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和是6、7的加法》教案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3
一年级数学《6、7的加减法》教案(合集5篇)第一篇:一年级数学《6、7的加减法》教案第五单元:6、7的加减法教学内容:教科书p45—46及做一做,P48练习七第4、5、7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交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6减几、7减几的减法。
教学具准备:学生准备7根小棒图、7朵小花;教师准备教学一、复习:1、数的组成:填一填2、口算(1—5加减法),计算后指定一至二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1= 1+2= 3+1= 1+3= 4+1= 1+4= 2+3= 3+2= 4-2= 4+0= 5-1= 2+1= 2-1= 4-1= 3-2= 5-0=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6和7及6、7的组成,而且小朋友们都会计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减了,那6、7的加减法那么会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6、7的加减法(教师板题)二、出示学习目标: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6减几、7减几的减法。
三、新授: 1、6和7的加法: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1)出示玻璃上的圆片图。
同桌互相说说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教师配合学生说的过程在黑板上板书:5+1=1+5=(3)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5+1=6和 1+5=6。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学生:不相同。
算式不相同?教师: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同?学生1:因为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的。
5+1 学生2:我先看到的是右边的1根小棒,后看到的是右边的5根小棒,所以写出来的算式是“l+5”。
教师:由于每个小朋友观察的角度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学生: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
和是6、7的加法(教案)小学数学,和是6、7的加法教学目标:1.掌握和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2.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教学重点:1.加法的计算方法2.和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理解加法深层次的概念2.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加法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2.综合应用法教学流程:Step 1: 导入新知识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问答的方式出现问题。
问题一:如果我手上有三块糖,再给你三块糖,我们手上现在有几块糖?问题二:如果我手上有一块糖,再给你六块糖,我们手上现在有几块糖?1.2 引导学生认识和字的概念,以及加法的定义。
Step 2: 区分加号、等号、数字2.1 让学生通过练习板书里面的数字来记忆加法的符号。
2.2 让学生用自己手上的豆子或小球练习加法。
Step 3: 和是6的加法3.1 从6这个数字入手,让学生用手指和小球来计算6这个数字有哪些组成方式。
3.2 restudying 加号和等号。
3.3 让学生做填空题,继续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Step 4: 和是7的加法4.1 介绍和为7的加法,让学生通过举例子、模拟计算。
4.2 完成一些小练习来测试学生的理解水平。
Step 5: 总结检测5.1 对学生做小组讨论,让他们总结所学的内容。
5.2 写一些小作业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加法的概念,能够灵活应用和为6和7的加法,对数字的认识也有了加强。
但由于每一项内容的讲解时间还不够,所以后期需要增加练习题,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应用所学的知识,加深对加法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实践和发现,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进一步对本课的教学进行分析和探究:1. 加法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算规律加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它表示的是数的加起来的结果。
在小学阶段,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律,特别是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4和是6、7的加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3.4和是6、7的加法课程准备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页,主要讲述的是和为6、7的加法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和为6、7的加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和为6、7的加法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和为6、7的加法计算。
3.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和为6、7的加法运算的灵活运用。
2. 教学重点:和为6、7的加法运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
2. 学具:学生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些和为6、7的物品,如3个苹果和3个橘子一共多少个,让学生猜测并说明计算方法。
2. 讲解例题:教师出示和为6、7的加法算式,如2+4=6,3+3=6,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3.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和为6、7的加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和为6、7的加法2. 板书内容:实践情景引入:3个苹果 + 3个橘子 = 6个例题讲解:2 + 4 = 6,3 + 3 = 6加法运算方法:两个数相加,和为6、7七、作业设计1. 题目:完成练习本上第15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家长签字。
2. 答案:1. 2 + 4 = 62. 3 + 3 = 63. 1 + 5 = 64. 2 + 4 = 65. 3 + 3 = 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和为6、7的加法运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和为6、7的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2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等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和是6、7的加法》教案模板和是6、7的加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页的例,第44~4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出和是6、7的加法算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明白得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看能力、明白得能力和自主探究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明白得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进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看能力、明白得能力和自主探究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在所有的数字娃娃中,6和7是最要好的兄弟。
