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大师 戴念慈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文献读后感室内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而进行的准备工作,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使用人群的物质与精神要求,建造的经济标准条件,运用一定的物质基础手段、美学原理和文化内涵来创造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绿色、环保、符合人的生理及心理要求,满足人们各方面生活需要的内部空间环境的设计,是空间环境设计系统中与人关系最直接、最密切和最主要的方面。
室内设计是从建筑物设计中的装饰部分演变而来的。
它是对内部环境的创造,室内设计可分为公共建筑空间和家具两大类别。
近几年来室内设计发展前景可观,买房、装修、已成为市民关心的热点、焦点,随着房地产经济的持续走旺和装饰行业的快速发展,室内设计人才需求量大,室内设计师就业前景看好,室内设计师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职业,装饰、装修行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于专业设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而被誉为“金色灰领职业”之一,由于我国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起步较晚,面对高速发展的行业,人才供应出现较大缺口。
调查显示,目前从事室内设计师职业的人员主要从艺术设计,平面设计等职业转行而来,大多数设计师并没有经过室内设计系统培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导致设计水平,装修质量等多方面问题,关于设计的投诉呈上升趋势,恰逢其时,国内房地产的和建筑装饰行业的起步和高速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城市化建设的加快,住宅业的兴旺,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大情况下,各地基础建设和房地产业生机勃勃,方兴未艾。
国内外研究综述,对室内设计含义的理解,以及它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重点来分析,许多学者都有不少具有深刻的见解,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和借鉴的观点,例如: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的灵魂,是人与环境的联系,是人类艺术与物质文明的结合。
”我国前辈建筑师戴念慈先生认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内涵的建筑空间,把空间效果作为建筑艺术目标,而界面、门窗是构成空间必要的从属部分。
新式建筑与古老文化遗产相协调承继前贤梁思成现代内容与中华传统形式相结合设计大师戴念慈【摘要】戴念慈是一位著名的现代建筑设计师,他致力于将新式建筑与古老文化遗产相融合,探索中华传统形式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之道。
本文从背景介绍、戴念慈的设计理念和研究意义开始,详细探讨了新式建筑与古老文化遗产的融合、戴念慈对现代建筑的影响、中华传统形式在他设计中的体现、代表作品分析以及成功之处。
结论指出,戴念慈是中华建筑文化传承的重要人物,他的设计理念值得今后建筑师借鉴,新式建筑与古老文化遗产的协调发展是未来建筑设计的重要方向。
通过对戴念慈的研究与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的和谐共生之道,为建筑设计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新的思想与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新式建筑、古老文化遗产、戴念慈、现代设计、中华传统形式、代表作品、建筑文化传承、设计理念、协调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戴念慈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以对现代建筑的独特理解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领悟而著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的融合中,戴念慈的作品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思考。
他的设计作品在国内外都备受关注和推崇,被誉为新式建筑与古老文化遗产相协调承继的典范之一。
在当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式建筑与古老文化遗产的协调发展成为了当今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课题。
戴念慈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为建筑界树立了一个探索和发展的典范。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为今后的建筑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1.2 戴念慈的设计理念戴念慈是一位设计大师,他的设计理念融合了现代建筑与中华传统形式,致力于在新式建筑中承袭和传承古老文化遗产。
