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过小孤山大孤山的理解性默写1.《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陆游集·入蜀记》,题目是编者加的。
小孤山,在今江西彭泽北,安徽宿松东,与南岸彭浪矶相对,俗讹小姑山。
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鄱阳湖出口处,与小孤山遥遥相对。
2.烽火矶:设置烽火台的江边小山。
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3.烽燧:也称烽火台、烽台、烟墩、烟火台。
如有敌情,春秋时白天燃烟叫烽,夜晚放火叫燧;而唐时白天燃烟叫燧,夜晚放火叫烽,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4.抛江:抛锚停船于江中。
5.嵌岩窦穴:裂缝的岩石和各式岩洞。
嵌,形容山石如张口的样子。
窦,孔,洞。
6.杰然特起:高俊雄伟地拔地而起。
杰然,形容高大的样子。
特起,拔地而起。
7.宝装屏风:宝石镶嵌的屏风。
8.潦缩:水位下降。
潦,积水。
9.杜老,指杜甫。
10.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引自杜甫《次空灵岸》。
意思是幸而船只行驶缓慢,因此能尽情欣赏所经历的一切美景。
11.巉:险峻陡峭。
12.信造化之尤物:诚然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造化,这里指天地、自然界。
尤物,特异之物,这里指风景最美的地方。
13.与江山相发挥:楼观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
14.昔人诗:指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诗。
15.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引自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估客,贩货的行商。
漫狂,纵情、放荡。
世俗将彭浪转称彭郎,将小孤转称转称小姑,并传说彭郎小姑婿。
16.徙倚:徘徊不忍去。
17.抟:持,抓。
这里指俊鹘用利爪抓住水禽。
18.庙祝:庙堂里管香火的人。
19.开帆入天镜:引自李白《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意思是开船进入明亮如镜、水天一色的鄱阳湖。
20.沙洲葭苇:沙洲,江河边上由泥沙淤积而成的大片地面。
葭苇,初生的芦苇,这里即指芦苇。
21.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22.州治:州的官署所在地。
治,旧时称地方政府所在地为“治”。
23.奉化军节度:奉化军管辖。
军,南唐至宋朝时的区划名称。
一、重点实词1、列置烽燧陈列、设置2、亦与它石迥异差别很大3、又深秋潦缩积水4、碧峰巉然孤起拔地而起5、上干云霄冲、直入6、信造化之尤物也确实7、庙在山之西麓山脚 8、尝加营葺营建、修缮 9、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胜景10有俊鹘抟水禽持、抓 11、不与江水乱混淆、混杂二、重点虚词1、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指代小孤山2、信造化之尤物结构助词的3、徙倚久之而归时间名词后的助词无实意4、复以小艇游庙中用、靠5、碧峰巉然孤起……的样子三、古今异义1、与江山相发挥古:辉映;今: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四、词类活用 1、极登临之胜副词作动词极尽 2、皆以杏仁澄之使动使……变得澄清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 1、此山当是其一也 2、信造化之尤物也 3、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4、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5、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二)省略句1、倒影(于)水中2、方立(于)庙门3遂行泛(于)澎蠡口《庖丁解牛》一、重点实词 1、庖丁解牛剖开、分割 2、足之所履踩 3、肩之所踦(yǐ)支撑接触4砉(huā)然向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
向通响 5、“奏刀騞(huō)然奏进6、技盖至此乎通“盍”何怎样。
7、进乎技矣超过。
8、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会合、接触9、批大郤击、劈开郤:空隙。
10、导大窾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窾空11、因其固然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12、技经肯綮之未尝技经:犹言经络。
经:经脉。
肯:紧附在骨上的肉。
綮qìng:筋肉聚结处。
13、而况大軱乎大骨 14、良庖岁更刀,割也岁:名词作状语每年更:更换割:割肉 15、族庖月更刀,折也众指一般的折:断指用用刀折骨 16、新发于硎硎:磨刀石17、彼节者有间节:关节间:间隙。
18、如土委地卸落、坠下、散落在地上 19、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20、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缮擦拭刀二、通假字 1、砉然向然通“响” 2、技盖至此乎通“盍”何怎样。
《过小孤山大孤山》译文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
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
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
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
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
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像宝石镶嵌的屏风。
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像)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迟所历妙”。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
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
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
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
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
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
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
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
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
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
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
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
过小孤山大孤山一、古今异义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②..①相发挥①古义:今义:江河和山岭,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②古义:今义: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二、一词多义1.起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2.比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祭十二郎文》)()3.特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陈情表》)( )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 )四、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此山当是其一也。
( )翻译:2.信造化之尤物也。
( )翻译:3.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者也。