有一天,他们却吵起来了,6说:“两个数相加,和是6的算式比和7的算式多。
”7说:“不对,不对,两个数相加,和是7的算式比较多。
”小朋友,你认为谁说得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是6、7的加法。
(出示课题:和是6、7的加法)二、自主探究,体会领会1、操作学具请小朋友拿出学具来摆一摆,看看能写出几个和是6、7的加法算式,填在下表里。
再比一比,到底谁的加法算式多?2、教学例1电脑演示学生植树的动画,让学生说说动画的意思。
提问:要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能够如何样列式?质疑:什么缘故同一幅图能够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而得数却相同?教师左手拿2支笔站在学生中,分别叫前后的学生列算式,得到不同的算式。
(2+5=7,5+2=7)提问:从这两道题中你发觉了什么?3、教学例2电脑出示例2图:3个青辣椒,4个红辣椒,再出示括线和问号,告诉学生:这是括线和问号。
让学生猜括线和问号在那个地点是什么意思。
请学生互相说一说整个图的意思,再指名说。
4、“想想做做”第2题——说一说让同桌学生说一说图画的意思,再指名说,然后把算式写在书上。
5、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提问:黑板上的算式有点乱,谁来整理一下?说一说什么缘故如此整理。
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学习了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根据6、7的组成掌握6和7的加减计算方法。
2.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计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出示1-5的加减法计算,每人一题。
二、探究新知:教学6和7的加法。
请同学们面对面坐好。
“同学们,现在要我们做一件事情,请每组的小朋友拿出6根小棒,把这6根小棒摆成两堆,左边摆1根,右边摆5根,大家摆好了吗?”“看一看你摆的的小棒,谁来说出一个加法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5=6“你为什么列1+5=6呢?”“再看一看你对面同学摆的小棒,你能说出一个什么加法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1=6“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列5+1=6吗?”“看一看你和你对面同学摆的小棒,再看看黑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我们相互说一说!”“大家说的都很好,这说明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很仔细。
”出示幻灯片:动态小棒和7的加法计算。
2.教学6和7的减法。
“现在我们做第二件事情,请每组的小朋友拿出7根计算棒,然后用你的左手拿1根,右手拿6根,举起手来。
大家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吗?”“然后放低左手,你还有多少根小棒?谁来说出一个减法算式?”指名说,教师板书:7-1=6“你为什么说7-1=6呢?”“好,我们再来,把右手放低,还有多少根?谁想到算式了?”指名说,教师板书“7-6=1”出示幻灯片:动态小棒“再看看图和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我发现这一个图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我发现都是用7减去的;我发现7减去一个大数得一个小数,减去一个小数得一个大数。
《和是6、7的加法》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技能目标: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难点:能看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的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大家请坐;师:在前面我们学习了0的加减法;师:今天我们学习得数是6、7的加法;师:(板书)《和是6、7的加法》。
二、学习新知:师:课件出示课本第52页的例题1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说一说,怎样计算总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植树?生:认真观看后,积极举手回答;师:及时总结并板书:5+1;师:我们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进行计算?生:积极讨论并举手回答;师:我们也可以用(板书)5+1;师:谁能说一说这两个式子的意思?生:积极举手回答;师:大家说的非常好,看来你们对这两个式子的意思理解的非常透彻;师:大家想一想这个两式子分别等于几?生:积极讨论并举手回答;师:对,这两个式子都等于6;师:为什么同一幅图,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这两个式子不同,得数却相同呢?生:积极举手回答;师:大家说的非常好,请大家记住,在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调换位置,得数不变,;师:课件出示第52页的例题2的图片,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如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有多少个辣椒?生:积极讨论并举手回答;师:对,看来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今天的学习内容;三、巩固练习:师: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53页的练习题;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四、总结升华: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学会了和是6、7的加法。
师:希望同学们能把今天学习的内容应用到以后的生活中。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第【2】篇〗一、教学目标。
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二、6、7的加减法及一图两式。
同学们,你能根据图中小朋友摆的圆片写出算式吗?1.看图列出加法算式(上图左)(1)看图列式。
女孩的角度:左边有5个,右边有1个,将左右的合起来可以列出加法算式:5+1=6男孩的角度:左边有1个,右边有5个,将左右的合起来可以列出加法算式:1+5=6(2)加法算式的特点根据同一幅图,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通常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在这两道加法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只是加数的位置进行了交换,但最后的结果是相同的。
例如:5+1=6、1+5=62.看图列出减法算式(上图右)。
(1)看图列式,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男孩的角度:一共有6个,拿走1个,还剩5个,可以列出减法算式:6-1=5女孩的角度:一共有6个,拿走5个,还剩1个,可以列出减法算式:6-5=1(2)减法算式的特点根据同一幅图,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通常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在这两道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字相同,都是6。
例如:6-1=5、6-5=13.一图两式。
