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42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本章概述:基本特征:全民族反侵略战争三条基本线索:一对主要矛盾:日本帝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国民党:片面;正面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共产党:全面;敌后三个发展阶段:战略防御• 战略相持• 战略反攻一、教学目的: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不断加深的过程以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巩固所做的努力,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抗战胜利的意义。
通过学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理解中国共产党实行人民战争路线,开辟敌后根据地的原因和意义。
通过学习中国人民在抗战过程中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使学生明白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保证抗战的最后胜利,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重大意义。
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进行持久抗战的依据,以及战略和战术原则。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
三、教学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重大意义;开辟敌后战场的依据及战略战术。
专题一:中国抗日战争的战局演变及其胜利的重要意义思考: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日本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史实或事件:1874 年:进犯台湾1895 年:发动甲午战争并侵占台湾1900 年:日本加入八国联军侵华1904 年:日俄战争侵犯中国东北领土和主权1914 年:出兵占德国在华租借地青岛,控制山东1928 年5 月:济南惨案,武力阻止中国统一=>灭亡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1927 年6 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宣示了八条《对华政策纲要》,企图把“满蒙”从中国彻底分割出去,并决心为之诉诸武力。
1927 年7 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呈递了一份秘密奏折,即《田中奏折》,其中提出了日本新大陆政策总战略:“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简答题杭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答:正面战场的爱国官兵,不畏牺牲,英勇抗敌,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民族的尊严,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
1938年3月,李宗仁领导的第五战区在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扫军1万余人,取得大捷。
在北平南苑的战斗中,第二十九军副军长终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先后阵亡。
在淞沪会战中,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副谢晋元率孤军据守四行仓库,被上海市民誉为“八百壮士”。
中国人民杭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抵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同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简述洛川会议的内容。
答,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关于抗日的基本主张。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战争路线,是彻底的抗日纲领。
简述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答(1)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2)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党范围确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答(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本章导读本章讲授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
近代以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中国人民经过14年的艰苦抗战,终于打败日本侵略者。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全国各族各界民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洪流中。
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重要力量,其地位与作用在不同阶段有所不同。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学习指导本章重点1、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战争及其野蛮性。
2、国共第二次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用。
3、国民党的对日作战方针及其战场和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4、中国共产党的抗日路线、作战方针;中国共产党坚持和维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和行动;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情况。
5、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和经验。
本章提示深刻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第一节日本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一)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Ⅰ、大陆政策:(领会)1、政策出台: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独霸亚洲“大陆政策”,这是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主持召开“东方会议”,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提出“满蒙”(东北)与日本国防和国民利益相关。
日本军国主义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这就是近代以来日本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的具体体现。
2、具体实施:(识记)(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一条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日本开始了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侵华战争,1932年2月,中国东北全部沦陷。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案最全版第一部分:背景介绍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指中国人民在二战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暴侵略与压迫,进行的一次艰苦卓越的抗争。
这场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本教案旨在全面介绍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段历史,并思考其意义和影响。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 了解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背景和起因;2. 了解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的艰苦斗争和英勇抗争精神;3. 掌握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4. 思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对中国国家的意义和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 抗日战争背景介绍:-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发生;- 1937年七七事变与全面抗战的爆发。
2. 抗日战争的阶段划分:- 早期抵抗与抗战初期;- 长期战争与残酷斗争;- 最后胜利与战争结束。
3. 抗战中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 淞沪会战;- 南京保卫战;- 西安事变;- 四行仓库保卫战;- 达沃斯演讲。
4. 中华民族的战斗精神:- 中国人民的团结和抗争意志;- 抗日英雄的故事和榜样。
5. 抗日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提高了中国人民的国家意识与民族自豪感;- 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多媒体讲授:通过图片、短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和历史事件,以及抗战期间的各个阶段。
2.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如为什么日本入侵中国?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
3. 角色扮演:给学生分发角色卡片,让他们扮演不同的历史人物,在班内进行抗日战争的情境模拟。
第五部分:教学评估1. 课堂测验:设计一套选择题和简答题,测试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了解程度。
2. 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的论文。
3. 课堂表现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质量等。
