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科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487.58 KB
- 文档页数:6
第2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一)背景和目标本节课开始指导学生学习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形成和重塑的内容。
地球上,地形地貌的形成和重塑有两个原因,一是地球内部的力量,另一个是地球外部的力量。
内力是指由地球的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外力是指地表受太阳能和重力而产生的各种作用,如风化、流水、冰川、海流、波浪、潮汐以及风力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
地球上巨大的地貌形态及变化都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内力创造了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即海陆的分异和大的地形起伏;外力则进行雕塑加工。
内力作用造成高山盆地,使地面崎岖不平;外力作用则破坏高山、填平低地,使地面趋于平夷。
二者在地形发展方向上是对立的,但又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
本节课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
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也通过各种途径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
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怎样改变着地形,学生可能不很清楚。
本课教学正是基于学生这样的认识基础进行的。
教科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火山和地震”;第二部分是“地球内部的运动”。
科学概念●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二)教学准备分组准备:有关火山和地震的图片或资料、毛巾、报纸、泡沫塑料块、彩色笔,等等。
教师演示:地震、火山对地形地貌影响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图片或课件。
(三)教科书说明第一部分:火山和地震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能的一种释放,是地球内部运动的表现。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1.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丘陵)(山地)(平原)(高原)(盆地)。
2.从我国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从世界地形图上可以知道:(世界上海洋多,陆地少。
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
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
)4.丘陵的地形特点是:(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5.山地的地形特点是:(蜿蜒起伏,层峦叠嶂)6.平原的地形特点是:(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7.高原的地形特点是:(地势较高,周边有明显的陡坡为界)8.盆地的地形特点是:(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9.我们家乡的主要地形是(平原)。
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1.地球内部从内到外是由(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组成的。
2.(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3.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4.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
(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拉张形成的。
5.(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的很猛烈如(地震)(火山);有时表现的极其缓慢如(板块运动)、(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第三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岩石变化的原因是(冷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
2.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风化继续风化岩石————岩石碎裂————小石子和沙1.冷热的作用会改变岩石模样吗?(模拟)实验设计实验材料:(酒精灯、镊子、岩石、烧杯、护目镜)实验步骤:(点燃酒精灯。
用镊子夹着岩石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
)实验现象:(岩石碎裂了或烧杯底部有岩石的碎屑)实验结论:(在冷热的作用下,岩石改变了模样。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主要内容
第1课《地球的表面》
(1)地球表面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2)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
常见的地形有:高
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等。
第2课《地球的结构》
(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1)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
(2)地震时,会使地面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引起海啸……
(3)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
第4课《火山喷发的成因和作用》
(1)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裂缝或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
(2)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原因。
(3)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5课《风的作用》
(1)风的作用会磨蚀岩石并且搬运岩石破碎物,对地形变化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和变化是缓慢进行的。
(2)敦煌地区雅丹地貌主要是风的作用形成的。
第6课《水的作用》
(1)降雨的侵蚀作用会改变地表的形态。
(2)河流对土地有侵蚀作用,坡度大的河段河水流速大,土地被侵蚀程度大。
(3)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第7课《总结我们的认识》
(1)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侵蚀。
(2)岩石被破坏和侵蚀的现象叫做风化。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
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变化的原因:一个是地球内部的力量,主要由地球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在其作用力下创造了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即海陆的分异和大的地形起伏;另一个是地球外部的力量,主要是指地表受太阳能和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各种作用,如风化、流水、冰川、海流、波浪、潮汐以及风力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的运动”两部分,由于教学的学生是四年级,他们还没有学习《岩石和矿物》、没有学习《地球上的地形》,地球内部运动对于学生来说是难以察觉的,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
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反复思考决定还是从“地球内部的运动”开始,再通过实验分析了解“火山和地震”,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到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猛烈的运动导致火山和地震的发生。
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本课主要通过是资料阅读、讨论交流和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特别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本课在设计时采用模拟实验与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形地貌也是不断变化的;教学重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五年级上科学评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科版《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的运动”两部分,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
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这些知识则是学生所欠缺的。
本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直观地感受到地球内部运动会造成火山和地震以及地形地貌的变化。
今天听了段必茴老师执教的《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一课,我觉得整节课较好的体现新课程基本理念,特别是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程理念,突出科学探究;重视从生活中引入问题,创设情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交流;强调学生的体验和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教育。
为使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段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媒体资料,包括发生在周围的地震、火山喷发的情景;地震、火山喷发成因的模拟过程等资料,很好地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设计教学程序时以模拟实验、多媒体课件演示为切入点,破解时间和空间的诸多限制,把抽象的、难以触摸的内容变为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内容,帮助学生架起形象思维通向抽象思维的桥梁,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以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和宇宙空间的热情,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次,段老师改变了科学课过于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而是注重让学生科学的探究问题。
