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春天(五线谱)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15
七年级音乐下册《渴望春天》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春天的故事》,具体内容为《渴望春天》。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歌曲《渴望春天》,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如音高、节奏、旋律等,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渴望春天》的歌词和旋律,能准确地演唱歌曲。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音高的把握和旋律的流畅演唱。
教学重点:歌曲《渴望春天》的歌词、旋律以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黑板、多媒体设备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春天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从而引出歌曲《渴望春天》。
2. 歌曲学习(10分钟)a. 教师钢琴伴奏,引导学生跟随歌曲旋律轻声哼唱。
b. 教师逐句教唱,学生跟随学习,注意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性。
c.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3. 歌曲分析(10分钟)a. 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如音程、节奏等。
b. 讨论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对春天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教师点评并指导。
5. 情景表演(10分钟):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自编动作,进行情景表演。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渴望春天》2. 歌曲旋律:以五线谱形式展示歌曲旋律。
3. 歌曲主题:春天、美好、向往。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渴望春天》,并用自己的话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答案:歌曲《渴望春天》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信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能掌握歌曲《渴望春天》的旋律和歌词,是否能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关于春天的音乐作品,如《春天在哪里》、《春暖花开》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渴望春天》教学内容分析《渴望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之声”的一首歌曲,也是整个单元中惟一一首要求学生演唱的歌曲。
这首歌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创作的一首抒情歌曲,深受儿童的喜爱;以儿童纯真的稚气,活泼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们渴望满目春色、繁花盛开、小鸟齐鸣的春天到来时的心情;歌曲采用D大调,6/8拍子,歌曲的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全曲以分解三和弦与级进音调进行的旋律为基础,配合着活泼、跳跃的6/8节拍,流畅清晰、优美洗练、充满着青春的活力,表现了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的愉悦心情。
歌曲的第一乐段:1—8小节,由同一材料变化重复的两个乐句组成,听起来给人一种亲切、婉转、流畅、抒情之感。
歌曲的第二乐段:9—16小节,由于第三乐句的音调出现了变化,旋律音程出现大跳和向属调的离调,给人以清晰、明朗的感觉;第四乐句再现了第一乐句的属材,并略作变化,使全曲在欢快、活泼的情绪中完满的结束。
为了使歌曲留给人们的感觉更完美,作者在尾声的钢琴伴奏中加用了高音区的装饰音,像是模拟小鸟儿的歌唱,使歌曲更富于诗情画意,意境深远。
本节课除了唱好歌曲《渴望春天》而外,还有两项教学内容:为歌曲创编打击乐和欣赏配乐散文《春》。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歌曲《渴望春天》学习,并在反复的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2.能力目标:唱好歌曲《渴望春天》,鼓励学生大胆的为歌曲《渴望春天》创编打击乐的音乐实践活动。
3.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渴望春天》,引导学生体验春天的无限美好,真正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道理;同时启发学生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健康活泼的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教学重点与难点:唱好歌曲《渴望春天》,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了解弱起小节的相关知识。
教具准备:电子琴、CD机(盘)、音响设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窗外春天的景色。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优秀12篇渴望春天教案1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教学目标:1、以“春”为主题,使学生透过歌唱春天的歌曲,欣赏春天的乐曲,来寻找春天,发现春天,感悟春天。
2、引导学生能够用甜美、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渴望春天》。
3、透过创编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用心思考、勇于创意的意识。
4、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文化,在音乐的启迪和感染下,产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完美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教学难点:弱起节奏、变化音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受春天:(一)、播放课件《春天在哪里》,学生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明白刚才老师播放的歌曲叫什么名字吗?对,这是我国作曲家潘振生写的一首儿童歌曲,它以天真活泼的语气来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奥地利的作曲家莫扎特也写了一首有关春天的歌曲,让我们一齐来倾听莫扎特笔下的春天是什么样貌的?(播放课件,范唱)师:《渴望春天》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装作的一首深受儿童喜欢的歌曲。