同一幅图,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通常可以列出两道加法或两道减法的算式,这就是一图两式。
三、总结:1.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根据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可以从左边往右边加,也可以从右边往左边加,即两数相加时,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
2.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根据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可以用总数减去左边的数得到右边的数,也可以用总数减去右边的数得到左边的数。
四、6、7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一图四式。
1.摆一摆,填一填。
三幅图(上图中)都区分了两种颜色。
根据这三幅图你能列出什么算式?(1)一图四式:根据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称为“一图四式”。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6和7,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让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读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学具袋、小棒若干、若干、数学卡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有趣的儿歌,我们一起去听听?(出示并齐读儿歌课件)一二三四五,上山找老虎。
老虎没找着,找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我来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2.同学们,你们从儿歌中能找出几只小松鼠呀?(5只)老师把这五只小松鼠请下山,并且给它们编了号(课件出示五只编号的小松鼠),你能给这些小松鼠排队吗?瞧,有两只小松鼠迟到了,该怎样给它们编号呢?(6,7)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和7。
[设计说明:学生在儿歌游戏中体会数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内容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一)认识数字6、7及书写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2.同学们,知道小松鼠要来,我们的小朋友可高兴了,他们赶紧开始打扫教室。
(1)请你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数一数有多少。
(2)同学们自由回答(3)同学们说得好,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请同学们再说说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4)让学生先说再上来示范数。
(5)师小结。
结合学生回答,小结:老师现在明白了,6可以表示6个小朋友、6张学生桌。
7可以表示7个人,七把椅子。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和是6、7的加、减法苏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的内容,主要涉及和是6、7的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1页例1和第72页的练习题。
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和是6、7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和是6、7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和是6、7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小卡片,上面写有数字110,以及一些实物,如小球、小棍等,作为学生们操作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些小球,让学生们看,然后问他们,如果我有3个球,你给我再拿几个球,我们就能拿到6个球呢?3. 练习题:我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用小卡片或实物找出和是6、7的加法组合。
4. 讲解减法:我再让学生们尝试找出和是6、7的减法组合,并解释减法的原理。
5. 随堂练习:我给出一些和是6、7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们上台板演并讲解。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和是6、7的加、减法的运算式,并在旁边标注了相应的实物或小卡片。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用小卡片或实物找出和是6、7的加、减法组合,并记录下来。
2. 完成练习册上和是6、7的加、减法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和是6、7的加、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些学生对于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并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多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做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景引入情景引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和是6、7的加法
教学目的:
1、能正确地计算6、7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逐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挂图、图片、小黑板、卡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题
1、通过生活情境和直观图、让学生认识两道相应的加法算式之
间的联系。
1 + 6= 7 6 + 1 =7
这两个算式都是求一共几个同学,都是把1个同学和6
个同学合起来,体会两个算式结果相同的合理性。
2、教学例2。
有括号和问号的题这里是第一次出现。
理解后,
要让学生讨论能列出哪些算式,计算后讨论两个算式之间的
联系。
还要交流不同的算法,如果能从3 + 4 =7想到4+3也
得7,应该表扬。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然后遍题。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
1——6题。
先通过摆一摆的操作和直观图,让学生学
习其余的一些得数是6、7的加法,再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形式,巩固和是6、7的加法计算,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能力检测
(小黑板出示)
2 + 5 = 4 +
3 = 3 +3 = 2 +
4 =
5 + 1 = 5 + 2 = 1+ 6=
6 + 1 =。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和是6、7的加法》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页的例,第44~4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和是6、7的加法算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在所有的数字娃娃中,6和7是最要好的兄弟。
有一天,他们却吵起来了,6说:“两个数相加,和是6的算式比和7的算式多。
”7说:“不对,不对,两个数相加,和是7的算式比较多。
”小朋友,你认为谁说得对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是6、7的加法。
(出示课题:和是6、7的加法)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