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与西方神话的对比研究的文献综述
- 格式:docx
- 大小:18.29 KB
- 文档页数:6
西方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的对比研究在人类历史漫长的岁月中,各个文明都孕育出了自己的神话。
这些神话承载着人们对于宇宙、人类存在以及各种自然现象的思考和解释。
今天,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西方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之间的对比研究。
1. 创世和宇宙在西方神话中,希腊神话是最为著名的一支,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创世神话就是宙斯和其他神祇推翻了巨神族暴力统治的故事。
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
这两个神话都是宇宙的起源,然而,希腊神话中的神祇之间激烈的斗争与中国神话中盘古在寂静的虚无中的自我成了鸿蒙之前显现的时空界限之间有着显著的不同。
这反映了两个文化中人们对于宇宙生成过程的不同观念。
2. 神与人的关系希腊神话中的众神喜欢和人类互动,并且在很多故事中扮演着主角。
例如,他们既是战争的旁观者又是最终的判决者。
相比之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祇通常被封存在遥远的仙境之中,他们对人间事务的关注较少。
这反映了希腊文化中神与人的亲密关系,而中国文化中人对于神明的崇拜和尊敬。
3. 英雄与神话在西方神话中,英雄们经常与神祇交战,例如希腊神话中的赫拉克勒斯。
这些英雄通过战胜神祇来证明自己的伟大和力量,同时也证明了人类在战胜自然力量方面的能力。
相比之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英雄不太受到神祇的关注。
中国神话更加注重神秘和超自然的元素,而不是个体的力量。
4. 生死观念西方神话中,人类死后的去向常常与地狱和天堂有关。
无论是希腊神话中的冥界还是基督教神话中的天堂和地狱,在这些神话中,死亡的命运不由人类自己掌控。
而中国古代神话中,人们对于死亡有着独特的观念。
人们相信灵魂可以超脱人间,成为神明或者祖先的一部分,这种与神明或先祖相融合的观念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5. 自然崇拜西方神话中,大自然元素常常成为神明的主题。
希腊神话中的波塞冬象征大海,阿波罗象征太阳,而且他们拥有着自己的特殊力量。
相比之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自然崇拜更多地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和谐有关。
中西文化对比之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作者:史宝莉来源:《牡丹》2019年第15期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远古时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够,面对诸多不可理解的现象,只能以自身去观照天地万物作为解答。
这些人类最朴素的思考,经过漫长岁月,附着于文字传承下来,成为今天的神话。
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力非常落后,加上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人们无法理解自然界中各种奇异的现象。
在经历了一场又一场自然灾祸后,人类心中充满恐惧和敬畏。
他们凭借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天地万物的崇拜创造出神话,认为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支配着自然界,因此产生了对这支神秘力量的幻想和崇拜,以期获得心理慰藉。
神话诞生以后,人类就有了精神支柱,有了希望和勇气。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人们积极思考,不断提高战胜恶劣生存环境的能力。
神话人物及其具备的力量虽然是人类臆造的,但也反映出人类对强大力量的渴望,这些神话人物和事迹起到了激励作用,也成为人类最原始的一种宗教信仰。
可以说,神话是人类最初“自然崇拜”的必然产物。
一、流传和保存方式不同神话诞生于原始社会,当时人类文明刚刚萌芽,所以神话最初不是依靠文字传承。
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的流传和保存方式具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神话里,人们耳熟能详的盘古开天、女娲造人都是比较短小、零碎的。
中国神话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们零散地分布于一些古籍中,如《山海经》《淮南子》等。
所以,中国神话精短丰富,庞杂无章,没有西方《荷马史诗》那样的神话专著,也无完善的神话谱系。
《山海经》算是古代中国浩瀚卷帙中为数不多、记载相对丰富的神话类书籍。
其他神话则杂散在《左传》《国语》《搜神记》等早期文学作品里。
希腊神话主要由民间的吟唱诗人代代相传,后来又由诗人和剧作家收集加工和整理,使其变得更加严密和完整。
古希臘诗人荷马把民间传唱的短诗和神话故事搜集整理,最终形成了巨著《荷马史诗》。
这部史诗包括两个部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共24卷,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内容囊括了特洛伊战争中天神和英雄的众多传说,篇幅宏大,内容详实。
中国古代神话与西方神话的对比研究的文献综述一、摘要神话是指古代人类受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限制,不能科学地解释外物和自身,便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社会现象拟人化或超自然化,以远古诗歌或散文为载体,用以说明世界起源、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人生奥秘的故事和传说,在用文字记录成文之前,大多是通过民间长期的口耳相传。
神话是人类最古远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学的最初源头,也是原始民族观、信仰意识等精神文化内涵的主要载体,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雏形,对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神话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精神,制约着民族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影响着民族的精神性格、生存方式与文化走向及社会发展。
对于中西神话作比较研究,探索两地先民对自然万物、社会生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的差异,探求蕴藏在神话中的潜质和依存在神话中的民族文化、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对于增近了解、促进交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适应形势的要求,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正文神话,在世界浩瀚的文学史上无疑是一朵奇葩。
