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念做打学京剧
- 格式:docx
- 大小:41.30 KB
- 文档页数:4
京剧表演中的唱念做打的意思(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十四课《京剧趣谈》课文笔记)京剧是我国流传最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戏曲剧种,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它以优美独特的唱腔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与中国中医、中国武术和中国书法并称为“四大国粹”。
一、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练、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①唱指歌唱。
②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
③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
④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二、舞台上的角色划分为:生(老生、小生)、旦(青衣、老旦.花旦、刀马旦)、净(花脸、黑头)、丑(文丑、武丑、小丑、老丑)四种类型。
主旨归纳来本文介绍了马鞭、亮相等戏剧知识,讲述了京剧表演在道具使用方面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特点以及在动作造型方面的独特之处,带我们领略了京剧之美。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京剧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强烈自豪感。
结构梳理马鞭有种各种各样的颜色。
马鞭的颜色可以代表马匹的颜色,比如白马鞭代表白龙马,黑马鞭代表乌骓马,黄马鞭代表黄骠马。
演员通过马鞭的挥动和身体的起伏、翻腾,形象地表现出马匹的飞奔腾跃和人物在马背上的颠簸。
这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一种虚拟化表现手法。
初步感知: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
第二自然段:介绍京剧中的虚拟道具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第三自然段:介绍虚拟道具的妙处以及真道具表现夸张的特点。
段落划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写马鞭成为舞台道具的原因和马鞭使用的妙处。
举例介绍实在和虚拟的道具。
第二部分(2-3自然段)一步说明京剧善于运用虚实结合的道具辅助演员表演的特点。
“亮相”是一种戏曲上的表演动作。
主要角色上场时、下场前,或者是一段舞蹈动作完毕后的一个短促停顿。
集中而突出地显示出人物的精神状态,采用一种雕塑的姿势,这就称其为“亮相”。
“唱念做打”学京剧—以京剧选段《卖水》中的“花旦”为例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乡村组12号选手刘星佚,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唱念做打”学京剧》。
1.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高中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的拓展部分,通过上节课对《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学习,学生对京剧的发展及其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
因此,本节内容我选取以京剧选段《卖水》为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京剧“旦角”的分类和特点,从而引导学生对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进行学习和展示。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京剧“旦角”的分类及其特点,进而学习京剧“旦角”的表演形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和体验京剧《卖水》,引导学生学习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京剧“旦角”的学习,让学生更加热爱和学习国之瑰宝——京剧,以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
3.教学重难点: 学习京剧中“旦角”的四大表演形式:唱、念、做、打。
