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细节描写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6
细节描写,传神精致一、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之一,属于描写手法。
概念: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按照内容划分,细节描写包括对人物、景物、事物的细节描写。
其中,对人物的描写又可以表现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多个方面。
细节描写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作者拿着一个放大镜,猛然把他想让我们注意到的东西拉到眼前,从而对刻画形象、营造氛围、推动情节,表达主旨等起到重要的作用。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本是节选自鲁迅的《故事新编》的一篇小说《理水》的一部分内容,其客观题有一个选项就提到细节描写。
鲁向来很重视细节的描写,他曾说:"要极省俭地刻画一个人物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对眼睛的刻画就是细节描写,《祝福》中对祥林嫂的刻画就是很好的例子。
著名作家李准也曾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
没有传神的细节描写,一部作品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
一、那些传神的细节描写小说中细节描写的例子俯拾皆是。
外貌描写中的细节这里对服饰的细节描写,不仅说明孔乙己穷,更刻画了他的懒,坚持穿“长衫”的细节又表现了他的死爱面子。
寥寥数语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性格和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特征都刻画了出来。
二、动作描写中的细节:鲁迅对“看客”向来深恶痛绝,这一句就是对观看杀害革命者夏瑜的那些看客的描写。
一”伸“一”捏“一”提“把看客的体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也让我们看到当时民众的愚昧麻木。
从“排”到“摸”,孔乙己断腿前后拿钱的动作形成强烈对比,写出了他境遇的每况愈下,更表现了其被打断腿以后内心的沮丧悲苦。
三、语言描写中的细节这两句话都是豆腐西施杨二嫂说的。
频繁使用叹词、一惊一乍很符合这个女人的性格特点。
张口“道台”闭口“姨太太”,信口雌黄、造谣生事还笃定“什么都瞒不过我”,形象刻画出了一个尖酸刻薄的市侩形象。
四、景色描写中的细节描写成人不会关注这样的细节,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还有会“放屁”的斑蝥:只有孩子才会几个小时蹲在那里看蚂蚁搬家。
专题四:细节描写【学习目标】1、学会细心观察,用心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2、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3、掌握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一、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作具体细腻的描写。
只在做到形神兼备。
二、细节描写的作用1、传神的刻画出人物形象,给人以逼真形象之感,可以成功传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人物血肉丰满,进而让人感受栩栩如生。
2、深化主题;3、推动情节的发展;4、渲染气氛、暗示社会环境。
三、细节描写的分类1、人物细节描写:外貌、语言、动作、情态、心理等2、景物细节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动物、静物场面描写:是事件发生过程中人3、生活细节描写:情节、事件的细节描写物活动的画面描写四、品味细节1、唐老师右手捏起一块芝麻烧饼,送到嘴边,小心而又狠力地咬下一口,几乎同时,他伸出左手摊开巴掌,在下巴颏下接着。
一个烧饼吃完,芝麻也就铺满了一巴掌。
他不慌不忙,将左手的五指向掌心一拢,芝麻便拢在一起,然后,忽地往张开的大嘴巴里一拍,便香香地嚼起来。
他又搓了搓手掌,左右开弓抹了两把嘴,推起自行车上班去了。
(人物细节描写)2、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在空中飞舞,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荡。
左边两边墙角各有一条白色的路,好象给中间的水泥的石板路镶了两道宽边。
-----巴金《家》(景物细节描写)3、一台台收割机隆隆地在田间工作,金色稻田中吵闹了起来,在欢声笑语中一袋袋鼓鼓的稻谷在农民肩上跟着他们回了家。
我曾有心提过一袋稻谷,却发现只运了十米就累得不行,那么,奶奶是怎样一袋袋弄回去的啊!(生活细节描写)4、当考试收卷铃声响起时:“时间到了,收卷!”老师宣布道。
考场上立刻响起了各种声音,同学们也表现出各种情状:有的潇洒地走出去,显得胸有成竹;有的慢吞吞地站起来,眼睛还盯着试卷;有的火急火燎地加紧动作,赶紧再添上几笔。
细节描写的操作方法有什么
细节描写是指通过详细描述细小事物的外观、感触、声音、味道、动作等细节,营造出生动的场景和情境,增强读者对故事情节或描述对象的感知和理解。
以下是一些操作方法,可以帮助你进行有效的细节描写:
1. 视觉描写:利用形容词、比喻、对比等手法描绘景物的外观,如颜色、形状、大小、质感等。
例如:
- 饱经风霜的老人脸上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
- 碧绿的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像是在给大地带来清新的气息。
2. 听觉描写:通过描绘声音的音调、音量、频率等特征,营造出场景的真实感。
例如:
- 他的脚步声沉重地回荡在空荡荡的走廊上。
