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2作业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1.管制适用于那些()的犯罪分子A.罪行不予关押但限制一定自由B.罪行较轻不需要关押C.罪行不重,需要惩办D.罪行较轻,但需要判处刑罚答案:A2.罪刑法定原则排斥的刑法解释是()。
A.类推解释B.限制解释C.文理解释D.扩张解释答案:A3.甲爱好游泳,且技术高超,一日,甲声称愿帮助乙学会游泳,乙欣然答应。
甲遂将乙带到河流深水处去游,在乙刚学会游时,甲即弃之不顾,独自游回河岸,乙无力游回高呼救命,甲却不予援救;此时,站在河岸上旁观的丙,游泳技术很好,但丙不认识甲乙两人,也不愿跳入河中救人。
最后乙被淹死。
在本案中,甲和丙的行为()。
A.甲的行为构成犯罪,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B.构成共同犯罪C.均不构成犯罪D.应分别以故意杀人罪论处答案:A4.我国刑法的目的是()。
A.惩罚犯罪、保护人民B.维护和巩固统治秩序C.维护社会治安D.维护社会秩序答案:A5.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罪依照中国刑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在外国己经受过刑罚处罚的()。
A.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应当减轻处罚D.可以减轻处罚答案:A6.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同时被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
A.免于执行B.仍须执行C.暂缓执行D.可以执行答案:B7.刑法规定,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的,对教唆犯()。
A.不以犯罪论B.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D.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答案:B8.刑法上的减刑指()。
A.减轻处罚B.对原判刑罚改判C.减轻原判刑罚D.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答案:C9.下列人员()不适用死刑。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B.审判时不满18周岁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C.审判时不满18周岁和犯罪时怀孕的妇女D.犯罪时不满18周岁和犯罪时怀孕的妇女答案:A10.管制数罪并罚最高不能超过()。
A.3年B.2年C.1年D.5年答案:A11.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国际公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
刑法学2作业4许某男45岁某市刑法学21、【案情】许某,男,45岁,某市市委办公厅主任。
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间,先后有3人送给许某高级照相机、彩电、音响等物品及现金,总值人民币160余万元。
许某收受财物后,给市委组织部、市政府有关人员打招呼,帮助该3人违反规定提升了职务。
但许某并未将所收受财物分给有关办事人员。
经查,许某已婚,但自2009年7月起直至2012年11月案发时止,三年多的时间里,他一直与陈某(女,26岁)以夫妻名义同居,其邻居们也都认为他们就是“两口子”。
【问题】对许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处理原则)?为什么?(字数不少于200字)。
0/10000隐藏答案正确答案:许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受贿罪和重婚罪。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本案中,许某是某市委办公室主任,属于国家工作人员。
在许某任职期间,先后收受彩电、照相机、影碟机等高档消费品及现金,总值人民币16万余元。
许某收受财物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给市委组织部有关人员打招呼,帮助该3人违反规定提升了职务。
其行为符合受贿罪的构成特征。
重婚罪,是指自己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本案中,许某已婚,但经常与陈某(女,20岁)同居,虽然是同居,但邻居们均认为他们是夫妻关系,可见,他们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群众也公认,因而是事实上的重婚。
对于事实上的重婚,仍应按重婚罪定罪处罚。
2、【案情】陈某,男,48岁,XX海关关长陈某任XX海关关长不久,某石油制品公司的总经理方XX经过陈某的下属朱XX(男,35岁,XX海关工作人员)牵线认识了陈某。
随后,方XX便通过朱XX多次宴请和送礼物给陈某。
2008年9月至2013年6月,陈某共收受方XX所送财物折合人民币85万余元、现金人民币30万元、美元2万元。
朱XX收受方XX所送财物折合人民币8万余元、现金人民币3万元。
刑法学(2)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刑法学(2)作业1分析案例1、答:对王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爆炸罪。
本案中,王某(44岁),为了报复其妻刘某,把爆炸装置带到“游人云集的山头”,然后引爆,刘某被炸身亡,刘某周围的游人一死三伤。
王某的行为足已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虽然他的目的是故意杀害刘某,但在使用杀人手段上已危及公共安全,因此应认定为爆炸罪。
2、答:对于谢某的行为应该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属于危险犯.这里有故意伤害罪和危害公共安全罪两种罪名的想象竞合,区别这两者之间的主要点是区别两种罪名的客体方面,故意伤害罪的的客体是固定的人,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公共安全指不特定的人群或者公\私财务.在此案中对于人群的数量和人员的出现是不确定的,因此应该按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处理原则应该是按一罪处罚,这个属于事实上的一罪,本案的情节和谢某的主观方面处罚,依据受伤群体的程度和国家受损害的程度,对谢某的行为进行处罚!在此案中也许有人会认为有过失的行为,另外要说明的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不存在过失的情形.因为本罪要求作案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刑法学(2)作业2分析案例第一题答案答:胡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