接下来,我将简要地向各位展示我设计的教学环节:环节一:导入(5分钟)首先,在导入环节,我将给学生展示一段动作,请学生说出动作的名称(整装、开门、梳头、戴花等动作),并辨别这些动作经常在京剧的哪个行当中常用?(旦角)环节二:走进旦角(10分钟)接下来,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旦角”的特点,我将播放一组幻灯片,逐一展示“旦角”的分类及其扮相特点。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旦角”的相关知识后,再播放一段关于“刀马旦”的打斗视频,并设计一个趣味性的知识抢答:1.视频中的演员属于京剧“旦角”的哪一类?(刀马旦)2.视频中我们看到了哪些伴奏乐器?3.此视频中主要表现了哪一种表演形式?(打)(此环节,学生若回答不够完善的,老师可作出适当的点评和补充)我们的京剧艺术的表演形式除了“打”还有哪些表演形式呢?从而也引出京剧四大表演形式:唱、念、做、打。
由此进入学习花旦的“唱念做”环节。
环节三:学习花旦的“唱念做”(15分钟)首先,播放京剧大师刘长瑜的《卖水》视频(介绍《卖水》这个唱段的人物及其背景)。
京剧中的唱念做打是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和四项基本功。
唱功最基本的要求是字清腔纯,节奏准确,以字生腔,以情带腔。
梅尚程荀、马谭张裘无不以独具个性的唱迷倒观众而白成一家。
至今内行也好,外行也好,总会问一个演员是“哪派”或“学什么派的”,指的就是以唱腔的独特风格为代表的艺术流派,可见唱之重要。
念功是具有音乐性的念白,是与唱同样重要的表演手段。
念功上演员一要注意字音的准确,如京剧的尖团字、上口字、平仄音的念法;二要掌握吐字发音的正确方法,要使每个字完整地送到观众的耳朵里。
三要念出白口的抑扬顿挫,要有音乐感和节奏感,和唱腔一样,要有轻重高低,疾徐长短;四要念出人物个性,情感意境。
做功即身段动作的表演。
京剧中的一举一动,开门关门,上下楼梯,都要有规范,有章法,都要有舞蹈的韵律,都要有深厚的基本功,要讲究以腰为中枢,从动作规律出发来达到自然和谐。
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注意把技巧动作与人物的身份、动作目的、情感意境结合起来,给人以真实的感觉。
打功也就是武功,包括翻跟头,打荡子、各种舞蹈和高难技巧,如起霸、走边、对枪、下场等。
京剧的“打”严格要求腰、腿、把子等各种基本功。
把子,即京剧表演中使用的兵器道具,也称刀枪把子,持把子武打、交战因此被称作“打把子”。
所以把子亦引申为武打的同义词,训练武打技术的基本功则称把子功。
唱念做打学京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引领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观察分析问题及实践表达的能力。
3、通过学习京剧,培养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并能够继续把京剧传承发扬下去。
【教学重点】:参与表演京剧的唱念做打,感受四大功夫。
【教学难点】:通过参与表演,感受京剧的魅力。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营造京剧氛围,并充分用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京剧的表演过程,让课堂变戏台,使学生变成演员,身临其境。
2、体验教学法: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感受京剧的魅力。
一、导入:1、老师给大家带来几段戏曲,大家仔细听他们是哪个地方的?什么剧种?范唱《花木兰》选段,《女驸马》选段,《红灯记》选段。
(以教师范唱经典名段激发学生好奇心)通过《红灯记》引出京剧同学们知道哪些与京剧相关的知识?生:(“国粹”、行当、……)京剧行当中“净角”又称“花脸”。
(展示搜集的带脸谱的物品)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性格。
(简单了解脸谱常识)与脸谱相关的一首歌是什么?生……2、欣赏歌曲《唱脸谱》片段(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双重冲击,拉近与京剧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京剧的欲望。
)讨论:不同颜色的脸谱表示什么样的性格?要表现一个人物的性格,刻画一个人物的形象,仅靠脸谱就足够了么?对四大功夫进行选择:说学逗唱、唱念做打、望闻问切、吹拉弹唱引出课题《唱念做打》【通过教师对不同戏曲片段的范唱,不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并通过《唱脸谱》的欣赏简单认识一下脸谱,最后引出课题,在导入的同时,又能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做、念、唱、打1、“做”(表演)【1】欣赏《拾玉镯》“喂鸡”片段师:片中表演是采用的哪种表演形式?和生活中相比,有何特点?讨论后总结:属于“做”功,京剧表演动作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和动作。
京剧表演讲究以虚代实,是一种虚拟的表演方式。
京剧基本功包括唱念做打(一)唱京剧唱腔的抒情性较强,在戏剧冲突强烈﹑人物情绪激动时,常用大段或成套的唱腔尽情发挥﹔此外在叙事、写景、争论、斥责等场合,借助唱功,也可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念京剧的念白,具有一定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是加工形态的艺术语言,便于与唱相协调。
