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的一般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学生观的分类
学生观可以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分类方式:
1. 学习态度分类:
- 积极主动型:对学习充满热情,乐于参与、探索和尝试。
- 消极被动型:对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容易被动接受和接受知识。
- 中庸型:既有学习热情,也有一定的被动接受倾向,态度中等。
2. 学习风格分类:
- 视觉学习者:通过看、观察和图像来学习。
- 听觉学习者:通过听、讲述和讨论来学习。
- 动感觉学习者: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经验来学习。
- 阅读写作学习者:通过阅读和写作来学习。
- 综合学习者: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来学习。
3. 学习动机分类:
- 成就动机型:追求成绩、竞争力和外界认可。
- 感知动机型:通过学习获得乐趣、满足心理需求。
- 外在动机型:被外部奖励激励,如奖学金、奖励等。
- 内在动机型:内在兴趣和愿望驱使下的学习动机。
4. 学习态度分类:
- 自信型:对自身能力有信心,乐于面对挑战和困难。
- 自卑型:缺乏自信,容易灰心丧气,害怕失败。
- 乐观型:积极向上,对学习充满希望和乐观态度。
- 悲观型:消极看待学习,在面临困难时容易泄气。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分类只是一种理论框架,实际上学生的观点和态度可能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变化。
同时,学生观也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和个人经历等。
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
学习动机分类
1、外部动机:外部动机指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个体通过收到奖励或承
受惩罚,以及因需要满足自身需要、改变状态等机制而发生的学习行为。
2、内部动机:内部动机指个体因为自身使命感、责任感、兴趣、志向
等内心动机,不受外部条件影响而自觉去学习的行为。
3、婴儿动机:婴儿动机指婴儿自身的安全感、竞争能力、自我保护感、好奇心等动机,对外部事物的探索及主动学习。
4、协作动机:协作动机指个体由外部影响,即合作、竞争及事物关联
性等,形成的学习动机,积极地求知学习与提高能力。
5、强迫动机:强迫动机指个体受外部约束、惩罚而受到挑战,内心有
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学习形成强迫性动机。
6、兴趣动机:兴趣动机指个体出于个体内心深处的兴趣而发生的学习
动机,刻意和主动去学习与探索、实践。
7、拒绝动机:拒绝动机指个体出于规避痛苦等原因而反对学习动机,但也可能像危机感一样产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一般分类学习动机的分类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可能出现单选、辨析和简答,以主要为单选题的形式备考。
对于内部、外部;直接、间接,要重点区分。
下面详细梳理对应知识点以供参考。
一、学习动机的一般分类1.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不同,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1)内部学习动机,指的是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学习动机,其满足在于活动内部,是个体内部感到自己某个方面有所不足或有所欠缺引发出的动机,经常表现为“求知欲”、“好奇心”、“学习兴趣”等,比如:小明非常喜欢英语,不管课上还是课下都刻苦努力学习英语。
小明是对学习英语本身产生兴趣,所以这是一种内部动机。
(2)外部学习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相联系,不在是源于学习者本人的内部需要,其满足依赖于活动外部。
例如:小红花、奖学金、奖品等等都属于是外部奖励,往往和外部奖励相关的学习动机都属于是外部学习动机,也就是说是为了得到某种奖励而学习。
2.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1)高尚的动机,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比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低级的动机,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的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对于这一种分类考试出题较少,简单理解即可。
3.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学习动机可以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1)近景性动机,与近期目标相联系。
(2)远景性动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
一般来说,长远目标指向的很远,经常表述为“未来”、“将来”、“长大后”、“毕业后”等等。
其余的都是近景性动机。
这一类动机考生直接根据题目中时间的远近关系判断即可,通常与下面的直接、间接动机搭配出题。
4.按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1)直接动机,由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引起,表现为对所学习的学科内容或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和爱好。
例如:“我喜欢跳舞,不仅仅是因为我热爱,还因为跳舞可以提升自己的气质。
人们从事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原因,这种原因或是来自个体内部的需要,或是来自外部环境的某种推动力为个体所意识。
因此,动机就是推动和指引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因。
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当人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内部就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内驱力就唤起个体产生行动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习需要的具体表现,同时由于它受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它又是一种比较广泛的社会性动机,正因为这样,所以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我国中学生的学习实际,学习动机可主要作如下分类:(一)内部(在)动机与外部(在)动机根据学习的动力来源划分,可将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学习的目的在于获得化学知识,求知欲是内部动机的集中体现。
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即学习的目的不是认识活动过程和获取知识本身,而是与学习成就有关的奖赏或惩罚,教师或家长的赞许、奖励以及训斥、嘲讽等。