神话记载的是神的活动,反映的却是人类的思想和理念,因而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虚拟和想象,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神话是“通过人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神的产生依赖于人的“自意识”的形成,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会有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体系,因而也就会有不同的神话。
中国神话传说主要是指汉族的一些神话传说,道教的、佛教的以及远古的神话。
而西方神话传说则主要包括古希腊神话和《圣经•旧约》。
1、主题上的相似(1)神话都有十分相似的主题: 世界起源、人类起源、灵魂不灭、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等等。
如关于天地人类的起源,中国神话中盘古生于浑沌之中, 开天辟地。
女娲补天,传土作人。
古希腊神话中卡俄斯与妻子浑沌之中先创光与昼, 然后创天地,天地生神族,神塑土作人。
中国古代神话与西方神话的对比弗洛伊德说“:神话是民族的梦。
”神话是人类文化最原始的表现形态之一。
就神话的产生而言,中西方神话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都是因为原始时代自然条件恶劣,人们生产方式极其落后,而为了维持和延续生命,人们渴望从自然界的诸多不可解释的现象中得到慰籍,因而对自然界的诸多现象和各种生物产生的崇拜和幻想,这就产生了神话。
神话的产生无异于原始的宗教信仰,给予原始时代的人们必不可少的希望和精神力量,帮助他们战胜当时恶劣的生存环境,而且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使他们的大脑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而神的形象虽然是他们幻想出来的,但是却是他们自己的理想状态,起到了模范作用,使他们不断追求而不断进步。
然而,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民族思想、民族文化、民族气质和性格、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两者又存在着较大差异。
比如说在创世神的构成方面。
西方创世神话最明显的特点是创世神有很强的系统性,在希腊神话里,在主神宙斯的领导下,海神、冥王、战神、太阳神等各司其政,共同参与创世大业,形成了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秩序井然、分工各异的创世神体系。
而中国的创世神是零落分散,不成体系的,几乎都是单个的神,他们之间也攀不上亲戚,构不成系统。
还有在创世方式,神人关系上。
中国古代神话和西方神话也是有很大的不同。
现在来比较一下中国古代神话《盘古开天地》和希腊神话《神谱》的创世故事。
在遥远的太古时代,宇宙好像一颗硕大无比的鸡蛋,里面漆黑一片,没有东南西北,也没有前后左右。
就在这样的世界中,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盘古。
盘古在“鸡蛋”中沉睡了一万八千多年,终于苏醒过来。
当他睁开朦胧的睡眼时,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
他想伸展一下筋骨,但“鸡蛋”紧紧包裹着身子,他感到浑身燥热不堪,呼吸非常困难。
天哪!这该死的地方!盘古不能想象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忍辱地生存下去。
他火冒三丈,勃然大怒,随手操起一把巨大而锋利的斧头,使出浑身气力,大吼一声,奋力挥舞开来。
中国古代神话与西方神话的对比弗洛伊德说“:神话是民族的梦。
”神话是人类文化最原始的表现形态之一。
就神话的产生而言,中西方神话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都是因为原始时代自然条件恶劣,人们生产方式极其落后,而为了维持和延续生命,人们渴望从自然界的诸多不可解释的现象中得到慰籍,因而对自然界的诸多现象和各种生物产生的崇拜和幻想,这就产生了神话。
神话的产生无异于原始的宗教信仰,给予原始时代的人们必不可少的希望和精神力量,帮助他们战胜当时恶劣的生存环境,而且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使他们的大脑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而神的形象虽然是他们幻想出来的,但是却是他们自己的理想状态,起到了模范作用,使他们不断追求而不断进步。
然而,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民族思想、民族文化、民族气质和性格、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两者又存在着较大差异。
比如说在创世神的构成方面。
西方创世神话最明显的特点是创世神有很强的系统性,在希腊神话里,在主神宙斯的领导下,海神、冥王、战神、太阳神等各司其政,共同参与创世大业,形成了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秩序井然、分工各异的创世神体系。
而中国的创世神是零落分散,不成体系的,几乎都是单个的神,他们之间也攀不上亲戚,构不成系统。
还有在创世方式,神人关系上。
中国古代神话和西方神话也是有很大的不同。
现在来比较一下中国古代神话《盘古开天地》和希腊神话《神谱》的创世故事。
在遥远的太古时代,宇宙好像一颗硕大无比的鸡蛋,里面漆黑一片,没有东南西北,也没有前后左右。
就在这样的世界中,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盘古。
盘古在“鸡蛋”中沉睡了一万八千多年,终于苏醒过来。
当他睁开朦胧的睡眼时,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
他想伸展一下筋骨,但“鸡蛋”紧紧包裹着身子,他感到浑身燥热不堪,呼吸非常困难。
天哪!这该死的地方!盘古不能想象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忍辱地生存下去。
他火冒三丈,勃然大怒,随手操起一把巨大而锋利的斧头,使出浑身气力,大吼一声,奋力挥舞开来。
中国与希腊神话比较之文献综述内容摘要:神话,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渊源,对中国和希腊两国的神话作比较研究,对于本国文化的吸收精华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对两国之间的了解交往有着重要的意义。
古希腊和中国神话都涉及了人类起源及开天辟地的相关问题,都注重英雄形象的刻画,最后,长生不死,具有神力、法力是中、希神话中神的一个相同之处。
希腊神话中将神人化,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而中国神话中的神则缺乏“人性”而拥有更多的“神性”,这是中西神话的最大不同。
关键词:神话中国希腊文化一、引言神话,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渊源,是一个国家能够证明自己文明程度的证据和文化动力,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的寄托。
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在告别蛮荒时代,步入文明之际时,都创造了自己的神话,这些神话都具有明显的地域风情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代表着本民族的文化沉淀。
