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构造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20.49 KB
- 文档页数:9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花朵的基本结构,包括花托、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等部分。
2. 观察并分析花朵内部结构,如花药、花丝、柱头、花柱、子房等。
3. 掌握解剖花朵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二、实验原理花朵是植物生殖的重要器官,其内部结构复杂,与植物的繁殖过程密切相关。
通过解剖花朵,可以深入了解其内部结构,为植物繁殖、育种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花朵(如玫瑰、牡丹、梅花等)、解剖刀、镊子、放大镜、解剖盘、酒精、生理盐水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镜、解剖台、解剖剪、解剖针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准备阶段:将实验材料洗净、晾干,备用。
2. 解剖花朵:a. 将花朵放置在解剖盘上,用解剖刀沿花托与花瓣之间的连接处切开,暴露花朵内部结构。
b. 观察并记录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的位置、形状、颜色等特征。
c. 用镊子将雄蕊和雌蕊分别取出,观察花药、花丝、柱头、花柱、子房等部分。
d. 将解剖好的花朵放入装有酒精和解剖针的解剖瓶中,固定并保存。
3. 观察与记录:a. 用放大镜观察花朵的内部结构,如花药、花丝、柱头、花柱、子房等。
b. 记录观察到的特征,如花药的颜色、形状、花粉粒的形状等。
c. 对比不同种类花朵的内部结构,分析其异同。
4. 数据分析与讨论:a. 分析解剖结果,总结花朵内部结构的特点。
b. 讨论花朵内部结构与其生殖过程的关系。
c. 探讨解剖方法与技巧的改进。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a. 萼片:保护花朵,防止外界伤害。
b. 花瓣:吸引传粉者,增加繁殖机会。
c. 雄蕊:产生花粉,为授粉提供物质基础。
d. 雌蕊:接受花粉,形成种子,实现植物繁殖。
e. 花药:产生花粉,位于雄蕊的顶端。
f. 花丝:连接花药和花瓣,将花粉传递给雌蕊。
g. 柱头:雌蕊的顶端,接受花粉。
h. 花柱:连接柱头和子房,传递花粉。
i. 子房:雌蕊的下部,形成种子。
2. 讨论:a. 不同种类花朵的内部结构存在差异,这可能与植物的繁殖策略有关。
解剖梨花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解剖梨花,了解其内部结构和生殖器官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对植物的了解。
2. 实验材料和设备- 梨花- 手术刀- 显微镜- 切片染色剂- 水平力ps:根据需要使用3. 实验步骤3.1 样本制备从一个健康的梨树上取下一朵未完全开放的花朵作为解剖样本。
用手术刀轻轻地切下花朵,并尽量保持完整。
3.2 解剖操作将样本放置在切片盘上,用手术刀将花朵切开。
这样会暴露出梨花的内部结构。
3.3 观察花萼和花瓣使用显微镜观察花萼和花瓣的结构。
花萼是最外层的一层结构,形状为绿色的尖头。
花瓣在花萼的内部,通常较宽且具有鲜艳的颜色。
3.4 深入观察雄蕊雄蕊是花朵的男性生殖器官。
观察雄蕊时,我们可以看到由花丝和花药组成的雄蕊结构。
花丝是细长的柄状物,而花药则是位于花丝顶部的黄色结构,其内部包含花粉。
3.5 确定花瓣的位置通过观察花瓣的位置和数量,可以确定梨花的内外排列方式。
在本实验中,我们发现梨花的花瓣是排列在内部的。
3.6 制备花瓣的切片为了更好地观察花瓣的细节,我们将一个花瓣剪下并制备成切片。
首先,在花瓣的表面涂抹切片染色剂,然后将其切割成足够薄的切片。
切片完成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它的细胞结构。
3.7 观察子房和花柱子房是花朵的雌性生殖器官,其位于花瓣的中央。
在梨花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短而倒立的子房,子房的顶部是花柱,其用于接收花粉。
4. 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解剖了梨花并观察了其内部结构。
我们确定了梨花的外层是花萼,内部是花瓣,花瓣之下是雄蕊,中央位置是在花瓣内部的子房和花柱。
通过观察花瓣的切片,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植物细胞结构。
这些细胞通常紧密排列,并形成不同的组织,如上皮组织和维管组织。
5.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梨花的内部结构和生殖器官的特点。
这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以及植物的繁殖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过程中,我们也观察到了梨花的花瓣和花柱排列方式的特点。
月季花的精细解剖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月季花的精细解剖,了解其花部结构和功能,深入理解植物细胞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月季属于蔷薇科,是一种受欢迎的观赏植物。
其花部结构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器官组成,包括花瓣、雄蕊、花柱和花托等。
花瓣是由花冠叶片组成的,用于吸引传粉者;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负责产生花粉;花柱是连接子房和雌蕊柱头的长管状结构,负责接受花粉;花托是一个位于花序基部的扁平结构,其上支持整个花序。
在精细解剖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显微镜和解剖工具来研究月季花的花部结构。
在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精细操作,避免对花部结构造成损伤。
三、实验步骤1. 将新鲜的月季花捏断花枝,用手将花瓣和雄蕊轻轻取下,取下的花部放入福尔马林中固定24小时。
2. 取出固定好的花部样本,用铝切片切成薄片。
3. 用显微镜观察薄片下的花部结构,并拍摄照片。
4. 解剖花部结构,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花部器官的结构和细节。
5. 记录每个器官的名称、位置、形态和功能。
四、实验结果通过这次月季花的精细解剖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花部结构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器官,包括花瓣、雄蕊、花柱和花托等。
在显微镜的放大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器官的形态和细节,并进一步理解其功能。
具体来说,月季花的花部结构中,花瓣是最显眼的部分,其淡雅的色彩和丰富的层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花瓣的主要功能是吸引各种传粉者,为植物繁殖提供必要的条件。
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两个部分,它们的主要功能是生产和释放花粉。
花柱是连接子房和雌蕊柱头的长管状结构,负责接受花粉。
而花托则是一块位于花序基部的扁平结构,其上支持整个花序。
五、实验结论通过对月季花的精细解剖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植物细胞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精细操作的技能和方法,同时也对月季花的花部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这为我们今后在生物学、植物学和解剖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花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花结构解剖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花是植物生殖的重要器官,其结构复杂,功能多样。
通过解剖花,可以了解其各个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的玫瑰花、百合花、金鱼草花等。
2. 实验仪器:解剖刀、解剖针、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实验材料洗净,去除杂质。
(2)将实验仪器准备好,检查是否完好。
2. 花结构解剖(1)将玫瑰花或百合花放在解剖台上,用解剖刀沿着花柄与花托交界处切开,观察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等部分的结构。
