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图像题专题训练(精华)
- 格式:docx
- 大小:663.48 KB
- 文档页数:4
图形坐标练习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位置常常由坐标表示。
通过练习图形坐标可以加深我们对坐标系的理解,并提升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图形坐标的练习题。
题目一:点的坐标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2, 3),点B的坐标为(-4, 5)。
求点C坐标,使得△AB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解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B与BC的长度相等。
设点C的坐标为(x, y),根据点的坐标与距离的关系,可以列出以下方程:AB的长度 = BC的长度√[(x-2)²+(y-3)²] = √[(x+4)²+(y-5)²]通过求解方程,可以得到点C的坐标。
题目二:矩形的坐标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2, 4),B(7, 4),C(7, -2)和D(2, -2)。
求矩形的面积。
解析:矩形的面积可以通过计算矩形两条边的长度来求解。
设矩形的边长为a和b,则矩形的面积为:面积 = a * b。
根据坐标的差值可以计算出矩形的边长,进而求得面积。
题目三:圆的坐标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心坐标为(3, -1),半径为5。
求圆上一点的坐标,使得该点与圆心之间的距离等于3。
解析:圆上的点满足圆心到该点的距离等于半径。
设该点的坐标为(x, y),根据点的坐标与距离的关系,可以列出以下方程:√[(x-3)²+(y+1)²] = 3通过求解方程,可以得到圆上一点的坐标。
题目四:直线的坐标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过点A(1, 5)且与x轴的夹角为30°,求直线L的方程。
解析:直线的方程可以通过点斜式、截距式等形式表示。
在该题中,直线L通过点A(1, 5)且与x轴的夹角为30°。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关系,可以求得直线的斜率。
根据斜率和直线经过的点,可以得到直线的方程。
通过以上练习题,我们可以巩固对坐标系中图形位置的理解。
不仅提升了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专项2015--坐标图像题(学生版)- 2 -化学专项——坐标图像题【方法指导】解决此类问题须注意:一看横纵坐标的含义,二看图像的起点,三看拐点及终点,四看图像中横纵坐标的比例关系,五看图像的走向。
然后把图像表示的意义与化学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找出图与相关化学知识的具体关系即可。
一、金属与酸反应类型1.用相同质量的镁、铝、锌,分别跟足量的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情况用下列图线表示,纵坐标是氢气的质量,横坐标是反应时间,其中图线正确的是( )2.过量的Mg 、Zn 、Fe 三种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放出H 2的质量w 与时间t 的关系曲线正确的是( )3.将质量相等的A 、B 、C 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 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A 、B 、C 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 .放出H 2的质量是A>B>C B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C .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D .相对原子质量是C>B>A 二、溶液酸碱度的变化1.将一定浓度的硫酸加水稀释,下列图像可能符合的是(m 为加水的质量)( )- 3 -2.下图能表示18.25g 质量分数为2%的盐酸与20g 质量分数为2%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三、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1.有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只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放在两只试管内加热。
下列有关放出氧的质量(g )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图象(图中a 是纯氯酸钾的曲线,b 是混有二氧化锰的曲线)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四、质量守恒定律型1.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五、与溶液相关的曲线1.农业上常用饱和的食盐水选种。
在室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
挑战中考化学压轴之秘籍专题06 坐标图像题(5大类型)【典例分析】【典例1】(2022•黔西南州)化学学习小组用某盐酸和烧碱探究中和反应的pH 变化。
实验时将一定量的盐酸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再逐滴加入烧碱溶液,边滴边振荡,通过传感器测定并绘出pH变化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点到b点,锥形瓶中溶液温度逐渐升高B.取a点溶液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C.取b点溶液加入小苏打固体,有气泡产生D.c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典例2】(2022•枣庄)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电解水B.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C.向CaCl2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至过量D.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至过量【典例3】(2022•黑龙江)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B.向一定量的HCl与Na2SO4混合溶液中不断加Ba (OH)2溶液C.加热高锰酸钾D.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加入铁粉【典例3】(2022•齐齐哈尔)下列图像表示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钾固体B.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C.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水D.向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典例4】(2022•河北)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硫酸,该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N点时的溶液一定呈红色B.P点时的溶液能与纯碱发生反应C.M→N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D.M→P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不断增加【实战演练】1.(2022•自贡)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实验操作相符合的是()A.一定量NaOH固体投入到蒸馏水中B.一定量NaOH溶液加水稀释C.一定量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D.一定量NaOH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2.(2022•遂宁)下列图像与描述不相符的个数有()图像描述逐滴滴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至过量1g 硫和1g 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NaOH 和NaCl 固体分别溶于室温下足量的水中向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钙固体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2022•郴州)下列各图的变化趋势与选项要求相符的是( )A .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时,溶液pH 的变化B .在恒温条件下,将接近饱和的KNO 3溶液蒸发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C .电解水时,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变化D.往硫酸铜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产生沉淀的质量变化4.