(三)做做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的泛称,是加工形态的生活动作,通过手﹙手势﹚、眼﹙眼神﹚、身﹙身段﹚、步﹙步法﹚等的灵活运用,使人物的形象、气质更增光彩。
在京剧里,大祇当戏剧冲突激化、人物感情波动时,做功的幅度就加大,做功的挥洒就更夸张起来。
(四)打打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用以表现战斗生活或特定的生活情景﹐如跌跤、挣扎、晕厥等。
凡用古代兵器刀鎗剑戟等(习称“把子”)对打或独舞的,称“把子功”﹔在毯子上翻滚跌扑的﹐称“毯子功”,还有成套的连续性的武功技术,如“起霸”、“走边”、“趟马”等,一般用来渲染战斗气氛和英武人物的精神面貌。
京剧的唱念做打,具有严格的程序性,不同的角色行当有不同的规范和路数。
角色之间密切配合﹐演员与乐队之间相互默契,才能做到场面紧张而有条不紊,战斗激烈却具有美感。
唱念做打还具有难度很高的技术性,高水平的演员大多能运用娴熟、精确的技巧为塑造人物服务,有些还属于特技性质,如髯口功、翎子功等,常被用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愤怒、惶恐或慌乱。
水袖功、甩发功、髯口功等是一般演员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
在京剧界里常能听到人们谈起京剧基本功的“四功五法”,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
我认为应该是“五功四法”才更有道理。
五功即唱、念、做、打、舞;四法为手、眼、身、步。
舞台上很多程式动作如“走边”、“趟马”等等,都是舞蹈化的,所以这项“舞功”演员是要具备的。
五法中手法、眼法、身法、步法,可以解释出来,但“法”字显然解释不通,所以我认为“四功五法”应改称为“五功四法”才更合理。
京剧的基本功也分几个层次,如腿功、飞脚、旋子和翻筋斗等等,都属于最底层的基本功,这些基本功应称之为基础功。
唱念做打其中做指的是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习称四功五法的四功,即指唱念做打四种技艺的功夫。
历史戏曲演出的四种艺术手段,也就是戏曲演出的四项基本功。
演唱指歌唱,念指具备音乐性的唱词,二者互为补充,形成歌舞化后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小要素之一的“歌”。
搞指舞蹈化后的形体动作,踢指武术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融合,形成歌舞化后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小要素之一的“歌舞”。
戏曲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融合唱念做打各种艺术手段,为搬演故事、塑造人物服务。
早在汉代百戏中就有《东海黄公》的节目,通过武术和杂技,表演简单的故事。
唐代盛行歌舞,以载歌载舞著称。
宋杂剧演出分“艳段”、“正杂剧”、“杂扮”三部分,把歌舞、戏剧、杂耍集于一台,起了相互影响和融合的作用。
元杂剧在表演上已有简单的武打。
明代弋阳、昆山诸腔勃兴以后,在声乐和舞蹈技艺的结合方面渐趋完善。
清乾隆、嘉庆年间,徽调与汉调合流,继承昆、弋的传统,吸收各种地方戏的优点,逐步向京剧演变。
大致到了同治、光绪前后,一个以唱念做打多样统一的完整艺术形式才臻成熟。
戏曲剧种为数众多,演出上运用的艺术手段各存有侧重于。
大抵总貌生活小戏的花鼓、土家等系统的剧种,载歌载舞;由说唱形式搬上舞台的滩簧、曲子等系统的剧种,侧重于饶舌;昆曲、高腔、皮簧、梆子系统的剧种,唱念搞踢四功相结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以来,各剧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上述差别已逐渐增大。
目前,各剧种大都具有了唱念搞打的艺术手段。
戏曲演员按照传统的规程,从小就从唱念做打几个方面接受严格的基础训练,充分掌握了基本的技法和程式,熟悉了各种音乐语汇和舞蹈语汇,而后才能进行艺术创造。
戏曲谚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领进门”是指口传身授的传艺,“靠个人”则指个人的揣摩、发挥与创造。
唱念做打学京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引领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观察分析问题及实践表达的能力。
3、通过学习京剧,培养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并能够继续把京剧传承发扬下去。
【教学重点】:参与表演京剧的唱念做打,感受四大功夫。
【教学难点】:通过参与表演,感受京剧的魅力。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营造京剧氛围,并充分用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京剧的表演过程,让课堂变戏台,使学生变成演员,身临其境。
