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比特币分叉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比特币三大风险比特币是一种虚拟货币,自2022年问世以来,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投资品种。
然而,与其他投资一样,比特币也面临着一些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比特币的三大风险,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一、价格波动风险比特币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是投资者面临的首要风险之一。
由于比特币市场的相对较小规模和缺乏监管,价格波动往往较为剧烈。
投资者可能会遭受巨额损失,如果价格下跌,或者错过了卖出时机,如果价格上涨。
应对策略:1.风险管理:投资者应该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包括设定止损位和目标盈利位,以便在市场波动时及时止损或者获利。
2.分散投资: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可以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资产类别,以降低比特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3.了解市场:投资者应该及时了解比特币市场的最新动态和相关新闻,以便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二、安全性风险比特币的安全性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网络攻击:比特币交易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因此存在网络攻击的风险。
黑客可能会入侵比特币交易平台或者个人钱包,导致比特币被盗或者交易记录被篡改。
应对策略:1.选择可靠的交易平台:投资者应该选择有良好声誉和高安全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2.使用冷钱包:冷钱包是一种离线存储比特币的方式,可以有效防止黑客攻击。
投资者可以将大部份比特币存储在冷钱包中,只在需要时将少量比特币转移到在线钱包进行交易。
2.技术风险:比特币的技术基础是区块链技术,尽管区块链技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仍存在一些潜在的技术风险。
例如,比特币网络可能面临分叉风险,导致比特币的价值下降。
应对策略:1.了解技术:投资者应该了解比特币的基本技术原理和区块链技术的运作方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评估技术风险。
2.关注社区动态:比特币社区中的技术专家和开辟者通常会及时发布关于技术风险的警告和建议,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这些动态。
三、法律监管风险比特币作为一种新兴的虚拟货币,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法律监管仍不完善。
“分叉”这个词,在数字货币领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名词,比特币就有很多的分叉币,而BCH就是其中最为出名的那个,不仅诞生的时候闹得满城风雨,在2018年底还整出来了一场算力大战,搞得整个数字货币市场大跌。
而本月,数字货币排名第二的以太坊也将要进行一场“君士坦丁堡分叉”。
所以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解一下,分叉是怎么回事?分叉和升级又有什么区别?分叉的由来首先我先来解释一下,分叉是怎么来的。
“分叉”这个概念,最早来自于比特币。
我们都知道比特币的交易都是基于比特币区块链网络,在这个网络上,每隔10分钟就会产生一个新的区块,而区块容量的大小则会对交易的效率产生限制,如果交易量过大,就会造成比特币网络的拥堵。
而早期比特币区块的容量只有1M,所能容纳的交易数量大概也就5-7笔。
在2017年之前,由于币圈用户数量还不多,交易的效率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在2017年之后,随着比特币的价格高涨,涌进来的用户也越来越多,渐渐比特币网络经常会有拥堵现象的发生,至此比特币的扩容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面对这个问题,比特币社区出现了分歧。
以Core为首的比特币原开发团队认为,比特币是一种价值储存品的电子黄金,一旦扩容会破坏其核心的东西。
而以吴忌寒为首的矿工团队则认为,比特币未来应该是一种可快速流通的货币,需要对其进行扩容以解决交易拥堵问题。
