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ri网在产品拆卸序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04.03 KB
- 文档页数:3
基于petri网的流程挖掘算法设计与应用Petri网是一种图形化建模工具,常用于描述并发系统的行为和状态转换。
它由一组处所(Places)和变迁(Transitions)以及连接它们的有向弧线(Arcs)组成。
每个处所可以包含一定数量的标记(Tokens),而变迁则负责控制标记在处所间的流动。
基于Petri网的流程挖掘算法旨在从已有的执行日志数据中自动提取出适应实际业务过程的模型,并可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工业生产、软件开发和医疗领域等。
Flow mining algorithms based on Petri nets involve several key steps. The first step typically involves preprocessing of the log data. This may include trimming irrelevant data, removing duplicate entries, and identifying and transforming specific event types to make them moresuitable for analysis.基于Petri网的流程挖掘算法通常需要经过几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通常涉及对日志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可能包括去除无关数据、删除重复条目,以及识别和转换特定事件类型,使其更适合分析。
Once the data is preprocessed, the next step is toconstruct a Petri net representation of the log. This involves mapping the events in the log to transitions in the Petri net and creating places to represent various states or conditions within the process. The structure of the Petri net can be automatically derived from the log data or predefined based on domain knowledge.日志数据预处理完毕后,下一步是构建日志的Petri网表示。
基于petri网的流程挖掘算法设计与应用Petri nets are a powerful mathematical modeling tool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including workflow management and process mining. 基于Petri网的流程挖掘算法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建模工具,在工作流管理和流程挖掘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They provide a graphical way to represent and analyze complex systems, allowing for a visual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components. 它们提供了一种图形化的方式来表示和分析复杂系统,可以直观地理解不同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With the increasing volume of data being generated in modern business environments, there is a growing need for efficient algorithms to extract valuable insights from these data. 随着现代商业环境中产生的数据量不断增加,人们对能够从这些数据中提取有价值见解的高效算法的需求也在提高。
Process mining is a field that aims to extract knowledge from event logs recorded by information systems to discover, monitor, and improve processes. 流程挖掘是一个旨在从信息系统记录的事件日志中提取知识,以发现、监控和改进流程的领域。
收稿日期:2002210222 作者简介:马 麟(1974-),男,黑龙江大庆人,博士生,lightcloud560@.Petri 网在维修工作分析中的应用研究马 麟 吕 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系统工程系,北京100083) 摘 要:分析了当前维修工作分析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在论述了Petri 网技术优点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层次化的时间2着色Petri 网技术来建立维修工作描述模型.探讨了Petri 网描述逻辑条件与时序关系的方法,并给出了维修工作建模的程序.通过一个实例研究说明了Petri 网技术在确定保障资源工作中的应用.