作为东西方文化的显著代表,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均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笔。
对中国和希腊两国的神话作比较研究,探究两国先民对自然、社会认识的差异,探求蕴藏在神话中的本质内涵,以及依存于神话中的民族文化、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对于本国文化的吸收精华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对两国之间的了解交往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主题(一)中国与希腊神话之同在宋玉凤的《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比较论》中指出,古希腊和中国神话都涉及了人类起源及开天辟地的相关问题。
《大荒西经》说:“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它是比较古老的。
后一点儿的女娲抔黄土造人的神话始见于汉末应劭的《风俗通义》,之后又有女娲兄妹(或伏羲兄妹)结婚繁衍滋生人类的神话。
女娲之肠能化为十个神人,又用土造人,又能补天,她是完全具有开辟神的资格的。
希腊神话也讲述了诸神的诞生、造人等。
如,普罗米修斯和艾比米修斯二神曾经范土造人,使其形象像神,然后叫爱洛斯给他以生命,雅典娜给他以灵魂。
两国神话都注重英雄形象的刻画。
中西方神话对比研究发布时间:2021-12-24T09:17:38.604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月第22期作者:王钇繁[导读]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各民族都形成过具有各自特色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往往凝聚了民族的集体意识或信仰,尽管神王钇繁郑州财经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各民族都形成过具有各自特色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往往凝聚了民族的集体意识或信仰,尽管神话是想象力的产物,但却反映了各民族早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
中西方神话深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具有指向性差异,所以中西方神话的对比研究包含了对中西方早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关键词:神魔小说;中西方文化;对比研究引言中华文化中有源远流长的神话文学,从先秦两汉的故事传说到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从唐宋传奇到明清时期的神魔小说(王群,2020:102)。
中国关于神话题材的研究十分丰富,刘仲宇(1997)在《中国精怪文化》一书中详细探讨了精怪的产生、种类和繁衍,人们对于精怪的心理和态度,介绍了关于精怪文学的争论。
秦娟(2009)归纳了明清小说中妖怪的特质与特征,探讨了其文化底蕴、审美特征和文学功能。
西方神话的理论研究始于轴心时代的希腊时期。
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2019)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轴心期”之说,西方圣贤先后进行一场精神运动,标志着人从神话和英雄时代过渡到人的时代,代表着人的理性启蒙。
在神话理性运动中,古希腊发起了对神话“真实性”的追问,反映出当时人们尚未在客观真实和艺术事实之间的区别,是一场人们从诗性智慧向理想智慧的进步运动(林玮生,2016:83)。
1. 中西方神话的发展1.1 中国神话的发展神话文化最早起源于人们对于超出认知的自然现象的非现实解读,对自然的敬畏加之落后生产力催生出这一带有浪漫色彩的文化。
中国神话这一概念最早指具有政治预示意义的反常性现象,是普通人民对于时政的无奈和统治者昏庸无能而做出的“敢怒不敢言”式的变相宣泄,通过超现实形象的构建以满足暂时性逃离无助现实的愿望。
从神话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差异摘要:神话是不同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不同的神话反映出不同的文化。
本文主要是通过简单介绍中西方神话及对神的比较,从各个角度分析中西方神话特征,进而对比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归纳出产生差异的原因,旨在于促进跨文化间的交流。
关键词:神话;中西文化;比较;差异Research o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from thePerspective of MythologyAbstract:Mythology is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of different countries, so different mythology reflects different culture. This article is a brief introduction and comparison about the mythology between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 It also analyses the characters from all the aspects which in order to make a conclusion of the difference why it occurs, aiming to promote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Key Words:Mythology;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Comparison;Differences一、引言神话是人类艺术的瑰宝,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神话(mythology)一词本来是古希腊语,原以为关于神和英雄的故事传说。
关于神话的定义有许多,鲁迅先生给神话的定义是“昔之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长,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
第11卷第13期2013年7月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uaihaiInstituteofTechnolog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Edition)Vol.11 No.13July2013 DOI:10.3969/j.issn.2095 333X.2013.13.018国内外希腊神话研究综述赵 谦(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安徽芜湖 241003)摘 要:希腊神话一直是国内外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论题。
国内早期的研究者主要从希腊神话中的人性意识、中希神话的比较以及希腊神话对英语语言和文学的影响等视角对希腊神话的内涵进行解读。
