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9年各地语文中考及模拟卷《醉翁亭记》阅读题练习及答案汇集
- 格式:pdf
- 大小:288.93 KB
- 文档页数:18
《醉翁亭记》练习题答案欧阳学文创编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汇编:《醉翁亭记》欧阳学文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名之者谁()(3)行者休于树()(4)觥筹交错()2.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用原文语句回答。
(4分)(1)叙述“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2)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1.(4分,每小题1分)(1)像鸟张开了翅膀一样(2)取名(命名)(3)在(4)酒杯2.(4分,每小题2分)(1)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3.(4分,每小题2分)(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欧阳学文创编欧阳学文创编(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1.(3分,每点1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其乐也(乐人之乐、与民同乐)8.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4分)①杂然而前陈者()②弈者胜()③游人去而禽鸟乐()④不知太守之乐其乐()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10.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①至于负者歌于途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11.原文填空。
(2分)①第①段中描写山间秋冬景色的句子是:,。
②本文的主旨句是:。
12.第②段描写了哪几幅画面?请简要概括。
(4分)8.(4分)①摆开(摆放)②下棋③离开④以……为乐9.(4分)①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2分,译出大意给1分,“芳”:(香)花,“秀”:茂盛、繁茂译对1分)②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2分,译出大意给1分,“乐”:乐趣,“丝竹”:音乐译对1分)欧阳学文创编欧阳学文创编10.(2分)①至于/负者歌于途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11.(2分)①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1分)②醉能同其乐(1分)12.(4分)滁人游(1分)、太守宴(1分)、众宾欢(1分)、太守醉(1分)。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5篇)《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5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醉翁亭记》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醉翁亭记》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问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名之者谁名:命名 B.得之心而寓之酒寓:寄托C.佳木秀而繁阴秀:繁茂 D.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乐:快乐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四时之景不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行者休于树其一犬坐于前C.而不知人之乐温故而知新 D.醉能同其乐安陵君其许寡人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2016-2019年全国各地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考题及答案汇编A.二0一九年语文中考卷1.2019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题(二)文言文阅读(17分)[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堅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13.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2分)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的翅膀一样)②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③因为本其山川(根据)④遂书以名其亭焉(起名,命名)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3分)A.(1)山水之乐(2)乐其地僻而事简B.(1)在乎山水之间也(2)幸生无事之时也C.(1)名之者谁?(2)修之来此D.(1)山行六七里(2)日与滁人仰而望山【解析】B。
都属于判断句式,意思和用法就是一样的。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望那树木繁茂,又幽深又秀美的地方,那就是琅玡山。
②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17.[乙]段中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是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和_喜与予游也(用原文语句回答)。
醉翁亭记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中的一个考试难点,想要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需要同学们重视文言文的阅读练习,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醉翁亭记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供大家阅读练习。
醉翁亭记中考阅读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中考阅读题目: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2)四时之景不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3.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2分)醉翁亭记中考阅读题答案:1.(1)明名、取名(2) 助词;译为“的”2.(1) 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一.[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未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每题2分,共10分)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居庙堂之高则忧居十日,扁鹊夏见C、不以物喜以天下之所顺D.宴酣之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9.[甲]文中的“进”是指“”,“退”是指。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11.《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岳》文着眼于“”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12.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答: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时_________ 陈_________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醉翁亭记》中考阅读理解试题精选题魏岗学校王泽维(一)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完成1∙4题。
(12分)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那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靠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個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2分)A.环滁/皆山也B.而乐/亦无穷也C.负者/歌于途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晦:(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者休于树于:(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溪而渔渔:3.用现代汉悟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环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提携,往来而不绝者,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⑴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⑵四时之景不同( )11.用现代汉语译下列句子。
(4分)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⑵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12.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2分) 【答案】10.⑴命名、取名⑵助词;译为“的”11.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罢了。
⑵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12.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醉翁亭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2019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题)文言文阅读(17分)【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堅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13.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2 分)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4 分)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语回答)。
【答案】13.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14.①像鸟的翅膀一样②情趣③根据④起名,命名。
15. B16. ①远望那树木繁茂,又幽深又秀美的地方,那就是琅玡山。
【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此外,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本句句意为: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
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1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醉翁亭记》阅读答案(通用15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醉翁亭记》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醉翁亭记》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问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名之者谁名:命名 B.得之心而寓之酒寓:寄托C.佳木秀而繁阴秀:繁茂 D.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乐:快乐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四时之景不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行者休于树其一犬坐于前C.而不知人之乐温故而知新 D.醉能同其乐安陵君其许寡人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醉翁亭记中考阅读理解选题附答案醉翁亭记》是一篇描写滁州山水及太守醉后游玩的文章。
