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一课-
- 格式:ppt
- 大小:5.03 MB
- 文档页数:5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第1-5课)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价值、使用价值(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货币的本质及基本职能(1)本质:一般等价物。
(2)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3.货币流通规律及发行公式(1)货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货币流通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反之,通货紧缩。
)4.汇率变化规律及影响(1)汇率变化规律: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
(2)人民币贬值利弊分析:人民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利:①有利于我国商品出口;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利于吸引外资;……弊:①不利于我国商品进口;②不利于对外投资;③不利于出国留学、旅游和消费等;④不利于偿还外债。
5.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并与之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效率成反比,与个别无关。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有哪些(1)对生活的影响:①需求法则:一般说来,商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练习1.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跃”。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这说明A.为购买者着想,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2.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一切商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B.只有货币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C.凡是劳动产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D.仅仅金银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3.2011年7月2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经济半年报”,报告认为,今后加息预期继续,加息短期内对宏观经济速度会产生一定影响,中长期看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息会改变货币供应状况,有利于A.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 B.抑制人民币汇率上升C.促进财政收入增加 D.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4.2002~2009年人民币对欧元的年平均汇率(人民币元/100欧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图中汇率变化产生的影响是①2002~2004年,中国出口到法国的纺织品更具竞争力了②2002~2004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机械设备变得便宜了③2008~2009年,中国企业赴欧元区国家投资设厂更有利④2008~2009年,法国学生来中国留学需要的费用减少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这表明①金银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②金银不是唯一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③作为一般等价物,金银和贝壳的本质是相同的④金银是商品交换历史过程的产物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6.针对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的宏观经济形势,我国多次动用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利器”,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对这一举措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直接冻结商业银行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B.导致通货紧缩局面的出现C.缓解通货膨胀压力过大D.抑制银行信贷资金过快增长7.对于增加纸币发行量、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三者关系的正确说法是A.只要增加纸币发行量,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B.物价上涨总是因为增加纸币发行量引起的,其本质是通货膨胀C.纸币发行量不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一般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普遍上涨D.物价上涨必然导致增加纸币发行量和通货膨胀8.何为血燕?金丝燕吐血而成,价值千金,营养价值极高。
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必修1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此概念是历史范畴,而非永恒范畴。
)2、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物物交换:商品——商品(2)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3)商品——货币——商品4、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6、货币的基本职能(1)含义:是货币本质的体现,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两种基本职能:A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B 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8、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公式:商品——货币——商品9、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不是。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次数纸币是国家规定的货币符号,如果滥发纸币,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纸币也不是越少越好,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所需的货币量,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10、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11、信用工具分类:(1)信用卡: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的特点: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A分类: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B共同点:不准流通转让。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班级 __ 姓名命题人:宋瑞花 12.5【课前预习案】二、考点梳理:参考《一轮复习》P1—2逐一落实,强化识记重点。
自主检测:1、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2、货币的含义、本质、基本职能;区分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货币流通公式;价格及与价值的关系;3、纸币的产生及优点;纸币的含义、本质、职能、发行规律、发行过多过少的危害;4、结算方式与信用工具:信用卡的优点、两种支票及用途;5、外汇与外币、外币汇率的升高和跌落;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和意义。
三、知识体系构建:四、复习自测:A组1、小张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
在这次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流通手段D、贮藏手段2、李明采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买了价格25万元的新房,首付现金5万元,然后在15年内付清银行贷款20万元及利息4万元。
其中4万元利息、25万元房价、5万元首付金分别体现了货币的什么职能()A、贮藏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世界货币、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3、一定时期,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2000亿元,纸币的发行量为8000亿元,则1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货币的()A、4元B、1元C、0.5元D、0.25元4、国家所以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主要是因为( )①国家无法控制纸币的发行量②纸币的购买力和商品的价格主要是由市场调节的③国家无权规定纸币的面值④纸币的购买力是由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决定的A、①②④B、①③C、②④D、②③④5、通货膨胀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纸币升值,物价上涨B、纸币贬值,物价下降C、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D、纸币供应量与流通需要量不符6、通货紧缩表现为()A、社会供给不足,物价水平下跌B、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下跌C、社会需求过旺,物价水平上涨D、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上涨7、自1986年中国银行首发人民币长城卡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相继发行了牡丹卡、龙卡、金穗卡,目前我国发卡总量已超过8亿张,大大提高了我国经济生活的现代化水平。
高中政治复习知识点总结全套必修1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提示:第一,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第二,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只是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显示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流通规律: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筒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压力;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利:1.有利于中国进口; 2.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家成本下降; 3.国内企业对外投资。
弊:1.不利于中国的出口; 2.可能加剧市场投机行为;3.中国吸引海外投资优势减弱; 4.出口减少可能导致国内就业压力加大; 5.可能导致出现通货紧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造成通货膨胀,物以稀为贵)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造成通货紧缩,货多不值钱) *通货膨胀的解决方法:采用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通货紧缩的解决方法: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神奇的货币》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为凝聚社会力量,帮助雅安地震灾区,截至2013年4月26日,中华慈善总会通过邮局、银行和现场等捐赠渠道,共接收社会各界为四川芦山地震灾区捐赠款物4189.5万元。