(2022•眉山)如图甲所示装置,同学们借助传感器监测溶液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来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图乙为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图丙为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由图丙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图乙曲线的c点表示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D.图乙曲线的d点溶液中溶质为NaCl5.(2022•贵港)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B.质量相等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C.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pH=13的某碱溶液D.向一定量NaOH和Ba(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6.(2022•贵州)取碳酸钙样品在一定温度下加热分解,10分钟时取10g固体于A烧杯中,20分钟时再取10g固体于B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分别逐滴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专题11 坐标图像题一、单选题1.(2022·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下列四组实验均是向盛有不同物质的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
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像的一组是()组别烧杯中的物质X溶液①CuSO4和Na2SO4溶液NaOH溶液②铜锌合金稀H2SO4③稀HNO3和稀H2SO4BaCl2溶液④NaOH和Na2CO3溶液稀盐酸A.①B.②C.③D.④【答案】D【详解】A、向硫酸铜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生成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B、向铜锌合金中加入稀硫酸,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生成气体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C、向稀硝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硫酸钡难溶于酸,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生成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D、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一开始无气体生成,后生成气体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2·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B.向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C.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D.向等质量的氧化锌和碳酸锌中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答案】D【详解】A、石灰水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将氧化钙加入石灰水中,溶液会因温度升高而达到过饱和状态,溶质氢氧化钙会析出,则溶质的质量会减小,故选项中图像描述错误;B、氢氧化钠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导致变质;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与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水,向氯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后与碳酸钠反应,则反应开始无气体产生,待氢氧化钠反应结束后有气泡产生,故选项中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描述不正确;C、2H2+O2点燃2H2O,根据燃烧的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由3个分子构成,生成物由2个分子构成,则反应后分子个数减少,但不会降为0,故图像描述错误;D 、 223222ZnO +2HCl =ZnCl +H O ZnCO +2HCl =ZnCl +H O+CO ,817313612573136↑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可知,消耗等质量的盐酸产生氯化锌质量相等,消耗等质量的氧化锌与碳酸锌,氧化锌产生的氯化锌的质量较大,则反应刚开始图像重合,随着反应的继续发生,氧化锌反应产生的氯化锌质量偏大,拐点较高,故图像描述正确;故选D 。
专题一坐标图像题识图、读图及用图表示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是近几年中考化学考查的主要能力之一,对这种能力的考查通常借助坐标图像题来完成。
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明确题目所描述的化学情景;二是看懂图像所描述的化学意义。
首先要搞清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然后分析相关变化过程,对图像涉及的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再判断各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与图像是否符合。
重点要抓住关键的三点(起点、转折点、终点)、曲线的变化趋势及横、纵坐标的比例关系。
注:与溶解度曲线相关的坐标图像题分析详见P45。
类型一与溶液有关的变化图像1.物质溶解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图像过程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量溶剂(如水)中加入A一定温度下,向A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A一定温度下,向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A一定温度下向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B图像分析溶质A质量(质量分数)从零开始不断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溶质质量(质量分数)不再增大开始时,随着A的溶解,溶质(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先增大(起点时大于零),达到饱和后均不再改变原溶液饱和,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溶质(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均保持不变溶质A的质量始终不变,随着B物质的溶解,溶液质量不断增大,当B达到饱和后,溶液质量不再改变,故溶质A的质量分数先减小,后不再改变过程溶液稀释将溶液升温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饱和溶液)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不饱和溶液)图像分析随着水的加入,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减小,逐渐接近于0,但不会等于零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没有固体析出,溶质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度减小,固体析出,溶质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均减小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度减小,在溶液达到饱和之前无固体析出,溶液达到饱和后,有固体析出,溶质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减小3.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图像过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少量NaOH(或浓硫酸等)向一定量水中加入少量硝酸铵等图像分析物质溶解放热,则随着时间的变化溶液温度先升高,后恢复至室温物质溶解吸热,随着时间的变化溶液温度先降低,后恢复至室温分类酸碱稀释过程的pH变化图像酸碱中和反应过程的pH变化图像酸性溶液稀释碱性溶液稀释向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向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图像分析溶液pH由小于7的某个数值开始,逐渐增大,但溶液始终显酸性,溶液pH只能接近7,而不能等于或大于7溶液pH由大于7的某个数值开始,逐渐减小,但溶液始终显碱性,溶液pH只能接近7,而不能等于或小于7起点时,pH<7,随着碱溶液的加入,pH逐渐增大,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pH=7,再继续加入碱溶液,溶液显碱性,pH>7起点时,pH>7,随着酸溶液的加入,pH逐渐减小,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pH=7,再继续加入酸溶液,溶液显酸性,pH<7小来判断起始溶液的酸碱性,然后根据曲线的走势和pH的变化确定加入溶液的酸碱性。
