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奉仪-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策略
- 格式:ppt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12
癌症化疗新的疗效评价标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冯奉仪一. 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 ) 细胞毒化疗药是通过肿瘤缩小量耒评价其抗肿瘤作用,1979年WHO ( Worl d Health Organization ) 确定了实体瘤双径测量的疗效评价标准。
20多年来,这个标准被国内外的研究者和研究组普遍采用,但WHO的标准存在如下问题:(1)由WHO确定可评价的和可测量大小病灶的改变混为一体,来判断疗效在各研究组间各不相同。
(2)最小病灶的大小及病灶的数量亦无明确的规定。
(3)PD的定义在涉及单个病灶还是全部肿瘤( 可测量肿瘤病灶的总和)不明确。
(4)新的诊断病变范围的影像学方法,如CT和MRI己被广泛的应用。
因此,多年来造成了对于单个药物、联合化疗方案及治疗方法各研究组之间疗效评价存在差异而难以比较,往往导致不正确的结论。
针对以上问题,1994年EORTC (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 r )、美国NCI ( National C ancer Institute ) 和加拿大NCI在回顾普遍使用的WHO疗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以后又相继的召开了多次会议,讨论和完成尚未解决的问题,直至1998年10月在包括学术界、企业、官方当局的会议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在W HO疗效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采用简易精确的单径测量代替传统的双径测量方法,保留了WHO标准中的CP、PR、SD、PD。
RECIST首次在1999年美国的ASCO会议上介绍,并于同年的JNCI杂志上正式发表。
抗癌药物的疗效评价至少包括三个不同的目的:(1)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客观肿瘤疗效是试验药物或方案的预期目的,其结果是决定该药物或方案是否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依据,体现在II期临床研究中。
癌症化疗新的疗效评价标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冯奉仪一. 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 ) 细胞毒化疗药是通过肿瘤缩小量耒评价其抗肿瘤作用,1979年WHO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确定了实体瘤双径测量的疗效评价标准。
20多年来,这个标准被国内外的研究者和研究组普遍采用,但WHO的标准存在如下问题:(1)由WHO确定可评价的和可测量大小病灶的改变混为一体,来判断疗效在各研究组间各不相同。
(2)最小病灶的大小及病灶的数量亦无明确的规定。
(3)PD的定义在涉及单个病灶还是全部肿瘤 ( 可测量肿瘤病灶的总和 )不明确。
(4)新的诊断病变范围的影像学方法,如CT和MRI己被广泛的应用。
因此,多年来造成了对于单个药物、联合化疗方案及治疗方法各研究组之间疗效评价存在差异而难以比较,往往导致不正确的结论。
针对以上问题,1994年EORTC (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美国NCI (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和加拿大NCI在回顾普遍使用的WHO疗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以后又相继的召开了多次会议,讨论和完成尚未解决的问题,直至1998年10月在包括学术界、企业、官方当局的会议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在WHO疗效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采用简易精确的单径测量代替传统的双径测量方法,保留了WHO标准中的CP、PR、SD、PD。
RECIST首次在1999年美国的ASCO会议上介绍,并于同年的JNCI杂志上正式发表。
抗癌药物的疗效评价至少包括三个不同的目的:(1)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客观肿瘤疗效是试验药物或方案的预期目的,其结果是决定该药物或方案是否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依据,体现在II期临床研究中。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更新--解读RECIST1.1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冯奉仪2000年公布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0版,作为一种抗癌新药Ⅱ、Ⅲ期临床试验的疗效评价方法,至今已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由于肿瘤治疗方法和药物不断改进,尤其是大量的非细胞毒性分子靶向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对该标准的质疑开始出现。
例如,评价肿瘤负荷是否一定需要10个靶病灶?对不以客观缓解率为主要研究终点的临床试验,是否需要确认疗效?以生存为终点的临床试验患者是否一定要有可测量的靶病灶?非细胞毒性靶向治疗药物临床试验如何运用RECIST?如何应用FDG-PET和MRI等新的影像学技术?如何评估淋巴结?为此,RECIST需要更新。
2009年,RECIST修订版首次公布。
与RECIST1.0版一样,RECIST修订版也运用基于肿瘤负荷的解剖成像技术进行疗效评估,故被称作1.1版,而不是2.0版。
RECIST 1.1版具有循证性,以文献为基础,采用了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实体瘤临床试验数据库中6500例患者、18000多处靶病灶的检验数据,主要针对靶病灶的数目、疗效确认的必要性及淋巴结的测量等方面作了更新。
解读:可测量靶病灶数目在RECIST1.1版中,用于判断疗效的可测量靶病灶数目从最多10个、每个器官5个改为最多5个、每个器官2个。
该标准规定,可测量的靶病灶包括:在5 mm薄层CT上长径≥10 mm、淋巴结短径≥15 mm;在对比度良好的胸部X线平片上长径≥20 mm;体表病变,如弯脚测径器可测量的皮肤结节等,若≥10 mm也可作为可测量病变,应通过有标尺的彩色照片明确标示其大小,若成像技术能评估应首选成像技术评估。
不可测量的非靶病灶是指确实不可测量的病灶,如软脑脊髓膜病变、腹水、胸膜心包膜渗出液、炎性乳腺癌、皮肤或肺的癌性淋巴管炎、成像技术不能重现的腹部肿块或包块等。
该标准还新增了短径≥10 mm、<15 mm的淋巴结为有病理意义的淋巴结。
高剂量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附116例报告)周际昌;冯奉仪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