到了21世纪,受西方新兴思潮的影响,母题学、女性主义理论等介入到了希腊神话的研究中,为希腊神话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国外,希腊神话的研究主要包括母题学、神话学、哲学、考古学以及族系学等。
对国内外希腊神话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综述,有利于我们把握希腊神话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也能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启示。
关键词:希腊神话;国内研究;国外研究;分类综述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333X(2013)13 0059 04 一、国内希腊神话研究综述希腊神话研究一直是我国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根据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的检索,截止2013年5月,在各类公开发表的学术和学位论文中,题名中包含“希腊神话”字样的就有467篇。
早在1980年,吴全韬就发表了论文《泛论希腊神话的魅力》[1],拉开了希腊神话学术研究的序幕。
(一)早期希腊神话研究概述国内早期的研究者主要从希腊神话中的人性意识、中希神话的比较以及希腊神话对英语语言和文学的影响等视角对希腊神话的内涵进行解读。
1 希腊神话中的人性意识研究 国内早期的研究学者十分关注探索希腊神话中蕴含着的人性意识。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王挺就发表了论文《希腊神话中人的文学母题的现代变形》[2],首次从人类文化学的视角探寻了希腊神话中蕴含着的“人学”。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一八年第十一卷第二期︵总第五十八期︶中西方神话对比研究李少杰,王海华摘要:神话是传统文化的根源,世界上各民族文化都与神话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而神话中神的行为正反映出中西古代先民的思想、智慧和他们的民族精神。
本文从中西神话所体现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命运观3个方面分析中西神话差异,并尝试解读这些差异所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对比中西方神话实际上是搞清楚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了解西方人的文化背景和他们的交流模式,将与他们交流中的文化冲突和误解降到最低,最终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交际中实现共赢。
因此,这一研究对中西方交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对比研究;中国神话;西方神话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078(2018)02-0085-03DOI :10.3969/j.issn.1674-5078.2018.02.025收稿日期:2018-01-03基金项目:大连海事大学教师发展专题项目《青年教师职业能力发展与团队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7JFZ03)作者简介:李少杰(1994-),女,辽宁大连人,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王海华(1965-),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著名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一书中提到:人类的行为方式有多种可能,它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一个群体或部落的独特的文化模式[1]。
文化可以解释为在一个群体中,人们拥有着同一个祖先[2]。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的祖先都与神话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神话是自然与社会生活的产物,因此,祖先们赋予其代表人类文明的权力。
神话作为传统文化的根源,对特定时间和特定群体的发展进程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西方文化。
神话集先人的生活、劳作及创造之智慧。
中西文化并存形成了两个伟大而灿烂的文明,也就是中西方文明。
中西起源神话异同研究报告中西起源神话异同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主要探讨了中西起源神话的异同之处。
通过对中国传统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和西方希腊神话《创世纪》中起源神话的对比研究,发现它们在起源观念、创世方式和神话形象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异同。
引言:中西方的起源神话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起源神话体现了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研究旨在比较中西起源神话的异同,以期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方法: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选择中国传统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和西方希腊神话《创世纪》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两个神话故事的比较研究,分析它们在起源观念、创世方式和神话形象等方面的异同。
结果与讨论:1. 起源观念的异同:《盘古开天辟地》中的起源观念强调混沌状态先于天地的出现,宇宙的形成是通过盘古剖开混沌而实现的。
相比之下,《创世纪》中的起源观念则是上帝在无中生有的情况下创造了天地万物。
可以看出,中国神话中强调的是宇宙的无序状态,而西方神话则强调宇宙的创造过程。
2. 创世方式的异同:《盘古开天辟地》中,盘古通过剖开混沌以形成天地,持续了一万八千年才陨落。
与之相反,《创世纪》中的上帝通过一系列的命令和创造活动,花费了六天的时间才完成了整个创世过程。
可以看出,中西方神话对于创世过程的描写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
3. 神话形象的异同:《盘古开天辟地》中的盘古是一个古老的巨人,具有神圣的力量和智慧,在创造宇宙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创世纪》中的上帝则是无形的存在,通过命令和创造来实现创世。
可以看出,中西神话中的主要神话形象存在一定的差异。
结论:通过对中西起源神话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它们在起源观念、创世方式和神话形象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异同。
中西方的起源神话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研究和对比这些神话有助于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和推动文化交流的发展。
