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修辞句的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131.50 KB
- 文档页数:17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和字词有技巧李华英记叙文阅读中国文学的语言很讲究炼字。
比如贾岛会因用“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而“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王安石会对着“春风又到江南岸”反复斟酌,终于写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一个字的准确描述,一个句子的精彩表达,常常能让画面灵动,让语言增色。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记叙文中句子和字词的赏析。
句子赏析往往有修辞角度、描写角度两个维度,而字词赏析必须代入才能更精准。
句子赏析:不同维度着手从修辞角度赏析在记叙文中,最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反问、排比、设问、反复等。
例如,2022 年长沙市中考记叙文阅读《走出青春迷茫》第23 小题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班主任的话语如同晨曦中的那抹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我们可以这样组织答案:这里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班主任的话语”比作“阳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班主任的话语温暖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内心明亮,让我们走出了青春的迷茫,表达了我们对班主任引导教育的感激之情。
·答题思路·第一,指出修辞手法;第二,分析修辞,例如,比喻要指出本体和喻体,拟人要点明赋予谁以人的感情,对比要指出对比的双方;第三,概括句子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怎样的情景画面;第四,点明句子包含的情感或表现的人物个性特征。
从描写角度赏析记叙文写人物最常用的主要是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语言五种细节描写手法。
例如,2022 年长沙市中考记叙文阅读《善的回音壁》第21 小题,要求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老大点支烟,狠狠地抽几口,烟雾缭绕,罩着老大那张愁苦的脸”。
我们可以如此作答:这句话采用了神态和动作细节描写,通过“点”“抽”两个动作细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大因为儿子上大学借钱而愁容满面的样子,“狠狠”这个神态更是写出了老大内心的无奈和悲痛之情。
·答题思路·第一,指出描写手法;第二,分析描写细节,比如,将句中动词和神态词罗列出来;第三,概括句子描写的情景场景;第四,点明句子包含的情感或表现的人物个性特征。
句子赏析篇一、赏析句子的常考题型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赏析。
2、赏析句子。
3、请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二、赏析的角度角度一:修辞手法例一:●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答案: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新,美,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答题格式:修辞手法+内容+情感例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萌发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角度二:描写手法例三: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
(《我的老师》)答案:运用动作描写,“落”和“轻轻地敲”表明蔡老师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表现了蔡老师性格温柔,关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亲密。
答题格式:描写手法+内容+情感(性格特点)例四:“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
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
(《王几何》)语言描写,突出王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表现了王老师思想的民主与开放。
例五、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鲁迅《社戏》参考:这句话运用了环境描写;交代了“我”和小伙伴们月夜行船的情形,渲染了夜景优美宁静的氛围,烘托出“我”想看社戏的急切之情。
角度三:词语常见的几种: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词贬用,贬义词褒用叠词的运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等例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春》)运用叠词“偷偷”,“嫩嫩”,“绿绿”,准确恰当地描写出小草的情态,质地和颜色,表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一、【考点解读】中考分值:修辞句赏析类题目在中考中分值一般为2-3分考查形式:主观简答题提问形式:1.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划线句子。
3.按括号中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二、【一般步骤】第一步,判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等第二步,分析修辞手法的效果;比喻:将**比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特点/情态/状态等。
拟人:将**赋予人的性格,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特点/情态/状态等。
排比:强调了**的特点/情态/状态,增加语言气势,条理清晰,节奏鲜明。
夸张:突出**特点/情态/状态,增强语言感染力,增加语言生动性。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引发读者思考。
设问:自问自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发思考,强调**内容。
反复:强调**内容,突出**情感,富有感染力。
对偶:整齐匀称,有节奏感;富于音韵美第三步,分析修辞句中表达作者或文章中人物的情感,一般为喜爱、赞美、欣赏等;或者体现了某种情感,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注:除以上答题步骤外,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切忌生搬硬套,有些修辞手法的赏析还会有引出下文,为下文某些情节做铺垫等作用。
一、2019广州市中考书房的窗子杨振声①唉,先生,我是连一间书房都没得,你可别见笑,正因为没得,才想得厉害,我不位想到书房,连书房里每一角落,我都布置好了,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
②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地坐窗前,欣赏着字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③但窗于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陆放翁的“窗晴日写黄庭”,大概指的是南前,我不反对南窗的光朗与健康,特别在北方的冬天,南窗放进满屋的晴日,你随便拿一本书坐在窗下取暖,书页上的诗句全浸润在金色的光浪中,你书桌旁若有一盆腊棒那就更好,腊梅在阳光的照耀下荡漾着芬芳,把几枝疏脱的影于漫画在新洒扫的蓝砖地上,如漆墨画,天知道,那是一种清居的享受。
习题范例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提升记叙文表达能力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段,通过巧妙的运用可以提升记叙文的表达能力,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富于感染力。