因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任何个人和机构都无法决定比特币系统该如何去“扩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大家的意见产生了分歧,谁也不愿意退让,于是,大家一拍两散,各走各的路,比特币这条链便分裂成了BTC和BCH两条链,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所谓的“分叉”。
“硬分叉”和“软分叉”那分叉的具体定义又是指什么呢?实际上,对于区块链来讲,分叉就是区块链协议的改变。
分叉是区块链升级的一种,来弥补之前系统存在的一些不足。
举个例子,我们现在使用的一些APP也好,安卓系统、苹果系统也好,这些都会进行周期性的升级,只不过这些升级都是具备中心化特点的,所以如何升级由开发团队自主决定。
第1篇一、引言比特币作为全球首个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自2009年诞生以来,以其独特的区块链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然而,比特币的分叉问题一直困扰着市场参与者。
所谓比特币分叉,指的是比特币区块链在某一时刻发生分裂,产生两个或多个并行区块链的过程。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比特币分叉的法律后果。
二、比特币分叉的类型1. 硬分叉(Hard Fork)硬分叉是指比特币区块链在某一时刻发生分裂,产生两个或多个并行区块链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的比特币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将无法与新的区块链网络进行交互。
硬分叉通常是由于以下原因:(1)技术升级:为了解决某些技术问题,如提高交易速度、增加交易容量等,比特币开发者可能会对区块链进行升级,导致硬分叉。
(2)共识机制变更:比特币的共识机制可能因为某些原因需要进行调整,如改变挖矿奖励机制、调整区块大小等。
2. 软分叉(Soft Fork)软分叉是指比特币区块链在某一时刻发生分裂,产生两个或多个并行区块链的过程。
与硬分叉不同的是,软分叉产生的并行区块链仍然可以与原有区块链进行交互。
软分叉通常是由于以下原因:(1)提高交易安全性:通过软分叉,可以增加比特币交易的安全性,降低交易风险。
(2)优化用户体验:软分叉可以优化比特币的用户体验,提高交易速度、降低交易成本等。
三、比特币分叉的法律后果1. 合同效力问题比特币分叉可能导致合同效力问题。
在分叉发生前,交易双方可能已经达成共识,将比特币作为支付手段。
然而,分叉后,比特币的价值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合同履行困难。
以下是具体分析:(1)硬分叉:硬分叉导致原有比特币区块链网络中的比特币无法在新的区块链网络中使用,交易双方可能面临合同无法履行的风险。
(2)软分叉:软分叉产生的并行区块链可以与原有区块链进行交互,合同效力相对稳定。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关注分叉对交易双方权益的影响。
2. 挖矿收益权问题比特币分叉可能导致挖矿收益权问题。
在分叉发生前,挖矿者通过挖矿获得的比特币属于其个人财产。
比特币现金BCH网络硬分叉协议升级技术解析根据bitcoincash网站提供的信息显示,比特币现金(BCH)网络将于UNIX 时间戳1542300000进行一次硬分叉协议升级,而使用BCH网络的企业和个人,都应该检查自己运行的软件,以确保自己的软件与这次升级相兼容。
截至目前,已实现兼容的客户端包括Bitcoin ABC 0.18.2、Bitcoin Unlimited Cash Edition 1.5.0.0,而即将实现兼容的客户端还有bcoin-bcash 1.1.0。
(如果用户因不熟悉或其他原因,也可以将自己的资产存放于支持这次硬分叉升级的可靠交易所,截至目前,已明确支持这次升级的交易所包括币安、火币、coinbase、Poloniex 等。
当然,如果读者对自己的技术的很有信心,自行操作会是更好的一种选择,因为如果万一出现了链分裂的情况,你就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到分叉币。
)以下为这次硬分叉协议升级的具体说明:当最近11个区块(MTP-11)的时间中位数[1]大于或等于UNIX时间戳1542300000(译者注:北京时间2018年11月16 日0:40:0)时,比特币现金(BCH)将根据此规范执行网络共识规则升级。
而从下一个区块开始,这些共识规则的更改将会生效:删除拓扑交易排序限制,并强制执行规范交易排序;启用OP_CHECKDATASIG和OP_CHECKDATASIGVERIFY操作码;实施最小交易大小规则;为scriptSig(脚本签名)强制执行“push only”规则;实施“清理堆栈”规则;以下部分不是共识方面的更改,而是对比特币现金(BCH)实施的推荐更改:对于未来升级的自动重放攻击保护;规范交易排序除了coinbase交易之外,区块内的交易必须按交易id的数字升序排序,它们会被解释为256位的小端整数(little endian integers)。