浅析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差异〔5000字〕浅析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差异摘要:希腊与中国都是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正是最好的表达。
中国神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主要通过耳传面授或书面文字流传下来。
希腊神话是欧洲原始氏族的精神产物,属于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
二者都是两种文化的最直接点的表现形式。
比拟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有助于深入理解两种不同文化,分析文化差异。
本文从形成背景、精神观念等方面中国文化与希腊文化差异。
关键词:中国神话、希腊神话、比拟、文化差异一、中国神话体系〔1〕创世神话:主要是关于人类的来源、开天辟地所做出的阐释,反映出远古时期人么对于天地万物的最原始的理解。
〔2〕日月星辰神话:是关于解释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的神话。
关于日月星辰由来的问题。
中国神话对此说法各异,大致有以下5种:生育说、肢体化生说、蛋生说、铸造说、神创说。
此外,还有太阳是英雄神和天帝的说法。
〔3〕动植物起源神话:属于自然神话。
远古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往往认为周围的动植物也像自身一样具有知觉、感情和生活历程,所以人们运用形象化的梦想手法说明它们的来源和特征,便成为动植物起源神话。
〔4〕洪水神话:关于世界消灭与人类再生的神话。
〔5〕女娲神话:女娲是中国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是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流传下来的一位伟大女神形象。
女娲神话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一个是造人,传说女娲揉团黄色泥土创造了人类,飞溅的泥点变成了很多的人。
另一个是补天,传说上古时候,天崩地塌,大火燃烧,洪水泛滥,恶禽猛兽残害人民。
女娲就熔炼五色石块去修补苍天。
〔6〕伏羲神话:伏羲又叫太昊伏羲,据说,是华胥氏踩了雷泽中雷神的足印生出的儿子。
他能够沿着生长在都广之野的作为天梯的建木“上下于天〞。
〔7〕帝俊神话:关于中国古代殷民族所奉祀的天帝的神话。
二、希腊神话体系十二主神宙斯—众神之主,主神。
赫拉—天后、妇女的保护神、掌管婚姻和生育。
解读西方文学中的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的异同西方文学与中国古代神话是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传统,它们在表达方式、主题内容以及文化意义上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异同。
通过解读西方文学中的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的异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个文化传统的特点和价值。
首先,西方文学中的神话更加个体化和人性化。
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和英雄的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他们有着各自的欲望、情感和行为方式。
例如,宙斯是众神之王,他有着强大的权力和领导能力,但同时也有着情感纠葛和性爱的欲望。
相比之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明形象更加抽象和符号化,他们往往代表着一种抽象的力量或者自然现象,如太阳神、水神等。
这种个体化和人性化的特点使得西方文学中的神话更加贴近人性,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其次,西方文学中的神话更加强调冲突和矛盾。
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之间常常发生争斗和冲突,他们之间的关系复杂而混乱。
例如,宙斯与其兄弟海神波塞冬之间的争斗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重要冲突之一。
相比之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明之间的关系相对较为和谐,他们往往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补充的。
这种强调冲突和矛盾的特点使得西方文学中的神话更加具有戏剧性和张力,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
此外,西方文学中的神话更加注重个体的追求和命运的抉择。
在古希腊神话中,英雄们常常需要经历一系列的考验和冒险,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
例如,奥德修斯在《奥德修斯归乡》中通过战胜各种困难和诱惑,最终成功回到故乡。
相比之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明往往是超越个体的存在,他们的行为和命运往往与个体的努力和选择无关。
这种注重个体追求和命运抉择的特点使得西方文学中的神话更加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和奋斗精神,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最后,西方文学中的神话更加注重道德和伦理的思考。
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和英雄的行为往往与道德和伦理价值有关,他们的行为往往带有一定的道德教育意义。
例如,希腊悲剧中的主人公往往因为违背了伦理规范而遭受惩罚,这种道德教育的意义在西方文学中的神话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从中西神话的对比看中西民族文化的差异的文献综述从神话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差异的文献综述神话,在世界浩瀚的文学史上无疑是一朵奇葩。
神话记载的是神的活动,反映的却是人类的思想和理念,因而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虚拟和想象,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神话是“通过人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神的产生依赖于人的“自意识”的形成,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会有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体系,因而也就会有不同的神话。
总的来说,前人主要从内容、思想观念、民族文化等方面对中西神话进行了比较。
1、内容上差异性(1)中国神话注重对女神的赞颂,西方神话中则是男性受到特别的尊崇。
高红樱在《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比较》中认为:在人类起源上,中国的神话中说,女神女娲造人,独立创造了人类,之后炼五色石补天,除恶龙,逐猛兽,填塞洪水,使民众重新安居乐业。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从不表彰自己的功劳,也不炫耀自己的声誉,因而被尊为“功劳上达九天,下及黄泉”的慈爱、谦逊、伟大的人类母亲。
