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青春期厌食症
- 格式:pdf
- 大小:340.73 KB
- 文档页数:2
厌食症有什么表现厌食症是怎么得
神经性厌食症,又称厌食症,是患者自己有意造成的体重明显下降至
正常生理标准体重以下,并极力维持该状态的一种心理进食障碍。
该病症
主要发生在青年女性身上。
如何预防厌食症
1.情绪预防:青春期女性性格尚不稳定,易受外界刺激,或家中不睦,亲友离世,或学习受挫等,均易引发本病,因此保持乐观精神、心胸开阔
至关重要。
2.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防止因过分劳累引起下丘脑功能
的紊乱。
3.正确认识什么才是健康“美”,注重内在修养的提高。
厌食症的主要症状有:
1、惧怕体重增加,不自控地想减少体重,乃至疾病后期,由于长期
不足量的进食,导致食欲减退。
2、此外,患者的各种活动主要围绕减少体重进行,如节食,控制脂肪、蛋白质摄入,增加活动量等。
3、身体上常出现憔悴,极度消瘦,严重营养不良等现象,而病人对
此感到欣慰。
厌食症怎么治好
治疗上有三种方法:
一是营养支持疗法,目的是改善低体重造成的营养不良,纠正水电解
质平衡,可注射能量合剂、脂肪乳、白蛋白、复方氨基酸等。
二是心理治疗,目的是让患者对疾病和治疗都有足够的认识,能够配
合治疗。
三是抗精神病药治疗,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躁的情绪。
厌食症是怎么得的
至于该病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可能与性心理发育不够成熟有关,对第二性征的发育和日渐丰腴的体形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因而产生
恐惧与羞怯感,从而强烈希望自己能够“苗条”。
社会上对“胖”、“瘦”的审美观点也可影响患者心理。
另外,该病还可能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能饿死人的疾病——厌食症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稳定让当今社会的物质极大丰富。
人类也终于摆脱了因物质缺乏造成的人被饿死这一梦魇。
没有饭吃可以饿死人,但是有饭不吃同样可以饿死人,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这样一种疾病---神经性厌食症。
17岁的小丽是某重点中学的学生,从两年前开始,小丽对自己的身材越来越不满意,认为自己太胖了,并将此视为自己的唯一缺点,下决心要瘦下来,以达到“苗条”的标准。
从此,家人发现小丽的饭量越来越少,由不吃肉到不吃面食,最后仅喝少量的果汁、菜汤等。
同时她还频繁的服用一些泻药,增加活动量,如每天坚持跑步,跳绳。
到入院时,身高1.65米的小丽体重只剩下了32公斤,已经不能站立,面色苍白,皮肤干燥,皮下脂肪几乎消失,全身水肿。
化验检查显示严重的贫血、电解质紊乱。
入院两天后,小丽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神经性厌食症,又称为厌食症,是患者有意造成的体重明显下降至正常生理标准体重以下,并极力维持这种状态的一种心理生理障碍。
多见于青少年,发病年龄多在13~25岁期间,主要罹及女性,女性与男性患病之比约为9.5:1。
神经性厌食症的病因包括:①社会文化因素:审美标准是随着时代变迁的,环肥燕瘦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杨玉环所在的以胖为美的唐朝是不会出现厌食症的。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美的标准唯一化、全球化,身材苗条,纤细几乎成为全世界女性追求的目标,绝大多数厌食症患者发病与社会上推崇的苗条,“骨感”的审美文化有关。
②个性因素:厌食症患者大都具有自我评价低,过度依赖和极端的完美主义性格特征。
厌食症的表现非常具有特异性,医生如果见到一例厌食症患者,恐怕以后永远都不会误诊这种疾病,因为患者实在是太瘦了,用瘦骨嶙峋来形容毫不为过。
正常人的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在20~24之间,而厌食症的诊断标准之一是BMI≤17.5。
厌食症患者开始只是普通的节食,然后就失控了。
患者渐渐对自己的体形产生错误的认知,无论自己多瘦,都会认为身体或是身体局部过胖(体像障碍),一味去追求所谓的苗条。
文/费嘉庆 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闵行梅陇院区)青春期的难题:进食障碍青春期作为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的新陈代谢速率加快,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愈发增多,需要充足均衡的营养物质来帮助实现健康成长。
可是,受到外界审美的影响,青少年往往会因“体型忧虑”而开始挑食、节食,令饮食陷入高需求和低摄入的矛盾中,不仅容易引发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更严重者还会难以恢复正常进食。
目前,我国青少年患进食障碍的人数在不断增长,存在进食障碍倾向或异常进食行为的概率达10%~30%,有1.10%~3.23%的青少年已被确诊为进食障碍。
什么是进食障碍?进食障碍是受到进食与情绪调节的交互作用影响,使得长期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反作用于进食行为,而导致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种精神疾病,主要以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为表现形式。
1.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厌食症是对自我的体形产生了感知紊乱,从而选择以节食为手段,持续性限制机体的能量摄取,有意造成体质量减轻的一类进食障碍。
厌食症患者大多伴随着断食、催吐、滥用泻药、过度运动等行为,长久以来致使中脑边缘多巴胺奖赏系统被破坏,后期会在无诱导情况下出现反胃、呕吐等病理性神经反射,难以再度进食。
当食物摄入过少、体重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时,身体所需的营养素严重不足,导致机体多系统功能无法正常运转,可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更严重者还会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造成死亡。
2.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贪食症体现在进食状态的失控和补偿行为的反复上,即使患者已经有了强烈的胃部饱腹感,但仍难以控制自己的进食欲望。