关 键 词:维修;数学模型;维修工作分析;Petri 网;保障性分析中图分类号:T B 114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5965(2004)0320249205Re 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Petri net to MTAMa Lin L üChuan(Dept.of System Engineering of Engineering T echnology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Problems of MT A were analyzed.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merits of Petri net ,the concept of m odeling the maintenance task with hierarchical 2timed 2colored Petri net was presented.The approach to describe the logical and tem poral relation by Petri net was studied ,and the procedure of setting up the m odel of maintenance task was als o presented.Finally ,a case study of determining the support res ources with Petri net was conducted.K ey words :maintenance ;mathematical m odels ;maintenance task analysis ;Petri net ;supportability analysis 维修工作分析(MT A ,Maintenance T ask Analy 2sis )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确定与装备相匹配的维修保障资源要求.在当前MT A 的实际工作中,工程人员一般都是凭经验、或是参考相似产品信息来进行维修工作分析,以MT A 表格形式给出结果.采用这种方法,工作过程过于手工化,而且不易直接分析维修工作中“子任务”之间的关系,工作人员很难在此基础上把握维修工作的整体内容.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Petri 网技术来描述、分解维修工作任务以及表达子任务之间的关系,为MT A 工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1 关于MTAMT A 的工作流程可由图1[1]说明.从图中可以看出,任何一项分析工作,都是以任务分解得到的“子任务(作业)”为基础而展开的.子任务中都包含工作时间、所需人员数目、技术等级、维修工具等内容.这些信息一般添入MT A 表格用于进一步分析,如表1所示.表1 飞机某系统MTA 表格维修任务描述(拆卸故障部件)任务耗时专业类型工时(人分)零件及材料地面保障设备(G SE )及工具初中高总数量编号或设备生产厂代码编号或名称数量使用时间①拔下电网端插头E 不需要工具②解除产品与冷气系统的接口M 需要扳手2③解除产品在座舱安装的固定接口M主机确定总任务耗时总的工时总的人数2004年3月第30卷第3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March 2004V ol.30 N o 13图1 维修工作任务分析过程 但是,对于维修任务分解,目前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分析过程与操作方法.在MT A表格中,信息之间缺乏联系,只能表达固定的关系,不易描述“选择性内容”.并且,MT A表格一般采用文字说明来描述维修工作任务,很难进行有效的信息管理与利用,不易支持计算机辅助分析.为了提高MT A的工作效率,需要研究一种新的维修工作描述手段,使其满足以下要求:1)便于使用现有的经验知识与相似产品信息;2)建模过程形象直观,便于理解;3)便于工作人员在整体上把握维修工作任务的全过程,便于分析子任务之间的关系;4)易于采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辅助分析.当前,Petri网作为一种建模技术,已经很广泛地用于描述系统的并行、竞争以及同步等特征行为.本文下面对Petri网在MT A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2 Petri网建模技术Petri网是一种离散事件系统建模工具,在柔性制造系统(FMS)、装配规划、虚拟企业建模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从图形表达来看,Petri网是一种由节点与弧组成的有向图,其中,“位置(place)”,表示“状态”,而“转移(transition)”刻画了“状态的变化”.211 Petri网的特性1)Petri网有很直观的图形表达;2)Petri网是一种数学工具,具有状态方程等数学模型,有严格的形式化描述;3)Petri网可用于知识表达,与产生式规则有一一对应的关系[2];4)Petri网用token来模拟系统的动态行为与并发活动,适合研究“资源共享”、“竞争”等问题.Petri网的这些特性显然满足第1节中提出的4条要求.事实上,维修工作任务的执行均在离散的时间点上发生,维修过程中子任务可以看作是一些离散事件.因此,作为一种离散事件系统建模工具,Petri网完全能够用于描述维修工作.212 时间2着色Petri网迄今为止,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多种基本Petri网的扩展类型,如着色Petri网、时间Petri网、随机Petri网等.在MT A工作中,由于要考虑到维修资源、维修时间、维修人员等内容,所以要求选择的Petri网类型必须能够处理时间与对象类别等概念.下面提出一种时间2着色Petri网来进行维修工作建模.