他认为建筑不仅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在他看来,建筑应该是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的结合体,既要体现时代特色,又要尊重和传承前人的智慧和技艺。
戴念慈强调建筑的人文性和历史感,他认为建筑设计不只是为了创新,更要考虑建筑与环境、社会和文化的关系。
北京饭店不同时期建筑构成特征研究西安做网站/摘要: 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旅游市场不断拓宽,酒店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在北京上千家酒店中,北京饭店最具代表性。
本文采用文献检索,实地调研等方法,通过分析,总结了北京饭店在不同时期建筑构成特征。
主要从建筑的建造背景、建筑功能特征、建筑外观风格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出影响北京饭店不同时期建筑构成特征的主要因素。
其结果对中国酒店理论研究和酒店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北京饭店,建筑构成,装饰风格引言北京饭店位于在东长安街北侧的天安门与王府井之间。
北京饭店有四座楼宇,中楼、西楼、东楼、北楼。
分别建造在不同的时代和历史背景下。
北京饭店最早创建于1900年。
1903年,饭店迁至东长安街王府井南口,即饭店现址。
1907年,一度成为专门接待美军的高级招待所。
1949年,隶属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北京饭店,成为新中国国务活动和外事接待的重要场所,具有相当高的政治地位。
1954年和1974年,北京饭店进行了两次扩建,建起西侧楼和新东楼。
1984年,邓小平为饭店题写了“北京饭店”店名。
1998年――2001年,北京饭店进行了大规模改造,达到国际五星级酒店标准。
2006年,北京饭店被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正式确定为北京2008奥林匹克大家庭总部饭店。
如今,拥有近1000套现代化客房、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北京饭店已经发展成一座成熟的商务豪华型酒店,是重要国事活动和会议的首选场所,它在承载着酒店功能性和特殊政治身份的双重使命中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表格:4座楼宇中楼西楼东楼北楼建造时间 1917年 1949年 1974年 2002年建筑面积 15000平方米 26000平方米 89000平方米270000平方米图片展示1.北京饭店中楼建筑构成特征研究1.1背景1917年,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京饭店中楼是由法国建筑师设计的 7层建筑,即现今的B座。
1.2建筑结构功能设计结构上中楼为混合结构,上部各层虽有纵横交错的内墙,但多为空心砖墙加组合柱,首层则为大跨度的发券和穹顶,总体看起来头重脚轻,不利于抗震。
建筑大师戴念慈田仁合建101-1 学号2010645011191人物简介戴念慈(1920-1991),建筑设计大师,他是继梁思成、杨廷宝等人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代建筑师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新古典主义的代表。
戴念慈的设计作品众多,自学生时代起,他便喜爱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赖特,从最初的简单模仿,到领悟真谛,戴念慈彻底理解了“通过现代技术手段,使古老的传统重新活跃起来”的涵义,让文化传统迸发生命力。
戴念慈一生做过很多最具传统建筑特色的作品,主要作品有北京展览馆——红星高照、阙里宾舍、北京饭店西楼、北京中央党校、杭州和青岛的毛泽东别墅、斯里兰卡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等。
2主要作品简析2.1北京饭店西楼戴念慈的新设计选择与北京饭店老楼中最具特色的元素,使新老建筑仿佛连为一体正中的大门廊高达三层,五开间,布满雕饰,顶层以圆卷廊替代了旧楼顶部的圆券窗,强化了顶部的虚实对比,这些设计都使西楼显得更为典雅与庄重,与旧楼又有所区别。
西楼的西侧不远即为紫禁城,为与古老的建筑风格相呼应,设计师在屋顶采用小坡檐,两端处理成二重檐楼阁式,四角各建有一个重檐攒尖顶小亭子,体现了当时所要求的民族形式。
西楼的外墙饰面为水刷石,选用一种北京本地产的暗红色毛石,经粉碎后打到墙面上,不退色,不掉皮,既具有石头的质感,而又比花岗石便宜很多。
暗红色的石质墙面与故宫的红墙相协调,庄重而又内敛。
戴念慈选择了北京饭店老楼中最具特色的元素,如圆拱大窗、凸窗、铁花栏杆阳台等,加以搭配重组,运用于新楼设计,同时将檐口、窗洞上下线等与老楼找齐,使新老建筑仿佛连为一体,外观协调。
同时,他强调西楼的对称感和体量感。
西楼的设计也有不足之处,如门厅与宴会厅之间缺乏过度。
客人进门后,来不及脱衣帽即达正厅,宾主仓促相遇,显得有些窘促,周恩来总理曾为此提出批评。
试想当时戴念慈仅30岁出头,或许根本没有亲历过重大的外交场面,不了解礼仪程式。
实践出真知,这对大师也是适用的。
2024年去辽沈战役纪念馆心得样本某月某日,我与同学怀着沉痛的心情,共同探访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该馆始建于某年,并于次年某月由叶剑英将军亲笔题写馆名。