- 雨点敲击着窗户,发出阵阵嘈杂有节奏的声音。
3. 嗅觉描写:借助形容词、比喻等手法、描述空气中飘来的气味,为场景增添真实感。
例如:
- 在冬天的早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松树香气。
- 咖啡店里弥漫着热气腾腾的咖啡香,让人感到温暖舒适。
4. 口味描写:运用形容词、细节描写食物的味道、口感等特征,使读者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例如:
- 奶奶的糕点软嫩而甜蜜,入口即化,让人回味无穷。
- 酸酸甜甜的柠檬汁带给人一种清凉、爽口的感受。
5. 触觉描写:通过描绘物体的质地、温度、触感等感官细节,让读者仿佛能真实地触摸到它们。
例如:
- 散发着丝丝温暖的阳光轻轻地洒在皮肤上。
- 细腻的鹅毛枕头让人感到柔软舒适。
细节描写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情节和场景,还可以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应根据场景需要选择合适的细节描写方法,并注意避免过多冗长的描写,保持适度的平衡。
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
比较下面的文段,你有何感受?例1:记得有一次,爸爸喝醉了,到家很生气,就开始打人、骂人,就在那天,少年无知的我被爸爸打了。
例2: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同样是记叙自己被爸爸打的经历,例1没有细节描写,内容平淡无味,让人读之难有感触。
例2使用大量文字进行细节描写,使得故事情节生动具体,真实可感,细细读来,仿佛读者亲眼可见一般。
由此可见,细节描写在写作中不可或缺。
细节描写的作用可以用这四个词概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鲜明生动,感染力强。
再看一个精彩的例子:例:本区的教士来给葛朗台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动了一动。
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象,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巴尔扎克《守财奴》)如何写好细节?总结如下:在关键处驻足,“慢”说细微之处细化动作,延长过程运用修辞,画其神韵交换角度,增加层次类比联想,添其内涵上面的方法整齐又简洁,但空有方法,不会使用?下面来看看对细节描写方法的拆分讲解~01细致观察事物要使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就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细致的观察。
如下面一段写花的文字:例:天边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花园里。
迷蒙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姹紫嫣红的花,青翠欲滴的叶,都显得黯淡了。
这时候,几朵刚开的昙花正散发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啊!还有一朵正含苞欲放,会不会开呢?我观察了好一会儿,忽然间,花蕾动了一下……终于,花蕾尖上悄悄地裂开了一个小孔,接着,小孔缓缓地张开,花瓣一片片地舒展开来。
什么是细节描写?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
或者说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某些细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环节和情节,加以具体描写。
成功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
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
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形象的鲜明性,事件的生动性。
⏹佳句示例,品析细节说说下列语句哪些地方运用了细节描写?各自表现了什么内容?1、竹枝似的手指,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
2、他从包裹了一层又一层的布袋里撵出几张叠得整齐而又黯然无色的毛角。
3、一位体型像发酵的馒头似的妇女走了过来,她双眼被满脸的肥肉挤成一条线,满头的卷发像一个扒乱的鸡窝,那厚厚的嘴上刷满了口红,浓浓的像刚吸过血的鬼,一寸多高的鞋跟快被压弯了。
4、会后,打扫清洁的刘老头扫除了500多个烟头,细心的刘老头惊讶地发现,其中一部分烟头连过滤嘴都烧焦了,而且上面的齿印骇然可见。
名家赏析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
他看着碗边儿,回报了棋步,就把碗缓缓凑到嘴边儿。
这时下一个局号又报了棋步,他把嘴定在碗边儿,半晌,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得可怕,眼里有了泪花。
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嘴角儿缓缓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沟儿。
我又把碗递过去,他竖起手掌止住我,回到他的世界里去了。
——阿城《棋王》赏析经典打开门,我突然发现墙角边有一个陌生而熟悉的身影——父亲!我愕然了,父亲蜷缩在院墙的角落里,蹲在一只破木凳上,斜倚着炙热的墙壁,额头上缀满晶莹的汗珠。
见我出来,父亲充满倦意的眼神中,分明闪过一丝亮色。
他迅速跳起来,几乎是冲到我身边,把满满一袋水果塞到我的怀里,不自然地咧开嘴,孩子似的嘿嘿地笑着。
什么是细节描写?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