此外,“精卫添海”的神话中,炎帝之女女娃被水淹死,化做一只精卫鸟,衔西山树枝、石子以填东海,表达了中国女子改造自然的渴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希腊神话则把创造人类的功劳归于男神普罗米修斯,所造之人也仅仅是男人,没有女人。
而第一个女人潘多拉却是宙斯为惩罚男人由众神拼凑出来的。
她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贫穷、饥饿、瘟疫、疾病、战争和死亡。
希腊神话中明显的反映的是扬男抑女的思想。
(2)中国和西方关于诸神诞生的神话有巨大的差异。
陈素萍在《浅谈中国上古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异同》一文中谈到: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和英雄大多是因感生受孕而出生,如关于颛顼的出生是“瑶光之星如蜺,惯月正白,感女枢幽房之宫,生黑帝颛顼”;关于少昊出生据记载是“黄帝时,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而生白帝朱宣”;女狄吞水中月精而生夏禹,姜嫄感巨人足印而生周人始祖后稷,庆都感赤龙而生尧。
中西神话比较范文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达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形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同样中西神话也是一样的概念定义,不同的是两种文化所蕴含或代表的文化内涵不同,由此形成中西神话的比较差异。
就神话的产生而言,中西方神话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都是因为原始时代自然条件恶劣,人们生产方式及其落后,而为了维持和延续生命,人们渴望从自然界的诸多不可解释的现象中得到慰藉。
因而对自然界的神秘现象以及变幻莫测的自然灾祸,产生崇拜和幻想,且人为的塑造原始神的形象,渴望神给予他们战胜当时恶劣的生存环境的力量,神话自此产生。
但是在流传的过程中,两种神话开始了他们不同的历程。
中国神话很零散,希腊神话有自己的体系。
并且中国古代神话大多篇幅短小,故事性不强,而希腊神话篇幅很长,情节生动。
同样中国神话注重神的真善美,给神以圣人形象,具有阶级性。
例如凡人很难到达蓬莱岛。
而西方神话更注重自由与人性的本质,重视个体本位价值。
在希腊神话中,神同人一样,有情欲,有善恶。
即使万神之主宙斯,也经常幻化形象,四处留情。
赫拉为王后,却并没有如中国神话中的王母一样保持端庄,反而流露出女人天生的嫉妒和报复心理。
中国神话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只是单单的作为故事流传下来。
而西方神话被抬升到哲学高度,逐渐发展演变为现代西方哲学的鼻祖。
例如欧罗巴、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等名词和海关的标志是缠绕着双蛇的权杖,代表着智慧与财富。
两种神话中对古希腊“人欲横流”的奥林匹斯诸神与中国纲常有序的仙界的描述,反映出两者对体系的看重。
通过中西神话的比较,也能进一步看出不同民族心灵世界的不同。
在神话的保存和流传过程中,由于中国古代文明发展较快,文字成熟较早,神话的保存一般采用文字的形势,而文字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作用却不是用来记载神话,而是作为了诸子百家表达他们哲学思想和政治理念的工具。
我们早慧而崇尚实际的祖先们很快地就打消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致力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现实理想,因此神话并没有过多地发扬光大,而是短小、零散、不成体系地散见于一般的文章,在《山海经》、《淮南子》、《穆天子传》等古籍中零零散散地有所保留。
中国古代神话与西方神话的比较民族色彩,是每一个民族的优秀文艺作品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越富于个性的艺术,就越能体现、充实共性,越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就越有价值,中国上古神话正是以自己的特质显示出了自身的无限的生命力。
茅盾说:“神话是信仰的产物,而信仰又是经验的产物,人类的经验不能到处一律,他们所处的地形与气候,也不能到处一律。
有些民族,早进于农业文化时代,于是他们的神话就呈现了农业社会的色彩……但是同时的山居而以游牧为生的民族,却因经验不同,故而有了极不同的神话。
”①事实正是这样,处于神话时代的先民由于各自所处地域的不同,自然环境的各异,在生产斗争和生存斗争中所积累的认识与经验也不尽一致,社会发展的速度更不尽相同,因此,其神话也表现出不同的面貌。
①《中国神话研究初探》,见《茅盾评论文集》。
下面,我们从五个方面将中国古代神话与西方神话作一比较。
1.神话的保存中国没有欧洲那样的神话巨制,现存的神话都是支离破碎的,散见于各种古代典籍之中,在经、史、子、集四部里都有,并且不成系统。
对于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历代学者多有论及。
中国上古神话没有得到充分发育,原因之一是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上古神话发展的高峰期也是应被载入史册之际,中国刚刚进入文明社会的初期——商周时期,当时的商品生产和交换不发达,处于奴隶社会形态,这就大大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无暇去顾及神话这片土地的耕耘。
原因之二,中国社会的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后,给神话带来厄运,中国封建制建立后,重人事而轻鬼神的思想日益浓厚,古代先哲认为:“民,神之主也。
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传?桓公六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荀子则云“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礼论》),“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荀子?天论》)。
古之先贤不了解神话,将神话与一般的神鬼迷信等同视之,尤其是中国封建文化的正宗——儒家,历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伦理学说为唯一学问,非但不重视对神话的采录、收集、整理,反而对其备加反对、贬斥和删改,由此导致了中国神话的大量湮灭。
关于中西神话中神的对比分析摘要:中西方神话产生的时间和背景的差异比较,中国神话中神的系统体系和主要神的分析以及西方神话中神的体系和主神的分析,以及东西方神的性格和思想文化的对比,神所赋予的民族精神的差异比较。
关键词:神话民族精神差异一、神话的定义与产生文学史中对神话的概念定义是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人们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的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还有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尤其能引起惊奇和恐慌。