新馆的落成典礼于某年某月某日盛大举行,随后正式对外开放,其位置选定于锦州火车站东侧铁路桥之北。
自开馆以来,历经数十载春秋,于某年底闭馆进行改陈改造工程,该工程于次年某月某日圆满竣工,纪念馆再次对外开放。
辽沈战役纪念馆占地面积广阔,达____万平方米,园内景致优美,松柏苍翠,绿草如茵,营造出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氛围。
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巧妙地将大门、纪念塔、主体展馆等建筑紧密相连,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仿佛穿越时空,重温那段历史。
纪念馆内,包括纪念馆、纪念塔、烈士纪念碑、雕像碑、书法碑、大型组雕、胜利之门等在内的众多纪念性建筑,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且具有深刻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它们在松柏的映衬下更显庄严。
纪念馆由南园、中园和北园三大部分构成,三园之间通过巧妙的提升式广场设计相连,既保证了城市交通的顺畅,又方便了游客的游览。
北园作为纪念馆的主体部分,其大馆建筑面积达到____平方米。
中园则主要由战士纪念塔、烈士纪念碑及纪念广场组成,广场两侧矗立着两组大型组雕,分别展现了辽沈战役的壮阔场景和人民支前的伟大壮举。
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着在东北解放战争三年中为国家和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____万余名烈士的姓名,令人肃然起敬。
从南大门步入园区,沿着中轴线向北行进,沿途可依次欣赏到胜利之门、提升广场、胜利广场、辽沈战役纪念塔、纪念广场、辽沈战役纪念馆展厅以及中国首座全景画馆等景观。
这些纪念性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中轴线上,通过____级台阶相连,寓意着辽沈战役历经____个昼夜的艰苦奋战,最终取得辉煌胜利。
游客在攀登台阶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更能在心灵深处受到深刻的触动与洗礼。
在参观过程中,我被讲解员清晰而深情的讲解所深深吸引,仿佛被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思考和借鉴的观点,例如: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室内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
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的灵魂,是人“”与环境的联系,是人类艺术与物质文明的结合。
我国前辈建筑师戴”念慈先生认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内涵的建筑空间,把空“间效果作为建筑艺术追求的目标,而界面、门窗是构成空间必要的从属部分。
从属部分是构成空间的物质基础,并对内涵空间使用的观感起决定性作用,然而毕竟是从属部分。
至于外形只是构成内涵空间的必然结果。
建筑大师普拉特纳()则认为室内设W.Platner”计比设计包容这些内部空间的建筑物要困难得多,这是因为在室”“内你必须更多地同人打交道,研究人们的心理因素,以及如何能使“他们感到舒适、兴奋。
经验证明,这比同结构、建筑体系打交道要费心得多,也要求有更加专门的训练。
美国前室内设计师协会主席”亚当()指出室内设计涉及的工作比单纯的装饰广泛得多,“G.Adam 他们关心的范围已扩展到生活的每一方面,例如:住宅、办公、旅馆、餐厅的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无障碍设计,编制防火规范和节能指标,提高医院、图书馆、学校和其它公共设施的使用率。
总之一句话,给予各种处在室内环境中的人以舒适和安全。
白俄罗斯”建筑师巴诺玛列娃()认为,室内设计是设计Ponomaleva·E·E具有视觉限定的人工环境,以满足生理和精神上的要求,保障生活、“生产活动的需求,室内设计也是功能、空间形体、工程技术和艺“”术的相互依存和紧密结合。
室内装饰、装修和设计室内装饰或装潢、”室内装修、室内设计,是几个通常为人们所认同的,但内在含义实化和补充;更是对空间环境重新定义和再创造。
主要是以建筑内部空间(或其他空间内部)为主,为满足一定的实际功能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造价成本的限定及控制;视觉审美及主题意图的表达;以及视觉感受,听觉、触觉等的要求)及实现设想而进行的计划准备工作。
从物质性的建筑本身看,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分别维护和表现了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建筑设计极力追求的是空间的外延性,室内设计力求展示空间的内敛性。
新式建筑与古老文化遗产相协调承继前贤梁思成现代内容与中华传统形式相结合设计大师戴念慈【摘要】戴念慈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他在新式建筑与古老文化遗产之间做出了探索和实践。
通过融合现代内容与中华传统形式,他提出了独特的设计理念,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推动建筑创新。
