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验员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22
质量员基础必学知识点
以下是质量员基础必学的知识点:
1. 质量管理体系:了解ISO 9001国际标准,熟悉质量管理体系的要
求及实施方法。
2. 流程管理:掌握流程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流程控制来改进
组织的运作效率和质量。
3. 数据分析:学会收集、分析和解释质量数据,以便发现问题和改进
机会。
4. 故障分析:了解常用的故障分析方法,如鱼骨图、5W1H分析等,能够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案。
5. 统计质量控制方法:掌握统计质量控制的方法,如控制图、抽样检
验等,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统计分析和控制。
6. 品质改进工具:了解并熟练应用质量改进工具,如PDCA循环、DMAIC等,以推动组织的持续改进。
7. 供应链管理:了解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供应商选择、评估及监控等,以确保供应品质的稳定。
8. 标准化工作:了解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方法,包括编制规范文件、制定标准程序等,以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9. 内部审计:了解内部审核的目的和程序,具备内部审核员的基本技
能,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
10. 客户满意度:了解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性和测评方法,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
以上是质量员基础必学的知识点,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实践,可以提升质量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机动车维修质量检查员(安全例检)从业资格考试题库机动车维修质量检查员基础知识模块(共110题)一、判断题.汽车维修作业的产品质量标准是相应车型的汽车维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
(J)1.汽车的转向操纵性能通常用转向轮的侧滑、转向盘操纵力及转向盘最大自由转动量等参数来衡量。
(V )2.汽车维修质量管理涉及调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检查、解决及信息反馈等各项活动。
(J)3.汽车全面质量管理基础工作重要涉及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工作、计量工作、标准化工作、质量信息工作和法规建设等。
(J).实行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是质量承诺,即质量保证的一种方式。
(J)4.《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是汽车二级维护质量保证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V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按车主的需要,签发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
(X)5.实行汽车维修竣工出厂质量保证期制度是提高汽车维修质量、维护用户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内容。
(J )6.交通部2023年第7号令规定的质量保证期中行驶里程和日期指标,是以日期为准的。
(X)7.汽车维修质量检查是通过对汽车维修过程和维修后质量特性的测定,对汽车维修质量作出合格或不合格判断的过程。
(J)n.借助于各种量具、仪器、设备对车辆技术参数进行测试是汽车维修质量检查的重要方法。
(v).对维修质量合格的汽车应发放《汽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
(J)12.汽车维修竣工出厂质量检查必须由专职汽车维修质量检查员承担。
(V )n.液压制动系各车轮阻滞力都超限的重要因素是制动主缸故障或制动踏板无自由行程,若个别车轮阻滞力超限,则重要因素是(ABCD)。
A.车轮制动器间隙过小B.制动轮缸故障C.制动蹄复位弹簧故障D.轮毂轴承松旷12.按《机动车运营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23)的规定,制动力检测包含(ABCD)和驻车制动力。
A.制动力B.制动力平衡规定C.制动协调时间D.车轮阻滞力13.按《机动车运营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23)的规定,制动减速度检测包含(CD)。
质检员检验基础知识一、检验的定义检验是指对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计量,并将这些特性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符合性的活动。
美国质量专家朱兰对“质量检验”一词作了更简明的定义:所谓质量检验,就是这样的业务活动,决定产品是否在下道工序使用时适合要求,或是在出厂检验场合,决定能否向消费者提供。
二、关于检验的理解在工业生产的早期,生产和检验是合二为一的,生产者也是检验者。
后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劳动专业分工的细化,检验才从生产加工的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工种,但检验仍然是加工制造的补充.生产和检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检验是生产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特别是现代企业的流水线和自动生产中,检验本身就是工艺链中一个组成工序,没有检验,生产过程就无法进行。
从质量检验管理发展过程来看,最早的阶段就是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曾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主要手段,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都是在质量检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可以这样认为,质量检验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根"深才能叶茂,如果这个“根”不轧实,全面质量管理这棵树的基础就不会巩固。
在我国进一步推行全面质量和实施ISO90001系列国际标准时,特别是进行企业机构改革时,决不能削弱质量检验工作和取消质量检验机构。
相反,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项工作,要更有效地发挥检验工作的作用。
三、质量检验的基本内容(1)度量;包括测量与测试,可借助一般量具,或使用机械、电子测量仪器.(2)比较;把度量的结与质量标准进行对比,确定质量是否符合要求.(3)判断;根据比较的结果,判定被检验的产品是否合格,或一批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4)处理;对单件产品决定是否可以转到下个工序或产品是否准予出厂;对批量产品决定是接收还是拒收,或是重新进行检验和筛选四、完善质量检验系统具备的条件(一)要有一支足够数量的合乎要求的检验人员团队;(二)要有可靠和完善的检测手段;(三)要有一套作为依据而又明确的检验标准;(四)要有一套科学的而严格的检验管理制度;五、质是检验的基本职能1.把关职能把关是质量检验的最基本职能,也可称为质量保证职能。
一、质量检验的发展过程: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检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质量检验又随着质量管理的发展而发展,目前为止已经发展成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产品质量检验阶段:主要在1750年以后20世纪30年代,从商品走向市场为满足于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开始就有了质量检验。