这种时间2着色Petri网可用下面的7元组来描述:N TC={P,T r,I-,I+,M0,T,C}(1)式中 P,T r,I-,I+,M0,C是一般着色Petri网的定义[3],T r为网中的“转移”.实际建模中,不同的维修保障资源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式(1)中T的形式化定义为[4]T∶T r→(Q∪+∞)(2)式中 Q为非负有理数集.在N TC中,每个转移都对应着一个非负的启动延迟时间数值.213 维修工作分解与层次Petri网在实际的MT A工作中,任务分解是一个逐渐细化的过程:以分解所得到子任务为起点,分解工作可继续向下进行,直至满足工作要求.目前,层次化的建模方法已经引入Petri网技术中.层次Petri网的基本思想是在建模时将工作内容分解到不同的细节层面上,从而使得每一层的模型相对简单清晰.建模的层次化通过对位置或转移展开分解来实现,此时的位置或转移一般称为“宏位置”或“宏转移”.显然,运用层次化Petri 网建模方法,可以支持MT A中维修工作任务逐层分解的工作特性.综上所述,采用层次化思想的时间2着色Petri 网,在保留了基本Petri网特性的基础上,考虑了时间、维修资源等信息,满足第1节中提出的4个要求,因而适用于MT A中的维修工作描述.05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4年3 维修工作的Petri 网建模311 维修过程中关系的描述维修工作分析,事实上要完成2个层次的任务,即:1)明确维修工作的需求,这可表达为一些逻辑条件关系的满足;2)在能够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进行统筹优化,寻找更为合理的维修序列方案.因此,在建模时需要考虑Petri 网表达逻辑条件与时序关系的能力.31111 逻辑条件描述这里描述的内容是维修作业的前提条件,例如必须要求使用特殊工具、特定人数等约束.为了描述这种条件约束关系,需要将维修所需要的保障资源统一表达为“位置”.通过定义恰当的转移启动规则,就能够组织表达这些内容之间逻辑关系.下面给出了Petri 网关于“与”、“或”、“非”3种关系的模型表达.1)“与”和“或”关系,见图2和图3.图2 “与” 图3 “或”在图2和图3中,p 1,…,p n ,p R 为位置,用于表示状态,其中P R 表示结果状态:t ,t 1,…,t n 为转移,表示维修作业的执行.2)“非”,通过引入“禁止弧”表达,见图4.通过组合以上这3种基本关系,可以描述各种逻辑条件关系.例如,设有a ,b ,则其“异或”关系可表达为图5.图4 “非” 图5 “异或”在图4和图5中,p ,p a ,p b 为表示状态的位置:t ,t 1,t 2为转移.31112 时序描述这里主要考虑维修子任务之间存在的时序关系.设有维修行为A 与B ,T A s 和T B s 分别表示行为A 和B 的起始时刻,T A e 和T B e 分别表示行为A 和B 的终止时刻.则A 与B 之间的时序关系可有1)A =B ,即T A s =T B s 且T A e =T B e .2)A ;B ,行为A 先于行为B 开始,即T A s <T B s .这里可细分为3种情况:①T A e <T B s ;②T A e =T B s ;③T A e >T B s 且T A e <T B e .3)A <B ,这里面还可以细分为3种情况:①T A s >T B s 且T A e <T B e ;②T A s =T B s 且TA e <TB e ;③T A s >T B s 且T A e <T B e .将2)和3)的6种关系倒置,可获得另外6种关系.文献[4]对这13种时序关系都给出了时间Petri 网描述模型,例如,对于2)中的3种关系,可统一表达为图6模型.图6 一种时序关系的Petri 网模型其中t z 1=T B e -T A e (3)t z 2=T B s -T A s(4) 图6中的t x 对应着行为A ,t y 对应行为B.312 建模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工作初始信息以及侧重点,本文给出了2种建模方式:1)以“维修对象状态”为中心的建模方式①将维修对象在维修过程中可能处于的各个状态列举出来,第一个状态为“故障状态”,最后一个状态为“修理完毕”.每个状态都用位置表示;②引起状态变化的“维修操作”用转移表示;③确定能够触发转移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并用转移的“前置位置”表达;④针对需要展开的节点,按照①~③步的内容,逐步展开,从而实现层次化的建模.2)以“维修操作”为中心的建模方式这种方法主要的关注点为“维修操作”,先给152第3期 马 麟等:Petri 网在维修工作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出用转移描述的各个“维修操作”,然后用位置来表达使“操作”可执行的前提条件与相应的状态. 313 改进建模方法用Petri网来描述维修工作任务,不同人员对同一任务所建立的模型可能会差别很大,同一个模型可能也会有不同的图形表达,这为实际应用带来很多不便.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给出了以下2种相应的解决方法.31311 提供建模“模板”与“模块”1)建立维修过程中相对独立的“子模块”这种方法参考了文献[2]中FMS的建模思想,将一些“维修过程”中必须要满足的“规则”转化为对应的Petri网子模型.通过模型中“位置”的对应关系将这些“子网”连接起来,可以得到部分的工作过程网络模型.产生式规则是一种重要的知识表达方法,其BNF表达为:产生式::=〈前提〉→〈结论〉.在维修工作的建模中,“前提”指为完成维修工作所需要满足的各种条件(维修保障资源),而“结论”就对应着“维修工作的能否执行”.2)“维修过程”模板此方法与前面“子模块”不同,它关注的是维修工作中的整个过程结构的信息,考虑行为关系之中较为“固定”的内容,并提供相应的“过程模板”.在研究具体的维修工作内容时,可以根据工作的特点以及分析需要,对这一过程结构作适当的裁剪.