2、体验教学法: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感受京剧的魅力。
一、导入:1、老师给大家带来几段戏曲,大家仔细听他们是哪个地方的?什么剧种?范唱《花木兰》选段,《女驸马》选段,《红灯记》选段。
(以教师范唱经典名段激发学生好奇心)通过《红灯记》引出京剧同学们知道哪些与京剧相关的知识?生:(“国粹”、行当、……)京剧行当中“净角”又称“花脸”。
(展示搜集的带脸谱的物品)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性格。
(简单了解脸谱常识)与脸谱相关的一首歌是什么?生……2、欣赏歌曲《唱脸谱》片段(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双重冲击,拉近与京剧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京剧的欲望。
)讨论:不同颜色的脸谱表示什么样的性格?要表现一个人物的性格,刻画一个人物的形象,仅靠脸谱就足够了么?对四大功夫进行选择:说学逗唱、唱念做打、望闻问切、吹拉弹唱引出课题《唱念做打》【通过教师对不同戏曲片段的范唱,不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并通过《唱脸谱》的欣赏简单认识一下脸谱,最后引出课题,在导入的同时,又能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做、念、唱、打1、“做”(表演)【1】欣赏《拾玉镯》“喂鸡”片段师:片中表演是采用的哪种表演形式?和生活中相比,有何特点?讨论后总结:属于“做”功,京剧表演动作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和动作。
京剧表演讲究以虚代实,是一种虚拟的表演方式。
京剧表演形式
唱、念、做、打是京剧戏曲表演中的四种表演形式。
同时也是戏曲演员表演的四种基本功。
通常被称为“四功”。
“唱”,指的是唱功。
“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
“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
而“打”则指的是武功。
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
1、唱功是戏曲的主要艺术手段之一,学习唱功的第一步是喊嗓、吊嗓,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和音色,分别字音的四声阴阳、尖圆清浊、五音四呼,练习咬字、归韵、喷口、润腔等技巧;唱善于运用声乐技巧,通过声乐的艺术感染力,表达剧中人的心曲。
2、念白与唱互相补充、配合,也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艺术手段。
演员从小练基本功,念白也是必修课之一。
戏曲念白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韵白和散白,都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铿锵悦耳,与唱相互协调。
3、做功泛指表演技巧,是戏曲有别于其他表演艺术的主要标志之一。
演员在创作角色时,手、眼、身、步各有多种程式,髯口、翎子、甩发、水袖也各有多种技法,灵活运用这些程式化的舞蹈语汇,以突出人物性格、年龄、身份上的特点,并使自己塑造的艺术形象更成功。
4、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
一般分为把子功和毯子功两大类。
不仅要有深厚的功底,而且还必须善于运用这些难度极高
的技巧,准确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神情气质。
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中的四种艺术手段。
同时也是戏曲演员表演的四种基本功。
通常被称为“四功”。
“唱”,指的是唱功。
“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
“念”指的是念白。
而“打”则指的是武功。
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
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
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
“唱”
京剧中的“唱”占首要地位,发声部位大体分为胸腔、头腔、深喉、浅喉,不同的行当、表演流派,其发声、咬字、行腔、运气都有一些独创的方法,音色和唱法差异很大。
“念”
“念”,是指念白,也就是人物的说话,主要起叙事作用。
京剧对念白格外重视,有“千斤话白四两唱”的说法。
念白分为京白和韵白两种,前者接近日常生活语言;后者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舞台语言,声调抑扬顿挫。
“做”
指的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包括手、眼、身、步的各种程式动作和舞动髯口、长发、水袖、帽子、手帕、扇子等服饰、道具的技法,用来突出人物性格,表达人物的情绪、情感。
