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需求方向建议表
- 格式:doc
- 大小:19.01 KB
- 文档页数:1
附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启动实施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
根据重大项目实施方案的部署,科技部组织编制了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现予以正式发布。
本重大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持续创新和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主线,按照并跑、领跑两步走战略,围绕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自主智能系统等五大方向持续攻关,从基础理论、支撑体系、关键技术、创新应用四个层面构筑知识群、技术群和产品群的生态环境,抢占人工智能技术制高点,妥善应对可能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人工智能成为智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面向重大需求的关键共性技术、新型感知与智能芯片等3个技术方向启动16个研究任务,拟安排国拨经费概算8.7亿元。
各研究任务要求以项目为单元整体组织申报,项目须覆盖所申报指南方向二级标题(例如:1.1)下的所有研究内容并实现对应的研—1—究目标,申请者应根据指南描述,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原则,根据指南研究内容提出明确的任务目标和具体的考核指标。
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所含参研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实施周期为3—5年。
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中的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
项目鼓励充分发挥地方和市场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调动社会资源投入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
对于面向重大需求的关键共性技术方向的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对于新型感知与智能芯片方向的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1.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聚焦人工智能重大科学前沿问题,以突破人工智能基础机理、模型和算法瓶颈为重点,重点布局可能引发人工智能范式变革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为人工智能持续发展与深度应用提供强大科学储备。
附件22018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创新研发面上项目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推荐单位面上项目方向1:重大工程建设领域1京台高速改扩建工程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 航电枢纽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3600m级钢管混凝土拱桥建造技术研究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4海洋环境下超长超大直径钢管复合桩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交通运输厅5基于高分遥感的交通基础设施一张图平台研发及示范应用空间信息应用与防灾减灾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6常见危险路段沥青路面行车安全性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广西新恒通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广西省交通运输厅7大跨径公轨合建钢桁梁斜拉桥关键技术研究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交通运输厅8基于绿色理念的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交通运输厅9 航电枢纽智慧建造技术研究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10跨海高速铁路70m多跨多联刚构桥施工技术研究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11河北省常规跨径钢混组合梁桥关键技术研究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12码头双浮体结构系泊安全精细化模拟技术研究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13高速公路全寿命周期BIM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运输厅14 海洋环境下层纵移开启式整体节段全焊接钢桁拱桥设计、施工及养护成套关键技术研究宁波梅山岛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浙江省交通运输厅15500m级钢管混凝土拱桥建造支撑技术研究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省交通运输厅16复杂地形公路勘察地空瞬变电磁探测系统研究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山东省交通运输厅17混合梁斜拉桥PC宽箱梁品质提升关键技术湖北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交通运输厅18 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防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建设工内蒙古自治区交通治技术研究程质量监督局运输厅19整体/半幅装配式钢-砼组合简支梁桥建造技术研究重庆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20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及经费定额标准研究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21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基床整平水下监测系统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22同步异位法悬臂施工新型挂篮设计技术研究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3广东省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防护标准化研究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24杭绍甬高速专用车道构建技术研究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25新疆公路水泥稳定基层拱胀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260.5-2mm尖锐砂粒冲蚀机理与数值方法研究航道疏浚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27BIM技术在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交通运输厅28花岗片麻岩集料在道路中的应用技术研究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29 基于互联网+BIM的高速公路协同设计与施工管理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省交通运输厅30香溪长江公路大桥设计技术研究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交通运输厅31高速公路路网通行费快速计算处理方法招商新智科技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32湘西机场进场道路工程BIM建模与系统开发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33节段预制拼装组合T梁关键技术研究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34 