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苏教中图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中秋与重阳》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5
一、教案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秋节和重阳节的历史起源、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2. 教学内容:中秋节和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
中秋节和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和活动。
中秋节和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教学准备:PPT课件、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活动道具等。
5.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播放中秋节和重阳节的歌曲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讲授:介绍中秋节和重阳节的起源、传说和传统习俗。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中秋节和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与中秋节和重阳节相关的活动,如制作灯笼、品尝月饼等。
总结: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秋节和重阳节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二、中秋节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历史起源、传说和传统习俗。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2. 教学内容:中秋节的起源和传说。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活动。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教学准备:PPT课件、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活动道具等。
5.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播放中秋节的歌词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讲授: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传说和传统习俗。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与中秋节相关的活动,如制作灯笼、品尝月饼等。
总结: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秋节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三、重阳节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历史起源、传说和传统习俗。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2. 教学内容: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
2015《中秋与重阳》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中秋与重阳》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金色的秋天》中的一个教学内容。
活动目标1、通过了解家乡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和有关中秋的传说,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生活的甜美与幸福。
2、学会在了解、收集风俗习惯的活动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活动准备1、课前了解中秋的风俗习惯,搜集有关中秋的传说及描写月亮的诗文。
2、学生每人准备画笔、纸张。
活动过程活动一—―猜谜语,画月亮,知中秋1、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有一则谜语,大家来猜猜:时而弯弯像小船,时而圆圆像玉盘。
(生猜:月亮)2、你看过什么样子的月亮?能画出来吗?(请同学上黑板画)3、(课件展示月亮的周期变化)师述:月亮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我国根据月球围绕地球运转的周期制定了农历。
哪一天的月亮最圆、最亮呢?(农历八月十五)这是什么节日?(中秋节)活动二—―讲传说,聊习俗,话团圆1、过渡: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关于它,还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呢!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那美丽而动人的传说吧!2、介绍《嫦娥奔月》的故事师叙述:如今的祭拜月亮,都是为了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也为了表达对有恩于百姓的后羿的尊敬和怀念。
3、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先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4、从这些故事中你知道中秋有什么习俗?(祭拜月亮、赏月、吃月饼、盼团圆)5、同学们,你家的中秋节是怎样度过的?说给大家听听。
(一家人吃团圆饭,祭月、赏月,吃月饼、菱、水果,举行家庭联欢会......)6.我们来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过中秋的(ppt)活动三——画月饼,送祝福,表心意1、"圆圆月饼表祝福,款款深情献亲人。
"现在,请你们拿出准备好的纸笔,画个圆圆的月饼吧。
"2、将月饼献给我们最亲最敬的人,写下最诚挚的祝福。