教育实践表明:两种动机都是学生学习过程所需要的,但内部动机所起的作用更为强烈而持久。
因此,化学教师应竭力使学生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在学习难度较大、需要较长时间来学习的内容时,更应该发展和增强学生的内部动机。
(二)直接近景性动机与间接远景性动机从学习动机来源的远近和起作用的久暂来划分,动机可分为直接近景性动机与间接远景性动机。
直接近景性动机是由学习活动本身引起的,表现为对学习化学内容和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和爱好。
间接远景性动机指向于化学学习活动的结果与价值,是学生本人的理想、信念等在学习上的体现。
后一类动机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与持久性。
实践表明,这两种动机往往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学生身上,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但从总体上看,间接远景性学习动机对学习具有更大的推动作用,需要化学教师特别加以培养和激发。
二、化学学习动机的分析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反应在成就动机(追求成就、希望获得成就的动机)上,即为成就的动机。
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分类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最大的因素就是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由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在不同的时期学习动机是不一样的。
奥苏贝尔将不同时期的学习动机进行分类:包括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认知内驱力。
在教师招聘过程中他们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等客观题的形式展开。
考查的主要方面有以下方面:首先是本质不同: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
它是一种外部的动机。
学霸在幼儿园时表现欲望就特别强,此时他们极力做好自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小红花。
回到家里更是会收到父母的各种奖励。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一样,它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
它是一种外部的动机。
此时学霸会有无比的优越感,每次考试名列前茅使其感受到自己优越地位,通过竞选班干部和评选三好学生,感受到他人的尊重。
认知内驱力,即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
当学霸学习到一定境界的时候,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此时的学霸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不能自拔。
因此认为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
其次是在时间上: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内驱力的强度有所减弱,自我提高内驱力逐渐加强。
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则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在考试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以理解性的题目考查大家,例如:教师常采用评“优秀学生”“奖学金”等方式来激励学生,这主要是激发学生的( )。
A.成就动机B.认知驱动力C.自我提高驱动力D.附属内驱动力【答案】D。
解析: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及分类“动机”一词,来源于拉丁文“movere”,意思是移动或影响行动。
它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古老论题,而“动机”一词正式在书名中出现是20世纪30年代(young,1936)。
由于动机与人类的行为有关,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其概念并不是十分明确,有许多解释:“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
”“是为了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历程。
”“以一定方式引起并维持人的行动的内部唤醒状态。
”上述各种观点,尽管表述不一,但比较一致的涵义有两点:其一,动机是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能为个体行为提供能量和方向;其二,动机是一种即观察不到,也测量不到的内在过程。
动机总是和一定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参与不同的实践活动的动机,其性质各不相同。
由此,学习动机就是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确切地说,所谓学习动机就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李伯黍、燕国材,1993)学习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按照不同维度来分类:(l)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学习动机从自发性和目的性来区分,可以分为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是指受外部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学习动机。
例如,获得优秀成绩,考入重点中学,受到老师与父母的表扬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外在因素。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因内在需求而产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为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满足求知欲、兴趣与爱好乃至自尊自信而努力学习(吴增强,2000)。
(2)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从学习动机来源的远近和作用的持久性来看,学习动机可分为为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近景性动机指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的动机,表现为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和爱好,以及对学习活动直接结果的追求。
教师生动的讲解,获得优良成绩都可以激发学生的近景性动机。
远景性动机是指与学习的间接结果(包括学习的社会意义与个人意义)相联系的学习动机。
中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么,中学生学习动机有哪些特点呢?