(2)观察花柄:花柄是连接花朵与茎的部分,起到支持花朵和输送营养物质的作用。
(3)观察花托:花托是花柄顶端膨大的部分,着生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等部分。
(4)观察花萼:花萼是花的最外层,由数片绿色萼片组成,起到保护花蕊的作用。
(5)观察花冠:花冠位于花萼内层,由花瓣组成,花瓣的颜色、形状各异,起到吸引传粉者、保护花蕊的作用。
(6)观察雄蕊:雄蕊是花的生殖器官之一,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丝连接花药,花药内生花粉。
(7)观察雌蕊:雌蕊是花的另一生殖器官,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柱头是接受花粉的部位,花柱连接柱头和子房,子房内生胚珠。
3. 花结构观察(1)用放大镜观察花药,观察花粉的形状和颜色。
(2)用显微镜观察子房,观察胚珠的形态特征。
(3)观察花瓣的形状、颜色和排列方式。
4. 实验记录(1)记录花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记录观察到的花粉和胚珠的形态特征。
(3)记录花瓣的形状、颜色和排列方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花的结构组成和功能(1)花柄:支持花朵,输送营养物质。
(2)花托:着生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等部分。
(3)花萼:保护花蕊,防止昆虫侵害。
(4)花冠:吸引传粉者,保护花蕊。
(5)雄蕊:产生花粉,进行传粉。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观察植物细胞结构的显微镜操作技术。
2. 了解花瓣细胞中质体的形态、结构和分布特点。
3. 掌握细胞器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知识。
二、实验原理植物细胞中的质体是负责光合作用的重要细胞器,包括叶绿体和白色体。
本实验通过观察花瓣细胞中的质体,了解其形态、结构和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奠定基础。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花瓣、酒精、盐酸、甘油、盖玻片、载玻片、镊子、剪刀、滴管、显微镜等。
2. 实验试剂:盐酸酒精溶液(1:1)、甘油水溶液(1:1)。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切片:取新鲜花瓣,用剪刀剪成薄片,放入装有盐酸酒精溶液的试管中浸泡片刻,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2. 制作临时装片:将洗净的花瓣薄片放置在载玻片上,用滴管滴加甘油水溶液,盖上盖玻片。
3. 观察显微镜:将临时装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节焦距,观察花瓣细胞中的质体。
4. 观察结果:记录不同视野下质体的形态、结构和分布特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质体形态: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瓣细胞中的质体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约为2-5微米。
2. 质体结构:质体主要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和基粒之间的基质组成。
基粒由多个类囊体相互堆叠而成,呈圆柱状,直径约为0.5-1微米。
基质为无定形的蛋白质、脂质和色素等物质。
3. 质体分布:在花瓣细胞中,质体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靠近细胞壁,呈散在分布。
在细胞核周围,质体分布较为密集。
六、实验讨论1. 通过观察花瓣细胞中的质体,可以了解到植物细胞中质体的形态、结构和分布特点。
2. 本实验中,质体的观察结果与植物细胞学的基本知识相符,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3.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显微镜的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影响观察结果。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花瓣细胞中的质体,掌握了植物细胞中质体的形态、结构和分布特点。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显微镜操作技术,为进一步研究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学生实验报告单
班级四(1)姓名学号日期2016.4.8 实验内容观察花的构造
实验目的认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实验仪器
药品
放大镜镊子白纸各种各样的花
实验步骤1、观察带来的各种各样的花的构造,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2、观察带来的花哪些有雄蕊哪些有雌蕊,哪些既有雄蕊又有雌蕊。
实验记录
1、这些花相同的地方有:有花瓣、萼片,大部分有雄蕊和雌蕊,不同的地方有:形状、颜色、数量、大小、气味。
2、有雄蕊的花有:三角梅、夹竹桃。
有雌蕊的花有:扶桑、梨花。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有:木棉花、野玫瑰。
实验分析结果
评语记分。
实验《观察花的结构》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观察花的结构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花的结构,了解花的各个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二、实验器材1.鲜花样本2.显微镜3.刀片4.盖玻片5.滴管6.水三、实验步骤1.选取一朵新鲜的花,用刀片将花的茎切割成一小段,并将其放在盖玻片上。
2.用滴管滴入适量的水,将盖玻片覆盖在顶部。
3.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调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4.观察花的结构,注意观察花的雄蕊、雌蕊、花瓣和萼片等部分。
四、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可以看到花的结构包括花瓣、萼片、雄蕊和雌蕊等几个部分。
花瓣是花的最外层,通常有鲜艳的颜色,起到吸引传粉媒介的作用。
萼片位于花瓣的内侧,是花的保护层,保护花的内部结构。
雄蕊是花的雄性生殖器官,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药内含有花粉颗粒。
雌蕊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包括子房、柱头和柱颈等部分,起到接收花粉和产生种子的作用。
五、实验分析和讨论通过观察花的结构,我们可以了解到花的各个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花瓣的鲜艳颜色和美丽形状是吸引昆虫或鸟类等传粉媒介的方式,有助于花的传播和繁殖。
萼片起到保护花内部结构的作用,可以保持花瓣的完整性,并防止外界的伤害。
雄蕊和雌蕊是花的生殖器官,其中雄蕊主要产生花粉颗粒,而雌蕊主要起到接受花粉和产生种子的作用。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观察到花粉颗粒的形状和颜色,根据花粉的特征可以对花的类型、属和种类进行初步的判断。
同时,在观察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花的细胞结构和细胞器,这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了解花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通过观察花的结构,了解到花的各个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花由花瓣、萼片、雄蕊和雌蕊等多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
花的结构和特征不同,反映了不同植物的繁殖途径和传粉策略。
通过观察花的结构,我们可以了解植物的组织结构和生殖特征,对植物学的研究有重要的作用。
花的构造实验报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三年级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下面是由X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帮助。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篇一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年级有一个班。
