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白天和黑夜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05.25 KB
- 文档页数:4
中班科学教案白天和黑夜中班科学教案:白天和黑夜一、教学目标:1. 能够区分白天和黑夜;2. 了解太阳和月亮的基本特征;3. 探索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太阳、月亮、白天和黑夜的图像;2. 绘本或故事书:关于太阳、月亮、白天和黑夜的故事。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天空,询问:“现在是白天还是黑夜?”请同学们举手回答并解释原因。
2. 出示太阳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太阳,并带领他们说出太阳的特征,如“亮、热、大”。
3. 出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月亮,并带领他们说出月亮的特征,如“亮、圆、小”。
步骤二: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在白天的位置,并解释太阳为什么只在白天出现。
比如,太阳给我们提供了光和热,让花草生长,让我们看到周围的一切。
2. 引导学生观察月亮在黑夜的位置,并解释月亮为什么只在夜晚出现。
比如,月亮给我们带来了光亮,让我们夜晚也能看见一些东西。
3. 通过绘本或故事书,向学生讲述关于太阳、月亮、白天和黑夜的有趣故事,加深他们的理解和兴趣。
步骤三:变化规律的探索(15分钟)1. 引导学生发现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规律。
提问:“一天当中,白天和黑夜的时间比例是多少?”鼓励学生用手指指出太阳和月亮的位置,发现白天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较高,黑夜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较高。
2. 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太阳和月亮在不同时间的位置。
帮助学生理解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规律,如太阳从东方升起,到中午偏西,最后从西方落下;月亮从东方升起,到夜晚落下。
3. 通过让学生模拟太阳和月亮在不同时间的位置,加强对变化规律的理解。
步骤四:巩固与拓展(2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和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你们最喜欢白天还是黑夜?为什么?”“你们在白天和黑夜喜欢做什么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陈述自己的观点。
2. 鼓励学生用彩纸、贴纸等材料制作白天和黑夜的图片,表达他们对太阳和月亮的理解和感受。
白天和夜晚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1. 区分白天和夜晚的特点与区别;2. 了解白天和夜晚的不同活动和生活方式;3. 掌握日夜交替的原因和规律。
二、教学准备1. 教学实物:太阳、月亮、星星、森林、花朵、人物卡片等;2. 图片或卡片:包括白天的场景与活动、夜晚的场景与活动;3. PPT简介:白天和夜晚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大自然)(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站在窗边或户外,让学生观察天空。
询问学生:现在是白天还是夜晚?观察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这样?2. 学习白天和夜晚的特点(15分钟)通过PPT或图片展示,给学生介绍白天和夜晚的特点,例如:白天天空明亮,太阳高高挂着,有云朵、鸟儿等;夜晚天空黑暗,月亮和星星亮晶晶。
引导学生观察白天和夜晚场景的不同,并让学生进行讨论。
3. 分组讨论白天和夜晚的活动与生活方式(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图片或卡片,包括白天和夜晚的活动与生活方式。
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整理出白天和夜晚的主要活动和生活方式。
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进行总结。
4. 对比白天和夜晚的生活方式(10分钟)引导学生对比白天和夜晚的活动与生活方式,让学生发现白天和夜晚的差异。
例如,白天人们工作、上学、游戏等,夜晚人们休息、睡觉、观赏星星等。
5. 观察日夜交替现象(15分钟)通过观察现象,让学生了解日夜交替的规律。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天空的变化、太阳的升起和落下,以及星星和月亮的出现时机等。
引导学生发现白天和夜晚的交替现象。
6. 总结(5分钟)通过小组展示、讨论和观察现象,让学生对白天和夜晚有更深入的认识。
教师进行内容的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
四、巩固与拓展1. 综合性活动: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家庭成员在白天和夜晚的活动与生活方式,写一篇小短文描述所观察到的情况。
2. 游戏活动:进行“黑夜明星”游戏,让学生在夜晚环境中观察星星,并记住星星的位置和布局。
白天与黑夜小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白天与黑夜的概念,认识太阳、月亮和星星。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
3. 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理科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基本特征。
2. 认识白天和黑夜的不同特征。
3. 学习观察和描述天空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太阳、月亮、星星的图片。
2. 教具:黑板、粉笔、模拟太阳、模拟月亮和星星的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白天和黑夜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呢?学生:白天有太阳,黑夜有月亮和星星。
教师:非常好!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白天和黑夜的知识吧。
2. 教学展示步骤一: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看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太阳的图片)教师:这是什么?学生:太阳。
教师:对,这是太阳。
太阳是白天的时候出来的。
它会让我们感觉温暖,给我们带来光明。
太阳在天空中升起时,我们就是白天了。
