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外国诗两首》
- 格式:docx
- 大小:26.19 KB
- 文档页数:4
课题:《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意志是一面无言的墙
可又有什么
能阻挡花朵的芳香①
我们为不幸流的泪水
总是很短很短
我们为鲜花流的泪水
却是好长好长
注:①花朵的芳香:这里借指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1、写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与这首诗中“可又有什么/能阻挡花朵的芳香”表达意思相近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与“我们为不幸流的泪水/总是很短很短/我们为鲜花流的泪水/却是好长好长”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你如何理解“欺骗”一词?
b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学习方式:精读,质疑,分组讨论,师生共评,达成公识。
(a 青年人往往对生活充满激情和美好的期待,往往简单的认为一切会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但人生道路上不仅仅有鲜花,也有荆棘。
现实生活往往不尽人意,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
这里“欺骗”可理解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种距离,及这种距离给人造成的心理落差和情感落差。
b 过去的生活经历虽然有挫折,有痛苦,三只有痛彻心扉,才能刻骨铭心。
险恶与艰苦的生活经历就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标刻着一个人逐步走向成熟的印记,成为一生中最诚挚动人的回忆,让人永远怀恋。
)。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2、深刻理解诗歌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3.借这两首诗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教学重点】1、朗读诗歌2、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想表达的人生理解。
【教学设想】1.介绍诗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识,注意区别比喻和象征在诗中的表现。
2.外国诗不太适合朗读,所以不必过于强调朗读。
3.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课前大屏幕上显示一首小诗《我曾经爱过你》,学生读一读,进而引出作者普希金。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就会告诉我们二、新课教材资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1814年写下《皇村回忆》,得到老诗人杰尔查文赞赏,发表第一首诗作《致诗友》。
1817年毕业后到外交部任翻译,先后加入“阿尔扎玛斯社”和“绿灯社”,以歌颂自由、抨击专制暴政为主题创作《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诗作,长篇叙事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以当代贵族青年为主人公的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1830年12月完成了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叙写贵族青年奥涅金的生活历程,塑造了俄国文学“多余的人”的形象;以普通人生活与情感为题材创作了《别尔金小说集》,创作《吝啬骑士》《莫扎特与萨列金》《石客》等四部小悲剧,写下叙事诗《科洛姆纳的小屋》、大量抒情诗及童话诗;文学史家把这一普希金创作高峰期称为“波尔金诺之秋”。
19 《诗两首》课时练习基础达标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涉.足()萋.萋()诱.人()忧yù()shùn()息zhù()立2.选词填空。
(1)镇静——镇定①“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去医院。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
②忧郁的日子里需要。
(2)忧郁——忧伤①我至今难忘他那的眼神,其中仿佛写满了人生的愁苦。
②这一曲布鲁斯充满了离别的。
(3)幽寂——幽静①他一个人在这里度过了几十年的生活。
②树影婆娑,夜晚分外。
3.名句默写。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相信吧,。
(2),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
4.下列选项排序正确的是()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①只要热爱生命②既然目标是地平线③既然钟情于玫瑰④既然选择了远方A.④③②①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①②③5.班上的王枫同学,母亲去世的早,父亲靠在建筑队打工维持全家生活。
前天,上体育课时,他又不慎摔折了腿,住院治疗需要一大笔费用。
面对这些打击,该同学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甚至想辍学。
请你联系《丑小鸭》、《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学习感悟,劝说王枫振作起来,努力学习。
整体感知6.你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7.《未选择的路》中的“路”有何深刻含义?你从本诗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趣味语文8.请参照示例,选择下面一处校园公共场所,写一句温馨提示语(句式不拘,字数不超过15个)。
示例:草坪——小草也有灵,脚下请留情。
①图书馆——②洗碗池——【答案】1.s hèqīyòu郁瞬伫2.(1)镇定镇静(2)忧郁忧伤(3)幽寂幽静3.(1)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2)一切都是瞬息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4. A5.提示:可以从“挫折是一笔财富”的角度劝说他笑对挫折;还可以联系安徒生(丑小鸭)、贝多芬等人的故事,让他战胜心中的阴影,绽出自信的笑容;还可以从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性上入手,告诉他不要轻易放弃学习的机会。
19外国诗两首【教学目标】(一)1、借这两首诗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二)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2、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三)1、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2、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1、介绍诗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识,注意区别比喻和象征在诗中的表现。
2、外国诗不太适合朗读,所以不必过于强调朗读。
3、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就会告诉我们。
二、新课指导《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1814年写下《皇村回忆》,得到老诗人杰尔查文赞赏,发表第一首诗作《致诗友》。
七年级下册语文《外国诗两首》一、课文内容。
- 原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 诗歌主题:- 艺术特色:- 语言简洁明快。
整首诗用词简洁,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却能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如“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直白而有力地表达出对遭遇生活挫折者的劝慰。
- 节奏舒缓。
诗歌的节奏如同一位温和的长者在轻声诉说,这种舒缓的节奏有助于表达诗人沉稳、乐观的心境。
例如,诗中的“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读起来给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节奏上也较为缓慢,让读者能够细细品味其中的深意。
- 原文: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择了另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 诗歌主题:-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树林中面对两条路的选择,表达了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
人生中会面临许多选择,而一旦做出选择,就会走上不同的人生轨迹,并且难以回头重新选择,所以选择时要慎重。
同时也流露出对未选择的道路的一种怅惘之情。
- 艺术特色:- 象征手法的运用。
诗中的“路”象征着人生的道路,“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象征着人生面临的不同选择。
这种象征手法使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让读者能够从具体的道路选择联想到自己的人生选择。
- 描写细腻。
诗人对两条路的描写非常细致,如“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通过对所选道路的环境描写,暗示出这种选择可能面临的孤独和未知,同时也表现出这种选择的独特性。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外国诗两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外国诗两首》课文原文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外国诗两首》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