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是指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行为。
本案中,胡某以吴女士的名义制作假身份证,并到银行办理同名信用卡,将吴女士卡中的2650元人民币取走。
其行为符合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的构成要素。
第二题答案:答:赵某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
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的人犯本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主观方面必须是具有杀人的故意。
本案中,赵某(15岁),为了逃避追捕,开枪打死公安人员崔某,其主观上有杀人的故意,其行为也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特征,因此赵某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东北师范大学]刑法学 19 秋在线作业 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题目】下列哪种情形属于自首 : A、甲某犯罪后自动投案,被取保候审期间逃跑。在被公安机关通缉期间,甲某又自动投案,并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 B、甲某伙同他人盗掘古墓葬被抓获归案。在羁押审查期间,甲某主动交代司法机关未掌握的单独一次盗掘古墓葬的犯罪事实。 C、甲某犯罪后自动投案,被取保候审期间逃跑。后来被公安机关机关抓获,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 D、甲某因犯盗窃罪被逮捕审查,期间,甲某还交待了和自己一同盗窃的共犯乙某,并带领公安人员到乙某家中,将乙某抓获。 正确选择:A
【题目】脱逃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 ,只限于 . A、被逮捕、关押的人 B、依法被逮捕、关押的犯罪分子 C、被逮捕、关押、劳教的人 D、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 正确选择:D
【题目】朱某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李某之念。某日晨,朱在给李某炸油饼时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强”。朱某为防止其 6 岁的儿子吃饼中毒,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不料李某当日提前下班后将其子接回,并与其子一起吃油饼。朱某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朱某对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 B、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 C、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 D、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正确选择:C
【题目】某甲为骗取保险金,先为其母投保订立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合同,后又伺机杀害了其母,然后伪造意外伤害现场,骗取巨额保险金。对某甲的行为应当 . A、以保险诈骗罪从重论处 B、以故意杀人罪从重论处 C、以保险诈骗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D、按牵连犯从一重罪论处 正确选择:D
【题目】李某在奥体中心练习开车,倒车时,由于技术不佳,将某女撞伤,经抢救无效死亡。李某的行为构成 .
A、故意杀人罪
《刑法学》2作业答案作业11、王某的行为构成爆炸罪。
王某为了杀害刘某,在公交车上实施爆炸,造成1死亡3伤,其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因而构成爆炸罪,而不是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
王某非法制造爆炸物的行为本已构成犯罪,但由于该行为与爆炸行为之间具有牵连关系,依照处理牵连犯的原则,应依照爆炸罪处罚而不实行数罪并罚。
作业21、胡某的行为构成伪造居民身份证罪。
胡某为牟取非法利益,客观上实施了伪造居民身份证的行为;主观上出自故意,因而构成伪造居民身份证罪。
胡某伪造居民身份证的目的是为了实施信用卡诈骗,但由于其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骗取财物的数额没有达到法定的数额,因而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胡某不构成累犯,因为前罪是过失犯罪。
另外王某不构成累犯,因为他前罪是过失致人重伤罪,不符合累犯的构成要件,不能从重处罚。
2、被告人赵某的行为只构成故意杀人罪。
赵某实施绑架罪后,为抗拒抓捕,开枪打死了公安人员崔某,主观上具有杀人的故意,因而构成故意杀人罪。
被告人赵某的行为不构成给绑架罪。
因为赵某伙同他人客观上采用暴力的方法,劫持张的家人,主观上又出于直接故向张勒索10万元人民币。
但他的年龄不到16周岁,不符合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8种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在绑架过程中杀死人质时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但本案中被告人赵某并没有杀死人质,而是前来解救人质的公安人员,因而只对定故意杀人罪,而不能定绑架罪,更不能数罪并罚。
作业3答案1、胡某的行为构成复制、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
胡某客观上实施了复制淫秽光盘的行为,并将复制的淫秽光盘卖出160余张,从中牟利1万余元。
胡某犯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并具有牟利的目的。
因而构成复制、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