那么,太阳在什么时候升起呢?学生:早上。
教师:对,太阳在早上升起,然后慢慢地升到最高点,中午的时候最高,然后再慢慢地下降,直到晚上消失。
这一天的时间,就是我们所说的白天。
步骤二:我们再来看一些图片,看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月亮和星星的图片)教师:这是什么?学生:月亮和星星。
教师:对,这是月亮和星星。
太阳下山以后,天空就没有太阳的光亮了,就变成了黑夜。
我们可以看到月亮和很多闪闪发光的星星。
那么,月亮和星星是在什么时候出来的呢?教师:很好,晚上的时候,月亮和星星会出来,让我们感觉到很宁静。
我们抬头看,就能看到美丽的月亮和闪亮的星星。
步骤三: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同学们,现在我给你们每人发一张卡片,请你们把它们分别放在白天和黑夜的天空中。
(教师发放卡片,学生操作)教师:你们都分好了吗?为什么要放在这里呢?学生:因为太阳是在白天出来的,所以要放在白天的天空中。
《白天与黑夜》教案《白天与黑夜》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天与黑夜》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白天与黑夜》教案篇1教案目的:让孩子们感受到欢快、热闹与舒缓、安静不同风格的音乐,激发孩子们的想象能力,能够用动作表现出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快乐。
教案准备:动画、音乐、太阳和月亮城堡、白天与黑夜的背景、太阳和月亮的头饰教案流程:(一)幼儿律动进入城堡。
指导语:小朋友,我们一同到太阳城堡和月亮城堡玩游戏吧。
(二)幼儿在太阳城堡里感受乐曲《铃儿响叮当》繁华、愉快的心情,并用肢体言语表现。
1、幼儿观赏乐曲《铃儿响叮当》一遍,引导幼儿为乐曲打节拍,感受乐曲的愉快。
2、幼儿观看动画VCD,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讨论白昼的繁华情形。
指导语:太阳出来了,花儿醒了、小树醒了,还有谁也醒了?他们都会做些什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3、请幼儿尝试随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白昼的繁华欢乐情形。
(三)幼儿在月亮城堡里感受乐曲《摇篮曲》安静、舒缓的心情,并用肢体言语表现。
1幼儿观赏乐曲《摇篮曲》一遍,引导幼儿用轻柔的动作为乐曲打节拍,感受乐曲的舒缓。
2、幼儿观看动画VCD,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讨论黑夜的安静情形。
指导语:月亮出来了,花儿睡了、小草睡了,还有谁也睡了?3、请幼儿尝试随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黑夜安静、舒缓的情形。
《白天与黑夜》教案篇2一、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昼夜的变化,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三、教学准备:1、日出或日落的挂图。
2、注明地球、月球旋转轨道和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挂图或反映地球、月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录像带。
白天与黑夜教案白天与黑夜教案(通用23篇)白天与黑夜教案篇1【活动目标】1、借助幼儿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认识白天、晚上。
2、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3、提高幼儿表现力及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地上画两个大圆圈;白天、黑夜的背景图;白天、黑夜的标志卡片。
欢快的和安静的乐曲各一段。
2、学具准备:白天、黑夜活动卡片若干;自制小老鼠若干;蜡烛、台灯、手电筒、灯笼、太阳镜、太阳帽、遮阳披肩等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一、教师带领幼儿开展情景表演,导入活动。
1、即使带领幼儿随音乐做“小猫钓鱼”“小猫捉老鼠”的情景游戏。
2、分享交流:①小猫什么时候钓鱼?什么时候捉老鼠?②小朋友白天做什么?晚上做什么?二、幼儿感知理解白天、黑夜。
1、幼儿从小筐中挑出蜡烛、灯泡、手电筒、灯笼、太阳镜、太阳帽、遮阳披肩等实物,从物体的用途感知白天、黑夜。
2、教师出示标志多种,引导幼儿为白天、黑夜选择标志,并说说白天是怎样的?黑夜是怎样的?3、小结:太阳表示白天,白天的天是亮亮的,小朋友要上幼儿园,做游戏,学本领,爸爸妈妈要上班,去工作;到了晚上天就慢慢地变黑了,月亮也悄悄地出来了,我们在家里就要打开电灯才能看清东西,我们小朋友也要睡觉了。
三、幼儿区分白天、黑夜(出示幼儿《数学》用书第24页)。
下面四幅图中的事发生在白天,还是夜晚?发生在白天,就给太阳涂上颜色,发生在夜晚,就给月亮涂上颜色。
四、小结幼儿上课情况后结束。
白天与黑夜教案篇2教学目的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小时。
2.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重点使学生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难点知道昼夜交替的原因教具地球仪、手电筒和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使用白夜图景和日出日落对比引出内容。
想想看,是什么原因使昼夜不停地交替出现呢?二、新课一)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24小时。
白天与黑夜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天和黑夜的形成原因,以及白天与黑夜的区别和联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解释白天和黑夜的交替现象。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习惯,让学生认识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白天与黑夜的形成原因,以及白天与黑夜的区分和联系。
2.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以及如何用日常语言解释这些科学原理。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等设备:用于播放科普视频和PPT演示文稿。
2. 手机、相机等摄影设备:用于拍摄实验过程和小组讨论情况。
3. 书籍、资料等辅助学习材料:推荐相关科普书籍和资料,让学生自主拓展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1. 授课方法:采用讲解与演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2. 演示文稿:制作精美的PPT,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3.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设计,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记忆。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白天和黑夜的科普视频,引发学生对白天和黑夜的好奇心。