1.内在学习动机和外在学习动机
内在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内在的兴趣、好奇心、探索欲望等驱动的学习动机。
外在学习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外部奖励、避免惩罚或满足他人期望而进行的学习活动。
2.短期学习动机和长期学习动机
短期学习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满足当前需要而进行的学习活动。
长期学习动机是指个体为了实现未来的目标、满足长远需要而进行的学习活动。
3.高级学习动机和低级学习动机
高级学习动机是指个体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而进行的学习活动。
低级学习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物质利益、满足生理需要而进行的学习活动。
4.简单学习动机和复杂学习动机
简单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基于单一原因进行的学习活动。
复杂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基于多种原因进行的学习活动。
5.正向学习动机和负向学习动机
正向学习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积极的结果、实现自身价值而进行的学习活动。
负向学习动机是指个体为了避免消极的结果、减少自身损失而进行的学习活动。
在了解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后,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激发和维持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例如,通过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提供适当的奖励和反馈等方式来激发和维持中学生的学习动机。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分析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像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的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
很多人都知道动机对学习的重要性,但常常说不出它是什么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
在教学设计理论和应用研究中,学习动机的分析和激发还比较薄弱。
一、学习动机概述1.学习动机的概念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有人认为,对知识价值的认识(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四个方面,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
2.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动机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能推动学习。
一般来说,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律,动机的中等程度的激发或唤起,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
动机过强或过弱,不仅对学习不利,而且对保持也不利。
3.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分类方法有很多,这里就只列举两种对教学实践有影响力的分类。
(1)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这是从学习动机的内外纬度来划分的。
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
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他们具有好奇心,喜欢挑战,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
而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一旦达到了目的,学习动机便会下降。
(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这种内驱力,一般说来,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
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分类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分类,对学习的影响本章要点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学习动机理论强化论认知失调论自我效能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要求识记学习动机的含义及构成(一)动机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驱动人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
动物的行为简单,其行为原因比较容易理解。
人的行为复杂,其行为背后的原因不易解释。
在心理学家研究心理现象时,直接观察到的是外界施加的刺激和机体(人与动物)作出的反应(行为)。
至于包括人在内的机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在心理学回答涉及行为起因的问题时便假设一个中间变量,即动机,以解释行为的起因和动力。
在涉及动物行为动机时,常用需要和内驱力来解释。
如食物剥夺引起饥饿,这种饥饿刺激作为一种内驱力驱使动物寻找食物;动物吃到食物,饥饿消失,停止寻找食物的行为。
在涉及人的行为时,除了使用需要和内驱力等概念之外,还用目标、兴趣、愿望、理想、信念等概念来解释。
因此,需要、目标(或目的)、内驱力、兴趣、理想、信念等都成了描述人的行为原因的术语,它们表达的概念难以严格区分。
动机有两种功能:第一,唤醒与维持功能。
动机水平高的个体同动机水平低的个体相比,其情绪和意识处于较高的唤醒状态,在动机指向的目标达到之前,这种唤醒状态将维持下去。
如学生在迎接高考或中考时,其唤醒状态保持较高水平,一直要到考试结束后,思想和情绪才会放松。
第二,指向功能。
有较强动机的个体,同无动机的个体相比,其思想和行为更集中指向满足动机的客体或事物。
如一名球探与一名普通球迷同看一场足球赛,由于球探有特殊动机,其行为指向与普通球迷不同,他将注意力集中在他需要的球员的表现上。
动机是以内驱力和诱因为必要条件而存在的,内驱力是推动有机体的能量,包括生理的内驱力和社会的内驱力;诱因是指吸引有机体的行为目标,即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目的物。
当有机体的行为被内驱力激起并指向一定的诱因时,就会产生行为的动机,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某种活动。
大学生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及分类“动机”一词,来源于拉丁文“movere”,意思是移动或影响行动。
它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古老论题,而“动机”一词正式在书名中出现是20世纪30年代(young,1936)。
由于动机与人类的行为有关,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其概念并不是十分明确,有许多解释:“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
”“是为了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历程。
”“以一定方式引起并维持人的行动的内部唤醒状态。
”上述各种观点,尽管表述不一,但比较一致的涵义有两点:其一,动机是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能为个体行为提供能量和方向;其二,动机是一种即观察不到,也测量不到的内在过程。
动机总是和一定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参与不同的实践活动的动机,其性质各不相同。