由于胡某属于一般犯本罪,根据<刑法>第363条第1款的规定,可以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作业4(1)陈某的行为构成放纵走私罪。
陈某客观上表现为徇私舞弊,违反海关法规,实施了放纵走私,导致偷逃税款达8238万元的行为,主观上出自故意,因而构成放纵走私罪。
东师刑法学作业2参考答案东师刑法学作业2参考答案刑法学作为法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研究罪与刑的法学科目。
在学习刑法学的过程中,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针对东师刑法学作业2提供一些参考答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刑法学的相关知识。
一、概念题1. 刑法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刑法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罪与刑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研究罪的概念、构成要件、犯罪责任、刑罚的种类和适用等方面的问题。
2. 刑法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刑法学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法无禁止即可为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法无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等。
3. 犯罪构成要件是什么?犯罪构成要件是指犯罪行为具备的必要条件,包括客观方面的行为、结果和主观方面的犯罪故意或过失。
4. 刑法的适用原则有哪些?刑法的适用原则包括法无禁止即可为原则、法无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等。
二、案例分析题1. 某人在公共场所违法吸烟,被他人举报。
请问,这个行为构成犯罪吗?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违法吸烟属于轻微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违法吸烟属于轻微违法行为,主要由公安机关依法进行治安管理处罚。
2. 某人因为经济困难,盗窃他人财物。
请问,这个行为构成犯罪吗?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盗窃他人财物属于犯罪行为,构成盗窃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盗窃罪是指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论述题1. 请简要论述罪刑法定原则的意义和作用。
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现代刑法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罪刑法定原则的意义在于保护个人的自由和权益,确保国家的刑事制裁行为合法、公正和有效。
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定明确、具体,不能以不明确的法律规定或模糊的法律术语来限制个人的自由和权益。
罪刑法定原则的作用在于限制国家权力,保障人权,确保刑法的公正和合法性。
刑法学2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罪责自负原则D. 无罪推定原则答案:D2.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时间答案:D3.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过失致人死亡C. 正当防卫D. 故意伤害答案:C4. 以下哪种刑罚不属于主刑?A. 有期徒刑B. 无期徒刑C. 罚金D. 拘役答案:C5.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不承担刑事责任?A. 行为人是精神病人B. 行为人是未成年人C. 行为人是盲人D. 行为人是聋哑人答案:A6. 以下哪种情形下,刑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A. 行为人自首B. 行为人立功C. 行为人是孕妇D. 行为人是老年人答案:A7. 以下哪种情形下,刑罚可以加重?A. 累犯B. 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C. 犯罪预备D. 犯罪未遂答案:B8.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判处死刑?A. 故意杀人B. 贪污受贿C. 盗窃D. 诈骗答案:A9.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判处无期徒刑?A. 贪污受贿数额巨大B. 故意杀人情节特别严重C. 抢劫数额巨大D. 诈骗数额巨大答案:B10.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判处拘役?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数额较大C. 诈骗数额较大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犯罪?A. 行为人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B. 行为人实施了法律禁止的行为C. 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了危害后果D. 行为人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无罪?A. 行为人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B. 行为人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C. 行为人的行为属于过失D. 行为人的行为属于意外事件答案:A、B、D3. 以下哪些刑罚属于附加刑?A. 罚金B. 没收财产C. 剥夺政治权利D. 驱逐出境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从犯?A. 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B. 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C. 