2. 讲解知识点:教师讲解白天和黑夜的形成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同时,通过演示地球仪的转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白天和黑夜的形成及变化规律。
4. 实验教学:设计简单的实验,如用小手电模拟太阳,让学生观察昼夜交替现象。
5. 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布置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评价方式采取平时表现和期末测试相结合的方式。
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白天与黑夜的形成原理及相互关系,掌握了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习惯,认识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白天与黑夜中班科学教案引言:中班幼儿的身体和认知逐渐发展,对于周围环境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而白天和黑夜作为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两个重要时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
通过科学教育,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白天和黑夜的变化原因,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究兴趣。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和感知白天和黑夜的变化现象;2. 了解白天和黑夜的主要特征和变化原因;3. 建立幼儿对于白天和黑夜的认知和知识储备;4. 激发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 大型天图;2. 白天和黑夜的照片素材;3. 一张观察表格;4. 太阳和月亮的模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引入幼儿对于白天和黑夜的主观认知,询问他们对于白天和黑夜的想法和认识;- 准备大型天图,并向幼儿展示,引导他们观察并描述图中的元素;- 找出太阳和月亮的位置,让幼儿猜测这是白天还是黑夜。
2. 探究白天和黑夜:- 通过观察表格,引导幼儿观察白天和黑夜的不同特征,例如:亮度、温度、天空颜色等;- 向幼儿提出问题,例如:白天和黑夜的亮度是怎样的?天空在白天是什么颜色?黑夜又是什么颜色?;- 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比较。
教师引导幼儿形成共识。
3. 解释白天和黑夜的原因:- 使用太阳和月亮的模型,模拟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运动;- 告诉幼儿太阳是白天出现的原因,太阳发出光和热,给地球照明,让地球温暖;- 解释月亮是黑夜出现的原因,因为黑夜时分太阳被地球转向遮挡,所以看不见太阳。
而月亮则是由太阳反射的阳光形成的。
4. 实践活动:制作白天和黑夜的画作-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白纸和颜料;- 让幼儿用颜料画出白天和黑夜的场景,可以绘制太阳、月亮、天空、云彩等元素;- 引导幼儿在画作中表现白天和黑夜的特点和变化。
5. 总结和延伸:- 找几位幼儿分享他们的画作,并请他们解释画作中表达的白天和黑夜的特点;- 回顾今天的探究活动,总结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和变化原因;-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白天和黑夜的现象,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白天与黑夜教案白天与黑夜教案15篇白天与黑夜教案1活动目标1、借助生活经验,认识白天和黑夜。
2、能用空间思维观察事物,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活动准备1、请家长帮忙把幼儿在白天和黑夜活动的照片带来幼儿园。
2、用硬纸板做的大转盘一个,转盘中间有一根指针。
3、幼儿用书第18页《认识白天黑夜》。
指导要点1、活动重点:认识白天和黑夜。
2、活动难点: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3、指导要点:通过借助幼儿生活经验,提供幼儿熟悉的生活用品,帮助幼儿认识白天和黑夜,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活动过程1、从生活经验中感知并理解白天和黑夜。
每个幼儿从家里带来在白天和黑夜自己活动的照片。
"出自:屈;老。
师"教师请幼儿说一说上面的事情是发生在白天还是黑夜。
2、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白天和黑夜的认识。
大转盘游戏:将在白天和黑夜活动的照片粘贴在大纸盘的.格子里,请幼儿转动纸盘,当纸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停在哪一张照片上,就请幼儿说说照片是在白天还是黑夜发生的事情。
3、巩固练习,进一步感知白天和黑夜。
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认识白天黑夜》。
评价要素1、能否正确地区分白天和黑夜。
2、是否喜欢观察事物,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活动建议1、大转盘游戏可以延伸到区域,由一名幼儿转转盘,另一名幼儿按指针所指的照片说说照片是在白天还是黑夜发生的事情。
2、请家长带孩子观察在白天和黑夜人们都在做些什么。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在设计思路上考虑到小班幼儿生活既是学习、学习既是生活的特点,认识白天、黑夜来开展活动。
在设计活动形式时,我力求在避免数学活动枯燥化的前提下,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主体,自始至终贯穿游戏,以生活场景——转盘游戏——模仿游戏等环节,让幼儿从生活中多方面来理解白天、黑夜的时间概念。
白天与黑夜教案2教学目标:引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地球昼夜更替,观察与昼夜更替有关的现象。
教学重点:了解地球昼夜更替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在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两种现象,而且还知道白天之后一定是黑夜,黑夜之后一定是白天,白天和黑夜就这样周而复始交替进行着。
