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综合统计指标计算公式
- 格式:doc
- 大小:466.50 KB
- 文档页数:10
风电场电量计算公式
1.风能捕获公式
风能捕获公式用于计算在给定风速下风轮所捕获的风能。
风能捕获公式通常使用风能密度来计算,风能密度是单位面积内风能的平均值。
风能密度公式如下:
E=0.5*ρ*A*V^3
其中,E表示风能密度,ρ表示空气密度,A表示风轮面积,V表示风速。
风轮面积可以使用风轮的直径来计算:
A=π*(D/2)^2
其中,D表示风轮的直径。
将风轮面积代入风能密度公式,得到风能捕获公式:
E=0.5*ρ*π*(D/2)^2*V^3
2.发电效率公式
发电效率公式用于计算在给定风能下风电机组的发电量。
发电效率是风能转化为电能的比率,通常取值0.3至0.5之间。
发电效率公式如下:
G=E*η
其中,G表示发电量,E表示风能密度,η表示发电效率。
将风能捕获公式代入发电效率公式,得到发电量公式:
G=0.5*ρ*π*(D/2)^2*V^3*η
这个公式可以用于计算在给定风速下风电场的发电量。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风电场的发电量并不仅取决于风速和风轮直径,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风向、风轮的转速等。
因此,此公式只是一个基本的计算模型,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具体的风电设备、场地条件等因素,进行更精确的计算。
风电综合统计指标计算公式1、平均风速平均风速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轮毂高度处瞬时风速的平均值。
取统计周期内全场风机或场内代表性测风塔的风速平均值,即11ni i V V n ==∑ 单位:米/秒(/m s ) 式中:V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风速,/m s ;n —统计周期内的全场风机的台数或代表性测风塔的个数; iV —统计周期内的单台风机或单个代表性测风塔的平均风速,/m s 。
2、平均温度平均温度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轮毂高度处环境温度的平均值,即11nii T T n ==∑ 单位:摄氏度(oC )式中:T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温度,oC ; n —统计周期内的记录次数;i T —统计周期内的第i 次记录的温度值,oC 。
3、平均空气密度平均空气密度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所处区域空气密度的平均值,即P RTρ=单位:千克/立方米(3/kg m )式中:ρ—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空气密度,3/kg m ; P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大气压强,a P ; R —气体常数,取287/J kg K ⋅;T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开氏温标平均绝对温度,K 。
4、 平均风功率密度平均风功率密度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轮毂高度处风能在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平均功率,即3112niwpi D V nρ==∑()() 单位:瓦特/平方米(2/W m )式中:wpD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风功率密度,2/W m ;n —统计周期内的记录次数;ρ—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空气密度,3/kg m ;3iV —统计周期内的第i 次记录平均风速值的立方。
5、有效风速小时数有效风速小时数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轮毂高度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累计小时数,简称有效风时数,即nii V V V V T T ==∑有效风时数 单位:小时(h )式中:T有效风时数—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有效风时数,h ; 0V —风机的切入风速,/m s ;n V —风机的切出风速,/m s ;i V T —统计周期内出现介于切入风速(0V )和切出风速(n V )之间的风速小时数,h 。
风电综合统计指标计算公式1、平均风速平均风速是指统计周期风机轮毂高度处瞬时风速的平均值。
取统计周期全场风机或场代表性测风塔的风速平均值,即11ni i V V n ==∑ 单位:米/秒(/m s ) 式中:V—统计周期的风电场平均风速,/m s ;n —统计周期的全场风机的台数或代表性测风塔的个数;i V —统计周期的单台风机或单个代表性测风塔的平均风速,/m s 。
2、平均温度平均温度是指统计周期风机轮毂高度处环境温度的平均值,即11ni i T T n ==∑ 单位:摄氏度(o C ) 式中:T —统计周期的风电场平均温度,o C ; n —统计周期的记录次数;i T —统计周期的第i 次记录的温度值,o C 。
3、平均空气密度平均空气密度是指统计周期风电场所处区域空气密度的平均值,即PRTρ=单位:千克/立方米(3/kg m )式中:ρ—统计周期的风电场平均空气密度,3/kg m ; P —统计周期的风电场平均大气压强,a P ;R —气体常数,取287/J kg K ⋅;T —统计周期的风电场开氏温标平均绝对温度,K 。
4、 平均风功率密度平均风功率密度是指统计周期风机轮毂高度处风能在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平均功率,即3112ni wpi D V n ρ==∑()() 单位:瓦特/平方米(2/W m )式中:wp D —统计周期的风电场平均风功率密度,2/W m;n —统计周期的记录次数;ρ—统计周期的风电场平均空气密度,3/kg m ;3i V —统计周期的第i 次记录平均风速值的立方。