或者说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某些细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环节和情节,加以具体描写。
成功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
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
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形象的鲜明性,事件的生动性。
⏹佳句示例,品析细节说说下列语句哪些地方运用了细节描写?各自表现了什么内容?1、竹枝似的手指,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
2、他从包裹了一层又一层的布袋里撵出几张叠得整齐而又黯然无色的毛角。
3、一位体型像发酵的馒头似的妇女走了过来,她双眼被满脸的肥肉挤成一条线,满头的卷发像一个扒乱的鸡窝,那厚厚的嘴上刷满了口红,浓浓的像刚吸过血的鬼,一寸多高的鞋跟快被压弯了。
4、会后,打扫清洁的刘老头扫除了500多个烟头,细心的刘老头惊讶地发现,其中一部分烟头连过滤嘴都烧焦了,而且上面的齿印骇然可见。
名家赏析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
他看着碗边儿,回报了棋步,就把碗缓缓凑到嘴边儿。
这时下一个局号又报了棋步,他把嘴定在碗边儿,半晌,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得可怕,眼里有了泪花。
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嘴角儿缓缓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沟儿。
我又把碗递过去,他竖起手掌止住我,回到他的世界里去了。
——阿城《棋王》赏析经典打开门,我突然发现墙角边有一个陌生而熟悉的身影——父亲!我愕然了,父亲蜷缩在院墙的角落里,蹲在一只破木凳上,斜倚着炙热的墙壁,额头上缀满晶莹的汗珠。
见我出来,父亲充满倦意的眼神中,分明闪过一丝亮色。
他迅速跳起来,几乎是冲到我身边,把满满一袋水果塞到我的怀里,不自然地咧开嘴,孩子似的嘿嘿地笑着。
一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作者为了实现预设的写作目的,在叙事过程中,抓住事件中的具体、细微、典型情节或细节,进行“聚焦””特写“,凸显人物的性格、情感、心理,暗示人物处境、人物关系、情节发展方向,渲染某种气氛。
这种写法的最大特点是:一是写作内容是——着眼细枝末节,或者抓住微小的情节,或者抓住构成微情节的人的举手投足,一笑一颦,抓住物的形、态、声、色、味、感进行生动刻画。
二是细枝末节具有超强的表现力——一个小情节、一个小动作、一个眼神,足以让人看清人物的性格、情感、精神品质等等。
三是位置——细节描写,总是穿插在”粗放“的叙述过程中,或者”粗放“叙述之后。
四是细节描写具有相对性——如果先写整个人,然后聚焦人物的脸,写脸的部分就是细节描写;如果先写人物的脸,然后特写人物的眼睛,写眼睛的部分就是细节描写;如果先写人物的眼睛,然后特写人物的眼神,写眼神的部分才是细节描写。
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四类:写人、记事、写景、状物。
在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过程中,细节描写一般都写哪些内容呢?1.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包括:外貌细节、动作细节(行为细节)、语言细节、神态细节、心理细节。
2. 叙事过程中的细节描写包括:除了刻画人物对应的细节以外,还可以刻画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特殊的环境、特殊的起因、特殊的情节、特殊的结果。
3.写景过程中的细节描写包括:整体写景过后,聚焦到景物的某个部分,进行详细刻画;或者整体写景过后,聚焦到景物中某个具体的事物之上,进行细致刻画。
4.状物过程中的细节描写:除了先写整体,然后聚焦事物的局部以外,还可以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内心感受六个微观描写角度,任选一两个角度,进行细节刻画。
二描写细节必须注意的问题做任何事,都有必须注意的事项,这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旦我们忽略了,就会导致功亏一篑。
描写细节,主要要注意以下四点:一.细节描写具有——鲜明的目的性。
所有的细节描写都不是随意添加的——要表现人物宽容,才去刻画他受到打击报复后的”欣然一笑,似乎什么都没发生“的神情。
作文怎样写好细节一、什么是细节描写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抓住生活中具体的、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或特征实行生动细致的描写,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景物描写、语言描写等等。
正如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能显现出春天的生机一样,真实的细节描写就是那“一滴水”、“一片绿叶”,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构筑了文学画廊中很多鲜活的人物形象。
一个好的细节描写,不但能够增强文章的真实感,而且能突出人物的精神风貌,使人物“活”起来。
鲁迅先生以前说过,细节描写能够起到“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的作用。
如果把一篇作文比做一棵树,那么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就好比树上的枝叶。
树没有枝叶就会枯死,作文没有细节就会空洞无物。
所以,同学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并在作文中描写出典型的细节,才能使作文丰满,内容充实,才能把作文写好。