( )翻译:4.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 )翻译:五、语句翻译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翻译:2.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翻译:3.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翻译:4.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翻译:5.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翻译:答案解析一、答案:①水光山色,文中指长江与小孤山②衬托,辉映二、答案:1.凸起,耸立/起立,站起/起事,发动/动身,出发 2.比较/靠近/等到,及/比起……来/比拟,认为和……一样/近来 3.突出地/只,不过/特别,特地三、答案:1.下雨 2.(1)用宝石(2)向东南方(3)像墙壁一样(4)向上(5)在夜晚四、答案:1~3.判断句 1.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
当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9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11当是时也,商佐之(值,在、正此)得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与“失”相对)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3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4吾得兄事之(应该)5所识穷乏者我欤(通“德”感恩)6得无教我虫所耶(得无:莫非,岂不是)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10此言得之(对、合适)复1、复以小艇游庙中(又、再)2、更若赋,复若赋(恢复)3、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4、王辞而不复(回答)5、复之以掌,虚若无物(通“覆”,遮盖,盖上)6、渔人甚异之,复前行(又)7、不敢出一言以复(回答)8、有北面复匈奴之志(报复)过1、过大孤山小孤山(经过,通过)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超过)3、今公子故过之(访问)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错误,过失)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过分,过于)6、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经过,通过)7、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超过,胜过)8、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9、一日,大母过余曰(到,到来)10、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过去)11、无乃尔是过与?(责备)胜1、亦占一山之胜(优美的)2、刑人恐不胜(尽)3、沛公不胜杯(能承受,能忍住)4、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胜利,取胜)5、一人之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胜过,超过)6、极登临之胜(优美的)7、予观巴陵胜状(优美的,好的)8、童子何知,恭逢胜饯(盛大的)9、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胜过,超过)盖1、日初出大如车盖(遮阳避雨的用具)2、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器物上的盖子)3、覆盖周密无际(遮盖)4、况刘豫州五室之胄,英才盖世(压倒,胜过)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大约,副词)6、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连词,连接上文,表示原因,可翻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7、盖钟子期死,伯乐终身不复鼓琴(发语词,不译)8、何不盖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9、前狼假,盖以诱敌。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梳理]一、一词多义(1)复⎩⎪⎨⎪⎧复.以小艇游庙中(又,再)更若役,复.若赋(恢复)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 (2)过⎩⎪⎨⎪⎧过.烽火矶(经过)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过错,过失)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超过)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过.蒙拔擢,宠命优渥(过分,文中指屡次迁升) (3)信⎩⎪⎨⎪⎧信.造化之尤物也(的确,确实)言必信.,行必果(讲信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诚信)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4)之⎩⎪⎨⎪⎧信造化之.尤物也(结构助词,的)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它)徙倚久之.而归(音节助词,无实义)之.二虫又何知(代词,此,这) (5)然⎩⎪⎨⎪⎧杰然.特起(结构助词,……的样子)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转折连词,然而)实不然.也(代词,这样) (6)以⎩⎪⎨⎪⎧今以.钟磬置水中(介词,把)复以.小艇游庙中(介词,把)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介词,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为)(7)而⎩⎪⎨⎪⎧突兀而.已(语气助词,与“已”连用,可解释为“罢了”)徙倚久之而.归(连词,表承接)岸土赤而.壁立(连词,表并列)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而.母立于兹(通“尔”,你)二、词类活用(1)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名词作动词,下雨) (2)如宝.装屏风(名词作状语,用宝石) (3)掠江东南..去(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4)岸土赤而壁.立(名词作状语,像墙壁一样) 三、古今异义(1)与江山..①相发挥..②①古义:文中指长江与小孤山的水光山色。
今义: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
②古义:辉映。
今义: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2)信造化之尤物..也 古义:特异之物。
今义: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
四、文言句式(1)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状语后置句)译文:如果再稍微用楼台亭榭装饰一下。
《过小孤山大孤山》基础知识总结2012.11.11一、词类活用1、如宝.装屏风:名词作状语,用宝石2、得尽.所历妙:形容词作动词,尽情欣赏3、皆名.天下:名词作动词,名闻4、上.干云霄:名词作状语,向上5、愈近.愈秀:形容词作动词,靠近6、晚.泊沙夹:名词作状语,在晚上7、微雨.:名词作动词,下雨8、南.望彭泽、都昌诸山:名词作状语,向南9、掠江东南..去:名词作状语,向东南10、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形容词作名词,奇观二、古今异义1、信造化..也:天地,自然界;特异的事物..之尤物2、与江山相发挥..:辉映3、南唐为奉化军节.度:管辖4、舟人指点..岸如赪:用手指或其他物点示三、、一词多义1、过八月一日,过.烽火矶:经过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过错从此道之吾军,不过.二十里耳:超过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过.蒙拔擢,宠命优渥:过分,过于2、自南朝自.武昌:从自.当高出金山之上:自然3、而突兀而已..:罢了徙倚久之而.归:顺承岸土赤而.壁立:并列4、然杰然.特起:……的样子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但是,然而实不然.也:这样然.小孤之旁,颇有沙州蒹薇:但是,然而5、幸幸.有舟楫迟:幸而,幸亏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宠爱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皇帝到来则吾斯役之不幸.:幸运幸.可广问讯:希望6、相二山东西相.望:互相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还: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为我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儿无薄禄相.:容貌,相貌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辅助愿为小相.:司仪,赞礼之人7、拟已非它山可拟.:比,比拟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模仿复举剑拟.之,武不动:比划8、以若稍饰以.楼观亭榭:用盖以.此得名也:因复以.小艇游庙中:凭,借皆以.杏仁澄之:用9、是此山当是.其一也:判断动词是.日风静:这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这(时),现在四、重难点词语1、此山当.是其.一也:应当;其中2、又秋深潦.缩:积水3、小孤属.舒州宿松县:隶属,归属4、凡.江中独山:凡是,一切5、上干.云霄:冲,插6、信.造化之尤物也:诚然,确实7、但.祠宇极于荒残:只是8、三面临.江:面临,靠着9、盖.以此得名也:大概10、徙倚久之.而归:音节组词11、方.立庙门:刚12、俄.复开霁:不久13、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才;体会14、南江则.极清澈:却。