铁路钢管混凝土拱桥异位拼装、整体纵移和提升施工技术研究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面上项目方向2:基础设施性能提升领域1峡谷河流超高水头梯级水运通道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贵州省航务管理局(贵州省航电开发投资公司)贵州省交通运输厅2 湿热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科学决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广西交投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3管廊分片预制装配化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4路面动态摩擦系数测试系统量值溯源方法的研究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5热风微波复合加热就地热再生机组研制及产业化江苏集萃道路工程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有限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6高速公路预应力小箱梁桥典型病害分析与养护对策研究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7中央双索面斜拉桥500t过索式桥面吊机设计技术研究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8高速公路长寿命复合路面验证评价与维修再生技术研究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9正交异性钢桥面板U肋内部角焊缝焊接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10面向未来高速公路的护栏及其设置技术研发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11桥梁钢构件纳米复合涂层结构设计及关键技术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12新型装配式护岸系列化标准化研究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运输厅13中低标号沥青非线黏弹特性及黏附性研究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14LZS400型间歇式沥青厂拌冷再生拌和站研制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交通运输厅15大跨度钢混组合梁桥性能化设计与机械化建造技术研发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交通运输厅16 古雷增填沙工程抛填沙施工工艺优化与管道磨损特性分析研究航道疏浚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17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制备及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清华大学清华大学18铁路轨道扣件维护智能机器人研制与开发山东交通学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山东交通学院19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管理标准化建设河南省高速公路联网监控收费通信服务有限公司河南省交通运输厅20公路边坡植被防护评价与改进研究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21基于模糊控制的桥梁爬壁检测设备的研发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交通运输厅22提升波折腹板组合弯梁桥结构性能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3组合箱梁桥温度场分析及温度作用效应研究江苏高速公路工程养护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4 船用高静低动隔振装置研究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集美大学25基于相态转变温度的沥青混合料全温度域服役性能特征研究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26 BIM技术在高速公路、跨江大桥养护中的应用研究--BIM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研究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7 基于化学扩张胶凝材料的水稳基层裂缝非开挖式修补技术研究江苏高速公路工程养护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8沥青路面的非线性力学问题及其解析方法研究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29ET83AR型步履式液压挖掘机及系列机具开发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30基于相对校准法的落锤式弯沉仪校准装置研究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31高速公路改扩建路面拼接性能保障关键技术研究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交通运输厅32新一代环保型干法SBS改性沥青路面成套技术研究山东高速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33 海洋环境超大钢结构腐蚀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牺牲阳极阴极保护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34沥青路面车辙断面特征精细化检测方法与评价指标研究江苏高速公路工程养护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运输厅35智能“活”箍挤密桩技术在不良地基中的应用与研究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省交通运输厅36 RP505小型履带摊铺机研发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37小粒径排水抗滑型超薄沥青罩面技术研究东南大学东南大学38 轻载交通高性能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制备及功能长效性保障技术研发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39XZJ5181TYH(XLY103TC)路面养护车研发徐州徐工养护机械有限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40公路用聚氨酯注浆材料及应用技术中路高科(北京)公路技术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41强制连续式拌和泡沫沥青混合料装备开发及其应用技术研究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42软弱围岩隧道机械掘进设计理论研究及装备研发四川绵九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面上项目方向3:交通运输服务及智能管控领域1带超高压冲水的耙吸挖泥船挖掘系统研制航道疏浚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2北斗通导遥一体化技术在水运及海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交通运输厅3 提升苏南硕放机场服务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能力研究项目申报书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运输厅4 薄膜舱围护系统技术研究中国船级社中国船级社5山岭隧道施工围岩监测与人员安全靶向预警技术研究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6 江苏都市圈轨道制式标准研究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运输厅7 基于虚拟现实的城市公交智能调度人机交互决策平台关键技术南通大学南通大学8大型枢纽港集装箱作业智能调度理论与方法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9江苏省货物多式联运科技示范工程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运输厅10移动互联背景下一站式出行服务(MaaS)技术体系研究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11 