人们由此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超自然的神力和魔力,并对之加以膜拜,自然就被“神”化了。
神话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一种原始性很强的艺术创作。
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
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
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
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于是借助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
神话往往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马克思对神话做出过这样的评价:“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的实际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中西方神话产生的环境没有很大的区别,都是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条件恶劣,文化体系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发展起来的。
中国古代神话与西方神话的对比研究的文献综述一、摘要神话是指古代人类受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限制,不能科学地解释外物和自身,便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社会现象拟人化或超自然化,以远古诗歌或散文为载体,用以说明世界起源、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人生奥秘的故事和传说,在用文字记录成文之前,大多是通过民间长期的口耳相传。
神话是人类最古远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学的最初源头,也是原始民族观、信仰意识等精神文化内涵的主要载体,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雏形,对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神话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精神,制约着民族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影响着民族的精神性格、生存方式与文化走向及社会发展。
对于中西神话作比较研究,探索两地先民对自然万物、社会生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的差异,探求蕴藏在神话中的潜质和依存在神话中的民族文化、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对于增近了解、促进交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适应形势的要求,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正文神话,在世界浩瀚的文学史上无疑是一朵奇葩。
神话记载的是神的活动,反映的却是人类的思想和理念,因而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虚拟和想象,正如马克思在《V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神话是“通过人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神的产生依赖于人的“自意识”的形成,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会有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体系,因而也就会有不同的神话。
中国神话传说主要是指汉族的一些神话传说,道教的、佛教的以及远古的神话。
而西方神话传说则主要包括古希腊神话和《圣经?旧约》。
1、主题上的相似(1)神话都有十分相似的主题:世界起源、人类起源、灵魂不灭、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等等。
如关于天地人类的起源,中国神话中盘古生于浑沌之中,开天辟地。
女娲补天,传土作人。
古希腊神话中卡俄斯与妻子浑沌之中先创光与昼,然后创天地,天地生神族,神塑土作人。
圣经中,造天地和造人的都是上帝。
这意在说明天帝或神族创造出宇宙及人类,人类的诞生与土地密不可分。
在《中国神话与“两希”神话比较》中宗凡滟从创世神话、造人神话、洪水神话、星宿神话、惩罚神话五大类型出发,对中国神话和“两希”神话进行了比较、分析,探索中西先民对世界认识异同的根源,从而发掘民族早期中西思想和民族精神的异同之处。
在《初探中西神话传说中的相似主题》中周含通过“创世造人”、“大洪水的传说”、“世界中心的山”、“天堂与地狱”这几个相似的主题进行比较,来探讨中西方在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共同之处。
在《中西神话传说中的几组共同主题》中王颖认为在中西神话传说中,存在着“创世造人”、“劫后重生”、“塔树通天”、“徒劳无功”等四个共同主题。
在《从神话看中西文化异同------- 中西创世神话比较》中卢沁钰把西方的创世神话,伊甸园神话,挪亚方舟与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伏羲、女娲兄妹和女娲补天分别作的对比研究,反映出中西文化的相似处和差异性。
在《从神话看中西古代文艺观的差异》中江宁康从起源类型、洪水类型、太阳类型、火的类型、英雄类型五个方面阐释主题内容的同异:天帝或神族创造出宇宙及人类,人类的诞生与土地密不可分;在自然灾害面前,中国的天帝法力失灵而人世的疏浚水利见效,神与人君合一,西方的神族法力无边,人世仰仗神赐才得以再生;文艺受神的掌管,日神掌管艺术并给人间以光和热,文艺有激扬人心的作用;火是人类生存的必需,中国由人世实践取得了火,古希腊人相信火自天来,非人力可为;平定人类社会的英雄,在中国是人世的君王,在西方是借助神力并最终变成神的神人之子。
(2)对自然现象的神化的解释如有名的洪水神话,中国是大禹治水、古希腊是丢卡利翁和皮拉、希伯来是诺亚方舟,还有比如,打雷了,古人无法科学地认识和解释这种现象,便认为是天上的神仙在发脾气了。
古希腊神话中掌管雷电的是天王宙斯,中国的古代神话中也有雷公。
人们没有力量同大自然搏斗,把大自然当作神来顶礼膜拜,并演绎生成种种神奇、浪漫的神话。
例如,希腊神话中有太阳神阿波罗、月亮女神阿耳忒弥斯、海神波塞冬,等等;中国的神话也有诸如水神共工,火神祝融,太阳神炎帝,等等。
(3)对古人原始生活的记述神话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反映古人征服自然的愿望和壮举,记述部族起源、发展,以及部族战争的英雄神话与传说。
比如,中国的古代神话“夸父追日”,反映了原始先民追求光明的精神。
“精卫填海”中炎帝的女儿“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她化作精卫鸟,衔石填海,这是古人颂扬锲而不舍精神的神话故事。
《山海经:大荒北经》里记载了黄帝与蚩尤战争的一个片段:“蚩尤作兵,伐黄帝。
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
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黄帝乃下天女曰魃。
雨止。
遂杀蚩尤。
”这其实是原始部族战争的反映。