下面是一些习题范例,展示了修辞手法在记叙文中的巧妙运用。
1. 夸张手法在记叙文中,夸张手法能够夸大某种描述,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趣味性。
例如,当我看到那座山时,心中不禁涌起一片恐惧。
山峰高耸入云,像一座巨人伫立在大地之上,仰望它使我感到无比渺小。
2. 对比手法通过对比手法,可以突出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异,从而使文章更加鲜明生动。
例如,我的朋友和我去参观了一个博物馆。
我对历史知识了解甚少,而我的朋友则博学多才。
当他解释展品背后的故事时,我惊讶地发现他脑海中所存储的知识如此丰富,而我却只能默默感慨自己的无知。
3. 比喻手法比喻手法可以将抽象的事物通过与具体的事物进行类比,使之更加易于理解。
例如,时间像一匹奔驰的马,永远不会等待迟疑的人。
当我们意识到时间的宝贵时,才能更好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
4. 排比手法排比手法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结构的词句,使句子更加醒目、有力。
例如,他奔跑、奋斗、努力,但却无法逃离命运的捉弄。
排比手法帮助我们集中表达,强调了他的努力和无奈。
5. 典故手法运用典故手法可以借鉴历史、文学上的经典故事或者人物,丰富文章的内涵。
例如,当我面临困境时,常会想起贝多芬咬紧牙关,用自己的音乐战胜了聋哑的命运,这激励我勇往直前,克服困难。
6. 反问手法反问手法可以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参与感。
例如,生命来自何方?这个世界为何而存在?反问手法引起了读者的思考,让他们更加投入到文中。
以上是习题范例中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提升记叙文表达能力的一些例子。
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记叙文更加生动、有趣,并提升其表达能力。
对于写作者来说,熟练掌握这些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将能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记叙文作品。
记叙文,如同一幅画卷,在修辞手法的点缀下,将展现出更加美丽的色彩。
一、从修辞的知识角讲度解下手。
1、修辞手法 + 内容 + 感情 :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常有的几种修辞手法:(1)比喻:是依据事物的相像点,用详细的、浅易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高深的、生分的事物。
作用:将A 比作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亮深刻的印象,使高深的道理变得浅易易懂,帮助人们理解。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拟人:将人品化,给予以人的神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或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夸张:突出某某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感情。
给读者以鲜亮而激烈的印象。
(4)排比:把构造相同或相像、语气一致,意思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摆列在一起。
增强了文章的气概,重申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更为突出要表达的感情。
增添感染力、说服力。
(5)频频:增强语气,增强节奏感,重申突出的内容、感情。
(6)对偶:对仗工整,句式齐整,音韵和睦,读起来朗朗上口。
(7)设问:设悬念,惹起读者的思虑和注意。
(8)反问:增强语气,增强文章的表达成效,增添文章感情的表达。
3、例子:(1)我们知道,优美的文章不是夸夸而谈,也不是无病呻吟,它是踊跃的修辞,是人性的闪光。
朱自清在《春》里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幅美好的春之图画。
有人说,写景状物的过程就是修辞运用的过程,我很赞成这句话。
一篇优美的《春》,就是作者奇妙运用各样修辞方式所连缀而成的。
简要剖析朱自清《春》里优美句子的表达成效:①(3 分)春季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季像小姑娘,如花似锦的,笑着,走着。
春季像强健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往。
答案:经过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季是新的,有旺盛生命力;是美的,开朗生动的;是强健有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季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季的赞叹。
(角度 + 内容/特点 + 感情)②“期望着,期望着,东风来了,春季的脚步近了。
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写好记叙文开头记叙文是一种以故事性叙述为主的文学体裁,而好的记叙文必须拥有引人入胜的开头,以吸引读者并引起他们的兴趣。
在写好记叙文开头时,运用修辞手法可以让文本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写好记叙文开头。
一、巧妙运用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不同事物进行类比,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在写好记叙文开头时,可以运用比喻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例如: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你犹如一只迷失在无尽雪原中的小鸟,寻找着归宿的温暖。
二、运用夸张手法夸张是一种夸大描述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进行夸张描绘,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为故事情节提供张力和笑点。
例如:那天的雨水下得非常之大,几乎把整个城市都淹没了,行人行走于街头,犹如一支无头苍蝇般不知所措。
三、巧妙运用比较手法比较是一种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可以使描写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夜晚的森林仿佛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充满了神秘与未知,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四、运用反问手法反问是一种提问的修辞手法,通常使用疑问句的形式提出问题,目的是引起读者的思考。
在记叙文开头使用反问手法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例如:你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一个普通的早晨,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凡,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事件,却彻底改变了一切。
五、运用排比手法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同类型的词语或短语排列在一起,形成醒目的对比或重复,以增强修辞效果。
在写记叙文开头时,可以巧妙地运用排比手法,使文本更具感染力。
例如:他走过了高山,穿过了河流,越过了沼泽,历尽艰险,最终来到了这个他向往已久的地方。
运用以上修辞手法,可以使记叙文开头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记叙文开头的设计至关重要,它是吸引读者的第一步,而好的开头往往能让读者对整篇记叙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愿意一直阅读下去。
因此,我们应该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来写好记叙文开头,为整个故事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考阅读复习——记叙文修辞手法的作用讲解
1.比喻: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用具体的形象化语言来表达抽象
的概念或情感。
比如,用“月亮”来比喻美丽的女孩子,用“夜色”来比
喻黑暗的心情等。