沿海港口船舶进出港与靠离泊及装卸作业安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研发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12河南省城市大气污染防治货车智慧管控系统应用研究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交通运输厅13基于多源大数据的交通枢纽疏散特征建模与应用研究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重庆市交通局14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区域交通出行特征建模与应用研究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重庆市交通局15利用大数据评价道路旅客运输过程安全的系统方法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16多式联运条件下标准化道路货物运输装备研究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17武汉航运中心多式联运专项研究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18三峡船闸智能运行平台关键技术研究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面上项目方向4:交通安全保障与应急处置领域1船舶航行自动避碰决策模块开发集美大学集美大学2基于大数据的高速公路综合交通运行赋能平台研究招商新智科技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3拦索式避险车道系统产业化前期研究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交通运输厅4 危险货物水路运输安全风险防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司、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5长大隧道运营安全监测与事故防控技术研究及系统开发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交通运输厅6 面向山区公路隧道群的智能化应急处置演练体系的研究及示范应用长安大学长安大学7基于车路协同的公路交通智慧管控技术研究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8 基于多源数据的山区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灾害实时监测预警与智能决策支持关键技术研究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省交通运输厅9“鄂西生态绿色公路建设支撑技术”成套课题研究湖北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交通运输厅10 负压式水面多功能溢油回收无人船智能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山东交通学院山东交通学院11橡胶混凝土防撞护栏及其设计技术研发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12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对策研究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13 面向公众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状态实时诊断技术及系统架构研发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14道路应急救援(多功能)清障装备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15西藏米拉山隧道智能除冰除雪系统山东交通学院山东交通学院16基于量化风险评估的危货集装箱堆场动态堆存方案研究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17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及管控技术研发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18 基于GIS技术和实景三位模型的危险货物应急模型算法实现及应用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运输厅19水上施工工程环境和设备安全因素监测技术研究航道疏浚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20渤海海域油污损害评估体系研究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21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BIM技术的钢箱梁顶推施工安全智能管控技术研究及应用东南大学东南大学22移动模架的安全性监测预警技术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2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智能监测技术研究天津市公路工程总公司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面上项目方向5:绿色交通领域1绿色公路沥青路面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岳黄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交通运输厅2煤炭码头粉尘排放总量测算模式研究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3三江源地区公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体系研究青海省公路建设管理局青海省交通运输厅4高纯高活性AlON粉体的碳热还原氮化机制及批量制备技术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5航道治理工程疏浚土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山东省交通运输厅6船舶氢燃料储运及应用技术研究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中国船级社7基于不同气候分区的天然沥青改性沥青研发及应用技术研究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8基于新能源汽车用碳纤维全缠绕氢燃料储运设备的研发与应中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用9沥青路面抗滑与热阻技术研究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交通运输厅10三江源地区公路建设规划评估与政策研究青海省公路建设管理局青海省交通运输厅11隧道路面绿色修筑关键技术研究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交通运输厅12船舶压舱水中的多种细菌快速检测技术开发集美大学集美大学13大数据驱动的船舶冷热电联供系统建模与控制器研发山东交通学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山东交通学院14减少环长白山旅游公路对野生动物致死的对策研究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15内河船舶污染防治科技示范工程江苏交科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海大学江苏省交通运输厅16三江源地区公路建设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青海省公路建设管理局青海省交通运输厅17高性能乳化沥青冷再生关键技术研究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省交通运输厅18道路集气蓄能发电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19 长大桥梁桥面系混凝土玄武岩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纤维应用技术研究20排放分级与控制政策下港航战略运营决策优化研究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21基于解交联的高性能橡胶沥青路面研究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省交通运输厅22江苏沿海港口建设生态适应性及保护措施研究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运输厅面上项目方向6:交通信息化领域1交通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系统研究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公路养护大数据管理及应用技术研究中公高科养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公高科养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互联网+”战略下大连智慧港口体系建设研究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4广西交通运输大数据资源管理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省交通运输厅5面向车载多源异质信息的自适应增强融合协同图像重建方法南通大学南通大学6 