由于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课,一切对学生来说都非常新鲜,因此对学习具有较浓厚的兴趣。
但也正是由于初次接触课,其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都需要教师的悉心培养。
二、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由、、、、和五个单元组成。
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而且贴近儿童生活,适应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
在科学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领域:——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物质世界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提出问题、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
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
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
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的重视。
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教材在活动设计中,力图从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等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自己探究的问题。
2、能以亲身经历来理解科学,并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的满足感。
3、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征。
4、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动物的观察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认识动物的一般特征。
5、通过对人的观察,与植物、动物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处,从而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大概念的认识。
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动植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6、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并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
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从多角度认识水的重要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义;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8、能够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9、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0、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
经历对一张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
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古代的造纸技术和现代的造纸工艺,通过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节约纸张。
1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的工具,认识一些常见的纺织材料,并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知道它们的区别、特点和用途。
12、了解常见金属的,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或其他标准对金属进行分类。
13、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
14、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正确使用材料,注意安全与健康,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
15、能针对某一特定的观察、设计情景,提出问题;知道问题可以有多种,爱提问题是一种好品质。
能尝试把不能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找到答案的问题转变成可能;并能根据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标准提升自己能够探究的问题。
四、教学措施: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
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应用新课程理念,用好、、三本书;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
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充分利用课程和校本资源,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6、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7、充分运用教具、现代媒体、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8、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
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篇二一、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目的: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4、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重点:、、四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二、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
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
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教改思路: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
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篇三本册教材遵循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这些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课外知识的视野相对不如本地学生。
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走进自然,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本册书28课。
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1、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植物,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2、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动物,初步掌握其生活习惯及其生命特征。
3、以“学生对生活材料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4、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5.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