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质量检验经历了操作者检验,工长检验,专职检验三个阶段。
在传统的质量检验阶段,是通过全数检查完成检验工作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泰罗。
第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SQC):由于传统的质量检验阶段对质量保证缺乏预防的功能,所以在1920年以后诸多质量管理专家致力于研究如何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
1924年美国实验质量专家“休哈特”提出3S控制理论。
对质量预防控制起到一定的的促进作用,1929年“道奇罗米格”提出抽样理论和方法,70至80年代“戴明”把SPC带到了日本,使日本在质量管理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第三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TQM):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行为科学理论,由于美国的质量专家“费根鲍姆”发表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CWQC—TQM。
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朱兰●戴明”,“飞利浦”,“史罗斯比”,日本的“石川馨”,“新卿重夫”。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三全”管理1、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1)全员的培训教育。
(2)明确的职责,权限和接口。
(3)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4)奖惩分明。
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对产品质量的生产(产品的设计阶段),形成(产品的生产制造阶段)和实现(产品的使用和售后服务阶段)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
(1)质量策划。
(2)程序文件的编制和实施。
(3)过程网络的管理。
3、全企业的质量管理:(1)建立并运行有郊的质量管理体糸。
(2)确定管理职责,权限和接口。
(3)准备必要的发展物质资源。
(4)管理(领导)层的重视。
第四阶段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化阶段:1、MIL—Q—985A(质量大纲要求)提出,以及在英国建立了产品生产许可证等制度。
质量检验员的基础知识1、产品产品是过程的结果,它可以是有形的或无形的,或是它们的组合(硬件、软件、材料、服务)。
2、质量定义狭义的定义:质量(Quality)—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广义的定义:质量(Quality)—公司全面管理目标的实现。
如:供方的控制、成本、顾客满意度、新产品开发周期、生产周期、库存周转频次等。
3、检验定义检验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检查活动。
质量检验流程:a、明确标准:首先应熟悉掌握规定的质量标准并将其转换为相应的质量要求、检查方法及检测装置。
b、测量或实验:按规定的测量装置或仪器对产品的特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检查、测试。
c、比较:将检验结果和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观察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d、判定:检验产品的判定有符合性判定和适用性判定。
检验员只具有符合性判定的责任与权利。
e、处理:对判定合格的部品做好合格标识并放行;判定为不合格的部品进行隔离做好不合格标识,按照不合格品处置流程处理。
f、记录反馈:对所测量的相关数据及质量状况进行相应的质量记录,并形成完整报告后,上报主管领导。
检验的目的:• 判定产品质量合格与否;• 确定产品缺陷(不合格情况)的严重程度;• 监督工序质量;• 获取质量信息;• 仲裁质量纠纷。
4、检验员职能检验员必备职能5、检验分类A)按生产过程分:进货检验(IQC)、过程检验(IPQC)、最终检验(FQC)、出货检验(OQC) B)按检验者分:自检、互检、专检C)按检验的目的分:验收性质的检验、监控性质的检验D)按检验场所分:固定检验、巡回检验、现场检验E)按检验后被检验产品能否使用分:破坏性检验、非破坏性检验F)按检验对象的数量分:全数检验、抽样检验G)按检验方法分类:感观检验、器具检验6、五检三不7、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及方法:质检验货、巡检发现产品不合格时:1、开具不合格《质量检验报告》并通知采购或车间负责人现场签名确认;如采购未回应质检,质检员可不需要等采购或供应商签名,按退货处理,在报告备注不合格问题责任方。
检验员需掌握基础知识汇总检验员是负责对产品、设备或服务进行检查、测试和验证的人员。
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以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检验员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的汇总。
1.基础技能和知识检验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知识,以及测量和测试技能。
他们应该了解不同类型的测量和测试方法,包括使用测量工具和设备进行准确测量和测试的技巧。
此外,他们还需要了解不同物质的基本属性和特性,以便确定合适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2.标准和规范检验员需要熟悉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便进行检验工作。
这些标准和规范可以是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
他们需要了解如何解读和应用各种标准和规范,以判断产品、设备或服务是否符合要求。
3.检验方法和程序检验员需要了解不同的检验方法和程序,以便进行准确和全面的检验工作。
他们需要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程序,根据不同的产品、设备或服务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检验。
他们还需要了解如何采样、取样和测试,以及如何记录和报告检验结果。
4.质量管理和控制检验员需要了解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他们应该知道如何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如何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计划、如何识别和纠正问题、如何进行统计分析和质量改进等。
他们还需要了解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的质量认证标准和程序。
5.安全和环境保护检验员需要了解相关的安全和环境保护知识和法规。
他们应该知道如何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以确保检验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他们还应该了解如何进行环境保护措施,遵守环境保护规定,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公司和行业知识检验员需要了解所在公司和所在行业的相关知识和信息。
他们应该知道公司的产品、设备或服务的特点和要求,以及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此外,他们还需要了解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以便根据要求进行检验工作。
7.软件和技术工具检验员应该熟悉常用的软件和技术工具,以便进行数据处理、报告编制和其他相关工作。
这包括电子表格和数据库软件、统计分析软件、图形绘制软件、自动化测试设备和软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