专题一坐标图像题江西真题精选1.(2019江西)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B.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C.完全分解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D.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2.(2017江西)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3.(2013江西)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用木炭还原氧化铜B.t℃时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C.镁在氧气中燃烧D.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完全分解4.(2018江西)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B.通电分解水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D.向一定量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则图中物质R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16江西)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B.实验室中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D.往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X的溶液,则物质X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强化训练6.(2019呼和浩特)如图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7.(2019齐齐哈尔改编)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8.(2019南充改编)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的是()9.(2019重庆A卷)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在该过程中,下列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烧杯内物质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10.(2019广安)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该溶液中依次发生的反应如下:①Na2CO3+HCl=== NaHCO3+NaCl;②NaHCO3+HCl=== NaCl+H2O+CO2↑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所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与所加盐酸的质量图像关系正确的是()11.(2019自贡改编)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水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坐标制图练习题(以下是关于坐标制图练习题的文章)在现代数学和地理学中,坐标制图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使用坐标系统,我们能够准确地表示和定位一个点、一条线或者一块区域。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坐标制图的基本知识,并提供一些练习题帮助您巩固理解。
1. 了解坐标系的构成坐标系是一个由两条互相垂直的线(通常是一条水平的x轴和一条垂直的y轴)组成的平面。
这两条线的交点被称为原点,表示为(0, 0)。
x轴正方向向右延伸,y轴正方向向上延伸。
每个点都可以通过一个有序数对(x, y)来表示,其中x表示点在x轴上的位置,y表示点在y轴上的位置。
2. 了解坐标制图的具体步骤要绘制一个点或者一条线,我们需要确定它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原点的位置。
然后,在x轴上选择一个标尺单位,并把这个单位用等距离的线段分割成若干段。
同样,在y轴上选择一个标尺单位,并把y轴分割成相同的线段。
接下来,我们根据给定的坐标,在对应的x轴上找到相应的点,然后在y轴上也找到相应的点。
最后,用直线将这两个点连接起来,我们就得到了所需的点或者线。
3. 练习题一:绘制一个点请在坐标系中绘制一个点,其坐标为(3, 4)。
在绘制点的过程中,请确保标尺单位相等且合适。
答案:首先,我们将原点放置在纸上合适的位置。
然后,我们在x轴上以相等的标尺单位划分线段,并选择适当的位置。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每个单位长度设置为1个单位。
因此,在x轴上我们划分出3个等长的线段,分别表示1、2和3。
接下来,在y轴上以相等的标尺单位划分线段。
同样,我们将每个单位长度设置为1个单位。
在y轴上,我们划分出4个等长的线段,分别表示1、2、3和4。
现在,我们需要在(3, 4)的位置上绘制点。
为此,我们从原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然后向上移动4个单位。
在这个点上,我们绘制一个小圆点,表示点的位置。
通过这个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坐标制图的基本步骤,并学会如何绘制一个点。
4. 练习题二:绘制一条直线请绘制一条直线,它经过点A(2, 5)和点B(4, 1)。
题型(九) 坐标图像专题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图像题是中考的高频考点。
坐标图像题的解题步骤:①识图,弄清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②析图,分析图像的起点、交点、拐点和终点的意义,分析图线的趋势。
③用图,直接从题中提出的问题入手,顺藤摸瓜,从图像中寻找相关的解题信息,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类型一光学坐标曲线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根据测得的数据得到了像距v跟物距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TX9-1所示,那么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图TX9-1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B.当u=15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 cm处挪动到30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D.当u=25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2.[2021·百校联考一]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像距v与物距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TX9-2乙所示。
他没有整理器材,就取下自己的近视眼镜,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他调整后,又变明晰了,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图TX9-2A.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使光屏远离凸透镜适当间隔后,像变明晰了C.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D.当u=20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类型二热学坐标曲线3.如图TX9-3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是图像,以下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选项是()图TX9-3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凝固点是50 ℃B.这种物质是非晶体,其熔点是50 ℃[AB段该物质处于固液一共存状态D.在BC段该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4.[2021·]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各实验小组使用的器材规格完全一样。
兰兰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由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像如图TX9-4中A曲线所示;梅梅同学所在实验小组由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像如图中B曲线所示。
专题08 坐标图像问题【题型一】溶液pH的变化图像[例题1](2023•莒县一模)小明同学用氢氧化钙和盐酸做酸碱中和反应后,对反应后的溶液成分进行探究,她向一定质量的反应后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