由此,学习动机就是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确切地说,所谓学习动机就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李伯黍、燕国材,1993)学习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按照不同维度来分类:(l)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学习动机从自发性和目的性来区分,可以分为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是指受外部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学习动机。
例如,获得优秀成绩,考入重点中学,受到老师与父母的表扬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外在因素。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因内在需求而产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为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满足求知欲、兴趣与爱好乃至自尊自信而努力学习(吴增强,2000)。
(2)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从学习动机来源的远近和作用的持久性来看,学习动机可分为为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近景性动机指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的动机,表现为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和爱好,以及对学习活动直接结果的追求。
教师生动的讲解,获得优良成绩都可以激发学生的近景性动机。
远景性动机是指与学习的间接结果(包括学习的社会意义与个人意义)相联系的学习动机。
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和学习动机的分类一、学习分类1.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比如讲解教学。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
比如科学研究。
2.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
比如让两岁幼儿背诵唐诗宋词,但无法理解,这就是机械学习。
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
比如学生理解三乘以三的含义是三个三相加,从而学会三乘以三等于九,这就属于有意义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之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没有高级、低级之分。
比如:白鼠走迷宫的试验,虽然是发现,但在大脑中从未建立联系,所以是机械的发现。
背乘法口诀表靠的是死记硬背,属于机械学习,而乘法口诀是固定知识故采取接受的方式,所以是机械的接受。
3.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将知识的理解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符号学习也称代表学习、表征学习。
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者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即学习单词代表什么。
比如,汉语的词汇教学和英语的单词教学,都属于符号学习。
儿童经过反复学习,当看到“苹果”( apple)或听到“苹果”(apple) -词时,知道它的读音或者拿起“苹果”这种实物,这就是符号学习的结果。
当然,符号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学习,也包括非语言符号学习(图像、图表、图形、表情、姿势等)。
比如,会观看气象图,知道数学图表代表的意义,知道点头表示同意,明白摆手表示打招呼或不同意,北京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等等,都属于符号学习。
概念指用某种符号所代表的一类具有某些共同关键特征的事物。
学习动机的一般分类
在四川教师招聘考试中,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的内容,通常考试的题型以判断题和单选题为主,几乎是每年必考的知识点,考查的侧重点也集中在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以及学习动机理论这三部分的知识点,今天老师就将学习动机这一部分的内容为各位同学做一个梳理,帮助同学们理解这部分的知识点。
一、学习动机的一般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维度,可以将学习动机作一下分类:
1.根据学习动机的产生来源不同,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1)内部动机:来源于学习者内部需要的动机,通常与学习者本身对学习的兴趣相联系。
例如:孔子说的“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2)外部动机:来源于学习者外部诱因的动机,通常与学习的外部奖励相联系。
例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2.根据学习的社会意义,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1)高尚的学习动机:是一种利他主义,通常与学习的社会意义相联系。
例如:为了建设边疆而认真学习。
(2)低级的学习动机:是一种利己主义,通常与学习者自身的眼前利益相联系。
例如:为了妈妈买的玩具而认真学习。
3.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1)直接动机:是由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引起的动机,通常表现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或者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
例如:为了提升专业水平而认真学习。
(2)间接动机:常常与社会意义相联系,是社会观念、父母愿望或者是教师的期待在学习者脑中的反映,这种学习动机不是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活动带来的某种结果感兴趣,是一种间接兴趣。
例如:为了将来能更好的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
4.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可以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1)近景性动机:是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通常在题目中表现的时间包括期末和期中。
例如:为了在期末考试或期中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而努力学习。
(2)远景性动机:是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动机,通常在题目中表现的时间包括毕业后、未来、将来等词语。
例如:为了在毕业后去边疆建设祖国而认真学习。
注意:第3中分类和第4中分来在考试中基本上是结合考查的,形式包括四种:直接的近景性动机、间接的近景性
动机、直接的远景性动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同学们在碰到这种题目的时候就需要将维度分开来考虑,先辨别这是近景的还是远景的,再辨别其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或者反过来先辨别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再看其是近景的还是远景的。
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目标来看,“崛起”属于长远的目标,因此是远景性动机;从活动关系来看,“为了祖国”很明显是一种间接性动机,因此这句话表现的就是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以上就是中公讲师为各位同学梳理的关于学习动机的一般分类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同学们在结合例子的基础上加深对这一部分知识理解,并且通过练习题深化理解,希望能对各位同学有所助益。
以上是学习动机的一般分类,更多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考点,可查看中公教师网-教育心理学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