以上这2种方法,可以看作是对MT A工作中关于“相似产品信息”以及“工程经验知识”的一种整理利用,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辅助建模、分析.采用这些方法,使建模工作的起点集中于这些模板与模块的处理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建模工作的任意性.31312 规范网络图形表达用Petri网来描述维修工作时,需要对其图形语言表达进行一定的规范处理:1)对于各种条件、时序关系,采用第3.1节中给出的表达方法.2)在基本Petri网的基础上,提出2种新的“位置”图标来表达维修过程中经常涉及到维修资源、维修人员的信息(图7).采用这些规范的方法,既能在网络模型中描述各种工作间的关系,同时又将维修资源与维修人员需求表达得很清楚,便于理解模型. a “人员”位置 b 资源”位置图7 保障资源的“位置”图标4 实例建模与分析为了说明Petri网方法的可行性,下面给出了某维修工作任务的建模分析实例.本例主要针对一个需要多人协作、不同作业可同时进行的维修场景,整个过程主要由故障件拆卸、送修两部分组成,在拆卸操作中没有考虑对维修工具要求.图8给出了维修工作描述模型.P1—设备待修状态;P2—右泵关闭状态;P3—可拆外管(可开应急手泵)状态;P4—外管拆除状态;P5—可开左阀门状态;P6—左阀门开启状态;P7—左泵关闭状态;P8—送修状态;P9—应急手泵使用状态;P10—工人就绪状态;P11—运输工具就绪状态;P12—可送修状态;P13—应急手泵关闭状态;t1—驱动阀门2,关闭右泵(1);t3—拆外管(2),开应急手泵(1);t5—驱动阀门3,开启左泵(1);t6—关闭左泵(1);t7—送修、开应急手泵(2);t8—关闭应急手泵(1);其中括号内的数字表明维修操作所需要的维修人员数量.图8 某维修工作的Petri网模型转移t2,t4,t9仅用于描述维修作业间的关系,并不对应着具体的维修作业.图8模型的建立,采用了第3.2节中的第2种方法,即采用以“维修操作”为中心的建模方式.其中,在t3启动后的t8与t4t5t6两个启动序列之间,采用了第3.1.2节中给出的时序描述方法建模.应该指出,为了便于分析,这里对建模作了简化处理,并没有完全按照着色2时间Petri网的标准方法给出模型.同时,对t6与t8也作了简化,没有给出它们与P10之间的连接关系.由图8,很容易得到Petri网模型的关联矩阵:25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4年C =-100000001-100000001-100000001-100000001-100000001-100000000100-10000001000010000-1-11-32-1020-2000000-100000000-1011-1 由Petri 网状态方程可有ΔM =M -M 0=C ×U(5)式中 C 为Petri 网模型的关联矩阵;M 为模型的标识;M 0为模型的初始标识;U 是9维向量,每个分量对应着启动转移的计数;ΔM 为标识的变化.在维修工作中,这些表示操作的转移一般只能启动一次,因此有U =(1,1,1,1,1,1,1,1,1)T将此式代入式(5),可得ΔM =(-1,0,0,0,0,0,1,0,-2,-1,0,0)T 根据维修工作的物理背景,有以下附加条件:1)任务开始时,除了P 1与资源、人员位置外,其他位置应有M (P i )=0.这说明任务开始时中间的任务状态还没有到达.2)任务结束时,除P 8与人员位置外,其他位置应有M (P i )=0.但注意此时资源位置的标识可能不为0,例如维修工具一般没有消耗.据此,可有M =(0,0,0,0,0,0,0,1,0,x ,y ,0,0)M 0=(1,0,0,0,0,0,0,0,0,2+x ,1+y ,0,0)其中 x ,y 为非负整数,分别对应着维修人员与所需保障资源的数目.为了使维修保障的需求最小,应令x ,y 在满足所有转移可启动的条件下取最小值.若取x =0,y =0,则t 3无法启动.因此,取x =1,y =0,即:M 0=(1,0,0,0,0,0,0,0,0,3,1,0,0)T 经分析,该初始标识满足要求,说明完成此任务至少需要3名维修人员、1项运输工具.从上面的分析过程可知,与一般可达性问题不同,这里是采用“逆向”方式,由已知的启动序列出发,分析获取网络模型的初始标识,从而来确定维修保障资源.由于本例没有可供选择的工作步骤,因此只处理维修保障资源的需求问题.对于存在可选内容的情况,通过考虑不同的启动序列(与工序相对应),用上面给出的分析方法得到其相应的保障资源需求,随后就能够以此为衡量标准来确定更合理的工序.另外,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可行工序的总时间(由启动计数向量和转移启动延迟时间来获得)来进行工序选取.5 结束语本文通过维修工作建模以及实例分析,说明了Petri 网用于MT A 工作的可行性以及其建模的直观性,并给出了建模的方法与分析步骤.未来的工作包括详细地研究应用Petri 网分层技术描述任务分解时对网络结构的要求,以及开发基于Petri 网技术的MT A 建模与分析工具.参考文献(R eferences )[1]马绍民,章国栋.综合保障工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M a Shaom in ,Zhang G uodong.Integrated logistics support[M].Bei 2jing :National Defence Industry Press ,1995(in Chinese )[2]郭 蕾,孙树栋.结合规则和Petri 网的工艺路线柔性分析[J ].机械科学与技术,2001,20(1):147~148G uo Lei ,Sun Shudong.Analysis of operation sequence flexibility based on a rule 2based Petri net [J ].M echanical Science and T ech 2nology ,2001,20(01):147~148(in Chinese )[3]姚淑珍,杨文龙.Petri 网原理与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1995Y ao Shuzhen ,Y ang W enlong.