【年(卷),期】1992(019)002
【摘要】本文采用高剂量顺铂联合化疗116例晚期恶性肿瘤(DDP50~
108mg/m^2/次),对睾丸癌和乳腺癌疗效较好,缓解率为100%和81%,对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恶性黑色素瘤和鼻咽癌也有效。
2例成骨肉瘤肺转移病灶有明显缩小。
副作用主要为呕吐(83%),骨髓抑制不重,未见明显肾功异常。
【总页数】3页(P91-93)
【作者】周际昌;冯奉仪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3
【相关文献】
1.高剂量甲酰四氢叶酸钙与氟尿嘧啶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 [J], 谭清和
2.大剂量顺铂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18例分析 [J], 甘建元
3.高剂量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附20例报告 [J], 廖萍
4.大剂量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 [J], 陆旭;乔文波;张绍伟;吴宇殊
5.单次高剂量顺铂联合化疗治疗卵巢内胚窦瘤2例报告 [J], 胡桂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癌症化疗新的疗效评价标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冯奉仪一. 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 ) 细胞毒化疗药是通过肿瘤缩小量耒评价其抗肿瘤作用,1979年WHO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确定了实体瘤双径测量的疗效评价标准。
20多年来,这个标准被国内外的研究者和研究组普遍采用,但WHO的标准存在如下问题:(1)由WHO确定可评价的和可测量大小病灶的改变混为一体,来判断疗效在各研究组间各不相同。
(2)最小病灶的大小及病灶的数量亦无明确的规定。
(3)PD 的定义在涉及单个病灶还是全部肿瘤( 可测量肿瘤病灶的总和)不明确。
(4)新的诊断病变范围的影像学方法,如CT和MRI己被广泛的应用。
因此,多年来造成了对于单个药物、联合化疗方案及治疗方法各研究组之间疗效评价存在差异而难以比较,往往导致不正确的结论。
针对以上问题,1994年EORTC (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美国NCI (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和加拿大NCI在回顾普遍使用的WHO疗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以后又相继的召开了多次会议,讨论和完成尚未解决的问题,直至1998年10月在包括学术界、企业、官方当局的会议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在WHO疗效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采用简易精确的单径测量代替传统的双径测量方法,保留了WHO标准中的CP、PR、SD、PD。
RECIST首次在1999年美国的ASCO会议上介绍,并于同年的JNCI杂志上正式发表。
抗癌药物的疗效评价至少包括三个不同的目的:(1)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客观肿瘤疗效是试验药物或方案的预期目的,其结果是决定该药物或方案是否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依据,体现在II期临床研究中。
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206例预后因素分析邢镨元;罗扬;何静;冯奉仪【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07(22)6【摘要】目的探讨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6例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应用log-rank检验各组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3.5%,总生存率为95.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137)、肿块大小(P=0.0002)、术后放疗(P=0.0176)、化疗(P=0.0104)、内分泌治疗(P=0.0091)是影响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的因素;年龄(P=0.0113)、肿块大小(P=0.0375)、ER(P=0.0046)、PR(P=0.0275)是影响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块大小(P=0.002)是影响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肿块大小是影响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总页数】5页(P641-644,647)【作者】邢镨元;罗扬;何静;冯奉仪【作者单位】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9【相关文献】1.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及预后因素分析 [J], 谭启泽;刘敦2.腋窝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分子分型的表达及预后分析 [J], 张晓辉;徐雅莉;孙强;潘博;周易冬;茅枫;关竞红;林燕3.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 [J], 赵燕(综述);徐卫云(审校)4.淋巴结比例对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预后的价值 [J], 王婷;马云5.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阴性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预后分析 [J], 曾云龙;李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两种国产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刘冬耕;彭柔君;冯奉仪;胡晓桦;唐桂棣;熊建萍;赵洪云;郭颖;管忠震【期刊名称】《癌症(英文版)》【年(卷),期】2006(025)012【摘要】背景与目的:两种国产多西紫杉醇化学结构相同,临床前研究显示,它们具有相同的药理作用和毒性.试验用多西紫杉醇经SDA审查后批准作为Ⅳ类新药进行临床研究,本实验旨在评价两种国产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患者在接受地塞米松预处理后给予其中一种国产多西紫杉醇75 mg/m2,1 h静脉输注,每3周为一个疗程,至少接受2个疗程化疗.