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知识讲座共24页
- 格式:ppt
- 大小:4.33 MB
- 文档页数:20
引言:概述:如今,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法律知识已经成为每个人必备的知识之一。
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主动了解并运用法律知识。
因此,举办大学生法律知识讲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正文内容:一、大学生法律知识的重要性1. 学习法律知识有助于培养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2. 法律知识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有效途径;3. 大学生身处社会生活和法律运行的重要角色;4. 法律知识对提高个人素质和创造力有积极作用;5. 法律知识是未来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二、讲座的意义1. 宣传法治理念和法律意识,培养健康的法律文化氛围;2. 提供专业的法律知识,解答大学生疑问,帮助他们解决法律问题;3. 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权益和义务,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 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尊重法律的行为习惯;5. 为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三、内容设置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a. 法律的定义和特征b. 法律的主要原则c. 法律的分类和层级2. 大学生常见法律问题a. 饮酒和吸烟的法律问题b. 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c. 网购和消费维权问题d. 家庭暴力和性骚扰的法律对策e. 合同签订和违约纠纷解决3. 大学生的权益和义务a. 教育权益和学术纪律b. 劳动权益和实习就业问题c. 健康权益和医疗纠纷解决d. 婚姻权益和家庭纠纷处理4. 法律援助和维权渠道a. 法律援助的基本情况和申请流程b. 诉讼程序和法律代理问题c. 维权渠道和机构的介绍和运作方式5. 法治国家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a. 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和条件b.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原则和目标c. 法律从业者的角色和使命四、讲座的推广与总结1. 推广渠道和方式a. 学校内部推广:宣传校内公告、校园广播、班级活动等;b. 社会媒体推广:微信、微博、QQ群等;c. 学校与社会合作:邀请法律实务人员、法学专家等参与讲座活动;d. 传统宣传:海报、宣传册、宣传视频等方式。
大学生实用法律知识讲座课件 (一)
近年来,越来越多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但是在参与过程中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等问题。
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及法律知识水平,大学生实用法律知识讲座越来越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大学生实用法律知识讲座课件。
一、讲座内容
大学生实用法律知识讲座课件主要包含法律常识、法制宣传、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读者易懂、条理清晰的课件内容,让大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对法律问题的认知和思考水平,避免因为法律问题而产生的违法行为。
二、讲座形式
大学生实用法律知识讲座课件的形式有多种,如PPT、PDF、Word等。
通过在线或离线方式进行,非常方便和灵活。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大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到许多法律领域的知识,更好的处理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与法律相关的问题。
三、讲座效果
大学生实用法律知识讲座课件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加详细地了解法律知识和法治建设。
同时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总之,大学生实用法律知识讲座课件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非常重要。
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
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法律法规,提高他们自我保护能力,更好地
适应现代社会的法治要求。
对于大学生们而言,学习法律知识是学习
和遵守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保障自身安全和权益的必要方式。
因此,在这个法治建设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深入了解法律知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挑战。
目录一、为什么要学法?二、法律基础知识三、宪法四、民法五、刑法六、劳动法法律知识讲义一、为什么要学法?案例一:李某和王某是一对好朋友,2005年3月李某购买房屋时借王某5000元人民币,到2008年3月仍未归还。
在此期间,王某始终未向李某索要。
随后,王某找李某所要借款,李某不给。
无奈王某向法院提起诉讼。
在庭审过程中,法院宣判驳回原告起诉。
原因是什么?依据《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权利的制度。
案例二:张三乘坐王某的出租车,不慎将装有2万元现金的皮包遗落于车内后张三多方查找到王某,王某承认拣到皮包及钱款,但以拣拾为由,据不归还。
依据刑法270条规定,控告王某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二、法律基础知识(一)什么是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用以调整社会关系,并有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二)法的特征1、社会性:法律首先是一种社会规则,如刑法学是研究犯罪学等,民法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财产与人之间的关系。
对于法律理论现象中的是与非、对与错,可以用如公平、诚信等社会生活经验来作为判断标准,只有符合社会生活经验的理论才可能是正确的。
2、强制力的保障:国家强制力3、作用:调整社会关系民事关系(所有权关系、买卖关系、继承关系);刑事关系(犯罪分子与国家的关系);行政关系(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的关系);诉讼关系(原告、被告、法院的关系)。
4、目的性:法律是人制定的,既然是人制定的,就一定有目的。
我国各个法律开篇都讲“根据什么什么制定本法”,这就是它的立法目的。
如《合同法》第1条“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案例分析:女大学生精神损害赔偿案5、正义性:法律规则因为有正义性才能区分于技术规则,同时法律也就有了良法、恶法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