文章通过描绘山水四季之美、游人的欢乐以及太守的醉态,展现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乐。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人文欢乐的赞美。
同时,作者还借醉XXX,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哲学思考,认为人生的乐趣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心灵的感悟和自然的体验。
整篇文章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峦,其中西南的山峰林木葱茏,远望之下美不胜收,那就是琅琊山。
往山里走六七里,逐渐听到潺潺水声从两座山峰之间流泻而出,那就是酿泉。
山路蜿蜒曲折,有一座亭子耸立在泉水旁边,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座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僧人智仙。
取名的是谁?是太守自己。
太守和客人们来到这里喝酒,只喝一点就醉了,而且他也是最年长的,因此自称醉翁。
他醉不是为了酒,而是为了山水之间的感受。
山水的乐趣,是从心底得到的,然后寄托在酒中。
比如,早晨太阳升起,林木霏霏,云归岩穴,暮色渐渐降临,这是山间的朝暮。
野花盛开,散发着幽香,美丽的树木葱茏,风霜洗礼后更加高洁,水流落下,石头露出,这是山间的四季变化。
早晨出发,傍晚回来,四季的景色不同,但乐趣是无穷的。
1)环绕滁州的都是山峰,其中西南部的峰林更是美丽。
远望之,山峰高耸,秀美深邃,这就是琅琊山。
往山里走六七里路,逐渐能听到水声潺潺,最后从两座山峰之间涌出来,这就是酿泉。
山路蜿蜒曲折,有一座亭子矗立在泉水旁边,这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座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中的僧侣智仙。
这座亭子的名字是谁起的呢?是太守自己。
太守和客人来到这里喝酒,虽然喝得不多就醉了,但他年纪最大,因此自称“醉翁”。
他的意思不是在酒,而是在山水之间。
山水之乐,是从心里得来,然后寄托在酒中。
2)日出时,林木逐渐展开,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但是乐趣却是无穷无尽的。
3)滁州的人们有一种惯,背负着行囊唱歌游玩,有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和,有些人因为年老背弯,需要另一个人扶持,但是他们一直走来走去,不停地游玩。
《《醉翁亭记》中考练习题及答案.doc》《醉翁亭记》中考练习题及答案(一) 1、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zuiwengtingji/56369.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醉翁亭记》中考练习题及答案》限时特价:9.00元/篇原价20元联系客服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支付完成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环绕滁州的都是山峰,其中西南的诸峰林壑秀美,最引人注目的是琅琊山。
往山里走六七里,就可以听到潺潺水声从两座山峰之间流出来,这就是酿泉。
山路曲折,忽然出现一座亭子,就是醉翁亭,建造者是山中的僧人智仙,名字则是太守自己取的。
太守和客人在这里喝酒,他虽然酒量不大,但年纪最大,因此自称醉翁。
他的兴致并不在于喝酒,而是在于山水之间的乐趣。
山水之乐,可以从心中得到,也可以借助酒来表达。
比如,早晨太阳升起,林木烟霏缭绕,云归岩穴暗淡,这就是山间的朝暮变化;野花绽放,散发着幽香,树木茂密,遮盖着阳光,风霜高洁,水流石出,这就是山间四季的景色。
早上出门,晚上回来,每个季节的景色都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当滁州人在山溪边垂钓,溪水深处鱼儿肥美,用酿泉泡的酒香气扑鼻,山中的摆在桌上,太守就会开宴。
宴会上没有丝竹乐器,却有射箭和下棋,觥筹交错,起伏欢笑,宾客们都很开心。
太守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很开心。
傍晚时分,夕阳西斜,人影散乱,太守回家,宾客们也跟着离开。
树林里充满了阴影,鸟儿在枝头欢唱,游客们离开了,只有禽鸟还在享受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类的乐趣;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很开心,却不知道太守自己也很享受这种乐趣。
太守能够在醉醺醺的状态下感受到这种乐趣,清醒时又能用文字描述出来,这就是他的才华。
庐陵欧阳修对这篇文章加以命名。
1.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D。
正确的读法应该是“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指“醉翁亭”的名字是太守自己取的。
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晦:指山间的朝暮变化。
3)行者休于树于:指行人在树下休息。
4)临溪而渔渔:指在溪边垂钓。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意思是醉翁并不是为了喝酒而来,而是为了享受山水之间的乐趣。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意思是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很开心,却不知道太守自己也很享受这种乐趣。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3-16题。
(12分)【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锦鳞游泳()⑵佳木秀而繁阴()(2分)【答案】(1)鱼(2)繁荣滋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鳞,借代,代指鱼;秀:植物开花结实。
这里有繁荣滋长的意思。
佳木秀而繁阴:美好的树木繁荣滋长,(树叶)茂密成荫。
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案】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⑵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中考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一)(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本文作者欧阳修是(朝代)文学家。
(1分)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⑴蔚然而深秀者()⑵名之者谁()12.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2分)13.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
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
(2分)14.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游且“乐其乐也”。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
(3分)(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7分)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环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提携,往来而不绝者,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⑴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⑵四时之景不同( )11.用现代汉语译下列句子。
(4分)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⑵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12.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2分) 【答案】10.⑴命名、取名⑵助词;译为“的”11.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罢了。
⑵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12.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醉翁亭记》中考练习题及答案1、选出以下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D (2分)A.环/皆山也B.而乐/亦无穷也C.负者/歌于途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命名(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晦:暗(3)行者休于树于:在(4)临溪而渔渔:捕鱼3、用现代汉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啊。
(2分,准确译出“意”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2分,准确译出“乐其乐”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
)4、作者被贬州知州,自号“醉翁”。
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2分)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各1 分。
)5、以下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B )(1分)A.临溪而渔身临其境B.山间之朝暮暮色苍茫C.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D.筹交织一筹莫展6、解释以下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分)(1)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2)佳木秀而阴秀:滋长7、用现代汉语译下面的句子。
(2分)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晨到这里游玩,黄昏回去,欣赏四季不同的风光,乐趣是无穷尽的啊。
8、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第②段的段意。
(2分)答: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9、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名之者谁取名(命名、题名、起名)(2)野芳发而幽香香花(花)(3)朝而往,暮而归黄昏(黄昏、晚上)(4)弈者胜下棋10、以下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C )A、作亭者谁(的人)B、山间之四时也(的)C、行者休于树(从)D、颓然乎其间者(他们,他们的)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醉翁亭记》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一、2014年福建省福州市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7.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标四处)(2分)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名之者谁?()(3)行者休于树()(4)觥筹交错()9.翻译下面句子(4分)(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译文:(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10.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⑴叙述“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
⑵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11.文中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简要回答。
(3分)答: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8.(1)像鸟张开了翅膀一样(2)取名(命名)(3)在(4)酒杯9(1)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