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pH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和反应后溶液中含有HClB.图中AB段会有白色沉淀生成C.图中C点处溶质的种类最少D.图中CD段可知Na2CO3溶液显碱性【解答】解:A、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后溶液的pH小于7,说明溶液显酸性,溶液是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图中AB段,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体产生,没有白色沉淀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C、C点处,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图中C点处溶质的种类最少,溶质是氯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图中CD段,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显碱性,pH大于7,可知Na2CO3溶液显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例题2](2024•碑林区校级一模)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它们是否发生了反应呢?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实验进行探究。
他们在盛有一定量X溶液的烧杯中放置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然后开启电磁搅拌器,从滴定管中逐滴加入Y溶液;计算机显示两种传感器所得的数据曲线如图乙和图丙。
【实验分析】(1)写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由图乙可知,图甲滴定管中的Y溶液是((选填(NaOH溶液”或(稀盐酸”)。
(3)关于图乙、图丙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图乙中c点表示的溶液中Na+和Cl﹣微粒数目相同B.取图丙中d点的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会产生气泡C.取图乙a点的溶液,进行蒸发结晶,再将所得固体溶于水,测得溶液的pH=7,可以得出稀盐酸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4)图丁是图甲中NaOH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反应前的(”表示的微粒是(填微粒符号)。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学生姓名年级初三学科物理上课时间教师姓名课题坐标图像专题教学目标1.掌握坐标图像题的常见解题思路以及方法2.从不同类型坐标图像题来分析做题思路,熟悉做题方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较易,条件开放)嫦娥三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器(月球车),也是阿波罗计划结束后重返月球的第一个软着陆探测器,是探月工程二期的关键任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图是嫦娥三号在发射和工作过程中三个重要时刻的画面: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如图甲;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成功实施软着陆,随即打开太阳能电池帆板,如图乙;2013年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分离,登陆月球后玉兔号月球车将开展3个月巡视勘察,如图丙。
请找出一个与上面组图情景相关的物理现象,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
(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现象: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时由静止变为运动;物理知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理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较易,结论开放)物理知识是对自然现象的概括和总结,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和技术当中.请联系表中的相关内容填写表中空格.自然现象物理知识实际应用物体具有慣性跳远时利用助跑提高成绩雄鹰展开翅膀在空中滑翔飞机的机翼水沸腾时水蒸气冲起壶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较易,推理过程)如图所示,物体在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下,沿足够长的水平面向右做减速直线运动.假设物体运动时,重力突然消失,请推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是:,简要说明你的推理过程:.4.(较易,条件开放)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有时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请仿照表中示例,再写出一个物理知识及其对应的实际应用和危害.物理知识应用危害电流的热效应利用电饭锅加热食物导线中电流过大会引发火灾5.(较易,过程开放)利用以下器材:硬纸片、玻璃杯、水、鸡蛋,设计一个最简单的探究物体具有惯性的实验.选用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2)(较易,条件开放)按照示例设计两个实验,指出研究或说明的物理问题.主要实验过程探究或说明的物理问题抖动纸张声音的产生1.(一般,凸透镜成像u-v图像)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B. 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 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2.(较易,晶体融化)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物质为非晶体B. 该物质在5至15分钟内温度不上升也不吸热C. 在第16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D. 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3.(一般,熔化与凝固)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D.该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不相同4.(一般,比热容)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将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与水和食用油良好接触,将温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计算机上显示的实验图线如图乙所示.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吸热,温度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加热2 min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食用油的比热容为________J/(kg·℃).5.(一般,运动)两台完全相同的电动车,在水平路面上做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坐标图像题1. 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盛有硫酸的烧杯中D.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2.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某个量y随稀硫酸的加入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y表示( )A.沉淀的质量B.氢氧化钡的质量C.溶液的pHD.溶质的质量3.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至过量,如下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 )A.溶液的质量B.稀硫酸的质量C.硫酸钡的质量D.溶剂的质量4. 烧杯内原有某物质,向其中加入物质X,X的质量与变量Y的关系如图,下列一定能正确反映X、Y对应关系的是( )选项烧杯内原有物质X YNaClA NaCl溶液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固体NH4NO3B水液体的温度固体C硫酸锌溶液镁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D稀硫酸氧化镁溶剂中氧元素的质量5. 已知:常温下CaCl2、NaCl的水溶液均呈中性。
