝风采》被评为"全国首届十大精品陈列"。为更好的合理利用文物,发挥馆藏文物的优势,还举办了《民国文物》、《六朝墓志》、《古砚》、《古玩》等专题性展览,给观更多的集中观赏的机会。此外,引进国外的文物艺术品展览,展示异域优秀文化,举办了《意大利贝利尼博物馆藏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展》、《公元15-16世纪佛罗伦萨贵族服饰展》。馆藏文物多次远涉重洋,在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展出,引起各地观众的极大兴趣。馆内现有基本陈列《六朝风采》,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展示六朝文物,反映六朝文化的专题陈列,1997年获全国首届“十大精品陈列”称号。《明都南京》陈列,集中展示了南京作为明代立国都城和当时的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辉煌成就。《南京六朝建康都城遗迹探寻》展览,介绍了建康都城考古的工作成果。这些展览从不同角度凸现南京古都历史文化特色,可以领略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馆内还引进国外文化艺术展览,向南京市民介绍国外艺术与文化,进行中外文化交流。举办过《荷兰著名画家凡高画展》、《新加坡女画家王丽涵画展》,日本水墨画家鹈崎博的《中国长江江南美术展》,香港女画家黄静端的《黄静端国画展》,《台湾朗静山摄影作品展》,日本亚细亚美术交友会的《亚细亚二千年国际和平现代美术展》、《中日友好少儿书画交流展》等展览,丰富的陈列展览,向全国,向世界展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彩,展示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彩。馆藏的文物还参加在国外举办的展览,日本名古屋市建市百年活动期间,在日本名古屋举办了《南京明代王公贵族文物展览》。还参加了在美国举办的《中国天子文物展》,在日本举办的《中国古代玻璃金银器展》,在德国、瑞士、英国、丹麦举办的《中国古代人与神展览》,在香港举办的《国宝——中国历史文物精华展》,在新加坡举办的《宋元明三朝文物展》,在日本举办的《中国明清宫廷贵族妇女文化与珍宝展》。馆藏文物精品多次远涉重洋,展示华夏文化的风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