比喻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形象,更加有感染力。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特征和行为,使作品
更富有情感。
比如,把花儿说话、小河“欢快地歌唱”等。
拟人手法可以
使作品更富有生命力与表现力。
3.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和程度,突出作品中的其中一种意象或
情感。
比如,“他高的能看见飞机”、“我们玩得天昏地暗”,夸张手法
可以起到渲染气氛,吸引读者的效果。
4.对比:通过对比两个相反的事物或情感,突出作品中想要表达的主题。
比如,冰火两重天、鹰击长空,对比手法可以使作品更亮丽、丰满。
7.倒装: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调换,使句子结构独特,给人以
新鲜感和强调的效果。
比如,“只见小溪边,几朵花簇拥着一群蝴蝶飞舞。
”倒装手法可以使作品的语言更富有变化,使句子更加凝练。
以上是记叙文中常见的一些修辞手法以及它们的作用。
这些修辞手法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描写,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
形象和富于感染力。
在阅读记叙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增加阅读的乐趣。
考点之句子赏析向日葵到伦敦度假,住在女儿的公寓里。
点拨角度点拨内容考点解说在记叙文阅读中,常常会遇到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题目,只要找准角度,就可顺利攻下难关。
常见考题 1.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2.下面语句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
3.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任选一句品味语言,注意加点词句。
突破方法1.赏析句子修辞从修辞的角度品味句子:比喻能使意思明白浅显,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特点;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印象鲜明;反语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
答题格式: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了……;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了……;④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的特点。
2.赏析人物描写、细节描写从人物描写、细节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人物描写作用:对人物的××描写,突出表现了人物的××特点/心理/感情,深化了××的主题。
细节描写作用:详细描写××,突出表现了人物的××特点/心理/感情,深化了××的主题。
3.赏析环境描写从环境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环境描写作用:①渲染××气氛;②衬托××心情;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那天,约好在她下班后共进晚餐,做事有条不紊的女儿体恤地说道:“餐馆坐落在九曲十八弯的窄巷里,不太好找,你们就在餐馆附近的小公园等我吧。
”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
和老公提早十分钟来到游人稀少的小公园。
天很冷,刺骨的寒风夺命也似地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
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踪影不见,我们的手机偏又留在公寓里忘了带,无法联系。
赏析句子:(一)抓修辞手法。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拟人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什么怎么样(的情态)。
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
比喻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
【例】: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
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
【例】: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不经意间长出的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
2.排比:可增强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强调了+对象+特性+“使条理分明”或“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富有气势”或“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例】:1、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答案: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2、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答案: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4.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答题格式:运用反问,加强语气,意思是说(改成陈述句),强烈地表达了(什么)之情。
【例】:1、这能全怪我吗?答案: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这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责任,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责备之情。
2、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写出了比例客服受到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的毒害之深。
记叙文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加点字“我”,这个年龄不大、身体单薄的小姑娘,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几十万华工来到美国西海岸,直至安全撤回祖国的漫长岁月中,在所有新旧移民面前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显示了其独特而又宝贵的品质。
作者用多种形式写她的形象和性格:如作比较、排比等等。
然而最突出的还是那段文字。
这样描述:人家都说你小小年纪,怪倔强的;都叫你“老太婆”了,可看起来你仍像是个娃娃,细嫩得能掐出水来似的。
正因为人们对“老太婆”认识上的偏差,才更加重了“我”的孤寂心理,增添了她痛苦的深度。
使读者无不感到小女孩儿内心的痛楚,被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怀打动着。
联系全篇内容来分析,这句话含蓄地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层:尽管外界给“我”很多困难,但“我”没有向命运屈服,始终乐观开朗,善于自我解脱,生活在阳光里,“小小的心灵充满着阳光,温暖而快乐”。
虽然,尽管生活中遇到了许多挫折,“我”也并非天天快乐,但作者通过小女孩顽皮的笑声、明媚的脸庞等侧面描写,勾勒出了一个充满童稚和爱心的少女形象。
反问是常见的修辞方式之一,本文却采用了三处反问。
第二层:这是最重要的一层,即通过反问进行层层推论。
先由个别例子引出结论:当众人把我称为“老太婆”时,其实并未否定我的年轻,只是觉得年轻人应该热烈些。
接下去再用一组事实证明这个结论,并且随手拈来就拿日常生活中的情况做佐证:美国每逢节假日,街头巷尾总有成群结队的青年男女,挥舞鲜花,高呼口号,嬉闹追逐,宛若一幅欢庆的图画。
至此已经很清晰地告诉我们:少女时代的“我”的确与同龄人相比有点古怪,但我不会停止脚步,我永远都是个健康的小姑娘!由此进入论题:并不存在着“年轻”与“年老”的严格区分,不同的社会角色需要具备不同的素养。
“我”早期目睹种族歧视,自己也遭受到歧视,怎么不悲伤?甚至悲哀呢?“我”受压抑却有无穷力量,越发要奋斗,渴望获取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