“打”
京剧舞台上的“打”是从中国传统武术动作中提炼出来的一些基本的招式和翻跌的技艺,讲究身段动作的舞蹈之美。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六年级音乐知识与技能《唱念做打学京剧》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京剧的形成、四大行当、脸谱、表演艺术、产生喜爱京剧的情感。
通过学习,知道四大行当的基本功唱念做打,以及四大行当唱腔的区别。
教学重点:了解四大行当的基本功以及区别四大行当的唱腔。
教学难点:学习京剧行当的唱腔教学过程:1.师生问好(师用京剧念白问好)师:“谁能说说老师今天的问候有什么不一样?”生答。
师:对了,今天老师又要和同学们一起再一次走进京剧。
多媒体出示课题——《走进京剧三》师:为什么说是三呢?那是因为我们在四年级和五年级都分别接触过京剧了,今天是我们第三次接触京剧,相信同学们对它都不陌生了对吧?那今天我想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在四五年级的时候都学过哪些京剧的知识呢?生答。
师:看来同学们对京剧的知识了解得还真不少,今天我们还是首先来回顾一下京剧的四大行当怎么样?他们的扮相都很有特点吧?你觉得那个扮相让你觉得影响深刻?为什么?生答……还记得老师曾给你们唱过的那段戏歌——《说唱脸谱》吗?师清唱: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不同的脸谱表现的不同的人物形象,更表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那在京剧艺术中光靠脸谱来表现人物形象你觉得到位吗?(不到位)那京剧的表演还需要什么呢?还需要他的四大功夫。
有没有同学知道是哪四大功夫呢?(如果没有同学知道可适当提示:选择望闻问切?说学逗唱?唱念做打?),好了,今天老师就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唱念做打学京剧。
多媒体展示唱念做打学京剧首先,请同学们聆听一个小片段多媒体(拾玉镯当中玉娇和丑婆的念白)师:“这个片段展示了京剧当中的那个功夫呢?”生答:念师:“玉娇最后一句是怎么说的?”生模仿师:“京剧当中的念白和我们平时说话是一样的吗?”生:“不一样。
”师:“他们两人之间的念白一样吗?怎么不一样的?”生:……师:“在腔调上有什么不同呢?”生:……师:“其实啊这就是京剧当中的京白和韵白。
”板书:京白韵白师:“什么叫京白呢?简单的说,就是咱们能听得懂的,以北京话作为基准的。
六年级音乐知识与技能《唱念做打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京剧行当的知识,能够分辨京剧行当,培养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热爱京剧艺术,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调动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二、教学方法1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2 、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三、教具多媒体计算机京剧道具服饰视频u盘。
四、导入:同学们,老师曾经听一位美国人这样说过"如果中国没有京剧,那么中国的艺术就失去了灵魂,所以我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就更有必要来学习一下我们的国粹,京剧艺术,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京剧。
京剧知识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京剧当中的一个知识点,京剧行当二、新课教学:(一)理解京剧行当的定义老师:在我们的京剧舞台上因剧情需要,演员们会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我们称之为“京剧行当”同学们知道京剧行当包括什么吗?学生:(生旦净末丑)老师:同学们说的很对,京剧行当是根据性别,性格,社会地位的不同来划分的,京剧行当,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个基本类型,我们以往,常说“生旦净末丑”,这个“末”呢,是“生行”的一个分支,指生行中的“老生”,所以,我们现在把行当分为四大类(二)认识四大行当生、旦、净、丑1、生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生行”学生们来一起念一下(看课件) 生:(是指男性,有小生,老生,武生)师:同学们来猜猜看,图片上都是什么角色呢?生:(观察,考虑,判断,回答)师:那么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这些角色的呢?生:(小生看起来比较文雅,武生拿着兵器,老生带着胡子)师:回答的很好,我们来看小生,他扮相俊美,手持书卷,看上去年纪轻轻,饱读诗书的样子,因此,扮演温尔儒雅的青少年,我们就叫他什么呢?生:(小生)①老师示范:舞刀花,亮相武生肯定要会武功,同学们想不想也来感受一下武生的风采呢?