科学白天和黑夜教案【篇一:《白天与黑夜》参考教案】白天与黑夜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在合作中设计验证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方案。
2.能积极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敢于对别人的结论提出质疑。
2.认识到科学发展是漫长的,很多事物的运动规律需要从更广泛的范围进行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质。
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地球在不停地转动,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2.能概述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背景资料地球自转是一种绕轴旋转运动,在北极上空观察呈反时针方向,南极上空观察则呈顺时针方向,习惯上称为自西向东旋转。
自转周期为一日,因参考点不同而有恒星日(以恒星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和太阴日(以月球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之别,时间分别为23时56分、24时和24时50分。
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度,线速度则因纬度和海拔不同而异。
地球自转决定了地球上昼夜更替,并使地表一些自然地理过程具有昼夜节奏,还使运动物体如气团、洋流和流水发生偏转。
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地球的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还使潮汐转变为与自转方向相反的潮汐。
模拟昼夜的形成可能是学生的好奇点。
课时安排建议本课安排2课时。
两个活动各用1课时。
活动1开个学术讨论会活动目标:1.能承认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敢于对别人的结论提出质疑。
2.能概述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3.能说出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4.意识到科学发展是漫长的过程,很多事物的运动规律需要从更广泛的范围进行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质。
活动建议:1.建议本活动在小组讨论基础上全班共同进行。
2.活动可直接从教材的引入开始。
布置学生在小组内用5~6分钟的时间为讨论会作准备。
如果学生对地球围绕太阳转没有任何疑问,可请一部分小组为“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观点寻找证据;另一部分小组为“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观点寻找证据。
中班科学教案白天与黑夜引言:中班阶段是孩子开始接触和探索科学概念的重要阶段。
教学科学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启发他们探索自然世界的好奇心。
本篇科学教案主题是白天与黑夜,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和互动,让孩子们深入理解白天与黑夜的原因及特点。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了解白天与黑夜的概念。
2. 培养孩子对天空变化的观察能力。
3. 培养孩子好奇心和科学探索能力。
4. 培养孩子对自然规律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图片或绘本:展示白天和黑夜的场景。
2. 太阳、月亮和地球的模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白天与黑夜的变化。
教师可以通过高亮强调地球自转以及太阳和月亮的出现或消失来引起孩子的注意。
随后,教师可以用图片或绘本展示白天和黑夜的场景,让孩子观察并描述他们所看到的。
2. 探究活动:a. 以地球、太阳和月亮的模型为教具,让孩子们一起来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
教师可以用互动的方式解释地球的自转是如何造成白天和黑夜的。
b. 让孩子们参与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其中一些孩子扮演太阳,一些孩子扮演地球,其他孩子扮演月亮。
然后,模拟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过程,观察太阳和月亮在不同时间的位置以及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3. 拓展活动:a. 继续引导孩子们对天空的观察,让他们注意太阳和月亮在不同时间的位置及形状的变化。
b. 给孩子们分发天空变化的观察表格,让他们在家和家长一起记录每天的观察结果。
下次课上,孩子们可以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孩子们能够了解白天与黑夜的概念以及其变化的原因。
通过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孩子们深入理解了白天和黑夜的原理。
引导孩子们观察天空的变化,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通过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享和讨论,加深了孩子们对自然规律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白天与黑夜的理解,可以进行以下延伸活动:1. 实地观察:带领孩子们到室外,观察太阳和月亮在不同时间的位置,以及其他有关天空和天气的变化现象。
科学白天和黑夜教案【篇一:《白天与黑夜》参考教案】白天与黑夜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在合作中设计验证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方案。
2.能积极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敢于对别人的结论提出质疑。
2.认识到科学发展是漫长的,很多事物的运动规律需要从更广泛的范围进行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质。
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地球在不停地转动,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2.能概述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背景资料地球自转是一种绕轴旋转运动,在北极上空观察呈反时针方向,南极上空观察则呈顺时针方向,习惯上称为自西向东旋转。