向含有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过量的X,溶液pH与滴入X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A.水B.氢氧化钠溶液C.纯碱溶液D.硝酸银溶液6.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B.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C.AB段有沉淀生成D.F点溶液的pH>77. 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滴加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a~c克时,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2NaCl+CaCO3↓B.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b克时,溶液中含三种溶质C.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克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大D.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c克时,溶液呈中性8.向盛有H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至过量,下列4个图象能正确反应烧杯内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B)A.①③B.①②④C.②④D.①②③9.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A.向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B.向一定浓度的H2SO4溶液中加水稀释C.向一定质量的锌粒中加入稀盐酸D.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某温度下,将一定量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B.相同质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分别与足量的固体反应C.向一定量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往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铁粉至过量11.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的是( )A.向盐酸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3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B.将形状相同、质量相等的铁和锌分别加入足量的质量和浓度都相等的稀硫酸中C.加热KClO3(加入少量MnO2)固体混合物制取O2D.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实验操作的是( )A.电解水B.向一定量稀硫酸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C.向两份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不断加入镁粉和锌粉D.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13.下列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B.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C.向pH=2的稀盐酸中加入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钾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1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将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B.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C.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粉D.向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15.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化学反应原理的是( )A B C DA.等质量的铝和锌与等质量分数、足量的稀硫酸反应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水C.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铁粉D.在密闭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足量氧气充分燃烧1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A.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至过量B.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 ]治疗胃酸过多时胃液pH的情况C.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铜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D.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17.下列曲线的变化趋势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A.用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B.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C.将足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中D.取4 g氧化铜和1 g木炭粉放入试管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18.下列四个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A.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过量B.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C.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D.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答案】1-5:DDCDC 6-10:BBBCD 11-15:DBBAC 16-18:CCD。
专题三坐标图像信息题类型1 s-t图像1. (2017青岛)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2. (2017云南)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2题图A. 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 mB. 0~30 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 甲的运动速度为10 m/sD. 甲、乙是同时出发的3.(2017兰州)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行驶,他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________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________m,图中a点表示________.第3题图4.(2017雅安)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s-t图像,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是_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当时间t=________s时,两车相距8 m.第4题图5.(2017莱芜)甲、乙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像判断两辆汽车的牵引力F甲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F乙,两辆汽车的功率之比为PP乙=______(空气阻力忽略不计).甲∶第5题图类型2 v-t图像6. (2017泸州)如图甲是消防队员小王进行爬杆训练的示意图,在某次爬杆训练中,小王沿杆竖直向上运动的v(速度)-t(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第6题图A. 0至6 s时间内,小王沿杆匀速向上运动B. 6 s至15 s时间内,小王沿杆上爬的距离是5.4 mC. 0至18 s时间内,小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下D. 15 s至18 s时间内,小王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7. (2016丽水)潜水器从刚好浸没时开始下潜到返回水面合计10分钟,显示器上分别显示全过程深度曲线和速度图像如图,下列对潜水器分析正确的是()第7题图A. 在1~3分钟,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减小B. 在1~3分钟,受到水的浮力逐渐变大C. 在4~6分钟,都是处于水下静止状态D. 在6~8分钟,都是处于受力平衡状态8. (2017苏州)小华和妈妈去超市购物,她们将17 kg物品放在小推车中推行,小推车在某段时间内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小推车重130 N,所受阻力是总重的0.15倍.(g取10 N/kg)(1)在0~10 s内,水平推力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阻力,阻力大小为______N.