《过大孤山小孤山》自学资料一、重点字词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
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
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昔人诗14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
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
始见庐山及大孤。
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晚抵江州。
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文档:第4单元19 过小孤山大孤山含解析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梳理]一、一词多义(1)复错误!(2)过错误!(3)信错误!(4)之错误!(5)然错误!(6)以错误!(7)而错误!二、词类活用(1)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名词作动词,下雨)(2)如宝.装屏风(名词作状语,用宝石)(3)掠江东南..去(名词作状语,向东南)(4)岸土赤而壁.立(名词作状语,像墙壁一样)三、古今异义(1)与江山..②..①相发挥①古义:文中指长江与小孤山的水光山色。
今义: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
②古义:辉映。
今义: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2)信造化之尤物..也古义:特异之物。
今义: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四、文言句式(1)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状语后置句)译文:如果再稍微用楼台亭榭装饰一下。
(2)信造化之尤物也。
(判断句)译文:诚然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3)复以小艇游庙中。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译文:(我)又乘小船(到)小孤山的庙中游览。
(4)其间一日阻风不行.(省略句、被动句)译文:其中有一天因为被风阻挡,(船)不能行走.(5)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省略句、被动句)译文:南唐时被奉化军管辖,现在被定江军(管辖).[资料链接]错误!陆游因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而被罢官。
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重庆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
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
这篇文章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错误!古代游记古代游记作为古代散文文体的一种,前人多把它归入“杂记体”中。
它是摹山范水、专门记游的文章,以描绘山川风物、风景名胜为内容,写旅途的见闻和对大自然风光之美的感受。
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
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性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性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性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性游记。
《过小孤山大孤山》学习资料《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陆游〔宋代〕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
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
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
俄复开霁,遂行。
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
始见庐山及大孤。
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南江则极清亮,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教导岸如赪”者也。
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
过小孤山大孤山一、古今异义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①相发挥..②①古义:今义:江河和山岭,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②古义:今义: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二、一词多义1.起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2.比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祭十二郎文》)()3.特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陈情表》)( )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 )四、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此山当是其一也。
( )翻译:2.信造化之尤物也。
( )翻译:3.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者也。
( )翻译:4.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 )翻译:五、语句翻译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翻译:2.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翻译:3.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翻译:4.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翻译:5.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翻译:答案解析一、答案:①水光山色,文中指长江与小孤山②衬托,辉映二、答案:1.凸起,耸立/起立,站起/起事,发动/动身,出发 2.比较/靠近/等到,及/比起……来/比拟,认为和……一样/近来 3.突出地/只,不过/特别,特地三、答案:1.下雨 2.(1)用宝石(2)向东南方(3)像墙壁一样(4)向上(5)在夜晚四、答案:1~3.判断句 1.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
过小孤山大孤山
通假字:
无
一词多义:
之
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指代小孤山
信造化之尤物结构助词,的
徙倚久之而归时间名词后的助词,无实意
复以小艇游庙中用,靠
然
碧峰巉然孤起 ...的样子
古今异义词: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
古义:水光山色,文中指长江与小孤山。
今义:江河和山岭,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
古义:衬托,辉映。
今义: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2.其间一日
阻风不行
古义:不能通行。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不好;接近死亡;表示程度极深。
重点词组:
列置烽燧陈列、设置
亦与它石迥异差别很大
又深秋潦缩积水
碧峰巉然孤起拔地而起
上干云霄冲,直入
信造化之尤物也确实
庙在山之西麓山脚
尝加营葺营建,修缮
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胜景
有俊鹘抟水禽持,抓
不与江水乱混淆,混杂
词类活用:
极登临之胜副词作动词,极尽。
皆以杏仁澄之使动,使……变得澄清。
特殊句式:
判断句:
此山当是(表判断)一也;信造化之尤物也;
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省略句:
倒影(于)水中;方立(于)庙门;遂行泛(于)澎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