自转周期为一日,因参考点不同而有恒星日(以恒星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和太阴日(以月球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之别,时间分别为23时56分、24时和24时50分。
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度,线速度则因纬度和海拔不同而异。
地球自转决定了地球上昼夜更替,并使地表一些自然地理过程具有昼夜节奏,还使运动物体如气团、洋流和流水发生偏转。
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地球的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还使潮汐转变为与自转方向相反的潮汐。
模拟昼夜的形成可能是学生的好奇点。
课时安排建议本课安排2课时。
两个活动各用1课时。
活动1开个学术讨论会活动目标:1.能承认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敢于对别人的结论提出质疑。
2.能概述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3.能说出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4.意识到科学发展是漫长的过程,很多事物的运动规律需要从更广泛的范围进行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质。
活动建议:1.建议本活动在小组讨论基础上全班共同进行。
2.活动可直接从教材的引入开始。
布置学生在小组内用5~6分钟的时间为讨论会作准备。
如果学生对地球围绕太阳转没有任何疑问,可请一部分小组为“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观点寻找证据;另一部分小组为“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观点寻找证据。
幼儿园《白天和黑夜》教案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日夜交替的现象。
2.培养幼儿观察天象的能力。
3.让幼儿明确日间和夜间的不同特点。
4.提高幼儿对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内容1.日夜变化的原因。
2.白天和黑夜的不同特点。
3.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活动。
教学重点1.让幼儿了解日夜交替的原因和现象。
2.培养幼儿对不同时间段内的环境变化的观察能力。
3.让幼儿认识到日间和夜间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1.让幼儿理解太阳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2.让幼儿认识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让幼儿了解日夜交替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教学方法1.观察法:带领幼儿观察日和夜的变化。
2.引导发现法:引导幼儿发现日和夜有何不同。
3.讲解法:通过形象化的教学和互动问答让幼儿理解日夜变化的原因和现象。
教学器材1.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关于太阳、地球、日和夜的图片,简要讲解太阳的作用和地球的自转公转。
2.模拟太阳和地球的实物,可是用棉球、简易制作的模型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导回忆•引导幼儿回忆自己从家里来到幼儿园的路上的变化(天亮了什么色,天黑了什么色)•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可在家庭中做些什么事情(看电视?玩玩具?)•询问幼儿可否看到太阳,太阳什么时候会出现?第二步:观察太阳•拿出模拟太阳的实物,带领幼儿观察太阳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细节。
•讲解太阳的作用,如给我们带来阳光、温暖、光亮等。
第三步:地球自转公转•引导幼儿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每转一圈我们就有了一天(24小时)。
•引导幼儿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大概需要365天。
•引导幼儿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从西向东),带领幼儿模仿地球自转的动作。
第四步:日夜变化•通过实物模拟或图片展示,讲解日夜变化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常与太阳相对的一面是夜晚,与太阳同侧的一面是白天。
•带领幼儿观察不同时段环境的变化,如鸟儿飞回巢里,人们回家休息等。
第五步:巩固和拓展•了解关于日常生活中早、中、晚三个时段的活动:起床、三餐、午睡、睡觉等。
幼儿园中班语言课《白天和黑夜》教案设计含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绘本学习,了解白天与黑夜的不同。
2.理解绘本故事,知道人事物各有所长,学会“分享”与“相融”。
3.体验绘本的幽默与趣味性。
活动准备:1. 绘本《白天和黑夜》PPT2. 动画《昼与夜》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奇怪的朋友,请你们仔细看一看,猜猜它们是谁?(白天和黑夜)幼:你是怎么知道的?哪一个是白天,哪一个是黑夜?为什么这样说?(……)二、理解绘本师:现在老师和小朋友分享一个绘本,绘本的名字就是《白天和黑夜》。
师:白天和黑夜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我们来看一下!图:师:这是谁?(白天)它在干什么?(睡觉)这天早晨,和往常一样,白天睡醒了……小朋友学一学白天睡醒的样子(动作)咦?白天身上出现了什么?(草原、奶牛、公鸡啼鸣)图:师:“起来啦,我要出发了!”白天身上出现了?(小鸟)醒来时白天身上出现了公鸡、奶牛,走着走着,又飞来了小鸟。
其实它身上的变化就是白天景物的变化,去了哪里,遇到了哪些景色。
现在白天还走在草原上,你们猜!他身上还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图:师:白天在干什么?(闻花香、晒太阳)可是这时候,白天遇到了一个怪东西,这个怪东西是什么?(黑夜)黑夜在干什么?(睡觉)师:白天不知道其实他就是黑夜。
小朋友们,如果你遇到了陌生人,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师:你们看,白天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害怕)“白天想,从他身边走过去,应该没有危险吧”这时,黑夜醒了吗?(醒了)图:师: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呀!他俩惊叫着,跑的远远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好奇怪啊。