②老师讲解:好,请全体起立,挺胸抬头,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成“丁字”型,左手叉腰,右手成“八字”向右前方抬起,眼睛看手,然后看向前方(对待不同的学生进行指导)好的,我们再来一遍:一,二!同学们做的很好,很到位,请坐,有哪位同学能到台前给大家展示一下?③学生展示:师:同学们模仿的像模像样的,(请这几位同学回到座位)会武功,擅长武艺的青壮年我就叫他什么?生:(武生)师:老生的典型特点就是这个(拿道具)‘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生:(胡子)师:是的,正因为这样,老生又叫“胡子生”,还叫“须生”,这个胡子在我们的专业术语中叫“鬤口”大家跟我一起念一下“鬤口”生:(鬤口)师:根据年龄的不同,使用的“鬤口”是有区别的,年轻一点的老生,我们带“黑色的鬤口”年迈一点的,应该带什么颜色的? 生:(白色)师:同学们真聪明!介绍完了“生行”我们看下一个行当,(切换幻灯片)2、旦师:同学们再来猜一猜,这又分别是什么角色呢?生:观察,考虑,判断,(找同学)回答师:说的很好,(拿道具)大家看,老师穿的这就是“青衣”的代表性服饰,同学们看,这条的袖子大家知道叫什么吗?生:(袖子)①师讲解:我们叫水袖,因在戏服的袖子上缝了一段“白绸”舞动起来,如同水波荡漾,所以我们叫“水袖”,它能起到什么作用大家知道吗?生:(不知道)师:因为中国古代的女子,都比较保守,尤其是成年女子,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社会对女子的要求也很严格,一定要笑不露齿行不露足,这个水袖,就起到了遮羞的作用,还有美化表演的作用,接下来呀,我来给大家示范一下,水袖的基本动作②师示范:害羞行礼欢喜(水袖花)生气(甩袖)师:请某某某来台前来尝试一下好不好?③学生展示④老师指导师:表演的很好,扮演端庄稳重的中年女子我们就叫她青衣①老师表演:这个角色,老师再熟悉不过了。
唱念做打舞,⼿眼⾝法步。
⽣旦净丑末,难学各套路。
京剧表演艺术都以它独特的表演⼿段来塑造⼈物,反映⽣活。
⼀、京剧程式化的功能和审美概括为:简约化、虚拟化、技艺化、泛美化。
1.虚拟化以桨⽰船、以鞭⽰马,不表船,不表马,特写⾏船、骑马的⼈;不表风、不表⾬,凸显风⾬中的⼈;光如⽩昼,是伸⼿不见五指⿊夜;⼏声更⿎,夜过天明。
2.技艺化技艺化—⽣活中的说转化为⾳律化的念,歌唱化的唱,就是哭和笑也成为有⾳符的声乐如:《锁麟囊》旦⾓的哭,《西厢记》⼩⽣的笑3. 泛美化剧本有诗词美、唱念要有⾳韵美、动作要有古典美、服饰要有装饰美,化妆要有夸张美、伴奏要有民族风格的美,泛美的系统构成京剧的艺术特征。
站如松、坐如钟、⾏如风,是对⽣活姿态的美的提炼。
⼆、京剧剧⽬是唱念做打舞的⾼度综合,观众可以依据其兴趣择戏欣赏,从⽽获得审美的满⾜。
1.唱在京剧艺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京剧的唱腔,有叙事,表述事情经过;有对话,推进戏剧冲突;有抒情,直接抒发胸臆。
所以,唱腔是塑造⼈物形象的重要⼿段,编好⾓⾊的唱腔有助于⼈物形象的塑造,⾏内⼈把这叫做“⾓⾊的⾳乐形象”。
2.念⽩是展⽰⼈物性格,推动戏剧冲突的重要艺术⼿段,也是演员必须长期训练的基本功之⼀。
京剧念⽩是⽣活语⾔的节奏化、旋律化,是⽣活语⾔的歌唱形态。
3.做功的含义宽泛,应该说是泛指表演,总体的说是运⽤唱念和⾝段⼿段塑造⼈物。
具体的说是抒发内⼼情感,刻画⼈物性格。
4.京剧的武打是观众重要的欣赏点,术语称“把⼦”,其中主要指⼑枪剑戟等器械,同时也包括徒⼿打⽃。
京剧武打最擅长表现冷兵器时代的格⽃,春秋的车战、黄天荡的⽔战、绿林好汉的劫富济贫、狭⼩店房的摸⿊⾏刺、天兵天将的降妖捉怪,艺术家都可以把这些故事情节变成惊险壮观的武打场⾯。
京剧的武打是表现性艺术,不同于武术,更不同于真打,它同样具有舞蹈性质。
所以,打中有耍,富有很强的技巧性。
5.舞是京剧表演以⼈体为表现⼯具,通过有节奏、有组织和经过美化的流动性动作来表达情意,它是⼀种表情性的时空艺术,由于京剧舞蹈是⽤于千姿百态的舞蹈动作为语⾔来塑造艺术形象。
【唱念做打】京剧口法中的四声四功之中,唱为第一。
剧本再好,唱腔立不住,也成不了好戏。
俗话说,卖面的凭汤,好戏凭腔。
过去叫听戏,主要听唱腔。
今天叫看戏,既听唱,又看内容,看表演。
口法为四功之一。
练唱功,必须要学口法。
过去说,演戏之人勿论巧拙,是问有口无口;听唱之人勿论粗精,是问有字无字,字从口出,有字必有口。
这里的口,即口法。
口法又包括:四声、读字、收韵、切韵、气口等等。
演唱时,应注意四声的运用,不可高亦不可低,不可轻亦不可重,不可自作主张。
四声,即阴平声、阳平声、上(shǎng)声、去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过去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口诀是: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后来把入声不要了,纳入了阴、阳、上、去四声中。
南从洪武,北押中原,南无去,北无入。
1)阴阳变法四声中还有阴阳变法,阴出阳收、阳平高唱。
戏词中,上句落在仄声即上声、去声上,下句应在平声上,戏词应是仄、平、仄、平。
例如:“店主东代过了黄标马”,“马”是仄声。
“不由得秦叔宝两泪如麻”,“麻”是平声。
第一句如落不到仄声,落在阴平也好;若落在阳平,只好用阴阳变法了。
例如:《捉放曹》吕伯奢唱:“昨夜晚一梦大不祥。
”,“祥”字是阳平字,只好先出三分阴平“枪”,然后落在“祥”音上。