他用诗歌来抨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
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曾两次被流放,也曾身陷囹圄,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
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恰达耶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等。
二、故事背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三、问题归纳1.如何理解标题中的“假如”二字?作者把真实的压迫和束缚说成“假如”,表现了他不屈的精神、顽强的意志。
诗人以饱满乐观的情绪在劝告自己,更是在鼓舞斗争中的其他人。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了你怎样的叮嘱?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需要镇静,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忧郁将会过去。
第20课外国诗两首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难点1.《未选择的路》中诗人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的原因。
2.诗歌的象征手法。
知识点01 作者与背景【作者】普希金(1799-1837),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
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该篇塑造了俄罗斯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成为普希金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他曾当过新英格兰的鞋匠、教师和农场主,从农村生活中吸取题材,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代表作品有诗集《波士顿以北》,还有《林间空地》《雪夜林边小驻》等。
【创作背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1825年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
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这首诗是普希金在流放期间为邻居家的小女孩写的,题在她的纪念册上。
知识精讲《未选择的路》首次发表在1915年8月的《大西洋月刊》上。
第二年作者又把它作为首篇编入诗歌集《山间低地》。
诗的内容与诗人的经历有关。
弗罗斯特读高中时就开始写诗,17岁发表了处女作。
以后一直坚持写诗,但很少能发表,20年中仅在小刊物上发表了6篇。
他抱着当诗人的梦想打算去英国发展。
那么是继续留在家乡(新英格兰),还是去英国;是当一名农场主,还是当诗人,他面临着两种选择。
【微点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假想生活中遭遇的挫折为题,从劝慰的角度,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生字、词、文学常识;进一步掌握诗歌朗读节奏,要求背诵此诗;体会自由诗的特点,把握诗歌主旨。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品读现代诗的方法;初步学写现代诗,以写促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选择。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朗读节奏、自由诗特点。
学习难点:品读方法、学写现代诗。
课前预学一.查资料,识记弗罗斯特及其作品。
上网查阅有着弗罗斯特生平及其作品的资料,做好笔记,并完成下面填空。
弗罗斯特(1874-1963)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
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其代表作有诗集有《》、《白桦树》等。
二.识记字音字形。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可惜我不能同时去shè足(意思是人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2.我在那路口久久zhù立。
3.它荒草qī qī(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十分幽寂。
4.但我知道路径yán mián 无尽头。
三.继续认知短语类型。
各种短语与词性的关系如下:主谓短语←名词或代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短语←名词+名词、代词+代词、动词+动词、形容词+形容词、数词+数词偏正短语←形容词+名词、数量短语+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动词、介宾短语+动词、副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动词+名词或代词后补短语←动词+形容词、动词+介宾短语、动词+数量(动量词)短语、形容词+副词根据这些规律,辨别并指出下列短语的类型。
1.黄色的树林()2.分出两条路()3.我不能()4.同时去涉足()5.久久伫立()6.极目望去()7.消失在丛林深处()8.选了另外一条路()9.荒草萋萋()10.十分幽寂()11.延绵无尽头()课堂研讨活动一.掌握朗读节奏。
根据上节课关于朗读节奏(停顿)的规律性知识,用“∕”标出《未选择的路》的朗读节奏。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知诗意
2、抓词品句,感受诗境
3、知人论世,感悟诗理
登幽州台歌
1、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敢谏直言,对朝廷的不少弊政,常提出批评意见,却不为当政者所采纳。
2、品析原文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着。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怆chuàng涕tì
【前】过去
【古人】古代哪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眼泪
首句中的“前”与“后”劈空而来,掷地有声,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有郁结之气喷薄而出。
两个“不见”更添惆怅与孤寂之感。
一个“念”字浮现诗人孤独的身影,而“悠悠”则与人之荧荧“独”影,互为映照。
3、比较
长与短:长指岁月长河漫漫无期;短指人生有限,时不待我。
大与小:大指苍穹广大,小指个人渺小。
四荒八极,高远辽阔,而人只是沧海一粟。
4、思考
(1)男儿有泪不轻弹,为什么陈子昂却“独怆然而涕下”呢?结合背景,说说陈子昂当时的境遇。
本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当时,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征伐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
武攸宜缺乏将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
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
(2)这泪里包含着什么?
这泪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泪。
这泪是概叹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的悲怆之泪。
望岳
1、品析原文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曾céng 眦zī
【岱宗】泰山【夫】虚词,无意义【青】山色
【未了】不尽【钟】聚集【曾】同“层”
【眦】眼眶【会当】终当,终要【凌】登上泰山的顶峰
2、思考
(1)诗题为“望岳”,全诗却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都是写向岳而望。
品读思考,杜甫读到了哪些景象?
一二句: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
(远望)
三四句: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
(近望)
五六句: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
(细望)
(2)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怎样的杜甫?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具有俯瞰一切的雄浑气概,有着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的杜甫。
3、作者简介
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
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围绕“诗意”“诗境”“诗理”学习了古诗《登幽州台歌》和《望岳》。
一是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了两首诗歌的意思,感受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二是通过抓词品句,体味了诗歌中丰富的意境;三是通过知人论世,感悟了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并对两首诗进行了对比赏读,进一步感受了其中的“诗意”“诗境”“诗理”,使我们体验和丰富了人生请安,提升了人生的思想境界。
愿同学们,在课后能多读好诗,读多个诗人的好诗,学会知人论世和对比赏读,做个精神富有,灵魂丰盈,乐观有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