比如一个同学写他和爸爸一起割麦子遇到了困难,其中的细节是这样描写的:割了没多一会儿,我觉得头重脚轻,眼冒金花,心慌得怦怦跳,真有点支持不住了。
这时,麦子更不听话了,它们左躲右闪,我就是抓不住。
好不容易抓住了,镰刀搭在麦杆上,几下都割不下来。
忽然,一个麦穗打在眼睛上,啊,酸疼酸疼的,眼睛一下子睁不开了。
我捂着眼睛坐在地上,真想大哭一场。
这个细节描写具体生动地表现了割麦子这种劳动,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是多么艰难啊。
小作者根据在短短几个小时里的感受,把劳动的艰辛细致入微地描写出来了。
这是他修改后的段落,原稿是这样写的:割麦子真累呀!我割了一会儿,累得我腰酸腿疼。
麦杆不听话,我割也割不动,抓也抓不住。
有一稞麦穗打在我的眼睛上,疼得我吃不住劲儿。
比较一下,像原先这样采用直直白白地抽象概括的写法,和加上细节描写效果不一样吧。
前者读了仿佛眼前出现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劳动场面,后者很难感染人,给人以空洞、模糊的感觉。
二、细节描写的特征细节描写要典型深刻。
作家李准以前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
[什么是细节描写]怎样区分细节描写什么是细节描写?它有什么作用?天津日报2005年10月18日天津七中姚惠莉生问:阅读一篇叙事类作品,老师常常会提到细节描写,那什么是细节描写呢?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师答: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需要注意的是,细致描写不等于细节描写,有的同学认为凡是描写细致的就是细节描写,这是错误的。
细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细枝末节,它属于情节的范畴;细致描写则是描写得仔细、具体,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讲的。
细节描写往往只抓住人物的细小动作、简短的话语、细微的表情来刻画人物,并不需要做过多的细致描写。
例如,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曾两次写到警官奥楚蔑洛夫穿脱军大衣的细节:当奥楚蔑洛夫听到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以后“把大衣脱下来”,他脱大衣不是因为天气热,而是“判”错了狗,急得他浑身冒汗。
脱大衣的细节,既揭示了他猛吃一惊,浑身燥热的胆怯心理,也表现了他借此为自己变色争取时间以便顺风使舵的狡猾。
这“脱”的细节,形象地勾勒出了这个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卒的丑恶心灵。
当他训了赫留金一顿,忽听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又立刻抖起威风。
可又有人说:“没错儿,将军家的!”这时他大惊失色:“……给我穿上大衣吧……挺冷……”这“穿”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奥楚蔑洛夫的心惊胆寒,他以穿大衣来遮掩刚才辱骂了将军而心里更深一层的胆怯,并进而为再次变色做准备。
这里的一“脱”一“穿”,热而又冷,把奥楚蔑洛夫凌弱畏强、反复无常的丑态暴露无遗。
又如,王润滋的小说《卖蟹》中有许多精彩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有着重要作用。
如写“过滤嘴”两次把半截烟卷丢掉;多次写他不顾自己“胖”,做出许多胖人难以完成的动作;几次写人的眼神和笑容,写他抓住小姑娘的筐等等。
作文写作1-细节描写作文技巧之一:细节描写一、写作指导什么是细节描写?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成功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细微具体细节描写(某个典型情节)生动细致符合要求 (一)、把概括性的词语,换成具体形象的描绘或叙述例:我惭愧:我站在老师面前,耷拉着脑袋,脸火烧火燎的,两只手没处放了,只是无意识地拧着衣角。
两脚无力地支撑着身体,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
什么滋味都有。
同学信任我,选我当中队干部,我却做出这丢人现眼的事儿,我1/ 22对得起谁?是家里的父母,还是学校里的老师?我的目光在地面上搜寻者,如果有个地缝儿的话,我一定会钻进去躲躲。
(二)、抓住特征举例子例:我的妹妹是个很顽皮的孩子。
修改:我的橡皮泥用完了,我朝妹妹喊:小妹,帮我把楼下的橡皮你拿上来!传来妹妹的回答:啊?什么?帮我把楼下的橡皮你拿上来!我大声地喊。
啊?你说什么呀?我还没听清楚。
帮我把橡皮泥拿来啊?什么呀?你再说一遍!我知道妹妹不给我拿,只好自己去拿了。
(你看,调皮的妹妹形象多逼真)淑女:她慢慢端起碗,用筷子轻轻拨了几下,轻轻地挑了一根细细的菜叶,微微张开嘴巴,将菜叶送到嘴里,慢慢地嚼起来,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
莽汉:他一把端起碗,抄起筷子夹了一大团菜,合着饭呼呼地直往嘴里送,又往饭菜里掺和了汤水,撑地两腮鼓鼓的,嚼得吧唧吧唧响。
(三)细化动作、延长过程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眼睛看着我,我分明地感觉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眠。
语文试题四作文指导——如何进行细节描写一、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某一特征作细致、具体的描绘,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方法。