《文昭关》东皋公唱:“闲来无事步从容”,“容”字乃是阳平字,也是由“拥”到“容”字上。
有的能以腔就字,就唱到阴阳正法。
例如:《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人”字可以腔就字。
《战樊城》“一封书信到樊城”,“城”字足阳平,也能以腔就字,就用阴阳正法。
阴出阳收。
先出三分阴平,然后落到阳平上。
例如:《群英会》周瑜唱:“曹孟德领人马、、、”先唱三分“操”,再落在“曹”上。
因为是第一句、第一个字。
《凤还巢》“强盗兴兵来作乱、、、”,“强”唱作“枪”,有力度。
《骂曹》(二六)“丞相委用恩非小”,“丞”字先唱“称”再落“丞”字上。
《哭灵牌》“当年桃园结义好”,“桃“、“园”都是阳平字,可把“园”字先出三分“渊”,再落“园”字上。
唱念做打学京剧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唱念做打学京剧
课时:二课时
课型:欣赏课
年级:八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京调》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一个大剧种,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京剧无论如何也算是个老大哥。
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
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
”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说,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们中国人凭借着京剧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
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
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
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
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京剧艺术。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
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
(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
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
(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
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
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
(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
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
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
(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
四、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1、唱:
a.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
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唱”、“念”、“做”、“打”各有侧重。
但从总体上来说,京剧还是以“唱”为主,京剧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在观众的语言中,把“演戏”说成是“唱戏”,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
唱功必须有基本的技术功力,不仅要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还要学会归韵、运腔等技巧,因而唱功是品评一个演员技艺高下的重要因素。
目前京剧已形成不同的唱腔流派,使得京剧的流派纷呈,它的唱以其绚烂多彩而独具魅力。
b.欣赏《玉堂春》中《苏三起解》选段,并分析青衣唱腔特点。
c.女生学唱《苏三起解》的唱段。
d.欣赏《唱脸谱》,并分析净行唱腔特点。
e.男生学唱《唱脸谱》。
2、念:
a.京剧把“唱”作为重要表现手段,但它不是单独运用,而是经常与“念”配合,互为补充。
b.欣赏《拾玉镯》中刘媒婆与孙玉姣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剧中的念白是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一样?