谁知道为什么他们会觉得对方很奇怪呢?(他俩长的一样但身上出现的东西却完全不同)图:师:看到了什么?白天用手指戳着黑夜的肚子,还是觉得很奇怪。
为什么白天要戳黑夜的肚子呢?如果你被陌生人随便碰了一下,你会怎么做呢?白天这样做礼貌吗?(不礼貌)对,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随便的碰人家,是不礼貌的。
幼儿园白天和黑夜教案教案一:幼儿园白天教案主题:白天的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白天和黑夜的区别。
2. 培养幼儿对白天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意愿。
素材:图片、卡片、玩具、教具(太阳、星星、云朵、树木等)活动:1. 欢迎与集体活动(10分钟)- 老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主题:白天的活动。
- 复习昨天的主题:黑夜的活动。
- 老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太阳和云朵,并和幼儿一起说出它们的特征。
2. 认知活动(20分钟)- 老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白天的场景,如公园、学校等。
请幼儿观察图片,回答问题:“你觉得这是白天还是黑夜?”- 引导幼儿描述图片中的细节,如明亮的阳光、蓝天、孩子们在玩耍等。
- 老师可放映一段关于白天活动的视频,加深幼儿的认识与理解。
3. 操作活动(25分钟)- 分发卡片,卡片上分别有白天的活动和黑夜的活动,让幼儿将其分类,然后交流讨论。
- 老师引导幼儿一起制作一个白天的场景,如公园或农田,使用玩具、教具等,让幼儿参与布置。
4. 探究活动(20分钟)- 引导幼儿进行白天的户外观察活动。
带领他们一起走进幼儿园周围的环境,观察白天的特征,如阳光、风、树木等。
- 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提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 回到教室后,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和总结幼儿的观察结果。
5. 结束活动(5分钟)- 老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白天的特征和活动。
- 与幼儿共同总结今天的课堂活动体验,并展示幼儿的手工作品或绘画作品。
教案二:幼儿园黑夜教案主题:黑夜的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黑夜和白天的区别。
2. 培养幼儿对黑夜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意愿。
素材:图片、卡片、玩具、教具(星星、月亮、夜空、树木等)活动:1. 欢迎与集体活动(10分钟)- 老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主题:黑夜的活动。
- 复习昨天的主题:白天的活动。
- 老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夜空和星星,并和幼儿一起说出它们的特征。
2. 认知活动(20分钟)- 老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黑夜的场景,如夜晚的公园、夜市等。
幼儿科学活动《白天和黑夜》教案及课后反思《幼儿科学活动《白天和黑夜》教案及课后反思》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活动目标:1.能说出白天和黑夜的特点,理解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2.学会运用“喜欢、因为”两个词汇。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课件《白天和黑夜》,太阳、月亮的头饰,小手掌若干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问:1.小朋友听这声音,你觉得他们之间发生什么事情?(播放争吵声音)2.是谁在争吵让我们看看!(出示兔子和猫头鹰头饰)二、幼儿讨论:兔子和猫头鹰为什么争吵?(兔子说:“因为天一黑就什么也看不见,只好去睡觉了”)( 猫头鹰说:“因为黑夜好出来玩,抓老鼠,如果白天太长,黑夜就短了,就会吃不饱的”)兔子和猫头鹰吵累了。
就去找其他的动物评评理,他们找到了谁来评理呢?三、游戏活动《猜猜乐》播放课件,兔子和猫头鹰找到了谁评理?四、白天黑夜的辩论会现在让我们根据自己的观点,分为“白天”和“黑夜”两组,以辩论赛的形式把喜欢“白天”和“黑夜”的理由说出来。
幼儿自由辩论总结:小朋友,刚刚的辩论真精彩,如果没有了白天,只有黑夜行不行?为什么?如果没有了黑夜,只有白天行不行?因为我们白天和黑夜是不能分开的,这是大自然的规律,白天和黑夜每天都在不停的变化,只要我们用愉快的心情去看待,其实白天和黑夜一样的精彩,一样让人感觉快乐。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用情景导入引出故事,孩子的兴趣很高。
分段欣赏故事,孩子注意力都十分集中,听完故事后提出问题:“兔子为什么不喜欢黑夜,猫头鹰为什么喜欢黑夜”,简单概括争吵的原因,孩子回答的都不错。
以游戏形式,让幼儿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有喜欢白天的,也有喜欢黑夜的。
在游戏中,老师和孩子之间有密切的互动。
讨论部分“总是黑夜,没有白天,行不行?总是白天,没有黑夜行不行?为什么?”发言的幼儿挺多的,他们都大胆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通用11篇)《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⑴通过具体问题的猜想与假设,初步培养学生“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的能力。
⑵知道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出现。
⑶能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认识昼夜的不同,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观察图片(教师出示同一地点白天和夜晚的照片)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两张照片。
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张照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这两张照片照的是同一个地方。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呢?生:我是比较了它们的建筑物,发现是一样的。
师:还有什么发现呢?生:我发现上边的这张照片是白天的景色,而下边的那张照片是美丽的夜景。
师:这一点相信大家都能轻松的发现。
每天清晨,太阳缓缓升起,给我们带来了光明,万物都清晰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傍晚,太阳慢慢西沉,夜幕悄悄降临。