二、细节描写种类人物描写:外貌(肖像、衣着、神态)动作细节描写:语言心理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三、赏读名家名篇中细节描写的词语或句子(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的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2)警官听了赫留金的申诉后,声称“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忽听有人说这狗好像是将军家的,他顿时胆战心惊:“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他听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便又抖起威风:“得好好教训他们一下!”可又有人说这是将军家的狗,他大惊失色:“……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变色龙》(3)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本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都德《最后一课》(4)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鲁迅《孔乙己》四、要写好细节描写应注意下面几点。
1、选用典型细节。
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如《孔乙己》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2、细致观察事物。
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
第六讲:人物的细节描写一、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句话等,用特写镜头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
换句话说,就是对某些细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环节和情节,加以具体描写。
常见的几种细节描写:肖像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行动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表情变化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细节描写、事物细节描事物细节描写我偏爱生活的细节。
我觉得人类发展了这么多年,大的故事怎么也逃不出兴衰存亡,生老病死,只有细节是崭新的,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群,拥有绝对不同的细节。
——著名女作家,池莉二、人物细节描写类型1、服饰细节描写。
例如:(1)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鲁迅《孔乙己》)(2)这藤野先生,据说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鲁迅《藤野先生》)以上句(1)描写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有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
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
这个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
句(2)是留级学生讲关于藤野先生的掌故,一方面表现藤野先生的生活俭朴,一方面表现他的生活随和、不拘小节、马虎、不讲究的性格特征。
2、语言细节描写。
例如:(1)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情况就不同了。
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2)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多吃,吃多了要生病的。
”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就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以上句(1)表现菲利普夫妇听说于勒在外边发了财,因于勒的经济地位而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把改变家庭拮据局面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天天盼望他能早日归来。
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具体、细腻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以及景物、事件发展、场面氛围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一种写作方法。
作品中完整的艺术形象,总是由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所组成。
进行细节描写,首先要具有真实性。
要符合生活实际,真实可信,不能胡乱编造。
二是要具有典型性。
要选取最能够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文章中心的细节来描写。
三是要具有新颖性。
要从独特的视角,独特的发现,独特的思考和感悟来写,尽量做到与众不同。
著名作家李准曾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
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同样如此,我们的作文中,如果没有传神的细节描写,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就会失去感染力,让人读了感到很枯燥乏味。
怎样才能写好细节描写?在描写时是不是越细越好呢?细节来自生活,但不是生活细节的无意堆砌。