5、有效风速小时数有效风速小时数是指统计周期风机轮毂高度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累计小时数,简称有效风时数,即nii V V V V T T==∑有效风时数 单位:小时(h )式中:T 有效风时数—统计周期的风电场有效风时数,h ;0V —风机的切入风速,/m s ;n V —风机的切出风速,/m s ;i V T —统计周期出现介于切入风速(0V )和切出风速(n V )之间的风速小时数,h 。
《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体系》(试行)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体系分为六类,共16项基本统计指标,分列如下:一、电量指标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出力和购网电量情况,采用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容量系数和利用小时数五个指标。
1、发电量1)单机发电量:是指在单台风力发电机出口处计量的输出电能,一般从风电机监控系统读取。
2)风电场发电量:是指每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的总和。
E =丈Ei,单位:万千瓦时(万KWh)i=l其中:Ei为第i台风电机的发电量,N为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的总台数。
2、上网电量风电场与电网的关口表(通常为我站关口表)计量的风电场向电网输送的电能。
单位:万千瓦时(万KWh)3、购网电量电网与风电场的关口表(通常为电网关口表)计量的电网向风电场输送的电能。
单位:万千瓦时(万KWh)4、容量系数容量系数是风电机(或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平均输出功率与额定功率之比。
F«,单位:其中:Pa为平均输出功率,Pr额定功率。
Pa = 发电量统计周期总小时数5、利用小时数1)单台风电机的利用小时数也称作等效满负荷发电小时数,是指单台风电机统计周期内的发电量折算到其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单台风电机利用小时数=单机发电量/额定功率2)风电场利用小时数是指风电场发电量折算到该场全部装机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风电场利用小时数=风电场发电量/风电场装机总容量6、限电量是指由于电网限制上网量而造成的发电损失量。
二、能耗指标反映风电场电能消耗和损耗的指标,采用损耗电量、场用电率、场损率和送出线损率四个指标。
1、损耗电量指消耗在风电场内输变电系统和风电机自用电的电量之和。
损耗电量=发电量-上网电量,单位:万千瓦时(万KWh)2、场用电率风电场用电变压器计量指示的生产和生活用电量减去基建、技改等用电量后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场用电率(%)=(场用电量-基建、技改等用电量)/全场发电量X 100%3、场损率消耗在风电场内输变电系统和风电机自用电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风力发电综合厂用电率计算公式风力发电综合厂的用电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
用电率 = (实际用电量 / 额定发电量) 100%。
其中,实际用电量是指风力发电综合厂实际消耗的电力总量,通常以千瓦时(kWh)为单位;额定发电量是指风力发电机组在额定风速下的理论最大发电量,通常以千瓦(kW)为单位。
用电率的计算可以帮助风力发电综合厂了解其实际用电量占额定发电量的比例,从而评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节能情况。
这个比例可以作为衡量风力发电综合厂用电效率的重要指标,有助于进行能源管理和优化设备运行。
同时,通过对用电率的监测和分析,风力发电综合厂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能源消耗过高的问题,从而提高整体的能源利用效率。
《风电场⽣产运⾏统计指标体系》(2014版)风电场⽣产运⾏统计指标体系以五类共13 项指标为基本统计指标,分列如下:⼀、风能资源指标本类指标⽤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
采⽤年平均风速加以表⽰(此类指标只作统计、参考之⽤)。
1、年平均风速年平均风速是指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
测风⾼度应与风电机组轮毂⾼度相等或接近,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
式中:V —统计周期内风电场平均风速;n —统计周期内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测风塔)的个数;Vi—统计周期内,第i 个测风塔的平均风速。
本指标应逐⽇统计并在⽇报、⽉报及年报中反映。
年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个重要数据。
⼆、电量指标本类指标⽤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出⼒和购⽹电情况,采⽤发电量、上⽹电量、购⽹电量和年利⽤⼩时数四个指标。
1、发电量单机发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在单台风⼒发电机出⼝处计量的输出电能,⼀般从风电机组SCADA 系统读取。
风电场发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所有风电机组发出电量的总和。
式中:E --统计周期内风电场的发电量;Ei --统计周期内,第i 台风电机组的发电量;N--统计周期内风电场风电机组的总台数。
风电场发电量应逐⽇统计并在⽇报、⽉报及年报中反映。
单机发电量可逐⽉记录。