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Petri net [M].Beijing :Dept.of C om 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1995(in Chinese )[4]Y ao Y ulin.A Petri net m odel for tem poral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and reas oning [J ].IEEE T rans System ,M an and Cybernetics ,1994,24(9):1374~1382[5]徐宗昌.保障性工程[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2Xu Z ongchang.Engineering of supportability [M ].Beijing :The Publishing H ouse of Ordnance Industry ,2002(in Chinese )[6]Reyes A ,Y u H ,K elleher G,et al .Integrating Petri nets and hy 2brid heuristic for the scheduling of FMS [J ].C om puters in Industry ,2002,47(1):123~138[7]Lin Fuhua ,Lan Y e ,Du ffy Vincent G,et al .Developing virtual en 2vironments for industrial training[J ].In formation Sciences ,2002,140(1):153~170352第3期 马 麟等:Petri 网在维修工作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面向概念设计的拆卸规划及序列优化1.引言当今社会,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与资源危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意识到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的重要性,都相继制订了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生态环境并通过加强对废旧产品的回收再利用来节约资源。
机械产品都是由各种材料的零部件组成,对其回收利用离不开拆卸。
合理的回收废旧产品可以使大量的零部件及材料实现再循环利用,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合理的拆卸步骤不仅对提高废旧产品的拆卸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影响着产品维修效率的提高。
面向概念设计的拆卸规划及序列优化就是研究如何为产品提供最优拆卸序列的这么一个课题。
拆卸一般分为部分拆卸与完全拆卸,拆卸序列研究方法的一般过程为产品信息建模、序列规划及序列优化。
产品信息建模即为产品建立数学模型,方便在序列规划阶段计算提取可行拆卸序列,序列优化即在一系列可行拆卸序列中寻求最优序列。
本文主要归纳常用的产品信息建模方法及序列优化方法,并浅加比较,为拆卸序列规划方法研究给以参考。
2.产品信息建模方法2.1 无向图一个无向图(Undirected Graph)是一个二元组G = ( V , E ),其中顶点V = (v1, v2, v3,…,vm )表示拆卸单元,如零件、组件等,m为拆卸单元个数;边E = (e1, e2, e3,…,en )表示顶点之间的约束关系,n为约束边的条数。
无向图所能表达的信息有限,即只能表达出拆卸单元之间的邻接关系。
当一条边联接两个节点时,表示这两个拆卸单元之间在空间上存在有邻接关系。
2.2 有向图有向图(Directed Graph)是一个二元组G = ( V , E ),其中顶点V = (v1, v2, v3,…,vm )表示拆卸单元,如零件、组件等,m为拆卸单元个数;边E = (e1, e2, e3,…,en )表示顶点之间的约束关系,n为约束边的条数。
有向图中的边是带有方向的边,其代表的含义是在拆卸过程中箭尾节点对箭头节点存在约束关系,即会阻碍箭头所指向节点的拆卸。
基于Petri网的产品开发过程建模及系统性能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Petri 网作为描述并发系统的一种重要工具,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制造业、生产等领域。
Petri 网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描述产品从设计到投产全过程的各项任务,包括项目进度、任务分配、资源分配、任务优先级等等,能够较好地模拟产品开发过程的各类情景,是实现产品开发过程管理的重要手段。