昼夜交替,周而复始,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这背后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呢?2.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究这个秘密。
(教师板书:白天与黑夜)二、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出现。
能猜想出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
2.了解古人对昼夜交替现象的猜想和探索历程。
三、探究新知1.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想一想,白天和黑夜的最大区别是什么?(白天有阳光照射,黑夜却没有阳光照射。
)师:我们居住的地球在什么情况下是白天,在什么情况下是黑夜?师: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向西方落下。
关于白天和黑夜不断的交替出现,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生:我想知道白天和黑夜是怎样形成的。
生:我想知道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
生:我想知道白天是怎样慢慢变成黑夜的'。
生:我还想知道昼夜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生:……2.猜想与假设。
师: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向西方落下。
白天和黑夜不断的交替出现。
猜一猜,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猜想?(1)小组交流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理由。
中班科学教案白天天与黑夜中班科学教案:白天和黑夜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白天和黑夜的概念;2. 让幼儿能够简单地描述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和变化;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图片:白天和黑夜的景象;2. 课堂小道具:太阳、月亮和星星;3. 素材:白天和黑夜的生活场景图片。
三、教学活动:活动1:引入1. 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幼儿主动参与,齐声拍手跟着音乐的节奏。
2. 引导幼儿注意课堂灯光的变化,提问:“为什么我们要在白天上学,晚上休息呢?”活动2:认识白天和黑夜1. 展示一张描绘白天的图片,例如太阳高悬、云彩飘过等,并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观察:“你们能看见什么?”“你们觉得这是白天还是黑夜?”2. 展示一张描绘黑夜的图片,例如月亮和星星,在细节中向幼儿解释黑夜的特征:“晚上我们可以看到漂亮的星星和亮亮的月亮。
”3. 让幼儿自由交流关于白天和黑夜的观察和感受,并激发幼儿之间的互动。
活动3:黑夜与白天的变化1. 利用小道具太阳和月亮,模拟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过程。
比如,将太阳放在课室的一个角落,表示白天;然后,让一个幼儿悄悄拿走太阳,代之以月亮,表示黑夜。
2. 让其他幼儿观察变化,引导幼儿回答:“为什么太阳不见了?” “代替太阳的月亮是什么意思?”3. 对比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白天是明亮的,有太阳;黑夜是暗的,有月亮和星星。
”活动4:白天和黑夜的生活1. 准备一些素材图片,展示在白天和黑夜的生活场景中,例如在白天玩球、做手工,而在黑夜刷牙睡觉等。
2. 让幼儿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在白天我们可以做什么?” “在黑夜我们应该做什么?”3. 鼓励幼儿自己描述白天和黑夜的生活差异,可以通过绘画或剪纸等方式展现。
四、教学延伸:1. 制作一个简单的白天和黑夜的小剧场,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再次体验白天和黑夜的特征。
2. 利用音乐和舞蹈,让幼儿感受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氛围。
2024年科学《白天和黑夜》教案5篇科学《白天和黑夜》教案篇11、认识白天和黑夜,了解知道白天、黑夜的主要特征。
2、在快乐的游戏中正确区分白天和黑夜。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1、多媒体课件2、白天、黑夜的大背景图各一张、画有白天、黑夜特征的小图片若干。
3、幼儿游戏操作卡片若干(约每人一份)、游戏大转盘一个。
一、“白天真热闹”,通过小视频认识白天及白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1、出示手偶太阳,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提问:这是谁?它会在什么时候出来玩?白天到了,都有谁会和太阳公公一起玩?2、观看小视频,了解白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提问:太阳公公出来了,白天到了,都有谁醒来了?3、出示白天的背景图,幼儿边说教师边将对应图片粘贴到背景图上。
4、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对照图片再次感知“白天真热闹”二、“黑夜静悄悄”,通过小视频认识黑夜及黑夜里人们的活动。
1、出示手偶月亮,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提问:这是谁?它会在什么时候出来?黑夜到了,小朋友都会做什么呢?2、观看小视频,了解黑夜里人们的活动。
提问:月亮婆婆出来了,黑夜到了,都有谁睡着了?3、出示黑夜的背景图,幼儿边说教师边将对应图片粘贴到背景图上。
4、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对照图片再次感知“黑夜静悄悄”三、通过多个快乐游戏,正确区分白天和黑夜1、快乐大转盘:通过大转盘旋转,辨别图片内容是白天还是黑夜提问:这是白天还是黑夜的秘密?图片上画的是什么?谁能帮小象找一个白天(黑夜)的秘密?2、找“白天”和“黑夜”:幼儿每人从大口袋里摸一张图片,同伴间交流图片的内容,说说自己拿的是白天还是黑夜的小秘密,然后粘贴到相应的背景图上。
3、找“太阳”“月亮”。
幼儿每人一张卡片,根据卡片中小朋友的活动,选择判断应该粘贴太阳还是月亮。
4、游戏“太阳和月亮”:幼儿每人一个太阳、一个月亮的手偶,教师手持图片,边走边念儿歌,幼儿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判断,然后高举太阳或月亮。
《白天与黑夜》教案《白天与黑夜》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知道白天和黑夜是轮流变化的。