进行细节描写时,要抓住最能够表现人物或事物的典型特征进行精雕细刻,以形传神,以小见大。
如果你万事必细,则会流于臃肿,毫无意义。
所以,要选择那些有意义、能够表达中心、塑造人物的细节来描写。
当然,还要以敏锐的目光,发现不同,写出新颖,写出独特。
怎样进行细节描写?(一)对人物进行必要细腻的描写人物描写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对其进行的描绘,它包括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五个方面。
无论是小说,还是记叙文,叙事散文,人物描写都必不可少。
人物描写得生动与否,关键就要看是否近些恰当的细节描写了。
如果一篇文章能够做到对典型的情节典型的人物进行恰当准确的细节描写,那么,文章中的人物就有了血肉,人物就有模有样。
显然活了起来,这样的文章必然就显生动了,我们的写作水平的进步可见一斑了。
把人物写活,可以从一下五个方面进行。
1、让身份遭遇外貌中暗示出来。
外貌描写,主要是对人物的肖像、衣着、轮廓进行描绘,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往往可以从他的穿着体现出来,毕竟一个人也常更他的喜好有关,一个人一心赴于工作上的人,往往衣着比较随便,一个爱打扮的人,常常醉心于她的漂亮衣服上,可见,一件裹住身体的衣服,就能流露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如果能关注人物身上的这些细节,并对之进行如实的描绘,就能体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也能体现其生活状况,或社会主题。
鲁迅的小说中的人物为什么个性都比较鲜明?为什么能深刻折射出当时社会主题?因为鲁迅比较擅长于对人物外貌的细节描写。
如其小说《孔乙己》的孔乙己的形象,鲁迅就用了比较细腻的外貌手法,“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站着喝酒而穿着长衫”写出了孔乙己不伦不类的身份,“穿长衫”写出他是个读书人,“站着喝酒”又体现他更短衣帮的身份没什么区别,可见其矛盾的身份,是什么造成他如此特别的身份呢?一个读书人为什么会有这种境遇呢?这不禁引发了读者的思考,这也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他身材很高大”通过孔乙己的身材的描绘,暗示了他有劳动能力,下面作者笔锋一转,对孔乙己衣服的“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更是不舍笔墨的描绘,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体现出了孔乙的极度懒惰性格特征,也解答了他脸色“青白”“常夹些伤痕”的原因了,也含蓄体现了造成他悲惨遭遇的个人原因。
由此,可见,通过一定的细节描写,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社会主题。
2、让性格和主题融入语言中。
语言描写也是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语言描写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
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不管独白也好,对话也好,语言描写要做到,人物的语言要符合其身份,即符合其人物所处的环境,身份职业,这样才能让读者觉得有真实感。
如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的尖酸泼辣就描写得很成功,“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杨二嫂的出场让人感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从语气语调上活生生写出其尖酸粗鲁,“阿呀呀,你放了道台⑼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这些语言描写体现了其嘴巴的尖刻,“阿呀呀”“吓”等这些都符合女人语言的性格特征,杨二嫂的信口雌黄,造谣生非,从其语言可看到一斑,这体现了一个当时中国小城镇破落的市侩现象。
人物语言描写时要注意渗入性格和主题的描写。
一篇好的文章,其中的人物性格特征不必需要作者明明白白地摆弄出来,而是通过暗示体现出来的。
这方面鲁迅在处理《故乡》的主题方面就比较成功,他通过对中年闰土的话语中展示出来,“非常难。
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
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这些细节的语言描写,一方面写出了中年闰土说话吞吐,不善言谈木讷的性格特征,也将军阀统治下造成闰土为代表的劳动人民贫穷无奈、麻木的原因,由此,体现了文章的主题。
我们写文章时,不要为了写对话而写对话,应该将人物的感情性格特征和要揭示的主题融入其中,尽量将问题让文中的人物去体现出来,成功文章的体现。
3、让性格从动作中展现。
很多初中生在作文时,尤其是写记叙文叙事时,虽然刚开始觉得好像是有不少的事来写,但到了动笔写事写人的时候,他们往往只用一个苍白无力的动词来叙述,简单把整个过程和情节笼统说完,接着就没什么可写了。
这就是现在学生写作中存在的荒原盲区,这就如他们虽然想拥抱美丽的大草原,但真正进入了大草原,面对广阔无垠的大草原,却迷失了方向,不知所措,不知所言,美表现在哪里?他看不出美的表现处,或说不会写的一个原因所在,即使是硬着头皮写了不是字数不够就是记流题,关键是要学会进行细致的动作描写,让所要表现的主人公在特定的情境中展水帐。
要解决这个问现其一连串的行为,从而使其性格特征得到淋漓尽致的外溢。
毕竟,人在某一情境下或者平常中发出的动作行为,是受到其内心活动支配的,更他们平时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有关,而这些情感往往又最能体现他们的性格特征,我们作文的过程(主要指记叙文,初中生以记叙文为主。