这里的捐赠物资()A. 是商品,因为它是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的劳动产品B. 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C. 不是商品,因为它的使用价值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D. 是商品,因为它是供别人消费的2. 2013年4月,某建筑公司购买水泥支付现金260万元,又根据规定交了12万元的税。
这里,货币先后执行的职能是()A. 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B. 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C. 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D.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3. 支付宝发布了2012全民年度对账单。
这一年,福建地区的支付宝网上支出金额约占到全国的3.96%,排名全国第七,同比上年增长了66.7%,其中最抓人眼球的“支付帝”来自福州。
该网友的年支出达到了468万元。
在淘宝网购物流程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C. 贮藏手段D. 世界货币4. 亚洲开发银行2013年4月9日公布的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13年亚洲经济增长势头良好,但通胀压力开始增大,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出台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热钱大量涌入这一地区,从而引发了对破坏性资产泡沫的担忧。
下列关于通货膨胀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通货膨胀就是物价上涨B. 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C.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D. 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5. 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与它出现以前的一般等价物的区别是()A. 是否是商品B. 是否由某种商品固定充当C. 是否具有衡量商品价值和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D. 是否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6. 2013年3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发行中国佛教圣地(普陀山)金银纪念币一套。
该套纪念币共5枚,其中金币3枚,银币2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必背)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3、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有使用价值。
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
4、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是指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它们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的,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的数量不平衡引起的。
5、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的三种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支票主要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
6、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量的人民币。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7、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对待金钱,一要取之有道,二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影响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重要因素的是供求关系。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通常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4、引起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很多,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5、卖方市场是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市场,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物价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一般处于卖方市场。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判断改错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因而一定是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商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和决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4、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就是通货紧缩。
()5、外汇就是外币,所有的外国货币都能成为外汇。
外汇执行的是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二、选择题1、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全国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截至14日11时,河北省仅通过救灾中心捐赠物品(包括药品、帐篷、食品等)价值达3300万元。
这里向灾区人民捐赠的药品、帐篷、食品等A.是商品,因为它是给别人用的B.是商品,因为它们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C.不是商品,因为它们有使用价值无价值D.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少好。
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标价十万法郎的房子。
”那么他们就惊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选编自圣·德克旭贝里《小王子》)。
材料中提到的“十万法郎”是①房子的价格②房子的价值③房子的交换价值④在执行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
这表明金银作为货币A.从起源看,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 B.从作用看,是财富的唯一象征C.从本质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D.从职能看,具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两种基本职能2008年9月23日美元对人民币6.8009元,人民币汇率再创新高,据此回答4-5题4、以下关于汇率的的说法正确的是A.汇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B.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C.我国汇率通常采用100单位人民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外币D.稳定汇率的根本方法是增加国家的外汇储备5、李某想购买一辆标价为10万元的汽车,在已有4万元存款的同时,李某又向银行贷款6万元,其中10万元是汽车的______,李某支付给汽车销售商的4万元存款和还给银行的贷款其职能分别是_____和_________A.价格支付手段流通手段B.价格价值尺度贮藏手段C.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尺度流通手段D.价格流通手段支付手段6、小张按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000美元,两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的汇率下跌了20%。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考点一:商品的基本属性(一)内容: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价值。
3、商品交换的实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二)点拨:(1)理解商品的含义,应抓住以下两点:①从定义可以看出,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的东西一定不是商品;第二,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东西,即使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点。
②商品不是固定不变的。
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了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所以,对一个物品是否是商品,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我们通常说的“物美价廉”就体现了这一点。
(三)应用:本考点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考点二:货币的产生与本质(一)内容: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产生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金银等贵金属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点拨:货币和商品并不是同时产生的,货币比商品产生的晚,货币作为一种商品,它可以代表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三)应用:本考点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考点三:货币的基本职能(一)内容:1、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①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经济生活》考点整理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1)货币的含义及本质:含义:从商品中分享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本质: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职能①货币的职能的含义: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②货币的基本职能:第一,价值尺度职能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的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第二,流通手段职能流通手段的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的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其公式为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只能用现实的货币。
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表示如下: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总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③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了解纸币的含义,理解纸币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纸币含义: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发行的规律: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3)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根本的是发展经济,保障商品的供给;采取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抑制过热的投资,压缩固定资产规模;减少财政赤字、减少财政支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