第六部分:教学资源1. 图书、报纸等纸质资源;2. 互联网资源;3. 电视纪录片等视听资料;4.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案5篇抗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正义战争。
抗日战争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卢沟桥事件后全面爆发,共历时14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案1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日本帝国主义先侵占东北,又侵略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
中国共产党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全国掀起抗日救亡高潮。
2.使学生知道张学良、杨虎城为联共抗日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
中国共产党以全民族利益出发,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使学生知道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我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教学重点: 西安事变的原因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教学难点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吗在离我们学校不远的卢沟桥有一座抗日战争纪念馆,在那里陈列展出着许多的日军侵华的罪证,马么我们今天就以起来学习第六课抗日战争的爆发。
二、讲授新课(一) “全国抗日救亡高潮”。
1.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你从哪里看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怀有野心日本侵略军是什么时间向中国东北军发动进攻板书:九一八事变2、想一想: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能占领东北三省并侵占华北大片土地3.看“读一读”内容,体会东北同胞家乡沦亡的悲愤心情。
沦陷后的东北人民已经到了什么地步“日本继续侵略下去,中华民族到了什么关头”在中华民族生死危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活动:比较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两种不同的主张在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高潮中,蒋介石在干什么讨论:“蒋介石的做法错不错为什么”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在什么时间板书: 西安事变讨论:为什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教师小结:因此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同意联共抗日的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
第二节从局部康占到全国抗战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1.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民党当局的基本政策“攘外必先安内”,采取不抵抗主义。
与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
2.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3.中国共产党不仅积极参加和推动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而且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1、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九一八事变以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和广大的工人、农民是中坚力量。
2、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国民党军队中的部分爱国官兵惊醒了局部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同这部分国民党军官的抗日合作。
1934年4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1779人领衔以“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名义,发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一二九运动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2、华北事变:(1)日本侵略者从九一八事变后,不停步地向中国进攻,企图独占中国。
(2)国民党统治者在倾全力围剿长征中的工农红军时,仍然对日本侵略者节节退让。
(3)蒋介石和国民党中央对抗日的态度,华北事变后也在发生变化。
•蒋介石对日本一再退让,是建筑在依靠外交途径来解决中日问题的幻想上的。
•事情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蒋介石的本心还是要反共;他所说的中共问题的解决,其实是要共产党向国民党投诚,接受改改编,特别是必须解除武装,才能以政治方法来解决。
•这自然是办不到,因此,他仍企图用武力来解决。
•蒋介石把中共的联蒋抗日政策误认为由于处境困难,急于同国民党妥协,企图抓住时机消灭红军。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率领国民党一批大员、将领亲自坐镇西安,布置剿共军事。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是非判断题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在抗战初期,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3、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工作重心放在敌后农村,继续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4、毛泽东认为战略反攻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非)5、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争虽然不具有战略地位,但起到了阻止日军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的作用。
()6、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
()7、对抗日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中国共产党必须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8、在中国共产党七大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9、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是)10、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是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11、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广播“终战诏书”,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战争胜利结束。
()12、中国的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3、美国是最早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援助的国家。
()1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15、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的支持,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二、单项选择题1、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率领( )奋起抵抗,发动了一•二八淞沪抗战。
A、第十九路军B、第二十九军C、第二十六路军D、第二十五军2、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并谋求同共产党合作。
A、抗日义勇军B、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C、东北抗日联军D、西北抗日联军3、1935年,北平学生在中共号召和领导下举行的抗日救亡运动是()A、一二、三〇运动B、一二•九运动C、一二•一运动D、一•二九运动4、1933年11月,国民党爱国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以及李济深等发动了抗日反蒋的()A、北京事变B、福建事变C、西安事变D、皖南事变5、1935 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 ),呼吁一致抗日。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
一二九运动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其意义
结束了十年内战,促进了二次国共合作实现,迎来了抗日救亡的新局面。
3、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意义
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祖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
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三、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团结;
四、对世界人民战争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期势力作出了
重要贡献,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原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华民族空前的觉醒、团结和英勇的抗争,是胜利的决定因素;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基本经验: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
实现抗日胜利的力量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也不惧怕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