)也就展示人物心灵的过程,人物心灵的美丑也主要通过人物的刻画来体现,人物心灵美丑又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行为来表现,概括地说,动作描写的所起到的作用有四个方面:①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②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③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④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进行动作描写时除了考虑怎样做之外,也可以自己的肢体模拟比试一下动作的状态,然后斟酌选择恰当生动的词。
要使文章生动精彩起来,就要在动作描写的细节上下一番功夫,经过长久的训练,自己的文章写作自然就会生动起来,如此写出来的文章也更耐读,有意味。
4、让情感从神态流出来。
神态是人的一种行为,指人脸各部分的动作和变化。
人们常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
”这说明了神态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内心活动常常从人的脸部显示出来的。
一个人心里高兴,往往就喜上眉梢;内心得意,就眉飞色舞;心里担忧,往往满脸愁容;内心痛苦,就双眉紧皱。
神态描写,就是指描写人物脸部的细微的表情和姿态。
一个大文学家往往都比较注重人物的神态描写,鲁迅小说的《祝福》中就比较注重对祥林嫂的描写,文中不厌其烦地集中三次写了祥林嫂的肖像,这些细节描写深刻反映了祥林嫂二十六七岁至“四十上下” 的命运变化,充分体现了先生“刻画人物最好刻画他的眼睛”的原则。
小说通过对祥林嫂神态的描写,更能详尽地体现出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变化,更能让读者领会出祥林嫂在封建礼教的“蚕食”下走向死亡的逼真而悲惨的过程。
鲁迅这篇文章的成功很大成分归功于对祥林嫂的神态描写。
现在很多电影镜头都很注重人物脸部的特写镜头,这些特写镜头就相当于我们写人物时的神态细节描写,它能观众明白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也能暗示剧情的发展及结局。
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得注意如下几点:(1)要注意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就要仔细观察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
比如笑,“微笑”是反映发自内心的喜悦;“歪起一个嘴笑”是表示心怀鬼胎,不怀好意;“张大嘴哈哈大笑”既表现人物豪爽的性格,也表现笑得痛快。
可见只有观察清楚各种神态的特点,才能在描写神态中反映不同的意义。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在同一场合的神态往往是不一样的。
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人,由于思想性格不同,对待同一件事,他们的神态也常常各不相同。
即使是同一个人,碰到不同的情况时,他的神态也会不一样的:高兴时——嘴角上泛起一阵涟漪,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伤心时——鼻子两翼一掀一掀,眼睛里充满了泪水。
紧张时——不住地喘气,脸色灰白,双眉紧锁,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愤怒时——竖起了眉毛,眼珠子瞪得像要弹出来似的。
发愣时——两眼直呆呆向前望去,木头一般地站在那里。
哭泣时——亮晶晶的泪珠在他是眼睛里滚动,然后,大大的、圆圆的、一颗颗闪闪发亮的泪珠顺着他的脸颊滚下来,滴在嘴角上、胸膛上、地上。
我们平时要重视对人物神态的作细致的观察,同时还可以从课文中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和方法。
`(2)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描写人物的神态,还要注意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不能离开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需要,不能为写神态而写神态。
5、让意向愿望在心理前行。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
雨果说的就是人物的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一般文章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着重描述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担心或其意愿,恰当的进行心理描写,心理描写能够直接叙写人物的七情六欲,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奥秘,把单靠外部形象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立体化,从而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
(二)以景物描写渲染气氛景物描写,也称为环境描写,或广义的场景描写。
它一般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景物描写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
3、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
3、推动情节的发展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
一篇文章能对一定的景物进行描写,不管运用正衬或反衬,都能起到一种点染,文章就有了色彩,也有人把它当作一篇文章是否具备文学色彩的衡量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