3、你打算将月饼献给谁,送上什么祝福?(全班交流,老师提供几句祝福语)4、中秋之夜,月光如洗,一家人围坐在桌边,欣赏着圆月,品尝着香甜的月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重阳节的教案篇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1)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下)教师:涂丽篇二:(首师大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案中秋节和重阳节1中秋节和重阳节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通过对中秋节和重阳节的习俗、来历的了解,初步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尊重老人的意识和情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了解科学技术能拓展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知道中秋节和重阳节秋季的民族传统节日,了解月亮的一些基本概况和人类探索月亮的相关信息。
行为与习惯:搜集资料的习惯教学重点:知道中秋节和重阳节秋季的民族传统节日,初步知道一些中秋节和重阳节的习俗。
教学难点:初步知道一些中秋节和重阳节的习俗的意义。
教学安排:课时:2教学准备:这是一次课内外结合的常识主题活动教学。
设计者首先向学生交代活动创意,征询学生意见,形成活动初步方案。
并要求学生做好如下准备:1.自由组合,要求各组收集:1)有关月亮和中秋的传说、故事、诗歌等。
2)中秋节各地各族人民的习俗资料。
3)有能力的组收集有关月球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课前布置教室(布置教室时最好不让学生在旁边)在教室的墙上贴上与中秋节相关的绘画作品,如赏月,嫦娥奔月等;贴上书法作业,内容为古代文人对月及中秋的描写(以一年级儿童熟知的作品为好);在教室的窗台上摆上月饼;播放歌曲《打月饼》。
2.学生走进教室,观察教室的变化,然后坐在座位上。
二、探究问题,交流研讨1.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教室里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让你想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中秋节。
提问:你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吗?为什么叫中秋节呢?教师解释: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
在我国,农历的七、八、九月是秋天,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天的一半,所以叫中秋节。
2.学生自由发言:你觉得中秋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把学生提到的关于中秋节的信息分类写在黑板上,可以用图表示: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活动,中秋节的作品(包括文字和绘画作品及歌曲等) 3.学生按兴趣自由结合成三个大组,分别就中秋节的传说、活动、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形式可以是表演、绘画,书写、背诵等。
《中秋与重阳》教案设计第一章:中秋节的起源与意义1.1 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2 讲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1.3 分析中秋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第二章:中秋节的习俗与传统2.1 介绍中秋节的习俗,如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2.2 讲解不同地区的中秋节习俗和特色2.3 分析中秋节习俗的演变和现代社会的影响第三章:重阳节的起源与意义3.1 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2 讲解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3.3 分析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第四章:重阳节的习俗与传统4.1 介绍重阳节的习俗,如登高、赏菊花、佩茱萸等4.2 讲解不同地区的重阳节习俗和特色4.3 分析重阳节习俗的演变和现代社会的影响第五章:中秋与重阳的文化交流与影响5.1 介绍中秋与重阳在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与融合5.2 分析中秋与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递与演变5.3 探讨中秋与重阳节在现代社会中的文化交流与影响第六章:中秋节与重阳节的家庭团聚意义6.1 分析中秋节与重阳节在家庭团聚方面的传统意义6.2 探讨节日期间家庭团聚的形式与活动6.3 讨论现代社会中家庭团聚的变化与影响第七章:中秋节与重阳节的饮食文化7.1 介绍中秋节与重阳节的传统食品,如月饼、重阳糕等7.2 分析这些食品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7.3 探讨现代社会中这些传统食品的变化与创新第八章:中秋节与重阳节的艺术表现8.1 介绍中秋节与重阳节在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领域的表现8.2 分析这些艺术作品中的节日主题与文化内涵8.3 探讨艺术作品对节日文化传播的作用与影响第九章:中秋节与重阳节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9.1 分析中秋节与重阳节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挑战9.2 探讨如何保持节日的传统特色与现代社会需求的平衡9.3 讨论中秋节与重阳节在未来的发展前景第十章:中秋节与重阳节的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10.1 介绍中秋节与重阳节在国际上的传播与接受情况10.2 分析这些节日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展现其独特魅力10.3 探讨中秋节与重阳节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与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中秋节的起源与意义难点解析:对中秋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和影响的深入理解。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8课中秋与重阳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惯,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2、行为与习惯:珍惜与全家团圆的幸福生活。