coinbase交易必须是一个区块当中的第一笔交易。
了有加了密的汇款详情,还有 Owner0 的数字签名(Signature)。
Owner1 拿到汇款时,为了验证这笔汇款的确来自 Owner0,他可以用 Owner0 的公钥,来验证汇款单中 Owner0 的数字签名。
3. Owner0 发出汇款单时,汇款单不仅仅投递到 Owner1,而且还要广而告之,任何人只要愿意参与 BitCoin 审计,都可以收到全球所有人发出的所有汇款单。
4. 沿用 1、2、3 的原理,Owner1 给 Owner2 汇款,然后 Owner2 给 Owner3 汇款。
BitCoin 通过Hash 机制,把涉及同一枚 BitCoin 的所有汇款交易(Tranaction)串连起来,目的是为了追查重复付款(double spending)的欺诈行为。
【2】支付(payment)当付款人(payer)向收款人(payee)发出汇款交易(transaction)后,支付过程(payment)并没有完成。
直到收款人签收了汇款以后,支付过程才正式结束。
在收款人接受汇款以前,他必须确认汇款人没有重复付款(double spending)。
这就类似于我们接受纸币前,最好验证一下纸币是不是假钞一样。
BitCoin 验证重复付款的办法,是靠群众检举。
当收款人收到汇款时,他把汇款单广而告之。
审计站点收到广而告之的汇款单时,会检查汇款单中涉及的 BitCoin,是否出现在其它汇款单中,是否被重复付款。
如果出现这种重复付款,审计站点会检举,并通知收款人拒绝签收汇款。
BitCoin 保证重复付款的行为,能够被检举,但是不能保证能够被当场抓获。
[2] 假设了一个场景,1. 骗子开设了两个账号,A 和 B。
他先把一枚 BitCoin 由账号 A 汇款到账号 B,账号 B 立刻签收。
账户 B 签收汇款前,没有把汇款单广而告之。
2. 然后骗子去 C 的网店买东西,他把同一枚 BitCoin 由账号 A 汇款到账号 C。
比特币基础知识介绍目录一、比特币简介 (2)1. 什么是比特币 (3)2. 比特币的起源与发展 (4)二、比特币技术基础 (5)1. 区块链技术 (6)1.1 区块链基本原理 (7)1.2 区块链的特点与优势 (9)1.3 区块链的类型 (9)2. 加密技术 (11)2.1 加密算法简介 (12)2.2 加密技术在比特币中的应用 (13)三、比特币的创建与获取 (14)1. 比特币的创建过程 (16)1.1 挖矿概念及原理 (17)1.2 挖矿的硬件设备与软件 (18)1.3 挖矿的收益与成本分析 (18)2. 比特币的获取途径 (20)2.1 通过挖矿获取比特币 (21)2.2 通过交易所购买比特币 (22)四、比特币的交易与使用 (23)1. 比特币的交易流程 (25)1.1 钱包的创建与管理 (26)1.2 交易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28)1.3 交易的安全性保障措施 (29)2. 比特币的使用场景及价值体现 (30)一、比特币简介比特币(Bitcoin)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它于2009年由一个化名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或团队发明,并通过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白皮书首次亮相。
比特币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创建一种不受中央银行、政府或其他机构控制的货币,它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去中心化、安全和透明的交易。
比特币基于一种名为区块链(blockchain)的分布式账本技术,该技术以连续的区块存储数据并通过加密算法确保安全性。
每个区块包含一定数量的交易记录,并与前一个区块相连,形成一个不断增长的链条。
由于区块链的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比特币交易可以在不依赖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验证和记录。
去中心化:没有中央权威机构管理比特币网络,而是由全球范围内的节点共同维护。
有限供应:比特币的总量是有限的,最多只能存在2100万枚,这使得其具有抗通胀能力。
匿名性:虽然所有交易都记录在区块链上,但是交易双方的身份信息并不是必须公开的。
比炎炎夏日更火热的,是全球的数字资产市场。
在过去的两周里,比特币的演变和全球监管频繁的动作,深刻地影响着数字资产未来的发展方向。
现在还能投吗?数字资产还属于小众的实验性产品,未来充满众多的不确定性,不是普通大众投资的选择。
从稳健的投资角度看,笔者并不建议一般投资人投资。
即使是能够承受较大风险的投资人,也必须在详细了解数字资产及其风险后,谨慎地将其作为另类资产小额度投资。
如果投资数字资产赌的是未来,那“小赌怡情”是给投资者最中肯的建议。
暴涨、闪崩、分叉,风波不断的比特币正面临监管文/蔡凯龙史上首次分叉在动物世界里,蚂蚁巢的对外扩张,靠的是新蚁后离开蚁巢建造自己的独立王国。
而数字货币王国里,比特币史上首次分叉出来的新币种,正犹如新蚁后一样自立门户,开始了独立发展的历程。