因此,基于Petri网的产品开发过程的建模及系统性能分析研究有着广泛的实际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及目标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基于Petri网的产品开发过程的建模及系统性能分析,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1.产品开发模型的建模:从Petri网模型及工程应用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相应的产品开发模型,通过定义Petri网的元素与参数进行模型描述,从而实现对产品开发中的各个环节的精细化描述;2.产品开发过程的性能分析:基于Petri网的性能分析方法研究产品开发过程的性能分析,通过建立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对产品开发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以期提高产品开发过程的效率和质量,并为效果优化提供理论依据;3.应用实例分析:通过应用实例分析,验证基于Petri网的产品开发过程的建模及系统性能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同时通过案例研究探索基于Petri网的产品开发过程的应用场景与展望。
三、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文献调研:了解Petri网及产品开发模型的相关研究现状,了解Petri网模型在产品开发领域的应用及现状。
2.模型建立:对产品开发过程进行建模,采用Petri网模型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建立基于Petri网的产品开发过程的模型。
3.性能分析:基于Petri网的性能分析方法对产品开发过程的性能进行分析,建立性能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产品开发过程的性能优化方法。
4.应用实例分析:以真实企业的产品开发过程为研究对象进行基于Petri网的产品开发过程建模,并进行性能分析,来验证基于Petri网的产品开发过程的建模及系统性能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同时通过案例研究探索基于Petri网的产品开发过程的应用场景与展望。
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建模与应用研究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建模与应用研究Petri网,又称为Petri网理论、Petri网模型,是一种用图形描述动态系统行为的数学模型。
Petri网模型的优点是能够简洁明了地表达一个系统的资源、过程和状态,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系统建模、分析和设计的方法之一。
近年来,Petri网在工作流建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受到研究和应用人员的关注和重视。
一、工作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工作流是对一项业务或业务过程的分析和建模,通常用图形表示,可分为以下几类:1、串行工作流:任务按照事先定义的顺序依次执行。
2、并行工作流:任务按照事先定义的顺序同时执行,互相不干扰。
3、分支工作流:任务依据条件选择执行路径。
4、循环工作流:任务按照事先定义的循环次数重复执行。
二、Petri网基础理论Petri网理论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以 Petri 网模型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
Petri网模型在描述并发性和同步性、实时性和实时性的重大问题上成功,成为了分布计算和并行控制的理论基础和基础。
1、Petri网的定义Petri网是一个有向图G=(P,T,F),其中P和T是两个集合,称为位置和变迁集;F⊆(P×T)∪(T×P)是有向边的集合,称为有向图的集合。
2、Petri网的元素Petri网通过状态转移运算符描述系统状态的变化。
它包含以下元素:⑴位置(P):描述系统中所有活动或资源的集合。
⑵变迁(T):描述系统中所有活动或资源状态变化的集合。
⑶有向弧(F):变迁和位置之间的关系,描述系统状态的变化规则。
⑷标记(Marking):描述系统在不同时刻,位置集合中元素被使用的状态。
三、Petri网在工作流建模中的应用Petri网在工作流建模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过程建模Petri网可以描述复杂的过程,它能够显示一个过程中活动和资源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状态转换。
这可以帮助我们对复杂过程进行分析,更好地理解其执行过程。
基于Petri网的航空维修分解装配序列规划及其应用
汤新民;钟诗胜
【期刊名称】《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6(024)005
【摘要】Petri网可用于分解装配序列规划中的关系表达与推理,对于零部件数量大的航空发动机,通过求解Petri网可达集搜索目标分解装配序列的方法是NP难度的.基于装配Petri网与分解Petri网互逆的观点,分别采用启发式搜索算法和优先级调度算法求解搜索最小可分解和最大可装配变迁集,然后构造最简Petri子网达到降低搜索难度的目的,并将分解装配序列规划算法用于发动机零部件跟踪控制过程中,达到降低和防止维修差错的目的.
【总页数】5页(P21-25)
【作者】汤新民;钟诗胜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267
【相关文献】
1.基于赋时Petri网的装配序列规划符号求解 [J], 李凤英;古天龙;侯杰
2.一种基于赋时Petri网和ZBDD的装配序列规划方法 [J], 李凤英;古天龙;常亮;徐周波
3.基于层次Petri网工作流的航空装备维修流程建模 [J], 张光宇;张福光;程继红
4.基于遗传算法的飞机维修拆卸/装配序列规划研究 [J], 黄保群
5.基于离散时间最优控制的航空发动机装配序列规划 [J], 汤新民;钟诗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