二、学习新歌《渴望春天》:1、聆听了整首歌曲以后你能回答出春姑娘的问题吗?(多媒体课件出示)A、歌曲的情绪:1、热烈激动;2、抒情愉快;3、低沉忧伤。
B、歌曲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C、歌曲的拍号:1、3/42、6/83、3/82、介绍6/8拍子。
师:这是一首6/8拍子的歌曲。
你明白6/8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吗(强弱弱次强弱弱)?如果用拍手和拍腿来表示强和弱,谁更适合强拍?让我们一齐来演示一下。
(二)节奏练习1、让我们随音乐再来感受一下春天的节奏:(播放第一句音乐出示节奏型)(1)X|XXXX|X。
XXX|XXXXX|X。
0|(2)X|XXXXX|XXX0X|XXXXXX|X。
《渴望春天》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育》教材第四册,第二章“春天的乐章”,具体内容包括《渴望春天》歌曲的学习及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渴望春天》的旋律、节奏及歌词。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激发他们对春天的热爱。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集体演唱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程跳动、节奏变化。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歌词及演唱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黑板、音响设备。
学具:音乐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渴望春天》。
2. 歌曲学习:a. 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
b.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
c. 分句教唱,讲解歌曲中的音程跳动、节奏变化。
d.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歌曲分析:a. 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节奏变化。
b. 讨论歌曲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体验歌曲中的“渴望春天”。
4. 随堂练习:a. 分组练习,每组演唱歌曲的一段,互相评价。
b. 全班集体演唱,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渴望春天》2. 歌曲旋律、节奏3. 歌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记《渴望春天》的歌词,练习歌曲的演唱。
2. 答案:无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2. 拓展延伸:a.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关于春天的诗歌、散文,下节课分享。
b. 组织学生参加春天的户外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c. 邀请专家进行音乐讲座,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程跳动、节奏变化。
2. 教学过程:歌曲学习、歌曲分析、随堂练习。
3. 板书设计:歌曲旋律、节奏、歌词的展示。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关注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提高音乐表现力。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歌曲《渴望春天》中的音程跳动和节奏变化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内容分析《渴望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春之声”的一首歌曲,也是整个单元中惟一一首要求学生演唱的歌曲。
这首歌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创作的一首抒情歌曲,深受儿童的喜爱;以儿童纯真的稚气,活泼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们渴望满目春色、繁花盛开、小鸟齐鸣的春天到来时的心情;歌曲采用D大调,6/8拍子,歌曲的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全曲以分解三和弦与级进音调进行的旋律为基础,配合着活泼、跳跃的6/8节拍,流畅清晰、优美洗练、充满着青春的活力,表现了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的愉悦心情。
歌曲的第一乐段:1—8小节,由同一材料变化重复的两个乐句组成,听起来给人一种亲切、婉转、流畅、抒情之感。
歌曲的第二乐段:9—16小节,由于第三乐句的音调出现了变化,旋律音程出现大跳和向属调的离调,给人以清晰、明朗的感觉;第四乐句再现了第一乐句的属材,并略作变化,使全曲在欢快、活泼的情绪中完满的结束。
为了使歌曲留给人们的感觉更完美,作者在尾声的钢琴伴奏中加用了高音区的装饰音,像是模拟小鸟儿的歌唱,使歌曲更富于诗情画意,意境深远。
本节课除了唱好歌曲《渴望春天》而外,还有两项教学内容:为歌曲创编打击乐和欣赏配乐散文《春》。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歌曲《渴望春天》学习,并在反复的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2.能力目标:唱好歌曲《渴望春天》,鼓励学生大胆的为歌曲《渴望春天》创编打击乐的音乐实践活动。
3.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渴望春天》,引导学生体验春天的无限美好,真正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道理;同时启发学生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健康活泼的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教学重点与难点:唱好歌曲《渴望春天》,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了解弱起小节的相关知识。
教具准备:电子琴、CD机(盘)、音响设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窗外春天的景色。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篇一:《渴望春天》教案】《渴望春天》教学内容:1、导入歌曲《春天的芭蕾》教材分析:《渴望春天》这首歌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创作的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抒情歌曲。
它以少年儿童那单纯的稚气,活泼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们渴望满目绿色、鲜花盛开、小鸟歌唱的春天到来时的心情。
歌曲采用d大调、6/8拍子,歌曲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由同一材料变化重复的两个乐句组成,听起来给人一种亲切、婉转、流畅、抒情之感;第二乐段由于第三乐句的音调出现了变化,旋律音程出现了大跳和向属调的离调,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第四乐句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素材,并略作变化,使全曲在欢快、活泼的情绪中完满地结束。