(2)10~20 s内水平推力做了多少功?(3)10~20 s内水平推力的功率为多大?第8题图类型3 F-t图像9. 将一个重为G的鸡蛋放进盛有浓盐水的杯中,鸡蛋漂浮,然后逐渐向杯中加入清水,当鸡蛋下沉至杯底静止时停止加水,下列图像能粗略描述这个过程中浮力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10. (2017达州)“节能减排,绿色出行”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小乔家新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他利用所学知识对该车进行了测试,他骑车在平直的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获得如图甲、乙所示速度v和牵引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已知匀速行驶时,电动机输入电压48 V,输入电流5 A,由图可知,7~12 s电动车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 N;电动自行车匀速行驶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________.第10题图11. (2017达州)如图甲是使用汽车从湖水中打捞重物的示意图.汽车通过定滑轮牵引水下一个圆柱形重物,在整个打捞过程中,汽车以恒定的速度v=0.2 m/s向右运动.图乙是此过程中汽车拉动重物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设t=0时汽车开始提升重物,忽略水的阻力、绳重和滑轮的摩擦,g取10 N/kg.求:(1)重物露出水面前,汽车拉重物的功率;(2)湖水的深度(整个过程中,湖水深度不变);(3)圆柱形重物的密度.第11题图类型4 I-U图像12. (2017襄阳)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通过某定值电阻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之间关系的图像是()13. (2017大连)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R1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闭合开关S,当监控区的温度升高时,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关系图像是()14. (2017常州)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可调,灯L1、L2的额定电压均为6 V,L1、L2的I-U图像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逐步调大电源电压至电路允许的最大值,此时()A. L1正常发光B. 电源电压为12 VC. 电路总电阻为30 ΩD. 电路总功率为2.4 W第14题图15. (2017包头)如图甲所示,A、B分别为小灯泡L(额定电压未知)和定值电阻R的U-I图像.小灯泡和定值电阻连接情况如图乙所示,测得电路的总功率为2.4 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5题图A. 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 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一定为8 VC. 定值电阻的电功率为1.8 WD. 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1.6 W16. 标有“6 V 6 W”的灯泡L1和“6 V 3 W”的灯泡L2,经实验测得它们的I-U特性曲线如图甲所示.现将两灯接入图乙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第16题图A. 电源电压为9 VB. 通过灯L1的电流为1 AC. 灯L1的阻值是6 ΩD.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是4 W类型5 I-R图像17. 如图所示是横截面积、长度均相同的甲、乙两根电阻丝的I -R图像,现将甲、乙串联后接入电路中,则()第17题图A. 甲电阻丝两端的电压比乙电阻丝两端的电压小B. 甲电阻丝两端电压等于乙电阻丝两端电压C. 在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乙电阻丝产生的焦耳热少D. 甲电阻丝消耗的电功率比乙电阻丝消耗的电功率少18. (2016泉州)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时,在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I与R的阻值关系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的示数U与R 的阻值关系如图丙所示,则R0的阻值为________Ω,电源电压为________V.第18题图19. (2017遵义)如图甲所示,灯泡L标有“6 V 3 W”字样,电源电压及灯丝电阻保持不变,电流表量程为0~0.6 A,电压表量程为0~15 V,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100 Ω.只闭合开关S、S1,移动滑片P 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与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当滑片P在a点时电压表示数为10 V,电流表示数为I a;只闭合开关S、S2,滑片P置于b点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R b,电流表的示数为I b,已知R b∶R0=7∶3,I a∶I b=5∶4.求:(1)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R L;(2)只闭合S、S2,滑片P在b点时,电流表的示数I b;(3)电源电压U.第19题图类型6 T-t图像20. (2016泰安)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21. (2017日照)海波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 海波的熔点是48 ℃B. 海波是晶体,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 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收热量D. 在CD段海波处于液态,吸收热量第21题图22.(2017省卷)如图是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水的初温是______℃,加热至水沸腾用了______min,在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________保持不变.第22题图23. (2017临沂)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用时________min;熔化过程中,物质的内能________.第23题图23.(2017烟台)小明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均为0.5 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对比实验,并用图像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像可以得出:______(选填“甲”或“乙”)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_,这种液体在0~15 min内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第24题图25. (2016苏州)如图所示为液态蜡烛和水在凝固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则图________是表示水的凝固图像.甲图中该物质在t1至t2时间段内的状态是________态,内能________(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第25题图类型7 力电热坐标曲线图像26. (2017牡丹江)利用图像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图像描述正确的是()27. (2017安徽)物理学中,一些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常用图像来表示.下列图像表示正确的是()28. (2017达州)2017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届“中国水周”.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基.图中能正确描述水的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像是()29. (2017衡阳)物理研究中常用图像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下列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符合如图表示的是()第29题图A. 物质的密度与质量的关系B.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C.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 定值电阻的阻值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答案1. C2. C【解析】由图可知,两物体相遇时,乙运动的路程是100 m,但甲运动的路程是400 m-100 m=300 m,A错误;0~30 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但乙在前10 s内静止,B错误;甲全程运动路程为400 m,全程用时40 s,故甲运动的速度为v甲=s甲t甲=400 m40 s=10 m/s,C正确;由图可知,乙比甲推迟10 s出发,D错误.