3、知识与技能: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常识,了解祖国各地中秋风俗,初步了解月球的自然科学常识。
4、过程与方法:学会在了解、收集中秋风俗的社会活动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传统的中秋节的来历,习俗。
2、在了解中秋节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1、学生对中秋的来历、习俗了解甚少,而且对过中秋的意义不是很明确。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营造氛围导入:小朋友们,平时你们爱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请大家猜猜谜语中说的是什么节?1、出示谜语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
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听老师读谜语。
2、学生猜。
你是怎么知道的?依据什么来判断的呢?对,就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
(板书:中秋)3、教师追问你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吗?出示日历,今年的中秋节是哪一天?请一个同学上来找一找,你们看和同学说的日期一样吗?4、这是为什么呢?同桌讨论。
小结虽然公历的时间不同,但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固定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活动一:讲述中秋传说,体会团圆之情1、交流传说关于中秋节有很多美丽的传说,你知道吗?哪个同学平时故事讲得最好啊?老师想请他来给大家讲故事,可以加上表情,动作。
谁来说一说。
活动二、质疑美丽传说,探究认识月球1、质疑探究这些美丽的传说和故事都是真的吗?月亮上真的的有宫殿吗?让我们一起看看真实的月球。
看录像2、学生交流你们看到什么了?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月球的知识?3、月球上的环境无法让人生存,可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有着飞天的梦想呀。
你有吗?你有吗?怀着梦想,我们中国人一直在努力。
你们看(出示图片)我们的梦想成真了!活动三、交流中秋习俗,体会传统文化1、传说不是真的,中秋节究竟是一个什么节日呢?(出示谜语),再来读一读,你能找到答案吗?(庆丰收、团圆)2、(出示丰收图片)中秋节在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呢?你感受到人们是一种什么心情?3、过渡再来看看这首谜语,你还发现中秋节是什么节呢?同学们中秋节已经过去两个月了,你还记得吗?4人小组交流,你自己,你们家人是怎么过中秋节的?(再次出示日历,点到放假)你们的父母都做了哪些准备?小组交流,想一想,你们共同做了哪些事?学生小组交流,学生介绍自家是怎样过中秋的。
中秋与重阳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惯,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行为与习惯:珍惜与全家团圆的幸福生活。
知识与技能: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常识,了解祖国各地中秋风俗,初步了解月光形成的自然科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学会在了解、收集中秋风俗的社会活动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小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传统的中秋节的来历,习俗。
2、在了解中秋节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1、学生对中秋的来历了解甚少,而且对过中秋的意义不是很明确。
2、探究月亮的相关信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有很大困难。
教师要通过录象等手段帮助学生了解。
活动流程:活动一、听歌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视频《爷爷为我打月饼》片段。
2、歌中唱的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呀?板书:中秋活动二:我们一起话中秋。
1、小朋友们,今年的中秋节恰逢国庆,你们是怎么过的呀?(全家出去玩,赏月……)你们想知道其他地方时怎么过中秋的呢?2、出示全国各地过中秋的视频。
提问:从这段视频中,你了解到什么?(放橘灯……)小结:是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都会用各种方式庆祝中秋。
3、小朋友们,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呀?(思念嫦娥……)说起中秋节吃月饼,还有这样一段美丽的传说。
4、出示《嫦娥奔月》视频。
生看视频。
提问:听了这个美丽的传说,你知道了什么?(后羿思念嫦娥、想念亲人……)5、望着这圆圆的月亮,有的人思念远在异地工作的爸爸妈妈,有的人思念自己的亲人,还有的在思念远在宝岛台湾的亲人。
6、过渡:中秋节还有许多美好的传说呢!有《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感兴趣的同学课后有时间可以读一读。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小朋友知道为什么要吃月饼了吧!活动三:营造氛围赏中秋过渡:圆圆的月饼象征着亲人的团圆,看着这幅图,你能想到这是哪首诗?1、出示《古朗月行》2、诗中描写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呀?3、看着这圆圆的明月,古代诗人写出许多感人的诗句。
中秋与重阳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惯,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行为与习惯:珍惜与全家团圆的幸福生活。