他的设计作品以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注重人文关怀和环境保护而闻名,对文化遗产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戴念慈所展现出的跨越时空的设计思想和实践精神为建筑界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通过他的努力和成就,新式建筑与古老文化遗产得以和谐相融,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
【关键词】建筑设计、戴念慈、新式建筑、古老文化遗产、现代内容、中华传统形式、设计理念、保护传统文化、建筑创新、设计作品特点、文化遗产保护、影响、良好榜样。
1. 引言1.1 戴念慈对新式建筑与古老文化遗产的探索意义戴念慈是一位具有独特眼光和才华的建筑设计大师,他对新式建筑与古老文化遗产的探索意义深远而重要。
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传统文化遗产和现代建筑之间的关系显得愈发紧密和重要。
戴念慈以他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将新式建筑与古老文化遗产相协调承袭,成为建筑设计领域的一面旗帜。
戴念慈的探索意义体现在他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现代内容的创新融合上。
他通过对古老文化遗产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将传统中华传统形式与现代建筑内容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设计作品。
这种融合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激发了建筑创新的无限可能性。
戴念慈的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更在推动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和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 正文2.1 戴念慈对建筑设计的贡献戴念慈的设计作品充分体现了他对建筑设计的独特见解和深厚造诣。
他注重将现代的建筑理念与传统的文化元素相结合,在设计中融入了中华传统的形式和意境。
他的建筑作品不仅具有现代感,更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气质。
近代南京执业建筑师汇总2011年10月1.陈穆生卒:1910~?籍贯:江苏江宁(今江苏南京)教育背景: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毕业,1938.1经历:毕业后即去延安.1949年任上海金融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主任?)注:承刘光华教授告知陈的籍贯及经历。
另据费麟《怀念妈妈,温故知新》一文(《建筑学报》,2004年8期),张玉采在中央大学入选校篮球队,“当时领队是陈穆(解放后曾任人民银行行长),曾带队去上海参加江南八大校的比赛。
”2.陈登鳌生卒:1916~1999.10.27籍贯:江苏无锡教育背景:(上海)私立沪江大学商学院建筑系毕业,1937经历:(上海)大地建筑师事务所从业人员(1941),南京分公司建筑师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正工程师3.陈均沛(Chan,G.P.)生卒:?~?籍贯:广东台山教育背景:(北京)清华学校津贴生(美)密歇根大学肄业(美)纽约工程大学(New York Engineering College)毕业(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经历:1929.3.16~南京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技士1929.10经李锦沛、赵深介绍加入中国建筑师学会南京铁道部建筑课作品:——中山陵永慕庐(1929,新金记康号营造厂)4.陈裕华(字蕴辉,Chen Yu-hwa)生卒:1902~?籍贯:浙江鄞县教育背景:(南京)金陵大学理科毕业,1924年夏(美)伊利诺伊大学建筑系毕业,1928.6(美)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硕士,1931.6经历:Stone &Webster Engineering Co.,Boston,MA.设计人(2年)1931~(南京)陈明记营造厂工程师(2年)1933年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教师1933.10实业部建筑科技师登记中国工程师学会正会员(机械,1934)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1937,1年)中国工程师学会(土木,1937)(上海)私立之江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自营(南京)陈裕华建筑师事务所(从业人员:何立蒸)1953~1960南京工学院建筑工程系教授注:陈明记营造厂1897娘创办于南京,是南京本地最早的一家营造厂。
中国现代建筑大师戴念慈——中国美术馆
戴念慈(1920~1991),锡山区东港镇陈墅村人。
建筑大师,1991年当选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历任中央建筑工程设计院主任工程师和总建筑师、国家城