贪食症的青春护航Youth Escort青春期健康14发病同样也和过度节食有关,在减脂期以高要求限制日常饮食后,内心反而对高糖高脂等特定食物的渴望愈演愈烈,极易发生冲动饮食。
多巴胺奖赏系统在此反复刺激下,患者开始对高糖高脂的食物上瘾,但为了苗条的身材患者又要做出各种过激减重的补偿性行为,深陷于贪食—节食的恶性循环当中。
食欲不振的原因食欲不振是指人在饮食中表现出的厌食、食量减少、食欲异常或嘴巴干燥等症状,通常是由某些生理、心理或疾病因素引起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欲不振的原因。
1.生理原因生理原因是食欲不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疾病、感染、手术或药物治疗都可能导致食欲下降。
例如,感冒、流感、胃肠炎等疾病,一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癫痫药等都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运转,从而引起胃肠道不适,并影响食欲。
2.心理原因心理原因也是导致食欲不振的因素之一。
身体不适、情绪不稳定、压力过大、睡眠不充足等都可能对食欲产生影响。
例如,有些人在失恋、家庭变化、工作失业等情况下,往往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一个影响食欲的重要因素。
例如,天气夏热冬寒,温度过高或过低,饮食环境卫生不佳,餐点不好吃等都会影响食欲。
4.饮食不当不良饮食习惯也可能成为影响食欲的原因。
例如,常吃垃圾食品,饮食不规律,长时间饥饿或过度饱食等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影响食欲。
5.缺乏锻炼日常生活中缺乏运动,使身体中的代谢酶减少,身体无法像往常一样消耗食物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也会影响食欲。
6.年龄性别差异年龄和性别也是影响食欲的重要因素。
例如,通常女性的食欲比男性稍微差一些,而年龄大的人往往容易出现胃肠道问题和其他身体不适的情况,从而影响食欲。
总结食欲不振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引起的,不同的个体下食欲不振的原因可能不同,因此,面对食欲不振,我们应该全面分析身体和环境的因素,合理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摆脱不良的情绪,以此来保持身体健康和食欲。
对于食欲不振症状长期无法缓解或伴随其他不适情况的,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全册)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全册)目录第一课时: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活动一:让学生回顾自己及周围同学、朋友、兄弟姐妹若干年来的变化,并试图了解产生该变化的原因。
学生可以提出身高增加、体重增加、喉结出现、长小胡子、变声等变化。
活动二:归纳总结青春期的年龄阶段为12-23岁。
活动三:归纳总结青春期的生理特点: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原因: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促使骨骼尤其是下肢骨细胞分裂生长速度加快,同时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的重量增加,故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2.心输出量、肺活量、脑容量增大。
3.性器官迅速发育:女:月经;男:遗精。
4.第二性征出现。
它的出现是靠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
男:喉结突起,嗓音变粗,发音低气,固声带长而宽,出现小胡须,、腋毛相继出现。
女:嗓音高而尖,声带比男孩长,乳腺发育,骨盆宽大,臂部增宽变圆。
小结: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期,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
对于身体上的变化,我们应该不要大惊小怪,在思想上要充分准备,迎接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
第二课时: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特点,并对照自身的心理发育阶段,做到有的放矢地加以说明,使学生能顺利地度过人生心理发育这一黄金时期。
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导学生回顾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进而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是否发现自己这几年有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在经过充分思考后,表达了自己的内心变化和感受。
教师适时总结了学生的发言。
例如,有些学生写日记,倾诉自己的感受,并不允许别人接近他们的日记。
他们发现自己和父母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融洽,顶撞父母的事情逐渐增多。
活动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并组织小组讨论,代表发表各自的意见,教师及时总结。
文/吴晓燕 北京和睦家医院都是“过度节食”惹的祸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很多都有过关于“身材焦虑”的烦恼。
或许因为朋友的一句话,或许因为穿不了自己喜欢的衣服等,便开始过度关注自己的身材。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方面都表现出对于“瘦”和减肥的狂热追求。
很多女性杂志上经常刊登关于身材管理、节食的文章;演员们也常展现出常人难以达到的纤瘦水平;平时拍照也会通过修图达到更瘦的效果。
这些现象无疑都会影响到青少年。
正确认识健康的身材我们通常用体重指数(BMI)来描述一个人的胖瘦程度。
BMI =体重(kg)÷身高(m)2,综合身高、体重两方面来评估健康状况。
BMI 的正常范围一般是18.5~23.9kg/m 2。
除数据评估外,健康的身材还包括身体比例匀称、肌肉力量发达、四肢灵活等。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健康的身材,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
