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备战】2014届中考物理(全国通用)总复习精讲:第1讲 机械运动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64
第一讲:机械运动知识点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如果物体位置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若位置没变,我们说它是静止的)例1下列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骑自行车上学B.划破夜空的流星C.人造地球卫星在回收途中烧毁D.火车减速进站2.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那个物体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2)除研究对象外任何物体都可选作参照物;(3)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例2:(2019•福建)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
若认为机器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托盘C.餐桌D.墙壁:针对练习1 .(2019•徐州)在商场里,当你站在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关于你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的B.静止的C.相对自动扶梯是静止的D.相对商场地面是静止的2 .(2019•乐山)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B.船C.流水D.河岸3.(2019•黑龙江)小明操控遥控器使电动遥控飞机匀速上升过程中,遥控飞机相对于小明是(填“静止”或“运动”)的;小明调整遥控器,使飞机急转弯,这是因为力可以改变。
3.相对静止:若两个物体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则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关系。
(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是静止的,以收割机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2)空中加油机和受油机: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也是静止的。
例3(2019•广元)随着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逐渐由一个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2019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空间站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
专题二 机械运动一、知识要点1。
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对于一个物体处于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跟选取什么样的参照物有关.通常情况下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是选取地面或者是固定在地面上的某一物体,如树木、房屋等为参照物。
2.速度(1)定义: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2)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3)公式:tsv =(4)单位:①基本单位:m/s;②常用单位:km/h 、cm/s 等; ③换算关系:1m/s=3.6km/h, 1m/s=100cm/s 。
3。
运动的分类(1)按运动快慢分:可以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2)按运动路线分: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
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对于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v 是不随s 与t 的改变而改变的恒量,即s 与t 的比值 ts是恒定不变的。
5.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变速运动的快慢可用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
(3)平均速度:⎪⎩⎪⎨⎧==⇒=vs t t v s t s vv 是指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物体在前半段时间速度为v 1,后半段时间速度为v 2,则全程221vv v +=时一物体在前半段路程速度为v 1,后半段路程速度为v 2,则全程vv vv v 21212+=路 可以证明:v 时≥v 路。
(作差、通分、配方)(4)意义: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运动快慢的大致情况,同一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不同的时间段或路程段内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专题01机械运动清单0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一长度及其测量1.长度的单位:基本单位:米(m),其他长度单位间的换算: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2.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②使用时,刻度尺要紧贴着被测物体的表面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④记录数据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要注明单位。
知识点一时间及其测量),常用单位有分钟(3.停表的使用:看清停表的量程与分度值。
停表的读数=分针读数+秒针读数。
知识点三误差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即时练习1.下列各图是用刻度尺测量木板长度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答案】A【解析】在刻度尺的使用时,视线要垂直与尺面,故B错误,A正确;物体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图C中物体的左端在零刻度线以外,不能测量物体的长度,故C错误;刻度尺带刻度一侧要紧贴被测物体,故D错误。
故选A。
2.(2023山西中考)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作为国际友好使者,在对外友好关系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熊猫宝宝刚出生时体重仅有100g左右。
请你根据图片信息,估测刚出生的熊猫的头部直径约为()A.2.5mm B.2.5cm C.5cm D.10cm【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估测熊猫宝宝的头部直径约为2.5cm。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2023苏州模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量长度时,要估读,估读的位数越多越好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操作符合规程,就可以避免误差C.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大,测量的精确度越高D.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答案】D【解析】长度测量时,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不是估读数字越多越好,故A 不正确;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操作符合规程的情况下,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故B不正确;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的精确度越高,故C不正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叫误差,故D正确。