行为人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D. 行为人是犯罪集团的骨干成员答案:A、B5. 以下哪些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自首?A. 行为人在犯罪后主动投案B. 行为人在犯罪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C. 行为人在犯罪后主动赔偿被害人损失D. 行为人在犯罪后主动向司法机关提供重要线索答案:A、B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刑法学2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客观方面答案:B2. 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A. 犯罪行为是否完成B. 犯罪结果是否产生C. 犯罪动机是否明确D. 犯罪目的是否达到答案:A3.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B.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C. 为了保护他人的人身权利D. 为了报复他人答案:D4.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他人遗失物后拒不归还D. 因误解而误伤他人答案:D5.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A. 犯罪行为是否开始实施B. 犯罪行为是否完成C. 犯罪结果是否产生D. 犯罪目的是否达到答案:A6.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属于故意犯罪?A. 酒后驾驶B. 过失致人死亡C. 意外伤害他人D. 故意杀人答案:D7.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A. 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B. 犯罪目的和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和犯罪结果D. 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答案:A8. 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A. 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B. 犯罪行为和犯罪手段C. 犯罪手段和犯罪目的D. 犯罪目的和犯罪结果答案:A9.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共同犯罪?A. 一人独立完成犯罪B. 两人以上共同策划并实施犯罪C. 一人教唆他人犯罪D. 一人帮助他人实施犯罪答案:B10.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A. 犯罪行为是否完成B. 犯罪行为是否主动停止C. 犯罪结果是否产生D. 犯罪目的是否达到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犯罪的构成要件。
答案: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客体。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或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人的犯罪动机、目的和犯罪故意或过失;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人实施的具体行为及其结果;犯罪客体是指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
【刑法学(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因作业中的内容或数字与作业上有所不同,请同学们在抄时认真核对一下再抄写作业一:分析案例(每小题50分)第一题:【案情】王某,男,44岁,某医院职工。
王某得知其妻刘某有了婚外情即怀恨在心,欲致其于死地。
2001年12月19日,王某自制了一个定时爆炸装置。
12月21日上午,王某将爆炸装置定好时间后谎称要去登山游玩,带着刘某一起爬上了一座游人云集的山头。
中午12点左右,王某将用报纸包好放在塑料袋中伪装成午餐的爆炸装置让刘某拿着,然后以上厕所为名离开刘某。
12点30分左右,定时爆炸装置发生爆炸,刘某被炸身亡,刘某周围的游人一死三伤。
王某被抓获后主动交代,2000年2月因与吴某发生争执而将吴某扎伤,经查属实。
吴某的伤情为轻微伤。
【问题】对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处理原则)?为什么?答:对王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爆炸罪。
1、王某构成爆炸罪。
王某为了杀害刘某,实施爆炸,造成1死亡3伤,其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因而构成爆炸罪,而不是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
王某非法制造爆炸物的行为本已构成犯罪,但由于该行为与爆炸行为之间具有牵连关系,依照处理牵连犯的原则,应依照爆炸罪处罚而不实行数罪并罚。
2、根据刑法第115条规定,应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3、此前实施的盗窃罪,因情节轻微,又有自首情节,可以免除刑事责任。
第二题【案情】谢某,男,26岁,XX市公交公司XX路车队司机。
2004年10月14日早上7时许,谢某驾驶121路1234号车搭载20余名乘客驶近XX中学门前的公交车站时,同样要在此停靠上下乘客的一辆120路车正在前面靠边行驶准备进站。
为了抢在120路车前面进站,谢某加大油门,驾车从120路车左侧超越,然后向右猛打方向盘冲向车站。
此时,在站上候车的50余名乘客正迎向车子走来准备上车。
谢某立即采取紧急制动措施。
但由于谢某的车速度快、惯性大,车下乘客躲闪不及,以致13人被撞倒刮伤受伤。
刑法学(2)作业3答案
作业3
1、韩某、王某、黄某属于共同犯罪,是敲诈勒索罪。
但是鉴于“威胁王某必须从胡某那搞一笔钱”,王某是胁从犯,加上王某向公安机关自首这两个情节,王某可以免除处罚。
韩某、黄某怎么判,就要看看他们是否坦白和悔过了,因为他们争取宽大的情节并不多。
“2000元现金和自己轿车的车钥匙”属于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胡某的行为构成复制、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