c.很显然,京剧中的念白不同于我们日常的对白,它在推动剧情、刻画人物、揭示思想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戏谚“千斤话白四两唱”就正是为了强调念白的重要性。
念白为“韵白”、“京白”两种,“京白”基本是京音,而“韵白”则讲究韵味。
念白在音调上要抑扬起伏、节奏上要疾徐顿挫,除此之外,念白中的语气、语势、需要突出其节奏感,从而增强它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总之,京剧的念白,无论是“韵白”或“京白”,都不是普通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近于朗诵体,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并与唱腔协调,相互衔接,使念白达到传神的艺术境界。
d.再欣赏一遍,并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学着说一说。
3、做:
a.戏曲除了通过语言,而且要通过行动,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京剧中的“做”正是为了完成以上任务而强调的一门功夫,所以称为“做功”也称“做派”。
“做功”泛指表演技巧,它有一套特定的程式体系。
京剧中对种种生活情景,如开门、关门、上楼、下楼、上船、下船、乘马、行舟、饮酒、跪拜,种种不胜枚举的情景,在表演时均有一定的程式可供使用。
下面请大家看一看,猜猜他们在干什么?
b.分别让学生欣赏开门、喂鸡、穿针三个片段。
c.再让学生欣赏上楼、下楼片段。
d.学生通过看、说、学进行表演。
4、打:
a.“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
京剧的武打范围广,难度大,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舞台动作,尤其是大打出手时,刀枪满台飞,构成图案,有节奏、有层次,稳、准、美的体现着剧情。
做为武戏的演员,需经过特别的训练,自觉地练功的道理就不言自明了。
京剧在武戏剧目的丰富过程中,形成了武生行当,提高和发展了武打的技巧。
那么,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功夫呢?有两门功夫是必须具备的,这就是“把子功”和“毯子功”。
“把子功”是传统武戏中所用兵器道具的统称,“毯子功”包括翻、跃、腾、扑各种技艺,俗称“筋斗”,因为这些技艺的难度大,技术复杂,练习时需要在毯子上进行,以免练功者受伤,所以又称“毯子功”。
b.让学生欣赏“把子功”和“毯子功”的武打场面。
c.介绍“水袖功”、“甩发功”、及“手绢功”,并让学生欣赏。
5、京剧伴奏乐器:
a.京剧伴奏乐器分打击乐与管弦乐。
其中,打击乐是京剧伴奏乐器中的灵魂。
京剧的“唱”、“念”、“做”、“打”完全按照规定的节奏进行,“唱”要有板有眼,“念”要抑扬顿挫,“做”则是舞蹈,而舞蹈必须表现出鲜明的韵律,谁来控制、体现节奏?那就是打击乐。
打击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
在戏曲舞台上,人物的一切行动,包括最隐秘的思想活动,都是通过舞蹈化的身段动作、音乐化的念白和演唱,并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的,由各种打击乐器的音响组成的“锣鼓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有人说,如果“唱”、“念”、“做”、“打”是戏剧的血肉,那么“锣鼓经”就是它的骨骼,一阵锣鼓,既可渲染磅礴的气势,又能烘托演员的表演,并且这种对表演的烘托,是非常细致的,甚至细致到鼓点子打出演员眼珠的转动,眼皮的开阖,手指的颤抖。
演员表演往往导引出感情表达需要的锣鼓,锣鼓(节奏、音响)等的刺激反过来诱发演员的表演激情。
b.试着让学生学打一段“锣鼓经”。
6、总结:
京剧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的表演在审美特征上是独树一帜的。
尤其与西方的写实性的表演是根本不同的。
比如舞台上没有门,但是演员通过表演,却使观众看到了门的存在,使你必须承认有门。
明明没有马,却让你承认有马,没有船,却让你承认有船。
这就是京剧,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特征。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京剧是诗》这样一首介绍京剧艺术审美特征的诗,或许对我们认识京剧艺术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