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理长等职,第四至六届全国人大代
表。
戴念慈从小聪明好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苏州中学。
1938年考入中央大学
(重庆)建筑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两年后,他进入兴业建筑事务所工作。
抗战胜利后,他又随事务所来到上海。
当时上海当局为纪念抗战胜利准备在外滩与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交汇处建造一座“胜利门”,并为此举办一个设计方案大赛。
戴念慈也参加了这一大赛。
在应征的众多方案中,大都采用了中国牌楼式或国外凯旋门式,而戴念慈的设计方案则与众不同,以树立在马路两旁的一对展翅欲飞的大雕雕像,既象征中国抗战的胜利和预示着中国的腾飞,又避免了“门”给车辆交通带来的不便,构思独特,富有新意,一鸣惊人,夺得桂冠。
戴念慈从此在建筑界崭露头角,脱颖而出。
新中国成立后,经梁思成推荐,戴念慈被调到北京,担任中央直属机关修建办事处设计室主任。
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设计室承担了数十项工程设计任务,例如中直机关礼堂、保育院、育英学校、香山双清别墅、中南海菊香书屋等,这众多工程大都由他负责设计、审定。
建国初期,朱德同志在审阅育英学校的设计方案时提出“设计要从新中国的国情出发,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
”戴念慈根据这一建设方针,提出了“适用、经济、美观”的主张,上报中央办公厅。
到1955年初,建工部明确“适用、经济、美观”正式定为全国性民用建筑的指导方针,在中国建筑设计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1953年5月,戴念慈担任中央建筑工程设计院主任工程师和总建筑师。
1955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1982年起,他担任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副部长、部党组成员,是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8年,他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仍担任建设部特邀顾问、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等职。
1991年11月12日,建筑大师戴念慈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71岁。
戴念慈设计的中国美术馆,是国庆十周年的十大建筑之一。
该馆位于繁华的珠市大街和王府井大街交叉口的西北角。
考虑到美术馆是我国最高的艺术殿堂,不仅要举行各种大中型的美术展览,而且要珍藏大批精美的书画作品。
戴念慈凭着对设计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他的聪明才智,日夜加班加点,呕心沥血,设计方案终于得到周总理的赞赏而通过。
该馆建成后,受到建筑界和公众的普遍赞扬,美术界人士评论“雍容华贵而不矫饰,重檐碟瓦而不繁复,庄严巍峨而不凌人,宛如一座具有深刻东方文化内涵的巨大雕塑,使美术馆成为第一陈列品”。
中国美术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国近现代艺术家作品为重点的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
而且其主体建筑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建筑理念于一身,融合了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样式和时代气息,以中国特有的多重飞檐、长廊环绕的建筑形貌和园林式的建筑环境而成为北京城一座标志性的建筑。
也被看作一件可以永久展示的建筑艺术作品。
主体大楼为仿古阁楼式,模版是敦煌莫高窟主楼建筑,黄色琉璃瓦大屋顶,四周廊榭围绕,具有鲜明的民族建筑风格。
主楼建筑面积22379 平方米
建筑风格和外观(4张),一至五层楼共有20 个展览厅,展览总面积7000平方米,展线总长2110米,其中一层9个展厅,一层、二层夹层有3个小型展厅,展览面积总和达4305平方米,展线长1400米;二层5个展厅,展览面积总和1500平方米,展线长429米;三层3个展厅,展览面积总和863平方米,展线长235米。
1995 年新建现代化藏品库,面积4100 平方米。
建馆40多年来,中国美术馆已举办数千场具有影响的各类美术展览及国内外著名艺术家作品展览。
在中国美术馆中,新建的一个画库是地下三层的,由中心主楼,加上侧厅和四个角厅,还有一个半圆厅组成五个部分。
开始设计时,戴念慈先生在整体的环境布置上,运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结合了敦煌莫高窟密檐建筑的特征,在东、西、南三面都做了空廊,空廊和主体建筑之间有竹林。
中国美术馆正在为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继承优秀的民族艺术传统与丰硕成果,积极引入国外优秀美术成果,向公众开放一个高层次高水平的审美领域,向世界呈现一个辉煌的文化艺术殿堂的远大目标,而履行着收藏、陈列、研究、展览、教育、对外交流的职能,正在以开放的胸怀、坚实的步伐,与时俱进,奔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