故选C.3. 甲10相遇【解析】从图像来看,当t甲=t乙时,s甲>s乙,所以v甲>v乙,即甲车较快,开始运动时两车相距10 m,图中a点表示两车相遇.4. 运动4【解析】从图像可以求出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分别为v甲=s甲t=24 m4 s=6 m/s,v乙=s乙t乙=24 m6 s=4 m/s,显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当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每秒行驶的距离差2 m,则经过4 s两车相距8 m.5. 等于2∶1【解析】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在同一条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受到的摩擦力是相同的,都处于平衡状态,受两对平衡力,G=F支;F牵=f;所以两车受到的牵引力F甲=F乙;从图像来看,当t甲=t乙时,s甲=2s乙,所以v甲=2v乙.由公式P=Fv得P甲∶P乙=2∶16. B【解析】由图乙可知,0~6 s内,小王做加速运动,A错误;6~15 s 内,小王做匀速运动,s=vt=0.6 m/s×(15-6) s=5.4 m,B正确;在0~18 s内,小王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在15 s~18 s内小王做减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小于重力大小,C、D错误.故选B.7. C【解析】根据全过程中下潜深度曲线图像可知,在1~3 min 潜水器下潜的深度逐渐加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知,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潜水器排开液体的体积没有变化,所以受到水的浮力也不变,A、B 错误;在4~6 min,速度显示为0,处于水下静止状态,C正确;在6~8 min潜水器速度越来越大,说明潜水器不是处于平衡状态,D 错误.故选C.8. (1)大于45解:(2)10~20 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推力等于阻力,此过程中的速度v=0.8 m/sW=Fs=fvt=45 N×0.8 m/s×10 s=360 J(3)10~20 s内水平推力的功率P=Wt=360 J10 s=36 W9. C10. 3587.5%【解析】由v-t图像可知,电动自行车的运动特点是先加速后匀速;由F-t图像可知,在7~12 s牵引力大小F=35 N,因为在7~12 s匀速运动,所以摩擦力f=F=35 N;由v-t图像可知,电动自行车匀速行驶时速度v=6 m/s,则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为P有用=fv=35 N×6 m/s=210 W;电动机输入总功率为P总=UI=48 V×5 A=240 W,所以电动自行车行驶时转化的效率η=W有用W总×100%=P有用tP总t×100%=P有用P总×100%=210 W240 W×100%=87.5%.11. 解:(1)重物露出水面前,汽车的拉力F=3 500 NP=Fv=3 500 N×0.2 m/s=700 W(2)圆柱体上升到上底面与水面相平时,圆柱下底面距河底的高度为h1=vt1=0.2 m/s×50 s=10 m;圆柱体从上底面与水面相平上升到下底面与水面相平时,上升的距离恰好等于圆柱体的高h2=vt2=0.2 m/s×10 s=2 m湖水的深度为:h=h1+h2=10 m+2 m=12 m;(3)根据题意及图像乙,重物重力G=4 000 N,质量m=Gg=4 000 N10 N/kg=400 kg;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F=4 000 N-3 500 N=500 N浸没时物体的体积V=V排=F浮ρ水g=500 N1 000 kg/m3×10 N/kg=0.05 m3圆柱形重物的密度ρ=mV=400 kg0.05 m3=8×103 kg/m312. B【解析】根据欧姆定律知,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其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故选B.13. C【解析】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U电源=U+IR2,变形后U=U电源-IR2,其中U电源、R2大小均不变,直接得到U-I关系式为一次函数,故选C.14. D【解析】本题考查电功率的计算.由图甲可知,两灯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由图乙可知:电路中最大电流为0.3 A,此时两灯对应的电压分别为2 V和6 V,则L2正常发光,故A错误;电源电压为2 V+6 V=8 V,故B错误;电路的总电阻为:R总=U总I=8 V0.3 A≈27 Ω,故C错误;电路的总功率为:P总=U总I=8 V×0.3 A=2.4 W,故D正确.15. D【解析】由题图乙可知,灯泡L与定值电阻R组成并联电路,电流表测干路中的电流.由题图甲中的A图像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错误;由于电路的总功率为2.4 W,由图甲可知,小灯泡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U灯=U R=4 V,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为I R=0.2 A,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I灯=0.4 A,定值电阻的电功率为P R=U R I R=4 V×0.2 A =0.8 W,C错误;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P灯实=UI=4 V×0.4 A=1.6 W,D正确;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无法判断,B错误.故选D.16. D17. C18. 101219. 解:(1)由P=U2R可得,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R L=U2额P额=(6 V)23 W=12 Ω(2)当只闭合开关S、S1,R与R0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滑片P在a点时,电压表示数为10 V,此时电流表示数为I a;由图像乙可知,当电流表示数为I a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20 Ω,根据欧姆定律可得I a=U 滑R 滑=10 V20 Ω=0.5 A ,已知I a ∶I b =5∶4,所以只闭合S 、S 2,滑片在b 点时,电流表示数I b =45I a =45×0.5 A =0.4 A(3)只闭合开关S 、S 1,滑片P 在a 点时,R 与R 0串联,U 滑=10 V ,根据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以及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电压:U =U 滑+I a R 0=10 V +0.5 A×R 0①只闭合S 、S 2,滑片P 置于b 点时,R b 与L 串联,根据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以及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电压:U =I b (R b +R L )=0.4 A×(R b +12 Ω)② 已知R b ∶R 0=7∶3③ 联立①②③得R 0=12 Ω电源电压U =10 V +0.5 A×12 Ω=16 V 20. D 21. C22. 90 7.5 温度 【解析】液体沸腾的图像中,横坐标代表时间,一个小格代表2.5分钟,纵坐标代表温度,一个小格代表2 ℃,初温为90 ℃,加热至沸腾用了7.5分钟,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这种水的沸点.23. 晶体 4 增加 【解析】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所以是晶体,从第3 min 开始熔化到第7 min 结束,所以熔化过程用时为 7 min -3 min =4 min ,熔化过程吸热,内能增加.24. 甲 2.1×103 J/(kg·℃) 4.2×104 J【解析】由图像可以看出,当甲、乙放出相同的热量时,甲降低的温度少,则甲的比热容大,甲物质是水;由图像知,在0~15 min 内,甲从60 ℃降低到40 ℃,乙由60 ℃降低到20 ℃,甲与乙放出的热量相等,Q 甲=Q 乙=c 水m (t 0-t甲)= 4.2×103 J/(kg·℃)×0.5 kg×(60 ℃-40 ℃)= 4.2×104 J ,则乙的比热容c 乙=21 Q 乙m ()t 0-t 乙= 4.2×104 J 0.5 kg×()60 ℃-20 ℃=2.1×103 J/(kg·℃). 25. 甲 固液共存 减少 【解析】水是晶体,蜡是非晶体,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变,内能减少.即晶体凝固过程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故甲图表示水的凝固图像;t 1至t 2时间段时水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内能减少.26. A27. C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故A 错误;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由图可知,图示电流I 与电压U 成反比,与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不相符,故B 错误;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其深度成正比,是过原点的斜向上的一条直线,故C 正确;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故D 错误.故选C.28. C 【解析】由G =mg 可知,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因此水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应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A 错误;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而题干中的图像却反映出水的密度与体积成正比关系,B 错误;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是由物质本身所决定的,不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C 正确;由液体压强公式p =ρ液gh 知,水产生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D 错误.故选C.29. B 【解析】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符合“y -x ”的一次函数图像,B 正确.故选B.。