机械运动本章有四个课题: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
每个课题都包含了诸多知识点,掌握好每个知识点的要求,是完成学习目标的基本保证,是中考命题人员命制试题的主要依据。
下面结合课程标准按照课题顺序阐述每个知识点及其要求。
每个课题精选一个典型实例说明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规范化的解题过程,也指出在解题时的易错点。
再给出中考试题中涉及本章的内容的高频知识点的真题、改编题、原创题。
这样通过对全文的学习,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快速提升。
(一)这个课题涉及到的知识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个课题包含的知识点主要有长度、时间、测量工具4(正确使用刻度尺、机械停表)、估测长度,此外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误差也是该课题的知识点。
(二)课标对这个课题涉及到的知识点的要求课程标准要求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本课题需要学习的内容是:1.长度:(1)知道长度单位及不同单位的换算关系。
(2)长度的测量(要会用直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测量)。
2.时间:(1)知道时间单位及不同单位的换算关系。
(2)时间的测量(要会用钟表、停表等测量)。
3.估测长度:知道对测量结果精确度要求不高时,可以借助自然现象或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
4.测量工具:当精确度要求较高时,则要选择适当的工具进行测量。
刻度尺(最常用)、卷尺、三角板、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密)。
(1)正确使用刻度尺:(1)观察刻度尺(测量前的“三看”):①零刻度4 4 / 112线②分度值(即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 ③量程(即刻度尺最大测量范围)(2)测量前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3)测量步骤:(1放2读3记)A.正确放置刻度尺:①刻度尺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②有刻线的一边与被测物体边缘保持平行B.读数:①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②读数需估读..——读至分度值的下一位;C.记录数据: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无单位的数字是毫无意义的。
【重点知识解读】1.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根据物体运动轨迹可将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所得到的结论也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一旦被选作参照物,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2.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v=s/t。
3.物体沿直线做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4.平均速度用来粗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快慢。
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即v=s/t。
注意:平均速度不是几个速度的平均值。
5.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竞赛知识拓展】1.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测量出△t时间内的路程△x,由公式v=△x/△t计算出平均速度。
2.微小量测量的累积法:把n段相同长度的物体叠合,使叠合后的总长度比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大得多,测量出总长度除以n,可以算出物体的长度。
利用累积法可以测量纸张的厚度、铜丝的直径等。
3.齿轮转动,转速与齿数成反比。
相同时间内转动圈数与齿数成反比。
【经典竞赛题分析】例1. (2014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第8题)小东在观看飞船发射时,想估算一下运载飞船的火箭在发射后的第一个10s内的平均速度。
他上网查到运载“神舟十号”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全长58m。
然后从网上下载了“神舟十号”发射的视频,分别截取火箭刚发射时和发射后第10s的图片,如图甲和图乙所示。
则火箭发射后第一个10s内的平均速度值最接近A.4m/s B.9m/s C.12m/s D.15m/s题能力。
例2(2014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第9题)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
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
答题卡准确率1801.(北京市海淀区2014一模)如图4.01—1所示的体育比赛的场景中,相应的一些措施主要为了减小摩擦图4.01—205.(上海市金山区2014二模)如图4.01—3所示,一位同学用水平力F推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但没有推动。
推车时水平力F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f的大小关系是A .F一定小于fB .F可能小于fC .F一定等于fD .F可能大于f06.(上海市金山区2014二模)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4.01—4所示中的两条,若运动5秒后,甲、乙间的距离小于2米,则分析图象可知A 若V甲>V乙,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B 若V甲<V乙,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C 若V甲>V乙,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D 若V甲<V乙,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07.(上海市长宁区2014检测)如图4.01—5所示,小蚂蚁背负着果实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下列大小关系中,正确的是A.果实所受的支持力大于果实所受的重力B.果实所受的支持力小于果实所受的重力C.果实所受的支持力等于蚂蚁所受的支持力D.果实所受的支持力小于蚂蚁所受的支持力08.(上海市奉贤区2014调研)一重为G的立方体放在水平面上,现对其上表面的中央沿竖直方向施加一个力,该力的大小为F(已知F<G),此时该正方体在竖直方向上所受合力的大小为A.0 B.F C.G-F D.G09.(上海市闵行区2014二模)用5牛的水平压力把重为1牛的黑板擦压在竖直的黑板上,黑板擦处于静止状态。
若将水平压力增加到8牛,则此时黑板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A. 8牛B. 5牛C. 3牛D. 1牛10.(上海市闵行区2014二模)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4.01—6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的惯性大B.乙车的动能大C.运动4秒两车可能相距60米D.甲车所受的合力大于乙车所受的合力11. (上海市松江区2014二模)重为G的物体P挂在测力计下,其下端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