沪宁高速公路超大流量路段通行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可行性研究江苏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运输厅7 基于云GIS的高速公路建管养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广西省交通运输厅大数据平台建设成套关键技术研究公司8广西交通养护大数据成套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9 久事公交智慧云监控指挥平台上海久事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交通委员会10高速公路交通运输精准执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运输厅11遥感大数据在公路建设与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省交通运输厅12沥青路面服役性能的多源异构大数据模型研制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13船舶与干线航道网运营协同关键技术及标准研究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运输厅14高速公路收费站超限超载车辆监测和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运输厅15 河南省综合交通服务大数据平台桥梁信息采集体系(标准)研究河南省交通通信中心河南省交通运输厅。
附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8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与有关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开展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成运用国际国内创新资源、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作用。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层次与水平,全面推动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根据《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资〔2017〕152号)有关要求,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任务安排,按照双(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协议)要求和落实国家领导人外交承诺的任务部署,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形成机制,编制形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8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
一、专项总体目标和实施进展本专项按照同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国际—1—组织和多边机制等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不同特点分别细化任务部署。
通过支持重大旗舰型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开展共同资助联合研发、推动科技人员交流和合作示范,鼓励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鼓励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等方式全方位支撑科技外交和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各项重点工作。
通过加强统筹协调,集中科技创新合作资源,完善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全链条政府间科技合作布局;通过实施具体项目合作落实协议和承诺任务,确保国家科技领域外交主张、倡议和承诺落地,展示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通过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构建全球创新合作网络,提升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应对全球性和区域性重大共性问题能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2017年,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签署的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以及双(多)边政府共识,本专项共支持了我同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墨西哥、塞尔维亚、欧盟、德国、希腊、以色列、蒙古、印度尼西亚、南非、埃及、金砖国家、芬兰、法国、比利时、英国、匈牙利、波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越南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的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项目,本着平等合作、互利互惠、成果共享、尊重知识产权的原则,推动开展了实质性科技创新合作,对于促进科技外交、推动开放创新、提升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能力、全面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国际合作发挥了旗帜性、引领性作用。
科普惠农【科普惠农科普动态KE PU DONG TAI中国科协发布2018年60个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记者张吉)在杭州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科协年会闭幕式上,中国科协副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李洪受邀发布了2018年60个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为研判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抓住科技创新突破口,前瞻谋划战略制高点,布局前沿科技领域,推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2018年中国科协组织所属全国学会及学会联合体,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了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征集发布活动。
李洪介绍,这次征集发布活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确定了12个重点征集领域,有76家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积极参与,700多位科技工作者参与撰写,1142位专家学者参与推荐,2142名科研一线科学家参与初选,54名学科领军专家参与复选,33名院士专家参与终选。
李洪表示,这些问题难题代表了我国科技领域真正的“硬骨头”。