2.能用绘画表现在同一地点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景象。
活动准备:1.课件《白天和黑夜》。
2.地球仪(在地球仪的中国地域上贴一红五星)、手电筒,活动前设法让活动室的光线暗淡一些。
3.黑色卡纸及白色铅画纸幼儿人手各一张(依据幼儿的情况尽量选择小一些的纸),油画棒或蜡笔若干,胶水或双面胶、短绳。
活动过程:一、讨论、实验:白天和黑夜1.请幼儿讨论:黑夜是怎么来的?白天和黑夜是怎样轮换的?"出自:屈;老.师"可点击“白天黑夜的轮换”。
2.教师出示地球仪,请幼儿找到中国的位置,然后将打亮的电筒固定在离地球仪有一定距离的一侧。
教师操纵地球仪自转,并对幼儿解释,手电的光就像是太阳光。
当中国地域对着光源时,请幼儿说中国是白天还是夜晚。
当中国地域背离光源时,再请幼儿判断中国是白天还是夜晚。
教师继续转动地球,让幼儿观察并判断白天、夜晚的转换情况。
请几位幼儿操作尝试这个试验。
二、绘画操作:白天和黑夜1.请幼儿说说白天和黑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用语言描述同一场景在白天和黑夜呈现出的不同景象。
教师注意引导:白天和黑夜各有各的特点,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是很美好的时光。
3.教师给幼儿分发绘画工具,请他们在白纸上和黑纸上分别画出任意一个地点白天和黑夜不同的情景。
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作品完成后,请他们把黑白两幅作品的背面互相粘贴,并在中间夹上绳子(如图)。
作品《白天与黑夜》便完成了。
三、分享与展示1.请幼儿展示和交流作品。
2.将作品穿起来挂在教室中。
活动反思:白天和黑夜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自然现象,大班孩子对于这一现象并不陌生,虽然自己每天都在经历着白天和黑夜的转换,但是却不曾思考过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同时他们对于神秘的宇宙会十分感兴趣。
日夜的变化的理论如果单纯的讲给幼儿听,是很抽象的。
《白天与黑夜》教案「篇二」活动目标:学会儿歌,了解白天黑夜不同的活动。
《白天和黑夜》教案25篇第一篇:《白天和黑夜》教案2《白天和黑夜》教案教学目标:1过程和方法:·学会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的关系.·能根据调查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2 知识与技能:·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会产生影响.·知道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培养尊重证据的科学品质.教学重难点:昼夜对动植物人的影响。
教学准备大量关于夜行动物的图片或影片片段,有关植物一天活动的图片资料,课前布置学生观察一种植物早晨7点、中午12点和下午6点的变化情况并记录。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2、学生回答,可适当板书过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民主导学昼夜对植物的影响(1)观察郁金香、牵牛花、合欢树、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
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2)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交流每个人的植物日记。
给予表扬与鼓励。
(3)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
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
(4)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
(5)我们能不能根据一些常见开花植物也编制一个花钟呢?(6)学生分组根据课前调查的植物开花时间设计花钟。
(只要能表示大概时间就可以了。
)2、夜对人的影响(1)植物有生物钟,人类有吗?那么你们的生物钟是怎样的呢?(2)学生说说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
(要排除特殊日子或事件。
)(3)小结:我们发现大家的作息时间有着类似的规律,都是按24小时变化的,这就是我们的生物钟。
新修订幼儿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中班科学:白天和黑夜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Intermediate Science: Day and Night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幼儿园
编订:FoonShion教育
中班科学:白天和黑夜
设计思路:
随着季节的变化,现在白天越来越长,有些宝宝对这个感动很好奇,为了让幼儿认识,白天和黑夜,就预设了这节活动。
让宝宝们知道白天做什么,晚上做什么,原来白天黑夜有不同的活动,在活动的最后利用操作材料使每个孩子都有了一把白天黑夜的扇子,让他们带回家,是对自己的一个潜在影响,使这个活动回到孩子的生活中去。
活动目标:
1.感知白天和黑夜,了解白天黑夜不同的活动。
2.学习儿歌,愿意用简单的语言讲述白天黑夜的事情。
活动准备:
太阳和月亮图片、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模仿动作——白天你在做什么
1、讨论:你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太阳?看到太阳升起来了你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出示太阳图片)
小结梳理:
早晨太阳升起来,花儿开起来花瓣,鸟儿在枝头上叽叽喳喳唱起了歌;小朋友也早早地起床了,洗洗脸、刷刷牙、做做早操。
早晨小朋友们来到幼儿园一起玩耍、学习、做游戏。
做完了一天的事情,太阳公公回家了。
(出示晚上的照片)
梳理小结:晚上的时候,天边的黑黑的,月亮阿姨带着小星星们出来了玩耍,鸟儿不在吵闹,静静地躺在窝里,小朋友上床睡觉,多么宁静的夜晚。
二、模仿动作——夜晚你在做什么
1、讨论:你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月亮?月亮出来了,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出示月亮图片)
2、学习儿歌:月亮出来了,小草睡觉了,小花睡觉了,小朋友们也睡觉了……夜晚静悄悄。
三、小猫和老鼠——白天、黑夜在做什么
刚才我们都知道了白天是工作的时候,夜晚是睡觉的时候,那你们知道小猫在白天做什么?晚上做什么?
四、操作表现——巩固白天和黑夜的不同
1.交代制作方法。
将白天和夜晚的画面撕下来并对折,在两张纸的中间插入小棒,做成扇子状。
把贴纸上的东西,哪些是白天的,哪些是夜晚的,分别贴在合适的画面中。
2.和朋友玩一玩玩法提示:可以和朋友一起玩,朋友说
太阳,马上把是白天的一面画面举起。
朋友说月亮,马上把夜晚的画面举起。
两人还可以用动作来表示。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