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引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简单的操作材料,让学生科学地想问题,指导科学地做,面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假设、验证、整理、交流,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众多的体验中感悟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与意义。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2课时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毛巾、橡皮泥、泡沫塑料块、彩色笔等。
教师演示:火山和地震对地形地貌影响的图片或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研究一下吧!二、了解火山和地震1、知道火山和地震吗?能把知道的和大家交流交流吗?2、师生共同交流收集来的关于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书本上的三个相关事例。
3、通过刚才的交流和学习,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火山和地震呢?三、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1、教师介绍。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我们知道,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可是你知道吗?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就越来越高,压力也越来越大。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2、学生阅读资料。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这些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都江堰市北街小学罗建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从阅读资料,收集证据入手,推测高山、裂谷和湖泊等地形地貌是火山和地震形成的;再“通过火山和地震发生时的现象推测地球内部状况”,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正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这些特点产生了地震和火山”。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科学家是通过收集现象,形成证据,合理推测,从而揭开地球内部秘密的。
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火山和地震的资料及图片、瓶盖开小孔且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泡沫块等。
教师演示:包括火山地震、地球构造、模拟板块运动视频等的课件。
教学设计:一、引出探究的问题1、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说说你知道或见过的?2、PPT展示各种地形地貌:高山、峡谷、湖泊3、这些高山、峡谷、湖泊是地球上一直就有的吗?你怎么知道的?4、书上看的,科学家说的,科学家回到古代去看见了?当然没有,其实科学家是通过收集大量的证据推测出来的。
今天,我们也可以像科学家那样去发现证据,进行推测,有没有兴趣?二、科学探究(一)寻找证据,证明高山、峡谷、湖泊是由于地震和火山喷发形成的。
1、火山和地震经常发生,科学家在研究火山和地震时发现了很多现象(出资料卡:教材48页三次火山地震产生时的现象), 我们先来找一找,哪些现象可以作为证据来证明高山、峡谷和湖泊是由于火山和地震形成的?填写在下表里。
2、交流统计证据,知道地球表面的高山、峡谷、湖泊等地形地貌是地震火山形成的。
(二)观察火山喷发的现象,寻找证据,推测地球内部状况1、我们来看看一组火山喷发的照片(PPT展示一组火红的岩浆喷发的照片)。
通过火山喷发时的现象,你能尝试推测一下地球内部的状况吗?岩浆火红、熔化I 〉地球内部温度很高2、思考什么力量让岩浆喷出几十甚至几百米高?分组实验:挤压矿泉水瓶将水喷出。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3、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4、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1、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2、做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形地貌也是不断变化的。
2、了解地震避险自救常识,增强避震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三、教学准备演示材料:地球仪、多媒体课件、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四、教学过程:(一)、递进式提问,复习导入1、出示地形地球仪。
教师提问:同学们,这地形地球仪的各种颜色代表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
通常蓝色表示?黄色表示?绿色表示?(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绿色表示平原。
)2、指向地形地球仪上高高隆起的地方。
教师提问:这些隆起的地方,往往指一座一座的?(高山),而地球仪表面一条条小小的沟壑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生:隆起的指高山,沟壑指大江大河)。
3、那么,生活中,地球表面的地形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大海永远是大海,陆地永远是陆地呢?(生:不是,是变化着的。
)4、揭题:如同学们所说,地球她时刻发生着改变。
无论外部还是内部都在运动着。
她的内部运动导致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改变。
(板书: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设计意图:针对小班化教学,采用递进式提问,复习导入,是较为高效的教学手段。
这样的复习导入方式,既是对学生前一课科学概念的检测巩固,又顺势引出深层思考,揭题。
可谓简单实效。
)(二)、了解火山改变地形1、教师提问:地球的内部运动我们见过吗?(生:没有)观看海洋火山喷发。
2、教师质疑:是的,我们谁都无法看见。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班级:姓名: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1、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2、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3、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海洋在地形图上用蓝色表示。
4、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
家长签名:()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3、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4、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5、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
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6、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有些是猛烈的,比如地震、火山。
有时候也极其缓慢,就像喜马拉雅年复一年的隆起。
7、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是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的。
家长签名:()第三课:岩石会改变摸样吗1、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2、整块的岩石风化后岩石碎裂,碎石继续风化就会变成小石子和沙,这些小石子和沙经过长时间后又会变成土壤。
3、“冷热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模拟实验研究计划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石块、镊子、盛水的烧杯等。
实验步骤:①点燃酒精灯。
②用镊子夹住岩石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
③把加热后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观察。
④反复实验几次,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并伴有碎石屑脱落。
实验结论:冷热气温变化能使岩石发生变化。
家长签名:()第四课:土壤中有什么1、根据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2.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二、【教学重点】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三、【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四、【教学准备】火山和地震对地形地貌影响的图片、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图片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请学生根据图片辨别地形,根据地形连线地形特征。
引入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研究一下吧!(二)、了解火山和地震1、知道火山和地震吗?能把知道的和大家交流交流吗?2、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书本上的三个相关事例。
3、通过刚才的交流和学习,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火山和地呢?(三)、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1、教师介绍。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我们知道,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可是你知道吗?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就越来越高,压力也越来越大。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2、学生阅读资料。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这些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
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
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3、教师课件播放地表分裂形成六大板块,以及六大板块间的相互碰撞、分离、平移等运动方式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