专题三坐标图像类题类型光、热类图像解答坐标图像类题的一般思路:(1)看清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观察图像的变化趋势,对比各段图像的倾斜程度;(2)找图像上的特殊点:如图像的起点、终点、转折点、与横纵轴的交点,将这些点对应的坐标转化成解题条件;(3)解非特殊坐标点的问题时,往往要将图像转化成函数式。
1.(2019阜新)如图1-甲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可以知道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该物质液态比热容比固态比热容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图1-乙是酒精沸腾时的图像,由图像信息可以知道,酒精温度计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水沸腾时的温度。
图12.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绘制的盐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
由图可知,盐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___℃,10~20min过程中,盐水的内能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液态盐水的比热容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态盐水(假设相同时间内放热相同)。
图23.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3所示。
由图像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如果乙液体是水,那么甲的比热容大小是________J/(kg·℃); 若实验中水的质量是20 kg,则“热得快”每分钟提供的热量是________J。
[不计热量损失,水的比热容c水=4.2×103 J/(kg·℃)]图34.(2019随州)在探究液体的沸腾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相同的加热器对初温相同的甲(100g水)、乙(200g水)、丙(100g煤油)三杯液体进行加热(三只杯子均相同),直至沸腾。
坐标图像题专题训练
1.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下列曲线错误的是()
A B C D
2.如图表示向一定量C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的变化过程,x表示
Na2CO3溶液的质量,则y可能表示()
A.气体的体积
B.沉淀的质量
C.NaCl的质量
D.混合溶液的pH
3.(2019南海二模)某同学在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并对反应后的滤液很感兴趣,向该滤液中不断加入碳酸钠溶液,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A.横坐标x可表示碳酸钠溶液的质量
B.a点对应的纵坐标c的数值为7
C.b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1种
D.根据图象可以说明制二氧化碳时盐酸不足
4.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B C D
A.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
C.向足量的锌粉、铁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水
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A.将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
B.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粉
D.向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6.现有以下曲线,与之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图①是用氯酸钾制备氧气
B.图②是等质量碳酸钙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
C.图③是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D.图④是发生的反应为2KNO32KNO2+O2↑
7.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A B C D
A.向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向一定浓度的H2SO4溶液中加水稀释
C.向一定质量的锌粒中加入稀盐酸
D.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8.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B C D
A.向pH为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B.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一定质量过氧化氢溶液
C.温度不变,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D.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的是()
A B C D
A.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B.分别向足量的稀盐酸中加等质量的铁和镁
C.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D.向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
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A.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等质量的碳酸钙与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C.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分别与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11.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在该过程中,下列4个图象能正确反映烧杯内物质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
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的是()
A B C D
A.某温度下,将一定量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
B.相同质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分别与足量的固体反应
C.向一定量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往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13.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A.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
B.向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C.向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D.分别向等质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和铁粉
14.下列图象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A.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D.氢气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