古希腊神话中关于特洛伊战争的众多故事实质上是历史附会神话的产物。
古希腊神话也有众多的英雄传说,比如:大力神赫拉克里斯立了十二大功,被高尔基称为“人类最早的劳动模范”;伊阿宋为了个人荣誉,率领众英雄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夺取了金羊毛;奥得修斯设计了木马计,帮助希腊联军在特洛伊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希伯莱中的《出埃及记》等等。
关于神话起源方面,蔡恒在《中西上古神话比较研究》中认为,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都十分的有限。
他们在自然的力量面前显得无能为力。
因此,就把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动力,归之于神的意志和力量。
他们认为,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都是一种超乎一切的神指挥着、控制着。
于是,在他们的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形象化、人格化了。
随后他们又在生产劳动中,依照自己的英雄人物的形象,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
2、内容上差异性(1)中国神话注重对女神的赞颂,西方神话中则是男性受到特别的尊崇。
在人类起源上,中国的神话中说,女神女娲造人,独立创造了人类,之后炼五色石补天,除恶龙,逐猛兽,填塞洪水,使民众重新安居乐业。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从不表彰自己的功劳,也不炫耀自己的声誉,因而被尊为“功劳上达九天,下及黄泉”的慈爱、谦逊、伟大的人类母亲。
此外,“精卫添海”的神话中,炎帝之女女娃被水淹死,化做一只精卫鸟,衔西山树枝、石子以填东海,表达了中国女子改造自然的渴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希腊神话则把创造人类的功劳归于男神普罗米修斯,所造之人也仅仅是男人,没有女人。
而第一个女人潘多拉却是宙斯为惩罚男人由众神拼凑出来的。
她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贫穷、饥饿、瘟疫、疾病、战争和死亡。
希腊神话中明显的反映的是扬男抑女的思想。
(《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比较》高红樱)(2)中国和西方关于诸神诞生的神话有巨大的差异。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和英雄大多是因感生受孕而出生,如关于颛顼的出生是“瑶光之星如蜺,惯月正白,感女枢幽房之宫,生黑帝颛顼”;关于少昊出生据记载是“黄帝时,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而生白帝朱宣”;女狄吞水中月精而生夏禹,姜嫄感巨人足印而生周人始祖后稷,庆都感赤龙而生尧。
西方神话中却绝少此类似的感生神话。
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多是神与神、神与人交媾衍生出来的。
赫西俄德的《神谱》中的以宙斯为主神的奥林匹斯神统中诸神皆为宙斯的血亲。
宙斯是名副其实的“万神之父”。
(3)中西方神话体系不同。
古希腊的神话世界犹如人间,最高统治者是众神之神宙斯,在他的统治下,有大臣即各种各样的神。
他们分工明确,血缘清楚,各司其职。
如雅典娜是智慧的化身,专司纺织、雕刻、制陶等专业技术;太阳神阿波罗主管光明、青春、医药、音乐和诗歌;中国的神话世界虽然也有创世纪神盘古、女娲和后羿、夸父、禹、蚩尤等超自然力的神,但他们并没有形成一个血缘关系清楚、社会分工明确的神世界。
3、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在神话观念方面,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是同形同性的。
众神有着凡人所有的喜怒、好恶、欲望等情感,而且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宙斯的风流、赫拉的极强嫉妒心,赫尔墨斯的虚荣等,众神并没有被塑造成抽象道德的化身。
他们具有和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充满着凡夫俗子的种种感情欲望——恋爱、嫉妒、争斗等,真实全面地表现了人的品性和本性,有很强的世俗性。
神与人的结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希腊神话更像是“人话”。
中国神话中的“神秘”色彩则浓厚了许多。
“神”在先民的心中庄严而又肃穆。
对于“神”,他们是既恐惧又崇拜。
具体到神的形象,也与人是不同的类别,中国神话中的“神”十分奇特,通常是与“怪”相联系,甚至从中能够追寻到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痕迹。
例如,创造人类的女娲是人面蛇身,神农氏是牛头人身。
这些神的形象,都是典型的鬼灵精怪,给人一种敬畏感。
此外,中国神话中的“神”不像希腊神话中的众神那样具有人的情态和内涵,他们的个性大多平面化,而且与生俱来,恒定不变,有时还成为某种抽象道德的化身。
例如,女娲的身上始终体现的是仁慈善良的母性精神,而开天地的盘古,逐日的夸父,则被赋予了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富有牺牲的精神。
总之,在中国神话中的“神”身上缺少人的丰满的性格特征。
在《从炎黄战争和特洛伊战争神话中看中西神话的差异》中李瑞仙认为中国留传下来的神话,是产生于上古时代的“原始神话”;而希腊神话传说,则是属于“文明神话”,是古希腊进入文明社会之际,经过进一步文学加工的上古神话传说。
中国神话片段散乱,而且描写粗略。
希腊神话完整,情节丰富。
中国神话人神异形异性,多是人面兽形,或由兽形幻化而成,具有高度神圣化特点。
而希腊神话人神同形同性,具有高度人格化特点。
神中国古代神话神都是高高在上,几无七情六欲。
希腊神话中的神外形与人多无差异,人间种种喜乐争斗也发生在诸神之间。
特洛伊战争的原因,是由于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阿弗洛迪特,因为后者许他以天下第一美妇。
在《简析中西神话差异》中李翠萍从中西造人神话的差异、神的形象差异、人神对立和天人统一的差异、伦理道德和个性自由的差异四个方面反映中西民族精神和风貌的差异。
在关于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在神话体系、人生观、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差异及形成原因方面,杨姗姗在《略论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差异》中认为,希腊神话体系表现为完备、丰富、具备逻辑性,而中国神话表现为短小、丰富、散乱。
在人物形象方面,中国神话英雄不食人间烟火,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注重品行与德操,。
古希腊神不但集中了人类外貌美的诸多优点,而且完全按人的心理动机思考和行动。
他们具有和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真实全面地表现了人的品性和本性,,有很强的世俗性。
关于中西神话差异的原因,杨则认为由地理因素、历史原因、民族心理因素、宗教、信仰的差别这几种因素引起。
在《人的神话与神化的人一一中西神话比较探析》中李娅菲认为,由于地理环境、心理结构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各自神话的变异和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