如果确实存在体重过胖,需要减重的情况,也应该通过科学的方法。
但是,在追求“瘦”的过程中若是出现了错误的态度,采取了错误的方法,就可能出现神经性厌食症。
神经性厌食症的定义神经性厌食症的特点包括患者体重异常低下,强烈恐惧体重增加及对体重和体型存在不正确的认知。
美国有关神经性厌食症的流行病调查显示,13~18岁的青少年当中,患病率在0.3%;成年人的患病率是0.6%,女性是男性的3倍。
我国的发病率尚不清楚,不过在青少年健康体检中,也经常会遇到此疾病。
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家族聚集性特点,可能涉及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体重减轻,营养不良,这些可能会导致出现其他并发症。
过度节食引发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代谢异常,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还可能会出现心、脑、肝、肠道、肾和肌肉等的器官和系统功能异常,多器官功能—— 认识青少年神经性厌食症青春护航Youth Escort青春期健康62衰竭、继发感染、免疫能力低下等。
而且,多项研究表明这些患者往往还存在心理问题。
能饿死人的疾病——厌食症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稳定让当今社会的物质极大丰富。
人类也终于摆脱了因物质缺乏造成的人被饿死这一梦魇。
没有饭吃可以饿死人,但是有饭不吃同样可以饿死人,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这样一种疾病---神经性厌食症。
17岁的小丽是某重点中学的学生,从两年前开始,小丽对自己的身材越来越不满意,认为自己太胖了,并将此视为自己的唯一缺点,下决心要瘦下来,以达到“苗条”的标准。
从此,家人发现小丽的饭量越来越少,由不吃肉到不吃面食,最后仅喝少量的果汁、菜汤等。
同时她还频繁的服用一些泻药,增加活动量,如每天坚持跑步,跳绳。
到入院时,身高1.65米的小丽体重只剩下了32公斤,已经不能站立,面色苍白,皮肤干燥,皮下脂肪几乎消失,全身水肿。
化验检查显示严重的贫血、电解质紊乱。
入院两天后,小丽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神经性厌食症,又称为厌食症,是患者有意造成的体重明显下降至正常生理标准体重以下,并极力维持这种状态的一种心理生理障碍。
多见于青少年,发病年龄多在13~25岁期间,主要罹及女性,女性与男性患病之比约为9.5:1。
神经性厌食症的病因包括:①社会文化因素:审美标准是随着时代变迁的,环肥燕瘦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杨玉环所在的以胖为美的唐朝是不会出现厌食症的。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美的标准唯一化、全球化,身材苗条,纤细几乎成为全世界女性追求的目标,绝大多数厌食症患者发病与社会上推崇的苗条,“骨感”的审美文化有关。
②个性因素:厌食症患者大都具有自我评价低,过度依赖和极端的完美主义性格特征。
厌食症的表现非常具有特异性,医生如果见到一例厌食症患者,恐怕以后永远都不会误诊这种疾病,因为患者实在是太瘦了,用瘦骨嶙峋来形容毫不为过。
正常人的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在20~24之间,而厌食症的诊断标准之一是BMI≤17.5。
厌食症患者开始只是普通的节食,然后就失控了。
患者渐渐对自己的体形产生错误的认知,无论自己多瘦,都会认为身体或是身体局部过胖(体像障碍),一味去追求所谓的苗条。
九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与心理发育的高速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九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希望对你有帮助!九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篇1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以集中教育和个别咨询辅导为工作基本途径,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建设,逐步形成富有现代气息及鲜明个性特征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我校工作的重要突破口。
工作目标:一、教学目标: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自立自强的生存、生活能力,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会做人,会求知,会创新,能从容迎接未来挑战的高素质的人才。
调适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调适。
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保持个人心理的内部和谐。
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发展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请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活。
二、情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初中的学习和生活有所适应,有一定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事物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有所加强,但少数同学对有些问题的认识不够,比如:上网成瘾,盲目追星,讲究哥们义气,遇到挫折是消极,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也有的同学处于青春发育期,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思想负担较重,不爱与教师的家长沟通等等. 重点难点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调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适应社会,学会学习,增长智慧,磨练意志,懂得生活,体验幸福,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活.三、具体措施1.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