李洪在闭幕式上简单阐述了这60个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所涉及的领域,具体包括:地球科学领域入选3个问题,难题重点集中在量子惯性导航、空间电气预报以及岩石构建应力场方面;公共安全领域入选3个问题,难题重点集中在煤矿重特大灾害智能报警、工程结构安全长期智能监测,以及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协同等方面;交通运输领域入选6个问题,难题重点集中在高铁列车运行控制、冻土地区铁路修建、道路和隧道建设路网全感知和地下交通及物流系统等方面;空间领域入选3个问题,难题重点集中在天地往返、飞机级系统架构设计及仿真、高精度动态测量等方面;能源环境领域入选7个问题,难题重点集中在电力储能、海洋生态系统储碳、生物多样性粒子、放射性废物处置、制氢技术以及全球能源互联网等方面;农业科技领域入选3个问题,难题重点集中在绿色农药、有机废物转化、植物生长调控等方面;生物科学领域入选8个问题,难题重点集中在基因调控、细胞命运决定、生物与环境关系、DNA存储、意识读取、基因信息结构解析机制等方面;数理化基础科学领域入选5个问题,难题重点集中在记忆的物理化学基础、单分子化学反应、量子电动力学、宇宙重元素起源,以及极端条件下可控燃烧等方面;先进材料领域入选5个问题,难题重点集中在热电材料、纳米纤维、高安全结构材料、光催化材料以及新型智能复合材料等方面;信息科技领域入选6个问题,难题重点集中在类脑计算、认知物联网、抗量子密码算法设计、无人载运工具、工业互联网以及人机情感交互等方面;医学健康领域入选4个问题,难题重点集中在肿瘤、精神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法以及免疫微环境等方面;智能制造领域入选7个问题,难题重点集中在人机共融关键技术、力光量子传感、动力电子技术、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统、智能驾驶技术以及先进微纳机器人等方面。
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2018年度项目附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为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启动实施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
根据《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方案》确定的总体目标及2020年阶段性目标,现提出2018年度项目指南建议。
2018年度项目指南从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面向重大需求的核心关键技术、智能芯片与系统三个方向部署实施,实施周期为3年(2018—2020年)。
申请者应根据指南描述,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原则,根据拟申请项目特点提出具体的考核指标和明确的任务目标。
1.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聚焦人工智能重大科学前沿问题,以突破人工智能基础机理、模型和算法瓶颈为重点,重点布局可能引发人工智能范式变革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为人工智能持续发展与深度应用提供强大科学储备。
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设7个研究方向,每个方向拟支持1-2个项目。
鼓励已有较好基础的融合性团队参与申请。
1.1新一代神经网络模型借鉴神经认知机理和机器学习数学方法等,开展神经网络模型非线性映射、网络结构自动演化、神经元和模块功能特异化、小样本学习/弱标签/无标签样本学习、可解释性等新理论和新方法的研究,本质性提升深度神经网络支撑解决现实人工智能问题的范围和能力。
1.2面向开放环境的自适应感知针对应用场景变换易导致智能系统性能急剧下降问题,发展适应能力强的层次化网络结构、可连续学习的机器学习策略及一般性效能度量方法,突破无监督学习、经验记忆利用、内隐知识发现与引导及注意力选择等难点,推动形成开放环境和变化场景下的通用型感知智能。
1.3跨媒体因果推断研究基于跨媒体的人类常识知识形成的机器学习新方法,并在常识知识支持下对跨媒体数据进行自底向上的深度抽象和归纳,有效管控不确定性的自顶向下演绎和推理,建立逻辑推理、归纳推理和直觉顿悟相互协调补充的新模型和方法,实现跨媒体从智能的关联分析向常识知识支持下因果推断的飞跃。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8.02.06•【文号】国科发资〔2018〕40号•【施行日期】2018.02.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8〕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发布。
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
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的负责人。
2.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
项目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
从指南发布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
2018年度重大科技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集表
行业领域
课题名称(自拟)
技术阶段(选择)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试验发展;D.成果应用与推广
实施内容(500字)
主要阐述项目的主要研发任务及技术路线、实施方案;项目创新点、先进性;预计所需资金,包括总量资金、申请资金、自筹资金等
预期目标(200字)
预期可考核的创新指标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指标
预计实施期限(100字)
建议理由与依据(500字)
省内及国内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机构、院校及企业名单(200字以内)
建议单位(或建议人)(可填多个单位或多个人)
序号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1
2
3。
2018年重大科技专项拟立项项目1. 项目背景2018年,中国政府拟定了一份重大科技专项计划,旨在加强国家在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
该计划的重点是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技术进步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其中一些拟立项的项目。
2. 项目一:5G网络建设5G网络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将大大提升传输速度、减小时延和提升网络容量。
在今后的智能化时代,5G将成为物联网、自动驾驶车辆、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等领域的核心技术。
因此,建设5G网络是本次科技专项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
项目目标:建设覆盖全国的5G网络,支撑物联网、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应用。
项目预计完成时间:2020年底。
3. 项目二: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作为环保型车辆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是国家推动绿色出行的重要力量。
本项目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提高轻量化技术、电池技术以及电机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水平。
项目目标:生产出一批性能更加优异的新能源汽车,降低车辆的负面影响,实现减排和环保。
项目预计完成时间:2022年底。
4. 项目三:大数据应用与创新大数据是指数据量大、数据种类多、数据处理速度快的数据集合。
大数据技术将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成为各行各业智能化转型和升级的关键技术领域之一。
本项目旨在推动大数据技术在制造业生产、社会公共服务以及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和创新。
项目目标:推进大数据在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发布实用性强的大数据产品,改善社会公共服务和医疗健康服务质量。
项目预计完成时间:2021年底。
5. 项目四:人工智能探索和应用人工智能是指计算机程序以人类智慧为样本或指引,独立完成智能决策和任务的能力。
本项目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为各行各业的科技智能化提供支持。
项目目标: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水平和可靠性,大规模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项目预计完成时间:2023年底。
6. 项目五:信息安全保障随着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数据安全成为了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