2、上⽹电量上⽹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主变压器⾼压侧或开关站出线侧的正向有功。
单位:kWh风电场上⽹电量应逐⽇统计并在⽇报、⽉报及年报中反映。
3、购⽹电量购⽹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主变压器⾼压侧或开关站出线侧的反向有功。
单位:kWh风电场购⽹电量应逐⽇统计并在⽇报、⽉报及年报中反映。
4、年利⽤⼩时数风电机组利⽤⼩时数也称作等效满负荷发电⼩时数,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机组发电量折算到其满负荷运⾏条件下的发电⼩时数,且利⽤⼩时数的统计仅针对统计期之前已达到稳定运⾏的风电机组。
风电场利⽤⼩时数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发电量折算到风电场总装机容量满负荷运⾏条件下的发电⼩时数。
风电综合统计指标计算公式1、平均风速平均风速是指统计周期风机轮毂高度处瞬时风速的平均值。
取统计周期全场风机或场代表性测风塔的风速平均值,即11ni i V V n ==∑ 单位:米/秒(/m s ) 式中:V—统计周期的风电场平均风速,/m s ;n —统计周期的全场风机的台数或代表性测风塔的个数;i V —统计周期的单台风机或单个代表性测风塔的平均风速,/m s 。
2、平均温度平均温度是指统计周期风机轮毂高度处环境温度的平均值,即11ni i T T n ==∑ 单位:摄氏度(o C ) 式中:T —统计周期的风电场平均温度,o C ; n —统计周期的记录次数;i T —统计周期的第i 次记录的温度值,o C 。
3、平均空气密度平均空气密度是指统计周期风电场所处区域空气密度的平均值,即PRTρ=单位:千克/立方米(3/kg m ) 式中:ρ—统计周期的风电场平均空气密度,3/kg m ; P —统计周期的风电场平均大气压强,a P ; R —气体常数,取287/J kg K ⋅;T —统计周期的风电场开氏温标平均绝对温度,K 。
4、 平均风功率密度平均风功率密度是指统计周期风机轮毂高度处风能在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平均功率,即3112ni wpi D V n ρ==∑()() 单位:瓦特/平方米(2/W m )式中:wp D —统计周期的风电场平均风功率密度,2/W m;n —统计周期的记录次数;ρ—统计周期的风电场平均空气密度,3/kg m ;3i V —统计周期的第i 次记录平均风速值的立方。
5、有效风速小时数有效风速小时数是指统计周期风机轮毂高度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累计小时数,简称有效风时数,即nii V V V V T T==∑有效风时数 单位:小时(h )式中:T 有效风时数—统计周期的风电场有效风时数,h ;0V —风机的切入风速,/m s ;n V —风机的切出风速,/m s ;i V T —统计周期出现介于切入风速(0V )和切出风速(n V )之间的风速小时数,h 。
风力发电场生产统计指标解释二○一二年十二月三十日风力发电场生产统计指标解释1 风力发电场基础类指标1.1风力发电场基本情况,包括公司名称、单位编号、所属公司、所属省份、风电场所在地区分类、风场分类、额定容量、投产日期。
1.2风力发电场主要设备情况,包括设计参数、电气系统主要设计参数、风力发电机组主要设计参数、叶片、发电机、变流器、塔体等主要设计参数等。
2 风力发电场主要经济技术类指标2.1自然特性指标2.1.1平均风速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
测风高度应与风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
1ni iV v n =∑ , 单位:m/s 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重要数据。
2.1.2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电机组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
()Uo n Un Ui T T U ==∑,单位:小时其中:T 为有效风时数,()n T U 为出现n U 风速的小时数,Ui 为切入风速,Uo 为切出风速。
为了便于比较,引入有效风时率的概念,用以描述有效风出现的频度。
Kt=T/T0,T0为相应统计期的日历小时数有效风时数和有效风时率是反映风电场可利用风资源的重要数据。
2.1.3 平均空气密度风电场所在处空气密度在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值。
公式为:ρ=P/RT(k g/m 3)其中:P表示当地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大气压,P a;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统计周期内的平均气温。
平均空气密度反映了在相同风速下风功率密度的大小。
2.1.4平均温度平均温度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轮毂高度处环境温度的平均值,即11ni i T T n ==∑ 单位:摄氏度(oC ) 式中:T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温度,o C ;n —统计周期内的记录次数;i T —统计周期内的第i 次记录的温度值,oC 。
2.1.5平均风功率密度平均风功率密度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轮毂高度处风能在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平均功率,即,单位:瓦/平方米(W/m 2)式中:D wp —统计周期内风电场平均风功率密度,W/m 2; n —统计周期内的记录次数;ρ—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空气密度,kg/m 3;—统计周期内的第i 次记录平均风速值的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