知识与技能: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常识,了解祖国各地中秋风俗,初步了解月光形成的自然科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学会在了解、收集中秋风俗的社会活动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小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传统的中秋节的来历,习俗。
2、在了解中秋节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1、学生对中秋的来历了解甚少,而且对过中秋的意义不是很明确。
2、探究月亮的相关信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有很大困难。
教师要通过录象等手段帮助学生了解。
活动流程:活动一、听歌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视频《爷爷为我打月饼》片段。
2、歌中唱的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呀?板书:中秋活动二:我们一起话中秋。
1、小朋友们,今年的中秋节恰逢国庆,你们是怎么过的呀?(全家出去玩,赏月……)你们想知道其他地方时怎么过中秋的呢?2、出示全国各地过中秋的视频。
提问:从这段视频中,你了解到什么?(放橘灯……)小结:是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都会用各种方式庆祝中秋。
3、小朋友们,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呀?(思念嫦娥……)说起中秋节吃月饼,还有这样一段美丽的传说。
4、出示《嫦娥奔月》视频。
生看视频。
提问:听了这个美丽的传说,你知道了什么?(后羿思念嫦娥、想念亲人……)5、望着这圆圆的月亮,有的人思念远在异地工作的爸爸妈妈,有的人思念自己的亲人,还有的在思念远在宝岛台湾的亲人。
6、过渡:中秋节还有许多美好的传说呢!有《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感兴趣的同学课后有时间可以读一读。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小朋友知道为什么要吃月饼了吧!活动三:营造氛围赏中秋过渡:圆圆的月饼象征着亲人的团圆,看着这幅图,你能想到这是哪首诗?1、出示《古朗月行》2、诗中描写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呀?3、看着这圆圆的明月,古代诗人写出许多感人的诗句。
二年级人教版思想品德“中秋与重阳”教案
题目中秋与重阳
时长45'
活动目标1.了解中秋、重阳这些重要节日及其意义
2.学会关心家人,孝敬长辈
活动重点难
点
使学生们了解到这些重大节日后的意义
对象分析小学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课堂纪律难维持,应尽量提高课程的趣味性。
活动策略增加与学生们的互动,使学生们充分参与到教学当中。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小故事、小游戏以吸引学生们注意力
活动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标
引入主题老师提问:大家知道秋天有
哪些节日呢?
讨论并回答老
师的问题
使学生们加深对
自已知道的的节
日的熟悉程度,
此外知道一些不
知道的节日(5')
传统节日:
中秋①提出几个关于月亮的谜
语,让学生猜
②由关于月亮的传说转入中
秋节,并请同学介绍它的来
源和时间
③提问:中秋节有什么习
俗?以前学生们怎么过的?
(吃什么?做什么?)
回答老师提出
的谜语及有关
中秋节的知识
掌握并加深对有
关中秋节知识的
理解(20’)
为老人过重
阳1、询问学生是否知道重阳
节?它的来历?
2、提问:老人会为他们做什
么?他们觉得自己应该做什
么?
3、纠错:给出一些不正确的
行为,让他们找出其中的错
误,并解释原因。
回答老师提出
的问题,纠正错
误行为
是学生知道重阳
节的知识,懂得
如何孝敬老人
(20')
板书设计品德与生活
中秋与重阳
一、传统节日:中秋二、为老人过重阳爱心作业回家后,为老人按摩。
小学品德与生活苏教中图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中秋与重阳》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
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2、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常识,了解月光的形成等一些初步的自然科学常识。
3、学会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学会运用科学小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2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每年都过中秋节,对节日的一些习俗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是很清晰。
与月亮有关的科学知识,学生知之甚少,有许多学生一直以为月亮会自己发光。
学生们喜欢做小实验,也爱探索科学小知识,但缺少实践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留心观察月亮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
3重点难点
了解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惯和传说故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通过探索月亮发光的奥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4教学过程
1【讲授】中秋与重阳
一、走进中秋
1、创设情景导入:
(1)出示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打一天体) 学生答:月亮。
(2)你看过什么样子的月亮?课件展示月亮的周期变化,学生细心观察。
一年当中哪一天的月亮最圆、最亮呢?(农历八月十五)
(3)请看,多媒体课件出示八月十五中秋月夜的美好画面:一轮明月慢慢升上深蓝色的夜空,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大地,那么光亮,那么柔和宁静。
同学们,你知道这天是什么节日吗?(生答中秋节)板书:中秋与重阳
2、揭示课题,简单了解中秋。
(1)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中秋节与重阳节相关的知识,齐读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