2017年8月1日北京时间21点16分,全球币圈都屏息凝神注视着屏幕里比特币交易链中的第478558区块。
因为在这个特殊的区块上,比特币将正式分叉,诞生另一个新的数字货币:比特币现金(Bitcoin Cash),而原来大家所熟悉的比特币(Bitcoin)继续运行。
分叉造成需求和算力的分散,体现在比特币价格的波动上。
根据OKCoin的实时报价,比特币价格从最高点19850元快速降至最低价格17750元,下跌幅度达10%。
比特币分叉后的新旧链上的区块为什么要分叉分叉是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加密货币的术语。
由于区块链是以每个区块首尾相连串成一条链,当在某个特定区块上衍生新链和旧链,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之为分叉(Fork)。
它意味着从原来数字货币中,分裂出新的数字货币。
比特币分叉,技术上主要是为了提高其的容量和带宽。
比特币现金的每个区块拥有8M的存储空间,容量足足提升了8倍,这有助于解决目前比特币因为容量小而出现交易瓶颈的问题。
而分叉的原因还在于对数字资产的需求呈爆发式的增长。
作为数字资产的领头羊,比特币从年初的7000元单价飙升到最新的19000元,今年的涨幅达到惊人的170%。
区块分叉原理今天来聊聊区块分叉原理,这事儿可有点意思呢。
我先给大家举个生活里的例子哈。
就说一群人在玩一个巨大的、特别复杂的拼图游戏。
这个拼图可是独一无二的,大家都按照特定的规则去拼。
原本大家都遵循着同样的规则拼得好好的,这就好比区块链里的各个节点都遵循一样的规则在记账呢。
但是呢,突然有那么几个人,他们觉得按照另外一种规则来拼,可以让拼图更快地完成,或者他们觉得自己的规则更合理。
这时候就出现了分歧,就像在区块链里,某些节点由于网络延迟、算法改进或者恶意攻击等原因,按照和别的节点不同的规则产生了新的区块,这个时候就分叉了。
比如说,一个是大家普遍认可的主路(主链,也就是大多数节点遵循规则所形成的链),那新出现的不符合主路规则的那些就像是岔路(分叉链)。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这种分叉到底好不好呢?从一个角度看,有时候就像创新路上的尝试。
比如说新技术出现想让拼图更优化,但是不确定是否可行,那就先按照新的规则走一走,看看能不能走通。
如果这个岔路走得通,而且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那可能就会取代之前的主路,就像新的区块链分叉最后成为主流链一样。
不过我得承认,我一开始也不明白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分叉这种看起来有点混乱的情况。
后来我学习发现,其实是复杂的网络环境、各种各样的节点利益以及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正常现象。
从技术角度说,一个区块是对一定时间内的交易信息等数据进行打包。
一旦有不同的打包方式或者顺序被某些节点认可,那就容易形成分叉。
在比特币这类加密货币中就有实际的体现。
比特币出现过一些分叉,一部分人选择继续沿用原来的比特币规则(BTC),而另一部分人觉得可以改变一些参数来优化,就产生了像比特币现金(BCH)这样的分叉币。
大家的对加密货币的发展方向的理解不同,就像玩拼图游戏的人们想法不一样。
有意思的是,分叉也不是毫无限制地乱分。
就好比在整个拼图游戏里,其实还是有一些大的框架限制着不同规则的出现。
在区块链里,整个社区也有一定的协议和规范,如果分叉违反了基本的原则像安全性、去中心化等,那是不会被认可的。
一文读懂比特币分叉
如果最近密切关注比特币,也许注意到了关于“分叉”的话题很流行。
与区块链不同,分叉是不同参与者在确定通用规则时发生的技术事件。
根本上说,分叉是区块链分裂成两个路径,要么是关于网络的交易历史,要么是使交易成立的新规则。
因此使用区块链的人必须二选一。
然而分叉类型很多,而关于分叉的科学研究却很新。
目前我们知道一些分叉可以自行解决,但社区极度分歧引起的其他分叉会使网络永久分裂,造成两个区块链历史和两种独立的货币。
因此对分叉类型、激活原因和潜在风险的理解并不清晰。
为了进行阐述,我们简单总结了不同分叉的运行原理。
基础知识开始分类前,有必要知道比特币分叉已经有序的开始了。
分叉是分布式共识的副产物,只要两个矿工几乎同时发现区块就会发生分叉。
当后续区块添加到其中一个区块,这种不确定性就会消失;使这个链最长,另一个区块则被网络“孤立”或“抛弃”。
当开发者想修改决定交易是否成立的软件规则,也可以自愿对网络进行分叉。
当一个区块包含无效交易,该区块将被网络忽略,发现这个区块的矿工就会失去区块奖励。
因此通常矿工只想挖到有效区块,并加入最长的链。
以下是一些常见分叉及特征。
硬分叉硬分叉是软件升级,将不兼容旧软件的新规则引入网络。
你可以将它看作规则的延伸(使区块大小为2MB,而不是1MB的新规则将需要硬分叉)。
分叉后,继续运行旧版软件的节点将发现新交易是无效的。
因此为了切换到新链继续挖有效区块,所有网络节点必须升级为新规则。
当出现某种政治僵局,社区部分人坚持旧规则,就会出现问题。
旧链的哈希率、网络算力将变得不合时宜。
重要的是,旧链的数据和规则仍被看作具备价值,矿工当然希望继续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