全曲以分解三和弦与级进音调交替进行的旋律为基础,配合着活泼、跳跃的6/8拍节,流畅清晰、优美洗炼、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和气息,表现了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的愉悦心情。
教学目标: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音色、有感情地歌唱《渴望春天》(第一声部)90%;3、通过聆听歌曲《小鸟,小鸟》,体会三拍子的音乐感觉95%。
教学重点:用自然圆润的音色有感情地歌唱《渴望春天》(第一声部)教学难点:1、乐句间的呼吸,歌唱的流畅。
2、弱起小节开头的歌唱进入。
教学过程:【篇二:渴望春天教案】湘教版五年级下册《渴望春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
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
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轻快、活泼;曲式结构单纯、紧凑,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
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教学目标:1、情感价值与态度观:让学生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喜爱春天,能够用歌声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2、过程与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春天的情境,在这个一个情境中,学生感春天,启发灵感,互相合作,以自己的方式表现春天。
教学设计《渴望春天》(精选五篇)第一篇:教学设计《渴望春天》歌曲《渴望春天》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课题:《渴望春天》年级: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遵循《音乐课程标准》,本教材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基础教育新的课程教材观,即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实践性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之声》的第一课时。
莫扎特所创作的《渴望春天》是一首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当时他贫病交加,心力瘁尽,处于他短促人生的严冬残年,然而这首歌却以孩子纯真、稚气的甜美口吻,生动明朗的音乐语言表现出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鲜花开放,小鸟歌唱的心情,丝毫没有晦暗的阴影,充满了对幸福和光明未来的向往,也反映了莫扎特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依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新课标课程观从“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的思想,确定了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6/8拍的节奏规律,了解作曲家莫扎特生平。
2、能力目标:力争用流畅、跃动的声音,表现歌曲《渴望春天》的风格与意蕴。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能够积极的感受、理解作品表现出的,对春天和生活的赞美,感受莫扎特在人生最困苦之时表现出对春天、生命的渴望之情。
教学重点: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表现歌曲《渴望春天》的风格与意蕴。
教学难点:用平稳、连贯的气息完整演唱歌曲,准确演唱变化音。
教师教法:依据《音乐课程标准》,“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
”本节课我设计并运用了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听、多唱、多想、多讨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真正体现自主学习的宗旨。
学生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在选择学法指导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音乐能力,让学生尝试自主分析、合作表现、实践感受的学习方法,动静结合,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达到教学目的。
《渴望春天》歌词《渴望春天》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作曲、奥弗贝克作词的一首童声合唱乐曲名。
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渴望春天》歌词,希望你会喜欢!《渴望春天》歌词来吧亲爱的五月给树林换上绿装让我们在小河旁看紫罗兰开放我们是多么愿意重见那紫罗兰啊~ 来吧亲爱的五月让我们去游玩冬天也曾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喜在雪地上在灯下大家欢聚一起用纸牌盖起小屋还做各种游戏在自由可爱的大地上乘雪橇旅行去当小鸟唱起歌儿报告春天来临在青草地上跳舞又是一番欢欣啊~ 来吧可爱的五月快带来紫罗兰也多多带来布谷鸟和伶俐的夜莺《渴望春天》乐曲介绍1791年1月14日作于Vienna,这时的莫扎特已疾病缠身,贫病交加,可令人惊叹的是这首歌曲中没有丝毫伤感和绝望,整个旋律清新欢快,充满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
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
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既轻快、活泼,又不过分张扬;曲式结构单纯、紧凑,恰倒好处,没有一个多余的音符;音乐素材的运用节省而富于表现力,第一、二、四乐句采用同一材料加以变化,第三乐句则运用变化音、离调和音程大跳等手段推动乐句的发展,典型的启承转合句式,从而使整首歌曲听起来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在结构上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
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和弦的选择以主、属和弦为主,色彩明亮,手法简练,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音乐情绪和内涵:1.莫扎特一生被病、穷、别人的嫉妒困扰,他一生渴望春天。
2.这首曲子表达了欢快、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感,也写出了莫扎特这一性格。
3.莫扎特虽然渴望春天,但他没有等到他的春天的来临,这首曲子创作于他去世前的那个冬天,他还未等到春天的来临、还未等到他的更加光明的未来,就与世长辞了,但他无私地把作品留给了我们,让人们替他迎接春天,让人们也对春天产生渴望,让人们乐观地迎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