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共67例患者人组,试验组33例,对照组34例.试验组可评价疗效31例,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1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9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11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10例,经确认后的总有效率为22.2%.对照组可评价疗效34例,其中CR 1例,PR 5例,SD 19例,PD 9例,经确认后的总有效率为15.15%.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662).两组随访时间8~2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5个月.治疗组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ly survival,FPS)时间2~12个月,中位FPS时间为6.2个月;1年生存率68.5%,2年生存率40.1%.对照组FPS时间为2.3~11个月,中位FPS时间为7.1个月;1年生存率65.2%,2年生存率39.7%.两组FPS和1年、2年生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102,0.096,0.089).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一过性转氨酶升高、脱发,试验组1例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对照组1例发生全身水肿.结论:试验用多西紫杉醇与国内已上市的同类产品疗效、不良反应相当.【总页数】4页(P1557-1560)【作者】刘冬耕;彭柔君;冯奉仪;胡晓桦;唐桂棣;熊建萍;赵洪云;郭颖;管忠震【作者单位】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6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广东,广州,510060;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6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广东,广州,510060;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北京,10002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化疗科,广西,南宁,530021;江苏省肿瘤医院内科,江苏,南京,210009;江西医学院附属一院肿瘤内科,江西,南昌,330006;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6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广东,广州,510060;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6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广东,广州,510060;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6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广东,广州,51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环磷酰胺等6种药物联合治疗34例晚期乳腺癌阎秉伟;金杏泉;黄海英;陈阿敏【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01(011)002【摘要】Purpose: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s and side effects obtained from combined chemotherapy of advanced breast cancer with “CMFBDP”.Methods:Thirty four cases with stage Ⅲ and Ⅳ breast cancer were treated with the combined chemotherapy of “CMFBDP”.Results:The response rate in primary treatment patients was 80%. The response rate in recurrent patients was 65.5%. The major side effect was nausea and vomiting. Conclusions:The combined chemotherapy of CMFBDP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treatment in advanced breast cancer%目的:观察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平阳霉素、顺氯氨铂、强的松联合(CMFBDP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
方法:34例临床Ⅲ、Ⅳ期乳腺癌患者行CMFBDP联合方案为主的治疗。
结果:初治组有效率80%,复治组有效率65.5%。
毒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
结论:CMFBD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是有效和安全的。
【总页数】3页(P140-142)【作者】阎秉伟;金杏泉;黄海英;陈阿敏【作者单位】上海市漕溪北路地段医院肿瘤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化疗科,;上海市漕溪北路地段医院肿瘤科,;上海市漕溪北路地段医院肿瘤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3【相关文献】1.表阿霉素、异环磷酰胺和氟脲嘧啶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 [J], 何琼华;许玉香;李星;王志东2.培美曲塞与铂类联合治疗难治性晚期乳腺癌疗效及药物副反应观察 [J], 余晶平3.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顺铂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110例疗效观察 [J], 郑知文;张祥福4.环磷酰胺,米托蒽醌及顺铂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J], 顾红兵; 龚振夏5.不同药物联合治疗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J], 谢文杰;席中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