胡某客观上实施了复制淫秽光盘的行为,并将复制的淫秽光盘卖出160余张,从中牟利1万余元。
胡某犯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并具有牟利的目的。
因而构成复制、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
由于胡某属于一般犯本罪,根据《刑法》第363条第1款的规定,可以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1
2。
刑法学(第2版)-在线作业_A答案刑法学(第2版)-在线作业_A 最终成绩:100.0⼀单项选择题1. 刑法学的研究对象是()。
(5.0 分)刑法犯罪与刑罚刑罚犯罪知识点:⽤户解答:刑法2. 累犯从重.⾃⾸从宽制度,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5.0 分)刑法⾯前⼈⼈平等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罪责相适应原则知识点:⽤户解答:罪责相适应原则3. 我国刑法理论研究⾃然⼈犯罪主体的核⼼内容是()。
(5.0 分)醉酒问题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为⼈的精神状态知识点:⽤户解答:刑事责任能⼒4. 某仓库保管员被两名犯罪分⼦捆绑在门柱上不能动弹,任凭两个犯罪分⼦从仓库取⾛价值2万元的货物。
该仓库保管员的⾏为属于()。
(5.0 分)胁从犯过失犯罪因⾝体受强制不构成犯罪不作为犯罪5. 某甲经常指使其13岁的⼉⼦盗窃别⼈财物,数额巨⼤。
甲和其⼉⼦的⾏为属于()。
(5.0 分)甲和其⼉⼦均不构成犯罪共同犯罪甲为教唆犯,其⼉⼦不构成犯罪甲单独构成犯罪,其⼉⼦不构成犯罪知识点:⽤户解答:甲单独构成犯罪,其⼉⼦不构成犯罪6. 甲⼄⼆⼈相互⽃殴,⼄见⾃⼰势单⼒薄⽽逃跑。
甲穷追不舍,⼄⽆奈⼜捡起⼀棍棒趁甲站⽴不稳时将其打伤。
⼄的⾏为属于()。
(5.0 分)防卫不适时故意伤害罪防卫过当正当防卫知识点:⽤户解答:正当防卫7. 对于附加适⽤驱逐出境的外国⼈()。
(5.0 分)在主刑执⾏过程中随时驱逐出境主刑执⾏完毕之后驱逐出境判决⽣效后⽴即驱逐处出境根据外国政府的要求决定何时驱逐出境知识点:⽤户解答:主刑执⾏完毕之后驱逐出境8. 构成⼀般累犯,前罪刑罚执⾏完毕到⼜犯新罪的时间为()。
(5.0 分)2年5年1年3年知识点:⽤户解答: 5年9. 某甲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先⾏羁押6个⽉,在服刑2年时,甲因有重⼤⽴功表现被减为3年有期徒刑。
甲还需被关2年1年6个⽉2年半知识点:⽤户解答: 6个⽉10. 犯罪未得逞是指()。
《刑法学》2作业答案
作业1
1、王某的行为构成爆炸罪。
王某为了杀害刘某,在公交车上实施爆炸,造成1死亡3伤,其行为严重危害
公共安全,因而构成爆炸罪,而不是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
王某非法制造爆炸物的行为本已构成犯罪,但由于该行为与爆炸行为之间具有
牵连关系,依照处理牵连犯的原则,应依照爆炸罪处罚而不实行数罪并罚。
作业2
1、 胡某的行为构成伪造居民身份证罪。
胡某为牟取非法利益,客观上实施了伪造居民身份证的行为;主观上出自
故意,因而构成伪造居民身份证罪。
胡某伪造居民身份证的目的是为了实施信用卡诈骗,但由于其利用信用卡进行
诈骗,骗取财物的数额没有达到法定的数额,因而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胡某不构成累犯,因为前罪是过失犯罪。
另外王某不构成累犯,因为他前罪是过失致人重伤罪,不符合累犯的构成要件,
不能从重处罚。
2、被告人赵某的行为只构成故意杀人罪。
赵某实施绑架罪后,为抗拒抓捕,开枪打死了公安人员崔某,主观上具有杀人
的故意,因而构成故意杀人罪。
被告人赵某的行为不构成给绑架罪。因为赵某伙同他人客观上采用暴力的方法,
劫持张的家人,主观上又出于直接故向张勒索10万元人民币。但他的年龄不到
16周岁,不符合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8种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
解释,在绑架过程中杀死人质时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但本案中被告人赵某并
没有杀死人质,而是前来解救人质的公安人员,因而只对定故意杀人罪,而不
能定绑架罪,更不能数罪并罚。
作业3答案
1、胡某的行为构成复制、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胡某客观上实施了复制淫秽光
盘的行为,并将复制的淫秽光盘卖出160余张,从中牟利1万余元。胡某犯罪
的主观方面为故意,并具有牟利的目的。因而构成复制、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
由于胡某属于一般犯本罪,根据<刑法>第363条第1款的规定,可以处3年
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作业4
(1) 陈某的行为构成放纵走私罪。
陈某客观上表现为徇私舞弊,违反海关法规,实施了放纵走私,导致偷逃
税款达8238万元的行为,主观上出自故意,因而构成放纵走私罪。
根据刑法典第411条的规定,犯放纵走私罪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
有期徒刑。
陈某的行为还构成受贿罪。理由见书受贿罪的构成要件,结合他受贿数额巨大
来分析。
对陈某应放纵走私罪数罪和受贿罪并罚。
(2)朱某的行为构成介绍受贿罪 。
介绍受贿罪是国家工作人员不是直接利用本人的职权,而是利用本人职权或地
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非法
利益。
本案中,许某主观上出自故意,客观上非法收受了别人的财物,总值人民币4
万余元,并通过海关关长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构成介绍受贿罪。
(3)方某的行为构成行贿罪和走私罪,应数罪并罚,(理由详见教材)
第二题
许某的行为构成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
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非法利益,也以受贿罪论处。
本案中,许某主观上出自故意,客观上非法收受了别人的财物,总值人民币16
万余元,并通过市委组织部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他人谋取不正当
利益,构成受贿罪。有关部门应责令许某退回财物,并按适当程序,取消3位
请托人提升的职务,同时给予许某行政处分。
许某的同居行为构成重婚罪。理由见重婚罪的二种客观表现行为:与他人结婚
或与他人形成事实婚姻。本案是属于第二种。
应以受贿罪和重婚罪数罪并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